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剂量复方丹参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作者:公伟亮;童海珊

    目的:探讨小剂量复方丹参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疗效.方法:选择tSAH患者1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6例):给予止血、脱水、应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支持及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90例):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qd,共14d,同时加用尼莫地平20mg,静脉滴注,qd,共14d.入院时及入院后第3,7,14天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并发症、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CVS的发生、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3个月及6个月的预后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复方丹参联合尼莫地平应用不仅能减轻tSAH发生CVS的严重程度,且能降低CVS的发生和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 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铖;姚晨;王一鸣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几年来收治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脑脊液置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GCS、MIHSS和MMSE等数据指标方面进行比较,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 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的临床应用探讨

    作者:冯家丰

    资料与方法2005年6月~2008年6月采取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病人127例,其中男72例,女55例;年龄3~71岁,平均46岁.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动脉瘤夹闭术后57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6例,颅内感染16例,创伤致颅底骨折脑脊液耳鼻漏12例,幕上病灶切除术后皮下水囊肿7例,幕下病灶及chiari畸形等手术后皮下水囊肿12例,术后脑膨出6例,脑积水倾向11例.

  • 芳香开窍药嗅吸剂联合尼莫地平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作者:姜涛;周杰;周水晶;黄李法;崔建军;叶强

    目的 观察芳香开窍药嗅吸剂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tSA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嗅吸剂组、尼莫地平组、联合治疗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止血、脱水、支持及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嗅吸剂组加用芳香开窍嗅吸剂嗅吸每次5~ 10 min,每日3~5次;尼莫地平组加用尼莫地平每日10 mg持续静脉微量泵入;联合治疗组联合应用芳香开窍药嗅吸剂和尼莫地平.各组均治疗10天.入院时及入院后第3、5、7、9、11天行经经颅多普勒检查,观察患者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并于3个月后评价患者脑外伤综合征阳性体征情况.结果 5天后嗅吸剂组、尼莫地平组及联合治疗组脑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优于嗅吸剂组及尼莫地平组(P<0.05),尼莫地平组与嗅吸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嗅吸剂组及联合治疗组脑外伤综合征阳性体征患者显著减少(P<0.05),且联合治疗组优于嗅吸剂组(P<0.05).结论 芳香开窍药嗅吸剂联合尼莫地平不仅能减轻tSAH后CVS的严重程度,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顸后.

  •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危象

    作者:张爱军;王毅军;彭洪海;李波;杜斌

    刨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o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为神经外科常见病,可因重症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危及生命.

  • 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研究

    作者:程启龙;宋国红;朱广廷;薛健;刘晓震

    作者自1999年6月至2004年6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人行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收到良好效果,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治疗组病人293例,男151例,女142例;年龄17~72岁,平均(37±4.8)岁.其中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47例;动脉瘤夹闭术后68例;颅内感染14例;术后脑膨出1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46例.根据年龄、病情、性别随机选取同类、同例未行引流的293例做对照组.

  • 视神经损伤合并颈内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

    作者:李永;张天明;康军;赵景武;王卫;宋维贤;周军;梁熙虹;傅继弟

    目的 探讨视神经损伤合并颈内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 081例视神经损伤病例,应用CTA和(或)MRA进行初步筛查,其中合并颈内动脉损伤26例,分析发生颈内动脉损伤的受伤机制、临床表现、CT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等.结果 1 081例视神经损伤患者中合并颈内动脉损伤26例(发生率2.4%),其中创伤性假性动脉瘤12例,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9例,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合并颈动脉海绵窦瘘4例,海绵窦部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17例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9例行球囊栓塞,6例行微弹簧圈栓塞,1例行球囊+微弹簧圈栓塞,1例行Onyx胶栓塞;7例闭塞颈内动脉.1例眶内创伤性动脉瘤接受颅眶入路手术治疗.8例未行介入治疗者中1例瘘口自行闭合,2例死亡.结论 视神经损伤患者伤后有鼻出血史、早期头颅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鼻窦CT显示蝶窦外侧壁骨折者应考虑到颈内动脉损伤的可能,头颅CTA和(或)MRA可作为初步筛查方法.确诊后应及时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 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沈佳;陈彬;郑关荣

    目的 观察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用于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参附注射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20 m8,qd,静脉滴注;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30 mL+ 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bid,静脉滴注.2组均连续用药14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凝血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预后良好率为69.05%(29/42例),对照组为47.62%(20/4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别为(0.85±0.11) μg·L-1,(0.57±0.07) μg·L-1,(12.40±1.66)s,(33.75±3.88)s,对照组分别为(1.06±0.15)μg·L-1,(1.06±0.13) μg·L-1,(14.69±1.63)s,(36.69±4.44)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脑梗死4例,脑积水2例,脑出血6例,脑血管痉挛6例,药物不良反应率为42.86%(18/42例);试验组出现脑梗死和脑积水各1例,脑出血和脑血管痉挛各2例,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4.28%(6/4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参附注射液用于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利于患者预后,改善炎症反应及凝血功能.

  •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段乐敏

    目的: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76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患者入院后均立即给予预防感染、脱水降颅内压、对症治疗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与参考组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持续性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及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1%,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3%、13.2%,参考组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8%、31.6%,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时立即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并采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有助于挽救患者生命,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安全性高,可推广使用。

  •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李俊娜

    目的: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9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每组45例,观察组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参考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治疗21 d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再出血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积极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生率4.4%、再出血率为0,均明显低于参考组17.8%、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GOS评分均出现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再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

  • 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作者:田力学;张洪兵;孙超;郑仕奇;吕建华;王浩;刘建鑫

    我院于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抢救重型颅脑外伤患者520例,现将术后并发症的特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520例,男356例,女164例;年龄7~75岁,平均(43.2+19.8)岁;车祸伤360例(69.2%),摔伤74例(14.2%),坠落伤42例(8.1%),打击伤38例(7.3%);GCS评分3~5分者153例,6~8分者367例;加速伤123例,减速伤208例,旋转复合伤189例;脑挫裂伤229例,脑内血肿96例,硬膜外血肿189例,硬膜下血肿116例,脑肿胀102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21例,颅骨骨折124例,结合临床诊断颅底骨折317例.

  • 探讨采用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骥

    目的 探究临床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77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数字法分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接受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分别对不同方法的疗效进行总结评价.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完全自理率60.0%、死亡率5.0%)、MCA的Vp(14.0±1.0)cm/S、颅内压(1.8±0.1)kPa、CVS发生率2.5%、再出血率2.5%相较于对照组(完全自理率32.4%、死亡率35.2%)、MCA的Vp(11.4±0.8)cm/S、颅内压(3.0±0.5)kPa、CVS发生率(32.4)%、再出血率(2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用作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疾病治疗,可大大降低出血发生率,稳定颅内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 托拉塞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水肿疗效观察

    作者:房向阳;付尧;李洪娟

    目的 观察托拉塞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方法 将26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给予相同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托拉塞米20 mg及20%甘露醇125 mL,对照组给予呋塞米20 mg及20%甘露醇125 mL,两组均间隔6 h给药,7 d后逐渐减量.腰椎穿刺测量用药前后颅内压力变化情况,抽取静脉血送检电解质,及记录24 h尿量.结果 于疗程相同时间段,治疗组颅内压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24 h尿量显著多于对照组;治疗组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托拉塞米协同甘露醇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水肿效果理想.

  • 传统腰椎穿刺与保守治疗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对比

    作者:杜振海;侯海东;刘季平;赵军;刘明;王立彬;刘俊;王美珍

    目的: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行腰椎穿刺术和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共收集的138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其中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行腰椎穿刺术;对照组进行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死亡率、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腰大池治疗具有疗效好、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手术创伤小等优点,在临床内外科治疗中值得应用。

  • 腰池持续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林智敏;兰周华;林锦波;董广宇;刘子科

    目的探讨腰池持续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11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于伤后第2d起每天腰穿放液,生理盐水置换脑脊液(CSF),鞘内注入氧气;治疗组于伤后第2d行腰池持续引流,观察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清醒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治疗组(P<0.05~P<0.01);治疗组脑积水、脑梗塞及再出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在死亡病例、重残率、中残率及恢复的良好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池持续引流是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较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尼莫地平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影响

    作者:漆松涛;邱炳辉;方陆雄;冯文峰;曾浩

    目的 研究尼莫地平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急性颅脑损伤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两组脑梗死、脑积水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进行预后判断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尼莫地平治疗组脑梗死、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较对照组好.结论 在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脑损伤病例,早期使用尼莫地平可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脑梗死、脑积水等并发症,改善预后.

  •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艾艳平

    目的: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脑脊液置换,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加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良好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操作简单,效果良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刘静;吴海滨;赵冬青;周圣军;蔺志清

    目的:探讨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4年10月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健康教育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015,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有效率为91.7%,对照组健康教育有效率为6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208,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3%,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566,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减少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增强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外伤性脑积水的机制与诊治

    作者:董海青

    外伤性脑积水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严重颅脑外伤后脑积水的发生率约为5%-10%.特别易发生于伤后较长时间的昏迷患者.脑损伤后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后引起纤维粘连,蛛网膜颗粒被红细胞覆盖,使CSF的循环和吸收受阻,脑室压力升高.严重脑挫裂伤、脑出血致脑缺氧和脑水肿压缩了脑池和脑表面的蛛网膜下腔,进一步影响CSF的循环和吸收.外伤引起大静脉窦的阻塞,使静脉回流受阻,CSF吸收障碍导致脑积水;外伤可直接造成导水管阻塞或第三脑室阻塞、第四脑室出口外粘连或阻塞而导致脑积水.故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脑膜炎、幕上血肿伴对侧脑室扩大、小脑挫伤、第四脑室受压、蛛网膜纤维变性等是导致外伤性脑积水的主要因素.

  • 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效果

    作者:季杰

    目的 探讨应用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三河市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采用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治疗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入院行每天腰穿术放脑脊液治疗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同时间脑CT灌注成像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对比剂达峰时间(TTP)、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和复发情况.结果 ①临床疗效:观察组100例患者头痛消失时间、颅内压力恢复正常时间、脑脊液转清时间、发生脑积水、硬膜下积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心呕吐消失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不同时间脑CT灌注成像参数比较:对照组患者伤后第7天CBV、CBF、TTP、MTT与第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伤后第7天CBV、CBF、TTP与第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伤后第7天CBV、CBF明显高于对照组,TTP、MT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观察组患者CBV、CB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GOS评分比较:治疗后6个月时,观察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3例,两组其余患者GOS预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复发情况:6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脑水肿复发2例,复发率为5.1%,对照组脑水肿复发9例,复发率为23.1%,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早期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克服反复腰穿术放脑脊液引流量有限且容易引发局部感染等缺陷,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84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