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妇科电视腹腔镜手术317例分析

    作者:王春平;廖莳;杜敏;罗光楠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年多来的317例腹腔镜手术病例情况.结果:镜下手术成功率97.8%,中转开腹率2.2%.并发症发生率2.2%,包括输尿管、膀胱损伤各1例,腹壁血管损伤1例,脐部伤口感染1例,皮下气肿1例,肠管损伤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成功率与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的适应证、手术难度、术者腹腔镜手术操作的基本功,手术器械的合理使用有关.

  • 白细胞清除术辅助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15例

    作者:钱超;邢精红;陈军;杨岳琴;唐永明;陈继龙

    目的:观察白细胞清除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流动性血细胞分离机循环分离血液,去除白细胞辅助治疗白血病共15例,其中髓系白血病组9例,淋系白血病组6例,并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Hb,WBC,Plt值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显著下降,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白细胞清除术在高白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中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 老年肺结核的若干临床特点及相关问题探讨

    作者:张妍蓓;桂淑玉

    目的:总结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探讨重视老年肺结核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7例老年肺结核的诊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老年肺结核男女性别比为7.1∶1;平均病程为17.3年;痰血发生率41.2%;痰菌阳性率39.2%;病变范围≥2个肺叶的占69%;空洞发生率42.3%;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发生率69.1%;肝肾功能异常占54.6%;心电图异常占53.6%;复治率56.7%;治疗好转率89%.结论:老年肺结核发病率高,病程迁延,传染性大,病情严重且复杂,治疗难度大,应重视老年肺结核的防治,在注重抗痨治疗的同时积极综合治疗.

    关键词: 结核 老年人
  • 冠状动脉搭桥与同期行瓣膜替换术的麻醉处理

    作者:罗沙;陈满云;陈志明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搭桥与同期行瓣膜替换术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的18例冠状动脉搭桥与同期行瓣膜替换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其中稳定型心绞痛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1例,合并二尖瓣替换8例、主动脉瓣替换6例、MVR+AVR 4例.结果:除1例术后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外,其余均恢复良好,说明只要处理得当,冠状动脉搭桥与同期行瓣膜替换术麻醉可以达到平稳、安全的效果.

  • 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排尿困难23例原因分析

    作者:涂正刚;罗力;梁坚;李文雄;李峻;王森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为防治提供根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前列腺增生术后出现排尿困难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出现排尿困难的病例中,膀胱颈水肿2例,膀胱颈挛缩7例,腺体残留、前尿道狭窄和前列腺癌各1例;11例TURP病例中,腺体残留6例,膀胱颈水肿、挛缩、前列腺癌各1例,前尿路狭窄2例.结论:膀胱颈挛缩是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腺体残留是TURP术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

  • 吻合器在食管癌贲门癌手术中的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王峻峰;陈淑章;胡兴知

    目的:分析吻合器在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应用中的失败原因,提出防治办法.方法:回顾1990年1月~2000年1月476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中的吻合器使用情况.结果:使用吻合器失败的有21例,发生率为4.41%,失败的原因有:(1)吻合器的型号选择不对;(2)吻合器装配不当;(3)使用吻合器的方法不对;(4)术者操作吻合器过程不够细心.结论:正确选择和使用吻合器以及提高吻合技术可以节省时间,减少费用,降低手术并发症.

  • 重症肌无力围手术期的康复治疗

    作者:张国林;杨翠芹;陈刚

    目的:总结27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手术期康复治疗的经验.方法:对27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常规的术前健康教育和呼吸康复训练;外科治疗均为胸腺切除加纵隔脂肪廓清术;术后第1天起进行以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并发症为主的康复措施.结果:全组病人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并发肌无力危象7例,肺部感染4例,肺不张3例,通过临床和康复治疗病情好转,均痊愈出院.结论: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易出现肌无力危象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康复治疗是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使患者顺利恢复的有效手段.

  • 心房纤颤与脑卒中

    作者:黄才东;孙炽津;邵燕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AF)对脑卒中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68例有心房纤颤合并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与同期住院无AF的脑卒中病人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发现AF合并脑卒中患者有如下特点:(1)发生脑栓塞率高;(2)发生大面积脑梗塞者多;(3)易并发心功能衰竭;(4)致残率高;(5)死亡率高.结论:AF是引起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也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 环孢霉素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血液病14例

    作者:陈洁;杨镜明

    目的:研究环孢霉素A(cyclosporin A,CSA)对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CSA 2~6 mg·kg-1·d-1,每日分2次口服,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5例,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例,Evans综合征(ITP+AIHA)2例.结果: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2.9%,大多数患者对CSA耐受性较好,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经药物减量或暂停治疗即能缓解.结论:CSA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血液病疗效是肯定的,副作用是可以耐受的.

  • 造血干细胞/细胞因子支持下高剂量、多循环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16例

    作者:肖扬;高阳;李颂文;陈怀宇;宋朝阳;陈今友;梁华钦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及细胞因子支持下高剂量、多循环化疗对中高度恶性淋巴瘤(ML)的疗效.方法:16例ML以1.5倍常规化疗剂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病人分别于第28天、56天接受2倍及2.5倍大剂量化疗后应用G-CSF及回输造血干细胞.结果:治疗组16例中可评价病例15例,其中完全缓解10例(66.67%),部分缓解3例(20%),稳定2例(13.33%);无病生存7例(9~38个月,中位生存期26个月),疗效高于常规化疗组,且免疫损伤少,造血恢复快,并发症少.结论:对中高度恶性的ML,在造血干细胞/细胞因子的支持下,采用常规2~3倍剂量、3次循环的强化治疗,可提高治疗周期内平均剂量强度,疗效高于常规化疗,且该方案可在普通病房实施,治疗风险与费用均较低.

  • 糖尿病患者阳痿34例病因分析

    作者:李文杰;夏宏辉;谢磊

    目的:探讨男性糖尿病患者阳痿的可能病因.方法:将89例男性糖尿病患者分为阳痿组(n=34)与非阳痿组(n=55),并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眼底、神经系统检查及性激素测定.结果:阳痿病人34例中20例(58.8%)伴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阳痿组糖化血红蛋白,自主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糖尿病不伴阳痿组(P<0.05),两组病人性激素水平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阳痿病因以神经病变常见,血糖、血管病变也可能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糖尿病 阳萎
  • 肝动脉化学栓塞联合超分割放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

    作者:周光华;尹时生;张瑞芝;田喜顺;张洁;朱道奇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联合超分割放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61例中晚期肝癌前瞻性非随机分组,联合治疗组31例,行TACE联合超分割放疗;对照组30例,行TACE治疗.结果:近期有效率(CR+PR)联合组74.2%,对照组36.7%;AFP下降率联合组85.2%,对照组51.7%,联合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0.9%,38.7%,22.6%;对照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0.0%,6.7%,3.3%.两组在近期有效率,AFP下降率及1,2,3年生存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TACE联合超分割放疗能提高肿瘤治疗效果,而不增加毒副作用.

  • 致病菌培养后选择性用药置换治疗儿童鼻窦炎

    作者:朱忠寿;魏日富;程道俊;周爱东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鼻窦炎致病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后选择高敏药物行置换治疗的疗效.方法:将确诊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后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置换治疗及全身用药,对照组凭经验选择抗生素行置换治疗及全身用药.结果:治疗组102例细菌培养阳性率86.2%,其中需氧菌厌氧菌复合感染达3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6.2%.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儿童慢性鼻窦炎致病菌培养阳性率较高,其中厌氧菌感染可达57.9%.在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后选择性用药进行置换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致心肌酶增高11例

    作者:黄镇河;徐坤城;陈立波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原发甲减)合并心肌酶增高的可能原因.方法:对我院1993年7月~2001年6月收治合并有心肌酶增高的原发甲减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心肌酶,以CPK增高显著,经用甲状腺片替代治疗后,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心肌酶水平与TT4,FT4之间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58,-0.715,P<0.01),与TSH之间呈正相关(r=0.73,P<0.01).结论:原发甲减可致心肌酶增高,机制不明,可能与粘多糖粘蛋白在心肌等肌肉组织沉积有关,易与心肌梗死鉴别.

  • 持续泵注阈下剂量异丙酚复合颈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

    作者:邹学军

    目的:观察颈丛阻滞复合浅全麻用于甲状腺类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6例ASA分级Ⅰ~Ⅱ级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入室后分别用0.2%地卡因行双侧颈深丛、0.375%布比卡因行双侧颈浅丛阻滞,效果确切后行静脉全麻诱导,麻醉维持采用2~3 mg*kg-1*h-1剂量的异丙酚持续静脉输注,观察术中患者反应情况,并监测BP,HR,ECG及SPO2.结果:24例(92.3%)术中安静平稳,BP,HR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全部患者迅速彻底清醒,且无兴奋现象,拔管时间全部在15 min内.拔管后无一例出现呼吸抑制现象,SPO2全部在95%以上.结论:持续输入小剂量异丙酚复合颈丛阻滞可以较好地用于甲状腺手术.

  • 结肠癌并急性梗阻32例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江自卓;余维铸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急性梗阻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吻合口漏的原因.方法:回顾性研究1996年1月~2000年1月收治的32例结肠癌并急性梗阻手术治疗的病例.结果:右半结肠癌12例,左半结肠癌20例,均符合低位结肠梗阻,全部行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全部Ⅰ期切除、吻合;左半结肠癌行Ⅰ期切除及吻合7例;Ⅰ期肿瘤切除及结肠造瘘,Ⅱ期闭瘘6例;Ⅰ期肿瘤切除,永久性结肠造瘘4例;姑息性手术3例.右半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11例成功,1例出现吻合口漏;左半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6例成功,1例出现吻合口漏,另外1例病人乙状结肠癌并梗阻,行Ⅰ期肿瘤切除及结肠造瘘,Ⅱ期闭瘘,术后出现吻合口漏.3例病人引流管置管超过1周,且置管于吻合口附近.结论:结肠癌并急性梗阻,采用Ⅰ期或Ⅱ期吻合术式,应根据综合因素而决定,只要严格掌握Ⅰ期手术吻合指征,Ⅰ期手术吻合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吻合口漏,除与肠道、全身情况及吻合技术有关外,与术中放置引流的时间和位置也有关.

  • 耳廓外伤125例分析

    作者:周利林

    目的:通过对125例(125耳)耳廓外伤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寻找佳手段,减少并发症.方法:对伤耳仔细彻底清创,根据解剖层次及功能合理修整创伤组织,大限度恢复耳廓外形.结果:伤后即时治疗者84.2%痊愈,无畸形.伤耳感染后治疗者11耳,9耳痊愈,1耳部分畸形、1耳严重畸形.结论:耳廓为头面部易损器官,伤后易感染坏死、遗留畸形,影响容貌.因此,伤后及早清创、修复耳廓外形至关重要,耳后带蒂皮瓣可大大增加断耳血供,有效避免感染坏死发生.另外尚需警惕合并颅脑外伤的耳外伤病例.

    关键词: 外耳 创伤和损伤
  • 前臂桡侧逆行皮瓣游离移植舌再造21例

    作者:吴俊伟;彭国光;莫础嘉;林铭

    目的:探讨前臂桡侧逆行皮瓣在舌癌根治术中Ⅰ期舌再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合适舌癌病者21例,在舌癌根治术中Ⅰ期行前臂桡侧逆行皮瓣舌重建,观察术后皮瓣生长,舌的外形与功能和语音清晰度.结果:21例舌再造成功,皮瓣功能好,舌的外形与功能满意,患者语音清晰.结论:前臂桡侧逆行皮瓣游离移植舌再造是可行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小儿病理性肠套叠53例

    作者:郭晓东;王建平;徐智慧

    目的:探讨小儿病理性肠套叠套叠部大体病理解剖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对经手术证实套入部有器质性病变的病理性肠套叠患儿53例进行分析.结果:诱发病理性肠套叠病变:美克尔憩室27例,肠道重复畸形9例,过敏性紫癜7例,肠息肉或肠狭窄6例,恶性淋巴瘤4例.结论:病理性肠套叠术前诊断困难,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依据病史,治疗经过(包括空气整复失败)以及超声和X线检查等,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率.

    关键词: 肠套叠
  • 翼状胬肉39例治疗体会

    作者:尹东明;费文雷;林碧娟

    目的:比较自体角膜缘移植与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将原发性翼状胬肉39例41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18例(18只眼)行自体角膜移植术,B组21例(23只眼)行结膜瓣移植术,术后追踪观察6个月~2年.发现早期复发胬肉的予结膜下注射平阳霉素.结果:A组角膜上皮愈合良好且稳定,无新生血管增生.仅1例在移植片未达全长创面处结膜增厚充血.B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较A组多1~2 d,反应较重.2例新生血管膜伸入角膜1 mm,3例结膜增厚充血,新生血管侵至角膜缘.平阳霉素结膜下注射2~3次,新生血管退缩.结论:自体角膜缘移植可通过提供新的干细胞来源,角膜上皮修复快,角膜缘屏障功能恢复,降低了术后复发率.结膜瓣移植术,角膜上皮结膜化,有新生血管侵入机会,早期复发胬肉予结膜下注射平阳霉素可有效抑制增生,阻止复发.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13例

    作者:蔡云;汪明春;李明;蔡力生;汪鹏程;陈俊雄;卓家才;杜新;叶选海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采用AHSCT治疗急性白血病13例,中位年龄19(7~40)岁.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例.CR1后移植9例,CR2后移植4例.预处理选用以MAC(Melphalan 140~180 mg/m2×1 d;Ara-C 1.0~2.0 mg/m2×2 d;CTX 60 mg/kg×2 d)为主的方案,其中6例在经典MAC的基础上改用马法兰口服为静注,并有3例同时加用CCNU(5 mg/kg×1 d)及VP16(600 mg/m2×1 d).另3例次采用TACC为主的预处理.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平均存活时间为29个月(2~132个月).9例CR 1期移植者3年无病生存为4例,5年DFS为3例.结论:为降低白血病复发率和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无骨髓供者的CR 1期急性白血病患者适合接受ABMT.

  • 伴有皮疹的布鲁菌病1例

    作者:王双武

    患者女,29岁,教师,主因间断发热伴周身肌肉疼痛4周余,于1999年6月22日入院.患者于4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发热,体温在37.5~39℃,体温下午较上午高,发热时伴全身乏力,肌肉疼痛及微汗,畏寒不明显,无咳嗽、咳痰、咯血及盗汗.无腹痛、腹泻及尿路刺激征.曾应用"清温冲剂、环丙沙星及病毒唑"等治疗效果不佳,加用地塞米松5 mg体温正常2 d,随后体温又回升,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发热原因待查"收入院.发病后患者食欲减退,大小便正常,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对"氨苄青霉素、磺胺类、双黄连"等药物过敏.近期无预防接种史.无疫区生活史.查体:体温38℃,脉搏8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4.5/9.5 kPa,神志清,两下肢大腿内侧皮肤可见对称性暗红色皮疹十余处,直径1~3 cm,略高出皮肤,边缘不清,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颈(-),心肺(-),肝肋缘下未触及,脾肋下刚及.神经系统(-).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3.51×1012/L,血红蛋白90 g/L,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血小板170×109/L.尿粪常规(-).血沉44 mm/h,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均正常.外裴氏反应(-),肥达氏反应(-).痰瘤细胞(-),痰查抗酸杆菌(-).血CEA 0.3 ng/ml,抗"O"及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自身抗体系列SSA(-),SSB(-),ANA(-).肌肉酶谱: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磷酸肌酸肌酶,乳酸脱氢酶及α-羟丁酸脱氢酶均正常.血培养2次(-),骨髓培养2次均无菌生长.结核菌素试验(-).心电图、肌电图正常.胸片:未见异常.腹部B超:脾大,图形未见异常,肝、胆、胰及双肾大小正常,图形未见异常.胸、腹部CT:未见异常.入院后先后给予洛美沙星、罗红霉素、西力欣及奈特等治疗,症状无改善,体温在38~39.2℃,体温上升时双下肢肌肉疼痛明确,触及疼痛加重.经再仔细询问病史,患者诉病前曾食羊肉,购回生肉自己清洗及烹饪,烹饪时砧板生熟不分.据此病史、疑是否为布鲁菌感染,查血清凝集反应、布鲁菌试验阳性,诊断布鲁菌病,给予四环素0.5 g,口服,每天4次,链霉素0.5 g肌注,每天2次,治疗第4天,体温开始下降,第7天体温正常,肌痛逐渐减轻,皮疹开始逐渐消退,治疗3周后,入院时表现完全消失,出院继续治疗.经1年随访观察,未复发.

  • 流行性乙型脑炎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

    作者:傅小义;范丽琼;张东坤

    患者男,12岁.因发热、头痛4 d,抽搐1次,于2000年7月29日入院,家住乙脑流行区.体检:体温38.5℃,脉搏104次/min,血压90/60 mmHg、神清,颈强3F+,心肺腹未发现异常,双下肢克氏征阳性.查血WBC 16.9×109/L,Plt 176×109/L,中性92%.尿、粪常规正常.脑脊液压力高,颜色微浑,淡黄色,蛋白50 mg%,糖3.92 mmol/L,WBC计数0.28×109/L,Cl-110 mmol/L,分类:多核0.75,单核0.25,红细胞计数1.0×109/L,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患者住院第2天诉头痛加剧,查头颅CT示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幕,后纵裂).诊断考虑:乙脑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立即行脱水降颅内压.抗病毒(病毒唑0.6 g,每天1次),抗炎、脑脊液置换、支持对症等治疗.病情逐渐好转,2周后复查血常规及脑脊液常规均恢复正常,3周后治愈出院.

  • 原发性血色病并肝内胆汁淤积1例

    作者:黄辉;黄湖辉

    患者男,67岁,美籍华人,因进行性身目黄染5个月,双下肢水肿2周,于2001年3月14日入住我院.患者5个月前在进食了蛇肉、蛇胆及数剂中药后,逐渐出现全身皮肤黄染,眼黄,并伴有皮肤色素沉着及瘙痒感,食欲下降,呈进行性加重,以及出现进食后呕吐,无呕吐咖啡样物,同时尿色加深,如浓茶样,大便颜色变浅,如陶土样.在美国医院就诊,经肝穿等确诊为原发性血色病,但由于未能明确黄疸与该病的关系,一直未予相应治疗.2周前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加重以及双下肢水肿,故来我院就诊.自发病以来,体重下降约25 kg.无输血史,无肝炎、肾病史,无手术史,无疫水接触史,无嗜烟酒.育有三子一女,一子两年前在美国确诊为原发性血色病,一直予放血治疗,每月1次,每次放400 ml,余无特殊.体查:T 36.8℃,P 76次/min,BP 100/60 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粘膜均匀色素沉着,呈深褐色,躯干及下肢多处皮肤抓痕,未见肝掌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眼睑无水肿,巩膜重度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腹壁静脉无曲张,肝在肋下1 cm,剑突下3 cm可及,边缘钝,质中,无压痛,未及结节,脾脏未及,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 地塞米松致荨麻疹1例

    作者:孙虹燕

    患者女,33岁,曾因"头痛、发热1 d"于1997年5月21日到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8.7℃,咽红肿,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口罗音.心率:88次/min,律齐,无杂音.血常规:WBC 14.2×109/L,N 0.87,L 0.12,RBC 4.5×1012/L,Plt 216×109/L.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青霉素640万U+生理盐水250 ml"静点后,未出现不良反应,因次日体温仍高,于液体中加地塞米松10 mg静滴,当晚病人感头颈部发热,并出现大片状风团样荨麻疹,连成片,感头晕、恶心,即来诊,怀疑青霉素过敏,即停用,给"葡萄糖酸钙"稀释后静推,口服扑尔敏,1 d后消退.次年7月,本患者因腹泻,发热39℃,大便常规示黄稀便,WBC(++),来我院就诊.诊断为"急性肠炎".给庆大霉素24万U加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 ml静滴,因发热应用地塞米松10 mg加入生理盐水静滴,输液后病人即出现面部潮红,风团样皮疹,恶心.并自述有类似症状,因病人曾多次应用庆大霉素未有此反应,故怀疑地塞米松所致过敏反应.遂应用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高渗糖,1周后皮疹完全消退.后病人又因发热在卫生所应用地塞米松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可确定为地塞米松所致过敏反应.地塞米松为糖皮质激素,其本身为抗过敏药物,诱发过敏反应较少见.

  • 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1例

    作者:于晓燕;高世明

    患者男,63岁,以"反复眩晕5年,右侧肢体麻木2 d"为主诉入院.既往有明确高血压病史10年.入院查体:T 37℃,P 80次/min,R 20次/min,BP 170/100 mmHg,神志清,双肺底可闻及干湿性音,心界略向左扩大,心率80次/min,A2>P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专科检查:颅神经未见异常,右侧偏身感觉减退,右侧肢体轻瘫试验阳性,右侧巴彬斯征阳性,余未见异常.辅助检查:头颅CT:(1)左侧丘脑血肿;(2)基底动脉管径增粗,鞍上池仍可见管径增粗的基底动脉.头颅MRI+MRA见双侧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散在缺血区,左侧丘脑区均匀高信号影,左侧椎动脉显示扭曲变细,基底动脉异常均匀性增粗.诊断:(1)左侧丘脑血肿;(2)高血压Ⅲ期;(3)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 肌注基因工程乙肝疫苗致死1例

    作者:刘淑贞;张慧玲;周缨

    男,1个月,孕1产1,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9 kg,母乳喂养,健康.1个月时体重4.5 kg,无药物、毒物接触史,于2001年8月11日接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兰州某研究所生产,批号不详)后约3~4 min出现呼吸困难、暂停,皮肤发花,即行吸氧,人工呼吸,无效.急诊来诊,患儿面色苍白,全身皮肤发花,四肢厥冷,呼吸浅,0~8次/min,心跳微弱,12~24次/min,血压测不出,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立即以面罩给氧,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投用肾上腺素、非那根、地塞米松、碳酸氢钠、2∶1液、葡萄糖酸钙等.20 min后口唇转红,心跳、呼吸相继恢复后出现四肢阵发性强直性抽动,肌注鲁米那钠后惊止.病情缓解平稳.6 h后再次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瞳孔散大固定.行气管插管,人工机械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静注肾上腺素、洛贝林、纳络酮、阿拉明、甘露醇等,心跳恢复,仍无自主呼吸,3 h后心跳再度停跳,抢救无效死亡.

  • 赛尼哌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

    作者:朱云松;徐安平;聂海波;何恢绪;李清荣;邓志雄

    目的:观察赛尼哌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R)的预防作用及其安全性评估.方法:选择同期肾移植病人50例,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各25例.治疗组术前静滴赛尼哌25 mg,同时口服骁悉(MMF)0.75 g,对照组仅口服MMF 0.75 g;术后两组病人均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常规强的松(Pred)、环孢素(CsA)和MMF三联抗排斥治疗.结果:治疗组3例发生AR,对照组9例,相差显著(P<0.01);治疗组AR经强化治疗均逆转,对照组7例逆转,另2例失败;感染、胃肠道反应及血液系统损害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赛尼哌可显著降低AR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 肌松剂加机械通气治疗急性杀鼠剂中毒致顽固性抽搐11例

    作者:吴伟东

    1996年1月~2000年12月,我院对11例急性杀鼠剂中毒所致的顽固性抽搐病例,先用大剂量镇静、解痉药抢救处理无效后,再用肌松剂加机械通气配合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肌松剂加机械通气治疗的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14~68岁,平均38岁;自服9例,误服2例;氟乙酰胺中毒7例,毒鼠强中毒3例,杀鼠剂成份不明中毒1例.11例中毒者均在服毒后0.5~3 h内发病,主要症状为全身肌肉强直性抽搐,呈持续性或频繁发作及昏迷.除予洗胃,注射解氟灵针,降颅压、控制脑水肿,维持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预防感染等综合治疗外,还予大剂量镇静、解痉药控制抽搐,安定总量达100~300 mg,苯巴比妥总量达0.4~0.8 g后,仍不能控制抽搐或抽搐停止时间极短暂.给予肌松剂加机械通气治疗.

  • 高血压患者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17例临床分析

    作者:戴家业

    我们通过对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的随访,观察血压增高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如何预防心肌梗死(MI)后左室重构和左心衰竭.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1992~1998年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6例,其中,合并有高血压者共17例(A组),高血压病史3~20年,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63.6岁;不伴有高血压者39例(B组),男26例,女13例,平均年龄61.6岁,MI病史2个月~5年.1.2 方法两组病人均跟踪随访1~5年,其反复发作急性左心衰或充血性心衰的病人多次入院抢救.第一次发生急性左心衰或严重充血性心衰时详细询问心衰的诱因,近期血压控制情况,入院后动态观察血压的变化,待心功能改善后作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室结构和形态.1.3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 快速诱导静吸复合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128例

    作者:李国志

    1998年5月~2000年4月在也门共和国荷台达革命医院援外期间共施行快速诱导、静吸复合麻醉下小儿扁桃体摘除术128例,麻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80例,女48例,年龄4~6岁60例,7~12岁68例.扁桃体Ⅱ度肿大82例,Ⅲ度肿大46例.合并增殖体肥大8例.1.2 麻醉方法氯胺酮5~8 mg/kg,阿托品0.2~0.5 mg混合肌肉注射.开放静脉,静注安定0.2~0.3 mg/kg,氯化琥珀胆碱1~2 mg/kg.经鼻明视下气管插管.麻醉维持:接ACOMA麻醉机机控呼吸,吸入1%~4%氟烷,或间断静注氯胺酮,经气管内喷入少量利多卡因.

  •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4例临床研究

    作者:叶秋涛;王芬;陈道纯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心脏病,易发展成为心肌梗死(MI)或猝死,进行有效的防治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64例UAP患者均为我科2000年1月~2001年5月住院患者,全部符合WHO UAP的诊断标准:(1)无MI的酶学和心电改变.(2)排除非冠心病性心绞痛.(3)无出血倾向.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4例,男25例,女9例,年龄63~80岁,平均68.2岁;对照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65~79岁,平均68.6岁.两组性别、年龄组成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UAP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吸氧、口服长效消心痛、心痛定、β-受体阻滞剂、肠溶阿斯匹林或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和心肌营养药.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法国赛诺菲公司生产),每次0.4 ml(10000抗活性凝血因子X国际单位)腹部脐旁皮下注射,12 h 1次,连用10 d.

  • 艾司洛尔硝酸甘油合用对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作者:陈妙仙;黄建平

    围拔管期剧烈的心血管反应,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极有可能诱发心脏疾病和脑血管意外.我们观察了艾司洛尔硝酸甘油合用对平抑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麻气管插管手术病人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57±11)岁,ASA Ⅰ~Ⅲ级.无哮喘史及心传导阻滞.1.2 麻醉及监测麻醉前30 min肌注鲁米那纳0.1 g,阿托品0.5 mg.诱导,静注米唑安定0.2 mg/kg,芬太尼4~6 μ g/kg,万可松0.12 mg/kg,气管插管.术中异丙酚静滴及异氟醚吸入维持.术中血压心率控制在±15%范围内.拔管指征:呼之睁眼,自主呼吸petco2<40 mmHg,吞咽咳嗽反射恢复.拔管前5 min静推艾司洛尔0.5 mg/kg,硝酸甘油4 μ g/kg,用惠普监护仪连续监测记录注药前、注药后3 min、吸痰拔管即刻、拔管后1 min、拔管后3 min、拔管后6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计算收缩压心率乘积(RPP).1.3 统计处理数据均用±s表示,经F检验及q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 素高捷眼疗膏敷贴治疗鼻中隔粘膜糜烂

    作者:孙旭鸯;刘晓华

    鼻中隔Little's区粘膜糜烂是鼻出血的常见原因[1],作者用20%素高捷疗眼膏敷贴治疗鼻中隔粘膜糜烂出血31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5~60岁,15岁以下20例;病史3 d~4年.全部患者均有反复鼻出血史,9例就诊时糜烂面有活动性出血.除1例为尿毒症患者外,其余病例实验室检查及体格检查均正常.1.2 方法将医用可吸收明胶海绵在无菌条件下修至糜烂面大小,将20%素高捷疗眼膏(瑞士巴塞尔素高大药厂生产)均匀涂布其上,在前鼻镜窥视下,用枪状镊准确敷贴于糜烂面.若糜烂面有活动性出血点,则先用硝酸银烧灼止血后再行以上治疗.3 d后复诊,贴3次为1疗程.

  • 多功能盆腔炎治疗仪治疗盆腔炎临床分析

    作者:赖和恩

    盆腔炎是妇女多发病常见病之一,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以几个部位同时发病,可因炎症的轻重与范围大小即有不同表现.我院采用HGP-1000型多功能盆腔炎治疗仪,治疗急慢性盆腔炎患者2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已婚妇女,排除妊娠,年龄23~45岁,病程1周~3年,均有急慢性盆腔炎病史的患者20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下腹及腰骶部痛或下腹部胀坠感,每当疲劳,月经前、性交后症状加剧,白带增多脓样,急性发作时多有发热,腹部压痛及反跳痛,个别病例附件可触及包块.

  • 口服活性维生素D3治疗慢性肾衰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作者:胡日红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出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我们给予口服活性维生素D3(α-D3)进行治疗观察.1 资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均为非透析治疗.男29例,女21例,年龄18~73岁,平均46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0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肾病6例,其他6例.根据血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分为A组20例(PTH>400 pg/ml),B组30例(PTH<400 pg/ml).肝酶均正常,无多发性骨髓瘤、骨肿瘤,2周内未服维生素D制剂及钙剂.1.2 观察方法两组均口服碳酸钙(元素钙600 mg/d),低磷饮食.A组第1个月口服α-D3 2 μ g,每周2次,第2个月改为0.25 μ g,每日1次;B组连服2个月α-D3 0.25 μ g,每日1次.服药前后测定以下指标:血PTH(放射免疫法),AKP(碱性磷酸酶),Ca,P,Cr(生化法),BMD(骨密度,以左足跟后部为测定点).

  • 前庭大腺脓肿造瘘引流术

    作者:王柳燕;陈智慧;黄欣

    我院于1996年7月~2000年5月应用环状橡皮片行前庭大腺脓肿造瘘引流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前庭大腺脓肿32例,年龄21~42岁,平均28岁,均为已婚妇女,病程3 d~5年;12例有反复发作史,其中2例反复发作5次,曾分别在其他医院及我院多次行脓肿切开引流或引流加造口术.脓肿直径3~6.5 cm,10例手术前自行穿破.1.2 方法 32例中21例收住院,11例门诊治疗.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1%奴夫卡因5 ml局麻,于脓肿低部位,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作一纵形切口,约2~3 cm,放出脓液,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再于处女膜内侧阴道壁平行作1 cm长切口,两切口之间形成一瘘管,将消毒橡胶套环形剪成宽约0.5 cm引流条,以止血钳夹持环形引流条自外侧切口经脓腔至处女膜内切口穿出,1号丝线穿过环形橡皮条两端结扎固定,使橡皮引流条形成一双层耳环状异物固定于瘘孔.术前脓腔已自行穿破者,将破口扩大至3 cm,作为外侧切口,其后操作同前.术后给予灭滴灵0.4 g口服,每日2次,24 h后以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每日2次,每次15 min,共7 d,病人即刻可回家,2~3周后到门诊复查,拆除橡皮环.

  • 畸形子宫早孕人工流产失败5例分析

    作者:程文静;杨丽;郑锦萍

    畸形子宫妊娠在临床上发生率较低,容易忽视,从而致使人工流产失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给诊治带来一定的困难.近年来本院收治5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院自1995~1998年共收治畸形子宫早孕行人工流产失败5例,其中3例由基层医院转入.年龄19~36岁,平均28岁.孕2产1者2例,孕3产0者1例,孕1产0者2例.孕周7~9周4例,11周1例.子宫一侧有包块者4例,一侧宫角突出者1例.5例均在人工流产失败后做B超检查,3例1次确诊,1例2次确诊.1.2 诊断及手术情况双子宫双阴道1例,第2次人工流产在右侧宫腔内成功;双角子宫1例,在B超指示下人工流产一次成功.人工流产失败由外院转入我院3例,分别为残角子宫妊娠1例,2次人工流产失败后剖腹切除妊娠残角子宫.单阴道双宫体1例,第2次人工流产成功.鞍状子宫1例,人工流产不全,行清宫术.

  • 外固定加冲洗治疗创伤后感染性骨折

    作者:何群慧;林秉奖

    创伤后感染性骨折治疗较为困难,如何在彻底控制感染的基础上达到骨折愈合,一直是骨科医师探寻的方向.我院骨科近五年来,采用外固定加冲洗治疗创伤后感染性骨折16例,均收到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19~57岁,平均33岁.发病部位:胫骨12例,股骨4例.病因:9例是开放性骨折感染所致,7例是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膝、踝关节活动受限.1.2 治疗方法术前几天应用相对敏感的抗生素,术中彻底清创,取出内固定物,清除炎性肉芽,坏死组织及死骨,适当咬除硬化骨,打通髓腔,用庆大霉素冲洗液冲洗创腔,并放置两根硅胶管.一根作为入水管,放置高位,另一根用负压吸引,置于低位,以利引流.入水管滴入含有敏感抗生素的盐水.选用合适的外固定器作骨折端加压固定,创腔内置负压引流管,依引流液多少拔引流管.拔管指征为:体温正常,创口局部皮肤无炎症现象;流出的液体清亮,引流液培养无细菌生长.先拔去滴入管,继续吸引1~2 d,直至伤口内残留的液体吸尽后,再拔除引流管.1.3 结果 13例伤口一期愈合,3例切口处红肿裂开形成窦道重新开放,经1~2个月换药后闭合.6例外固定针道出现感染,经及时的局部处理,感染得到控制.12例一期达到骨折愈合,时间6~14个月;4例骨折不愈合二期行植骨后,3个月后复查达到骨折愈合.全部病例经1~4年随访,功能良好.无一例感染复发.

  • 心包疾病21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凤艳

    心包疾病发病率较低,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故常常误诊或漏诊,影响治疗及预后.我们对1998年以来住院的21例心包疾病患者中典型的临床、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特点,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心包疾病的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1例住院的心包疾病患者,男15例,女6例,男女之比约为2~3∶1,年龄17~73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误诊或漏诊的7例.按病因分类: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5例,肿瘤性心包炎4例(心包间皮瘤1例,肺癌心包转移2例,淋巴瘤心包转移1例),化脓性心包炎1例,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1例,心脏损伤后综合征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性心包炎2例,尿毒症性心包炎2例,心肌梗塞后综合征1例,病因不明4例.4例恶性肿瘤性心包炎均经细胞学、组织学检查证实.

  • 新体卡松与甘利欣联合治疗脓疱型银屑病12例

    作者:朱海

    我科采用新体卡松与甘利欣联合治疗脓疱型银屑病12例,均于短期内收到十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例均为诊断明确的脓疱型银屑病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6~68岁,病程5~23年,急性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10例,脓疱累计面积均达体表65%以上,掌跖型脓疱型银屑病2例,全部均未有合并其它疾病.1.2 既往治疗情况既往住院次数少2次,多8次,住院时均有应用大剂量强效激素、氨甲蝶呤、阿维A酯、青霉素G及中药等药物治疗史,其中5例因停服银屑灵复发,3例因激素减量不当复发,4例因单用大剂量激素治疗加重.

  • 多发性含牙囊肿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陈光明

    多发性含牙囊肿是口腔颌面部的一种少见疾病,多同时发生在颌骨的不同区段.我院近20年间共收治223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含牙囊肿.其中4例为多发性含牙囊肿.现对典型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本文中所报道的4例中都是男性,年龄有3例在10~12岁之间,1例为60岁.2例发生在双侧下颌角,1例在两侧下颌体发病,另1例是在上颌骨和双侧下颌骨广泛发生囊性改变.4例多发性含牙囊肿从发现病变至初诊时间较明确,短者1个月,长者达1年.都是发现一侧隆起来医院检查的同时发现对侧也存在囊性改变.

  • 有特殊临床表现的消化性溃疡4例

    作者:盛红;叶国良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节律性疼痛,周期性发作为其临床特点,据典型临床表现不难作出诊断.但临床实践中时有误诊发生,笔者曾遇少数消化性溃疡表现为胸痛、脐周痛、吞咽困难、无症状性溃疡等特殊临床表现,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 女,45岁,因"反复胸痛2年,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胸痛部位不固定,游走性,呈针刺或撕裂性锐痛,发作不规则,与进食、活动等无关,每次发作持续0.5~3 h不等,能自缓,无发热、咳嗽、气短、心悸、胸闷,也无腹痛,恶心、呕吐、反酸等,病初每天发作1~2次,曾多处就诊,行心电图、胸片等检查无异常,疑诊"肋间神经痛",先后予以麝香保心丸,必理通等治疗无效.近1个月胸痛发作加重,每天发作10余次,尤以夜间发作增加.入院体检无特殊体征,入院后作24 h动态心电图,心脏B超、胸片、心肌酶谱、肝肾功能等检查无异常,行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球部前后壁对吻溃疡,分别为0.3 cm×0.4 cm,0.4 cm×0.4 cm大小,披白苔.予以雷尼替丁胶囊0.15 g口服,每天2次,治疗3 d后胸痛发作明显减少,1周后胸痛消失,痊愈出院.

  • 前置胎盘剖宫产下段8字缝合及纱条填塞术的应用

    作者:张前;叶世敏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儿生命,剖宫产时胎盘剥离面出血有时无法控制,本文对11例病人出血部位进行8字缝合止血后子宫下段填塞纱条方法止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9年1月~2000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前置胎盘病人共55例,剖宫产43例,子宫出血>500 ml者29例.对难以控制的出血病例,2例缝扎子宫动脉,2例出血部位缝扎,3例局部应用凝血药,效果欠佳,2例子宫切除.其中11例采用宫腔8字缝合后子宫下段填塞纱条,11例中初产妇5例,经产妇6例;中央型6例,部分性4例,边缘性1例.出血主要原因为胎盘剥离面出血,11例平均出血量1 550 ml(1 000~3 500 ml),平均输血600 ml(200~800 ml),术中均行静脉、宫体,子宫下段直接注射大剂量的催产素、麦角新碱,平均使用催产素60 U,麦角新碱0.4 mg.

  • 低镁血症54例的诊疗分析

    作者:王昌敏

    低血镁与低血钙临床表现基本相同,如不行血生化检查,常将前者误诊为后者.1995年3月~2000年8月我科共收治低镁血症患儿54例,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根据吴仕孝教授关于低镁血症诊断标准的建议进行评判[1].1.2 一般资料本组54例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28 d 4例,~6个月10例,~1岁26例,~3岁10例,~7岁3例,~13岁1例.1.3 基础疾病 54例低镁血症患儿中并存有以下各种疾病(以第一诊断统计):感染性疾病居首位,占72.2%,其中并存感染性腹泻22例,肺炎17例(其中5例合并心衰,临床应用强心、利尿剂);营养不良4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2例.1.4 临床表现本组54例中46例有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表现为面部肌肉、眼肌抽动,双眼凝视,阵发性呼吸暂停,四肢强直,震颤性惊厥及全身强直性惊厥等不同惊厥类型,其余8例无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临床表现,仅有基础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恶心、腹胀、食欲减退、心动过速等非特异性低镁症状.

  • 膀胱嗜铬细胞瘤2例

    作者:林忠应;陈从其

    我院于1994年10月和1997年4月,分别收治膀胱嗜铬细胞瘤2例,经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 患者女,40岁,以反复无痛性肉眼血尿2年为主诉于1994年10月3日入院.检查:P 78次/min,BP 140/92 mmHg,体检未发现明显的阳性体征,否认有高血压病史,但时有头晕病史.入院后行膀胱B超示:膀胱左侧壁探及一约3 cm×2 cm×1.5 cm的占位性病变,浸润肌层.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左侧壁近膀胱内口处有一约3 cm×2 cm突入膀胱的广基肿物,肿物下缘距左输尿管开口约1 cm表面充血水肿,见有点状出血,碰之易出血,故未做活检,检查过程病人无不适.诊断为"膀胱肿瘤"于1994年10月12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中刺激肿瘤时,发现血压骤然上升,达180/110 mmHg,手术部位易出血,才考虑到"膀胱嗜铬细胞瘤".采取局部纱布轻压,暂停手术,经麻醉师给予按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监护、建立有效的控制血压静脉通道后,在尽量不挤压肿物的操作下,做了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经充分补液等处理及严密监测,恢复良好,痊愈出院.术后病理证实为"膀胱嗜铬细胞瘤".随访6年8个月无复发,血压正常.

  • 多巴胺、酚妥拉明治疗小儿心力衰竭33例短期疗效观察

    作者:谢永武;林晓源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一般经镇静、限盐、利尿、抗感染、强心、改善呼吸等常规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但部分患儿经常规治疗,疗效仍差.作者自1997年5月~2000年12月对本院33例经常规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患者,加用多巴胺、酚妥拉明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男18例,女15例,年龄小7个月,大12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并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12例,符合1985年青岛会议通过的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1],重症支气管肺炎并心力衰竭21例,符合1984年南宁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全部病例均有呼吸困难、紫绀、肺部湿性音、肝大、心率增快等.其中7例有双下肢浮肿,入院后均予镇静、限盐、吸氧、强心、利尿、抗感染等常规治疗3 d,心衰的症状、体征依然存在,心功能分级均在Ⅲ~Ⅳ级[3].1.2 治疗方法在常规综合治疗3 d无明显疗效及效果欠佳者,加多巴胺每次0.5 mg/kg(总量<10 mg)、酚妥拉明每次0.5 mg/kg(1次总量<10 mg)于5%~10%葡萄糖液中静滴,均按5 μ g*kg-1*min-1滴入,每日2次,3 d为1疗程,无效者,继续应用1疗程.

  • 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黄藏惠;魏少华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常见的病因.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一种特殊类型,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其发病率临床报告不一.我院自1992年2月~1998年11月所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经手术所见和CT片证实的有28例,占同期手术的7%,现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术中所见、手术方法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8例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男19例,女9例.年龄23~71岁,平均47岁.时间长18年,短7个月,平均4.5年,发病部位L4,5 21例,L5S1 7例.有明显外伤史者16例,推拿按摩加重8例,无明显诱因者4例.1.2 临床表现 28例均有腰痛和下肢放射痛,其中双侧臂部疼痛麻木者12例,单侧臀部、腿部疼痛麻木者16例,平卧休息下肢麻木9例,不能平卧剧烈疼痛者8例,间歇性跛行5例.疼痛病程短者较重,长者较轻,发病后时轻时重,整个病程不能完全缓解,非手术疗法难以治愈.主要体征:椎旁压痛21例,腰椎侧弯12例,直腿抬高阳性15例,患肢感觉障碍26例,足下垂1例,排尿困难2例,患肢肌力不同程度减退25例,患肢肌肉萎缩14例,趾背伸肌力减退16例,膝腱反射减弱7例,跟腿反射减弱或消失8例.

  • 阴茎异常勃起12例治疗体会

    作者:王建平;何小舟;严峰;巢志复;车文骏;经浩;徐仁方

    1989年9月~2001年9月我院共收治各种原因所致的阴茎异常勃起1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年龄20~58岁,平均28岁;已婚者9例,未婚3例.其中并发于白血病6例(实验室资料见表1),外伤所致1例,海绵体药物注射引起2例,肺癌致颅脑、盆腔转移1例,原因不明2例.自发病到初诊时间2~32 d,平均8 d.12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阴茎疼痛,并且随着病程的延长,疼痛呈持续性加重,除肺癌远处转移者合并有排尿困难外,其余患者均无排尿异常.

  • 原发肥大性骨关节病1例报告并9例综合分析

    作者:蔡小青;麦柳冰

    原发肥大性骨关节病(primary hypertrophic osteoarthropathy,PHOA),又名厚皮性骨膜增生征(pachydermoperiostosis),Touraine-solente-gole综合征,是以四肢远端皮肤和骨关节过度增生为特征,不伴发心血管、肺、肝或内分泌疾病,具有遗传倾向的综合征,国内报道少,我院近期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并结合国内9例文献报告,作一综合分析.1 临床资料1.1 病例报告患者男,31岁.因肢端肥大8年,乏力,面色苍白1年而于1997年3月9日入院.1990年起逐渐出现双踝、双膝和双腕关节及其周围组织肿胀、粗大、疼痛,外院诊断为增生性关节病,曾经3次出现双膝关节肿胀明显,关节腔穿刺抽液后好转.约1年后渐出现面部皮肤多油,皱纹加深,皮嵴隆起,手足掌跖多汗;近3年用芬必得(1片,每日两次)控制关节症状,近1年皮肤苍白,全身乏力进行性加重.1985,1986年两次因钩虫病,缺铁性贫血住院,当时胸部、颅骨、胫腓骨X线摄片均正常;已婚,育有1男孩3岁,父母和兄妹5人中无类似疾病患者.查体:重度贫血外观,颜面呈奇丑样貌,脂溢明显,油性皮肤,皮肤明显增厚,前额、鼻唇沟处皱折多.双膝、踝和双腕关节及其周围组织肿胀,增粗,杵状指趾(+).血常规:RBC 3.28×1012/L,Hb 57 g/L,WBC 4.8×109/L,N 0.583,L 0.417,Plt 118×109/L,大便潜血(+),血沉52 mm/h,类风湿因子阴性,抗ENA抗体阴性,肝肾功能和血脂均正常;心电图正常,B超肝胆脾正常,X线心肺正常,双下肢胫骨、胫腓骨关节端明显粗大,骨膜生成明显增多,致双侧胫腓骨关节骨皮质缘模糊,双踝关节间隙变窄,骨盆、颅骨骨密度也明显增高.入院后经输注浓缩红细胞,铁剂及康力龙治疗,贫血纠正出院.出院诊断:原发肥大性骨关节病,缺铁性贫血.

  • 比特力与雷尼替丁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荨麻疹

    作者:孙本海;卢庆芳

    慢性荨麻疹为一种临床常见多发性、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在该病的治疗尤其是复发问题上,不管是病人还是医生都感到十分棘手.虽然第一代抗组胺药在过去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作用,但往往因其强而多的副作用迫使病人中途停止治疗,从而限制了该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为此,我们采用在药效学、药动学和生化学特性等方面均具特色的新一代抗组胺药-比特力(正式品名为盐酸西替利嗪片)与H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联合应用治疗60例慢性荨麻疹,取得了很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2~68岁,平均34.6岁;病程2个月~16年,平均14.6个月.所有患者均具特发性慢性荨麻疹典型临床表现及特征.70.0%(42/60)的患者既往有接受过多种抗组胺药,钙剂、维生素C、皮质激素等治疗史.

  • 未成熟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

    作者:蓝斌;张希;李木泉

    近20年来,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和心肌保护措施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促进了心血管外科的发展.然而,临床上,一些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缺氧紫绀型心脏病,即使已成功地做了畸形矫治手术,但术后仍出现心功能不全,手术死亡率较高.Bull等[1,2]指出,其一半原因应归咎于不恰当的心肌保护.人们逐渐意识到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对成人心肌有良好保护作用的冷晶体停跳液,在婴幼儿未成熟心肌却不太理想[1,3].因此,近几年国内外开始了对未成熟心肌结构、代谢、功能及心肌保护方法等方面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现就此进行综述.1 未成熟心肌的结构、代谢与功能发育[4]虽然未成熟心肌与成熟心肌尚无明显的分界线,但未成熟心肌并不是成熟心肌的缩影,人们普遍把未成熟哺乳动物(豚鼠<2 d,羊<6 d,猪<15 d,新西兰兔<4周,犬<8周),新生儿及婴幼儿的心肌称为未成熟心肌.未成熟心肌和成熟心肌在形态结构、能量代谢及心肌功能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其细胞较小,含水量较高;肌浆网发育不全,排列不规则,T管密度低和钙泵少,钙通道数量较多和其敏感性较大.

  • 纳米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作者:洪晓武;窦骏

    纳米技术(nano scale technology)是一门在0.1~100 nm量度范围内利用物质--包括原子、分子的特性,研究其相互作用,并对材料进行加工,制造成具有特异功能的产品,掌握其原子和分子的运动规律的综合交叉技术体系.现将纳米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作如下综述.1 纳米技术在医学材料中的应用纳米材料技术包括纳米相材料技术和纳米复合改性技术.其特点是因为纳米颗粒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其在力、磁、热、光、电等性能也发生了变化.纳米材料是指由纳米级的结构单元构成的任何类型的材料,例如金属、陶瓷、聚合物、半导体、玻璃和复合材料等,其物理性质与常规状态相比有着巨大差别.这些纳米级的结构单元,如纳米粒子、纳米管、纳米层等,又是由原子/分子组成,通过改变纳米结构单元的大小,控制内部和表面的化学性质及原子/分子之间的组合,因而赋予其特异的功能.纳米无机非金属生物材料,如复合型生物陶瓷、含骨生长因子复合陶瓷韧性好,人体免疫系统对其排斥反应弱,并能促进组织生长.人工关节面、关节腔、美容植入物、口腔正畸物、人造骨、人造牙齿等生物医学材料要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亲水性、润滑性、防组织黏附性、抗炎性、抗凝性等.这些性质可使细胞在材料表面生长,恢复病变组织的功能、免疫识别能力、生物催化活性等.而某些单个纳米结构可直接用作特定用途的材料,如疫苗和药物等[1].

  • 肝移植术前的放射学检查及进展

    作者:孙希杰;梁文;全显跃

    肝移植作为终末期肝病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在国内外发展迅速.随着肝移植手术经验的积累,新式肝移植术如减体积式、劈离式肝移植的发展,因供肝来源紧张,探讨如何合理应用各种放射学检查及其技术,给临床提供更准确、详细的影像资料,越来越引起临床和影像学者的重视.1 肝供体的术前评估尸体供肝,通常不做特别检查.如腹部受伤,可行CT平扫检查评估.亲属或自愿者供肝,放射影像学检查是必须的.1.1 X线、CT和螺旋CT平扫为排除肺部感染或占位性病变及腹部结石等病变,常进行常规X线胸、腹平片检查.通过CT检查可了解供肝有无慢性或占位性病变及肝脏的血管情况,主要是进行供肝各叶体积的测量,准确估计可供切除的肝体积,预测能否满足受体肝功能的需求.螺旋CT采用快速扫描技术,一次闭气即可完成全肝的体积扫描,进行无误差评估,效果很好.

  • 基因与脑血管畸形

    作者:韩志安;段传志;李铁林

    近10年来,人们对脑血管畸形发病机制的认识产生了很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具体表现在用分子杂交的方法去研究疾病的基因,大大超过了以前用免疫组化或生理学研究的方法.本篇文献综述了脑血管畸形与基因突变的关系,并展望了治疗方法的前景.1 基因研究的原理及相关的几种脑血管病基因研究的主要原理,就是利用DNA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的原理,以RNA作为信使.大部分DNA分子保持静默状态,仅有一小部分基因表达指导蛋白质合成,而在有表达作用的这一小部分基因中,又有很少一些发生突变,从而导致疾病发生.由于人类基因组计划草图的完成,已知染色体的数万个基因可分为大量的静默基因和少量的表达基因,静默的基因片断可用来定位突变的疾病基因的位置,反之在已知大量的有关疾病的基因的位置后,也知道了相对不重要的基因位置.由于位于1~22号染色体上任何一个基因的突变,都可能导致发生某一种畸形.有一个带病基因的染色体,必然有另一个正常基因的染色体,就象DNA的双螺旋结构一样,具有互补性.在显性遗传疾病中,男性和女性同时受影响,每一个受影响的个体必然有一个有同种疾病的双亲,这就使得遗传疾病的基因诊断相对容易.但相对于基因突变的患病者来说,基因突变者的双亲是隐性基因的携带者.

  •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现状

    作者:王小岩;王亮升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在儿童胃及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儿童感染H.pylori及其后果等研究状况综述如下.1 儿童感染H.pylori的概况儿童感染H.pylori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各地报告感染率差异较大,H.pylori感染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这种地区差异与民族不同无明显关系,却与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密切相关.发展中国家的儿童H.pylori感染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的儿童,前者感染率高达80%~90%,后者则为5%~10%[1,2].即使在同一地区,经济水平愈高,生活质量愈好,H.pylori感染率就愈低,反之亦然[2].但进一步观察发现,在相同的社会条件下,不同的种族,H.pylori的感染也不相同,如在美国,黑人的感染率为白人的两倍[1,2].H.pylori的感染与性别无关,而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1,3~5].

  • Sihler'S神经染色于新鲜尸体标本上的实验研究

    作者:齐向东;胡志奇;王兴海;石瑾

    目的:详细介绍Sihler's神经染色方法,并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和补救方法.方法:选用死亡24 h内的新鲜尸体头部标本5具,完整分离切取颞筋膜、帽状腱膜和颞肌,依照传统的Sihler's溶液进行神经的染色、脱色,并用乙醇逐级脱水透明.结果:实验结果以神经脱色不彻底和透明不完全而失败.结论:传统Sihler's染色法不适用于新鲜尸体的神经染色,应加以改进应用.

  • 应用皮肤牵张带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护理

    作者:李丹凤

    各种外伤、车祸等原因造成身体大面积皮缺损,以往通常采用身体其它部位取皮,进行游离皮片移植覆盖,植皮区愈合速度慢、皮肤美观度差,摩擦易引起破损甚至感染,我科采用皮肤牵张带对大面积皮肤缺损病人进行牵拉术,避免了取皮痛苦,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牵拉术前后的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001年1~6月,我科共收治大面积皮缺损病人28例,男22例,女6例;上肢15例,下肢13例;年龄6~43岁.皮缺损面积大为36 cm×24 cm,均于使用皮肤牵张带牵拉3~7 d后直接缝合伤口,伤口愈合拆线后形成线状瘢痕.病人出院后随诊,2例自觉局部轻度瘙痒,无其它不适.

  • 特殊类型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张兆珍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致盲率较高的眼病,包括原发性和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视网膜脱离.特殊类型视网膜脱离常见的有黄斑裂孔性网脱、巨大裂孔性网脱、锯齿缘断离、无晶状体眼网脱、复发性网脱,由于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时间长、并发症多及术后恢复慢、视力增进不理想等原因给病人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我院眼科于2000年1~12月收治特殊类型视网膜脱离病人65例,着眼于眼科临床护理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一定临床效果.1 临床资料65例特殊类型视网膜脱离病人中,男30例,女35例,平均住院天数15 d,黄斑裂孔性网脱30例,巨大裂孔性网脱6例,锯齿缘断离10例,无晶状体眼网脱10例,复发性网脱9例.手术方法行玻璃体切割全气液交换加眼内注气术.

  • 疲倦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作者:李小惠;李九群

    疲倦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QOL)有明显的影响[1].为了解癌症患者对所经历疲倦的感受并提出护理应对措施,我们通过对200例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癌症患者疲倦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00例自愿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的癌症患者,入选者知道自己患了癌症,交流无困难,能书写,无其他危及生命的疾患,亦无精神及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受试者男120例,女80例;年龄16~73岁,平均46.24岁.其中白血病20例,肝癌29例,乳腺癌40例,鼻咽癌32例,直肠癌16例,食道癌20例,胃癌25例,甲状腺癌10例,恶性淋巴瘤8例.所有患者均为Ⅰ~Ⅳ期,诊断均经病理细胞学证实.癌症分期为Ⅰ期16例(8%),Ⅱ期36例(18%),Ⅲ期63例(31.5%),Ⅳ期85例(42.5%).

  • 院内获得性肺炎及菌谱耐药分析

    作者:徐红蕾;徐丽珠;廖红竹;陈少贤;周铁丽;王金果

    目的:为探讨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表现、致病菌的变迁和菌谱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12月经证实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例405例.分析不同的基础疾病来源及相关的因素.结果:致病菌仍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39.41%),革兰氏阳性菌次之(32.57%),真菌占第三位(28.01%).结论:革兰氏阳性菌上升趋势较革兰氏阴性菌高,而革兰氏阴性呈下降趋势,真菌感染仍占重要地位,应注意合理用药.

    关键词: 肺炎 交叉感染
  • 锥颅加中药治疗巨大慢性硬膜下血肿

    作者:陈为;朱文锐

    1998年6月~2000年6月,我科收治了16例巨大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经采用锥颅钻孔引流加中药的方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53~79岁,平均64.3岁.致伤原因:车祸10例,跌倒伤4例,碰撞伤2例.受伤至来诊时间为35~60 d,平均46.5 d.血肿量大小为90~180 ml,平均122.5 ml.GCS(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5~8分12例,9~12分4例.血肿部位分布:双额颞部3例,左额颞部10例,左额颞顶部2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损伤1例.1.2 临床表现轻者仅出现头痛、头晕,倦怠乏力,懒言.重者伴一侧肢体偏瘫或者单个肢体乏力,恶心、呕吐,甚至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检查确诊.

  • 外敷中药膏佐治新生儿硬肿症11例

    作者:张丹霞;高晓爱;周婉霞

    目的:探讨外敷中药硬肿膏佐治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新生儿硬肿症患儿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观察组11例采用综合治疗配合外敷中药硬肿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综合治疗.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首次硬肿缩小(或减轻)提前24 h,硬肿全部消失提前50.4 h,整个疗程缩短3~4 d(P<0.01).结论:外敷中药硬肿膏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显著,有临床实用价值.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变28例

    作者:文晓明;刘风英;刘琼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病变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并可单独或合并存在,严重者可导致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恶病质.近年来,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增高,其并发症也随之增多.所以,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尤其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值得同道探讨.我们对28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在控制饮食,使用降糖药物等治疗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再加上中药及弥可保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8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均为近两年来收治的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例.治疗组男7例,女7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61.5±8.8)岁;糖尿病史2~18年,平均为(12.4±5.7)年;其中有6例应用胰岛素治疗,8例一直在服用降糖药物.对照组男8例,女6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7.6±7.9)岁;糖尿病史2~15年,平均(10.5±6.0)年;用胰岛素治疗者5例,服用降糖药物者9例.

  • 乙肝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评价

    作者:黄春森

    目的:探索中药乙肝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门诊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乙肝病人23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乙肝健A,B片,每次各3片,每天3次,对照组服用复方健肝灵片,每次5片,每天3次,连续服用3个月,并定期记录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乙肝健组120例,显效44例,有效67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118例,显效26例,有效49例,总有效率63.5%.两组均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乙肝健是治疗乙型肝炎的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乙肝健
  • 长春新碱结合中医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例

    作者:彭春晖

    笔者自1997年以来用长春新碱结合中医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均符合全国第五届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对ITP的诊断标准,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小4岁,大45岁,其中20~35岁10例;病程3个月~1年8例,1~2年5例,2年以上3例;血小板3×109/L~10×109/L者5例,10×109/L~20×109/L者7例,20×109/L~30×109/L者4例.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粘膜出血,女性有月经过多,6例有脾脏肿大.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者10例,正常者6例,均有成熟障碍.全部病例均正规用过激素2个月以上,其中10例短期有效,但减量后血小板很快下降,6例无效.

  • 继发性癫痫的常见病因

    作者:李泽

    癫痫的分类方法现多采用国际抗癫痫联盟1981年按痫性发作分类方案和病因分类两种.病因分类为:(1)特发性癫痫,此类病人的脑部并无可以导致症状的结构变化或代谢异常,而和遗传因素有较密切相关.例如,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BFNC)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发作性额叶癫痫等等.(2)症状性癫痫(继发性癫痫),详见后述.(3)隐原性癫痫(原因不明),在现在条件下暂时未能找到病因.继发性癫痫多由以下因素引起.1 先天性疾病如染色体畸变、先天性脑积水、小头畸形、胼胝体发育不全、脑皮质发育不全及遗传性疾病等.遗传性疾病常见有两大类疾病,一类是神经皮肤综合征,如结节性硬化症和脑面血管瘤病,此类疾病的共同特点是病变同时影响到神经系统和皮肤.神经系统异常的症状常为癫痫发作和智能低下.CT检查可发现脑内异常钙化.皮肤可见一些特异性体征,如结节性硬化的面部皮脂腺瘤病和脑面血管瘤病的面部沿三叉神经分布区的血管瘤.此类疾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另一类是遗传代谢性疾病,常见有氨基酸代谢异常,类脂质和糖代谢异常.发病机制是因为遗传基因造成某种代谢酶缺陷,致使体内某种物质代谢障碍,影响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这类疾病的共同特点是,出生后不久即有癫痫发作、智能低下、发育障碍.

  • 立体定向术治疗难治性癫痫

    作者:常义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中风.迄今在治疗上还存在困难,意见尚不统一,成为当代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重要性和特殊意义在于:世界各地报告每年癫痫发病率为20~50/10万,即癫痫患者占地球居民的0.4%~0.6%,累计达数千万人之多.虽然抗癫痫药物众多,新药不断问世,大多数患者得到控制或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但仍有20%~30%的患者虽经各种足量药物治疗仍不能奏效,终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和人格改变,称之为难治性癫痫或顽固性癫痫,即癫痫发作频繁,应用适当的第一线抗癫痫药物正规治疗,且药物血浓度在有效范围内2年以上,仍不能控制发作且影响日常生活及无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占位性病变.鉴于此,采取包括脑立体定向手术在内的癫痫外科治疗已成为该病的重要治疗手段.近年来,脑立体定向术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

  • 抗癫痫药物的合理伍用

    作者:孙道开

    抗癫痫药物(AEDs)的合理使用是癫痫药物治疗中的关键一环,当然AEDs合理的应用要始于正确诊断,而正确的诊断又基于祥尽的完整病史和体格检查,及脑电图的规范操作和正确的判断,因此正确诊断是合理治疗的根本保证.1 根据不同的临床发作类型选用适合的抗癫痫药物抗癫痫药物根据其作用方式,又可分为抗惊厥性,抗失神性与两者兼有的抗癫痫药物,抗惊厥性主要有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氨己烯酸、唑尼沙胺、泰加平.抗失神作用有乙琥胺.两者兼有可有:丙戊酸钠、氯硝安定、拉莫三嗪、妥泰等.这在新AEDs不断问世的今天,传统的AEDs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仍不愧为疗效显著、耐受性好的一线AEDs.简单性与复发性部分性发作可选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妥秦、拉莫三嗪等.对部分性发作或由部分性继发的全身性发作,首选卡马西平,其次为丙戊酸钠、奥卡西平、氨己烯酸、苯妥英钠、苯巴英钠、苯巴比妥、扑痫酮、拉莫三嗪、托吡酯、苯二氮;失神发作首选丙戊酸钠,其次为拉莫三嗪和氯硝安定;肌阵挛性发作选丙戊酸钠、拉莫三嗪、氯硝安定,肌阵挛性发作可选丙戊酸钠、CZP、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及托吡酯(Topiramate).

  • 抗癫痫的新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盛文利

    新型抗癫痫药物的研制主要为了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开发疗效确切,抗痫谱较广,副作用相对较少的新型抗癫痫药物,其次是解决难治性癫痫的治疗.20世纪的前半部分,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苯妥英(Phentoin)、三甲双酮(Trimethadion)和扑米酮(Primidone)是神经科经典的并广泛使用的抗癫痫药物,并且可以有效地控制大多数的癫痫发作,但副作用也较明显,有些副作用限制了这些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逐渐被其他抗癫痫药物所取代;20世纪的后半部分,单用或合用一线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就可以控制大多数的癫痫发作.这两种药物虽然存在肝肾毒性等副作用,但较前述的几种抗癫痫药物轻.从1993年起,随着苯丙氨酯(Felbamate)的研制成功,多种新型抗癫痫药物逐渐用于临床,面对繁多的新型抗癫痫药物,如何正确选用,是每一个临床医生必须重视的问题.了解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和副作用,是正确选用的前提,现对这些新型的抗癫痫药物进行介绍.

  • 儿童特有癫痫

    作者:凌勤

    癫痫在儿童中发病率相当高,婴儿患癫痫较成人多10倍,5岁以下儿童5%可有癫痫发生.著名癫痫学者冯应琨教授70年代的资料显示,协和医院癫痫门诊中有1/3癫痫患者为儿童,国外儿童癫痫患者约占癫痫患者的半数(Kooi,1971),在癫痫患者总数中,儿童与青壮年患者占绝大多数,90%癫痫发生于儿童及青春期.1 什么是儿童特有癫痫儿童特有癫痫是指首发只限于儿童及少年期的癫痫,可分为良性及非良性癫痫两大类.良性癫痫症状大多在青春期前缓解或中止,很少或不延续到成人阶段,这些可称为良性儿童癫痫综合征(benign childhood epileptic syndrome),包括:良性特发性新生儿惊厥(benign idiopathic neonatal convulsion)、良性家庭性新生儿惊厥(benign familial neonatal convulsion),两者缓解率为86%~100%;儿童失神发作(childhood absence seizure),少年失神发作(juvenile absence seizure),前者大部分在青春期缓解,后者部分缓解;少年肌阵挛癫痫(juvenile myoclonic epilepsy),有10%的缓解率;良性中央颞棘波癫痫(benign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患者在青春期缓解.要注意首发可发生在儿童及成人的大发作癫痫,有一部分为良性过程,但不属于儿童特有癫痫.除此之外均为非良性癫痫.

  • 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刘灵慧;陈善成

    对难治性癫痫病人进行合理与正规的抗癫痫治疗,但发作仍不能控制,时间长达3年以上,被认为是顽固性癫痫.但目前无统一的标准,除发作时间、频率和严重程度之外,还要考虑发作对病人日常生活的影响,特别是发作而致意外和难堪事情的危险性.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提供的数字表明,目前全世界约5 000万,我国约600万不同年龄的癫痫患者,约占人口总数的4‰~6‰.其中约有30%符合顽固性癫痫的标准,对此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根据癫痫的类型和病因,采用不同的原理进行手术治疗.目前已公认定型的手术方式有以下几种.1 颞叶切除术1.1 适应证 (1)单侧颞叶癫痫,表现为精神运动性癫痫或(和)大发作类型癫痫,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病程达3年以上.(2)多次脑电图检查,以及睡眠脑电图和蝶骨电极、鼻咽电极记录,确认致痫灶位于一侧颞前叶者.(3)CT或MRI有局限的阳性发现,并与临床表现和脑电图相一致者.有条件者可行SPECT或PET检查,协助病灶定位.

  • 癫痫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彤歌

    癫痫是神经内科常见病.目前我国约有600万癫痫病人,虽然大多数病人可通过药物治疗使发作得到控制或减少,但仍有20%左右的病人不能很好控制,且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药物本身对病人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癫痫病人药物控制好的也同样存在生活质量的问题.以往对癫痫病人多注重药物治疗控制发作,而忽略病人的自身感受,有的病人服用多种抗癫痫药物治疗,或一种抗癫痫药用量过大,虽然能控制发作,但由于副作用大,以致病人不能上学,不能工作,同时,社会上对此病的某些偏见导致病人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这些对病人造成的痛苦有时比发作本身造成的损害还严重及持久.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医学已从单纯的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及社会医学模式,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世界卫生组织为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无疾病和病痛,而且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因此,对癫痫的治疗不能局限于控制发作,而是要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为目的.

  • 抗癫痫药物增加癫痫发作及对策

    作者:戴启麟

    癫痫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发作性疾病,其发作特点为无规律性、不可预测性.迄今为止,癫痫的主要治疗手段仍然是药物治疗为主.在抗癫痫药(AEDs)使用后不久,即发现有些病人在用药后癫痫发作频率反而增加,但一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而通常认为是治疗无效.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对此现象已有一些报道,如苯妥英钠(PHT)中毒而导致发作频繁,以后逐渐发现卡马西平(CBZ)、氨己烯酸(VGB)等也有类似现象.近年来由于药物定量技术的发展,证实AEDs确实可以使癫痫发作增加,甚至出现新的发作类型.AEDs引起的癫痫发作频率的增加多在用药后不久,尤其在加量期突然出现,停药后不久即消失,如再次使用又会出现.目前尚无确切的发生率及详细的数据,但有超过150篇英文文献报道.此现象在儿童患者中较普遍.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也间中有发现,其因果关系均未引起重视.

  • 特殊临床表现的癫痫

    作者:胡学强;王世芳

    癫痫是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临床病症,表现为脑部某些神经元异常放电,伴有可观察到的一种或几种脑功能障碍.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肢体、头面部肌肉抽搐,口角、肢端麻木或针刺感,头、眼偏斜,意识障碍及精神异常等,症状多具有突发性、反复性及刻板性的特点.对于有典型临床表现者,结合脑电图检查及抗癫痫治疗效果则诊断不难确立,但癫痫的临床表现相当复杂,发作类型多种多样,有时易造成漏诊、误诊,从而贻误患者的治疗.本文分别从诱发因素、痫性发作表现两个方面介绍一些具有特殊临床表现的癫痫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 非典型支气管哮喘1例误诊分析

    作者:詹生名;胡晓东

    典型支气管哮喘[1]是因气道反应增高,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粘膜水肿和分泌物增多,支气管口径广泛狭窄而引起的气道阻塞性疾病,临床上以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咳嗽和哮鸣音为主要特点.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以咳嗽为单一症状的哮喘日见增多,这种非典型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上未引起足够重视,且其症状不典型,极易引起误诊误治,现将我院2001年3月收治的非典型支气管哮喘误诊1例浅析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33岁,单纯刺激性咳嗽1年余入院,以干咳为主,有少量白色粘稠痰,对热冷空气特别敏感,多以受凉为诱因,于3,4,5月内发作频繁,以夜间为重,呈间歇性剧咳,影响睡眠,剧咳时有恶心、腹胀、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曾在我院及他院门诊多次听诊均未闻及哮鸣音,胸片提示无异常,血常规正常,以"上感"或"急性支气管炎"反复给予抗菌药物及止咳化痰治疗,均无效.今年3月收入院.入科查体及血常规、血沉均正常,胸片未见异常,后建议到当地哮喘病专科门诊做皮肤抗原试验,其结果对花粉、汽油抗原反应(++),做气管激发试验(+),PEF变异率(用呼气峰流仪测定,清晨及入夜各一次)>25%,经改用氨茶碱、丙卡特罗等治疗,症状明显缓解,后诊断为非典型支气管哮喘.

  •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误诊1例

    作者:舒莉;明永成;田耀国

    患儿男,12岁,4周前头部外伤后昏迷10 min,CT检查未见颅骨骨折及颅内损伤,一般处理后无明显不适,3 d后患儿饮食、运动正常.伤后4周出现头痛、频繁呕吐,复视并右眼视物不清,右眼球突出并运动障碍,球结膜充血,巩膜小静脉曲张,右眼睑水肿.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右眼底视乳头水肿,脑电图及颅脑CT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外伤性头痛,给予降颅压及对症治疗1周症状加重,突眼及视力下降明显,双眼CT检查见右眼球突出,眼睑肿胀,右眼静脉扩张(直径1.1 cm),眼肌丰满.确诊为右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转外院行海绵窦填塞术后,眼部症状及突眼消失,视力恢复,眼CT见扩张的眼静脉缩小.

  • 局限型韦格纳肉芽肿误诊为结核1例

    作者:蓝松;伍燕

    患者男,26岁.鼻塞,流脓涕十余年,先后在多家医院取活检诊断为"慢性鼻炎"、"鼻肉芽肿性炎症"、"鼻结核".曾先后给予抗生素,抗结核治疗,症状时好时坏.1999年9月,上述症状加重,伴嗅觉及听力下降明显.收住五官科.查体:鼻外观鞍鼻状,双侧鼻腔通气尚可,嗅觉丧失,鼻腔内可见大量脓痂,清除后鼻腔粘膜糜烂,触之易出血.双耳听力下降,左侧明显,电测听检查:传导性耳聋.双眼视力均为1.2,双眼球突出,左眼为甚,结膜混合性充血,球结膜水肿,左眼眶内下角有一直径约1.5 cm椭圆形肿物,活动可.一般情况良好,其余各系统未见阳性体征.化验检查:血常规、尿常规正常,24 h尿蛋白:微量.肝功能、肾功能正常,ESR 4 mm/h,血嗜酸细胞计数88/mm3,血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阴性,抗核抗体阴性,抗线粒体抗体阴性,类风湿因子53.6 IU/ml,免疫球蛋白正常.血中抗结核抗体阴性;血清梅毒血清学检查:RPR阴性,TPPA阴性.鼻腔坏死物真菌镜检:阴性.胸X片示:胸内未见病灶.CT扫描示:左眼眶底壁及内壁可见一半球形软组织隆起物,内壁有轻度骨质破坏,双侧鼻腔上部及筛窦区有显著粘膜肿胀增厚.经内窥镜上颌窦取活检,再次诊断为"鼻增殖性结核".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3个月后,上述症状不减反而加重,左眼球突出加剧,再次行左眼眶病灶清除术,术后病检诊断为"慢性炎症".患者要求病理会诊,经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系及协和医院病理科会诊后诊断为:病变可见非典型性血管炎及较多多核巨细胞,不排除局限型韦格纳肉芽肿可能.给予环磷酰胺100 mg,每天1次,强地松40 mg,每天1次治疗,6周后逐渐减药,服药一年多来症状逐渐减轻,未见复发,现以环磷酰胺隔日50 mg,强地松15 mg,每天1次维持用药.

  • 结核病流行的新趋势

    作者:李拯民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也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结核病作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1993年WHO宣布:"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1998年WHO再度指出:"遏制结核病行动刻不容缓".近年来,全球结核疫情回升,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结核病人的绝对数大量增加.目前,全球有20亿结核菌感染者,患活动性结核的病人2 000万,每年新发结核的病人达1 000万,每年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我国结核病的流行呈现新的趋势.1 我国结核病疫情相当严峻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人数仅次于印度而居世界第二位.目前,全国感染结核菌的人数已超过5.5亿.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50万.传染性肺结核病人达200万,每年死于肺结核的病人达13万,是传染病中单病种导致死亡多的一种.若不积极治疗,一名传染性肺结核病人一年可感染10~15人.现患的结核病人多为青壮年,3/4病人年龄在15~54岁之间,严重影响生产劳动力.据专家估计,每年因患结核病丧失3.6亿个劳动日,国民生产总值损失达90亿元.因此,全社会必须重视结核病对健康的危害性.

  • 关于麻醉科医师称呼的思考

    作者:屠伟峰

    现代大多数麻醉科医师听别人喊自己是"麻醉师"甚至"麻师",都会觉得很不舒服,原因是:(1)麻醉学作为国家二级临床学科已与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学科属同一级临床学科,不再是医技科室,称呼"麻醉师"有技师之嫌;(2)麻醉学科职称有教授、副教授、讲师之分,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之别,一律称"麻醉师"甚至"麻师"未免不够尊重;(3)人们对麻醉学工作范畴及麻醉科医师在手术、危重病急救和治疗中所担当的"生命保护神"作用不够了解,受尊重程度和社会地位较低,因而当听到"麻醉师"尤其是"麻师"的称号便自然产生反感和不平.其实"麻醉医师"的称呼虽强调了麻醉工作者的资格和工作性质,也就是说强调了此职业必须由医学大专院校毕业生担任,而不是仅仅为手术患者"打个麻药针"什么的"技术员"或"护士",但它仍不能全面反映其工作内涵和业务范围,易被误解为其工作只限于纯麻醉业务.众所周知,现代麻醉学的业务范围早已超出手术室内的临床麻醉工作,已渗透到危重病救治、心肺脑复苏、重症监护、围手术期医学如术前准备和评估、术后苏醒和围术期并发症防治、急慢性疼痛和癌性疼痛诊治、顽固性心绞痛防治、解毒脱毒等各个领域.为此,我们以为"麻醉药师"、"麻醉师"甚至"麻师"的称呼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其工作内涵和业务范围,应和内科医师、外科医师、妇产科医师、皮肤科医师等一样,称呼为麻醉科医师,余以此类推.此外,在大力宣传麻醉学科的作用和地位,使麻醉科医师的劳动得到社会应有尊重的同时,更应面对21世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挑战,高科技医疗产品已渗透到医学各个领域,医学的发展也已离不开高科技的发展和支持.作为麻醉科医务工作者,必须在自身素质、外语水平、科研和工作能力上下功夫,学习学习再学习,提高提高再提高,用高科技知识充实自己、用高科技产品武装科室,为外科医学乃至整个医学的发展和腾飞、攀登麻醉医学巅峰贡献我们的青春.

  • 高血压15年,高血糖、左侧肾动脉狭窄近2年,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半年

    作者:余毅;庄永泽;谢福安;彭卫华

    1 病历摘要患者女,61岁.因血压高15年,发现血糖增高、水肿,左侧肾动脉狭窄近两年,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半年于2000年7月22日入院.缘于1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查体发现血压高,为145/95 mmHg,无皮疹和关节疼痛,无胸闷气促,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排肉眼血尿,无眼睑、双下肢水肿,予降压治疗.此后长期间断服用降压药,近3年规律联合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尚可.两年前出现眼睑、双下肢轻度水肿,就诊于某省级医院.查尿蛋白(+),血白蛋白31 g/L,球蛋白46 g/L,肌酐196 μ mol/L,胆固醇4.5 mmol/L,甘油三酯2.9 mmol/L,空腹血糖9.2 mmol/L,HbAlc 11.1%,B超及彩色多普勒示"双肾各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明显增高,以左侧为著;左侧肾动脉狭窄,左肾缩小",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示左肾体积缩小,为7.5 cm×4.4 cm×4.5 cm,左肾动脉明显狭窄,管径仅2 mm;右肾及右肾动脉未见明显异常.经降压、降血糖及保肾、对症等治疗病情稳定出院,继续药物治疗.1年前不明原因低热、全身关节疼痛.查血沉95 mm/h,抗O<400 IU/L,RF(+),血中未检出狼疮细胞,血IgG 18.9 g/L,IgA 1.7 g/L,IgM 1.63 g/L,补体C3 1.53 g/L,ANA 1∶5(+),抗dsDNA(-),ENA谱:抗Scl-70(+),抗SSA(+),ANCA(-).予抗风湿药及中药治疗,5个月后发热及关节疼痛消退,复查血肌酐为369 μ mol/L.入院前7天感冒后出现畏寒、发热,体温达38~39.5℃,伴眼睑、双下肢轻至中度水肿,尿量约1 000 ml/d,夜尿每天3~5次,血肌酐628.2 μ mol/L,在当地医院予抗感染等治疗效果不佳,诉胸闷、气促及呼吸困难,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患者平素体质较差,否认有"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育有2儿1女,均体健,否认有高血压等家族病史.查体:T 37.4℃,P 96次/min,R 18次/min,BP 130/95 mmHg.发育正常,神清,慢性贫血病容,自动体位.颜面轻度水肿,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口唇粘膜苍白、干燥,口腔粘膜无糜烂、溃疡.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闻及少量湿性罗音,心前区无明显隆起,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96次/min,律齐,心尖区闻及Ⅱ级以上收缩期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腹部平坦,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腹部及胁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轻至中度凹陷性水肿.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征阴性.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