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对ICU医院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蔚;周愚;周丽;苏真娇;郑伟;赵灵

    目的:通过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变化规律评估其对 ICU 院内感染重症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集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患者数据,以 RDW 指标分为正常组(<15%)和增高组(>15%),对比两组院内感染患者基础状况,生化指标,APACHEII评分,查尔森合并症指数等是否存在差异性,评估两组患者28、90 d 生存率及死亡风险。结果:共有66例患者入选, RDW 增高组(31例)与 RDW 正常组(35例)相比28、90 d 死亡风险明显增高(P <0.05),COX 多因素风险结果显示RDW(OR =1.110,95%CI =1.011~1.219,P =0.029)为独立的风险因素。结论:ICU重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且伴有RDW增高时提示远期死亡风险增加。

  • CDC6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樊丽娟;张健;林凡忠;李洪运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食管鳞癌组织、33例食管不典型增生组织和27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DC6蛋白的表达情况,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 CDC6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随访资料的相关性。结果:CDC6在食管鳞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51.5%、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DC6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和肿瘤 TNM分期有关(P <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 >0.05)。CDC6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累计无病生存时间无相关性(P >0.05)。结论:CDC6蛋白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的TNM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提示CDC6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Q开关Nd:YAG激光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寻常型痤疮

    作者:王燕;马琼;段静娴;孙素姣;陈丽华

    目的:观察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86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1次/2周,6~8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术后给予重组牛bFGF凝胶外用,1次/d;对照组仅给予激光治疗。治疗10周后观察粉刺、炎性皮损、皮肤油脂分泌情况及不良反应,并随访3~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有效率为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炎性皮损的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69,P <0.05)。结论: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重组牛bFGF对寻常型痤疮治疗有效,对炎性皮损疗效更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21例质谱检测结果

    作者:李旺;罗超;耿国兴;范歆;罗静思;玉晋武;陈少科

    目的:分析希特林蛋白患儿血Met、Phe 、Tyr、Arg、Cit、Orn、Ser、Thr、C0、C2、C3、C14、C14∶1、C16、C16∶1、C18、C18∶1及尿气相质谱4-羟基苯乳酸、4-羟基苯丙酮酸的水平分布,探讨各指标在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本筛查中心共确诊21例患儿,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10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血串联质谱Met、Phe、Tyr 等指标及尿气相质谱4-羟基苯乳酸、4-羟基苯丙酮酸的水平,比较其差异性。结果:较正常对照组,观察组血Met、Phe、Tyr等多种指标及尿气相质谱4-羟基苯乳酸、4-羟基苯丙酮酸检测结果偏高,Orn/Cit 结果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C2和Cit/Arg检测结果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ICCD患儿存在生化指标代谢异常,血串联质谱及尿气相质谱检测对患儿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复杂性胎盘植入的临床特点和围术期管理

    作者:钟柳英;陈敦金;苏春宏;贺芳;余琳;钟梅

    目的:探讨复杂性胎盘植入的临床特点、围术期处理,有效降低母婴的不良围产期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复杂性胎盘植入25例的临床特点,并按围术期处理分组为术前行输尿管置管组9例及无置管组16例;常规子宫切除组17例与经后路子宫切除组8例,比较其手术时间、产后出血、输血量、膀胱损伤或输尿管损伤率、转入ICU 率和住院时间。结果:出现孕期反复的无痛性阴道流血者占76%,分娩前出血者占56%。产前诊断17例(占68%)。术前行膀胱镜检查+双侧输尿管逆行置管或经后路子宫切除,手术时间较短、产后出血较少、减少输血量、无泌尿系损伤率、转入ICU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杂性胎盘植入要重视孕期的反复的无痛性阴道流血,提高产前诊断率。围术期处理是综合、有效、规范的多科参与,术前输尿管置管及经后路子宫切除术能有效降低母婴的不良围产期结局。

  • 三镜联合会师技术经胆囊管入路行球囊鼻胆管引流术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59例

    作者:刘进衡;张刚;王妍亭;陈安平;易斌;张胜龙;高原

    目的:通过实施三镜联合会师技术经胆囊管入路行球囊鼻胆管引流术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观察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疗效。方法:在腹腔镜手术中,将自制球囊套扎于鼻胆管,通过胆道镜置入的输尿管导管来引导鼻胆管经腹部置入,再用十二指肠镜将其经口取出,取出过程中,鼻胆管自带球囊对细径胆总管进行取石,然后留置鼻胆管引流,行腹腔镜下细径胆总管一期缝合。结果:59例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及T管引流,术后造影显示取净结石58例(98.3%),残余小结石1例(1.7%),残余小结石合并胆漏1例、胆漏1例(3.4%),胰腺炎2例(3.4%),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8%(4/59),无胆道穿孔、十二指肠出血、肠穿孔、重症胰腺炎及死亡等并发症。结论:三镜联合会师技术及经胆囊管入路行球囊鼻胆管引流术能有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结石。

  • 系统性硬化症并发肺动脉高压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

    作者:岳露瑶;徐源;于菁菁;何成松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系统性硬化症(SSc)继发肺动脉高压(PH)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2013年8月至2016年3月62例SSc 患者。收集患者相关资料,根据是否继发PH分为两组。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7软件完成。结果:与未继发PH组相比,继发PH组血尿酸(P <0.01)、肺动脉收缩压(P <0.01)、心电图异常(P <0.01)和甲襞微循环异常(P <0.01)均高于前者,血白蛋白(P <0.05)低于前者;肺动脉收缩压与血尿酸值(r =0.26,P <0.01)及血白蛋白值(r =-0.28,P <0.05)相关;血尿酸在心电图异常组(P <0.01)和甲襞微循环异常组(P <0.01)均高于正常组。以血尿酸>374μmol/L 作为预测SSc继发PH的界点,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84.0%。结论:血尿酸值可作为预测SSc继发PH的有效指标。

  • 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损伤术后感染创面缺损

    作者:刘伟;杨康胜;麦海妙;夏坚祯;杨文娜;区广鹏;黄瑞良;余斌

    目的:探讨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损伤术后感染创面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7月至2015年10月,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治疗足跟部损伤术后创面反复不愈合,彻底清除坏死组织、VSD 护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后,修复缺损的患者16例,年龄40~75岁,平均60.5岁,皮肤坏死缺损时间3个月~2年,平均10个月,缺损面积4.0 cm ×5.5 cm ~10.5 cm ×5.5 cm,术后1、3、6、12个月随访,观察皮瓣的成活及外观,抗磨抗压性,穿鞋及负重行走及皮瓣的感觉恢复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创面愈合情况、皮瓣成活情况、功能活动以及满意度等。所有患者感染有效控制,皮瓣移植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边缘1个窦道,边缘有点发黑坏死,经换药后痊愈。皮瓣外观良好,色泽正常,随访1~12个月,随访发现均正常穿鞋,无皮瓣磨损、溃烂,抗压良好,行走步态正常,皮瓣两点辨别觉恢复至5~8 mm ,供皮区植皮全部成活,轻度色素沉淀,瘢痕不明显,对行走无任何影响,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显示优14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3%,患者满意。结论: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跟损伤术后皮肤坏死缺损提供了良好的覆盖,皮瓣外观、血运、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宜于推广。

  • 非侵入性检查评估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及出血的价值

    作者:李文静;尚妍妍;王冰雪;李娅;徐峰

    目的:研究非侵入性检查诊断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及出血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9月我院消化及感染科住院的乙肝及丙肝肝硬化患者132例,据胃镜结果分为无食管静脉曲张组和食管静脉曲张组,分析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门静脉主干直径、脾静脉直径、脾脏长径、脾脏厚度、肝脏硬度、肝功能分级等在两组间的差异;再将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分为无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组和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组,比较上述指标在该两组间的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构建Logistic 回归方程,并对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得到 Logistic 回归方程LogitP1=0.111×肝脏硬度+0.089×脾脏厚度-4.628,LogitP2=0.163×肝脏硬度-5.164(P1食管静脉曲张概率、P2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概率),两方程ROC曲线下面积为0.826、0.830。结论:脾脏厚度、肝脏硬度等指标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能较准确的评估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及出血的发生。

  • TMSG-1和Cyclin D1在食管鳞癌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刘博;吕洋;李坤;刘军超;李秀娟;孙微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TMSG-1)及细胞周期素 D1(Cyclin D1)在食管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36例ESCC及13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TMSG-1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 TMSG-1与 Cyclin D1在 ESCC 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2.2%、65.4%,在正常食管黏膜中的阳性率则分别为100.00%、23.1%,差异具有显著性。(2)TMSG-1及Cyclin D1的异常表达均与ESCC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3)TMSG-1及Cyclin D1在ESCC的表达呈负相关。(4)TMSG-1、Cyclin D1均是影响ESCC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TMSG-1与Cyclin D1的异常表达在ES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可作为较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辅助判断患者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 动脉血气分析、神经烯醇化酶及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裘艳梅;侯洪涛;王炜;叶秀春;李月梅;马素苓

    目的:探讨动脉血气分析、神经烯醇化酶(NSE)以及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住院治疗的9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45例脑损伤为试验组,50例无脑损伤为对照组,所有早产儿出生后第1、7天查血气,留血检测NSE 和GFAP。结果:两组第1天动脉血气分析PCO2、pH值、BE值及乳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1、7天PCO2、pH值、BE值及乳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第1、7天两组间NSE和GFAP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试验组NSE 第1、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第1、7天 GFAP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动脉血气分析、NSE及GFAP水平能较早反映早产儿脑损伤,并为之提供早期诊断依据。

  •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脓毒症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运山;刘易林;邓霞梅;张健;李莉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sTREM-1)、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脓毒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相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ELISA检测39例脓毒症患者、15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和12例正常对照组。通过分析3种因子对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脓毒症组与SIRS组中血清sTREM-1及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RP只在脓毒症组与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脓毒症组中 sTREM-1、PCT 及 CRP 均明显高于 SIRS 组(P <0.05)。根据ROC 曲线分析,sTREM-1、PCT 及 CRP 对SIRS 和非 SIRS 进行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4、0.887和0.831。结论:血清sTREM-1是脓毒症早期诊断的较好指标,同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 血清胸苷激酶1评估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意义

    作者:黄仁飞;江倩;金蒙蒙;刘茵;杜婷;张妍蓓

    目的:探究血清胸苷激酶1(STK1)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4个周期化疗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59例NSCLC患者化疗前及第1、2、3、4周期化疗后STK1浓度,并分析其与化疗疗效间相关性。结果:4个周期化疗后,不同化疗方案间STK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在化疗有效组,4个周期化疗后STK1水平较化疗前均显著下降;4个周期化疗后,有效组STK1均显著低于无效组;在有效组,第3、4周期化疗后STK1阳性率显著低于化疗前;化疗前及4个周期化疗后, STK1水平在肺鳞癌与肺腺癌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NSCLC 患者化疗过程中监测STK1水平的变化,有助于评估患者化疗疗效,并对后续治疗提供指导。

  • 低剂量CT定位穿刺法建立经皮肾通道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作者:陈友华;高吴阳;张永学

    目的:探讨应用低剂量CT定位穿刺法建立经皮肾通道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来泌尿外科就诊且确诊为上尿路复杂性结石需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PCNL )进行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通过低剂量CT实时定位进行术前评估,引导肾穿刺,设计穿刺路径,进而对患者进行PCNL手术。对照组则通过常规剂量 CT 实时定位指导 PCNL手术对目标肾盏的穿刺。观察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扫描范围、DLP、CT有效辐射量等指标。结果:PCNL治疗后实验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下床时间及手术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肾结石清除率比较,实验组的清除率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实验组的 CT 有效辐射量明显低于标准剂量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剂量CT实时定位技术能够与标准剂量CT实时定位在结石分布、毗邻脏器位置关系以及穿刺深度和角度等的确定上具有相同的敏感性和准确度,而且还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及医生的CT辐射量,可以作为常规首选的实时定位方法。

  • 前列腺液HPV6/11 DNA FQ-PCR检测在无症状男性生殖道尖锐湿疣中的应用

    作者:王黎;钟文俊

    目的:讨论FQ-PCR检测前列腺液HPV6/11 DNA在无症状男性生殖道尖锐湿疣诊断与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符合条件的患者72例患者入选该研究,对照组患者22例,均病检确诊尖锐湿疣。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行醋酸白实验,行前列腺液中HPV6/11 DNA FQ-PCR定量分析,获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诊断无症状的男性生殖道尖锐湿疣隐匿性感染中,FQ-PCR 方法优于醋酸白试验(P <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各自前列腺液 HPV6/11病毒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 >0.05)。在治疗后3个月末HPV完全清除患者人数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采用 FQ-PCR 法检测前列腺液中的HPV ,能早期发现男性生殖道无症状尖锐湿疣潜伏期或亚临床期感染,为尖锐湿疣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也能评估治疗效果。

  • TLR5rs5744168基因多态性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的相关性

    作者:何林檩;薛超;廖蕴华;韦素珍;龚爱媚;赖彦妃

    目的:探讨基因 TLR5 R392X(C > T)(rs5744168)多态性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 相关性小血管炎,AAV)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来鉴定120例AAV患者和212例正常人的TLR5 R392X基因型,并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两组TT型均缺失,AAV 组 CC、CT 型频率分别为82.50%、17.70%,对照组分别为88.68%、11.32%,C 和T 等位基因分布频率AAV组为91.25%、8.75%,对照组为94.34%、5.66%,两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AAV组中两种基因型血沉、尿蛋白定量等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C 型较高。(3)将单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TLR5 R392X基因多态性对 AAV患病风险无关联,总胆固醇与AAV发病有关联。结论:TLR5 R392X基因可能与广西AAV 患者的遗传易感性不相关,可能与其血沉、尿蛋白定量等水平存在关联。

  • 外伤性枯草杆菌性眼内炎临床分析

    作者:罗益文;黄文彬;李娉;陈凯佳;林晓峰

    目的:总结外伤性枯草杆菌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诊治的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外伤科收治的枯草杆菌性眼内炎的22例(22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合并眼内异物存留15例,角膜浸润15例,眼眶蜂窝组织炎7例。接受伤口缝合眼内抗生素注射7例,单纯玻璃体手术7例,玻璃体手术联合硅油填充8例。11例无光感,11例光感~0.05,3例眼内容剜除。22株枯草杆菌菌株对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及氧氟沙星敏感。年龄、角膜浸润和眼内异物存留是枯草杆菌眼内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硅油填充是预后较好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以角膜伤口为中心的环状浸润,前房脓血样积液是枯草杆菌眼内炎的典型体征。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是治疗枯草杆菌眼内炎有效抗生素,及早进行玻璃体手术联合硅油填充是挽救视功能有效的方法。

  • Narcotrend脑电监测对活体肾移植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的影响

    作者:邵欣欣;李坤河;陈祯;黄贤君;江楠;肖亮灿

    目的:观察Narcotrend脑电监测下意识分级在D2-E1级对活体肾移植受体和供体术中麻醉管理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活体肾移植手术受体和供体80对,年龄28~56岁,受体ASA Ⅲ~Ⅳ级,供体ASAⅠ~Ⅱ级,将受体和供体分别随机分为两组,受体 Narcotrend 脑电监测组(R-N 组)和临床经验组(R-C 组);供体Narcotrend脑电监测组(D-N组)和临床经验组(D-C 组)。分别记录4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诱导、手术、拔管、复苏室留观时间,异丙酚用量,多巴胺用量,不良反应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R-N组丙泊酚总用量较R-C 组患者少(P <0.05),R-N组术后拔管时间和复苏室留观时间较R-C 组短(P <0.05);D-N和D-C两组各项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Narcotrend脑电监测NI值在42.5±3.5能减少活体肾移植受体麻醉中异丙酚的用量,并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烦躁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而对供体的影响不大。其意义在于目前国内医疗资源尚紧缺的情况下,既可以避免医疗资源浪费,节省患者开支,又可以保证危重患者的麻醉手术安全,减少围术期不良反应。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在脓毒症心肌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齐洪娜;张建军;何佳起;王维展;李雅琴

    目的:探讨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 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18例脓毒症患者按预后分为存活组68例和死亡组50例;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脓毒症患者入院1 h (发病3 h内)、6 h 时,对照组体检时检测心肌酶、H-FABP及NT-proBNP水平、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结果:入院1 h,脓毒症患者H-FABP、NT-proBNP和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6 h 时 cTnI、H-FABP、NT-proBNP 和 APACHEⅡ评分高于1 h(P <0.05);死亡组在1 h和6 h 时 H-FABP、NT-proBNP 和 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 P <0.05);6 h 时死亡组 cTnI 高于存活组(P <0.05)。患者6 h时 H-FABP 和NT-proBNP 与cTnI 呈正相关(均 P <0.05)。6 h 时 H-FABP 对28 d 病死率的预测能力优于NT-proBNP及APACHEⅡ评分(P <0.05)。结论:H-FABP和NT-proBNP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 射频消融及手术治疗不同大小小肝癌的无瘤生存率及复发转移率

    作者:王军;彭磊;崔海宁;俞炜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及手术治疗不同大小小肝癌的无瘤生存率及复发转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64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单发肿瘤且肿瘤大小≤5 cm,根据首次治疗方法分组,射频消融29例(射频组),手术切除35例(手术组),再根据肿瘤大小将两组分为<3 cm组及3~5 cm组,观察两组手术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后不同大小肝癌的复发转移率及1、3、5年无瘤生存率,同时对两组1、3、5年累积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射频组肿瘤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9.66%、6.9%与手术组(100%、14.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cm肝癌患者,射频组复发转移率及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0.00%、80.00%、40.00%、30.00%与手术组(38.46%、84.62%、61.54%、38.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于3~5 cm的肝癌患者,射频组及手术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组及手术组组内比较,<3 cm与3~5 cm患者无瘤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复发转移率以<3 cm 显著较低(P <0.05)。射频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00%、62.07%、37.93%与手术组(100.00%、62.86%、48.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肝癌患者肿瘤大小≤5 cm时,射频消融、局部手术有基本一致的中远期疗效,肿瘤体积越大的小肝癌患者术后复发及转移率更高,同时射频消融因微创性可避免手术所致一系列并发症,故将射频消融术作为≤5 cm小肝癌外科手术的替代疗法具有可行性。

  • 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邱会芬;王雯;王忠永;胡海友;孙其乐

    目的:检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 细胞的转录因子RORγt与Foxp3 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白癜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白癜风患者8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RORγt和Foxp3 mRNA水平。结果:进展期和稳定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RORγt 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进展期和稳定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 Foxp3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同时进展期外周血中RORγt mRNA的表达量及RORγt/Foxp3的比值显著高于稳定期,而进展期Foxp3 mRNA的表达量则显著低于稳定期。结论:白癜风患者外周血转录因子RORγt及Foxp3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其发病密切相关。

  • 雄激素受体在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尼杰;沈立杰;霍俊杰;李曼;姜溪;要雪品;只向成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 AR在102例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AR 在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阳性率为75.5%;AR阳性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及Ki-67阳性率较低(P<0.05);AR 表达在年龄、绝经状态、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脉管癌栓、p53及 PCNA 是否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R在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中的表达率高;AR可能是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潜在治疗靶点。

  •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秦继宝;薄维波;杨晋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NAP )在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53例AML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NAP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53例AML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AML患者外周血NAP[1159(563~2033)AB/c]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1862(1345~2382)A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患者血浆中G-CSF、NE及IL-8[34.36(25.17~47.24) ng/L、397.56(324.63~563.84) pg/mL、585.34(403.61~866.54)pg/mL]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54.52(46.27~77.14) ng/L、689.74(496.78~899.14)pg/mL、832.36(625.17~998.24)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患者外周血NAP的水平与血清中G-CSF水平呈正相关(r=0.621,P=0.007)。结论:AML外周血中NAP表达显著降低,同时伴随血浆中性粒细胞相关因子 G-CSF、NE 及 IL-8分泌减少,推测 AML 患者中性粒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 液体负荷对重症手足口病儿童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灼;陈俊;时珺;胡静;缪红军;江涛;喻文亮;李军

    目的:评估液体负荷在重症手足口病儿童中对死亡率等预后因素的影响。方法:入住本院急诊科PICU病房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列为研究对象。记录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和临床数据[年龄、性别、病灶、基础疾病、简化急性严重程度生理评分(SAPS)Ⅱ评分]。记录24、48、72 h每日累积液体平衡量。结果:生存组和死亡组间比较,死亡组存在液体正平衡,48、72 h 时差异有显著性;液体正平衡组与液体负平衡组比较,PICU滞留时间、MODF受累器官数、机械通气率、死亡率等预后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液体平衡是重症手足口病的重要治疗方案,液体正平衡与死亡率等不良预后相关。

  • 外科治疗罕见左上肺静脉异位引流合并肺动脉高压1例

    作者:周立;区景松;刘湘;王治平

    患者女,43岁,因心悸、气促8个月来我院就诊,多在活动后症状明显,偶有咳嗽、咳痰,痰不多,无外伤、感染病史,无心脏和肺部疾病史。心脏体查未闻及心前区有杂音,有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心电图正常,胸片提示肺动脉段明显增粗。超声心动图未提示有明显心脏畸形,但测得肺动脉压力明显增高,达68 mmHg ,左心房也明显扩大。行心脏 CT 检查,CT 提示患者左上肺静脉未回流至左心房,而是通过一条垂直静脉汇入无名静脉。见图1、2。提示患者患有罕见的单纯左上肺静脉异位引流,这也解释了患者存在的肺动脉高压和扩大的左心房。

  • 长期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Ⅲ、Ⅳ级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

    作者:韩利;张筠;张铁栓

    目的:探讨长期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Ⅲ、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安全性与疗效分析。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我院87例Ⅲ、Ⅳ级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160μg/4.5μg 每吸,1吸/次,2次/d),联合治疗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160μg/4.5μg每吸,1吸/次,2次/d +阿奇霉素250 mg,1次/d。观察两组治疗3、6个月后 PEF、FEV1、FEV1/FVC、mMRC、6MWT,急性加重次数。结果:联合治疗组在3、6个月后的PEF、FEV1、FEV1/FVC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 <0.05);两组在3个月后的 mMRC、6MWT、急性加重次数改善程度相仿(P >0.05),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 <0.05)。结论:长期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较单一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能明显改善患者相关的肺功能指标,且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联合治疗较单一治疗更能显著改善相关临床症状,并降低急性加重次数。

  • 持续静脉泵注恩度联合SOX方案治疗原发性肝癌

    作者:苏进;许新华;史克志;易芳;刘洋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持续泵注联合 SOX 方案化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3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持续静脉泵注恩度联合SOX方案治疗:奥沙利铂注射液130 mg/m2,d1;替吉奥胶囊80~120 mg/(m2·d),d1~14;恩度150 mg+生理盐水210 mL ,便携式微量泵2 mL/h 连续泵注120 h;每21天为1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客观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动态检测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3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临床收益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15.6%、46.9%、56.3%和58.3%;血清甲胎蛋白(AFP)反应率为19.4%。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疲乏,主要为Ⅰ~Ⅱ级,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持续静脉泵注恩度联合 SOX 方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生存质量和生存获益,不良反应可耐受。

  • 七氟醚与异丙酚对腹部手术老年糖尿病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周桥灵;刘洪珍;廖美娟;杨承祥;王汉兵;梁桦;赖晓红;贺俭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异丙酚对老年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的糖尿病患者70例,年龄60~7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n =35):七氟醚组(DS组)和异丙酚组(DP组)。于术前(T1)、术后24 h(T2)、48 h(T3)及1周(T4)进行以下测试:MMSE 评分;连线测验;词语记忆试验;Stroop色词测验。记录各项评分和数据。结果:与T1比较, T2时点两组患者及T3时点的糖尿病患者MMSE评分下降,T2-3时点两组患者连线测试A、B时间延长,T2时点两组患者Stroop 色词测验一、二、三时间延长和错误数增加,T3时点两组患者 Stroop 色词测验二、三时间方面延长,T2-3时点糖尿病患者词语记忆试验各项词语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药物组之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七氟醚与异丙酚均可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术后48 h内短暂的认知功能障碍,两者的影响无差异。

  • 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作者:俞小梅;王喜丰;张静;王文华;李俊;沈伟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和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到武汉市普爱医院西院区就诊的发病72 h内NIHSS评分为0~21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组、丁苯酞胶囊组、常规治疗组,每组各100例,丁苯酞注射液组及丁苯酞胶囊在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相应药物,观察疗程为14 d。对3组患者第15天的NIHSS评分、Barthel 指数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比较,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治疗14 d 后NIHSS评分和Barthel 指数均得到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15天 NIHSS 评分:丁苯酞注射液组<丁苯酞胶囊组<常规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丁苯酞注射液组>丁苯酞胶囊组>常规组。丁苯酞胶囊组不良反应事件少,3组间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丁苯酞注射液较丁苯酞胶囊效果更佳)且安全性良好。

  • 七氟醚对产科全身麻醉母体热休克蛋白70的影响

    作者:李屹;贾杰;孙艺娟;苏丹晨;孙维国;李海洋

    目的:通过监测剖宫产术中不同时点产妇血浆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浓度及胎儿娩出后胎盘组织中 HSP70的表达,评估七氟醚或异丙酚全身麻醉下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变化,为安全有效地施行产科全身麻醉提供思路与依据。方法:选择足月产妇60例,拟在全麻下行择期剖宫产手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异丙酚组(P 组)与七氟醚组(S 组),每组30例。记录产妇各时点血中 HSP70浓度及胎儿娩出后胎盘组织的 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P 组术毕时的 HSP70浓度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S 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胎盘娩出后,P 组胎盘组织 HSP70表达明显高于S 组(P <0.05)。结论:七氟醚用于剖宫产术全身麻醉安全有效,能减少母血 HSP70的浓度及胎盘组织HSP70的表达。

  • 丹参注射液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羟脯氨酸表达的影响

    作者:屈飞;刘海云;崔艳茹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羟脯氨酸表达的影响。方法: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丹参注射液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数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比色法观察羟脯氨酸表达。结果:(1)TGF-β1(0、2.5、5、10、20、40μg/L)可剂量依赖性地上调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数。丹参注射液可剂量依赖性下调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光密度值。(2)TGF-β1(10μg/L)干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24、48 h时,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明显上调,与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丹参注射液预处理后,未发现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下调。(3)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丹参注射液预处理后,与TGF-β1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增加(P <0.05)。(4)丹参注射液可下调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羟脯氨酸表达,与TGF-β1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可靶向人胚肺成纤维细胞,通过促进其凋亡、下调羟脯氨酸表达影响气道重塑。

  • 慢病毒干扰TNF-α对脊髓损伤大鼠Caspase-3和Bcl-2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一枝;胡析;周秀雅;向虹雨;林娅;唐冰怡;唐婷婷;曾茜;张晓

    目的:采用慢病毒抑制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观察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和Bcl-2、Bax 在脊髓损伤大鼠损伤段的表达变化,探究在脊髓损伤中TNF-α与Caspase-3、Bcl-2、Bax 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Allen 法制备脊髓钝挫伤模型;GeneMANIA 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TNF-α与Bcl-2的关系。用慢病毒包装的RNA ,构建 TNF-α的 RNA 干扰模型;TNF-α的表达被抑制后,用 QRT-PCR 检测 Caspase-3和 Bcl-2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aspase-3和Bcl-2、Bax 蛋白质的定位分布,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脊髓钝挫伤后SD 大鼠双后肢截瘫,无法自行排便排尿。慢病毒干扰 TNF-α后 QRT-PCR 结果显示, Caspase-3表达显著减少(P <0.05),Bcl-2表达下降,但是没有显著变化(P >0.05)。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显示在脊髓白质和灰质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中观察到 Caspase-3、Bcl-2、Bax 的免疫阳性反应细胞,并与QRT-PCR变化结果相同。结论:在脊髓损伤后的大鼠体内TNF-α能有效调控Bcl-2和Bax 的比值,进而调节Caspase-3的表达,终可能影响凋亡而作用于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

  •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在OLETF大鼠肝脏糖代谢中的作用

    作者:王念鸿;张俊清;刘林;武一鸣;刘佳;郭晓蕙

    目的:通过观察 OLETF 大鼠肝脏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 PGC-1)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肝糖代谢中的作用。方法:OLETF 大鼠为实验组,同龄 LETO 大鼠为对照。在8、18和28周龄行 OGTT 试验,测血糖、胰岛素和血脂, Western blot 方法测定肝组织中PGC-1、PEPCK、UCP2的蛋白水平。结果:(1) OLETF 大鼠从8周起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18、28周龄时OGTT 2hBG 和 TG 水平均明显升高,28周龄时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2) OLETF大鼠肝脏组织中 PGC-1蛋白表达18、28周时低于对照组,28周时 PEPCK 表达高于对照组,而 UCP2表达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OLETF18周龄后表现出2型糖尿病病理特点, OLETF 大鼠肝脏 PGC-1、PEPCK 及 UCP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提示 PGC-1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肝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 尿毒清联合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

    作者:吴屹哲;吴小燕;查冬青

    目的:研究尿毒清颗粒联合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大鼠组(DM)、尿毒清组(ND)、联合用药组(LH)。DM、ND、LH三组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12周后处死大鼠,检测生化指标,免疫荧光双标检测肾脏血管紧张素受体(AT)与脂联素受体(AdipoR)形成二聚体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判断肾小管受损情况。结果:1. AdipoR1与AT1、AdipoR2与AT2可形成异源二聚体,DM 组受体间二聚体表达有上调,ND 组与LH 组表达明显下调;2. MCP-1与TGF-β在DM组大鼠肾脏中表达明显上调,ND组、LH组则明显下调。结论:尿毒清与替米沙坦联合用药显著下调DM大鼠肾脏组织内TGF-β与MCP-1的表达,其护肾机制可能与干预AdipoR与AT二聚体相关。

  •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在OLETF大鼠肝脏糖代谢中的作用

    作者:王念鸿;张俊清;刘林;武一鸣;刘佳;郭晓蕙

    目的:通过观察 OLETF 大鼠肝脏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 PGC-1)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肝糖代谢中的作用。方法:OLETF 大鼠为实验组,同龄 LETO 大鼠为对照。在8、18和28周龄行 OGTT 试验,测血糖、胰岛素和血脂, Western blot 方法测定肝组织中PGC-1、PEPCK、UCP2的蛋白水平。结果:(1) OLETF 大鼠从8周起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18、28周龄时OGTT 2hBG 和 TG 水平均明显升高,28周龄时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2) OLETF大鼠肝脏组织中 PGC-1蛋白表达18、28周时低于对照组,28周时 PEPCK 表达高于对照组,而 UCP2表达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OLETF18周龄后表现出2型糖尿病病理特点, OLETF 大鼠肝脏 PGC-1、PEPCK 及 UCP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提示 PGC-1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肝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 Aurora激酶抑制剂VX-680对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何源哈达;陈霖;杨勇;杨宏新

    目的:研究Aurora-A 激酶抑制剂 VX-680对未分化甲状腺癌8305C 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VX-680对8305C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利用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甲状腺癌细胞在药物作用下Aurora-A、Bax和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随药物浓度增加甲状腺癌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 <0.05);随作用时间延长,药物的抑制作用也增强(P <0.05)。48 h 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400 nmoL浓度处理的8305C 细胞,Aurora-A激酶和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0.05),Bax 蛋白量变化不明显(P >0.05)。结论:VX-680通过抑制Aurora-A 表达,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同时通过抑制Bcl-2表达,导致Bcl-2/Bax比例失衡,诱发细胞凋亡。 VX-680是未分化甲状腺癌的一种非常有潜力的靶向抑制剂。

  • 蟾毒灵抑制NF-κB引起人食管癌细胞凋亡

    作者:王晶晶;王巍东;康小红;寇小格

    目的:观察蟾毒灵对人食管癌 ECA109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蟾毒灵抑制食管癌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CCK-8法测定蟾毒灵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蟾毒灵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蟾毒灵作用于人食管癌ECA109后,NF-κBp65,ERK,P-ERK1/2及Caspase-3、Cleaved Caspase-3,PARP、Cleaved PARP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蟾毒灵对人食管癌ECAl09细胞有明显抑制增殖的作用,并呈现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蟾毒灵能诱导ECA109细胞凋亡;蟾毒灵能使 ECA109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3及 Cleaved PARP 蛋白表达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p-ERK1/2,NF-κBp65蛋白的表达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结论:蟾毒灵可显著抑制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促使肿瘤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ERK/NF-κB通路有关。

  • 伴放线放线杆菌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作者:于丽娜;张文轩;于洋;秦文光;罗刚

    目的:研究伴放线放线杆菌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计数法分析伴放线放线杆菌对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干细胞表面标记物和骨桥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C-myc、Klf4、Col1和Runx2 mRNA的表达,利用试剂盒检测干细胞碱性磷酸酶的变化,分析伴放线放线杆菌对干细胞干性和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伴放线放线杆菌与干细胞按照1克隆:1细胞比例共培养后,细胞增殖明显增加;两者共培养后,干细胞CD44、CD166和骨桥蛋白均呈阳性表达,C-myc、Klf4、Runx2和Col1 mRNA表达明显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仍较强。结论:伴放线放线杆菌在体外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增强干细胞干性,但却不影响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潜能。

  • 人博卡病毒重组蛋白表达及间接酶联免疫法检测的建立

    作者:张允奇;何涛君;陆学东;张银辉

    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人博卡病毒结构蛋白 VP2,并建立间接酶联免疫法,用于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PCR法从菌种模板WHL-1扩增出人博卡病毒结构蛋白VP2基因片段,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到菌BL21(DE3),经过诱导产生融合蛋白,使用Western blot 检测,并以该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血清人博卡病毒的间接酶联免疫法。结果:重组原核表达质粒经双酶切鉴定构建正确,并可与人博卡病毒 IgG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建立的间接酶联免疫法佳抗原包被浓度为2 mg/mL ,血清的佳稀释倍数为1∶200,封闭以1%BSA封闭效果佳,酶标二抗的佳工作稀释度为1∶4000,工作时间佳为1 h,该检测方法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建立的间接 ELISA 方法 Cut-off 值为0.1,灵敏度为92%,特异性为98%,与对照试剂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7%。结论:原核表达并纯化了人博卡病毒结构蛋白VP2蛋白建立的间接酶联免疫法,为人博卡病毒的血清抗体检测方法提供了依据。

  • MiR-124对鼻咽癌细胞株上皮间充质转化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田允鸿;曾星;邱慧芝;史建军;谢国丰;黄东兰;王红梅;郑荣辉;张伟军

    目的:研究miR-124对鼻咽癌细胞株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s, EMT)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转染miR-124 mimic 或inhibitor入鼻咽癌细胞株,划痕实验检测miR-124对鼻咽癌EMT 影响;细胞转染成功24 h 后 X 线照射,检测细胞株中 Caspase-3活性及凋亡细胞比例;EdU 方法检测放疗后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信号通路蛋白。结果:划痕实验结果显示 miR-124能抑制鼻咽癌细胞株EMT。 Caspase-3活性检测结果提示,miR-124过表达细胞株接受放疗后 Caspase-3活性显著上升(P <0.01)。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miR-124能增加细胞株放疗后凋亡。EdU结果显示,miR-124能抑制放疗后细胞的增殖。 Western blot 结果表明过表达 miR-124的细胞株接受放疗后,p-Akt 含量显著下降。结论:miR-124可能通过Akt信号通路抑制鼻咽癌细胞株EMT,增加其放疗敏感性。这为鼻咽放疗增敏提供了新的可行的研究方向。

  • C/EBP同源蛋白-10在缺血缺氧诱导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

    作者:滕林;周飞;杨伟;姜玉蓉;曹春雨;杨简;王雅琴;陈勇;李松;丁家望;杨俊

    目的:探讨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T/G HA-VSMC)在缺血缺氧时内质网应激蛋白 CHOP-10的表达与细胞迁移的关系。方法:将传代培养的T/G HA-VSMC分为正常对照组及缺血缺氧组。缺血缺氧组又分为 CHOP-10基因沉默组以及阿托伐他汀干预组;24 h 后采用 RT-PCR 和 Western blot 法检测细胞中CHOP-10的表达;ELISA 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 MMP-9及 MMP-2的浓度;Transwell 趋化小室测试细胞迁移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缺氧组 CHOP-10表达明显升高(P <0.01),细胞培养液中 MMP-9及MMP-2的浓度明显增加(P <0.01),且细胞迁移率也显著增加(P <0.01)。而CHOP-10基因沉默或用阿托伐他汀干预后,MMP-9及MMP-2的分泌减少,且显著抑制细胞的迁移率(P <0.01)。结论:缺血缺氧可引起人VSMC内质网应激,通过上调CHOP-10的表达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泌促进细胞迁移;而下调CHOP-10或阿托伐他汀干预可能影响通过CHOP-10的表达减轻内质网应激抑制细胞迁移。

  • 氧化应激、自噬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雅淇;赵建美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s, NHLs)是发于淋巴结及结外淋巴组织的一种发病率、病死率较高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其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遗传规律、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具有高度异质性,发病率与病死率较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且经典化学疗法的效果及预后差强人意[1]。近年来与氧化应激、自噬相关的靶向治疗研究取得一定成效,本文主要对NHL治疗中二者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的新近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靶向T细胞肿瘤治疗临床进展

    作者:杨秋玉;陈俊辉

    T淋巴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细胞表面CD 分子的不同,T 细胞可分为CD4+T 细胞和CD8+T 细胞。 CD4+T 细胞活化后的主要效应细胞为辅助性 T 细胞(help T lymphocyte, Th),CD8+T 细胞活化后的主要效应细胞为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CTL对肿瘤细胞起直接杀伤作用,Th对CTL的免疫活性起调节和促进作用。

  • 脓毒症与胃肠道功能损伤的关系及研究进展

    作者:张俊亮;曾其毅

    脓毒症(sepsis)仍然是重症医学病死率居首的疾病,发病机制复杂[1]。它是指机体由于感染而引发的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常累及多个脏器,其中胃肠道尤为特殊,一方面它是脓毒症首先累及的器官,常引起胃肠道黏膜及上皮病变,甚至坏死,导致胃肠道功能受损[2];另一方面,又有学者认为,肠道病变本身亦可加重或诱发脓毒症,甚至诱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故胃肠道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特殊[3]。本文就脓毒症以及胃肠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磷脂酶A2家族与慢性气道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哲栋;黄春洪;张心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 COPD )和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两类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持续上升,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 COPD和哮喘的发病机制不明,普遍认为炎症机制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但目前的研究资料尚不能充分阐明COPD 和哮喘炎症反应本质及具体机制,因此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磷脂酶 A2(PLA2)参与众多急慢性炎症性疾病的病理过程,在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表达激活的网络调节中起着“扳机样”作用。诸多体内、体外研究表明,PLA2家族(PLA2s)成员参与支气管哮喘、COPD 等慢性气道炎症疾病的病程,可能为该类疾病开辟新的治疗途径及开发新的治疗药物。

  • PPARγ在肺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洪波;吴凯峰;王茜;唐洪焱;刘代顺

    肺纤维化是病因各异肺间质疾病的共同结局,以肺泡持续性损伤、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增殖及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沉积,肺组织反复破坏、修复、终造成肺组织中大量胶原沉积为病理特点的一类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常见的类型,发病率、患病率逐年增加[1],死亡率高,确诊后的平均生存时间3~5年,并且至今病因仍未明确,并缺乏有效治疗药物,所以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肺系疑难疾病。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er activated receptorγ, PPARγ)是一种核激素受体,既往在炎症、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的调节、肿瘤等的研究中发现起重要调节作用;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PARγ抗肺纤维化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在这里本文就PPARγ的抗肺纤维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左心房功能的应用及进展

    作者:杨灵洁;穆玉明

    左心房(left atrium, LA)在协调心脏整体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功能在心动周期的不同阶段分别表现为储存功能、管道功能以及辅助泵功能[1-2]。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 RT-3DE )可重建心脏三维立体结构,近年来应用其评价 LA 功能成为研究热点。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早期就已出现LA大小和功能的改变[3],有效及准确地评价冠心病 LA 功能的改变对于早期制定临床干预措施、评价治疗效果及估测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RT-3DE 评价冠心病LA容量及功能的应用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关于官方网站地址、汇款等信息的严正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 祝贺《实用医学杂志》连续3年进入谷歌学术中文期刊统计指标前100名

    作者:本刊编辑部

    日前,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发布了2016版期刊排名(2016 version of Scholar Metrics)。《实用医学杂志》h5指数为25,h5中值为29,位列中文期刊排名前100种期刊之第69位。在这100种出版物中,医药卫生类期刊共24种,《实用医学杂志》居于第14位。本刊此次入选是继2014年入选Google 学术统计指标之100种中文热门期刊之后的连续3年入选。

  • 祝贺《实用医学杂志》10件作品获第四届广东省期刊优秀作品奖

    作者:本刊编辑部

  •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关于论文优先审稿、发表的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本刊对符合以下条件的论文给予优先审稿、发表:(1)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的论文;(2)重点攻关项目的论文;(3)报道的内容属国内外领先水平的论文;(4)有重要指导意义或发表后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论文;(5)针对本刊以往发表论文的学术观点进行延续讨论(即引用了本刊近两年刊出论文)的论文。其中第(1)、(2)项需及时补寄基金批文的复印件、单位介绍信,同时稿件需在首页左下方脚注中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且论文内容应与课题研究内容基本相符。第(3)、(4)项需提供省级及以上图书馆或医学信息研究所等单位出具的"查新报告",或提供2位高级职称的同行知名专家(作者所在单位的专家和作者的导师应回避)书面推荐意见。

  • 两种麻醉方式在颈部短小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曹强;王立勋;周良军;卫才权

    针刺麻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和较少的毒副作用以及具有保留患者术中发音功能,使其在颈部短小手术麻醉方面仍然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1]。本文拟通过对针刺麻醉和颈丛麻醉的对比研究,判断针刺麻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为临床提供参考。

  • “七步断肝法”在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夏志超;曾仲;黄汉飞;段键;徐王刚;林杰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生命器官之一,它承担着糖类、脂类、蛋白质、各种维生素以及激素等多种物质的代谢,同时兼顾解毒、防御、免疫、凝血等重要功能,其所承担的重要而复杂的功能决定了它是一个极易受到内外病因侵害的器官[1]。自从1991年妇科医生REICH等[2]报道运用腹腔镜技术成功切除1例肝脏边缘的良性肿瘤,揭开了腹腔镜肝切除( laparoscopic hepatectomy , LH)的序幕,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LH已经以传统开腹手术无可比拟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肝切除术”一直都是肝脏外科领域主要的治疗手段,这在腹腔镜技术逐渐成熟的今天尤显突出,但是肝脏复杂的管道分布和极其丰富的血液供应,使得肝切除术对术者的肝脏解剖技能和腔镜操作技术要求颇高。因此,本文试图寻找一种安全、简单、实用性强的腹腔镜肝切除技术,以满足一般二级医院的临床需要,以期全面推广腹腔镜肝切除术,造福广大肝病患者。近几年来,笔者所在手术小组学习和实践“七步断肝法”行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 谷氨酰胺对早期血清C-反应蛋白、皮质醇不同变化类型的脓毒症的疗效

    作者:刘俊;陈泽宇;莫旻龙;刘端绘;黄鑫波;潘子阳

    尽管抗感染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技术得到很大改善,但脓毒症的死亡率仍高达30%~70%[1]。免疫调理是近年来脓毒症研究范畴的重点和新方向。谷氨酚胺(Gln)是免疫营养的主要添加物,许多临床案例显示Gln可降低患者病死率,并且剂量越大疗效越好[2-3]。然而,近年来一些国外研究揭示,脓毒症使用Gln疗效并不理想[4]。笔者在早期的研究中发现脓毒症患者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的动态变化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脓毒症其预后也有不同。本研究依据早期血清CRP、COR 的不同变化对脓毒症患者分组,观察Gln在各组中的临床效果。

  • 机器人与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近期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作者:雷伟琦;张东;刘莱蓬;严国强;胡小云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与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公开发表的有关机器人辅助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robot assisted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RTME)和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LTME)在直肠癌根治术疗效对比的中英文文献,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利用 Review Manager 5.3统计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总计2044例,RTME组共930例,LTME组共1114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RTME组较LTME组手术时间长(WMD =51.19,95%CI =18.95~83.43,P =0.002)、中转开腹率低(OR =0.19,95%CI =0.08~0.48,P =0.0004)、远端切缘距离略短(WMD =-0.16,95%CI =-0.31~-0.01,P =0.03)、术后3个月及6个月国际勃起功能评分(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IIEF-5)高(WMD =3.90,95%CI =2.27~5.53,P <0.00001),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获得淋巴结数目、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吻合口瘘、切口并发症、肠梗阻、尿潴留)、术后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 IPSS)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RTME与LTME治疗直肠癌近期疗效近似,较为安全、可行。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