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脑脊液置换术的护理

    作者:杨玲玲

    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上发病急骤,以剧烈头痛为初始表现,是内科急病之一.我科2002年至2005年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出血4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脑脊液置换及椎管内注药疗法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冶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联合椎管内注药疗法在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作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05例诊断为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观察组采用脑脊液置换及椎管内注药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检测进行疗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检查均有一定的好转,其中观察组改善较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两组比较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椎管内注药疗法在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中的疗效确切,有效改善脑脊液检查,治疗总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脑脊液置换及椎管内注药疗法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进升;张晓丽;刘高程

    结核性脑膜炎日前在我国多数地区仍是较常见、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之一,其病死率高、后遗症严重,并且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重症结核性脑膜炎[1-2].近年来由于对结核性脑膜炎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诊断和治疗发展到了新的阶段[3].但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患者就诊不及时或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常能见到一些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即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广东省高州市慢性病防治站自2007年1月以来对确诊的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常规抗结核、降颅压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及椎管内注药的方法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 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铖;姚晨;王一鸣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几年来收治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脑脊液置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GCS、MIHSS和MMSE等数据指标方面进行比较,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 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探讨

    作者:符鹏程

    目的:本文就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疗法,对试验组患者加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对照组低,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大总量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研究报告

    作者:龙健中;吴锦英;杨培全;吴清伦;冯兵;黎文欢;胡春明;陈春晓;蔡文强

    目的:观察大总量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腰穿缓慢放出血性脑脊液5~10 ml,以等量生理盐水进行置换5~10轮,每次置换出脑脊液总量为40~100 ml,总疗程为3~7次.结果:104例经脑脊液置换后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迅速缓解,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明显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应用大总量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迅速缓解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及降低病死率、致残率的有效方法.

  • 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量脑脊液置换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魏贤文;郑吉祥;鲁文莉;郭莺;解婧;刀昌勇;张仕和;李梅双;王德云

    目的:探讨腰椎穿刺大量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48小时内行颅脑CTA,明确是否为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所致出血。86例患者分成两组,试验组45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腰椎穿刺,大量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果:试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排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所致出血,即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颅内动脉瘤1周内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术后给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可以迅速缓解病情,改善预后,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案。

  • 高血压脑室内出血146例治疗体会

    作者:冯国慧;焦卫东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室内出血的有效治疗办法.方法:单侧或双侧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尿激酶脑室内灌洗.术后第2天开始行腰穿脑脊液置换.结果:146例采用本法治疗,存活108例(74%),死亡38例(26%).结论:应用此疗法,能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 早期腰穿脑脊液置换在脑外伤中的应用

    作者:杨荣刚;张继东;彭兆龙

    目的:探讨腰穿脑脊液置换的临床应用,为减少脑外伤并发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减轻轻症脑外伤患者头痛、恶心等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供一种简单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共收治颅脑外伤伴、或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具备开颅手术指征的患者86例,入院后早期间断性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结果:86例患者症状均有早期改善,无继发性出血、颅内感染发生.结论: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是脑外伤早期改善临床症状、远期减少并发症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高血压脑室内出血146例治疗体会

    作者:冯国慧;焦卫东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室内出血的有效治疗办法.方法:单侧或双侧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尿激酶脑室内灌洗,术后第2天开始行腰穿脑脊液置换.结果:146例采用本法治疗,存活108 例(74%),死亡 38 例(26%).结论:应用此疗法,能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 整体护理在腰椎穿刺及脑脊液置换中的应用

    作者:王小宁;千萌

    目的:总结了259例腰椎穿刺和脑脊液置换病人应用整体护理的优点.方法:针对在检查和治疗中存在的几个护理问题:知识缺乏、精神困扰、舒适状态的改变、潜在并发症等进行身、心整体护理,保证检查和治疗的顺利进行.结果:本组259例病人均接受检查及治疗,效果良好.讨论:整体护理是为病人提供全方位护理,包括生理、心里、社会等各方面,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满足患者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标,运用护理程序,达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

  •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研究

    作者:李祥秋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和效果,并且进行总结.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结核性脑模型患者104例,随即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为本文的治疗组,另外一组采用常规抗结核药物及激素、脱水剂等治疗为研究的对照组.进行一个疗程以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与对照组治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脑脊液蛋白、压力、糖、氯化物、细胞数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可缓解结核性脑膜炎的症状,是目前常用的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

  • 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及脑脊液置换治疗全脑室铸型出血24例

    作者:叶斌;王玉祥

    目的:研究全脑室系统铸型出血的治疗方法,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全脑室铸型出血患者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及脑室内灌注尿激酶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果:16例存活,8例死亡.16例随访3个月,其中10例恢复良好、4例轻瘫、2例重瘫.结论:这种综合疗法操作容易,尤其适合于全脑室铸型出血的患者.

  • 脑脊液置换配合鞘内给药治疗化脓性脑膜炎

    作者:王苏平;赵耿义;王虹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配合鞘内注射辅助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化脓性脑膜炎125例,其中47例采用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7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针腰椎穿刺法置换脑脊液并配合鞘内注射抗生素和地塞米松,观察两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 实验组的观察指标较对照组改善迅速,体温降至正常的时间平均缩短9 d左右,周围血象降至正常平均缩短7 d左右,脑脊液中白细胞降至正常平均缩短9 d左右,平均住院时间缩短9 d.结论 加用脑脊液置换和鞘内注射治疗化脓性脑膜炎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应积极推广.

  • 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

    作者:马国忠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患者,在采取脱水、止血,应用钙拮抗剂及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发病48 h后无呼吸困难及脑疝征象,应用脑脊液置换疗法,并在术前1 h再给予甘露醇及速尿静脉滴注降颅压,对头痛剧烈、烦躁不安者使用有效镇静止痛剂.结果 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愈14例,好转6例,有效率为95.2%,无1例死亡,无继发颅内感染,脑疝,低颅压性头痛等不良反应.结论 置换血性脑脊液能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脊液循环,防止蛛网膜黏连,清除血管活性物质,缓解脑血管痉挛,降低患者致死致残率.

  • 侧脑室外引流并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临床分析

    作者:承军;徐彬彬

    目的 探讨采用侧脑室外引流并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的效果.方法 单侧或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后第2 d开始行腰穿脑脊液置换.结果 40例高血压脑室出血患者采用侧脑室外引流并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的病例,存活31例(77.5%),死亡9例(22.5%).结论 应用侧脑室外引流并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能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 创伤性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前深静脉导管椎管置入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王桂蓉

    目的 对创伤性脑积水患者脑脊液异常、暂不适宜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者行深静脉导管椎管置入治疗的过程进行观察护理.方法 对33例脑脊液异常患者行深静脉导管椎管置入并用不同药物置换脑脊液的过程进行观察护理,并与30例硬膜外麻醉导管治疗组进行对比.结果 深静脉导管椎管置入持续引流治疗创伤性脑积水可明显缩短脑脊液性状异常恢复至正常的时间,同时还能减轻患者常规多次穿刺引起的痛苦;在脑脊液置换过程中发生皮疹5例、双下肢发绀1例.结论 对创伤性脑积水脑脊液异常患者行深静脉导管椎管置入治疗能缩短脑脊液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为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创造条件.在置换过程中尚须注意观察深静脉导管通畅程度、引流速度,注药种类、速度和浓度等,预防不良反应.

  • 炎性抑制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头痛的关系

    作者:段东印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头痛的发生是否与蛛网膜下腔炎性改变有关,同时观察地塞米松的免疫抑制作用对头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意识清醒、能主诉头痛的SAH患者随机分为4组:单独应用甘露醇治疗组(甘露醇组)、在应用甘露醇基础上行脑脊液置换组(置换组)、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组(鞘内组)和静脉注射组(静脉组),观察各组患者的止痛效果.结果各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甘露醇组27.27%、置换组66.67%、鞘内组92.36%、静脉组30.00%,鞘内组疗效与其他组疗效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头痛缓解时间显著延长( P<0.01).结论发生质变的血性脑脊液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广泛免疫炎性反应是导致头痛的重要原因,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SAH后头痛效果显著.

  •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疗效研究

    作者:李婵媛

    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42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53例,给予行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颅内压水平及脑脊液生化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体温升高、头晕头痛及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颅内压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脑脊液生化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疗效显著。

  •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观察

    作者:乔来军

    目的:探讨内科治疗蛛网膜下控出血(SAH)的方法及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组58例,治疗组28例,腰穿放脑脊液,每次20~30ml,然后注入生理盐水20~30ml,地塞米松5~10mg,每1~2天置换一次,共3~7次,对照组30例,仅做诊断性腰穿.所有病例均给予降颅压、止血、抗纤溶、防治并发症、镇静止痛等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头痛、脑膜刺激征缓解快,病程短,并发症少,8~10天,脑脊液大多恢复正常.再出血2例,脑血管痉挛(CVS)致梗塞2例,脑积水并智能下降1例,死亡2例.平均住院4周.对照组头痛、脑膜刺激征持续时间长,甘露醇用量大,病程长,并发症多.脑脊液恢复多在三周左右,再出血7例,脑血管痉挛致脑梗塞7例,脑积水并智能下降5例,死亡5例.住院时间均在5周以上.结论:该疗法简便易行,疗效肯定,缩短病程,并发症少,易于推广.

450 条记录 1/23 页 « 12345678...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