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粘合式胰肠吻合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陈建雄;霍枫;程黎阳;詹世林;蒲森水;汪邵平;李鹏;陆树桐

    目的:探讨粘合式胰肠吻合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6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根据吻合方式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粘合式吻合技术进行胰肠吻合,另一组用传统套入式胰肠吻合,分别对术中吻合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粘合式胰肠吻合在术中吻合时间比套入式吻合明显缩短,术后无胰瘘发生.而传统套入式胰肠吻合发生2例胰瘘.其余方面两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粘合式胰肠吻合技术是一种简便、安全、实用的方法.

  • C-反应蛋白对慢性肾脏病肾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

    作者:谢恺庆;史伟;李东风;夏运风;杨芸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肾脏病(CKD)进展中的作用.方法:测定56例非透析CKD患者血CRP及肾功能指标,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并在体外观察CRP刺激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蛋白(Col Ⅰ)、Ⅳ型胶原蛋白(Col Ⅳ)的水平.结果:血循环CRP随肾功能减退而增高(P<0.001),CRP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648,P<0.001).在体外培养中,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培养上清液TGF-β1、Col Ⅰ、Col Ⅳ呈时间依赖性(P<0.001)和剂量依赖性增加(P<0.001).结论:循环中增高的CRP可能通过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合成分泌增多,促进CKD肾功能的恶化.

  •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幼年脊柱关节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作者:谢红伟;李娟;吕卓;高国华;盘晓燕;戴森华

    目的:对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依那西普)治疗幼年脊柱关节病(JSpA)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所有患者均符合欧洲脊柱关节病研究组(ESSG)分类标准,年龄≤16岁,病情处于活动期,关节炎数≥2,肌腱端炎数≥3,总体疼痛VAS≥4(0~10),对NSAIDs和传统DMARDs疗效不佳,给予依那西普0.4 mg/kg,每周2次(大用量至50 mg/w),疗程12周.评价指标为0、4、8、12周关节炎数、肌腱端炎数、总体疼痛评分VAS、晨僵时间及实验室炎症反应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浓度(CRP)等.并随访至48周,观察依那西普减量维持和停用依那西普后患者病情状况.随时记录观察期间不良事件.结果:26例患者完成了12周的观察.4周后,关节炎数和肌腱端炎数均减少,与各自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12周时这种情况继续改善;其他各项疗效指标也反映出相似的改善程度和趋势;实验室炎症反应指标12周后也明显下降(P<0.05).随访过程中,16例患者降低依那西普剂量密度继续使用,病情维持稳定.停用依那西普的患者中,多数病情加重.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未发现结核、严重感染等情况.结论:依那西普可以迅速改善JSpA的症状和体征,降低用药频率可维持疗效,安全性较好.

  • 多巴胺联合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

    作者:李健豪;宋明才;梁嘉永;张稳柱;林转娣;雷汉东;苏景强;区彩文;陈国钦;赵善隽;李志家

    目的:探讨多巴胺联合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TEAP)在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选取30例有胸痛或胸闷症状临床怀疑心绞痛但常规心电图无明显心肌缺血表现者,先行TEAP,30min后静脉使用多巴胺10μg/(kg·min),当血压达到稳定后,再次行TEAP.记录先后两次负荷试验结果,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冠心痛标准(冠脉狭窄≥50%为阳性,诊断冠心病;<50%为阴性,诊断非冠心痛).比较两种负荷试验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TEAP敏感性为57.1%,特异性为77.8%;多巴胺联合TEAP敏感性为81.0%,特异性为88.9%.联合负荷试验敏感性高于TEAP(P<0.05),两组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的TEAP比较,多巴胺联合TEAP能提高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不降低特异性,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 冠状动脉直接支架术与常规支架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荣林;徐标;施广飞;宋杰;王涟;张静梅

    目的:与球囊预扩张后置入支架的常规支架术相比较,分析冠状动脉直接支架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89例行冠脉介入治疗并置入金属裸支架的患者,分为A、B两组进行比较分析,其中A组187例患者的214处病变施行了直接支架术.B组202例患者的276处病变施行了预扩张置入支架术.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征相似,将两组的介入治疗结果相比较.结果:A组187例患者中181例成功施行直接支架术,技术成功率96.8%:6例患者换为常规支架术而顺利置入支架,介入手术成功率100%.两组患者支架置入成功率无差异,A组手术操作时间较短、球囊导管用量较少(P<0.01)、X线暴光时间较短、造影剂用量较少、手术费用较低(P<0.05).A、B两组分别有3例(1.6%)和17例(8.4%)术中发生血管撕裂夹层(P<0.05).术后12~36个月随访显示,A组有10例患者(5.3%)心绞痛复发,9例患者经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证实有心肌缺血复发,这19例复发患者经CAG复查示14例(7.5%)为支架内再狭窄:B组有26例患者(12.9%)心绞痛复发,6例患者活动平板试验心肌缺血复发,复查CAG显示其中20例(9.9%)为支架内再狭窄.临床随访期内A组心绞痛复发率低于B组(P<0.05).结论:直接支架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易行的冠脉介入治疗技术,其术中血管并发征及术后心绞痛发生率较低.

  • 造血细胞磷酸酶与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表达水平的研究

    作者:韩颖;化罗明;范丽霞;季静;张征;郭明

    目的:探讨造血细胞磷酸酶(SHP-1)基因和天冬酰氨特异酶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1、3)基因表达与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的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SHP-1和caspase-1、3的mRNA表达.结果:AL患者SHP-1和caspase-1、3表达率分别为33.3%、80.0%、100.0%;SHP-1和caspase-1、3基因阳性患者的首次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85.0%、64.3%和55.8%,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分别为15.6%、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1、3与SHP-1表达呈正相关.结论:SHP-1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它可能是通过激活下游的凋亡基因caspase-1、3发挥作用;caspase-1、3与SHP-1基因表达呈正相关且与患者的CR率有关,表明它们均参与了急性白血病的转归,可同时作为判断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指标.

  • 彩色超声评估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炎和肌腱端病变的价值

    作者:薛勤;朱家安;汪年松;张晓光;高许萍;范瑛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骶髂关节炎和肌腱端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比30例健康志愿者和50例AS患者的彩色多普勒高频声像和血流情况,活动期及非活动期AS患者病变部位的高频声像和血流的改变,并与血沉、C反应蛋白和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等作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志愿者比较AS患者骶髂关节、跟腱附着端、髌韧带附着端、股直肌肌腱附着端超声检查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ath AS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4的患者在外周肌腱端阳性率较BASDAI<4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在Bath AS功能指籹数、患者总体评价VAS、夜间背痛和总体背痛VAS、晨僵时间、ESR、CRP均较BASDAI<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能敏感地发现关节滑膜和肌腱端病变的变化情况,从而间接地反映炎症程度,可用于活动性AS患者病情的追踪和临床疗效的评价.

  • 维生素D受体基因内含子区多态性与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李升;黄玉珊;李伟;郭琴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基因内含子区ApaⅠ及Bsm Ⅰ多态性与汉族人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分析36例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 Ⅰ及Bsm Ⅰ多态性,采用基因计数法统计两组样本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析组间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和合并基因型分布的差异.结果:Apa Ⅰ和Bsm Ⅰ住点的基因型分布在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χ2=1.31,P=0.52和x2=0.11,P=0.74),等位基因分布差异亦无显著性(χ2=0.14,P=0.71和χ2=0.11,P=0.74).两组间合并基因型分布差异仍无显著性(χ2=1.38,P=0.50).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内含子区Apa Ⅰ及Bsm Ⅰ多态性与汉族人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易感性无关.

  • 脓毒症患儿凝血功能紊乱的临床研究

    作者:蔡爱东;刘勇;肖岳;缪红军;杨军;王晓榕;喻文亮;江涛;李军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儿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脓毒症诊断标准将危重评估过的PICU住院患儿分为脓毒症组30例,非脓毒症组30例,脓毒症组患儿又分为一般脓毒症组20例和严重脓毒症组10例.均进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并分别检测凝血常规(PT、APTT、TT、Fbg)及血小板计数.结果:脓毒症组PT、APTT、TT均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PLT、Fbg均低于非脓毒症组(P<0.05).一般脓毒症组APTT低于严重脓毒症组(P<0.05),Fbg高于严重脓毒症组(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存在凝血功能紊乱,其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

  • 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小板及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变化分析

    作者:虞丹丹;王明山;吕美艳;徐春泉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血小板及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选择175例HUA患者(男101例,女74例),按性别分组统计及根据尿酸(UA)水平分为轻、中、重度3组,另选健康体检者87例(男46例,女4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红细胞数量(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HUA组PLT明显高于各自正常对照组(P<0.05),而MPV明显降低(P<0.05),男性PDW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女性PDW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随着血UA水平的增加PLT逐渐增多(P<0.05),而MPV逐渐降低(P<0.05).红细胞相关参数(RBC、Hb、MCV、RDW)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HUA可导致PLT增多,是机体血液处于血栓前状态的一大诱因.

  • GPC3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斯聪;简志祥;陈伟;郑江华;陈志红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肝细胞性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57例施行肝癌根治术的病例入选本研究,根据其复发倾向分为早期复发组及非早期复发组.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GPC3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均提示GPC3高表达于早期复发组.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GPC3表达、肿瘤直径、血管侵犯和ALT(P<0.05)是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GPC3,肿瘤直径和血管侵犯是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GPC3其高表达有可能增加复发风险.

  • 提高陈旧性石蜡标本抗原检出率的抗原修复方法

    作者:齐文娟;申洪

    目的:提高陈旧性石蜡标本抗原的检出效果.方法:取时间>5年的肺癌石蜡包埋组织,对同一蜡块连续切片,使用4种不同的缓冲液进行高压修复,分别为:构橼酸缓冲液(CA,pH 6.0)、PBS(pH 7.0)、EIYFA( pH 8.0)和EDTA(pH 9.0),每一种抗原修复液又分别采用2、5、10、15、20、25、30 min 7个不同的时间修复,比较不同条件下陈旧性肺癌石蜡组织中Ki-67的表达结果.结果:采用EDTA(pH 9.0)、高压修复维持喷气时间15 min时,Ki-67阳性检出效果明显提高,阳性率可达75%以上;维持喷气时间分别为20、25、30min时,阳性检出效果更好,阳性率达到90%以上.结论:用EDTA(pH 9.0)高压修复肺癌石蜡切片20 min或20min以上可显著提高存放时间>5年的陈旧性肺癌石蜡切片Ki-67抗原的检出率.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变化的研究

    作者:邬勇坚;陈绍森;陈飞鹏;曹梅

    目的: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清时氧磷酶-1(PON1)活性的变化,探讨OSAS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仪监测诊断的80例OSAS患者,分为轻度组(n=22)、中度SK(n=23)、重度组(n=35).选取2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间血脂水平及PON1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轻、中及重度OSAS组血清PON1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同程度的OSAS患者组间PON1活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PON1活性随OSAS程度加重而降低.20例重度OSAS患者经3个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后TG下降(P<0.05),HDL升高(P<0.05),血清PONI活性较前升高(P<0.01).结论:OSAS患者血清PON1活性明显降低,可能是OSAS患者易惠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nCPAP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OSAS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损伤程度与血清 hs-CRP、MCP-1、TAT及IL-18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谭洪勇;张金国;刘向群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损伤程度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及白细胞介素18(IL-18)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8例老年ACS患者、加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SAP)及25例正常老年人血清hs-CRP、MCP-1及IL-18水平、血浆TAT含量.采用Gensini评分方法评价ACS、SAP患者冠脉病变损伤程度.结果:老年ACS组血清(浆)hs-CRP、MCP-1、TAT、IL-18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及正常老年人(P<0.01);老年ACS组与SAP组Gensin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浆)hs-CRP、MCP-1、TAT、IL-18与Gensini评分之间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201、0.192、0.140、0.154,均P>0.05),hs-CRP、MCP-1、IL-18与TAT之间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531、0.453、0.436,均P<0.05).结论:促炎症细胞因子在老年ACS粥样斑块的易损性方面发挥了作用,易损斑块容易导致凝血系统的激活;冠脉造影Gensini评分不能作为判断老年冠心痛病情危险性的指标.

  • 青中年终末期肾脏病病因及诊疗状况的单中心研究

    作者:鲍晓红;金烈;吕春燕

    目的:研究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青中年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流行情况,为ESRD的防治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住院、年龄21~60岁的ESRD患者进行病因及诊疗状况调查.结果:164例患者病因构成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49.4%,肾小动脉硬化症14.0%,糖尿病肾病9.8%.其他14.0%.原因不明12.8%.入院前诊疗情况为接受专科治疗28.0%,非专科治疗26.2%,误诊误治31.1%,未治疗14.6%.21.3%首诊时确诊ESRD.肾脏替代治疗为血液透析68.9%,肾移植9.8%,腹膜透析1.2%,拒绝肾脏替代治疗20.1%.结论: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青中年ESRD的首位病因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不同年龄段病因分布特点不同,由于各种原因延误诊治率高.开展慢性肾脏病普查、教育及ESRD早期诊疗已十分必要.

  • 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临床特征

    作者:吴建华;朱健华;潘闽;石桂良

    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及阿司匹林半抵抗(ASR)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186例冠心病患者,光学法检测分别由二磷酸腺苷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将患者分为AR或ASR组及阿司匹林敏感(AS)组.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临床因素与AR或ASR的相关性.结果:AR+ASR组与AS组中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28/58和39/128,糖尿病患者例数分别为23/58和26/12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3.01 4±0.72)mmol/L和(2.7±0.65)mmol/L,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AR+ASR组与AS组中高血压病怠者例数分别为23/58和34/128,吸烟患者例数分别为17/58和25/1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LDL-C血症及糖尿病是AR或ASR的易患因素.结论:AR或ASR在女性冠心病患者及合并糖尿病或高LDL-C的冠心病患者中易于发生,其中高LDL-C血症及糖尿病与AR或ASR相关性强.

  • 核因子-κB、环氧合酶-2 mR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作者:孙政;曹杰;杨平;张伟健;李洁;张龙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环氧合酶-2(COX-2)基因mR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SYBR Green Ⅰ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58例手术切除的大肠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NF-κB和COX-2 mRNA的表达.结果:NF-KB、COX-2 mR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P<0.01),且NF-κB、COX-2 mRNA在大肠癌组织表达量亦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P<0.05).大肠癌浸润组织越深,NF-κB和COX-2 mRNA相对表达水平越高,且NF-κB mRNA的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NF-κB与COX-2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417,P=0.001).结论:大肠癌组织中NF-κB和COX-2 mRNA高表达,两基因间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且与大肠癌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 应用ROC曲线评价CA19-9、CA125、CEA联合检测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覃怀成;陈希纲

    目的:探讨血清CA19-9、CA125、cEA联合检测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对34例肝内胆管细胞癌和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联合检测CA19-9、CA125、CEA 4种肿瘤标记物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应用免疫放射测定法检测CA19-9、CA125浓度,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CEA浓度.结果:(1)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血清CA19.9、CA125、cE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2)CA19-9、CA125、CEA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2、0.845、0.841.根据ROC曲线分析,CA19-9、CA125和CEA的临床诊断临界点分剐为21.82、25.36、3.15 U/mL.(3)单项检测时,CA19-9、CA125和CEA的灵敏度分别为76.47%、67.65%及61.76%,其中以CA19-9的灵敏度高.联合检测以CA19.9+CA125+CEA灵敏度高.结论:检测CA19-9、CA125、CEA对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有重要意义.CA19-9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效率优于其他两种肿瘤标记物.综合评价3种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及经济学要求,佳联合组合为CA19-9+CA125+CEA.

  • Kai-1、Flt-4和Tiam-1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作者:韦荣干;黄振录;周祥祯;丁志敏;莫祥兰

    目的:探讨Kai-1、Fit-4(fms样酪氨酸激酶4)和Tiam-1(T淋巴瘤侵袭转移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寻找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标志物.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Kai-1、Flt-4和Tiam-1表达情况,比较它们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间的表达差异;对52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评估Kai-1、Flt-4和Tiam-1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Kai-1、Flt-4和Tiam-1阳性率分别为61%、49%和84%,表达率均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1);Kai-1、Fit-4和Tiam-1表达呈正相关性;Kai-1、Flt-4和Tiam-1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90%、66%和94%,特异度分别为67%、67%和25%,准确度分别为78%、67%和49%;Kai-1在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术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Kai-1、Flt-4和Tiam-1表达异常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Kai-1和Flt-4表达情况有助于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 儿童慢性鼻窦炎合并腺样体肥大35例

    作者:林晓江;何本均;孙慧娟

    目的:初步探讨腺样体肥大在儿童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发病原因中所占比重,以及腺样体手术对儿童CRS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9年4月间就诊我科的178例儿童腺样体肥大和(或)鼻窦炎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诊断合并腺样体肥大和CRS的35例患者中,26例仅行腺样体切除手术而未行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通过鼻内镜和(或)鼻窭CT检查的随访发现,CRS治愈21例(21/26,80.8%),好转5例(5/26,19.2%).结论:腺样体肥大与儿童鼻窦炎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腺样体切除术对于治疗腺样体肥大儿童中顽固性CRS是一种有效、必要的方法.

    关键词: 鼻窦炎 腺样体肥大
  • 腹腔镜治疗肾囊肿29例初步分析

    作者:钱小强;齐隽

    目的:探讨三孔法腹腔镜治疗肾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为29例肾囊肿患者行三孔法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的临床资料,并评价腹腔镜经腹途径、后腹腔途径的疗效差别.结果:29患者中26例手术顺利,术中、术后均未予以输血,术后恢复良好,疗效满意;其中有3例中转开放手术.经腹与后腹腔途径之间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上无明显差异,但经腹途径在术后高体温上较后腹腔途径为高,且术后排气时间较晚.结论:三孔法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具有切口小、效果好、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值得推广.总体上,后腹腔术式较经腹术式对人体损伤较小.

  • 即刻乳房再造在乳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韩学东;甄林林;施建华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术后乳房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总结12例乳腺肿瘤术后假体植入和自体组织移植即刻乳房再造的经验,介绍乳房再造的安全性以及病例选择和手术方法.结果:12例再造手术均取得成功,应用假体植入即刻乳房再造8例,背阔肌肌皮瓣(或扩大背阔肌肌皮瓣)即刻乳房再造4例(其中联合假体植入1例).病理结果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伴局灶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乳腺癌9例.术后辅助化疗7例,放疗2例,内分泌治疗5例.随访时间1~18个月,均无局部复发,再造乳房效果满意.结论:乳腺肿瘤术后即刻乳房再造能兼顾肿瘤治疗和形体美容的要求,安全可行.

  • 儿童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X线表现及规律

    作者:郑楠;刘源;黄钟杰;郭仕涛;庄儒耀

    目的:分析儿童强直性脊柱炎(JAS)患者髋关节病变的X线表现及其病变分级与中轴关节下段病变分级的相关性.方法: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对71例确诊的JAS患者的骨盆和腰椎X线平片进行阅片分析及BASRI评分.结果:髋关节问隙变窄25.35%(36/142)、股骨头基部骨赘形成22.54%(32/142)、髋臼囊变21.83%(31/142)、股骨头囊变19.01%(27/142)、髋臼骨赘形成16.20%(23/142)等征象常见,常合并存在,且一般双侧髋关节均受累.髋关节与腰椎、骶髂关节及中轴关节下段(腰椎+骶髂关节)受累程度级别呈正相关(r=0.511、r=0.412、r=0.492,P<0.01).结论:与骨质增生、骨赘形成共存的关节间隙变窄是JAS髋关节受累的特征性表现.JAS髋关节病变与腰椎和骶髂关节病变同步进展.

  • 超声高低频探头联用检测椎动脉狭窄与DSA的比照研究

    作者:金志斌;杨咏波;杨建;陈进;吴敏

    目的:对比超声高低频探头联合使用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椎动脉(VA)颅外段狭窄的检测结果,讨论超声高低频探头联合应用在VA颅外段病变检测中的使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超声高低频探头联合应用与DSA检查对VA颅外段狭窄的诊断一致性.结果:超声高低频探头联合应用与DSA对于VA颅外段狭窄的检测一致性较好(Kappa=0.79>0.75).结论:作为一种无创的方法,其对VA颅外段狭窄病变的诊断结果与DSA一致性较好,因此可以作为VA病变的筛查及介入治疗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 腹腔镜下肝切除的临床研究

    作者:郑江华;简志祥;金浩生;王广义

    目的:探讨总结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室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在全气腹条件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23例,其中15例行肝局部切除术,7例行肝左外叶切除术.结果:23例成功地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平均出血量140 mL,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9.4 d.术后随访无局部复发或腹壁戳孔种植性转移.结论:在掌握好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腹腔镜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电解质紊乱观察

    作者:张云强;宋昱;齐向前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患者血清钾、钠、氯离子浓度变化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接受PCI治疗患者58例,其中男38例,平均年龄(57.5±9.70)岁;女20例,平均年龄(63.45±6.74)岁.入选患者均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符合2007年12月ACC/AHA发布的PCI治疗指南中规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治疗指征.所有患者PCI治疗前1 d静脉取血查血清钾、钠、氯离子浓度,术后6 h复查血清钾、钠、氯离子浓度,对比术前、术后血清钾、钠、氯离子浓度变化.结果:58例接受PCI治疗患者,术后血钾、钠离子浓度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患者术后发生低钾血症.所有患者术后无低钠血症发生.术前血钾3.5~4.0 mmol/L者23例,术后12例发生低钾血症;血钾≥4.0 mmol/L者35例.术后2例发生低钾血症;比较两组术后低钾血症发生率,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低钾血症发生率为24.1%,估测总体低钾血症发病率的95%可信区间为13.12%~35.16%.结论:PCI治疗后电解质紊乱并不少见,术后应常规进行血电解质检测.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137例分析

    作者:张艳珍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09年7月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1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7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87.7±17.5)min,术中出血量(102.6±37.7)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2.0±4.8)h,术后住院天数(3.8 ±1.2)d,无脏器损伤及严重术后并发症,切口全部甲级愈舍,术后常规2~3个月B超复查子宫,均恢复正常大小,有月经者月经均正常.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有效的手术方法,但需要注意术前常规彩超检查,术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手术操作技巧,必要时中转开腹,防止并发症.

  • 沐舒坦联合糜蛋白酶在鼻咽癌放疗后鼻腔冲洗中的疗效分析

    作者:吴红伦;朱疆艳;王丽;罗花南

    目的:分析沐舒坦和糜蛋白酶在鼻咽癌放疗后鼻腔冲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07年4月至2009年11月在我院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120例,分为A组(沐舒坦联合糜蛋白酶滴鼻+3%高渗盐水冲洗鼻腔)、B组(沐舒坦滴鼻+3%高渗盐水冲洗鼻腔)、C组(糜蛋白酶滴鼻+3%高渗盐水冲洗鼻腔)和D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0.9%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每组30例),1次/d,持续至出院后4周;比较4组间鼻咽黏膜反应程度和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别.结果:4组间鼻咽黏膜反应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4,P=0.014),A组(平均秩次44.68)、B组(平均秩次63.72)和C组(平均秩次61.50)均轻于D组(平均秩次72.10),且A组亦轻于B组和C组(χ2=6.29,P=0.043),但B组和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4组间远期并发症(包括口咽干燥感、分泌性中耳炎、放射性鼻窦炎、鼻腔黏连)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C组显著低于D组,且A组显著低于B、C组,但B组和C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应用沐舒坦和糜蛋白酶滴鼻,再以3%高渗盐水冲洗鼻腔,对减轻鼻咽黏膜反应、预防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 草分子杆菌F·U·36对支气管扩张症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毛立群;张添威;李小波

    目的:探讨草分子杆菌F·U·36对中重度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中重度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在伴发感染时予抗感染、平喘等治疗,治疗A组和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分别加用草分子杆菌F·U·36针3.44 μg和卡介菌多糖核酸针0.7 mg肌肉注射,每周3次,共12周.3组均观察半年,评价治疗前后肺功能FVC、FEV1,血清IgG、IgM、IgA水平以及呼吸道再发感染情况的变化.结果:治疗半年后治疗A组血清IgG、IgM水平较其他两组有明显提高(P<0.05),且呼吸道再发感染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草分子杆菌F·U·36能通过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有效改善中重度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预后

  • 剖宫产瘢痕妊娠误诊致大出血1例

    作者:杨秋红

    患者女,29岁,G2P1,剖宫产术后15个月.停经78 d,阴道不规则少量流血3 d.查体:T 37.7℃,P 100次/min,BP 130/70 mmHg,心肺(-),腹部见一陈旧瘢痕.妇科检查:外阴(-),阴道畅,宫颈光,子宫增大约4个月大小,无压痛,双附件(-).

  • 利多卡因联合地卡因致延迟毒性反应1例

    作者:段汉忠;李楠;李树华

    患者男,27岁,95 kg.因反复咽痛3年余,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于局麻下行双扁桃体切除术.既往有青霉素、磺胺类药物过敏史.人院后各项术前辅助检查正常,术前1 d 1%地卡因咽部喷雾试敏无异常.患者半坐位,因术前晚即禁食水,常规行术中心电血氧监测及复方乳酸钠维持输液治疗.

  •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瘘并发绞窄性小肠疝1例

    作者:甄文明;邹岚;何华平

    患者女,79岁,因"阴道脱出一肿物20年"于2008年11月5日入院.拟诊为阴道前壁Ⅲ度脱垂,阴道后壁Ⅱ度脱垂,子宫Ⅲ度脱垂于我院行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术中检查双附件未见异常.术程顺利,术后第6天拔除尿管,小便正常,第7天出院.出院后阴道偶有少量血性分泌物患者未就诊.

  • 以失明为首发症状的后组筛-蝶窦粘液囊肿1例

    作者:李霞;周详;李炜

    患者男,62岁,既往体健,因"右眼失明1个月"收住入院.人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听诊阴性,双侧眼球无移位,无前突,右侧瞳孔散大约5mm,右眼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左眼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均存在,右视网膜未见明显渗出,右视盘色泽形态均正常,外鼻无明显畸形,鼻中隔基本居中,双下鼻甲肥大,双中道未见明显脓性分泌物及息肉样新生物.当地人民医院CT示:右侧后组筛-蝶窦黏液囊肿,约4 cm×4 cm×5 cm左右,右视神经受压,脑部CT未见明显异常.

  • 盐酸曲马多致依赖1例

    作者:白云洋

    患者男,24岁,大学文化,摄影师.因"盐酸曲马多口服4年"于2009年11月10日入院.患者自述2005年11月开始因工作压力大,经常心情不好,睡眠差,肌肉疼痛自行口服少量盐酸曲马多片剂,初每天服用3片,即150mg/d,服用后自感情绪好转,睡眠差及肌肉疼痛均有改善和缓解.

  • 骨髓增殖性疾病合并假性高血钾4例

    作者:郭晓玲;王慈;张改玲;牛志云;蔡圣鑫;潘崚

    骨髓增殖性疾病(MPD)主要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等疾病,以一系或多系血细胞的过度增多为临床表现[1].近来国内外的病例报道显示,在这些患者中会出现假性高血钾的情况.本文报道4例出现假性高血钾的临床病例,分析患者发生假性高血钾的情况,并结合文献讨论假性高血钾发生的原因.

  • 以胸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

    作者:宋美君;吴宏成;汤耀东;余碧芸

    患者男,39岁,有"慢性乙肝"病史,因"反复胸闷、气急1个月余"于2009年11月13日入院.入院查体:右肺语颤较左侧减低,左肺叩诊清音,右肺叩诊浊音,两肺未及明显干湿啰音.

  • 扁桃体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大出血1例

    作者:王高;蒙玉号;涂云;蔡金祝

    患者女,32岁,因反复咽痛发热10年于1997年6月24日入院,既往身体健康,否认有胃病史.查体:T 36.6℃,P72次/min,R 20次/min,BP 12/9 kPa (1 mmHg=0.13 3kPa),一般情况良好,双侧扁桃体慢性充血,Ⅲ度肿大,隐窝口扩大,挤压有白色干酪样分泌物,咽后壁少许淋巴滤泡增生.人院后行血常规、血凝四项及微生物学、心电图、X线胸部摄片等常规术前检查,均未见异常,于1997年6月28日上午9时在局麻下行扁桃体剥离术,手术操作规范,腺体切除彻底,手术过程顺利,出血不多(约70 mL),历时40 min,术毕回病房休息.

  • 克罗恩病并发重症水痘1例

    作者:李红纳;缪应雷

    患者男,22岁,主因"反复右下腹痛9年,瘘管形成2个月,皮疹1周"人院.患者从9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常感右下腹阵发性绞痛,排气排便后可缓解,伴解黏液稀水样便,5~6次/d,无脓血,伴关节疼痛、腰痛,常发口腔溃疡(可自愈),曾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自服中草药治疗后无好转,遂到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肠结核",经正规抗结核治疗9个月仍无好转.

  • 胶囊内镜诊断十二指肠钩虫致消化道大出血1例

    作者:常江;和海玉;柳利明;秦容

    患者男,39岁,因反复上腹隐痛、黑便半年,再发伴呕血1次,于2007年11月23日13:00人院.患者近半年来,不明原因常感上腹隐痛,腹痛与饮食无关,无放射痛,伴间断黑便,为黑色成形便,每天1~2次不等,均持续数日可自然缓解,但反复发作,曾多次到外院就诊,行胃镜检查示:胃体,溃疡A2期.给予抑酸、对症处理效果不佳.

  • 低分子肝素和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三强;潘苗;刘建庄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和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及辛伐他汀及其他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时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心肌缺血情况、胆固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发作频率、心肌缺血改善情况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和辛伐他汀治疗,临床疗效优于仅联用低分子肝素和辛伐他汀的治疗方法.

  • 埃索美拉唑预防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黏膜损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袁德新;吕成倩;马骁

    目的:比较不同药物对预防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黏膜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奥美拉唑组、埃索关拉唑组、法莫替丁组和铝碳酸镁组,对照组单独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其余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分别加服奥美拉唑20 mg 1次/d;埃索美拉唑20 mg 1次/d;法莫替丁20 mg 2次/d和铝碳酸镁500 mg 2次/d.分别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对各组患者上消化道症状及胃黏膜损伤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上消化道症状及胃黏膜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埃索美拉唑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对预防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黏膜损伤有显著疗效.

  • 齐拉西酮、氯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对照研究

    作者:董莹盈;甘建光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氯氮平分别合并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Ⅲ诊断标准的61例门诊或病房的躁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齐拉西酮合并碳酸锂,氯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使用Bech-Rafaelsen 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使用副作用量表(TESS)评价安全性.结果:齐拉西酮组与氯氮平组疗效相当,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6.66%、87.09%,其中齐拉西酮组副反应显著低于氯氮平组.结论:齐拉西酮合并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疗效好,安全性好.

  • 654-2联合思密达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作者:刘洋

    目的:探讨654-2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我科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654-2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对照组60例用思密达口服,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95%、7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654-2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灯盏花素注射液与疏血通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群泽;刘琦;何慧;杨志勇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与疏血通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急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灯盏花素与疏血通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与疏血通治疗,连用15 d,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35%,对照组为62.5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对照组比较亦明显改善(P<0.05).结论:灯盏花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进展性卒中能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恶化,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显著,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联合多西紫杉醇同步化疗对鼻咽癌(Ⅲ、Ⅳ A期) 放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谭洪文;谢清兰;朱彤;付禄;李彩花;肖性文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每周给药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放疗增敏并了解其毒副反应情况.方法:入选临床分期Ⅲ和ⅣA(2008广州分期)鼻咽癌患者6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周给药多西紫杉醇1次,25 mg/m2,同步放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放疗方法:两组均用6-MV直线加速器,采用低熔点铅档块技术或多叶光栅及三维适形放疗,鼻咽原发灶肿瘤量为每7~8周DT 68~76 Gy,颈部淋巴结转移灶肿瘤量为每6~7周DT 60~70 Gy.结果:观察组鼻咽原发灶及颈淋巴结CR率分别为88.6%及91.4%,较对照组的61.8%和67.6%高(P<0.05),而鼻咽癌伴有头痛,耳鸣及颅神经症状缓解的平均剂量观察组比对照组低.结论:多西紫杉醇作为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放疗增效剂具有较好的临床放射增敏作用,其毒副反应患者可接受.

  • 布托啡诺复合氯诺昔康用于腹腔镜肠癌手术后肌肉内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洪庆雄;林明;邵兰;张广防;贾彬

    目的:研究布托啡诺复合氯诺昔康用于腹腔镜肠癌手术后肌肉内镇痛(PCIM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9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芬太尼组(F组)及布托啡诺复合氯诺昔康组(BL组)分别接受术后持续肌肉内镇痛.记录并比较术后2、6、10、20、28、48h各时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3组PCIMA方案均能达到良好的镇痛和镇静目的,3组VAS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0 h内B组的疼痛视觉评分(VAS)高于F组和BL组(P<0.05).BL组不仅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率也较低.结论:布托啡诺复合氯诺昔康用于腹腔镜肠癌手术后肌肉内镇痛,可起到应用简单,副作用少,镇痛镇静效果好的作用.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联合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

    作者:温海燕;王靖;杜文君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治疗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是否能降低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单纯宫腔镜治疗组(对照组)58例,术后复发16例,宫腔镜治疗+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组(观察组)60例,复发4例;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组内膜厚度均显著<对照组(P<0.05),且月经量明显减少;有15例患者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未经任何治疗,4个月后自然恢复.结论: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治疗后辅以置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有效改善月经过多状况,减少内膜厚度及降低内膜息肉复发率,值得推广.不规则阴道出血是其主要的不良反应.

  • 硫酸链霉素+盐酸罂粟碱+利多卡因封闭治疗三叉神经痛46例

    作者:王焱;王涛

    在目前三叉神经痛治疗中,无论是口服卡马西平或是无水酒精封闭都存在一定弊端,卡马西平对造血系统和肝脏影响较大,无水酒精局部封闭效果不能持久,半月节封闭则可能引起出血、角膜炎、失明等严重并发症.效果较好的射频热凝技术因为成本原因不易推广.众多口腔科和疼痛科医生都在寻求简单易行效果好的新方法.现将2008年3月至2009年7月于我科行三叉神经封闭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 硫酸乙酰肝素对MDA-MB-231内质网应激、肝素酶表达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龚萍;刘浩;刘宏莉;蒋志文;钱江华;杨芬;程秀

    目的:探讨硫酸乙酰肝素(heparin sufate,HS)以及HS与衣酶素(tunicamycin,TM)合用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内质网应激、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GRP78)表达、肝素酶(HPSE)表达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HS(1000 μg/mL)、TM(3 μmol/L)和HS(1000 μg/mL)+TM(3 μmol/L)分别处理MDA-MB-231细胞不同时间(0、6、12、24、36、48 h),Westem blot 法检测GRF78 和 HPSE表达的变化,溴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HS能提高MDA-MB-231细胞凋亡率达(29.71±1.24)%,并能下调GRP78以及HPSE的表达.TM能提高MDA-MB-231细胞细胞凋亡率达(22.62±0.78)%,但能上调GRP78以及HPSE的表达:HS与TM合用可使细胞凋亡率上升到(58.85±0.72)%,但对GRP78以及肝素酶的表达没有什么影响.结论:HS可抑制内质网应激状态下GRP78和HPSE的表达,并促进MDA-MB-231细胞的凋亡.

  • 包裹多柔比星微球骨水泥的体外降解机械性能特性的研究

    作者:张辉;薛忠林;靳安民;李森;叶建东

    目的:观察包裹多柔比星(DOX)微球骨水泥的体外降解机械性能特性.方法:精密称取30等份质量为100 mg的DOX微球和空白微球,分别加入SBF液浸泡,计算1、3、5、7、10、14、21、28 d微球的重量丢失.每组各取35个已制备好的干燥骨水泥标本,称重后加入100 mL的SBF中浸泡.每次从各纽取出6块标本分别称重,计算骨水泥样本重量丢失;另外6块用于测量其屈服应力.结果:空白微球早期的重量丢失校少,而4周后,重量丢失较多.DOX微球的重量丢失则在前2周比较迅速,而后期比较缓和.3种骨水泥均可以随时间延长重量丢失逐渐增大,载入微球以后的CPC/M/D在整个过程中重量丢失快.CPC/D和CPC/M/D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骨水泥的强度;前2周各组的强度差异很小,而后逐渐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DOX球骨水泥具有良好的体外降解机械性能.

  •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

    作者:彭卫斌;沙卫红;李瑜元;聂玉强

    目的:探讨在体外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培养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方法.方法:培养过程分两阶段,第一阶段: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成人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再以黏附法分离出单核细胞,经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100 ng/mL、重组人白介素-4(rhIL-4)100 ng/mL体外诱导.第二阶段:第5天加入重组人肿瘤坏死因α-(rhTNF-α)100 ng/mL,继续培养2 d,刺激DC成熟.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物CD83、CD1a、CD86、CD40、CD14表达水平,用MTT法测定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rhGM-CSF及rhIL-4诱导培养5 d后,多数细胞呈集落生长,细胞表型CD83、CD1a、CD86、CD40及CD14分别是14.3%、12.8%、20.1%、19.9%及16.2%.加入rhTNF-α诱导后,即培养第7天,细胞表型CD83、CD1a、CD86、CD40及CD14分别是29.8%、18.2%、33.6%、28.1%及8.0%(与第5天比较,均P<0.05).成熟后的DC具备较强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rhGM-CSF联合rhlL-4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可获得大量不成熟的DC,该体系有利于Dc扩增,加入rhTNF-α,继续培养2 d,可诱导出成熟的DC,成熟的DC具备较强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

  • 血管平滑肌细胞中ABCA1对炎症因子的调节及其意义

    作者:李建华;杨永红;吴平生;郭志刚

    目的:观察在8-Br-cAMP作用下,ABCA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细胞问黏附分子-1(ICAM-1)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mRNA和蛋白质及IL-1β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在细胞水平证实ABCA1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复苏培养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CC2571,8-Br-cAMP(0.5 mmol/L)刺激3、6、12、24h后,荧光定量RT-PCR、Western蛋白印迹法及ELISA法检测ABCA1、ICAM-1、MCP-1及IL-1β 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用ABCA1的反义寡核苷酸(100 nmol/L)抑制ABCA1的表达,观察8-Br-cAMP刺激下上述指标的改变.结果:予8-Br-cAMP刺激后,主动脉平滑肌细胞CC2571中ABCA1、ICAM-1、MCP-1的mRNA和蛋白及IL-1β蛋白质表达均增高,给予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后8-Br-cAMP刺激3、6 h上述指标的mRNA表达降低,12、24 h蛋白质表达降低.结论:在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BCA1可增加8-Br-cAMP诱导的炎症因子表达,参与AS的发生.

  • 脂多糖对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表面活性蛋白D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作者:胡凤琪;丁国华;梁伟;刘娇;任志龙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表面活性蛋白D(suffactant protein D,SP-D)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HK-2细胞分为5组,分别给与0、0.1…1、5、10μg/mL LPS刺激8 h.免疫印迹和RT-PCR观察SP-D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ELISA和RT-PCR观察TNF-α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结果:1、5、10μg/mL LPS刺激8 h可引起HK-2细胞SP-D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1、5、10μg/mL LPS刺激8 h可引起HK-2细胞TNF-α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SP-D与TNF-α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LPS刺激下TNF-α表达增加与SP-D的表达降低有关.SP-D可能在肾脏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 乳腺癌组织中甲状腺激素受体β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作者:许小英;令亚琴;刘昕

    目的:对乳腺癌组织中甲状腺激素受体β1(thyroid hormone receptorβ1,TRβ1)基因沉默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和直接测序法检测40例乳腺癌、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TRβ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TRβ1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80.0%、72.5%,而正常乳腺组织仅10%;直接测序结果显示至少3个CG位点有甲基化改变.TRβ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不相关.结论:甲基化可能是乳腺癌中TRβ1基因表达沉默的重要机制之一,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对内皮生长晕细胞凋亡和功能的影响

    作者:夏雪;张怀勤;贾红梅;林以诺;黄伟剑

    目的:探讨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对内皮生长晕细胞(EOCs)凋亡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并扩增EOCs,免疫组化法、荧光染色法鉴定其内皮细胞特性.将浓度为0、1、5、10、30μmol/L的ADMA与EOCs作用48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DAPI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核形态变化,并在倒置显微镜下检测细胞的黏附能力和成血管能力.结果:ADMA(1~30μmol/L)呈浓度依赖性的诱导EOCs的凋亡(P<0.01).ADMA处理组于DAPI染色下可见更显著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除1μmol/L ADMA外,5、10、30 μmol/L ADMA均可抑制EOCs的黏附能力.10 μmol/L ADMA作用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细胞成血管能力(P<0.01).结论:ADMA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EOCs发生凋亡并抑制其黏附能力和成血管能力.

  • 负载肝癌肿瘤抗原的B淋巴细胞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实验研究

    作者:万亚锋;李兴睿;易继林;沈文状

    目的:探讨体外经小鼠肝癌细胞不同抗原致敏的CD40配体活化的B淋巴细胞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抗肿瘤免疫的能力.方法:分离、纯化T、B混合淋巴细胞,并在CD40L、rmIL-4联合作用下培养.然后分离T、B淋巴细胞以备用.将凋亡的肝癌细胞及其冻融裂解物作为实验组,1640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与B淋巴细胞共同培养,检测培养后各组B细胞表面抗原呈递细胞标记(CD40、CD80、CD86)及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表达情况.利用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T细胞增殖情况.以负载肿瘤抗原的B淋巴细胞诱导的CTL作为效应细胞,肝癌细胞Hepal-6为靶细胞,LDH释放实验检测杀伤活性.结果:负载肿瘤抗原的B淋巴细胞具有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实验组的B淋巴细胞,其组织相容性分子及其刺激分子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其对靶细胞的杀伤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负载肝癌肿瘤抗原的B淋巴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诱导的CTL可有效产生特异性抗肝癌免疫作用.

  • 体外培养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蛋白质组的影响

    作者:吴晓萍;曾耀英;聂燕芳;刘钧澄

    目的:探讨体外长期培养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蛋白质组的影响.方法:制备原代和第7代体外培养的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总蛋白样品进行双向凝胶电泳.采用PDQuest图像分析软件对获得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进行分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鉴定选取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半定量RT-PCR对差异表达蛋白质的mRNA水平进行确证.结果:获得了蛋白质分离效果较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鉴定选取的2个在第7代角质形成细胞中表达显著下调的蛋白质分别为PA-FABP(psoriasis-associated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5)和Galectin-7,半定量RT-PCR确证第7代角质形成细胞中PA-FABP和Galectin-7的基因转录水平较原代角质形成细胞相应的基因转录水平显著降低.结论:体外长期培养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可能影响一些与细胞的脂肪酸代谢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 控制性降压对鼻内镜手术的影响观察

    作者:罗燕云;张钊;姚行齐

    鼻内镜手术因其直观、微创性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手术术野小,血供丰富,毗邻重要结构,所以术中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决定手术时间及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术中采用控制性降压,可明显减少鼻内镜手术术中出血,确保手术操作直观、精细,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 532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无效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常波;钱定国;汪冬

    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已行周边虹膜切除术,但眼压仍>21 mmHg的病例,我们应用532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其疗效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已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无效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4例52眼,男14例18眼,女20例34眼,年龄56~75岁,平均63岁,眼压27~46 mmHg,平均31.6 mmHg;其中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30例48眼,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后4例4眼;前房角关闭范围<270°的22例36眼,前房角关闭范围>270°的12例16眼.

  • 成批家族性维生素D中毒11例抢救成功体会

    作者:黄昭穗;夏挺;许树根;黄昭喧;梁萌

    我院于2009年7月24日收治11例急性维生素D中毒患者,经及时确诊,采取有效措施,均脱离危险,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 无辅助呼吸下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对腹腔镜宫外孕手术术后呕吐的影响

    作者:夏东云;潘国秋;舒敬华;邱国美

    诱导期无辅助呼吸下气管插管的方法早已得到许多学者的肯定,我科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也多次应用,获得了肯定的效果.在实践中我们还观察到其与腹腔镜宫外孕手术术后呕吐有一定的关系.

  • 波及腹膜后的十二指肠溃疡穿孔5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琛;肖接承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累及腹膜后者临床虽不少见,但因其表现无特异性,病情复杂,易引起误诊,影响治疗及预后.2001年5月至2008年4月本院收治波及腹膜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5例,报告如下.

  • 初诊为急性阑尾炎的结肠肿瘤35例诊治体会

    作者:代明盛;沈华强;郑小英

    阑尾炎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结肠肿瘤近年来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发病年龄逐渐前移,部分表现为与急性阑尾炎相似的临床表现,使一部分结肠肿瘤常初诊为急性阑尾炎收入院.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初诊为急性阑尾炎后经手术确诊为结肠肿瘤结肠肿瘤患者共35例,现报告如下.

  • 长托宁或阿托品用于预防无痛小肠镜检查后腹痛

    作者:沈永波;陈辉

    小肠镜检查中应用无痛技术目前在国内已经逐渐开展[1].尽管麻醉药物能够减轻患者检查操作过程中的痛苦,但检查后腹痛仍有较高的发生率.甚至有些患者腹痛持续时间较长,无法进食进水,严重影响检查后的恢复.阿托品(Atropine)和长托宁(Penehyclidine)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胆碱能受体阻滞剂,可用于缓解由于肠痉挛等原因引起的腹痛.我们将其用于预防小肠镜检查后腹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肝病产妇回奶临床用药分析

    作者:曹蓉;向清玉

    肝病产妇能否哺乳是一个长期以来困扰着人类的问题.目前认为,甲肝患者急性期、乙肝患者母血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及后两项阳性产妇均不能哺乳,乳汁HBV-DNA 阳性者也不宜哺乳[1].故对以上产妇需及时回奶.但肝病患者有其特殊性,许多回奶疗效可靠的药物(如雌激素类药物)会对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而使产妇肝病病情加重.过去使用生麦芽回奶时间长,乳胀及恶寒发热患者多.近两年我院使用维生素B6回奶,临床上取得满意效果.

  • 双蒂瓣腋臭根治术的临床体会

    作者:陈宇;樊东力;王韶亮;雷泽源;张一鸣;令狐锐;毛彤春

    腋臭俗称"狐臭",多数有家族史,发病随种族、个体和卫生习惯的不同而异,程度随季节和气候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对173例腋臭患者施行了双蒂瓣腋臭根治术,发现其与传统腋臭手术相比有着风险低、切除汗腺彻底、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介绍一种Masson三色的微波改良染色法

    作者:林云恩;许惠娟;何萍;余妙丽;何新明

    目前,Masson三色染色法仍是胶原纤维、肌纤维染色的主要方法之一,能同时显示胶原纤维和肌纤维,组织形态通过着染蓝褐色的细胞核有很好的辨认性.Masson三色法在许多疾病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和研究工作中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使用价值.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意识到传统的Masson三色染色法[1]操作较繁琐,时间长,试剂作用时间和着色效果受室温影响较大.

  •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腹膜透析治疗时的血糖控制

    作者:卢旭姿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在西方国家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首位原发病,在我国其比例也呈上升趋势.腹膜透析(PD)因其相对安全有效、操作方便、可在家自行操作,并且不增加心脏负荷,能较好的控制细胞外液及高血压高血钾,已更多地成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选择.然而,PD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时,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如何目前少见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接受腹膜透析的45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 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进展

    作者:隗佳;张胜桃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类以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炎性疾病,以手、足的小关节受累为主,并可累及全身其他系统.循证医学证实,合理使用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可以缓解RA患者病情,延缓骨破坏.在生物制剂出现以前,传统的抗风湿治疗药物主要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减轻疼痛、僵硬和关节肿胀,但对关节的损害仍在继续.随着近年来对RA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生物制剂在近年来逐渐被应用于RA的治疗.本文综述近年来用于RA患者中的生物制剂,探讨其在临床中的新进展.

  • 氯胺酮脑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蔡淑女;方军

    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受到过度刺激导致的生理学调节可能是促使继发性脑损伤的因素之一.而氯胺酮作为NMDA受体拮抗剂是否发挥了脑保护作用,长期以来尚无确定的结论.NMDA受体诱导神经元死亡的这一结论是确定的,因此临床上又对NMDA受体拮抗剂的脑保护作用进行了研究.

  • p53,p16,bc1-2,cox-2与鼻咽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邓文婷;王双乐

    鼻咽癌是我国头颈部的常见肿瘤,尤其好发于南方各地区.其病因涉及病毒感染、遗传、饮食、环境等各方面因素.鼻咽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其中抑癌基因失活和癌基因活化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但目前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鼻咽癌相关基因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本文就近些年来研究热点的基因p53、p16、bcl-2、cox-2在鼻咽癌中表达及其在基因治疗方面的应用作以下简要综述.

  • 单核细胞在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昂;张纪元

    单核细胞是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通过分泌数量众多的细胞因子[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主动和协同作用的方式招募炎性细胞,同时通过MHCⅡ分子给T细胞提呈抗原,引起后者的活化和增殖[1],在抗细胞内致病细菌、寄生虫和病毒的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1988年首次报道在二色法流式细胞术基础上发现了一种新的CD14+CD16+单核细胞,该亚群具有更强的分泌促炎因子和抗原递呈能力,目前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已有一些报道.

  • 腰椎椎间关节成形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许俊杰;王志运;尹庆水;夏远军

    脊柱椎间关节成形术借鉴于人工关节成形/置换术,旨在恢复脊柱节段的活动和负载功能,防止临近节段退变的加速,从而使术后的脊柱更符合人体的解剖生理要求.目前脊柱关节成形术包括:(1)人工全椎间盘置换;(2)人工髓核置换;(3)关节突关节置换;(4)脊柱后路动力固定装置;(5)纤维环成形术.本文就腰椎椎间关节成形术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臭氧水对感染性创面内源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作者:余斌;黄华军;林庆荣;王博炜;陈辉强

    目的:研究臭氧水治疗感染性创面后,对内源性生长因子含量的影响,探讨臭氧水抗炎修复作用的机制.方法:将50只vista大鼠随机分成5组,洗必泰治疗组、低、中、高浓度臭氧水治疗组、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各10只.首先在大鼠背部造成实验性感染性伤口,感染成功后48 h进行治疗,每天1次,9 d为1个疗程.并在治疗前,治疗后3、6、9 d后分别对感染伤口的变化进行观察;同时切取皮肤、肌肉组织标本,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含量,并探讨这两种细胞因子含量变化与臭氧水对创面修复作用的关系.结果:EGF含量在臭氧水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及洗必泰治疗组,而TNF-α含量则是相反.结论:臭氧水对内源性的EGF以及TNF-α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创面的抗炎以及修复.

  • 针刺肥胖合并高脂血症大鼠时瘦素基因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永玲;郭勇;千新来;王淑秀;黄丽君;刘国庆;高建芝

    目的:观察针刺肥胖合并高脂血症大鼠时瘦素基因的变化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将50只1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和高脂组(n=40),正常组用普通饲料喂养;高脂组用自制高脂致肥饲料喂养.造模12周,高脂组有20只动物符合肥胖合并高脂血症的模型,再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各10只.针刺组取足三里穴、内庭穴和天枢穴行针刺治疗,连续治疗14 d,每天1次.运用TUNEL方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的情况;通过RT-PCR检测肝组织瘦素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凋亡指数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针刺组肝细胞凋亡指数则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瘦素基因表达的相对灰度值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针刺组大鼠肝组织瘦素基因表达的相对灰度值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肝脏组织瘦素基因表达与肝脏细胞凋亡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针刺可以降低瘦紊引起的肝细胞凋亡.

  • 犬食管双瓣修补气管缺损实验研究

    作者:白光振;杨光;韩勇;张志培;李小飞;王小平;周勇安;程庆书

    目的:观察食管壁双瓣修补气管缺损术局部的大体改变、组织病理学改变及愈合情况,为临床上治疗获得性食管气管瘘的术式选择及进一步改进此种术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犬28只,随机分为3组,A组(12只)和B组(12只)建立犬食管气管瘘模型,行食管双瓣修补术,A组剔除、B组保留长瓣黏膜层及黏膜下层,C组(4只)正常犬作为空白对照,术后1、2、8周处死动物,观察实验动物存活情况、修补局部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气管狭窄指数及修补瓣羟脯氨酸含量.结果:A、B组动物均存活至预定时间,修补瓣和气管问愈合良好,修补瓣血供良好;A组均未出现气管狭窄,B组8周后狭窄指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A组双瓣间愈合良好,未形成囊肿,B组2只动物8周后双瓣间形成囊肿;A组较B组羟脯氨酸含量增加及胶原染色增强出现更早更显著.结论:食管双瓣修补术效果良好,剔除长瓣的黏膜和黏膜下层更有利于双瓣间愈合及防止气管狭窄和囊肿的发生.

  • 羟乙基淀粉溶液加用卡尼汀对失血性休克兔复苏过程中血乳酸变化的影响

    作者:刘侃;陈琪;周伟民;周红;余煜豪

    目的:观察羟乙基淀粉加用卡尼汀对失血性休克兔复苏过程中血乳酸和剩余碱变化的影响,以评估其对失血性休克复苏的作用.方法:24只家兔随机分成4组,生理盐水(NS)组、生理盐水加卡尼汀组、羟乙基淀粉溶液(HES)组和羟乙基淀粉溶液加卡尼汀组,在休克前(T1)、休克末期(T2)、复苏后1 h(113)、2 h(T4)、4 h(T5)、6 h(T6)时间点对家兔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进行检测,抽取血液进行血乳酸(BL)、剩余碱(BE)的测定.结果:复苏后,各组BL值随时间呈现逐渐下降,生理盐水加卡尼汀组各时间点BL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生理盐水加卡尼汀组在复苏后2 h BL下降为明显(6.97±2.56)mmol/L,在4 h又有小幅度升高(7.84±1.84)mmol/L.羟乙基溶液加卡尼汀组在复苏后2 h内的BL值变化与羟乙基溶液组没有显著差异,4 h和6 h显著低于羟乙基淀粉溶液组(P<0.05).结论:在失血性休克复苏早期使用卡尼汀,对减少乳酸的生成、保护组织细胞.减少因无氧代谢所造成的损伤有一定的意义.

  • PICC置管后引起静脉血栓1例的护理体会

    作者:李俊璞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起到外周血管置管,中央静脉治疗的效果,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且置管时间长.我科于2009年12月22日给一患者置入PICC管后,12月31日床边B超显示有血栓形成.经及时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得到较满意效果.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杜春玲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失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34例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失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4例患者中内瘘急性闭塞16例,慢性狭窄18例.低血压是导致内瘘闭塞主要原因,穿刺不当造成的血管损伤及感染极易引起内瘘狭窄.结论: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是内瘘血栓形成和内瘘狭窄,正确评估患者的干体重,预防与及时纠正低血压,提高穿刺技术,切实做好内瘘的护理,是延长内瘘寿命,保证血液透析能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

  •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朱爱珍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肺叶切除术是近年来开展的微创手术,借助于高清晰度电视显像系统,经胸壁小切口完成肺叶切除,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1-3].本院2005年2月至2008年12月,对65例患者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ST)行小切口肺叶切除术.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Gamma钉内固定手术体位的护理配合

    作者:李荷花;方芳;徐怡琳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发生于老年人,非手术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病死率达15%~20%[1].采用可靠的内固定手术,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下床活动是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闭合复位Gamma钉内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感染率低,疗效好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推广过程中,我们发现手术体位摆放难度较大,导致麻醉管理困难及C臂机不良生物效应等障碍.针对上述难点,我们制定了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Gamma钉内固定标准手术体位.现报告如下.

  • 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手术配合体会

    作者:韩红娜;李曼;刘艳华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ESIN)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手术配合要点及护理体会.方法:应用ESIN治疗35例儿童桡骨颈骨折.完善术前各项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以及器械护士与手术者的熟练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结果:35例骨折均获得满意复位和固定,手术操作过程顺畅,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应用ESIN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固定可靠且并发症少,是值得提倡的微创手术方法.

  •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干预

    作者:徐乃翠;徐晓春;俞琦;张双双

    目的:对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的干预.方法:对20例高脂血症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期间出现胃肠道反应、横纹肌溶解征、肝功能异常、周围神经感觉异常和精神抑郁症不良反应,积极采取护理干预,包括用药护理、特殊不良反应护理和心理护理等.结果:经适当护理干预后,20例患者均未出现生命体征不稳等严重后果.结论:严格掌握他汀类药物适应证,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积极进行护理干预.

  • 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50例临床及耐药分析

    作者:马继龙;朱义杰;余建申

    目的:分析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50例因黄疸住院、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培养出病原菌50株,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第一位,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两株共占80%,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占10%.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偏低,对氨基糖甙类、奎诺酮类部分敏感,对其它各类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缺乏特异性,对可疑患儿早期宜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菌相对少,血培养报告后,再根据药敏调整治疗方案.

  • 四年间鲍曼不动杆菌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池琼;郑纪阳;戴新建;陈身贤;徐克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鲍曼不动杆菌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感染特点及其药敏结果.结果:4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大部分来自于下呼吸道标本,占80.1%.院内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居多,占64.5%.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中9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到2008年,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氨苄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头孢吡肟、美洛培南等耐药率均超过65%:介于40%~45%的有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多粘菌素E的耐药率低,为5.7%.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对抗菌药物存在多药耐药性,该菌耐药率高,临床上应根据其临床分布特点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理抗菌药物.

  • MRSA对糖肽类抗生素耐药趋势及机制初探

    作者:罗强;徐宁;易四维;黄丽英;何文军;吴子安

    目的:分析确定MRSA的van基因的表达与对糖肽类抗生素的耐药趋势的相关性.方法:分析MRSA菌株耐药谱确定对糖肽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变化趋势,通过PCR筛选出现耐药趋势的MRSA菌株中va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MRSA菌株对糖肽类抗生素药敏结果中位数和频数分布趋势都显示向耐药方向的偏态分布,而van基因在85株MRSA中没有阳性表达菌株.结论:MRSA菌株对糖肽类抗生素出现明显的向耐药方向发展的趋势,而van基因的表达与这种耐药趋势不呈现明显的相关性,证明对于糖肽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还会更加复杂,尤其是hVISA的出现对MRSA对糖肽类抗生素耐药机制具有指导意义.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胱抑素C检测的临床应用

    作者:罗红权;陈新敏;薛峰

    目的:探讨检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N)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对判断早期肾脏损伤和终止妊娠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建卡孕妇200例,分为正常妊娠组60例、妊娠高血压组90例和子痫前期组50例,同时选年龄相仿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对照.检测研究对象的CysC、血肌酐(SCr)和尿蛋白等指标的值,分析CysC与SCr和尿蛋白之间的相关性及与终止妊娠之间的关系.结果:妊娠高血压组和子痫前期组的CysC均高于妊娠正常组和正常对照组,子痫前期组的CysC又高于妊娠高血压组;CysC与SCr和尿蛋白均呈正相关;CysC≥2.5 mg/L和尿蛋白阳性呈(+++)的孕妇,应尽快终止妊娠.结论:CysC是一项敏感且可靠的评价PIN早期肾脏损伤的指标,临床可结合CysC和尿蛋白的结果,采取积极治疗,适时终止妊娠.

  • 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与心血管疾病

    作者:陈颖;陈大年

    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体内的受体之一,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对ox-LDL起到结合、吞噬和降解的作用[1].由于LOX-1在心血管疾病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它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药物作用的靶点.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康复门诊慢性疼痛患者伴发抑郁情绪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区丽明;葛兆希;陈芃;梁桂英;耿庆山

    目的:调查康复门诊慢性疼痛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医院康复门诊慢性疼痛患者进行调查,用SDS评估患者的抑郁情绪.数据统一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98例慢性疼痛患者中,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30.30%.在影响患者抑郁情绪的因素中疼痛程度、疼痛病程超过12个月、婚姻状况为单身、医疗费用完全自资,以及头痛患者更易出现抑郁情绪.结论:康复门诊慢性疼痛患者的抑郁情绪的状况比较严重,且与多种因紊有关,应引起康复临床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疼痛 抑郁 康复门诊
  • 胰体尾部肿瘤手术切除的相关问题

    作者:甄作均;王峰杰

    胰腺肿瘤的发病率较低,但其病理类型复杂.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胰腺肿瘤的检出率逐年增高.位于胰腺体尾部的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低,而胰腺囊性肿瘤与神经内分泌肿瘤多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多可手术切除.胰腺体尾部肿瘤以胰体尾切除为标准术式,其中又分为保留脾脏与联合脾脏切除的术式.近年,随着损伤控制外科的发展,在切除病灶的同时,大限度地保留器官的功能和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日益受到重视.胰腺体尾部切除对胰腺内分泌、外分泌功能影响较大,特别是合并慢性胰腺炎的患者,术后易出现糖尿病及营养不良.对于胰腺体尾部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是否均需切除胰腺体尾部,近年备受争议,也是国内外胰腺会议讨论的热点.

  • 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的研究

    作者:侯宝华;区金锐

    胰头癌是一种极难治疗的恶性肿瘤,目前外科治疗仍然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其手术切除率低,并发症多,创伤大,病死率高,而远期效果又很差等.目前,能够手术者也仪占全部胰腺癌患者的30%~40%,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仅为18.6%.手术病死率也有3%~5%,术后并发症率高达25%~40%[1-2],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对胰腺癌切除指征尚缺乏合理把握.相当多的临床医师主要还是以手术探查来评价胰腺癌的可切除性,很多病例在术中发现肿瘤固定包绕主要血管或淋巴结融合肿大,甚至已有肝脏转移等情况而放弃手术.

  • 数字医学技术在胰腺肿瘤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研究

    作者:方驰华;苏仲和

    胰腺癌因早期不易发现、切除率低、易复发、侵袭性强,被称为"癌中之王",在全球范围内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4位:在我国,也是病死率高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具有早期转移的生物学特征,80%的胰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手术切除率仅为20%,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5年总体生存率仅为0.4%~0.5%[1].但在手术切除的病例中,其5年生存率约可提高到20%[2].目前比较公认的是:对于确诊胰腺癌的患者,手术切除是根治并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潜在有效办法.

  • 胰腺癌非手术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作者:夏金堂;徐波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升高.在我国,胰腺癌近20年来发病率增长约6倍,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第5位,而其总手术切除率和5年存活率无显著提高.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往往已是晚期,能手术切除的只占10%~15%,此类患者无手术治愈的希望,治疗原则是合理选择各种治疗措施,稳定或减缓肿瘤发展速度,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 胰头癌的各种手术方式评价

    作者:陈汝福;周泉波

    胰头癌预后恶劣,其5年生存率仅1%~5%,主要原因是其具有早期即发生淋巴结转移和沿神经束膜扩散至胰外的生物学特征.手术是唯一可以根治胰头癌的治疗方法.20世纪40年代开始即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Whipple手术)治疗胰头癌,但切除率不高,仅为10%~15%,且手术病死率10%~44%,5年存活率<5%.此种PD只注重肿瘤切除,未刻意清扫淋巴结而不能根治肿瘤,已被称为传统的PD.

  • 胰腺癌外科治疗目前关注的几个问题

    作者:区金锐;侯宝华;王慧玲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虽然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手术治疗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如何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一直是外科治疗的难点.本文将综合有关文献阐述目前胰腺癌外科治疗中存在的争议.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