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绝经前女性风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何伟珍;李剑松;李博;叶志中;郭粉莲;谭丹丹;谢燕;徐珊

    目的:对绝经前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进行骨密度(BMD)的监测,评估发生骨量丢失的原因.方法: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测量89例绝经前女性患者(SLE 49例,RA 40例)及6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右跟骨部位的BMD,同时对患者诸多影响BMD的因素(年龄、病程、疾病活动度、激素使用时间、激素累积剂量及激素日剂量)与BMD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右跟骨部位的BMD(SLE为-1.42±0.56.RA为-1.36±0.63)明显低于对照组(-0.58±0.52,P<0.01),骨质疏松的发生率(SLE为17.1%,RA为1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的BMD与C3呈正相关(r=0.521,P<0.01).与激素累积剂量呈负相关(r=-0.398,P<0.05);BMD与RA患者的cRP呈负相关(r=-0.431,P<0.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C3下降与激素累积剂量增高为SLE患者BMD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CRP升高为RA患者BMD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绝经前女性SLE与RA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SLE与RA患者疾病活动与激素累积剂量是影响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因素.

  • 射频热凝与痛点阻滞治疗肌筋膜炎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卢园园;占恭豪;李军;连庆泉

    目的:对比研究射频热凝与痛点阻滞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肌筋膜炎患者分为射频热凝组和痛点阻滞组(每组n=10)进行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的疼痛评分,1个月后用VAS评价疼痛缓解优良率并观察副作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产生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与治疗前比较VAS评分显著下降(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1周,痛点阻滞组VAS评分低于射频热凝组(P<O.01);而在治疗后1个月,射频热凝组VAS评分低于痛点阻滞组(P<0.01),两组在疼痛缓解优良率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热凝和痛点阻滞在治疗肌筋膜炎均产生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射频热凝在治疗1个月后未见复发,疗效优于痛点阻滞.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的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作者:陈东育;李芳;武树朋;许立飞

    目的:观察活动性和缓解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中的CD4+、CD25+T细胞(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SLE患者30例(其中活动性10例),健康体检者10例,分为活动性SLE组、非活动性SLE组和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细胞.活动性SLE组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稳定后再次检测CD4+、CD25+T细胞.结果:活动性SLE组CD4+、CD25+T细胞较对照组和非活动性SLE组明显减少.活动性SLE组经治疗后病情缓解,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较治疗前升高.CD4+、CD25+T细胞百分率与狼疮活动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CD4+、CD25+T细胞减少与SLE的活动有关,活动性SLE经治疗病情缓解后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升高.

  • 结肠腺癌微淋巴管密度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郭勇;文显梅;栗娜

    目的:探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单克隆抗体podoplanin检测结肠腺癌边缘区、中心区及正常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分析其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肿瘤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高于肿瘤中,心区和正常组织,肿瘤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结肠癌主要是边缘区存在淋巴管生成,检测肿瘤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可以预测肿瘤淋巴结转移.

  • 人眼结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治疗睑球粘连

    作者:钟建光;王雅娜;张惠成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人眼结膜上皮细胞治疗睑球粘连的方法.方法:睑球粘连患者27例27眼,术前2周取其健眼穹窿部结膜1 mm×1 mm剪成0.5 mm×0.5 mm后种植于羊膜上体外培养,术中彻底切除粘连的瘢痕组织,将结膜上皮植片移植于结膜创口.观察结膜上皮细胞的生长特性.结果:接种在羊膜上的结膜组织,8 d左右融合成膜状,细胞为复层上皮细胞.术后所有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眼球活动自如,结膜移植片与周围组织完全融合,未发生排斥反应.结论:体外分离培养结膜上皮细胞治疗睑球粘连是一种理想的好方法.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多态性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

    作者:高丽;于维新;管立学;李海波;刘志翠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oxide synthase,eNOS)基因第7外显子G894T多态性与反复自然流产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67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自然流产组)和72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的eNOS基因G894T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自然流产组eNOS基因Glu/Glu、Glu/Asp、Asp/As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3.1%、28.4%、0,Glu/Asp基因型和Asp等位基因频率虽然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显著性(X2=2.58、X2=2.26,均P>0.05).携带Asp等位基因个体发生自然流产的相对风险无明显增加(OR=1.78,95%CI0.84~3.79).结论:eNOS基因G894T多态性与自然流产发病无明显关联.

  •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的诊断意义及动态变化观察

    作者:谈鹰;王庄;王亚仙

    目的:探讨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测定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临床意义,以及在结核性脑膜炎病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对30例结核性脑膜炎、34例化脓性脑膜炎、15例病毒性脑炎及23例非脑膜炎的有头痛症状患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脑脊液ADA,其中15例结核性脑膜炎分别测定入院时、2周、4周、6周脑脊液ADA.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ADA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ADA>8 U/L作为阳性阈值,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91.7%.随着病情的好转,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ADA含量也逐渐降低.结论:脑脊液腺苷脱氨酶可作为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以及病情好转的重要参考指标.

  • 首发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个性特征研究

    作者:钱敏才;沈鑫华;钮富荣;杨剑虹;林敏;李良

    目的:研究首发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方法:对符合CCMD-3广泛性焦虑的首发患者94例及正常对照组63例进行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艾森克个性测验、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测评.结果:首发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较正常对照组生活事件值高;社会支持分高,但利用率低;艾森克个性测验中N分高: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均高(P<0.01).结论:首发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生活事件多,社会支持系统利用少,有明显的焦虑人格特征.

  • 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动力障碍研究

    作者:汤欣;张玫;孙书春

    目的:通过分析下食管括约肌(LES)低压和食管无效动力(IEM)的发生率以及与食管酸暴露时间、酸清除时间的关系,评价LES低压及IEM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24 h食管动态pH监测诊断为GERD的59例患者,将其按食管压力测定分为正常组、LES低压组、IEM组和混合组.结果:在59例GERD患者中,食管动力异常者占84.1%.LES低压组与IEM组、混合组比较年龄差异有显著性.存在LES低压的GERD患者仅在卧位pH<4时间百分比上较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而IEM组和混合组的GERD患者无论在食管酸暴露时间,还是在酸清除时间上都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LEs低压组与IEM组比较,pH<4总时间百分比、立位时间百分比和5 min以上的反流次数差异有显著性;与混合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EM组与混合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多数GERD患者存在食管动力障碍.LES基础压力降低、IEM都是GERD发生的主要机制,而其中IEM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心包切开综合征的关系

    作者:魏福岭;张向华;侯晓彬;常祺;张仁福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不同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评估其在心包切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价值.方法:对259例先心病患者术后第2、7天进行血清CRP水平的测定,应用1958年国际正式命名标准对入选者在术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心包切开综合征进行判断评估并分为两组(发病组和未发病组).结果:术后第2天两组患者的CRP水平无明显差异,第7天两组患者的CRP水平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术后患者第7天的CRP水平与患者是否发生心包切开综合征有关.应用CRP采早期预测是否发生心包切开综合征及监测病程变化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皮细胞损伤和外源性凝血机制的变化

    作者:刘宁;黄雯;姜立萍;翟艳苓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老年尿毒症患者内皮功能和外源性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正常对照组选取老年健康自愿者22例.肾衰竭组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住院的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19例,年龄≥60岁.血液透析组25例,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的ESRD患者,年龄≥60岁.分别检测各组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组织因子(TF)含量.结果:血浆vWF、TF含量在肾衰竭组和血液透析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血浆vWF、TF含量血液透析组明显高于肾衰竭组(P<0.01);血液透析组患者经一次透析后.血浆vWF含量明显高于透析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血浆TF含量高于透析前,但无统计学差异(P=0.205);血液透析组患者透析前后vWF差值与透析年限呈正相关(r=0.328,P<0.05).结论: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存在内皮细胞损伤和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这种变化随着透析龄的延长而加重,而与肾功能受损程度无关.血液透析这一体外血液净化过程加重了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外源性凝血机制的异常.

  • 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

    作者:林青原;杨继党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CA-IMT)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265例,通过颈动脉彩超检查CCA-IMT,随访观察有无脑梗死复发.结果:随访12个月内,265例脑梗死患者中有25例(9.4%)复发脑梗死,复发与无复发脑梗死患者间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和CCA-IMT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把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的指标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CCA-IMT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CA-IMT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华东地区汉族人群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反应素-4基因G29926C多态性分析

    作者:高磊;何国平;杨国英;戚传平;马继政

    目的:探讨中国华东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反应素-4(thrombospondin-4,TSP-4)基因G29926C(A387P)多态性与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的关联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02例早发ACS患者(病例组)和121例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非冠心病者(对照组)的TSP-4 A387P多态性.结果:GC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vs 7.4%,P=0.64),未检测到CC纯合子.C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9%、3.7%(P=0.6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SP-4 A387P多态性与早发ACS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OR=0.71,95% CI:0.22~2.28,P=0.57).结论:TSP-4基因387A→P变异在中国华东地区汉族人群中发生频率明显低于西方人群,且与早发ACS的发病无显著相关性.

  • 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诊断意义

    作者:张占卿;陆伟;崔晨蓉;史连国

    目的:评价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球蛋白(globulin,GLB)水平和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诊断肝硬化的价值.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72例,其中病理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28例,非肝硬化的患者144例.1s肝穿刺法行肝组织活检,用光学显微镜多视野观察进行组织学分级和分期.肝穿刺前后1周内早晨空腹采血.分离血清后用Roche Modular-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B、GLB.结果:血清ALB水平和A/G比值诊断非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221(95%CI:0.138~0.304)和0.229(95%CI:0.133~0.326).血清GLB水平诊断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0(95%CI:0.617~0.824).血清ALB和GLB水平和A/G比值诊断肝硬化的佳截断值分别为40.35 g/L、34.70 g/L和O.98,其诊断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Youden指数分别为0.821和0.607和0.571、0.646和0.771和0.868、0.311和0.340和0.457、0.949和0.910和0.912、0.674和0.744和0.818、0.467和0.378和0.439.结论:血清ALB、GLB水平和A/G比值均可用作否定诊断肝硬化的参考指标.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发病孕龄及终止妊娠时机对围产结局的影响

    作者:陈国伟;唐移忠;陈江鸿;黄英;钟华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不同发病孕龄及终止妊娠时机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115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发病情况及妊振结局.按发病孕龄分3组,a组<28周,b组28-31+6周,c组32~33+6周.按终止妊娠孕周分为4组,A组<32周,B组32~33+6周,C组34~35+6周,D组≥36周.比较各组患者期待治疗的平均时间、并发症和围生儿病死率.结果:(1)a组围生儿病死率为87.5%,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65.6%;b组围生儿病死率为38.5%,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51.3%;c组围生儿病死率为11.4%,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45.5%.随着发病孕龄的增加,围生儿病死率逐渐降低(P<0.05),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随发病孕周增加而下降,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围生儿病死率为87.8%,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58.5%.B组围生儿病死率为64_3%,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46.4%.C组围生儿病死率为8.3%,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52.8%.D组围生儿病死率为10.0%,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妊娠34周以前,随着终止妊娠孕周的增加,围生儿病死率逐渐降低(P<0.05),4组患者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越早,围生儿病死率越高.对孕28周以后发生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期待治疗可有效延长孕周,改善围生儿结局.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延长至34周后终止妊娠母婴结局较好.

  • T波电交替对扩张型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作者:田青;唐其柱;周恒;王蕾;甘文云

    目的:探讨T波电交替对预测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分析25例出现T波电交替DCM患者和25例无T波电交替DCM患者的动态心动图来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有T波电交替患者22例(88%)出现室性心律失常,2例猝死;无T波电交替患者10例(40%)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无猝死;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T波电交替对预测DCM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着重要价值.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国华;高瑞利;周毅;刘希奇;蒋欣;张宏炜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脑梗死面积、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在发病后24 h内入院,于入院后第1、3、7、14天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同时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田氏公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别对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估.结果:脑梗死组白细胞介素-10在发病后第1、3、7、14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体积脑梗死的IL-10含量大于小体积脑梗死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呈正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细胞介素-10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 水通道蛋白8在人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唐鸿;魏莲枝;张成永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8(AQP8)在人鼻息肉中的定位,分析其在该病变水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40例成人鼻息肉标本和20例正常下鼻甲标本,制备组织标本,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QP8蛋白在鼻息肉中的表达情况.结果:AQP8在血管壁及血管窦有较强表达,在腺体中也有表达.结论:AQP8主要分布在与水的运输及代谢有关的结构--血管壁及腺体,它在血管壁和血管窦的表达为鼻息肉形成提供了又一解释:AQP8在腺体的表达,提示它可能与腺体分泌异常有关.

  • Mason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绒毛状腺瘤35例体会

    作者:刘全芳;李全业;万进

    目的:探讨经骶尾入路经肛门括约肌直肠切除术(Mason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绒毛状腺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7年12月经Mason手术治疗的35例中低位直肠绒毛状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中直肠绒毛状腺瘤26例,直肠绒毛状腺瘤癌变9例(局限于黏膜内4例、浸润黏膜下3例、浅肌层2例).行直肠壁部分切除24例,直肠节段切除11例.术后74_3%病例近期出现不全性肛门失禁.均能在14~20 d恢复正常;出现伤口积液2例(5.7%)、直肠皮肤瘘2例(5.7%)、局部复发2例(5.7%).结论:Mason手术具有术野显露直观、手术操作空间大、病灶切除彻底、手术安全性高、便于病理分期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可行局部切除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绒毛状腺瘤.

  • 低场单次激发厚层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胆系结石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年家;沈春莲;林革;应琦;蔡卫东

    目的:探讨低场单次激发厚层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67例胆系结石患者,其中男38例,女29例,年龄21~87岁,平均57.3岁.采用GE公司SIGNA0.2T永磁型开放式磁共振扫描仪,进行二维(2D)单次激发厚层快速自旋回波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结果:MRCP显示胰胆管系统周围组织呈低信号,在黑色背景衬托下,胰胆管呈亮白高信号.本组67例患者均一次性检查成功.MRCP图像均显示胆管系统,65例显示主胰管.结论:MRCP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胰胆管检查成像方法,无创伤性,无放射性,无须对比剂,可多角度观察,对胆石症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 胆石 磁共振像 诊断
  • 不典型附睾结核31例诊治体会

    作者:欧汝彪;陈晖;候乐;邓向荣;谢克基

    目的:提高对不典型附睾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1例不典型附睾结核,探讨不典型附睾结核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结果:本组病例中以附睾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约占67.7%(21/31),阴囊坠痛和(或)会阴部不适感占12.9%(4/31);尿路刺激症状占16.1%(5/31);镜下血尿占3.2%(1/31);所有患者均在附睾发现肿块.但未发现附睾以外的结核病灶,手术切除肿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附睾结核.结论:不典型附睾结核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不明显,易漏诊或误诊,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附睾结核预后较好.

  • 鼻内镜外科干预对气道炎症转归的影响

    作者:季俊峰;王秋萍;李泽卿;江满杰;王天友

    目的:探讨鼻部炎症性疾病与气道炎症性疾病的关系,分析鼻内镜外科干预对气道炎症转归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0月至2007年12月随访观察至少3个月以上的824例经鼻内镜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比较鼻部炎症性疾病和非炎症性疾病与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的相关性,分析鼻内镜外科干预对气道炎症转归的影响.结果:鼻部炎症性疾病(鼻息肉病、慢性鼻窦炎)伴有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者113例(包括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占16.5%,其中鼻息肉、哮喘、阿司匹林不耐受三联症者12例,鼻部非炎症性疾病伴有下呼吸道炎症者8例.占5.8%.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X2=10.641,P<0.01).鼻内镜术后下呼吸道炎症治愈27例,好转62例.病情无改变者24例,总改善率达到78.8%.其中支气管哮喘改善卒69.6%,气管炎86-3%,支气管扩张100%.术中术后无一例出现因手术本身直接导致的病情加重.结论:需行鼻内镜手术的鼻息肉病、慢性鼻窦炎患者中有16.5%伴有程度不同的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鼻内镜外科干预可明显改善甚至治愈伴发的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

  • 可手术的细支气管肺泡癌43例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

    作者:骆梅青;宋向群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的临床症状、病理类型、诊断、治疗模式及预后.方法:对43例可手术的BAc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BAC的临床表现、治疗模式及预后.结果:BAC患者临床症状与普通肺癌相似.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是与生存期密切相关的因素.单独手术治疗中位生存期37.71个月.5年生存率为18%,手术+术后辅助化疗的中位生存期48.30个月,5年生存率为2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与其他非小细胞肺癌相比有自己的特点.术后化疗与否与生存期未见明显关系.

  • 经皮切吸术+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王大民;朱伟;王强;肖克明;赵小魁;杨万石

    目的:分析经皮切吸术(APLD)+胶原酶溶解术(CCNL)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APLD+CCNL治疗,与528例CCNL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及339例经APLD治疗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结果:APLD+CCNL的疗效明显优于仅以APLD或CCNL治疗的疗效.结论:APLD+CCNL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优于APLD或CCNL治疗的效果,该术式操作方便,创伤小,费用低,两次治疗一次完成,是微创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展趋势.

  • 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组织补片在外耳道成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吕洁瑜;周剑勇;常明章;严飞鹏;熊国平

    目的:探讨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组织补片(acellular derrnal matrix,ADM)应用于外耳道成形术以及其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因外耳道狭窄行外耳道成形术或(和)乳突根治术的10例患者(10耳),所有病例予以修复材料ADM修复,观察和总结其术后效果.结果:10例患者10耳随访6个月~2年,10耳均未出现排斥反应,8耳外耳道宽敞,1耳外耳道轻度狭窄放置扩张管后未狭窄,1例外耳道基底细胞癌复发.结论:ADM的组织相容性好,厚薄适宜,手术操作简便,是一种应用于外耳道成形术中安全有效的修复材料.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张骁;黄亚胜;郑珉;陈轶欣;汤群辉;侯育国;陈寅;程敏捷;虞旗旗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原因.方法:对14例应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术中结石移入肾盂,均留置双J管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4例输尿管扭曲或狭窄致进镜困难,无法窥见结石,其中2例转开放手术,2例置双J管后ESWL治疗;2例因出血视野不清导致结石残留:1例因输尿管开口异常,置镜失败而中转开放手术;2例因术中输尿管穿孔或黏膜撕脱而转开放手术.结论:结石上移肾盂、输尿管扭曲、输尿管狭窄、输尿管开口异常、术中出血、术中输尿管穿孔黏膜撕脱是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失败的常见原因,术中操作者的熟练操作、冲洗速度的调整、术前合适病例的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冠状动脉桥血管的多层螺旋CT和造影评价

    作者:袁旭春;蒋澄;方文春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显示冠状动脉桥血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1例冠状动脉血管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常规造影检查,分析CT诊断桥血管通畅性和狭窄的可靠性.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成功检测出21例患者共45支桥血管,15支桥血管闭塞,30支桥血管通畅,10支共16处狭窄,5支桥血管明显狭窄(>50%)8处,5支桥血管显示轻度狭窄(<50%)病变8处,MSCT评价桥血管闭塞和明显狭窄和导管造影完全符合.结论:多层螺旋CT尤其是64层CT能够准确地评价冠状动脉桥血管及吻合口的通畅性和狭窄情况,可以作为临床上对冠状动脉桥血管可疑病变的一种常规的无创性检查手段.

  • Merocel高膨胀止血海绵在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中的应用

    作者:唐雍惠;程万民;鲁杰

    目的:探讨Merocel高膨胀止血海绵在鼻腔鼻窦术后鼻腔填塞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应用凡士林纱条和Merocel高膨胀止血海绵进行鼻腔填塞的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种填塞方法患者的填塞期鼻腔疼痛和(或)头痛、填塞期及抽取时的出血量、术后鼻腔黏膜肿胀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Merocel高膨胀海绵组的填塞期鼻腔疼痛和(或)头痛比凡士林纱条组轻(P<0.05),Merocel膨胀海绵组与凡士林纱条组的填塞期及抽取时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rocel高膨胀海绵组的术后鼻睦黏膜肿胀明显轻于凡士林纱条组(P<0.05).结论:Merocel高膨胀止血海绵是一种较好的鼻腔鼻窦术后鼻腔填塞止血材料.

  •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问不稳定型骨折

    作者:谢浩强;刘成坚;邓思远;王润扬;张光明;杨运发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2月,采用PFN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4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6.8(65~93)岁:按AO分类:31-A2型37例,31-A3型11例.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8~170 min,平均72 min;术中出血量为50~400 mL,平均180 mL;除1例内固定失败、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外,其余无明显并发症.随访4-12个月,平均6.8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3个月.采用Parker活动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行走能力,11例(22.9%)完全恢复至伤前评分,26例(54.2%)恢复至伤前的80%以上.结论:闭合复位PFN内固定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好方法.

  • 氩气刀与高频电刀、传统手术治疗会厌囊肿的比较

    作者:项光早;廖志苏;张祺

    目的:比较氩气刀、高频电刀与传统手术治疗会厌囊肿的效果.方法:分别用氩气刀、高频电刀、传统手术切除治疗53例会厌囊肿患者.结果:采用氩气刀切除比传统手术切除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不易复发的优点.采用氩气刀切除比高频电刀切除具有术后疼痛时间短、创面反应程度轻、会厌红肿消退时间短、创面愈合快的优点.结论:氩气刀治疗会厌囊肿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组织损伤轻、创面愈合快、复发率低、治疗效果确切的优点.氩气刀总体治疗效果优于高频电刀和传统手术切除,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胜华;贾凌梅;梁琪恩;兰芳;余自然;蒋浩荣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和胺碘酮联合应用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将6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及对照组(n=32),两组均口服胺碘酮,治疗组加用坎地沙坦8 mg/d,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心房颤动复发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值.结果:对照组房颤复发14例,治疗组房颤复发7例.治疗组房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左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左房内径显著大于治疗组(P<0.01).结论:坎地沙坦和胺碘酮联合应用可降低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率,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 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侵犯后骨髓象分析

    作者:李志阳;王金龙;李菊香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侵犯后骨髓、外周血白细胞、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β2微球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70例NHL骨髓侵犯后骨髓细胞与外周血白细胞测测结果以及血清LDH、β2微球蛋白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70例NHL骨髓细胞形态分类异常者中,骨髓侵犯(BMI)56例,淋巴瘤细胞白血病(LMCL)者114例.其中外周血白细胞数正常者80例.外周血白细胞数高于正常者48例,外周血白细胞数低于正常者42例,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有异常者86例,骨髓增生不良者52例,增生活跃及以上者118例,血β2微球蛋白、血LDH在低度恶性和中度恶性中没有明显差异,而高度恶性与低、中度恶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白细胞数值在低、中、高度恶性程度中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淋巴瘤BMI或LMCL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血LDH、血β2微球蛋白升高有一定的相关性;淋巴瘤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学、血清LDH、β2微球蛋白常规检查对其临床分期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 结外鼻型T/NK细胞淋巴瘤23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梅开勇;林汉良;苏祖兰;黄世章;陆光明;廖德贵

    目的:探讨结外鼻型T/NK细胞淋巴瘤(ENKL)的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ENKL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3、UCHL1、CD20、CD79a、CD56、GrB,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ER在ENKL中的表达情况.结果:23例ENKL有特征性临床、病理学改变,CD56及EBER阳性表达率达100%.结论:ENKL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表型特点及EBER原位杂交阳性能准确诊断.

  • 艾滋病合并消耗综合征的营养治疗疗效观察

    作者:翁田波;魏霞;蔡卫平;陈谐捷;王建;洪文昕

    目的:探讨营养辅助治疗艾滋病合并消耗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艾滋病合并消耗综合征患者40例,分成A、B两组.两组均采用了HAART治疗,三正餐为半流饮食.A组在两餐之间增加营养均衡的营养素.共加餐3次/d,840 kJ/次(200 kcal/次).A组全日提供热量为6 300 kJ(1 500 kcal).B组全日提供的热量是3 780 kJ(900 kcal).结果:治疗1个月后,A组体重平均增加(3.8±7.2)kg;B组增加(1.36±5.7)kg.A组BMI值平均增加(1.75±2.79);B组增加(0.40±3.14).A组CD4细胞计数平均增加(21.50±30.56)个/uL;B组增加(12.75±16.75)个/μL.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营养辅助治疗艾滋病合并消耗综合征患者可显著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有助于患者免疫功能重建.

  • 血清HIV抗体初筛试10 354例结果分析

    作者:王素娟;徐建萍

    目的:了解来院就诊、治疗的高危人群、术前及待娩产妇、需输血或需内窥镜检查及治疗等患者外周血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分析其感染途径,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再复检,其检测结果如为一阴一阳或两阳者送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免疫印迹法确证.结果:在10 354例患者中共检出5例HIV抗体阳性者,2002-2005年仅为1例,2006年共有4例,均为21~46岁青壮年,以农民及流动人员为主;以血液传播为主要途径,其次为性传播,具有输血史、静脉吸毒、不安全性行为等危险因素.结论对高危人群和可能经医源性途径传播或感染HIV的患者进行常规抗-HIV检测,是尽早发现HIV感染并防止其医源性传播和医疗纠纷的必要措施.

  • 硬膜外内镜检查术在腰腿疼痛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纪春梅;孙德海;毛仲霞;姜长林

    目的:观察采用硬膜外腔镜在诊断和治疗慢性顽固性腰腿疼痛患者中的效果,阐述硬膜外腔镜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方法.方法:20例慢性顽固性腰腿疼痛患者均通过镜头机械分离粘连和药物精确注射病变神经根,通过术后3个月的随访,有效率90.0%.结论:硬膜外腔镜是对慢性顽固性腰下肢疼痛患者进行诊断和介入疼痛治疗的新方法之一,其优点是,(1)可以通过显示器显示,肉眼观察硬膜外腔内具体病变;(2)较手术方法具有明显微小创伤;(3)可以冲洗硬膜外炎性物质、剥离粘连;(4)药物可以直接注射到病变部位消除水肿、炎症.改善疼痛.临床应用证明硬膜外腔镜是治疗慢性顽固性腰下肢疼痛的有效安全方法.

  • 以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梗死3例

    作者:胡春梅;朱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老龄化增加,脑血管病越来越多,且成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如何提高对卒中的认识,对临床工作者是非常重要的,除认识其常规临床表现外,对其特殊的临床表现也要加以认识才能减少漏诊和误诊.以下介绍以呼吸困难起病,随即意识障碍,导致昏迷及死亡的3例患者.

  • 单侧髓质海绵肾伴感染坏死1例

    作者:李强

    患者女,26岁,反复右腰痛18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呈持续胀痛,无阵发性加剧,与体位变化无明显关系,疼痛不向右下腹及腹股沟放射,疼痛能忍受,无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否认家族遗传病及类似病史.查体:右肾区轻叩痛,左肾区无叩痛.血常规:白细胞13.7×1012/L.中性粒细胞0.844,淋巴细胞0.133,红细胞3.2×109/L,Hh 99.0 g/L.尿常规、肾功能正常.

  • 肝脾恶性淋巴瘤并双肺浸润1例

    作者:董雅璐;黄建国;贺江虹;王勇强

    患者男,20岁,2008年2月初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6℃,无盗汗、胸痛,以下午及晚间明显,晨起降为正常.在乡镇医院拍胸片考虑"肺结核"转入结核病医院,因患者肝功转氨酶稍高(不详),暂未行抗结核治疗,胸部CT显示双肺多发小结节并右肺大片状影及右侧胸腔积液,考虑右侧胸腔积液(中量),肺部感染,结核不除外(右肺).收入我院呼吸内科.人院后多次查血细胞分析提示白细胞及血小板偏低,骨穿检查,未发现恶性细胞,腹部B超及腹部CT发现肝脾肿大,肝脏占位,黑热病、布氏杆菌病相关检查均阴性,传染病四项及肝炎相关检查均阴性,痰及肺泡灌洗液找抗酸杆菌均阴性.查体:肝脾肋缘下可触及,浅表淋巴结不大.

  • 胰岛素治疗导致的严重水肿2例

    作者:徐谷根;罗文凡;傅晓英;李平

    例1,患者女,52岁,因"口干、多饮、多尿7年,双下肢麻木1年,左足溃疡1个月"入住我科治疗.查体:营养欠佳,皮肤弹性差.心肺腹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左足背面及掌面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小便常规:葡萄糖(++),酮体(+++).血酮体(+).

  • 超声确诊肝脏结核2例

    作者:叶盛开;陈丽;黎志国

    病例1:患者女,47岁,10多年前曾有结核病史,因间断右上腹不适半年入院.无发热,无腹泻.查体未及明显阳性体征.超声检查提示:肝脏大小尚正常,二维切面可见肝脏右叶-1.8 cm×2.3cm×2.0 cm大小中等回声结节.结节呈不规则形,边缘多可见环行强回声,强回声结节后方多可见明显声影(图1).

  • 麝香保心丸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左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

    作者:徐晓红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HMP)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左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方法:63例退行性心瓣膜病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MP组33例在洋地黄、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常规冶疗的基础上加用HMP;常规治疗组30例仅给予洋地黄、利尿利和血管扩张剂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治疗前后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评定心功能的变化.结果:HMP组总有效率为97.O%,常规治疗组为76.9%.HMP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HMP治疗后患者心排量、心脏指数和射血分数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未见HMP不良反应.结论:HMP是辅助治疗退行性心瓣膜病左心功能不全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 埃索美拉唑根除幽门螺杆菌的Meta分析

    作者:俞力军;邹国辉;黄伟平;韩均凌;李莉

    目的:综合评价基于埃索美拉唑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作用.方法:对全世界基于埃索美拉唑的三联疗法根除Hp并以其他质子泵抑制剂以及自身不同剂量作为对照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8项RCT比较了基于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的三联疗法的Hp根除率,有2项研究比较了埃索美拉唑80 mg/d与40 mg/d的Hp根除率.基于意向治疗分析的结果显示,试验组Hp根除率为84.8%,对照组为8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1.24,95%CI:0.96~1.60,P=0.10).基于按符合方案集分析的结果显示试验组Hp根除率为88.0%,对照组为8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1.30,95%CI:0.97~1.74,P=0.07).分别对高质量研究和疾病谱为十二指肠渍疡的研究进行分析,两组Hp根除率无统计学差异.对疾病谱为消化不良的研究进行分析,按符合方案集分析显示试验组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但意向治疗分析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6).埃索美拉唑剂量分别为80 mg/d与40 mg/d的两组的Hp根除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基于埃索关拉唑的三联疗法能有效清除Hp感染,但并不优于奥美拉唑,也有足够证据支持增加剂量能提高Hp根除率的观点.对于伴Hp感染的消化不良患者,基于埃索美拉唑的三联疗法的清除却作用可能要优于奥美拉唑.

  • 不同浓度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金平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ASAⅡ~Ⅲ级择期老年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30例,浓度0.01μg/(kg·min),为Ⅰ组(n=30);浓度0.015μg/(kg·min),为Ⅱ组(n=30);浓度0.02μg/(kg·min),为Ⅲ组(n=30).行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设定持续给药量为2mL/h.持续输注48 h.PCIA为每次0.5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术后2、4、8、12、24、48 h各时间段内的视觉模拟评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患者按压次数与有效按压次数之比(T/E).结果:在术后2、4、8、12 h时间段内Ⅱ、Ⅲ组镇痛效果优于.Ⅰ组(P<0.05);Ⅱ、Ⅲ组T/E比在2、4、8、12 h时间段内明显高于Ⅰ组(P<0.05);Ⅲ组恶心、呕吐在3分级别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0.015μg/(kg·min)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静脉镇痛效果满意,副作用少,可安全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

  • 氟比洛酚酯与吗啡复合用于胃癌术后镇痛

    作者:张立敏;戚思华;王昕;邹玉梅

    目的:观察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与术中硬膜外吗啡复合应用时胃癌根治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或Ⅱ级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氟比洛酚酯组(F组)和脂肪乳对照组(C组),每组20例.F组于手术前15 min静注氟比洛酚酯10mg;C组于手术前15 min静注脂肪乳注射液10 mL,两组均于手术结束前1 h硬膜外腔单次注射吗啡2 mg.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术后2、4、6、8和24 h的疼痛程度及术后24 h总体镇痛评价.记录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术后VAS各时点F组均低于C组(P<0.05);术后24h镇痛治疗总评分F组均低于C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氟比洛酚酯与吗啡复合用于胃癌手术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患者感觉更舒适,不良反应少,可以作为多模式镇痛的一种良好方法.

  •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控制性降压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秦钟;杨勇刚;孙国华;胡毅平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控制性降压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拟行控制性降压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分成瑞芬太尼组(R组)和硝普钠组(N组),每组20例,两组均于剪开脑膜时实行控制性降压,R组泵注瑞芬太尼的速度为0.1~0.3μg/(kg·min),N组泵注硝普钠的速度为1.0-3.0μg/(kg·min).记录两组诱导前10 min、控制性降压后10 min、控制性降压后30 min、停止降压后10 min、停止降压后30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控制性降压期间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基础值明显下降(P<0.01),R组降压期间心率低于基础值(P<0.01),且明显低于N组(P<0.01),停止降压后R组血压恢复平稳.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控制性降压效果明显,降压期间心率缓慢,停药后无血压反跳现象.

  •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靶控输注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谢观土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不同浓度氯胺酮靶控输注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的效果.方法:100例择期体表手术的小儿分为5组,每组20例.采用单纯异丙酚(P组)及异丙酚复合血药浓度分别为0.20 mg/L(PK1组)、0.40mg/L(PK2组)、0.60 mg/L(PK3组)和0.80 mg/L(PK4组)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TIVA),手术结束前5 min停药.记录各组患儿入室安静时(T1)、麻醉诱导后(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开始后5 min(T4)、术毕时(T5)5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麻醉效果及术中的通气情况,记录各组手术时间、异丙酚用量、苏醒时间及苏醒期状况.结果:与P组相比,PK1、PK2、PK3和PK4组异丙酚用量呈显著递减趋势,减少约13%~28%(P<0.05).术中P组和PK4组MAP及HR显著升高(P<0.05),PK1、PK2和PK3组无明显改变.术中P组麻醉效果评分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PK1、PK2和PK3通气情况评分显著优于P组和PK4组.PK4组苏醒时间显著延长(P<0.05),术后躁动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血药浓度为0.20~0.60 mg/L氯胺酮靶控输注应用在小儿麻醉中,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麻醉过程平稳、苏醒快速、安全可靠.

  • 苯巴比妥伍用纳洛酮防治早产儿颅内出血和呼吸暂停疗效观察

    作者:劳建昌;傅光华;谭绍平;谭清;雷华莲;黎媛嫦

    目的:观察苯巴比妥伍用纳洛酮防治早产儿颅内出血和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早产儿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42例,苯巴比妥组37例,苯巴比妥+纳洛酮组4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苯巴比妥组生后6 h内予苯巴比妥20 mg/kg静脉注入.24 h后予5 mg/kg连用6 d:苯巴比妥+纳洛酮组在前2组基础上予纳洛酮0.3μg/(kg·min)维持6 h,连用6 d.每例患儿记录呼吸情况,生后第3天和第6天头颅彩超检查,比较3组早产儿颅内出血和呼吸暂停的发生例数、程度及机械通气例数.结果:苯巴比妥+纳洛酮组颅内出血例数与苯巴比妥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颅内出血程度苯巴比妥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苯巴比妥+纳洛酮组呼吸暂停次数程度与苯巴比妥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苯巴比妥伍用纳洛酮防治早产儿颅内出血和呼吸暂停疗效显著.

  • 胸腺肽α1对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免疫指标的影响

    作者:黄靓

    目的:探讨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免疫指标及其在免疫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FCM检测50例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和35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4+/CD8+、NK细胞5项免疫指标变化.肿瘤组中28例患者在应用参麦、黄芪等治疗的同时给予免疫治疗(胸腺肽α1,1.6 m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其余22例仅给予参麦、黄芪等治疗,并对免疫指标变化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与健康组比较,肿瘤组患者CD3+、CD3+CD4+及cD4+/cD8+比值均降低(P<0.01),而CD3+CD8+、NK细胞(CD16+56+)则升高(P<0.01).接受胸腺肽α1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后2次免疫指标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接受免疫治疗者治疗前后2次免疫指标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FCM检测外周血免疫指标为临床观察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提供有效的依据.胸腺肽α1治疗可显著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

  • 福善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30例

    作者:张宝华;王健

    目的:观察福善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福善美片口服,每周1粒(70 mg/粒);对照组28例,给予钙尔奇D片,每日1粒,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积分、腰椎(L2-4)及股骨颈的骨密度(BMD)和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P<0.01).两组治疗后BMD均有上升,血清钙、磷无明显变化,治疗组的L2-4的BMD显著好转(P<0.01),股骨颈的BMD明显改善(P<0.05),ALP下降明显;对照组的BMD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ALP略有上升.结论:福善美可有效减少骨量丢失,增加BMD,降低骨转换,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 适利达与噻吗心安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和眼血流的影响

    作者:熊朝晖;杨春燕;苑亚贞;桂红

    目的:研究适利达(拉坦前列素)和噻吗心安连续应用12周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和眼血流的影响.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选择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91例,随机分成适利达组和噻吗心安组.分别滴用0.005%适利达每日1次和0.5%噻吗心安每日2次,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治疗后2周、6周及12周随访,测量眼压并观察眼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系统测量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和睫状后短动脉(Pc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压均有明显下降,且眼压下降平稳恒定:但适利达组降眼压作用更强大(P<0.05).适利达组CRA和PCA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流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增加,血管阻力指数(RI)较治疗前降低.而噻吗心安组CRA和PCA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适利达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降眼压疗效及改善眼血流作用优于噻吗心安,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是理想的抗青光眼药物.

  • 常规单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作者:范礼英;陈艳华;邓轩;陈娟

    目的:观察常规单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例MAS患几分为两组,12例患儿在上呼吸机和其他常规治疗的同时气管内注入固尔苏100 mg/kg作为治疗组,13例患儿仅上呼吸机和其他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惠儿的氧合功能、病程及预后.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氧合指数由22.2±4.3渐降至12.5±4.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从0.12±0.03上升至0.315±0.0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住院费用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规剂量PS治疗能有效改善MAS患儿的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存活率.

  • 卡维地洛与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86例

    作者:许继波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与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72例明确诊断为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86例,给予常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洋地黄类药物治疗.观察组8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3.125 mg/次,每日2次,大剂量可增至50 mg/d)和螺内酯(每天20mg).共治疗6个月.治疗6个月后,按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价心功能.治疗前、后分别测量血压(BP)和心率(HR),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SBP、DBP、HR、LVEF、SV、CI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和螺内酯较常规治疗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治愈率.

  • 妈富隆治疗药物流产后持续阴道出血的疗效

    作者:童英;张蕾;吕佳慧

    目的:探讨妈富隆治疗药物流产后持续阴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对82例药物流产后2周持续阴道出血者,在B超排除了宫内妊娠物残留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妈富隆(观察组)和葆宫止血颗粒(对照组)止血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完全止血率(82.1%)高于对照组(46.5%)(P<0.01),并且妈富隆可调整月经周期,减少药物流产后首次月经来潮经量.结论:妈富隆治疗药物流产后持续阴道出血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 耵聍钩在小儿鼻异物的应用

    作者:陈华东

    小儿鼻腔异物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急诊常见病.现将我科2005-2007年因鼻腔异物就诊的106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 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2例

    作者:付智勇;邹留河;肖扬;胡咏霞;唐思梦

    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posterior polymorphous dystrophy,PPMD)亦称为遗传性角膜深层营养不良、遗传性角膜水肿、内层大泡性角膜病及Schnyder后部疱疹等.临床上关于中国患PPMD的病例报道极为少见.我院于2007年7月20日发现PPMD患者2例,现报告如下.

  • 核转录因子-κB在肝细胞生长因子介导的肝干细胞抗凋亡效应中的作用

    作者:姚鹏;胡大荣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介导WB F-344细胞凋亡信号转导调控中的作用.方法:为明确HGF对肝干细胞的抗凋亡作用,在加或不加HGF情况下WB F-344细胞用放线菌素D(ActD)20 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细胞凋亡,DNA电泳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为检测NF-κB的活性,用NF-κB报告基因质粒BD Great EscA PeTMSEAP vector瞬时转染WB F-344细胞,通过BD Great EscA PeTM SEAP荧光检测系统检测NF-κB的转录活性.为明确NF-κB活化在HGF介导抗凋亡效应中的作用.我们用NF-κB抑制剂如BAY-11-7082和aspirin(ASA)预处理WB F-344细胞,然后用HGF刺激,再通过ActD 20 ng/mLTNF-α诱导细胞凋亡效应.为证实这一结论,我们用NF-κB抑制质粒转染WB F-344细胞,筛选稳定表达株.转染细胞用HGF刺激48 h,然后检测抗凋亡效应.结果:TNF-α可以诱导ActD致敏的WB F-344细胞凋亡.HGF对WB F-344细胞的凋亡具有保护作用.HGF能够明显促进NF-κB活性,并且呈剂量效应关系.NF-κB抑制荆BAY-11-7082或ASA阻断NF-κB后,HGF诱导的抗凋亡效应不能被阻断,在转染NF-κB抑制质粒的细胞.HGF介导的WB F-344细胞抗凋亡也不能被阻断.表明NF-κB的激活并不参与HGF介导的WB F-344细胞抗凋亡调控.结论:HGF对WB F-344细胞具有抗凋亡作用,并具有剂量效应关系;HGF能够明显提高NF-κB活性:HGF介导的WB F-344细胞抗凋亡效应不依赖NF-κB的活化,NF-κB激活对于HGF介导的WB F-344细胞抗凋亡效应不是必需的.

  • Survivin、Caspase-3、突变型p53对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意义

    作者:陈智彬;宋永胜

    目的:探讨survivin、caspase-3、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对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预后的作用.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BTCC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石蜡切片中survivin蛋白、caspase-3蛋白、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urvivin在BTCC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0%(38/50),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与BTCC的组织学分级、预后有关(均P<0.05),但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p53阳性表达率为68.0%(34/50),与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30.0%(3/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阳性表达率为36.0%(18/50),与正常组织阳性率[90.0%(9/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与caspase-3表达呈显著负性相关(rs=-0.457,P<0.05),survivin与p53表达呈显著正性相关(rs=0.317,P<0.05).结论:Survivin与caspase-3的表达在BTCC中呈负相关,突变型p53缺乏对survivn表达的抑制而呈正相关,对预后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临床指导意义.

  • 携带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作者:周炜;冯进波;王旭平;刘春喜;姜虹;王荣;丁士芳

    目的:构建携带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应用EcoR Ⅰ和Xba Ⅰ酶切质粒PDC-VEGF和PDC315,连接DNA目的片段后转化大肠杆菌DH5a构建重组质粒PDC315-VEGF,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分析和测序鉴定.通过脂质体将质粒PDC315-VEGF与质粒pBHGE3共转染293细胞获取重组腺病毒,以重组腺病毒DNA为模板,PCR鉴定构建的重组腺病毒.扩增、浓缩纯化重组腺病毒,微量滴定法测定腺病毒滴度.结果:通过连接反应构建重组质粒PDC315-VEGF,酶切分析和测序证明构建正确.经细胞内同源重组构建携带人VEGF16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PCR扩增421 bp VEGF165片段,证实VEGF165基因成功克隆到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腺病毒滴度为5.0×109pfu/mL.结论:通过双质粒细胞同源重组,生产携带人VEGF16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为动物试验奠定基础.

  • 伏针法提高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探讨

    作者:费建平

    常规的桡动脉穿刺,针干与皮肤呈45°角进针,作动脉采血,有较高的成功率.但在置管时,由于套管与动脉有较大成角,成功率明显降低.改行小于30°角进针,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将明显提高.

  • 半环槽式外固定器治疗合并皮肤撕脱伤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15例

    作者:袁跃群

    我院自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采用半环槽式外同定器治疗合并皮肤撕脱伤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1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布洛克兰沙门菌肠炎9例

    作者:姜天俊;谢阳新;周志平;赵敏;赫兢;闫慧颖;刘博

    布洛克兰沙门菌(Salmonella blockley)是对人类致病的少见沙门菌血清型之一,临床报道不多.我院于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期间收治经细菌学确诊布洛克兰血清型沙门菌9例,小结如下.

  • 成人窄小主动脉瓣环术中处理探讨

    作者:张明星;谢贞波;王骏;王建生;王文涛

    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心外科常见手术,手术成型、预后良好.但术中常常可遇见部分患者主动脉瓣窄小,无法植入足够大小人工瓣膜,结果或者放弃换瓣,或者产生人工瓣膜与患者不匹配后果,远期效果不好,甚至造成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给心外科医牛术中处理带来极大困难.现结合我院自2004年3月至2006年6月中5例病案,探讨如下.

  • 以荨麻疹为表现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44例

    作者:俞小梅

    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发肺外器官系统的损害或仅累及肺外器官系统的损害,已达到共识,近年来诸多形式的小儿MP感染报道也明显增多,但以荨麻疹样皮疹为表现的小儿MP感染少见报道.且此类患儿在基层医院往往以毒血症的形式收入儿内科病房,为使儿科医师对本病进一步认识,现将本院收治的44例报告及分析如下.

  • 极化液致扩张型心肌病低血糖反应8例

    作者:陈升见;胡芸

    在心血管科内科的治疗中,极化液的应用相当普遍,因其可稳定心肌细胞膜,使钾离子进入细胞内,恢复细胞膜的极化状态,以利于心脏的正常收缩,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常出现应用极化液引发低血糖反应.低血糖的发生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有损于心脏,特别是危重患者,一旦出现低血糖,发现救治不及时,有可能引起严重后果.本文报告极化液引起扩张型心肌病低血糖反应8例,情况如下.

  • 血清肿瘤相关因子检测在肺癌及肺部急性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武世文;栾聪颖

    肿瘤相关因子(tumor supplies group of factors,TSGF)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恶性细胞生长因子,它对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主要用于肿瘤的早期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和高危人群肿瘤筛查.目前,实验室对肿瘤的诊断主要有生物化学法和免疫学法,由于这些方法检测的物质是各种恶性肿瘤生长过程中产生的非特异性物质,因而难免地受到各种非肿瘤因素的影响,但主要为急性炎症的十扰.本研究主要探讨肺癌及肺部感染患者血清TSGF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 神经刺激器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麻醉配合

    作者:金平湖;董慧春;祝崇雪

    神经刺激器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技术能精确定位神经,麻醉效果确切,能提供较长时间的术后镇痛,而且该技术对血流动力学和全身的影响较全麻或椎管内麻醉小.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本研究分析本院41例神经刺激器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行下肢手术的围术期情况,对麻醉配合进行总结.

  • 苯酚烧伤48例治疗分析

    作者:刘利平;张元海;叶春江;倪良方

    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共收治苯酚烧伤患者48例,其中治愈47例,中毒、死亡1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眼部临床表现

    作者:廖志群;廖全振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是药疹中较为严重的一型,包括眼部等全身器官组织皆受累.笔者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1998-2007年10年间收治36例该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合并眼部表现特点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 Kimura病治疗及研究进展

    作者:薛增奇;潘升华;孙庆丰;潘嘉西;丁继光;徐道振

    Kimura病在1937年由中国学者金显宅等首次报道,1948年Kimura等以日文文献报道后,因日本学者的广泛引用.以后在国际上该疾病便被称之为Kimura病.多见于亚裔中青年男性.

  • 细胞凋亡在单纯疱疹病毒Ⅱ型中的研究

    作者:齐维;杨慧兰;樊建勇

    近年来,细胞凋亡在病毒研究中已成为了一个热点.凋亡是一种主动的由一些凋亡相关基因相互作用的细胞自我破坏过程.病毒必须在宿主细胞中生存与增殖,但病毒感染对细胞是不利的,因此被感染的细胞有许多通过自身凋亡来清除病毒,有些则被免疫系统所清除.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病毒也已形成了一些有效的逃避宿主防御反应的机制以维系自己的生存与繁殖,其中之一就是抗凋亡.

  • 组织多普勒及其衍生新技术评价心肌存活性的研究

    作者:王冲;张平洋

    如何识别心肌存活性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题.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存活性在临床上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图像质量要求较高,要求操作者具有丰富的经验,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及其衍生技术可定量评价心肌收缩舒张运动,客观反映心脏功能,与负荷超声心动图结合更能提高诊断的效率,从而为识别存活心肌提供了新的方法.

  •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肾损害

    作者:赵云艽;刘岩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正逐年升高.并有低龄化趋势.而有关高尿酸血症的研究也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但是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及相关肾脏损害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肾损害的关系作一综述.

  • 能量代谢治疗在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应用

    作者:於章杰;王祥瑞

    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减少心肌缺血损伤、平衡心肌的能量代谢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其中心肌代谢治疗药物对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通过增加代谢底物供给、改变代谢途径或减少代谢产物蓄积等方式来达到佳的耗氧/ATP生成.这类药物已成为新的抗缺血治疗热点.目前有不少动物和临床试验证实该类药物在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本文将对能量代谢治疗的简单作用机制、其在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方面做一综述.

  • 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基因突变与呼吸道疾病

    作者:王平;魏睦新

    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TR)是一种环腺苷酸(cAMP)激活的ATP门控性氯离子(Cl-)通道,广泛分布于人体具有分泌功能的组织中.CFTR突变会导致分泌腺功能紊乱,继而引起囊性纤维化病变(cystic fibrosis,CF).CF是白种人中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可引起全身各处多种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胰功能不全、男子不育等.本文就CFTR基因突变所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作一综述.

  • 心脏内阿片受体和阿片肽对心脏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财能;屠伟峰

    阿片肽是由大量的小分子蛋白组成的,这些小分子蛋白同吗啡等阿片类药物一样,都是通过与细胞膜上的阿片受体相互结合而发挥作用.阿片类药物在临床中被广泛用于疼痛治疗和临床麻醉.早期发现的阿片家族主要有脑啡肽、强啡肽和内啡肽.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作者:鲍磊;张铮

    近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在这一疾病和相应的治疗过程中,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有着密切的关系,凋亡机制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现就近年来细胞凋亡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 卡托普利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气体交换的影响

    作者:史家欣;赵中苏;杜志强;杨向新;刘克喜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烟雾致伤组(ALI组)和卡托普利干预组(CAP组).CAP组腹腔注射卡托普利(5 mg/kg),对照组和AU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5 min后复制烟雾吸入性ALI模型.致伤后5 min、5 h分别采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光镜观察肺病理变化.结果:ALI组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呈进行性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肺病理改变明显.CAP组致伤后5 h PaO2及PaO2/FiO2较5 min显著改善(P<0.01),与ALl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肺病理改变较轻.结论:卡托普利能明显改善ALI时肺的气体交换.

  • 辛伐他汀诱导促进骨形成蛋白-7基因修饰的兔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转化

    作者:闫露;粟艳;沈敏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诱导对骨形成蛋白-7(BMP-7)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和分化表型的影响.方法:将辛伐他汀诱导和未经诱导的免MSCs分别转导BMP-7基因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导后细胞BMP-7的表达:通过观察细胞生长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测定骨钙素含量,分析辛伐他汀诱导对BMP-7基因修饰的MSCs的增殖和分化表型的影响.结果:转导后BMP-7基因在诱导组和未诱导组MSCs中均有表达,诱导组细胞BMP-7表达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含量均比较未诱导组明显增高.结论:转导前辛伐他汀诱导能够促进BMP-7基因修饰的MSCs的成骨转化.

  • 高压氧对兔视网膜形态学与体视学的影响

    作者:陈莎丽;肖小敏;叶志海

    目的:通过形态学观察及体视学分析,探讨临床常用剂量高压氧对胎兔和新生仔兔视网膜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10只,妊娠16 d,分成A组(高压氧组)3只和B组(常压空气组)7只.A组母兔分娩的新生免分至Ⅱ组(17只),B组母兔分娩的新生兔分至Ⅰ(15只)、Ⅲ(16只)、Ⅳ组(15只).其中Ⅰ、Ⅱ组置于常压空气中20 d;Ⅲ组高压氧治疗10 d.常压空气10 d;Ⅳ组常压高浓度氧治疗10 d,常压空气10 d.20 d后取眼球,用光镜观察各组视网膜的结构,并测算仔兔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数密度(Ns).结果:Ⅰ、Ⅱ组仔兔视网膜各层结构清晰,光镜观察两组无明显差异.Ⅲ组仔兔视网膜光镜下视细胞外节疏松,局部空泡变性.Ⅳ组仔兔视网膜光镜下视细胞外节肿胀.大量空泡样变.Ⅰ、Ⅱ、Ⅲ组与Ⅳ组仔兔视网膜Ns差异均有显著性,其余各组均数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妊娠中晚期应用常规治疗压力、常规吸氧时间、常规疗程数的高压氧治疗对胎兔视网膜无明显影响:在新生兔的应用则有视网膜轻微损伤.

  • 参附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脏组织中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吴双华;潘景业;沈晔;张近波;张艳杰;陈洁

    目的:观察参附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脏组织中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10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休克组、失血性休克组、林格液组、参附注射液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失血性休克及药物复苏大鼠不同时间点肺脏组织中血管EPCR的动态变化.结果:失血性休克组肺脏组织中EPCR mRNA明显升高,林格液组和参附注射组早期有所升高,随后开始下降.与失血性休克组相比.林格液组和参附注射液组肺内EPCR mRNA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参附注射组下降更明显.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减少失血性休克大鼠肺脏组织中EPCR的表达,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凝血功能,而早期应用效果可能更好.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兔血脂以及肾上腺的影响

    作者:聂军;何小舟;许贤林;罗光华;徐宁

    目的:观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氨基末端活性肽(ACTH1-24)对正常饮食兔血脂及肾上腺的影响.方法:将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CTH1-24组(n=10)和对照组(n=10).ACTH1-24组予ACTH1-24 100 μg/(kg·d)肌肉注射1周,对照组每天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肌肉注射.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血脂及肾上腺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TH1-24组经ACTH1-24作用后血脂明显下降,并有改善肾功能的趋势,肾上腺增生明显,这与在人类研究观察到的结果十分相似.结论:新西兰兔能够作为研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降脂机制研究的合适的动物模型.

  • 胰岛素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局部联合应用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作者:柳晖;陈武鹏;向红霞;胡检;李新强;张显文

    目的:观察局部联合应用胰岛素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制作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创面下浸润注射等渗盐水(A组)作为对照组.B组烫伤大鼠创面下浸润注射0.1 U胰岛素,C组创面下浸润注射600 IU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D组予B、C组相同剂量二者联合治疗.记录各组创面愈合时间,伤后3 d起隔日计算4组的创面愈合百分率.观察各组创面愈合后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并测定血糖浓度的变化.结果:D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其他3组明显缩短(P<0.05).伤后第7、11、14、17、21天D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其他组(P<0.05).组织学检查D组创面收缩与再上皮化明显,新生上皮向创面中心爬行较快.成纤维细胞与毛细血管肉芽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组.注射后7 h,A组和C组血糖浓度变化不大(P>0.05).B、D两组注射后1 h血糖浓度下降(P<0.05),注射后5 h开始恢复正常.结论:局部联合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可通过协同作用加速深度烫伤大鼠创面愈合.

  • 转基因小鼠前列腺癌及转移的三维超声微成像

    作者:武国军;王福利;李晓武;袁建林;王禾;张更;于磊;杨力军;邵晨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微成像检测转基因小鼠前列腺腺癌(TGMAP)模型的前列腺肿瘤和转移.方法:使用三维超声微成像系统监测TGMAP模型小鼠的前列腺肿瘤生长.通过对TGMAP小鼠前列腺癌的三维超声图像和前列腺癌标本的比较.验证该超声系统检测活体小鼠肿瘤大小的可靠性.结果:超声成像可检测到直径为2.4~14mm的肿瘤和转移.通过三维超声体内测量与尸检获得的肿瘤大直径的相关系数为0.998,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90%.结论:TGMAP模型的三维超声微成像有望成为小鼠临床前期研究的新的微成像手段.

  • 腹腔镜肠黏连松解术中超声刀的应用及护理配合

    作者:马玲平;李荷花;杨敏

    目的:评价腹腔镜肠黏连松解术中超声刀的应用及护理配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5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术中用超声刀代替电刀并给予细致的护理配合.结果:25例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0~150 min(平均50min).术后无肠漏、出血或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刀可同时完成切割和凝血,且能保持良好的手术视野.在腹腔镜下使用超声刀可彻底松解肠黏连带,而不损伤肠管,结合细致的护理配合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 72株志贺菌属血清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黄金莲

    目的:分析医院细菌性痢疾(菌痢)的茵型分布和耐药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以及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本院2004-2007年粪便标本中分离的72株志贺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并以K、B琼脂法进行药敏实验和耐药性统计分析.结果:72株菌株中福氏志贺菌63株,宋内氏志贺菌9株,未检验痢疾志贺菌和鲍氏志贺菌.63株福氏志贺菌中福氏1型12株,福氏2型31株,福氏4型20株.宋内氏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头孢吡肟、菌克单、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福氏(P<0.05),两者对青霉素类和部分三代头孢茵素、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呋喃唑酮的耐药率低,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氨曲南耐药率尚低.福氏1型和2型的耐药性相似,福氏4型对部分青霉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福氏1型和2型(P<0.05).结论:菌痢病原体主要是福氏志贺菌,且以福氏2型和4型为主,少数为宋内氏志贺菌.不同菌种耐药率不一致,多重耐药率较高,临床治疗应以药敏为依据选用,可首选呋喃唑酮、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经验治疗.

  •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龙军;许娟;兰萌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0月1日珠江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8例诊断为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08例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与机械通气时间及抗生素的使用密切相关,OR值分别为7.599和4.391.在感染的真菌类型中,以白色念珠茵多,占61.11%.结论:机械通气时间≥7 d和抗生素使用≥14 d是造成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 脑性瘫痪高危儿监测及早期干预

    作者:阮毅燕

    随着围生医学和新生儿急救医学技术的进步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建立,危重新生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但脑性瘫痪(cerebral paIsy.简称脑瘫)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发达国家脑瘫发生率为2.0‰~2.5‰.我国在1997-1999年曾对江苏、河北、黑龙江、四川、甘肃及广西等省、自治区进行大规模脑瘫流行病学调查,在1~7岁小儿中.

  • 胃癌术后的预后相关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伍宏彪;吴巨钢;俞继卫;姜波健

    胃癌是一常见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是第4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导致死亡的恶性肿瘤疾病中位居第2.根治性手术后其5年生存率仅40%左右.手术切除病灶是现在唯一有可能治愈胃癌的方法.然而术后长期生存率在个体间差异很大.现就接受胃癌根治术后的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

  • 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的调查

    作者:钱筠;刘复强;吴轶苹

    目的:探讨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7年10月血液科住院患者中发生粒细胞缺乏症的18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血液科总的医院感染率;急性白血病的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高:急性白血病未完全缓解病例在粒细胞缺乏症期中感染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病例;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白细胞总数越低,粒细胞缺乏症持续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率也越高.病原体以G-菌多,其次为G+菌、真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多见,其次为消化道、皮肤黏膜;在感染后起效药物中,三代头孢菌素多,其次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万古霉素.结论: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是血液病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