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一种新水化方法对造影剂肾病预防作用的探讨

    作者:胡建库;武艳;姜红;钱宗杰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贺斯)对造影剂肾病(CIN)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的方法,抽取160例行冠脉介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给予贺斯500 mL水化,对照组术后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0 mL水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血肌酐(Scr)升高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肾小球滤过分数(GFR)的降低水平也较对照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0.05),尿素氮(BUN)的升高水平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0.05);实验组CIN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可明显预防CIN的发生。

  • 胸苷激酶1含量在乳腺癌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郝维敏;夏宏林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胸苷激酶1(TK1)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36例乳腺癌患者、3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TK1、CA153的水平。 TK1和CA153测定分别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化学发光法,同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多参数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TK1与乳腺癌之间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TK1、CA153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以临床分期为参照指标,血清TK1、CA153含量在Ⅲ+Ⅳ期患者的检测值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TK1、CA153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3(95%CI:0.913~0.992)和0.750(95%CI:0.647~0.853),当TK1诊断乳腺癌的佳临界值为1.995 pmol/L,该点灵敏度0.78,特异度0.98,Youden指数大。结论:血清TK1佳临界值确定对乳腺癌早期临床诊断及乳腺癌临床分期监测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 广西百色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基因特征

    作者:韦红玉;隆昕颖;凌俊;谢振锋;唐华英;黄小凤;韦连登;覃艳春;曾怡

    目的:分析百色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rpoB及异烟肼耐药相关基因KatG、inhA的突变特征。方法:收集128例结核病患者痰液标本,分离培养结核分枝杆菌并检测利福平及异烟肼耐药性,提取耐药菌株DNA,分析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结果:耐利福平菌株rpoB基因突变率为75%(27/36),531位点突变率为59.3%(16/27)。耐异烟肼菌株KatG、inhA基因突变率为44.1%(15/34),其中315位点突变率为66.7%(10/15),出现2个新的突变位点279(4/15)和427(1/15)。 inhA 5位点突变率为13.3%(2/15),inhA 16位点突变率为6.7%(2/15),3株为KatG和inhA联合突变。结论:百色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产生与rpoB、katG和inhA基因突变相关,检测本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相关基因突变为进一步研究耐药机制及耐药结核病的快速检测提供依据。

  • 南通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的病原学检测及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张宏萍;周敏;陆仁飞;李雪梅

    目的:对南通地区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不同病原体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为手足口病的治疗和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多重荧光PCR法(RT-PCR)检测南通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的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A16(CoxA16)以及其他肠道病毒的感染情况,同时对检测到的12例EV71分离株VP1基因进行扩增及基因进化树分析,以明确南通地区的EV71流行株的基因型别。对20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南通地区208例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样本中,EV71阳性64例(30.8%),CoxA16阳性28例(13.5%),其他肠道病毒阳性40例(19.2%)。通过EV71 VP1基因构建的进化树分析提示,南通地区的EV71流行株为C4亚型。临床资料分析显示:EV71、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表现都以皮疹、发热等症状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室检查方面,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于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患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EV71、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是南通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的主要病原体;C4亚型是南通地区EV71流行的主要亚型;皮疹、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特征,但不能作为鉴别患儿感染EV71、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的依据。

  • 大型血小板比率与房颤患者脑卒中的相关性

    作者:王占胜;付强;李铎;李根;蔡金龙;徐立庆;张木;齐霁

    目的:探讨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与房颤患者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152例房颤患者,依据是否伴发脑卒中并发症分为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并对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血液检查指标P-LCR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入选的患者中,有脑卒中并发症者47例,无脑卒中并发症者10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降脂治疗及P-LC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及P-LCR为房颤患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糖尿病史及P-LCR为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血清Fibulin-3水平与脉搏波传导速度在高血压血管重构中的作用

    作者:林忠伟;王卓;李瑞莹;向定成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 Fibulin-3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n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的相关性在高血压血管重构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住院及门诊就诊高血压患者50例以及体检的健康人38例作为对照人群,空腹抽血后分离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血清Fibulin-3、MMP-9表达;采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定仪测定baPWV。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清Fibulin-3水平较正常人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而血清MMP-9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血压患者baPWV较正常人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高血压患者血清Fibulin-3水平与baPWV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两者呈负相关(r =-0.324,P =0.006);而MMP-9和baPWV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无相关性(r =0.003,P =0.968)。结论:高血压血管重构存在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和动脉功能改变,检测血清Fibulin-3水平和baPWV可作为高血压早期反映动脉功能改变的指标之一,对判断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有一定帮助。

  • 乙肝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过表达在乳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作者:张华敏;李楠;孙洁;刘双萍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HBXI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评估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0例乳腺癌、15例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及27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HBXIP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及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肿瘤组织中HBXIP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8.3%(53/60),明显高于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组织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分别为46.7%和29.6%,均P <0.01);卡方检验结果显示,HBXIP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HER-2表达密切相关(P值分别为0.003、0.027和0.009),而与性别、原发灶大小、临床分级、ER及PR表达等参数无关。结论:HBXIP蛋白过表达可以预示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而且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的重要辅助指标和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新候选基因靶点。

  • 胃癌组织中SOX2与TGF-β1、Smad3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作者:李春辉;潘理会;刘海旺;程玉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簇2(SOX2)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的表达情况及与胃癌组织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SOX2、TGF-β1及Smad3,检测其在正常胃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OX2、Smad3蛋白在胃癌组的积分光密度(IOD)值低于正常胃组织(P <0.05),TGF-β1在胃癌组的IOD值高于正常胃组织(P <0.05)。 TGF-β1 IOD值的高表达多见于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的胃癌组中(P <0.05);SOX2、Smad3 IOD值的高表达多见于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胃癌组中(P <0.05);SOX2、TGF-β1和Smad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IOD值与患病年龄、性别无关(P >0.05)。在胃癌中TGF-β1与Smad3之间呈负相关性;SOX2与Smad3之间呈正相关性;TGF-β1与SOX2之间呈负相关性。结论:SOX2、TGF-β1及Smad3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临床病理特征有关。

  • 初诊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3+CD56+NKT样细胞的检测

    作者:吴军;李薇;钱云峰;蔡艳军;宋卫兵;许卫国;周培毅

    目的:探讨初次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CD3+ CD56+ T淋巴细胞(NKT样细胞)及T调节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的比率并分析其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健康体检者(A组)、非恶性肿瘤患者(B组)、初诊恶性肿瘤患者Ⅰ~Ⅱ期(C组)、初诊恶性肿瘤患者Ⅲ~Ⅳ期(D组)4组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high CD127low细胞占CD4+ 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 Treg细胞)及CD3+CD56+细胞占CD3+ 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NKT样细胞)。结果:A、B、C、D 4组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分别为(6.72±3.16)%、(6.49±2.83)%、(6.80±3.07)%、(7.63±3.47)%,4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 P >0.05);A、B、C、D 4组患者外周血中 NKT 样细胞分别为(3.13±1.66)%、(2.56±1.27)%、(7.22±2.70)%、(7.72±3.10)%,A、B两组患者的外周血NKT样细胞差异无显著性(P >0.05),C、D两组患者比 A、B两组患者的外周血NKT样细胞明显升高(P <0.05)。结论:初次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外周血中NKT样细胞有明显升高的趋势。

  • 3种无创模式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作者:刘郴州;关浩锋

    目的:比较无创CPAP、无创SIMV、无创BiPAP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科住院使用过上述3种机械通气模式之一治疗的且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162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它们的疗效。结果:无创CPAP组53例,无创SIMV组60例,无创BiPAP组49例,3组之间性别比、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其中无创CPAP组、无创SIMV组、无创BiPAP组治疗成功病例数分别为38、53、44例,无效病例数分别15、7、5例,3组疗效比较不全相同(P <0.05),其中无创SIMV组与无创BiPAP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无创SIMV组与无创BiPAP组明显优于无创CPAP组(均P <0.05)。结论:无创SIMV、无创BiPAP通气治疗新生儿RDS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但较无创CPAP 疗效较好,可作为优先选择。

  • 趋化因子CXCL1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联合作用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作者:刘丹;张伟;孙洪英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L16(CXCL16)基因G1850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T1031C联合作用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120例,健康者75例为对照组。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2组CXCL16基因G1850A和TNF-α基因T1031C多态的分布。结果:病例组CXCL16基因G1850A的AA基因型(35.8% vs 20.0%)、A等位基因频率(59.6% vs 44.0%)和TNF-α T1031C的CC基因型(2.5% vs 1.3%)、C等位基因频率(21.3% vs 11.3%)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CXCL16基因1850位点与TNF-α1031位点联合作用与脑梗死的发病具有相关性(χ2=7.502,df =2,P =0.023)。结论:CXCL16基因G1850A的A等位基因和TNF-α基因 T1031C的C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基因之一。 CXCL16基因1850位点与TNF-α1031位点联合作用与脑梗死的发病具有相关性。

  • 微小RNA-222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钙调蛋白的调控作用

    作者:袁海军;汤永红;袁梅;詹向阳

    目的:检测微小RNA-222(miR-222)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钙调蛋白(CaM)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106例AIS患者(AIS组)及98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血清中miR-222表达情况;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查询分析miR-222对钙调蛋白编码基因(CALM1)的靶向调控关系;脂质体转染法将miR-222模拟物、抑制物及对照物分别转染至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并进行细胞培养,采用逆转录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干预后HUVECs钙调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IS组miR-222表达明显下调(P <0.01);CALM1存在miR-222潜在靶向结合位点;HUVECs 转染miR-222模拟物后CALM1/CaM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 <0.05),而转染miR-222抑制物后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 <0.05)。结论:AIS患者血清miR-222表达明显下降,其可能通过上调CaM的表达从而加重AIS的损害作用。

  •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治中的意义

    作者:孙淑明;杨秀珣;陈耿芝;卢晓峰;林豪雨;梁伟全;陈春发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STK15)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4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STK15基因的表达。结果:7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TK15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0%,癌旁组织STK15阳性表达率8.45%,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STK15阳性表达率为24.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TK15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 <0.01)。结论:STK15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均为高表达,通过检测STK15可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率,对发现具有恶性潜能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有重要意义。

  •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转运蛋白在小儿烧伤急性肾损伤中的意义

    作者:彭云;庄君灿;梁茶

    目的:观察小儿烧伤后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转运蛋白(NGAL)的水平变化,探讨NGAL对小儿烧伤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7例烧伤患儿,检测其血常规、尿常规、血清肌酐(Scr)、血NGAL、尿NGAL、尿素氮(BUN)、C反应蛋白(CRP)水平,根据Scr和尿量变化诊断AKI,同时纳入30例健康同龄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AKI组、非AKI组和对照组3组各项生化指标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NGAL、尿NGAL和Scr在AKI诊断应用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AKI组血、尿NGAL水平在入院当天显著升高(P <0.05),而Scr水平与非AKI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AKI组血、尿NGAL在入院当天与WBC和CRP呈正相关(P <0.05),在入院第7天与Scr呈正相关(P <0.05)。ROC曲线显示血NGAL、尿NGAL和Scr在烧伤患儿入院当天诊断AK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737(95%CI:0.653~0.779,P <0.05)、0.772(95%CI:0.632~0.793,P <0.05)、0.508(95%CI:0.454~0.618, P <0.05)。当血NGAL为318μg/L时,其诊断的敏感性为72.8%,特异性为81.6%;当尿NGAL为105μg/L时,其诊断的敏感性为75.6%,特异性为83.7%。结论:小儿烧伤后血、尿NGAL水平升高早于Scr,血、尿NGAL可作为早期预测小儿烧伤AKI的指标。

  • 同期多平面手术治疗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

    作者:戴吉;陈锐;曹忠胜;袁辉;赵振安;辛洁;罗颜;卫红齐;李文全

    目的:探讨同期多平面手术治疗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对137例经多导睡眠仪监测(PSG)诊断为中重度OSAHS并接受手术干预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多平面组95例患者行以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为基础的多平面手术,UPPP组42例患者仅行改良UPPP。比较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术前和术后PSG检查、Calgary睡眠呼吸暂停生活质量指数问卷(SAQLI)、Epworth嗜睡量表(ESS)和鼾声评分(SS)相关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仅多平面组出现急性呼吸道梗阻1例(1.1%),经及时行气管切开术症状缓解。术后多平面组AHI、LSaO2、TS90%和SAQLI总分及4个维度分值、ESS分值、SS分值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 <0.01),且优于UPPP组(P <0.05)。而UPPP组仅AHI、LSaO2、TS90%有改善(P <0.05)。结论:同期多平面手术是治疗OSAHS患者安全可行的方法。主观量表和客观检查综合评估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手术疗效和疾病对OSAH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应用生物电阻抗法评估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

    作者:黎晓磊;孔耀中;肖观清;游璐;黄雪芳;李燕;陈春香

    目的:前瞻性观察应用生物电阻抗评估新的血液透析患者的水负荷状态并指导透析超滤量对残余肾功能(RRF)的保护作用。方法:入选我院57例24 h尿量≥1000 mL的新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随访6个月。试验组应用生物电阻抗分析仪确定透析的脱水量;对照组则根据对透析的耐受性、透析过程中有无低血压症状及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等来确定脱水量。主要研究终点为少尿;次要研究终点为心脑血管事件、死亡。比较前后的体质量、平均动脉压、24 h尿量、RRF、超滤量、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率及心胸比值。结果:两组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随访结束,两组的平均动脉压、体质量、24 h尿量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的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超滤量均小于对照组[分别为(1.03±1.88)% vs (2.74±2.90)%,(324.14±631.55)mL vs (1078.57±1245.24)mL,P <0.05],试验组的RRF高于对照组[(4.94±1.57)mL/min vs (3.93±1.52)mL/min,P <0.05],心胸比小于对照组(0.48±0.05 vs 0.52±0.08,P <0.05)。试验组5例达到主要研究终点,对照组12例(P <0.05);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的患者中,试验组的超滤量低于对照组[(1660.00±207.36)mL vs (2416.67±598.23)mL,P <0.05)]。 Spearman相关分析示,超滤量与是否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的相关系数为0.865(P <0.001)。次要研究终点方面,试验组1例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对照组有2例出现急性左心衰竭,1例出现脑出血(P =0.352)。结论:应用生物电阻抗可更准确评估超滤量,有助于延缓RRF的下降速度,减少患者血容量相关的心脑血管的发病率。

  •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对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评价

    作者:杨冬梅;刘志;于红玲;杨秀峰;李苹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实施灌流疗法和常规疗法的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各时段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的变化,客观地评价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效果。方法:纳入2家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的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选择符合条件的灌流组病例64例,选取常规治疗病例66例为对照组;将患者入院56 h内的时间分为三个时相,第一时相为入院即刻,第二时相为入院16~32 h,第三时相为入院40~56 h。分段记录两组患者的SOFA评分,对各时段两组患者SOFA评分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OFA评分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具有可比性。灌流组第二、三时相SOFA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血液灌流可降低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SOFA评分。结论:血液灌流治疗与常规治疗相比能更快速降低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SOFA评分,灌流组患者病死率低于常规组。提示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有效。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外科治疗

    作者:尹国锋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多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2013年收治的33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报告PTMC或者倾向恶性诊断31例,余2例为术后石蜡切片诊断PTMC,术中诊断率为93.9%。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5例,有淋巴结转移2例。共随访患者21例,随访率为93.9%,随访时间1~6年,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PTMC临床特征不典型,容易漏诊,及早行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恰当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不同化疗方式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杨庆亚;谢天朋;许清泉;叶海云;黄晓波;王晓峰

    目的:比较不同化疗方式预防浅表性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TURBT术后病理确诊为浅表性膀胱癌的1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根据术后化疗方式分为膀胱灌注化疗组(137例)、髂内动脉化疗组(17例)以及膀胱灌注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组(22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情况及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膀胱灌注化疗组术后复发54例(39.4%),髂内动脉化疗组术后复发6例(35.3%),膀胱灌注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组术后复发8例(36.4%),3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3,P=0.922)。出现化疗不良反应:膀胱灌注化疗组50例(36.5%),髂内动脉化疗组6例(35.3%),膀胱灌注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组15例(68.2%),单纯膀胱灌注化疗组和单纯髂内动脉化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09,P =0.923);膀胱灌注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5,P =0.043;χ2=4.172,P =0.041)。结论:单纯膀胱灌注化疗即可有效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不能耐受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可选择髂内动脉化疗;膀胱灌注联合髂内动脉化疗并未达到显著提高预防肿瘤复发的效果,反而增加了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 低分子肝素联合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的效果

    作者:朱薏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反复流产的作用。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URSA)患者,经知情同意后分为观察组(n =45)和对照组(n =35)。对照组患者采取主动免疫疗法,妊娠后联合常规保胎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注射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封闭抗体产生情况和妊娠结局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封闭抗体转为阳性者40例,转阳率为88.9%(40/45);对照组封闭抗体转为阳性者31例,转阳率为88.6%(31/35)。两组患者封闭抗体转阳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1.000)。观察组活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6%vs 80.0%,χ2=4.771,P=0.037)。结论:URSA主动免疫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活产率。

  • 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前MSCT三维重建的临床价值

    作者:蔡恒烈;戎祯祥

    目的:探讨术前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对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拟行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32例患者术前行全腹MSCT扫描并三维重建,观察肠系膜下动脉解剖结构、肿瘤定位及血供;测量肠系膜下动脉根部至腹主动脉分叉点的距离(D1),肠系膜下动脉根部至其发出第一分支的距离(D2);术前肿瘤定位与术中观察相比较。结果:术前MSCT三维重建可显示肠系膜下动脉解剖结构、肿瘤位置及血供情况;测得D1平均长度是(4.21±0.63)cm,D2平均长度是(4.27±0.55)cm;术中28例肿瘤位置与术前肿瘤定位相同,准确率达到87.5%,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 =0.818,P <0.05)。结论:术前MSCT三维重建有利于提高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具有前瞻性指导价值。

  • 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在全身麻醉中应用的有效性

    作者:田丽平;张鸿飞;徐世元;梁启波;雷洪伊;李凤仙

    目的:评价CNAPTM Monitor 500系统所测的连续无创血压(CNAP)在全身麻醉中的准确性、精确性及安全性。方法: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成年患者30例,ASAⅠ~Ⅲ级。麻醉诱导前局部麻醉下左侧桡动脉穿刺置入动脉导管进行连续有创血压监测(IAP)。右侧手臂连接CNAPTM Monitor 500系统进行CNAP监测。实时连续监测IAP及相应时点CNAP。记录与监测相关的并发症。结果:CNAP与IAP所测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差值分别为(-7.4±13.0)、(4.4±7.3)和(1.0±7.5)mmHg,在其相应的一致性界限范围内所占比值分别为95.1%、95.5%和95.4%。两种血压监测方法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23、0.777和0.854,均P <0.001。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肢体缺血、坏死、感觉异常。结论:与IAP相比,CNAP可安全用于全身麻醉的成年手术患者,并提供无创、连续、实时、准确的血压监测。

  • 脊髓脊膜结核及髓内结核瘤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作者:李瀛

    目的:探讨脊髓脊膜结核的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确诊为结核性脊髓脊膜炎的MRI表现和特点。结果:11例MRI平扫表现为蛛网膜下腔不规整、狭窄和消失,3例脊髓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1例髓内近似等信号结节。 MRI增强扫描11例脊膜增厚,呈线状、条形、结节状明显强化,3例蛛网膜下腔填充强化信号,1例髓内结节明显环形强化,2例脊神经根增粗强化。结论:MRI能够清晰显示受累的脊髓、脊膜在影像学上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病理学改变。MRI增强检查能够更清晰的显示病变范围及特点。 MRI对于脊髓脊膜结核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超声内镜与CT诊断壶腹周围病变的价值比较

    作者:曹红亮;曹满菊;余保平;丁祥武;刘爱华

    目的:探讨并比较超声内镜(EUS)与腹部CT在壶腹周围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2013年在我院疑诊壶腹部周围病变的病例,入选病例同时行EUS及腹部CT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壶腹周围不同病变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确诊为壶腹部周围病变的病例共计151例,包括:胆总管结石、壶腹部肿瘤、壶腹部炎症、胰头肿瘤、胰腺囊肿,超声内镜对上述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83.6%、90.6%、56.5%、100.0%、100.0%,腹部CT对上述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2.2%、56.3%、43.5%、91.3%、100.0%。超声内镜对壶腹部病变总的诊断准确率为84.1%,明显高于腹部CT(59.6%)。结论:EUS对壶腹部周围病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诊断准确率高于腹部CT。

  • 胸腔镜辅助下婴儿先天性肺囊腺瘤肺切除术的麻醉管理

    作者:刘晶;廖信芳;李海洋;郑娜;付锐剑;黄伟坚;胡祖荣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婴儿先天性肺囊腺瘤(CCAM)肺切除术单肺通气(OLV)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43例CCAM患儿,静脉快速诱导后,插入单腔气管导管。注入4~6 mmHg压力的CO2人工气胸,使患侧肺组织塌陷造成健侧OLV。术中监测SpO2、ECG、MAP、PETCO2、T、PaO2、PaCO2、出血量及尿量;记录诱导前后5 min、OLV 10、60 min、术毕5 min时SpO2、PaO2、HR、MAP、PETCO2、PaCO2和T值。结果:与诱导后5 min比较,OLV 10、60 min时患儿PaO2、HR、MAP下降,PETCO2、PaCO2升高(P<0.05﹚。与OLV 10 min比较,OLV 60 min时患儿PaO2、PETCO2升高(P <0.05﹚。结论:采用压力控制通气,合理呼吸管理及麻醉用药,胸腔镜辅助下OLV行婴儿CCAM肺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 甲状腺髓样癌超声特征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

    作者:王满立;李妙珊;冯占武;甘科红;黄春旺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基础的相关性,评价超声在MTC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MTC患者21个病灶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结果作对照研究。结果:病灶位于甲状腺中上极15个,边界不清7个,无包膜19个,呈低回声18个,内回声不均匀16个,出现钙化灶12个,检测到血流信号19个,颈部淋巴结转移11个,弹性成像评分<3分的13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1.4%,误诊率为28.6%。结论:MTC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征,对其特征的分析有助于正确诊断。

  • 术前肺功能检查对非胸部手术慢阻肺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临床预测价值

    作者:杨海玲;周宇麒;周密;朱家馨;冯定云;刘翠婷

    目的:探讨术前肺功能检查对非胸部手术慢阻肺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行非胸部手术的慢阻肺患者40例(COPD组),匹配同期手术的非慢阻肺手术患者40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术前1周内行肺功能检查。观察两组在ASA评分、体质指数、吸烟指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有无差异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和肺功能下降程度的关系。结果:COPD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0%(12/40),主要为肺炎,对照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5%(5/40),主要为肺炎,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46)。肺功能下降的严重程度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P =0.005),轻中度COPD患者手术较为安全,而重度以上者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r =-0.451)。慢阻肺组患者年龄较大,但在体质指数、吸烟指数和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ASA评分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术后有较高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主要的并发症为肺炎,术前肺功能检查在非胸部手术中尤其是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巨大胃间质瘤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

    作者:高娜;于文征;王学霞;孙建荣;刘晓丹;刘仁同;于宁

    患者,男,69岁,因“上腹部不适伴呕血”于2013年5月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完善上腹部强化CT示胃小弯区见一不规则软组织团块影,跨胃腔内外生长,大部分位于胃外,大小约9.7 cm ×7.2 cm ×8.5 cm,考虑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胃镜提示胃体上部、中部小弯侧可见巨大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表面呈结节样,顶端可见凹陷糜烂灶,考虑胃肠道间质瘤并消化道出血。口服国产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1月余,肿瘤体积较前缩小,后转入胃肠外科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胃肠道间质瘤,免疫组化示CD117+,CD34+,明确为胃肠道间质瘤。院外继续口服伊马替尼治疗,于2013年11月因“心悸、乏力1月”入血液内科,血常规:白细胞3.24×109/L,红细胞2.42×1012/L,血红蛋白81 g/L,血小板537×109/L;骨髓细胞形态学提示骨髓增生活跃+,原始细胞占25.5%,偶见棒状小体。外周血涂片见原始细胞4%。骨髓活检病理提示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85%),粒系偏幼稚细胞散在分布,可见原始细胞,骨髓间质小梁旁小灶性胶原纤维增生。流式细胞免疫分型提示原始细胞免疫表型为 CD34+,CD117+, HLADR +,CD7部分+,CD33-,CD5-, CD2-,CD20-,CD19-,CD10-。染色体核型:47,XY,+8/46,XY,提示分析细胞中小部分存在+8。 AML/ETO及PML/RARa融合基因定量检测均为阴性。住院期间给予防治出血、间断成分血输注,患者家属拒绝针对白血病行联合化疗,选择自动出院。

  • 右肾球旁器细胞瘤1例

    作者:路荣;周立奉

    患者女,22岁。头痛头晕近1年入院,在他院诊断为高血压,给予降压治疗,效果不佳,故来我院就诊。查体:血压160/100 mmHg,血钾:3.0 mmol/L。彩超及CT 提示右肾下级有一类圆形肿物,大小3.0 cm ×2.8 cm ×2.0 cm。术前诊断:右肾肿瘤。在全麻下行右肾部分切除术,术中所见:肿物位于右肾下级,行部分肾脏切除术。病理检查:楔形切除肾脏组织,肾被膜完整光滑,切面见一肿物,大小3.2 cm ×2.8 cm ×2.0 cm,肿物包膜完整,切面灰黄灰红色,质地中等,略软,紧临肾被膜。镜下见:肿瘤细胞巢状或片状分布,富于血管,部分区域可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肿瘤细胞小圆形或多边形,部分呈浆细胞样,细胞质内可见嗜酸性颗粒性物质,核异形性及多形性不明显,可见小核仁,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化提示:CK (-),EMA (-),CK7(-),HMB-45(-), CD34(+),Actin 灶(+),calponin (+), vimentin(+)。特殊染色:PAS(+),网染:肿瘤细胞周围(+)。病理诊断:(右)肾球旁器细胞瘤。

  • 针药复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1例

    作者:刘佩蓉;张瑜;刁枢

    患者,女,76岁,160 cm,58 kg,因“摔跌致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入院,诊断为“左股骨颈骨折”。既往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史,ASAⅡ级。不用术前药。入室测 BP 180/95 mmHg,HR 86次/分,SpO295%。针刺麻醉取穴:风市、带脉、阿是、百会,其中风市、带脉和阿是均取患侧。针刺行捻转手法,得气后风市、带脉和阿是穴连接G6805-2型电针仪(上海华谊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疏密波,刺激频率2/10 Hz ,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百会穴不连接电针仪,患者血压升高时进行捻转。针刺10 min后,患者血压降至150/80 mmHg,局麻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和右桡动脉穿刺监测动脉压。电针诱导30 min后依次静注芬太尼50μg、咪唑安定1 mg、丙泊酚40 mg/kg和顺式阿曲库铵10 mg后气管内插管,机控呼吸,术中七氟醚(呼吸末浓度1%~2%)吸入维持麻醉。因风市穴连接的电针导线影响手术消毒,麻醉诱导后停止风市穴电刺激,保留针刺。手术开始后电针频率调整至2/20 Hz,术中根据手术刺激强度调整电针频率,范围波动于2/20~2/30 Hz,电针刺激持续至术毕。手术历时65 min,术中BP波动在130~150/70~80 mmHg,HR 保持在70~80次/min,共输注羟乙基淀粉500 mL,乳酸林格液500 mL,失血100 mL,尿量300 mL。术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 BP 140/80 mmHg,HR 76次/min,5 min后清醒拔管。术后1天随访,患者感觉舒适,恢复良好,无疼痛及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

  • 过敏性紫癜误诊胸腹联合伤1例

    作者:胡思翠;孙清;王一冰;崔广梅;孙莉莉

    患儿男,9岁,病初就诊于当地医院外科,患儿无昏迷,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明显活动性出血,语言清楚,查体手腕、足部肿痛,未见皮疹及出血点,为明确诊断行手、足X线片及胸腹部CT未见异常,次日晚出现腹壁水肿、腹胀伴腹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无胆汁及咖啡色样物,排鲜血样大便1次,量中等,无脓血及特殊腥臭味,行腹部CT见腹腔积液,肝脾周围积液,腹穿为淡血性液体,因家长诉患儿外伤史初步诊断腹部闭合伤。为进一步治疗急来我院,查体:神志清,反应可,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双眼睑无浮肿,颈无强直,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胸廓无畸形,双侧对称,双肺呼吸音粗,无啰音,右肺底呼吸音较低,心率104次/min,律齐,心音有力,无杂音,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壁水肿,板状腹,明显压痛伴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腹部CT示肝包膜下积液,脾周积液,腹水(中-大量),肠管扩张积液、积血,左侧胸腹壁密度增高;胸部CT:右肺少许渗出性病变,双侧胸腔积液(左侧少量,右侧中等量)。头颅CT未见异常;血清白蛋白、电解质,尿常规均未见异常。初步诊断:(1)坠落伤;(2)胸腹联合伤(胸腔及腹腔积液肝、肺挫伤)。入院后予禁饮食、输液,胃肠减压及抗炎营养支持等处理,住院11 d复查胸腹部B超正常。患儿仍有间断腹痛,无恶心、呕吐。住院第15 d患儿双下肢出现对称分布米粒大小鲜红色皮疹,略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查血象示:血小板正常,遂转科治疗。

  • 格列美脲片致全身严重皮疹1例

    作者:李淳

    患者女,55岁,工人,主诉:“口干多饮近1个月”于2013年5月23日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起在家中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口干、多饮,伴消瘦,无多食多尿,无怕热多汗,无胸闷心悸,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痛等不适,当地医院查空腹血糖:13.08 mmol/L,故于2013年5月3日至嘉兴一院内分泌科就诊,复查空腹血糖:14.01 mmol/L,总胆固醇:6.6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4.56 mmol/L,诊断:“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给予“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口服降糖,“阿托伐他汀钙”降血脂治疗。患者口干多饮稍好转,近3d来患者出现视物模糊,无头痛头晕,无四肢麻木,故至我院门诊就诊,收住入院。患者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及月经史等皆无殊。家族史:父母已故,死因不详。有4兄弟姐妹,3例有糖尿病史、肿瘤病史,具体不详。入院后查体:体温正常,BP 124/81 mmHg,神清,精神软,体型适中,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HR:82次/min,心律齐,未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不肿,四肢肌力Ⅳ级,肌张力不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生化,凝血,肿瘤,甲功、心电图、尿常规,尿白蛋白/尿肌酐等检查基本正常, HbA1C:10.9%,血管B超:左右股总、股浅、腘胫后动脉血管通畅伴少许小斑块,左颈动脉小斑块。初步诊断:(1)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2)高脂血症。入院后治疗以内护常规,Ⅱ级护理,监测血糖,低脂糖尿病饮食及糖尿病教育,予以甘精胰岛素针每晚22点皮下注射联合口服二甲双胍片及阿卡波糖片降血糖治疗。予以血栓通针静滴改善微循环活血及口服阿托伐他汀胶囊降脂治疗。治疗后血糖逐渐平稳下降。患者服阿卡波糖片后无明显消化道不适反应,但服用二甲双胍后稍有腹胀不适感,无腹泻,且患者于2013年5月30日以使用不便为由,坚持要求停用胰岛素,要求口服降糖药治疗。反复劝说无效,且考虑当时甘精胰岛素量不大,开始改以格列美脲片(扬子江药业集团广州海瑞药业有限公司)2 mg 口服(2013年5月31日起口服)使用。患者2013年6月2日查房,躯干部出现皮肤瘙痒,可见广泛红色皮疹,无胸闷气急,无呼吸困难,无口干多饮,无视物模糊,无畏寒发热,无腹痛腹胀,患者自述自2013年5月31日下午起出现皮疹并逐渐增多,遂考虑格列美脲片药物过敏,停用,请皮肤科会诊后考虑皮炎,建议停用可疑致敏药物,给予左西替利嗪片10 mg 每天1次口服,酮替芬片:1g每天1次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2 g,每天3次口服,炉甘石洗剂外涂。遵嘱执行。患者于2013年6月4日躯干部皮肤瘙痒增多,发展至颜面部,呈红色皮疹,患者皮疹较前增多,为尽量减少药物影响可能,停用血栓通针,给予激素甲强龙针40 mg 静推及葡萄糖酸钙针20 mL静滴加强抗过敏。2013年6月5日患者诉全身皮肤瘙痒,乏力感,颜面、躯干皮疹较前增多,查肝功能亦有损伤。2013年6月3日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52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21 U/L,加用异甘草酸镁针护肝,有肝功能异常,故停用阿托伐他汀胶囊及阿卡波糖片,以胰岛素控制血糖。以静滴地塞米松针及葡萄糖酸钙针抗过敏。2013年6月8日患者全身皮肤瘙痒好转,但结膜水肿,颜面皮肤红,颜面有水肿,躯干部皮疹明显减少,四肢局部有新增皮疹,总体皮疹趋势减少,复查肝功能好转。2013年6月11日患者皮疹明显消退,颜面及躯干皮疹基本消退,颜面水肿好转,四肢局部有新增皮疹。2013年6月14日患者颜面水肿消退,双下肢浮肿,双下肢局部有红色皮疹,伴水肿。2013年6月17日患者全身皮疹消退,颜面及下肢水肿皆消退,一般可,改予以阿卡波糖片及甘精胰岛素降糖,血糖好转,予以出院。出院后电话随诊患者血糖控制可,未再有皮疹等不适出现。

  • 原发性肺软骨瘤误诊为周围型肺癌1例

    作者:李昌晓;李勇;姜洪翠;霍现洛;房中华

    患者男,52岁,查体发现右肺下叶结节15 d入院,无心慌、胸闷、气促,无咳嗽、咳痰、咯血,无发热、乏力、盗汗。既往体健,查体全身未见阳性体征,体格检查:体温正常,脉搏、血压、呼吸均无异常;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廓无畸形,胸壁无压痛,听诊双肺呼吸音可,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听诊无异常。化验室检查: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均在正常范围内。 CT检查方法:平扫+增强扫描+多方位重建。 CT检查发现:右肺下叶外基底段近胸膜下见一结节影,边缘不光滑,可见分叶,直径约10 mm(肺窗),平扫及强化三期CT值分别为57、57、60 HU,边界清,无明显强化改变。纵隔及双肺门未见肿大淋巴结,无胸水。 CT诊断:右肺下叶小结节,早期周围型肺癌首先考虑,不排除良性肿瘤可能。手术所见:行右下肺肿物切除术,术中发现肿块位于右肺下叶,直径约1 cm,质硬,活动度可,胸膜无皱缩。大体病理:结节直径约1.2 cm,切面灰白质韧,与周围组织分界清。镜检:瘤体由较成熟的软骨细胞构成,周围为软骨基质包绕,呈不规则分叶状。瘤实质内无支气管和腺体及增生的纤维、脂肪、平滑肌等组织成分。

  •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切除桥脑海绵状血管瘤1例

    作者:王楠;宋红梅;王育波;赵刚

    患者男,57岁,病史7 d,表现为右侧肢体无力及感觉减退。神经系统查体提示右侧肢体肌力Ⅲ级,左侧Ⅴ级,右侧肢体痛温觉减退,无饮水呛咳及声音嘶哑,无面瘫。头部MRI提示左侧桥脑类圆形异常信号,边界清晰,T1高信号,T2高低混杂信号。术前面神经功能评估:术前面神经功能分级为1级。诊断:桥脑海绵状血管瘤。插管全麻后神经电生理监测仪(XLTEX 32导)示左侧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刺激阈值为293 V,500 Hz,2 Pulses,手术采取后正中入路,暴露桥脑背侧后,定位肿瘤位于面丘附近脑干内,切开脑干前行同心圆双极刺激探针刺激脑干表面,确定面丘部位,刺激量为0.14 mA(图1),然后在面丘上方剖开脑干,行脑干内肿瘤切除,肿瘤切除后左侧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刺激阈值为313 V,500 Hz,2 Pulses(刺激阈值)。术后查体:无发热,神清,言语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 mm,对光反射灵敏,无面瘫,双眼活动自如、无眼震,双侧口角对称,伸舌居中,右下肢肌力3+级,右上肢肌力3+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痛觉减退。生理反射正常引出,病理征阴性。术后面神经功能同术前。术后病理诊断:桥脑海绵状血管瘤。术后1个月复查头部MRI提示肿瘤切除完整,未见肿瘤复发。

  •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经管道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

    作者:张春美;丁震;裴翀;李秀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联合经管道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E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AECOPD常规治疗方法,联合BIPAP呼吸机进行无创通气治疗,治疗组同时经无创呼吸机管道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2 mg/次(3次/d),对照组静脉滴注甲泼尼龙40 mg/次(1次/d),记录治疗后第3、5天的呼吸困难评分、动脉血气分析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及血气分析均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经无创呼吸机管道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疗效与静脉点滴甲泼尼龙相似,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替代全身使用激素。

  •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Fc融合蛋白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效应

    作者:丁艳;孙东明;王瑞耕;尹薇

    目的:研究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Fc融合蛋白(商品名益赛普)治疗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非全身型JIA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皮下注射益赛普,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治疗后进行疗效及放射学改变评估。结果:(1)试验组中多关节型及ERA型治疗后1、3、6个月ACR Pedi 30、50、70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CRP、ESR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少关节型除治疗后1个月CRP、6个月ESR较对照组降低外(P <0.05),其余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试验组中除少关节型治疗后3个月ES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指标各时间点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3)试验组放射学改变较对照组及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 <0.05)。结论:益赛普联合传统药物治疗非全身型JIA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传统治疗,能更快、更有效地降低炎性指标,并能减轻放射学改变,尤其对多关节型及ERA型患儿具有更优的效益/价值比。

  • NT-proBNP对蒽环类抗生素所致慢性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

    作者:包佳琪;李文新;任志亮;沙如拉;吴银;王佳乐;赵兴胜

    目的:明确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化疗中的变化水平对蒽环类抗生素所致慢性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并与肌钙蛋白T(cTnT)进行比较。方法:连续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3月拟行放化疗方案的乳腺癌患者57例。首次化疗前及每化疗周期后测量NT-proBNP、cTnT血清浓度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NT-proBNP、cTnT血清浓度变化。NT-proBNP、cTnT血清浓度变化依据正常值上限分为3级(Ⅰ级:正常无升高;Ⅱ级:一过性升高;Ⅲ级:持续升高)。放化疗结束后按时间间隔1个月以药物性心脏毒性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价,观察终点为慢性药物性心脏毒性发生,随访时间为1年(门诊复查、电子病历或电话随访)计算cTnT变化模式Ⅰ~Ⅲ级、NT-proBNP变化模式Ⅰ~Ⅲ级的无病生存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用于推断发生心脏毒性的预后因素。检验水准α=0.10。结果:入选患者有17例退出研究,因此共有42例患者纳入研究。 cTnT变化模式Ⅰ级~Ⅲ级平均无病生存期分别为(341.375±11.776)d(95%CI:318.293~364.457)、(207.000±51.504)d(95%CI:106.053~307.947)、(276.500±62.579)d(95%CI:153.845~399.155),ⅠvsⅡ(χ2=10.655,P=0.001),Ⅰvs.Ⅲ(χ2=1.926,P =0.165),Ⅱvs.Ⅲ(χ2=0.218,P =0.641)。NT-proBNP变化模式Ⅰ~Ⅲ级中位无病生存期分别为(354.781±5.888)d(95%CI:343.241~366.322)、(265.750±50.204)d (95%CI:16.351~364.149)、(119.500±47.284)d(95%CI:26.824~212.176),Ⅰvs.Ⅱ(χ2=5.934,P =0.015),Ⅰvs.Ⅲ(χ2=30.885,P =0.000),Ⅱvs.Ⅲ(χ2=2.931,P =0.087)。多因素分析只有NT-proBNP变化模式分级为接受蒽环类抗生素恶性肿瘤患者慢性心脏毒性的独立影响因素(RR =4.679,95%CI:2.370~9.237,P =0.000)。结论:NT-proBNP的预测价值高于cTnT,并且NT-proBNP变化模式分级是慢性心脏毒性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盐酸羟考酮与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比较

    作者:周薇;李瑞;王梦鸽;沈跃华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地佐辛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超前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120例,随机分为3组,在停气腹时,A组不用镇痛药,B组静注地佐辛0.1 mg/kg,C组静注盐酸羟考酮0.1 mg/kg。于术后1 h(T1)、2 h(T2)、4 h(T3)对切口疼痛采用VAS、BCS评分。当VAS评分>7分时肌注哌替啶100 mg。结果:B组和C组术后T1、T2、T3各时点的VAS评分、使用哌替啶的例数、次数均低于A组(P <0.01),BCS评分均高于A组(P <0.05);C组术后T1和T2时点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P <0.05), BCS评分均高于B组(P <0.05)。结论:盐酸羟考酮超前镇痛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且效果优于地佐辛。

  •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洋;黄河;张家洪

    目的: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确诊为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头孢哌酮舒巴坦辅以其他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替加环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以及细菌清除率、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血浆PCT、CRP水平下降的程度和速度更明显(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4.7%和1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 ppk1缺失对大肠埃希菌在小鼠膀胱定植及炎症诱导能力的影响

    作者:潘嘉韵;彭亮;邓聪;邓小燕;吴晓蔓

    目的:探讨聚磷酸盐基因1(ppk1)基因在大肠埃希菌致尿路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急性膀胱炎模型,比较大肠埃希菌(CFT073)野生株和大肠埃希菌ppk1缺失株(△pk1)膀胱定植能力、炎症因子IL-6和TNF-α含量差异以及膀胱病理变化。结果:△pk1组感染率(73.3%)低于CFT073组(93.3%);△PK1组定植率(0.01%)低于CFT073组(0.5%);CFT073组和△pk1组IL-6和TNF-α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pk1组两种炎症因子含量低于CFT07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FT073组和△pk1组膀胱病理切片均出现炎症反应,△pk1组炎症反应轻于CFT073组。结论:ppk1基因在尿路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缺失后,大肠埃希菌黏附侵袭能力及诱发炎症能力降低。

  • 鼠源性结肠癌细胞CT26. WT对树突状细胞抗原递呈的细胞免疫抑制

    作者:冯娜;周娜;邓永键

    目的:构建腹腔注射小鼠结直肠癌细胞系 CT26.WT模型来检测树突状细胞(DC)抗原递呈的细胞免疫抑制。方法:CT26.WT细胞腹腔注射入BALB/c小鼠体内,脾脏分离T细胞,与CT26.WT细胞共培养;流式表型鉴定DC细胞的免疫学标记,再与T细胞共培养,观察DC细胞抗原递呈能力及体外刺激T细胞的增殖能力。 IHC检测正常结肠上皮与结直肠癌组织B7H4的表达。结果:随着腹腔注射时间的延长,共培养体系中活细胞增加,凋亡率降低,DC细胞不能发育成熟,T细胞增殖能力下降。配对的癌组织B7H4表达增高。结论:随着腹腔注射时间的延长,DC细胞的成熟发生障碍,抗原递呈能力下降。另外,结直肠癌高表达负性共刺激分子B7H4,T细胞活化受到抑制,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下降,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

  •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作者:王日生;蔡俊;张继平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0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氯吡格雷组和补阳还五汤高、低剂量组,每组20只。各用药组分别按照动物体表面积换算,灌胃给予氯吡格雷6.8 mg/(kg·d)、补阳还五汤26 g/(kg·d)、6.5 g/(kg·d),其他各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运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诱导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脑组织病理组织学、全血黏度、血清PAF、CD62p、CD63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高、低剂量组均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损伤,降低全血黏度(P <0.05),并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活化标志物PAF、CD62p、CD63表达(P <0.05),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血小板活化、降低血液黏度、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 白藜芦醇对糖尿病下肢缺血大鼠氧化应激和血管新生的作用

    作者:韩敦正;汤穆浛;邢晓雯;陆冬晓

    目的:初步探讨白藜芦醇对糖尿病下肢缺血大鼠氧化应激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SD大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下肢缺血组、糖尿病组、糖尿病下肢缺血组及白藜芦醇治疗组。建立动物模型,白藜芦醇治疗组在建立糖尿病下肢缺血模型后连续14 d给予白藜芦醇腹腔注射20 mg/kg。HE染色测定各组左下肢骨骼肌中毛细血管密度( MVD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活性。结果:下肢缺血大鼠MVD及8-OHdG蛋白表达明显升高、eNO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0.01);糖尿病下肢缺血组与下肢缺血组比较,MVD及eNOS蛋白表达降低,8-OHdG表达升高(P <0.01);而白藜芦醇治疗组与糖尿病下肢缺血组比较,MVD及eNOS表达量均增高,8-OHdG表达量下降(P <0.05)。结论:白藜芦醇治疗可减轻糖尿病下肢缺血时的氧化应激,促进外周微血管新生。

  • RNAi干扰IgGHG1基因影响人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及PC3的侵袭能力

    作者:徐亚文;陈玢屾;许凯;温勇;赵朋朋;黄义强

    目的:探讨IgGHG1基因RNAi干扰抑制人前列腺癌LNCap、PC3细胞株表达IgG后,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LNCap和PC3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重组质粒IgGHG1-siRNA和NC-siRNA分别被转染入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 Q-PCR检测IgG基因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IgG蛋白的变化;Transwell实验测定RNA干扰后LNCap、PC3细胞株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IgGHG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LNCap细胞分别为0.94±0.06、1.00±0.25、0.11±0.03,在PC3细胞分为0.57±0.11、0.62±0.08、0.12±0.03;3组IgG蛋白水平在LNCap细胞分别为2.90±0.21、3.03±0.11、1.02±0.09,在PC3细胞分为2.70±0.11、2.09±0.10、1.12±0.06;两种细胞IgG基因及蛋白表达量空白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Transwell实验显示两种细胞实验组侵袭能力下降(P﹤0.05)。结论:癌源性IgG可能在人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中发挥正性推动作用。

  • 环氧化酶-2抑制剂帕瑞昔布对急性芬太尼诱导的大鼠痛觉过敏的抑制作用

    作者:舒海华;李桥波;叶芳;黄文起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和给药时间点下环氧化酶-2抑制剂帕瑞昔布对急性芬太尼诱导的大鼠机械痛觉过敏的作用。方法:(1)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 =6):生理盐水组、芬太尼组、芬太尼对照组、帕瑞昔布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于皮下注射芬太尼或生理盐水,并在之前15 min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或帕瑞昔布5或10 mg/kg,在芬太尼注射前、注射后第1~4小时每小时和第1~5天每天进行压尾测试了解机械疼痛阈值。(2)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 =6):芬太尼组、帕瑞昔布-15 min组、帕瑞昔布4 h组和帕瑞昔布d1组,在不同时间点腹腔内注射帕瑞昔布10 mg/kg,压尾测试同上。结果:(1)皮下注射芬太尼可诱导大鼠机械痛觉过敏;腹腔内注射帕瑞昔布可抑制芬太尼诱导的机械痛敏,且高剂量比低剂量的抑制作用更明显。(2)痛觉过敏形成前腹腔内注射帕瑞昔布可抑制芬太尼诱导的机械痛敏,而形成后注射帕瑞昔布无明显作用。结论:早期给予亚镇痛剂量的帕瑞昔布可抑制芬太尼诱导的大鼠机械痛敏。

  • TGFβRⅡ基因对肝癌细胞MHCC97H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作者:于琨;蒋小峰;邓武坚;程林;黄启顺;陈德

    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TGFβRⅡ基因对肝癌细胞MHCC97H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 TGFβRⅡ慢病毒载体 Lenti-TGFβRⅡ-puromycin-eGFP 并转染至人肝癌细胞 MHCC97H。 qPCR 和Western Blot检测TGFβRⅡ的表达。应用MTS和Transwell观察97H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97H细胞成功转入 TGFβRⅡ,与对照组相比,qPCR 和 Western Blot 提示 TGFβRⅡ表达明显升高。 MTS 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在高表达TGFβRⅡ后其增殖和侵袭能力下降。结论:过表达TGFβRⅡ基因抑制肝癌细胞生长,提示该基因有望成为肝癌治疗的一个新方法。

  • 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在猪深低温停循环模型中的脑保护机制

    作者:刘子由;梁孟亚;陈光献;唐志贤;荣健;姚尖平;杨潇;吴钟凯

    目的:研究TLR4/NF-κB信号通路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脑损伤中的机制及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SACP)对TLR4/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12只小猪随机分成18℃停循环组(D组,n =6)和18℃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组(S组,n =6),处理80 min。 ELISA测定血清IL-6,荧光TUNEL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与NF-κB蛋白,qRT-PCR和Western blot 测定TLR4 mRNA及蛋白。结果:S组血清IL-6水平在停循环末和实验终点明显低于D组(P <0.05)。凋亡指数和NF-κB蛋白表达在S组显著降低(P <0.05)。 TLR4 mRNA和NF-κB/P65蛋白在S组动物的表达较D组显著降低(P <0.05)。结论:TLR4/NF-κB通路在DHCA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抑制TLR4/NF-κB通路表达可能是SACP的保护机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可作为DHCA脑保护的新靶点。

  • 水通道蛋白4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在体外对低糖反应的观察

    作者:俞晓燕;邓江山;赵玉武

    目的:构建大鼠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 AQP4)重组质粒,检测融合蛋白在CTX-TNA2星形胶质细胞上的表达,同时观察低浓度葡萄糖条件下AQP4对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方法从大鼠脑部获取AQP4基因,插入pEGFP-C2质粒中得到pEGFP-C2-AQP4-M23重组质粒,同时转染CTX-TNA2细胞后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处理,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AQP4在细胞中的表达及低糖条件下对细胞的影响。结果:PCR和酶切鉴定结果显示插入的AQP4基因大小正确,测序结果证实成功构建了pEGFP-C2-AQP4-M23重组质粒;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AQP4主要位于CTX-TNA2细胞膜上;低糖时转染AQP4的星形胶质细胞平均表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AQP4重组质粒并在CTX-TNA2细胞上成功表达,同时证实低糖时AQP4参与了星形胶质细胞水肿的形成。

  • α-SMA和PCNA在OSAS继发高血压模型大鼠血管中的表达

    作者:陈静;周燕;夏鹏程;高一萍

    目的:比较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增殖细胞核蛋白(PCNA)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继发高血压大鼠模型腹主动脉及肾动脉中的表达情况。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组每日8 h使之处于间歇低氧环境内。全程每周监测鼠尾动脉血压,低氧时程12周时处死大鼠, 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IL-10及hs-CRP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腹主动脉及肾动脉α-SMA和PCNA的阳性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压于低氧4周时升高明显,在低氧12周时血压高达到186 mmH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TNF-α、IL-6、IL-10及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对照组比较,腹主动脉α-SMA表达降低(P <0.05),PCNA表达升高(P <0.05);肾动脉中α-SMA和PCNA表达升高(P <0.05)。结论: OSAS模型大鼠存在血压升高,α-SMA和PCNA在腹主动脉及肾动脉中的表达不同,说明OSAS继发性血压升高在不同血管中的重构表现不同,其分子机制不同。

  • 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i-gel喉罩通气在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中麻醉效应的影响

    作者:胡胜红;王胜斌;居霞;徐四七;陈韬

    腹股沟疝好发于小儿,目前主要是以腹腔镜手术治疗为主[1],麻醉方法多采用喉罩通气的全身麻醉[2],有研究[3]证实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可以安全地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区的手术,但此类麻醉方法对i-gel喉罩通气在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麻醉效应的影响如何,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拟观察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i-gel喉罩通气在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麻醉效应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 鸡胸的超微创手术

    作者:王文林;龙伟光;陈春梅;李学军;赖湘念;黄文填

    鸡胸是一种常见的胸廓畸形,为了消除以往手术的种种弊端,我们设计出了一种全新的手术方式。从2011年8月到2014年7月共对51例患者实施了该手术。现将手术的经验报告如下。

  • 深吸气量测定在评价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中的作用

    作者:刘再玲

    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与运动受限,支气管扩张剂是临床主要用药,肺功能检查作为临床上广泛开展的一项检查手段,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其中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已作为COPD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有助于治疗效果的预测,但临床用于诊断分级的FEV1对疗效的评估存在局限性,原因是FEV1的表现与COPD患者呼吸困难、运动耐力变化的相关性可能并不显著。近年来,深吸气量(IC)与COPD患者预后的关系受到重视,有报道[1],IC是评估 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的独立预测值。本研究将探讨IC改变对稳定期COPD患者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治疗评价的作用,以期对临床实践有所帮助。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36例临床分析

    作者:林细州;徐蓓蓓;陆晓峰;郑亮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 AIP)作为自身免疫介导的一种特殊慢性胰腺炎,临床上少见,易误诊为胰腺癌、胆管癌,并进行不必要的手术。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36例AIP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诊治水平。

  • 甲下色素痣35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作者:郑果宜;陈旻静;王琰;温立霞;李珊珊;任娟

    甲下色素痣是临床上表现为甲板或甲床上褐色或黑色病变,可成弥漫性或条带状或斑点状分布,单发或多发。甲单位中几乎全部黑素细胞都存在于甲单位近端的甲母质上皮,约200个/mm2,引起黑色素细胞增生或活性增强的不同病变均可引起黑甲,常见原因有甲母痣、雀斑样痣、甲黑色素瘤、外伤性、感染性炎症性及其他全身性疾病[1]。甲良性病变与甲黑色素瘤难以区分,易引起患者及家属恐慌。现对我科收治的35例黑甲病例进行总结及分析。

  • 蓬乱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倩倩;崔桂云

    蓬乱蛋白(dishevelled, DVL)作为Wnt通路的调节蛋白,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和对其下游靶因子的转录过程,在细胞增殖、肿瘤形成、胚胎发育和神经分化等方面起重要作用[1-2]。现已发现DVL在人类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表达水平增高、活性增强,提示DVL的表达异常参与了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发生与进展。本文就DVL在中枢神经疾病中发挥的作用综述如下。

  • 对乙酰氨基酚与哮喘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伍灿(综述);刘代顺(审校)

    近十年来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后发生哮喘的几率明显增加;在胎儿期间或婴儿早期有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史的人群,在婴幼儿时期哮喘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未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人群。因哮喘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具体原因尚不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哮喘的主要病理生理学特征是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阻塞。哮喘严重影响婴幼儿的发育及日常生活,是造成患者劳动力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对乙酰氨基酚与哮喘发病的相关性很有必要,现将近年来对乙酰氨基酚与哮喘发病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诊治进展

    作者:刘自力;黄礼年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 ABPA)是一种由烟曲霉引起的变态反应性、非感染性肺部疾病。 ABPA在国外主要见于哮喘和囊性纤维性变[1],在我国主要见于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国外有文献报道,ABPA的患病率在2.5%~22.3%[2]。本病可引起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升高,血清总IgE升高,肺部浸润和中心型支气管扩张,治疗不恰当将发展为支气管扩张和肺间质纤维化。 ABPA常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炎等疾病[3],所以对ABPA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目前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真菌药物是治疗ABPA的有效方法,其他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探索,如抗lgE单克隆抗体、雾化吸入抗真菌药物等。本文就ABPA近年来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 循环肿瘤细胞分子特性研究进展

    作者:陈卓(综述);许新华(审校)

    循环肿瘤细胞(CTC)是指进入血液循环中的具有高活力、高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它可形成微转移或微小癌栓[1],在一定条件下可发展为转移癌。现已在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头颈部肿瘤[2]、胃癌等[3]中证实CTC的存在,并且发现CTC与早期诊断、临床分期、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密切相关。然而,虽然CTC相关检测手段不断发展,由于异质性等因素CTC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都不是很高,CTC的分子机制还未十分明确。探究CTC相关形成作用机制对研发特异性分子标识,提高CTC检测率有重要意义。现将CTC相关分子机制综述如下。

  • 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作者:黄柳;黄燕林;郭阳化;滕艳娟;李浩宇

    目的:探讨中青年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75例中青年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中青年PD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属于中等水平,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屈服维度呈正相关(P <0.01),与面对维度呈负相关(P <0.01)。结论:应对方式会影响中青年PD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医护人员应注重制订个体化的护理措施,指导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以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 海绵球锻炼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

    作者:江小好;卓雅淑;蒋静婷

    目的:探讨海绵球锻炼预防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导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肿瘤内科行PICC化疗的肿瘤患者共2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100)和观察组(n =100)两组。患者PICC置管前使用肝素钠生理盐水浸泡导管,置管成功后均涂抹喜疗妥软膏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手握海绵球锻炼。比较两组患者至置管7d时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共有14例机械性静脉炎发生,发病率为14.0%;观察组有3例机械性静脉炎发生,发病率为3.0%。两组患者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79,P =0.005)。结论:海绵球锻炼可有效预防PICC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

  • 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表型检测及其相关基因分析

    作者:黄惟彬;黄静;朱家馨;杨海玲;吴文斌

    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生物膜表型与其相关基因的关系。方法:收集33株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并对其进行结晶紫半定量黏附实验及刚果红琼脂实验,同时用PCR方法对菌株的生物膜相关基因icaA、sarA、fnbA、fnbB进行检测。结果:33株MRSA中,结晶紫半定量黏附实验阳性有29株,即MRSA生物膜形成率为87.9%;刚果红琼脂实验阳性有16株(48.5%);icaA、sarA、fnbA、fnbB检出率分别为39.4%(13株)、69.7%(23株)、39.4%(13株)、75.8%(25株)。其中通过ica依赖途径形成生物膜的有44.8%,icaA非依赖途径的有55.2%。在生物膜阳性的29株菌中,sarA、fnbA、fnbB的检出率分别为75.9%、37.9%、79.3%。结论:MRSA菌株主要通过ica非依赖途径形成生物膜,fnbB和sarA基因在MRSA生物膜相关基因中检出率较高,MRSA生物膜主要通过fnbB基因介导形成,sarA可能通过调节fnbB基因的表达而促进生物膜的形成。

  • Sysmex XN-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流水线复检规则的建立和临床评价

    作者:杭建峰;孙朝晖;符玉文;马丽颜

    目的:建立适合本实验室的Sysmex XN-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流水线的复检规则,并进行临床评价。方法:用Sysmex XN-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流水线随机检测到我院就诊的患者标本3826份,结合显微镜检查,观察血细胞形态并对白细胞进行分类。参照国际实验血液学学会(ISLH)推荐的41条复检规则和国内XE-2100血液分析仪复检标准制定协作组推荐的23条复检规则,制定适用于本实验室的复检规则。结果:本套规则的阳性预测值为91.24%,阴性预测值为98.67%,假阴性率为3.64%,该规则的复检率为28.04%。结论:自定义Sysmex XN-3000的复检规则能有效地筛选异常标本,提高工作效率,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奇异变形杆菌感染临床分布与耐药性特征分析

    作者:朱键;张永标;杨晓燕;梁彩倩;符永玫;罗敏琪

    目的:了解奇异变形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特征及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低抑菌浓度(MICs)进行药敏试验,K-B纸片扩散法进行ESBLs表型筛选与确证试验,应用WHONET 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分离无重复奇异变形杆菌109株,标本来源主要为尿液、痰液和伤口分泌物,分别占41.3%、23.9%和18.3%;科室来源主要为肾内科、泌尿外科和内分泌科,分别占14.7%、11.9%和11.0%;ESBLs检出率为10.1%,ESBLs(+)株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ESBLs(-)株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结论:奇异变形杆菌主要引起泌尿道、呼吸道和伤口感染,ESBLs在该菌中有一定程度的流行,并成为介导其对β-内酰胺类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临床上宜常规对该菌进行ESBLs检测,并结合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日常天灸对变应性鼻炎的短期疗效及对中医体质证候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徐庆文;李少华;陈惠媛;张丽娟

    天灸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好,但传统天灸仅限特定时间进行。我科开展日常天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理想,现报告如下。

  • 本刊对如何鉴定学术不端论文的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鉴定 学术不端 论文
  • 2015年《实用医学杂志》协办单位及理事名单

    作者:

  • 请选用规范医学名词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规范
  •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关于官方网站地址、汇款等信息的严正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 请作者正确识别《实用医学杂志》网站及缴纳版面费方式

    作者:本刊编辑部

  • 医学科技论文作者署名条件

    作者:本刊编辑部

    根据国际生物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 ICMJE)2013版“向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医学论文作者署名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条。

  • 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关于本刊的引文指标

    作者:本刊编辑部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2013年本刊的总被引频次继2012年首次突破10000次以来,继续呈增加趋势,达到14056次,且本刊影响因子首次突破了1,为1.063。2013年我刊刊出文章基金论文比达46%。

  • 去甲肾上腺素与特利加压素治疗肝肾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园园;马娟娟;白岚

    目的:比较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利加压素治疗肝肾综合征(HR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 Embase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图书馆、CNKI、维普、万方及CBM数据库中比较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利加压素治疗HRS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运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特利加压素相比,去甲肾上腺素治疗HRS的缓解率、血清肌酐、平均动脉压及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98,95%CI:0.50~1.92;OR =-0.06,95%CI:-0.16~0.05;OR =1.83,95%CI:-2.05~5.72;OR =61.39,95%CI:-76.87~199.62)。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能否替代特利加压素治疗HRS仍有待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证实。

  • 坦索罗辛对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徐伟;钱冲;刘成倍

    目的:评估坦索罗辛对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后辅助排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相关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符合的研究并评价其方法学质量。使用统计学软件RevMan 5.1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1357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表明:坦索罗辛联合 ESWL 较单用ESWL有更高的结石清除率(RR:1.26;95%CI:1.18~1.33);与对照组相比,坦索罗辛能明显缩短结石清除时间(SMD:-0.98,95%CI:-1.43~-0.53)。坦索罗辛能减少肾结石ESWL术后肾绞痛和石街的发生,虽然坦索罗辛组患者出现少量的药物不良反应副作用,但是可以被患者耐受。结论:坦索罗辛可作为肾结石ESWL术后一个安全有效的药物辅助治疗手段,但同时期待今后能有大样本、多中心和高质量双盲的随机对照研究验证。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