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压力-容积曲线指导个体化保护性单肺通气在开胸术中的应用

    作者:司建洛;苏跃;宋绍团

    目的:应用动态压力-容积曲线设定全身麻醉单肺通气时个体化的潮气量和呼气末正压(PEEP).方法:42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肺叶切除术患者,常规双肺通气30 min后(T0)行单肺通气,按照患者单肺通气即刻动态压力-容积曲线低位拐点对应的压力(PLIP) + 0.196 kPa设定PEEP值,依次按照100%、80%、60%高位拐点对应的容量(VUIP)设定潮气量,分别通气30 min(T1、T2、T3).记录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力学参数,并采集动脉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根据公式计算肺内分流率.结果:T1、T2、T3的PEEP值均为(0.64 ± 0.13)kPa,潮气量分别为(10.1 ± 1.2)mL/kg、(7.2 ± 1.1)mL/kg、(5.6 ± 0.7)mL/kg,与T1相比,T2的气道峰压、气道阻力、分流率降低;动脉氧分压、胸肺顺应性增加;T3的平均动脉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动态压力-容积曲线,80% VUIP联合PLIP +0.196 kPa水平的PEEP有助于改善单肺通气氧合,降低分流,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

  • 伴窦性心律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小板平均容积与心功能分级及LVDD的关系

    作者:胡恩慈;李晓艳

    目的:了解伴窦性心律的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血小板平均容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与心功能分级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D)的关系.方法:选取61例具有窦性心律且无血栓病史的DCM患者,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NYHAⅠ级15例,Ⅱ级16例,Ⅲ级16例,Ⅳ级14例4个亚组.选取15例健康成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了DCM亚组及对照组的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水平及MPV、PLT与心功能分级和LVDD的关系.结果:MPV随着心功能分级增高呈逐渐增高的趋势,Ⅱ、Ⅲ、Ⅳ级与对照组比较,Ⅰ级与Ⅲ、Ⅳ级比较,Ⅱ级与Ⅳ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随心功能分级增高呈逐渐下降的趋势,Ⅱ、Ⅲ、Ⅳ级与对照组比较,Ⅰ级与Ⅲ、Ⅳ级比较,Ⅱ级与Ⅳ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各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V与PLT呈负相关(r=-0.613,P<0.01),MPV、PLT与LVDD偏相关分析显示均有相关性,分别为r=0.239,P<0.05及r=-0.233,P<0.05.结论:伴有窦性心律,无血栓史的DCM患者其心功能状态与MPV呈正相关,与PLT呈负相关,提示伴窦性心律且无血栓形成的DCM患者,其心功能越差,血栓形成倾向越大.

  •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TCI-喉罩预防高血压患者拔管反应的比较

    作者:艾青;胡毅平;张兆平;胡春晓;李筱;黄东晓;顾美蓉;杨勇刚

    目的:评价患者麻醉苏醒过程中不同剂量瑞芬太尼TCI-喉罩预防高血压患者拔管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Ⅲ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高血压病3级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n=30),A组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1 ng/mL、B组2 ng/mL和C组3 ng/mL.麻醉诱导后,3组均以芬太尼、顺式阿曲库胺、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维持脑电双频指数40 ~ 50.术毕调整瑞芬太尼浓度至各组设定的血浆浓度,连续监测患者ECGⅡ、SpO2和IBP,记录患者术前(T0)、术毕即刻(T1)、拔管前(T2)、拔管后即刻(T3)和拔管后2 min(T4)5个时间点HR、IBP、SpO2,同时观察和记录拔罩后7 min内患者有无呼吸抑制和大Ramesay镇静评分.结果:与A组比较,B、C两组T2、T3和T4时HR和IBP明显较低,血流动力学较为安全稳定,与术前基础值相比波动幅度小于20%,SBP平均波动幅度分别为14%和12%,DBP为9%和8%(P<0.05),B、C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中C组Ramesay评分和呼吸抑制发生率(23.4%)高(P<0.05),A、B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浓度2 ng/mL瑞芬太尼TCI-喉罩既可有效预防高血压患者麻醉恢复期的拔管反应,又不至使患者过度镇静,降低了高血压患者拔管风险.

  • 改良恶性风险指数在卵巢肿瘤术前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陈军莹;龙凤宜;姚德生

    目的:建立改良恶性风险指数(risk of malignancy index,RMI)模型,评价改良后RMI在卵巢肿瘤术前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14例曾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卵巢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恶性组69例,良性组145例.筛选诊断因子进而改良RMI计算模型;绘制改良前后RMI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参数法对比RMI 1 ~ 3改良前后的ROC曲线下面积;计算改良后RMI1-3的诊断界值.结果:绝经后状态、多囊、实性、CA125、异常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为判断卵巢肿瘤性质的影响因子;增加TSGF改良RMI的计算方法后,RMI 1 ~ 3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分别较改良前增加(均P<0.01).改良后RMI的佳诊断界值在200左右.结论:RMI经改良后提高了诊断效能,值得向临床推荐.

  • 血液透析灌流治疗尿毒症脑病的疗效

    作者:张敏;罗春明;潘丽雅

    目的:评价血液透析灌流治疗尿毒症脑病的疗效.方法:将42例尿毒症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灌流组(HP组)和血液透析组(HD组),观察治疗效果,同时检测治疗前后SCr、BUN、iPTH和β2MG的变化,并加以比较.结果:HP组尿毒症脑病缓解95.2%,不缓解4.8%,治疗前后SCr、BUN、iPTH和β2MG显著下降(P﹤0.01);HD组尿毒症脑病缓解47.6%,不缓解52.4%,治疗前后SCr、BUN显著下降(P﹤0.01),而iPTH、β2MG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液透析灌流能有效清除iPTH、β2MG,治疗尿毒症脑病效果显著.

  •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治疗前后肺静脉形态结构CT成像改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林明宽;刘浩;伍伟锋;朱立光;王炎;唐梅艳;杨仁贵;张棠;李希

    目的:利用CT三维成像技术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A)前后肺静脉的形态学变化.方法:房颤患者共28例,行CPVA术(6.5 ± 3.9)个月后进行随访,根据术后有无复发分为成功组(22例)和复发组(6例).应用64排螺旋CT测量CPVA术前、后肺静脉口的径线、截面积、左心房容积,研究射频消融术后肺静脉的形态学特点并与术前做对比分析.结果:成功组术后左心房容积、左上肺静脉口大径、右上肺静脉口大径、右上肺静脉口小径、右下肺静脉口大径、右下肺静脉口小径、4个肺静脉口截面积较术前缩小(P<0.05).复发组术后仅见右下肺静脉口大径、左下肺静脉口及右下肺静脉口面积较术前减少(P<0.05).CPVA术后肺静脉的大径及小径狭窄率小于50%者分别为61.6%及56.3%;狭窄率50% ~ 70%者分别为3.6%和5.4%.结论:(1)CPVA成功后可逆转房颤患者的肺静脉和左心房重构,而复发组未出现明显逆重构.(2)CPVA术后可引起部分患者无症状性肺静脉狭窄.

  • 二尖瓣环钙化与颈动脉硬化关系的超声研究

    作者:刘彩杰;孙志丹

    目的:探讨二尖瓣环钙化(MA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高频超声对138例MAC患者[MAC组,含重度MAC患者(SMAC组)45例,非重度MAC患者(NSMAC组)93例]及90例同期进行检查无MAC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进行检测,计算颈动脉的狭窄幅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SMAC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狭窄的发生率均显著增高(P<0.05),SMAC组上述指标比较更为显著(P<0.05); NSMAC 组及SMAC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MAC组颈动脉IMT与NSMA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差性;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MAC可以作为颈动脉狭窄≥50%有意义的预测因子(P<0.01).结论:通过对MAC的检测,能够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

  • 鼻面罩无创通气预防上腹部手术全麻恢复期低氧血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明全

    目的:探讨鼻面罩无创通气(NPPV)预防上腹部手术全麻恢复期低氧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上腹部手术全麻恢复期患者80例随机分成A组及B组,每组再根据年龄是否≥60岁分亚组进行观察.A组患者自主呼吸及咳嗽反射恢复,断开呼吸机SpO2≥90%,拔除气管插管.B组患者要求意识恢复,其余拔管条件同A组.患者拔管后均面罩吸氧3 ~ 5 min,然后呼吸空气5 min,观察低氧血症、气道梗阻和呼吸抑制情况.接着A组行NPPV 1 h,B组行面罩吸氧,拔管后即刻及拔管后1 h行动脉血气分析进行对照.结果:所有患者气管拔管后吸空气SpO2呈逐渐下趋势,以老年人下降更明显,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在41.18% ~ 52.38%,分层卡方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气管拔管后气道梗阻发生率以年龄< 60岁明显,分层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χ2MH=5.487,P=0.019).A组应用NPPV后气道梗阻改善,1 h后血气分析PaCO2、PaO2优于B组.结论:上腹部手术全麻恢复期NPPV能防治气道梗阻及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可增加安全性.

  • 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菁;徐清;杨硕;刘梦琳;聂红;孙洁民

    目的:评价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期、稳定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吸烟史将患者分为无吸烟史的正常组(A组)、非吸烟的COPD组(B组)、持续吸烟的COPD组(C组)、已戒烟的COPD组(D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者急性期、稳定期BALF 中CD3+、CD4+、CD8+ T细胞和CD4+/CD8+水平.结果:COPD患者无论在急性期还是稳定期,BALF中CD3+、CD4+、CD8+、CD4+/CD8+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持续吸烟COPD患者与非吸烟COPD患者、已戒烟的COPD患者相比较,急性期CD4+、CD4+/CD8+显著下降(P<0.05)、CD8+显著上升(P<0.05);稳定期CD3+、CD4+、CD8+无明显差异(P>0.05),CD4+/CD8+明显下降(P<0.05).结论:持续吸烟的COPD患者在急性期和稳定期气道T细胞功能明显低下.

  • β-catenin 与cyclin 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其他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吴珏堃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β-catenin、cyclin D1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及与ER、PR、HER-2表达及临床分期和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98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外科手术切除标本110例,分别检测乳腺癌组织的β-catenin、cyclin D1、ER、PR、HER-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相互关系及与肿瘤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10例乳腺癌标本中,61.82%癌组织β-catenin正常表达,38.18%异位表达;60%呈cyclin D1 过度表达.乳腺癌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cyclinD1过度表达有显著的正相关性.β-catenin 的表达与乳腺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正相关,与ER、PR的表达负相关,而与Her-2表达无相关.cyclin D1的表达与乳腺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正相关,与ER、PR的表达负相关,而与Her-2表达无相关.结论:β-catenin 的异常表达激活cyclin D1 的过度表达,引起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在乳腺癌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可成为临床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 血清tPSA、fPSA和f/tPSA 在前列腺癌合并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中的诊断作用评价

    作者:李育斌;高兴成;黄伟佳;张文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血清总PSA(tPSA)、游离PSA(fPSA)和游离PSA/总PSA比值(f/tPSA)水平变化,以评价其在前列腺癌合并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可疑冠心病男性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1),3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组2).测定两组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置入前、后24 h和30 d时的tPSA,fPSA和 f/tPSA值.结果:组1 tPSA、fPSA和 f/tPSA值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2术后24 h tPSA、fPSA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f/tPSA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0 d tPSA、fPSA和 f/tPS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状动脉置入术可引起tPSA、fPSA值明显升高,到术后30 d时恢复正常范围.tPSA、fPSA值不能用于冠状动脉置入术后30 d内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

  • RAEB 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DDP10异常表达的研究

    作者:钟立业;耿素霞;杜欣;郑海涛;吴穗晶;李扬秋

    目的:检测难治性贫血伴幼稚细胞增多(RAEB)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二肽基肽酶10(DDP10) mRNA的转录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对照、急性髓性白血病及RAEB型MDS患者外周血细胞DDP10 mRNA的表达量;采集RAEB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并随访其生存时间资料,分析两者与DDP10表达的相关性.结果:RAEB患者外周血DDP10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初诊白血病患者(P<0.05),正常对照组与白血病患者之间DDP10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RAEB患者总生存时间及外周血细胞数量与外周血DDP10表达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DDP10在RAEB型MDS患者外周血中的异常高表达,提示DDP10是RAEB的一个特异性标志,但其与患者外周血细胞数量及生存时间无关.

  • 侧卧位与单肺通气对老年人每搏量变异与脉压变异值的影响

    作者:李凤仙;徐世元;刘辉;许睿;雷洪伊

    目的:观测老年食管癌患者侧卧位与单肺通气(OLV)对每搏量变异(SVV)与脉压变异(PPV)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6例,年龄65 ~ 82岁,ASAⅠ~Ⅱ级.围术期使用PiCCOTM plus系统监测SVV、PPV,观测双肺通气下侧卧位前(T1)、侧卧位后15 min(T2)与OLV 15 min后(T3)SVV、PPV的变化.结果:与T1时点比较,SVV于T2及T3时点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V均数虽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麻醉中,胸膜腔闭合状态下,由仰卧位、双肺通气改换为侧卧位、OLV时,SVV较PPV波动大,可能影响其作为容量治疗效果指标的临床意义.

  • 两种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部良性病变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赵志鸿;白志刚;王栋;刘俊飞;李予闽;刘洪波;温永春

    目的:对保留脾血管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SPDP)及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术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45例行SPDP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留脾血管的SPDP 24例(观察组),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 2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58.5 ± 27.3)min和(169.9 ± 31.4)min(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1.4 ± 30.0)mL 和(292.3 ± 54.9)mL(P<0.01),术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13.4 ± 48.9) × 109/L和(306.3 ± 58.9) × 109/L(P<0.01),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0 ± 2.7)d和(20.0 ± 4.7)d(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胰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相比,保留脾血管SPDP尽管手术难度大,但因避免损伤脾血管,保护了脾脏的正常结构及功能,并发症少,应为SPDP手术的首选术式.

  • 早期气管切开对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影响的系统评价

    作者:李志强;张印纲;邱方

    目的:评价早期气管切开对长期机械通气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和中国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均从初检索至2010年6月.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国内外关于早期气管切开对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6篇文献入选,合并结果显示早期气管切开不能降低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死率[RR 0.87,95%CI(0.59,1.30)]、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RR 0.89,95%CI(0.68,1.17)]和机械通气时间[WMD -4.49,95%CI(-11.64,1.77)].结论:现有证据表明,早期气管切开并不能给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带来益处,但尚需更多设计完好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氧化应激对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朱秀坤;曾令奋;陈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氧化应激改变对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29例(A组)和健康对照者31例(B组),分离各组样本外周血淋巴细胞,检测淋巴细胞内氧化型谷胱甘肽(GSSH)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作外周血淋巴细胞涂片,先以活性氧荧光染液处理涂片,观察荧光强度,继以糖原染色(PAS)计算外周血淋巴细胞阳性率;体外以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分离得到的淋巴细胞并检测其增殖活性.结果:A组淋巴细胞GSSH/GSH为1.69 ± 0.73,B组为1.14 ± 0.6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淋巴细胞PAS阳性率为(31 ± 9)%,B组为(25 ± 7)%,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PHA刺激下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A组为0.61 ± 0.21,B组0.37 ± 0.1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GSSH/GSH比值增高和PAS阳性率较高与细胞内氧化应激有关;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可间接反映淋巴细胞的转化活性.

  • 骨桥蛋白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于烽;苏国军;俞文华

    目的:检测骨桥蛋白(OP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垂体腺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垂体腺瘤组织中OPN和MMP-2的表达,并对二者表达与垂体腺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本组OPN、MMP-2在垂体腺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3% (53/80)和55.0% (44/80),OPN、MMP-2的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但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与非侵袭腺瘤组、复发组及非复发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且二者在垂体腺瘤中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26,P<0.01).结论:OPN与MMP-2在垂体腺瘤中高表达与肿瘤侵性生长及复发相关,且两者在肿瘤侵袭性改变中可能起协同作用,二者联合检测有望更客观评价垂体腺瘤的侵袭性.

  •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及其剪接变异体survivin-2B和survivin-ΔEx3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郭凯;刘春晓;郑少波;徐亚文;许凯

    目的:研究survivin及其剪接变异体survivin-2B和survivin-ΔEx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癌旁和正常膀胱组织survivin、survivin-2B和survivin-ΔEx3表达.结果:Survivin、survivin-2B和survivin-ΔEx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均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升高,survivin和survivin-ΔEx3表达升高(P<0.05),且两者正相关(0<r<1,P<0.05);而survivin-2B的表达则降低(P<0.05).结论:Survivin、survivin-2B和survivin-ΔEx3可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不同作用,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距骨骨折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波;杨惠林;王根林;陈康武

    目的:探讨影响距骨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03-2008年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距骨骨折患者37例,男32例,女5例;年龄平均34.7岁(16 ~ 59岁);距骨体骨折22例,距骨颈骨折15例.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手术疗效.应用Logistic回归法对手术时机、骨折部位、开放与否、骨折粉碎程度、骨折复位情况及是否合并距骨周围骨折因素进行分析,观察这些因素与手术疗效的相关性.结果:平均随访4.1年(2 ~ 7年),术后优良率为54%.距骨坏死率与骨折的开放性、粉碎程度及骨折复位不良呈正相关性(P<0.05);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与骨折部位、是否合并距骨周围骨折及复位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骨折愈合不良率与骨折复位不良及骨折部位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距骨骨折本身创伤特点对术后疗效有一定影响.手术时良好的复位和内固定,有助于距骨骨折术后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骨折 距骨 手术 并发症
  • 不同照射频率的窄谱UVB治疗慢性斑状银屑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章承中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照射频率的窄谱UVB(NB-UVB)治疗慢性斑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接受3次/周的NB-UVB光疗,另一组则接受5次/周的NB-UVB光疗,用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来评价疗效.结果:在相当的治疗次数及UVB累积剂量下,3次/周光疗组的治愈效果与5次/周光疗组差异无显著性(P=0.44),但是在治疗后PASI值上,3次/周光疗组要明显小于5次/周光疗组(P<0.01);在治疗时间上,5次/周光疗组要明显短于3次/周光疗组(P<0.01).结论:推荐使用每周3次的NB-UVB照射频率,但是,患者若没有足够的治疗时间,可以考虑每周5次的治疗频率.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调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增慧;肖扬;蒋祖军;李力;高扬;李勇华;李利;庞妍;欧阳玲;邝丽萍

    目的:初步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 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临床使用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对CD4+CD25+Foxp3+Treg表达的影响.方法:(1)流式细胞仪检测13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17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及1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表达;(2)检测7例AA 患者MSC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表达.结果:(1)AA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P<0.01);(2)SAA患者CD4+CD25+Foxp3+Treg表达较CAA者低(P<0.05);(3)MSC治疗后AA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表达升高(P<0.05).结论:(1)AA患者存在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表达减低,其表达异常可能参与AA的发病;(2)CD4+CD25+Foxp3+Treg表达在SAA患者更低,提示其表达水平可能可以作为判断AA病情轻重的指标;(3)MSC治疗可上调AA患者CD4+CD25+Foxp3+Treg表达,为MSC纠正AA患者的免疫异常提供了临床依据.

  • 结肠癌VEGF、p53和CerbB-2蛋白联合表达与肝肺转移的关系

    作者:丁晖;潘运龙;覃莉;施宏词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VEGF、p53和CerbB-2蛋白表达与肝肺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联合检测100例结肠腺癌组织中VEGF、p53和CerbB-2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计算100例结肠癌发生肝肺转移的病例数.首先将1个蛋白表达阳性与阴性时患者肝、肺转移率进行比较.其次把2个和3个蛋白表达阳性患者分为A组,2个和3个蛋白表达阴性患者分为B组,将A组与B组患者的肝、肺转移率进行比较.结果:结肠癌中VEGF、p53和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2.0%、74.0%和36.0%.VEGF、p53和CerbB-2单个蛋白阳性表达者肝转移率分别是51.6% 、45.9%和72.2%;肺转移率分别是25.8%、24.3%和33.3%,均高于VEGF、p53和CerbB-2单个蛋白阴性表达者肝、肺转移率(P<0.01).A组患者肝、肺转移率为52.4%和31.0%,比B组患者的肝、肺转移率22.4%和8.6%明显增高(P<0.01).结论:VEGF、p53和CerbB-2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结肠癌肝肺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与3种蛋白协同作用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及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 血清sCD163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作者:陈秀林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单核巨噬细胞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92例T2DM患者,其中T2DM伴大血管病变者53例(大血管病变组)、T2DM无大血管病变者39例(单纯糖尿病组).另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组受检者血清sCD163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大血管病变组血清sCD163、hs-CRP水平及IM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均P<0.05),而单纯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 (P<0.05);血清sCD163水平与hs-CRP浓度、IM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41,r=0.793,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D163水平是影响T2DM患者IMT值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sCD163水平与T2DM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T2DM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诊断和随访指标.

  • PD-L1和PD-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马薇;罗殿中;陈源;党裔武

    目的:探讨PD-L1和PD-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7例NSCLC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SCLC中PD-L1和PD-1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D-L1在癌细胞及癌间质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8.93%(23/47)和61.70%(29/47),两者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5).PD-1 蛋白主要定位在癌间质淋巴细胞,PD-1 + 淋巴细胞数量与PD-L1蛋白在癌细胞及癌间质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PD-L1与NSCLC分期、淋巴结转移、PD-1阳性淋巴细胞及预后密切相关.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PD-L1 PD-1
  • 孕妇产前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吴胜兰

    目的:探讨孕中期孕妇进行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对预防出生缺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对衢州市妊娠15 ~ 20周预产年龄小于35周岁的33 493例孕妇进行血清AFP和Free-βHCG定量测定,结合各种影响因素,利用计算机分析软件,综合评价胎儿21-三体、18-三体和神经管缺陷的风险度.结果:共筛查出高风险孕妇1 235例,其中21-三体913例,筛查阳性率2.73%;18-三体154例,筛查阳性率0.46%;在知情同意下,有412例高风险孕妇进行羊水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21-三体8例;18-三体3例.检出神经管缺陷高风险168例,筛查阳性率0.50%,经B超随诊检查,确诊神经管缺陷儿12例.结论:孕中期应用母血清AFP/βHCG二联筛查法可有效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同时也减少了这类缺陷导致的围产儿死亡.

  • 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34例

    作者:蔡荣辉;刘康;曾毅军

    目的:探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胫骨干骨折提供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科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采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长骨干骨折 34 例,并进行术后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评价.结果:所有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 6 ~ 20个月(平均 14个月),优良率 94.1%.结论: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具有轴向加压、抗短缩、抗分离和抗扭转的功能,其结构简单,创伤小,疗效可靠,具有广泛的适应证.

  • 儿童非癫痫性发作与癫痫、难治性癫痫的鉴别诊断

    作者:李树华;庞保东;曹丽华;刘寅;董琰;吴家骅

    目的:探讨容易误诊为癫痫的儿童非癫痫性发作的特点、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通过完善病史、干预发作、家庭录像、视频脑电图、采用2001年ILAE癫痫发作分类等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间12例院外诊断癫痫、难治性癫痫儿童的病情重新评估.结果:排除头痛性癫痫而诊断偏头痛3例,心因性发作2例,睡眠障碍1例,癫痫同患睡眠障碍1例,非癫痫性发作3例,抽动症2例.影响诊断的因素为发作间期异常脑电图和既往惊厥病史.停用抗癫痫药物9例,减药1例,阻止上药2例.给予相应诊疗后家长及年长儿心理负担明显减轻.结论:完善病史、干预发作、家庭录像、视频脑电图等方法对鉴别儿童非癫痫性发作有效.应重视新的癫痫发作类型分类.

  • 控制性正向和逆向导丝内膜下循径技术在逆向导丝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刘映峰;庄丛明;何维娟;缪绯

    目的:探讨控制性正向和逆向导引导丝内膜下循径(controlled antegrade and retrograde subintimal tracking,CART)技术在逆向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9月16例既往曾在外院和我院常规正向导丝技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失败的患者,本次采用逆向导丝技术行PCI;术中逆行导丝或正向导丝无法通过闭塞病变部位且走行于血管内膜下时,利用正向或逆向导丝送入球囊扩张血管内膜下腔隙,以便对侧导丝能够进入扩大的内膜下腔隙,进而控制导丝经过闭塞段内膜下腔隙进入闭塞病变近段或远段血管真腔,随后完成常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总结逆行导丝技术及经验,16例尝试CART技术的病例中15例获得手术成功,1例失败;未发生血管穿孔;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结论:CTO介入治疗根据CTO病变影像学特征,适时合理的采取CART技术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 应用精囊镜治疗顽固性血精15例

    作者:石涛;高艳;张小平;张大虎;郭永莲;陈怀波

    目的:探讨应用精囊镜治疗顽固性血精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方法:顽固性血精患者15例,平均年龄(44 ± 5.6)岁,均行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3 ~ 6个月仍多次复发.术前均行经直肠B超检查、精囊CT扫描,提示精囊结石10例,临床诊断慢性精囊炎5例,慢性精囊炎合并精囊结石10例.采用F6/7.5硬性输尿管镜作为精囊镜,通过尿道经射精管开口插入精囊腔,在直视下观察精囊.灌注左氧氟沙星溶液,若有结石则采用钬激光碎石.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5 ± 10)min,平均住院时间5 d,随访3 ~ 12个月,1个月后均未再次出现血精.3例术后出现射精疼痛,给予口服抗感染药物,自行缓解.2例术后1周出现附睾炎症状,给予抗感染治疗1周后治愈.无一例出现逆行射精、直肠损伤并发症.结论:应用精囊镜治疗顽固性血精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操作简单,适用于有条件的医院开展.

    关键词: 血精 精囊镜
  •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短期疗效观察

    作者:孙东凌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我科自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共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患者共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25 ~ 80岁,AO分型B型8例,C型16例,开放骨折1例.结果:25例中有22例随访,随访时间2 ~ 12个月,其中21例患者功能恢复正常,优良率92%.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中具有手术创伤小,生物学固定牢靠,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59例临床体会

    作者:白浪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胆道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开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 359例临床资料.结果:1 321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38例,胆囊动脉出血23例,腹腔粘连3例,术中发现胆囊恶变1例,胆瘘4例,胆道损伤7例.结论:清晰认识胆道的解剖及变异、严格掌握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指征及具备腔镜外科丰富经验的外科大夫是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 腰椎磁共振弥散成像的佳b值探讨

    作者:赵应满;陈峰

    目的:探讨腰椎磁共振弥散成像的佳b值.方法:在不同b值(100、250、500、1 000 s/mm2)下,对腰椎弥散成像所得到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mADC)值、信噪比(SNR)、质量指数(IQ)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着b值从100逐步增大到500 s/mm2,腰椎mADC值逐渐减小,SNR 和QI 逐渐下降;腰椎mADC值,SNR,QI 变化显著(P<0.05).b值1 000 s/mm2时,椎体的信号衰减较为明显,腰椎图像肉眼难于观察.结论:在本机型和软硬件配置条件下,腰椎弥散成像b值为500 s/mm2时较为妥当.

    关键词: 腰椎 b值 弥散成像
  • 外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536例

    作者:周超;倪国兴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改善生存质量.方法:对行肺切除术的53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随访5年以上的生存率.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的预后,与其组织学类型和临床病理分期为相关.结论:本文资料分析结果提示鳞癌的5年生存率高为39.9%,腺癌次之为30.7%,扩大手术指征是在不得已情况下,减轻癌瘤负荷,使其他综合治疗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郭文坚;董爱淑;姚荣欣;何牧卿

    目的:总结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病(MB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MM患者MBD的临床特点,比较不同MBD分级患者的临床特征及MBD分级与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1)73例患者中以骨痛为首发症状的53例(72.6%);(2)73例患者根据X线片检查进行MBD分级:0级10例(13.7%),1级2例(2.7%),2级7例(9.6%),3级24例(32.9%),4级30例(41.1%).(3)MBD 2 ~ 4级患者的ECOG评分、骨髓浆细胞比例、高钙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0 ~ 1级患者(P值均< 0.05),而4级患者的ECOG评分、骨髓浆细胞比例、高钙血症发生率高于2 ~ 3级患者(P值均< 0.05).不同类型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IgG型以及轻链型出现溶骨性病变的患者要多于IgA型(P值均< 0.05).(4)不同MBD分级患者诱导治疗反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结论:骨骼疼痛及溶骨性损害在我国MM患者中的发生率高,利用影像学进行MBD分级显示发生溶骨性损害(2 ~ 4级)的患者中反应MM肿瘤负荷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多种指标明显高于未发生溶骨性损害的患者(0 ~ 1级),同时类型为IgG或轻链型的患者容易出现溶骨性病变.

  • Ⅲ型主动脉夹层疾病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

    作者:王慧勇;罗建方;刘媛;黄文晖;薛凌;谢年谨;何鹏程;陈纪言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疾病(DeBakeyⅢ型)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降低误诊率和患者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2002年1月至2010年10月连续收治的768例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其中突发胸背部撕裂样疼痛为常见(62.9%),约6.8%的患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全程主动脉CT检查在主动脉夹层的确诊与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在减少住院病死率方面,腔内修复术较保守治疗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在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中起重要作用.结论:对突发胸背部撕裂样疼痛患者及时行主动脉CT、D-二聚体等检查,早期确诊,尽早控制血压、心率,腔内修复术可以降低患者住院病死率,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 遗传性白内障家系的候选基因突变筛查

    作者:范俊丽;郑芳;向飞艳;饶艳;董素芳;宋贵波;陈强

    目的:对散发遗传性白内障患者主要候选基因突变进行筛查.方法:收集2例蓝点状白内障、2例人字缝白内障、1例海马状白内障患者外周血标本,应用蛋白酶K法提取白内障患者血液中的DNA,针对α晶体蛋白(CRYAs)、β晶体蛋白(CRYBs)、γ晶体蛋白(CRYGs)、缝隙连接蛋白-50(GJA8)基因外显子区域,用Primer3.0软件设计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测序、BLAST比对等方法检测CRYAs、CRYBs、CRYGs、GJA8基因的突变.结果:在CRYBA1中,发现两名蓝点状白内障患者在第2内含子区域5′端 + 75位的变异T → G,另外3例患者(表型为人字缝、海马状)未找到该变异.结论:蓝点状白内障患者的变异属于内含子的多态性位点,系该两例患者的一种遗传标记.此5例散发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突变,不存在于CRYAs、CRYBs、CRYGs、GJA8基因上,需继续筛查其他候选基因.

  • 颅内非典型室管膜瘤MRI表现与病理的对照研究

    作者:朱晓军;许乙凯

    目的:分析颅内非典型室管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学特征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学证实的颅内非典型室管膜瘤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完全实性型3例,边界较清楚,平扫信号与脑灰质相似,增强扫描呈不均匀中度强化,瘤周无水肿;(2)部分实性型7例,边界欠清有浅分叶,平扫囊性部分信号类似脑脊液,实性部分呈混杂的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轻到中度不均匀强化,瘤周无水肿,瘤内均有出血;(3)大囊型4例,病灶体积较大且呈偏心性生长,平扫囊性部分信号类似脑脊液,实性部分及囊壁类似于脑灰质,增强呈不均匀中度强化,瘤周均有水肿;(4)完全实性型及大囊型病理结果均为WHO Ⅱ级,部分实性型均为WHO Ⅲ级.结论:颅内非典型室管膜瘤常表现为完全实性、部分实性及大囊性3种类型,且具有较特异性MRI表现,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示病理的类型.

  • 微小染色体支持蛋白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葛波;宋建文;侯巧燕;李美琼;李勇平

    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支持蛋白2 (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 2,MCM2)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膀胱癌、20例腺性膀胱炎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MCM2的表达.结果:正常膀胱黏膜中未见MCM2表达,膀胱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0%,显著高于腺性膀胱炎(20%),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M2表达与膀胱癌不同分化程度、复发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随恶化程度逐渐升高,但与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不相关.结论:MCM2表达是反映膀胱癌生物学行为有价值的指标.

  • 改良法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手术颈部吻合口瘘的防治

    作者:束余声;孙超;胡继宽;王书丰

    目的:探讨减少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手术颈部吻合口瘘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0年5月成功在我科行改良法经左颈、右胸、腹部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手术的675例患者的颈部吻合口瘘的情况.结果:67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2例,瘘发生率为6.22%,无一例瘘入胸腔,住院时间(12.5 ± 8)d.结论:改良法经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能减少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且治疗方便,愈合周期短.

  • 全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后近期并发症分析

    作者:郑少波;刘春晓;徐亚文;方平;郭凯;杜伟;温勇

    目的:总结我们148例膀胱癌全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后近期(≤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2000年2 月至2008年8月间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48例,男122例,女26例.年龄1.5 ~ 86岁.开放手术完成全膀胱切除47例;术中采用腹腔镜行膀胱全切除术101例,其中26例关闭腹壁后腹腔镜下行贮尿囊与后尿道吻合.采用去带乙状结肠制备贮尿囊,充分剔除结肠带并横断结肠带间肌层.结果:148例术后近期总并发症发生率16.22%,其中出血1例;贮尿囊尿道吻合口延迟愈合6例;肠瘘5例;持续腹泻1例;重症感染死亡2例;吻合口闭锁1例;吻合口狭窄6例;黏液栓堵塞1例.结论:原位新膀胱术不仅步骤较多、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腹腔镜技术在膀胱全切及尿流重建术中的应用,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MRI 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余小忠;方金洲;李岳兴

    目的: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手术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变的形态和动态增强表现,绘制它们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及分析早期强化率和强化峰值指标.结果:34例患者,良性肿瘤15例,恶性肿瘤19例.良性肿瘤多边缘光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动态增强曲线中流入型10例,平台型4例,流出型1例.恶性肿瘤多边缘不光整或伴有毛刺,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动态增强曲线中流入型1例,平台型6例,流出型12例.动态增强曲线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7%(18/19)、66.7%(10/15)、82.4%(28/34).结论:动态增强扫描模式结合病灶形态学改变,有助于提高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 神经导航辅助切除功能区胶质瘤的体会

    作者:李波;朱世强;戴文伟

    目的:总结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切除邻近重要功能区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择2006年11月至2009年11月我科住院确诊为邻近重要功能区神经胶质瘤的患者47例,采用Brain LAB公司VectorVision2导航系统辅助切除肿瘤,分析其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所有病例均在神经导航引导下顺利到达病变部位,病灶全切除27例(57.5%),次全切除15例(31.9%),部分切除5例(10.6%);平均注册误差为(1.4 ± 0.5) mm;手术时间91 ~ 164 min [平均(119.54 ± 21.44)min];术后症状好转36例(76.6%),症状无变化7例(14.9%),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4例(8.5%).结论:神经导航系统仅仅是一个向导,一种辅助工具,受影像学资料的准确性、注册的准确性及术中影像漂移位等因素的影响,神经外科医师术中要时时注意防止和及时纠正系统的精确性,不能盲目依赖神经导航系统,需要具备神经解剖知识、娴熟显微手术技巧和丰富临床经验来完成手术.

  • 纵隔钙化性纤维性肿瘤1例

    作者:赵洪勇;曾伟生

    患者女,45岁,因"反复咳嗽1年余,加重2个月"入院.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无咳痰、发热、胸痛、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于当地门诊就诊后口服中药(具体不详)治疗半月余,症状缓解.之后上述症状反复发生.2010年7月体检发现纵膈肿块,未予重视.8月份咳嗽加重,服中药治疗后无缓解.查体:气管居中,胸壁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齐,无杂音.我院CT示:中上纵膈、腔静脉旁、右肺门上方见一约39 mm × 37 mm阴影,边缘清晰,密度不均,未见毛刺及分叶,病灶内见斑片状高密度钙化影,夹杂少许软组织成分,增强后无明显变化.心肺等其余脏器组织未见异常.我科于2010年10月20日对患者行全麻下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右前纵膈奇静脉注入上腔静脉水平,灰褐色,4.5 cm × 4 cm × 3 cm,质硬,边界清楚,与奇静脉、上腔静脉、右肺上叶静脉紧密相连.术后病理学诊断为:符合钙化性纤维性肿瘤.

  • 慢性硬膜外血肿骨化11年1例

    作者:钱晟;程新富;谭宗德

    患者男,31岁,约11年前有头部外伤史,未行CT检查.10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左侧阵发性头痛,情绪激动后易出现,为轻度跳痛,持续数小时至数天,自行缓解,无发热、恶心、呕吐,无视力减退,复视,眩晕耳鸣,无瘫痪失语,1个月前头痛加重,疼痛发作时间延长,疼痛剧烈.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一般情况好,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

  • 头孢他啶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作者:仲维高

    患者男,53岁,因"腹泻两天"来我院就诊.就诊前2 d患者出现腹泻,解稀水便约10余次,伴畏寒、发热,无黏液、脓血,未予治疗,1 d前自服药物,具体不详,服药后大便次数减少.患者否认药物过敏史,当天上午到医院就诊,予头孢他啶3.0 g,输注头孢他啶10 min后,出现口唇紫绀、面部红肿、瘙痒,心悸,头晕,胸闷,气促,疑为头孢他啶过敏,立即停用头孢他啶,患者取半卧位,吸氧,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3 min后血压测不出,静注肾上腺素1.0 mg,多巴胺40 mg + 阿拉明20 mg + 5% 葡萄糖 250 mL静脉滴注升压处理,肌肉注射非那根25 mg,静脉滴注平衡液,低分子右旋糖苷、羟乙基淀粉等扩容补液处理,30 min后,患者生命体征开始好转,3 h后,患者血压升至115/72 mmHg,上述症状消失,神志清楚,患者生命体征趋平稳.

  • 心肺联合移植术后合并气胸1例

    作者:陈仕才;唐白云

    患者女,14岁,因"活动后气促10年,加重伴紫绀4年"入院,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膜周型),动脉导管未闭,重度肺动脉高压,艾森曼格综合征,心功能Ⅳ级.经讨论后一致认为心肺联合移植(CHLT)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予低流量吸氧,纠正内环境紊乱,积极改善心肺及重要脏器功能,完善移植术前各项检查.

  • 先天性桡骨头脱位1例

    作者:黄峰;丛永健

    患者男,15岁.右肘关节疼痛、活动受限1个月就诊.1个月前扭伤右肘部,在当地医院手法治疗,活动受限未见明显改善,近5 d疼痛加重.查体: 右肘屈曲、前臂旋前位,肘关节肿胀,肘外侧压痛,肘关节屈140°,伸-30°,旋前90°,旋后-30°,远端血运、感觉、运动正常.

  • 食管入口巨大息肉2例

    作者:宋任东;林拥军;肖跃华;李爱君;杨凤

    患者女,58岁,因咳嗽、恶心时口中吐出大块肿物2年于2009年4月入院.患者2年前咳嗽时发现口内有肉状物吐出,吞咽后消失,未予诊治,症状反复发作,肿物逐渐增大,可将肿物拉出口外.查体:一般情况可,咽喉部检查未见异常.患者用力咳嗽后可见蚯蚓状肿物到达口内并可拉出口外.肿物光滑,如黏膜色泽,上有血管附着.诊断:食管息肉.于全麻下行食管镜检查发现肿物,以异物钳将息肉拉出口腔,以4号线将肿物固定于口角,再次导入食管镜发现粗细基本均匀,蒂部位于食管入口右下壁,以微波探头在肿物蒂部烧灼、切断,将肿物取出,见息肉呈粉红色,光滑,粗细均匀,长约16 m.术后给予抗感染等治疗,术后6 d出院.病理报告为:食管息肉.

  • 会阴部带状疱疹合并排尿排便困难1例

    作者:张永强;汤予锋;尹继平;魏启涛

    患者男,20岁.因右侧臀部及会阴部疼痛2 d,出现红斑、水疱1 d就诊.2 d前右侧臀部及会阴部出现烧灼感及针刺样疼痛,随后右侧臀裂部及会阴、阴囊、阴茎皮肤出现红斑、集簇性水疱.3 h前出现排尿、排便困难,表现为排尿排便费力,等待时间长,但能自主排出大小便,下腹无明显胀痛.患者发病1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既往身体健康,无膀胱炎、前列腺炎及便秘等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 绝经后阴道奇痒1例

    作者:黄海林

    患者女,59岁,医院保洁员.绝经8年,爱人体健,既往无特殊病史记载.因阴道瘙痒2年,于2010年3月4日来门诊就诊.患者诉近2年来感阴道奇痒,以夜间为甚,以致不能入睡,每晚以衣物压迫止痒,一夜也只能勉强入睡2 ~ 3 h,白天可缓解.曾在多家医院就诊,给予口服药物、阴道冲洗加上药等治疗无效,非常痛苦.

  • 异丙酚-瑞芬太尼-司可林全麻对剖宫产母婴的影响

    作者:王文法;王鹤;纪睿;罗成才;姜永旺

    目的:观察异丙酚-瑞芬太尼-司可林全麻对剖宫产母婴的影响,评价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剖宫产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顺序静推异丙酚-瑞芬太尼-司可林后行气管插管全麻,对照组取L2 ~ 3间隙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记录两组麻醉前、切皮时、取胎前、取胎后的MAP和HR,I-P时间、I-D时间、U-D 时间、P-D 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黄素应用例数,新生儿1、5、10 min Apgar 评分,术后24 h随访母婴.结果:观察组在切皮时、取胎前、取胎后MAP和HR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在切皮时、取胎前MAP显著下降(P<0.01),取胎后回到术前水平,而HR在切皮时、取胎前、取胎后均显著增快(P<0.05或P<0.01).观察组I-D时间、I-P时间明显缩短(P<0.01),麻黄素应用例数显著减少(χ2=8.533,P=0.003),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在各观察时点均≥8分,但观察组1 min Apgar评分降低(P<0.05),5、10 min 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异丙酚-瑞芬太尼-司可林全麻用于剖宫产术,起效迅速,产妇血流动力学较稳定,对宫缩无明显影响,新生儿抑制轻微,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 护骨胶囊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晓东;邓伟民;洪曼杰;刘丰;王青;孙平

    目的:观察中药护骨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将护骨胶囊(实验组)61例与安慰剂(对照组)61例进行比较研究.临床观察主要指标为BMD、TRACP5b、OC、OPG/RANKL,疼痛症状与不良反应等.结果:(1)腰椎(L2 ~ 4)和Wards 三角BMD:实验组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2.101,P=0.038; t=2.170,P=0.032).对照组各部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t=0.841,P=0.417; t=0.571,P=0.569).(2)TRACP5b、OC 及OPG/RANKL指标:实验组治疗后血清OPG和O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2.671,P=0.009; t=2.861,P=0.005);而RANKL和TRACP5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3.120,P=0.002; t=2.108,P=0.037),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间差异均无显著性(t=1.241,P=0.536;t=2.963,P=0.673;t=0.677,P=0.808;t=2.067,P=0.937).(3)疼痛评分:实验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2.798,P=0.002);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有一定程度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t=0.423,P=0.673).实验过程中,各组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护骨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

  • 静点盐酸氨溴索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顽固性痰鸣音的疗效

    作者:王伟娟;徐晓宏;李冬梅;崔秀娟;范秀霞

    目的:探讨静点盐酸氨溴索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顽固性痰鸣音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支气管肺炎顽固性痰鸣音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抗病毒及对症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点盐酸氨溴索 10 mg/(kg·d),静点,1次/d.结果:观察组顽固性痰鸣音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46/50),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静点盐酸氨溴索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顽固性痰鸣音的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帕瑞昔布钠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于洋;孙莹杰;周锦;黄明;张铁铮;刘晓江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0例ASAⅠ~Ⅱ级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于气腹结束时静脉注入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不给予上述治疗.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在拔管时和术后1、2、3、8、24 h相应时点进行疼痛评价,并记录术后尿管刺激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在拔管时和术后1、2、3、8 h各时点的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术后24 h时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尿管刺激疼痛7例(35.0%),显著少于对照组20例(100%);对照组右肩背部疼痛4例,实验组未出现(P<0.05);对照组拔管时躁动1例,实验组未出现;两组均未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帕瑞昔布钠可有效缓解腹腔镜手术的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尿管刺激等疼痛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 rt-PA联合必存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期脑梗死42例

    作者:胡汉楚;许康;陈小奇

    目的:探讨rt-PA联合必存对发病< 6 h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收集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对住院收治发病< 6 h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42例给予rt-PA(0.9 mg/kg,大70 mg)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急性期脑梗死6 h内静脉溶栓率为37.8%,未发生脑出血现象,但神经系统功能完全恢复仍需一段时间.溶栓患者20 d基本治愈61.9%,显著进步26.2%,进步7.1%,无变化2.4%,恶化2.4%.结论:6 h内给予rt-PA(0.9 mg/kg,大70 mg)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由于溶栓时间窗狭窄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的限制,溶栓治疗的比例很小,我们必须提高对脑梗死的认识,一旦出现脑梗死症状,早期诊断,早期溶栓治疗,大限度提高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 沙利度胺联合佳支持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重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陈声池;邹立

    目的:比较沙利度胺联合佳支持治疗和佳支持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重变化和生存质量的影响,评价沙利度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每日睡前口服沙利度胺1次,剂量l50 mg,同时接受佳支持治疗.对照组23例接受佳支持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及2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体重增加情况及KPS评分.治疗后2个月评价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个月体重增加、KPS评分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口干,嗜睡,便秘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可增加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体重及改善其KPS评分,不良反应可耐受.

  • 盐酸洛拉曲克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作者:李晶;汪森明;胡丽娟;胡喜钢;曹漫明;张积仁

    目的: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盐酸洛拉曲克为模型药物,优化实验条件,制备较为理想的壳聚糖纳米粒,并考察其理化特性及体外抑瘤效应.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负载洛拉曲克的壳聚糖纳米粒(NLTX-CS NPs),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学特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粒径大小及分布,在磷酸盐缓冲液(PBS,pH 7.4)中对NLTX-CS NPs进行体外缓释研究,通过MTT法测定NLTX-CS NPs对鼻咽癌细胞株的增殖抑制率.结果:壳聚糖/盐酸洛拉曲克的质量比为6∶1的载药纳米粒为类圆形,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平均粒径为232 nm,载药率为(19.17 ± 0.35)%,包封率为(63.56 ± 0.25)%,体外对CNE-1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结论:NLTX-CS NPs制备工艺简单,在体外显示了其较好的缓释性能,可以弥补盐酸洛拉曲克在体内半衰期较短的缺点.

  • 骨肉瘤中凋亡抑制蛋白Livin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作者:谢楚海;吴波以;赵玉;胡海澜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人骨肉瘤中的表达特点,观察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7例人骨肉瘤组织标本中Livin的表达情况及其微血管密度值,结合临床及随访资料综合分析上述检测指标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27例骨肉瘤均有Livin 的表达.骨肉瘤中Livin表达率介于9% ~ 91%,阳性率58.7%.Livin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值显著相关(P<0.01).凋亡抑制蛋白Livin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胞膜和肿瘤新生血管周围.临床病理显示Livin表达水平与骨肉瘤侵袭程度呈正相关,而与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临床随访显示Livin高表达组肺转移率高.结论:Livin在人骨肉瘤标本中有明显表达.骨肉瘤Livin的表达与其肿瘤微血管密度值呈正相关,可反映肿瘤侵袭性的强弱.免疫组化检测Livin水平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值可以作为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 异丙酚在第三丁基过氧化氢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中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乃田;肖华平;肖金仿;古妙宁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第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HUVECs分为对照组、异丙酚组、t-BHP组、异丙酚预处理 + t-BHP组,给予相应处理后,Western blot检测p38 MAPK磷酸化水平变化,RT-PCR检测iNOS、eNOS表达.结果:t-BHP处理后,能显著诱导p38 MAPK磷酸化,激活iNOS、eNOS表达,而异丙酚预处理后能减轻这些变化.结论:异丙酚通过抑制p38 MAPK,减少iNOS、eNOS表达,减轻氧化应激从而起到保护HUVECs的作用.

  • 儿茶素对脑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初探

    作者:梁丽琴;金刚;党建章;代建国;陈卫平;张燕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初步研究儿茶素对脑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选取8个不同梯度浓度的儿茶素进行甲基噻唑蓝(MTT)实验,观察儿茶素的半致死浓度;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台盼蓝拒染法及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儿茶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儿茶素对U251细胞的半抑制浓度为62.25 μg/mL,儿茶素作用后U251细胞出现凋亡小体,阻滞于S期,Hoechst33342检测表明细胞凋亡明显.结论:儿茶素明显抑制U251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于S期.儿茶素具有开发为治疗脑胶质瘤药物的可能性.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08例消化道症状分析

    作者:袁益峰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病变可以累及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引起甲亢心等多器官损害[1-2].典型甲亢患者常出现突眼征、甲状腺肿、高代谢综合征等表现,对于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或主要临床表现的不典型甲亢则常发生误诊和延误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08例以腹痛、腹泻、肝功能异常等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或首发症状,并诊断为甲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加强对不典型甲亢的认识.

  • 关节镜下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腘绳肌重建后交叉韧带

    作者:陈超鹏;付红亮

    后交叉韧带(PCL)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之一[1],其断裂将引发膝关节不稳,极大影响膝关节的功能,可诱发其他结构损伤及关节严重退变[2-3].目前关节镜下PCL重建技术已日趋成熟.本院自2009年1月开始采用关节镜下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腘绳肌腱重建PCL 1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食管癌术后胸主动脉瘘的治疗经验

    作者:徐恩五;曾茜;曾伟生;乔贵宾;张卓华

    随着吻合器、闭合器、直线切割器、医用OB胶等医疗器械及材料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食管癌术后发生食管、胃-胸主动脉瘘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该并发症发病急,进展快,如不实行积极有效的处理,往往短期内即造成患者的死亡.本文总结了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1998-2010年抢救的6例食管癌术后发生胸主动脉瘘的病例资料.现报告如下.

  • 心肌细胞分化发育中细胞周期的生物学调控

    作者:杜赵康;寸向农;杨开明

    传统认为,成体心肌组织与心肌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类型,心肌细胞分化发育中涉及复杂的网络式的调节系统.心肌细胞在胎儿期的分化中,细胞经历了DNA的合成和无有丝分裂的核分裂,从而使成体心肌细胞具有双细胞核.当出现心肌细胞肥大或心肌细胞数量进一步增加的信号时,成体心肌细胞不能再进入细胞周期,因此,心肌细胞的细胞周期调控使心肌细胞表现出三种主要的发育特征形式,即增生、双核和肥大.

  • 狼疮性肾炎免疫抑制治疗进展

    作者:刘俊成;程骏章;胡守亮;袁凡丽;莫继安;艾俊英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的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累及常见,肾活检光镜检测示约90%的患者有肾损害,结合免疫荧光和电子显微镜检测则100%累及肾脏,在我国肾活检病例中占继发性肾脏病首位[1].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既是SLE重要的临床表现,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些有益方案,但尚未有比较一致的观点,尤其在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上.现就相关研究分述如下.

  • 免疫营养支持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作者:李红春;夏照华;宁新忠;王海江;蒋可松;余卫业

    一般而言,患者术后会发生急性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受损.由于患者术后摄入量达不到正常值,机体很快就会出现营养素缺乏,从而增加感染性并发症、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的风险.临床试验证实,手术患者接受免疫营养支持能够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但对病死率无明显影响[1].

  • 胚胎早期心脏发育中 Bax、Bcl-2及 NF-κB的表达及对心肌细胞分化的调控

    作者:杨开明;王勇;杜赵康

    目的:研究Bax (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cl-2(B-cell lymphoma-2)蛋白及 NF-κB(nuclear factor-kappa B)在胚胎心脏发育中对心肌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取大鼠妊娠 8.5 ~ 14.5 d(E8.5 ~ E14.5) 胚胎 30 只通过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SABC 法观察大鼠早期胚胎心脏的发育过程以及 Bax、Bcl-2 蛋白及 NF-κB在胚胎心脏的表达.结果:大鼠早期胚胎心脏发育中,E8.5,原始心管形成,未见 Bax 蛋白及 NF-κB 阳性反应,但 Bcl-2 呈阳性表达E10.5,心房、心室形成,心肌细胞开始表达 Bax、Bcl-2 及 NF-κB,一直持续表达至E14.5.结论:Bax、Bcl-2 及 NF-κB在心脏早期发育中可能通过凋亡来调控心肌细胞的分化.

    关键词: 细胞分化 Bax Bcl-2 NF-κB
  • 人参皂苷Rg1对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方庆;陆卫华;赵智刚;程青;邬明;刘非凡;李小平;杨剑虹;唐忠志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成年大鼠视神经挤压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存活的作用.方法: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眶内距视神经根部2 mm处用Yasargil动脉瘤夹夹持左侧视神经30 s,术后5 d在大鼠左侧上丘注射荧光金标记RGCs.将大鼠随机分为Rg1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根据不同存活时间将每组动物再分为伤后第7、14和21天3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另取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于相应存活时间点处死各组动物,取出各组大鼠左侧视网膜平铺后计数存活RGCs并计算出RGCs的平均密度.结果:正常对照组RGCs平均密度为2 268 ± 100/mm2.视神经挤压伤后RGCs急剧减少,伤后第7、14 和21天分别减少至1 301 ± 105/mm2、760 ± /60 mm2和648 ± 65/mm2.Rg1治疗组存活RGCs平均密度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伤后第7、14和21天分别为1 748 ± 98/mm2、1 030 ± 68/mm2和840 ± 71/mm2(P<0.05).结论:Rg1在视神经挤压伤后对RGCs具有显著神经保护作用.

  • 犬体外腹主动脉末端阻断再灌注损伤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武钢;肖利民;杨庆永;鲍光欣

    目的:观察正常犬行体外腹主动脉末端阻断缺血再灌注损伤指标变化,为在急救时临时阻断腹主动脉控制出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犬麻醉后气管插管.自制体外腹主动脉阻断装置将腹主动脉远段向脊椎椎体挤压至血流完全阻断,阻断时间30 min.分别于腹主动脉阻断前、阻断后30 min及开放阻断后即刻、开放阻断后30、120、240 min各时间点由前肢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动脉开放即刻、30、120 min血清SOD活力下降,与阻断前基础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动脉开放30、120 min血清MDA值升高,与阻断前基础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犬体外腹主动脉末端阻断30 min,动脉开放后引起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局限在短时间可恢复的程度.

  • 血红素加氧酶-1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胸主动脉和肺动脉反应性作用的比较

    作者:邢邯英;王蓓;黄黛;张冬会;野战鹰

    目的:比较改变血红素加氧酶-1(HO-1)水平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胸主动脉和肺动脉血管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内毒素模型组(LPS 4 mg/kg,腹腔注射).应用RT-PCR技术检测血管HO-1 mRNA表达;应用血管张力检测技术检测各组主动脉和肺动脉血管环在HO-1抑制剂和诱导剂孵育前后反应性变化.结果:内毒素组胸主动脉与肺动脉的HO-1 mRNA均明显增高.HO-1抑制剂预孵育后,内毒素组胸主动脉对苯肾上腺素(PE)的收缩反应较孵育前提高了31.42%(P<0.01),但对乙酰胆碱的舒张反应无显著变化;内毒素组肺动脉对PE的收缩值亦增加(P<0.01).HO-1诱导剂预孵育后,内毒素组胸主动脉收缩性较孵育前显著下降,肺动脉收缩性较孵育前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O-1对内毒素血症胸主动脉和肺动脉的舒缩功能的影响存在差异.

  • 趋化因子受体4在肾上腺皮质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罗佐杰;蒋莉;邝晓聪;梁杏欢;秦映芬;卢德成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肾上腺皮质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肾上腺疾病标本(肾上腺皮质腺癌15例,皮质醇瘤16例,醛固酮瘤14例,肾上腺皮质增生11例,正常肾上腺皮质2例)中CXCR4的表达;免疫化学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肾上腺皮质腺癌细胞系(SW-13)中CXCR4的表达;将SW-13细胞注射至裸鼠体内,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待皮下成瘤后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瘤体组织CXCR4的表达.结果:肾上腺皮质腺癌标本中CXCR4表达阳性率为93.3%,远远高于在皮质醇瘤(25.0%)、醛固酮瘤(14.3%)、肾上腺皮质增生(阴性)以及正常肾上腺组织(阴性)中的表达水平.SW-13细胞系CXCR4阳性率为(61.35 ± 0.92)%,皮下移植瘤CXCR4的表达率为(71.39 ± 3.60)%.结论:CXCR4与肾上腺皮质腺癌有密切关系,可为肾上腺皮质腺癌以及其他肾上腺疾病的诊断提供新思路.

  • 留置针与头皮针预防化疗药外渗的效果比较

    作者:刘立静;刘俊艳

    肿瘤化疗患者,由于肿瘤治疗的长期性与化学药物的特殊性,均应采用中心静脉输注,以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和避免化疗药对外周血管的损害,规避护理风险,提高工作效率[1].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基层医院,患者在治疗间歇时需定时换膜、冲管.乡村医生无这方面的培训,患者需回院维护管路,患者及家属怕麻烦以及考虑经济因素等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化疗患者拒绝行中心静脉置管.所以只能采用外周静脉,使用F4留置针或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临床工作中因F4留置针较头皮针费用高,留置时间受到化疗药的限制,因此使用头皮针的占绝大部分.但是这样做,却没有考虑到潜在的护理风险,以及化疗药一旦外渗后可能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因此对2009年7-12月于我科住院拒绝采用中心静脉置管需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F4留置针或头皮针两种穿刺工具输注化疗药,预防化疗药物外渗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 双相障碍复发患者服药依从性分析及心理干预

    作者:邓艳芳;张静辉;罗洪

    目的:通过对双相障碍复发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方法:对40例因复发再次住院双相障碍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性分析,并进行为期4周、分为三个阶段的心理干预.结果:经过药物治疗及心理干预,患者服药依从性从2.5%提高到80%.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能提高双相障碍复发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效降低复发率.

  • 中毒严重程度评分对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护理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云;袁海军;詹向阳;汪德秀

    目的: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入院时进行中毒严重程度评分(PSS),观察患者的预后与PSS评分的关系,探讨其对临床护理的指导意义.方法:对76例AOPP患者在入院时进行PSS评分,并观察血胆碱酯酶活力、住院时间及预后情况.结果:入院时的PSS评分与入院时的全血胆碱酯酶活力呈正相关(r=0.642,P=0.002).入院时的PSS评分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r=0.821,P=0.000).入院时的PSS评分与病死率有相关性(C=0.333,P=0.009).结论:入院时的PSS评分对AOPP病情评估及临床护理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 冠心病PCI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征、治疗现状及护理要点

    作者:屠燕;朱顺芳

    目的:探讨冠心病(CAD)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征、治疗现状及护理要点.方法:109例在我院接受PCI的CAD患者根据糖代谢异常诊断标准分为正常血糖(N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耐量减低(IGT)组、糖尿病(DM)组,比较其心血管危险因素、冠脉病变程度及诊治现状.结果:入选患者中75.2%合并糖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的比例各组分别为IFG组 2.44%、IGT组 47.56%、DM组 50%.73.91%患者为住院期间经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发现有糖代谢异常,但住院期间接受降糖药物治疗的比例IFG、IGT、DM各组分别为50%、17.9%、75.6%.合并IGT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与合并DM患者无明显差异.结论:CAD接受PCI患者中,多数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OGTT是发现早期DM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住院期间给予及时的健康教育,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口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是治疗糖耐量减低的有效方法.

  • 糖尿病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作者:石彩霞;方坤洋

    目的:探讨糖尿病中医饮食护理的方法和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糖尿病患者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糖尿病中医饮食护理工作现状,分析和探讨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途径和方案.结果: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程度、文化程度、依从性以及医护人员专科知识掌握程度均可影响中医饮食护理效果.结论:临床上可通过加强个体化、针对性的专科宣教以及护理人员自身培训的措施提高糖尿病中医饮食护理质量.

  • 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顺仪;陈慧谊;朱丽梨;刘志伟;何琨仪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80例早期DN患者(DN组)、63例无肾病的糖尿病患者(NDN组)和60例健康成年人(对照组)血清CysC、β2MG和晨尿中mAlb的含量,并分析比较三者单项、两两联合及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早期DN的诊断效能.结果:早期DN组的血清CysC、β2MG和尿mAlb含量及异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NDN组(P<0.05);三者诊断DN的灵敏度分别为79.7%、50.6%和75.9%,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灵敏度达89.9%,明显高于任一单项和两两联合检测组合(P<0.05);三项指标诊断早期DN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6、0.832、0.890,以血清CysC优.结论:CysC、β2 MG与mAlb,都是诊断早期DN较敏感的指标;三项指标联合检测能大大提高检测灵敏度,对于监测早期DN的发生和病情发展程度有重要意义.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及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远智;黄春秀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MP-140、PAC-1以及血小板参数PLT、MPV、PDW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45 例脑梗死患者GMP-140和PAC-1的表达,同时应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血小板参数进行测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GMP-140、PAC-1 、MPV和PDW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组和正常对照组,恢复期组GMP-140、PAC-1仍高于正常对照组;脑梗死并高血压组患者与单纯性脑梗死组患者相比,GMP-140、PAC-1、MPV和PDW水平增高;GMP-140、PAC-1与MPV、PDW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GMP-140、PAC-1表达之间显著正相关.结论:血小板活化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高血压病能促进体内血小板活化和表达;GMP-140、PAC-1表达与血小板参数密切相关,都可作为血小板活化的指标.

  • CA125的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曾昭伟;王学谦;李会强

    目的:建立CA125的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检测(BA-ELISA)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纯化卵巢癌患者腹水得到CA125抗原,制备生物素化CA125抗体,酶标板包被生物素化BSA,建立BA-ELISA反应系统.观察本方法的灵敏度、回收率、特异度、稳定性等指标.测定卵巢癌患者以及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结果对比.结果:BA-ELISA方法灵敏度为3.18 U/L,与CEA、PSA等交叉反应率低;高低浓度样品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7.11%、99.96%,批内和批间变异分别为7.97%、8.04%,稳定性好.本研究与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检出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测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回归方程为y=-6.830 + 1.014x,r=0.993.检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水平,回归方程为y=1.936 + 0.937x,r=0.986.结论:BA-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在诊断卵巢癌等方面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无需昂贵仪器,适合广泛应用.

  • 针灸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

    作者:张芬;邱志亮;黄华星;房星星;沈燕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长期血液透析伴皮肤瘙痒的尿毒症患者46例,随机分为3组:针灸联合血液透析滤过(针灸 + HDF)组15例,血液透析滤过(HDF)组15例,每周透析2次,血滤1次,对照组血液透析(HD)组16例,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皮肤瘙痒情况及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磷(P3-)的变化.结果:针灸 + HDF组、HDF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情况明显改善,缓解率分别为86.6%、66.7%,对照组缓解率为18.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0.001、P<0.05),而两组治疗组相比,针灸 + HDF较HDF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灸 + HDF、HDF是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有效方法,前者更有效.

  • 经阴道注水腹腔镜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罗文姬;陈递林

    经阴道注水腹腔镜(transvaginal hydrolaparoscopy,THL)是妇科领域的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特别适合于不孕症的诊断和治疗.该技术利用内镜经自然腔道(阴道)进入盆腔,直接观察子宫、输卵管、卵巢和卵巢窝,可以在门诊进行,不需住院.作为一线手段,它可以探查不孕患者的盆腔结构,尤其是输卵管的通畅性,还可以评估慢性盆腔痛和痛经等,以及进行盆腔粘连松解手术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卵巢多点打孔术.现将THL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作者:王高峰;朱生樑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 或) 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20世纪80年代,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应用给GERD的治疗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随着PPI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发现部分患者经PPI治疗后症状不能缓解或不能彻底缓解,难治性GERD因此而生.目前对于难治性GERD缺乏统一的认识,而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除缺乏客观的诊断标准外,还存在对于难治性GERD含义的理解不统一、功能性烧心的定位以及患者依从性等问题;而对于该病的治疗各学者也有着不同的认识,综述如下.

  • 肺结核患者生存质量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温文沛;梁国添

    目的:调查分析肺结核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方法:采用郝元涛等研制的<肺结核病人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试用版,对300例初诊肺结核患者和100例健康者进行测量,并对肺结核患者生存质量现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肺结核患者生存质量水平低于健康组(P<0.05).其中,社会歧视感高于健康人群;但在一般生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三方面与健康人群无明显差异,在医疗费用压力上并不高于健康人群,社会支持水平甚至高于健康人群,并自觉生存质量和生存意义不低.结论:肺结核患者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医疗费用负担与社会环境支持状况良好;结核患者的社会歧视感仍是影响其生存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社会对结核患者的歧视问题有待改善.

  • 儿童患者中的EB 病毒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胡兴文;王维鹏

    目的:了解EB病毒(EBV)在儿童患者中的流行趋势和季节流行特点.方法:2005-2009年,对医院儿科住院患者取咽拭子,检测咽拭子中EBV-DNA,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检测患儿13 429例,阳性例数为2 003例,总感染率为14.9%;从2005年至2009年,儿童患者的EBV感染率由21.3%下降到12.2%,呈下降趋势;(2)按月统计,4月和10月EBV在儿童患者的感染率高,7月和8月感染率低;(3)EBV在男女儿童患者的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在≤3岁、4 ~ 6岁、7 ~ 9岁、10 ~ 15岁四个年龄组中,4 ~ 6岁年龄组EBV感染率高,但≤3岁年龄组感染人数多,占总感染人数的67.3%,感染的病症主要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9.4%.结论:EBV在武汉地区儿童患者的感染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为儿童患者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流行呈季节变化,4月和10月感染率较高,7月和8月感染率较低,主要以3岁以下儿童感染为主.

  • 论医院行政总值班专职化

    作者:王礼泉;董大宁;徐又佳

    总值班是医院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非办公时间内医院行政后勤管理、突发事件处理等工作,保障医疗工作有序运行[1].行政总值班号称是医院的"夜间代理院长",其工作情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医院非办公时间的运转效率及效果,代表着医院形象.从建院以来,我院一直坚持总值班制度.我院在2000年6月份对医院总值班制度进行改革,作了新的尝试,变成了由行政总值班、护理总值班、内科总值班、外科总值班的四套班子组成的总值班,并对有关总值班的职能作了明确.根据目前行政总值班现状及存在问题,谈谈医院行政总值班专职化的可能性.

  • 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发热的探讨

    作者:崔永军;万美燕;邹作君

    1 病历摘要患者男,65岁,心前区疼痛1月,腹透液混浊半天,于2009年9月9日入我科住院.患者1月前因心前区疼痛不适,至当地医院就诊,查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提示急性心肌梗死,转入ICU治疗.既往糖尿病10余年,慢性肾功能衰竭3年,高血压病3年,冠心病2年.入院后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急性支气管炎,胸腔积液(双侧),结肠溃疡并出血.给予如下治疗:多次床边血液滤过,并于10 d前行腹膜透析置管术,3 d前开始腹膜透析治疗;双侧胸腔CVP管引流;凝血酶灌肠;先后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唑肟等抗感染治疗4周.半天前,患者出现腹透液混浊,转入我科住院治疗.目前患者食欲较差,无咳嗽、咳痰,无憋气,保留导尿,尿量400 ~ 500 mL/24 h,大便10余次/d,5 ~ 10 mL/次,黄色稀便,近3 d,双侧胸腔引流量约500 ~ 600 mL/ d,胸水呈透明、淡黄色.入院查体:T 36.9℃, P 84次/min, R 18次/min, BP 125/55 mmHg,神清,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双肺底呼吸音低,心率84次/min,律齐,腹软,无明显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