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核性脑膜炎实验室检查方法的评价

    作者:李秀珍;朱长连;刘东峰;施志欣;王小阳

    为了评价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对20例结脑和28例非结脑患儿的脑脊液分别进行了PCR、抗结核抗体、涂片找结核杆菌及腺苷脱氨酶活性测定.测定结果在结脑组和非结脑组均存在明显差别(P<0.01),对结脑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5%和89.3%、55%和85.7%,5%和100%,85%和82.1%,其中以PCR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提示PCR是快速诊断结脑的可靠方法.

  • 腺苷脱氨酶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泉;邹伟华;王笑颜;顾金华;谈鹰;钱福初

    目的 评价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ADA)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显色法检测102例4组病例(结核性脑膜炎组30例,化脓性脑膜炎组34例,病毒性脑膜炎组15例,头痛症状组23例)脑脊液中ADA的活性水平.结果 30例结核性脑膜炎组腩脊液中ADA活性明显增高,ADA>6.0 U/L 26例,与化脓性脑膜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敏感性为86.7%(26/30),特异性为91.7%(66/72).化脓性脑膜炎组和病毒性脑膜炎组与头痛症状组(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脑脊液中ADA的活性对于结核性脑膜炎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纳洛酮佐治小儿昏迷24例疗效分析

    作者:张国英;张兴圆;杨冬仙

    我们于1996年9月至1999年6月应用纳洛酮佐治小儿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昏迷24例,取得一定疗效,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将同期住院的不同病因昏迷患儿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4例,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2个月~12岁,平均(4.2±1.2)岁。浅昏迷18例,深昏迷6例。病因学分类:病毒性脑炎11例,化脓性脑膜炎5例,结核性脑膜炎2例,颅内出血3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例,中毒2例。对照组24例,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2个月~12岁,平均(3.9±1.4)岁。浅昏迷16例,深昏迷8例。24例中,病毒性脑炎13例,化脓性脑膜炎6例,结核性脑膜炎2例,颅内出血2例,中毒1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因、病情轻重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1.2 治疗:对照组按病因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纳洛酮0.01~0.03 mg/kg+5%葡萄糖溶液10 mL缓慢静推,每6~8 h静推1次,意识清醒后停药。1.3 转归治疗组治愈16例,好转4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2例;对照组治愈12例,好转6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4例。两组意识恢复情况见表1。

  • 隐球菌性脑膜炎7例临床分析

    作者:党雁华

    本研究对我院1994-2004年确诊的7例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7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21~60岁,平均36.6岁.病程1周~0.5年,平均70 d.院外以感冒治疗2例,结核性脑膜炎治疗2例,病毒性脑炎治疗1例.合并疾病:肝硬化并有多次输血史1例,入院后检查发现弥漫性肝损害1例,有乙型肝炎病史、入院后查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例,1例病前因荨麻疹使用激素治疗,其余病例无系统疾病病史及相关检查记载,所有病人均无明确鸽接触史.

  • 结核性脑膜炎预后和疗效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程志忠;苗艳芳

    结核性脑膜炎至今仍是我国农村地区的常见病,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其预后十分重要,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4例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水平.

  • 认识结核病

    作者:张洪军

    结核病(俗称"痨")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它可以侵犯人体各个器官(儿童多为结核性脑膜炎,成人多为肺结核).近年来,由于多发耐药结核、结核菌与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以及流动人口的增多,结核病疫情出现回升,严重危害现代人的身体健康.

  • 早期康复训练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方毅;皮苗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09年10月到2012年01月收治的20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占100例,两组患者都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内科的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护理人员亲自的协助下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早护理人员的指导下由家属来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的生活能力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康复组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能够让患者肢体运动的功能得到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分析

    作者:李丽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规律,临床表现和脑脊液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48名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并对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早期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头痛和发热,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患者往往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结论: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结核杆菌侵入颅内所致,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增生和渗出,诊断依据是头颅CT检查、脑脊液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进行总结非常必要.

  • 糖皮质激素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疗效

    作者:赵雪;龚家明

    目的 分析糖皮质激素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纽的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结核性脑膜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恢复意识时间为(2.51±1.41)d,短于对照组的(5.39±2.77)d(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脑脊液压、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氯化物浓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脑脊液压、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氯化物浓度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各指标浓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脑脊液压和白细胞计数,改善营养状况,转归良好,值得推广.

  • 糖皮质激素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疗效

    作者:赵雪;龚家明

    目的 分析糖皮质激素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结核性脑膜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恢复意识时间为(2.51±1.41)d,短于对照组的(5.39±2.77)d(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脑脊液压、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氯化物浓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脑脊液压、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氯化物浓度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各指标浓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脑脊液压和白细胞计数,改善营养状况,转归良好,值得推广.

  • 异烟肼、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

    作者:肖攀云;张喜平

    目的 探讨异烟肼、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TB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常规抗结核治疗+异烟肼、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鞘内注射)和对照组(常规抗结核治疗),各45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体温恢复时间、头痛及颈项强直缓解时间及脑脊液压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脊液细胞计数、蛋白质、糖及氯化物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TBM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异烟肼、地塞米松、尿激酶鞘内注射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可缓解临床症状并促进脑脊液生化指标水平恢复.

  • 应用螺旋CT自动毫安扫描技术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旭华;秦笑天;李铭;郭磊

    目的:探讨螺旋CT自动毫安扫描技术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给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一组应用自动毫安扫描,一组应用原有设计,每组均行螺旋CT平扫或增强检查,随后观察图像质量找出区别,记录扫描条件.做出统计能证明螺旋CT自动毫安扫描技术在保证图像效果的同时使患者受线剂量降低.同时能对结核性脑膜炎及早做出诊断,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早期诊断,合理用药,能提高痊愈率,减少死亡率或致残率.还可对结核性脑膜炎的CT表现进行分型,观察结核菌对脑实质、脑膜、脑脊液通路、脑血管的侵犯程度进行预后分析.结果:本型CT机自动毫安扫描技术在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中,条件较常规头CT扫描条件低,患者所接受X线剂量降低.

  • 浅谈细节管理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冯世梅

    目的:研究分析细节管理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间于我院就诊的200名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一定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化护理方式,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化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开展细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欠标识、资料记录以及管道移位等方面的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压疮风险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实施常规化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细节管理,能有效减少压疮、管道等多方面不良状况的发生,有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在临床应用中值得借鉴和推广.

  • 墨汁染色新型隐球菌需注意的几个环节

    作者:杨有利;闫正平;王延福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使用的增多,真菌感染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下称隐脑)也在逐年增加,而隐脑和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在临床表现上没有明显的区别,仅靠临床表现鉴别较为困难,易造成误诊.在鉴别诊断上,临床往往依赖相关辅助科室提供的结果作为依据.实验室诊断隐脑,用脑脊液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是诊断的金标准.

  • 结核性脑膜炎预后的影响因素

    作者:李倩;刘媛;陆连第;王义义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的8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入院时病程、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脑脊液压力、脑脊液糖、脑脊液氯、脑脊液蛋白、是否合并脑梗死、是否早期鞘内注射等指标对结核性脑膜炎的预后存在影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脑脊液压力、脑脊液氯和脑脊液蛋白与预后密切相关(P<0.05),OR值分别为0.688、0.979、1.114、0.999.结论 病程、脑脊液压力、脑脊液蛋白的升高和脑脊液氯的下降是预后的危险因素.

  • 1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意识障碍患儿的护理

    作者:郝琴

    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儿童结核病中严重的类型,常在结核原发感染后1年内发生,尤其在初染结核3-6个月易发生.多见于3岁以内婴幼儿,是儿童结核病致死的主要原因[1].我科于2012年2月24日收治1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意识障碍的患儿,对其进行积极的治疗和护理,病情好转出院,现报告如下.

  • 联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陈艳艳

    目的:分析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4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方法是应用抗结核联合激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是采用抗结核治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率的结果为61.90%,其总有效率是95.23%,经过统计学比较,两项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38.10%、85.71%).对于治疗组的患者,治疗产生的并发症意识障碍、头痛、脑膜刺激征及脑神经损伤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并发的脑积水、脑梗死、脑实质病变及胸片结核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采用抗结核联合激素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要优于单纯使用抗结核治疗,并且对于病患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的提高.

  • 康复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李桂芳

    目的:观察分析康复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9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康复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康复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48%VS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70%VS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提高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结核性脑膜炎继发急性脑梗死临床及磁共振分析(32例)

    作者:刘媛;李倩;赵玉

    目的:提高对结核性脑膜炎继发急性脑梗死和结核性脑动脉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结核性脑膜炎继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头颅磁共振(MR)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出现颅高压及脑膜刺激征表现,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等脑实质受损等局灶体征常见。早期入院治疗患者出现继发脑梗死时间较晚。头颅 MR 提示继发性脑梗死以前循环(90.6%)为主,多为基底节区(占前循环72.4%)。强化核磁以脑膜强化、基底池渗出为主。脑动脉磁共振检查(MRA)示广泛血管僵硬狭窄(71.9%),与梗死对应颈内动脉和/或大脑中动脉狭窄占(27.5%)。结论结核性动脉炎继发脑梗死是结核性脑膜炎的常见并发症,需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 脑脊液置换并椎管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

    作者:余兰

    目的:分析总结脑脊液置换并椎管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对照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接受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抗结核药物及对症治疗),试验组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并椎管内注药治疗方式。分析对比两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经常规抗结核治疗后,部分患者的颅内压下降,头痛、呕吐等症状有所缓解,其中有15例患者治愈,有8例患者好转,总有效率为76.67%,有7例患者出现后遗症,未出现死亡病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并椎管内注药治疗后,患者颅内压明显下降,头痛、呕吐等症状得到缓解,其中有24例患者治愈,有3例患者好转,总有效率为90.00%,有3例患者出现后遗症,未出现死亡病例。两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并椎管内注药治疗,可减少结核性炎性渗出物,减轻患者脑脊液循环受阻,减少粘连,从而降低患者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1861 条记录 1/94 页 « 12345678...939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