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方式的抗原修复对免疫组化结果的影响

    作者:努力比艳·毛拉;古丽仙·麦麦提明;胡夏韵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中不同抗原修复方式对染色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温高压修复法、微波修复法和酶消化法对病理科采用的四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p53、Ki67、C-erbB-2、cyclin D1)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对染色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p53、Ki67、C-erbB-2、cyclin D1四项标记在三种修复方法下均具有较高的阳性率.高温高压修复法、微波修复法的染色结果阳性率较高,与酶消化法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修复方法均有实用性,三者相比,高温高压修复法、微波修复法修复效果更好,对病理诊断指导意义较大.

  • 酶修复法在翼状胬肉免疫组化中应用的探索

    作者:张纯涛;何媛;贾俊

    目的:分析3种抗原修复方法在翼状胬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过程中所得切片的优劣。方法:分别用3种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包括微波修复、酶修复和高压修复,对翼状胬肉组织蜡块的连续切片加抗TGF-ΒrⅡ抗体并染色。对所得切片的掉片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种方法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修复与高压修复,酶修复与高压修复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翼状胬肉组织进行组织抗原修复的佳选择是酶修复法,掉片少,简单易行,且没有危险性。

  • 增强免疫组化检测方法的探讨

    作者:黎家华;石新兰;黄利鸣

    近,在宫颈癌病因多因素分析研究中,对1995~1999年收集的46例经病理学诊断的宫颈癌和38例慢性宫颈炎的活检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做了PCNA、p53、C-erbB-2、RB、E6等指标的检测。在免疫组化技术的具体操作和运用中,如何增强其检测效果,减少非特异性染色,摸索出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免疫生化试剂 SP试剂盒、DAB试剂盒、单克隆抗体购于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系美国ZYMED公司的产品)。1.2 标本 系病理科宫颈癌手术送检标本和部分活检标本。1.3 方法 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制片。切片厚度为5μm,采用SP法做多种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同时设阳性、阴性和空白对照。选取相应的阳性切片,分4组对影响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的部分因素作对比实验。①抗原修复的不同方法:酶消化、微波炉、压力煮沸;②一抗稀释度1∶30、1∶50、1∶100;③一抗孵育时间:4℃过夜、37℃1~2h;④二抗、三抗的孵育时间:37℃30min、37℃45min。基本步骤:切片常规脱蜡至水,H2O2处理10~15min,抗原修复,PBS冲洗5min×3次,加山羊血清10~15min,加一抗孵育。PBS洗,加二抗孵育,PBS洗,加三抗孵育,PBS冲洗,DAB显色,苏木素复染,脱水、透明、封固。

  • 盐酸抗原修复Brdu免疫组化检测在脑组织中的应用?

    作者:王坦;郑婉君;高剑峰

    目的:探索简单有效的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原修复方法,提高实验成功率和改善实验结果。方法通过实验对三种抗原修复方法:①水浴锅煮沸修复法,②微波修复法,③Hcl酸化破膜法,采集图像进行比较,探索出Brdu免疫组织化学DAB染色有效方法。结果①水浴锅煮沸修复法:组织抗原暴露不全,背景较深,不能很好的显示Brdu的阳性结果。②微波修复法:组织中Brdu暴露不全,增加加热时间会使组织切片脱落严重,加热时间少则背景深,Brdu不能很好的与抗体结合,实验多数为阴性。③Hcl酸修复法:组织背景色较浅,Brdu阳性与背景色对比明显,同时能完全检测Brdu在细胞中的位置。结论 Hcl酸化修复法能很好的显示细胞核DNA镶嵌的Brdu,抗体容易进入细胞核中与之结合,显色效果明显,操作简单易行,同时无热源,安全性较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检测方法。

  • 不同冷却方法对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罗焕超;余琦;杨江辉;周会芹;刘成龙;王炎

    在免疫组化中,组织固定、抗原修复、显色反应是保证免疫组化染色质量的重要步骤.我们用PV6000免疫组化染色法,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与实验,发现在严格按照染色步骤要求操作的同时,高温高压抗原修复后用自然冷却法检测比快速冷却法效果好.现在以乳腺癌为例,介绍如下.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idkine蛋白表达上调

    作者:张士化;卢凯华;王庆苓;侯亚义

    Midkine(MK)表达与癌发牛和生长有密切关系[1].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MK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发生与发展的研究报道极少,且结果也不尽一致.目前,新鲜冷冻切片已广泛应用于免疫组化研究,且丙酮或甲醛固定的冷冻切片已成为评价抗原修复在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的标准.

  • 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对cyclin B1在肿瘤中表达的比较

    作者:许燕云;姜汉国;吴艳霞

    cyclin B1是参与细胞周期G2/M转换的重要调节因子,在部分恶性肿瘤中呈过表达且与预后有关.在免疫组化染色中,cyclin B1定位于细胞核,但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按试剂说明采用高温修复方法,cyclin B1多定位于细胞质,核表达率较低,影响其在肿瘤中表达的阳性率.本实验采用不同抗原修复方法比较cyclin B1在膀胱癌和乳腺癌的表达情况,以探讨佳抗原修复方法.

  • 影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几点体会

    作者:田野;张伟;周永梅;赖日权

    近年来,国外一些公司推出了即用型抗体,使免疫组化染色变得非常方便和简单.但是,免疫组化染色成功与否,抗原决定簇的暴露是其中一个关键环节,目前常用的抗原修复法有微波、高压和酶消化等方法.用不同的修复方法所导致的结果亦不相同,考虑到抗原修复时内源性生物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建议在抗原修复时做阴性对照以排除假阳性结果,否则易影响诊断结果.现将我们的体会报道如下:

  • 三种免疫组化抗原热修复方法的对比分析

    作者:白杨;温黎;李新功

    目前,免疫组化技术已发展成为常规病理诊断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尽管它只是蛋白水平的检测方法,而且对标记结果的解读还需要深入研究,但由于方法简单、设备要求相对较低,故它仍被各级医院病理科倚重.由于病理常规制片使用的中性甲醛固定剂可造成蛋白质的交联,从而导致部分或大部分抗原决定簇封闭,必须通过抗原修复才能有效地使抗原决定簇重新暴露与抗体有效结合,故抗原修复技术成为免疫组化染色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1].各种自动化免疫组化染色设备都设置了相应的抗原修复程序,使抗原修复更加规范,保证了免疫组化结果稳定可靠.但这些设备成本较高,难以很快在基层医院推广,手工操作仍是普遍的方法.

  • 防止免疫组化染色组织脱片的处理方法

    作者:徐国祥;何雷;李佳嘉;梅晶晶

    在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切片需要长时间在液体中浸泡,并要经受高温、高压、抗原修复的考验,因此脱片现象经常发生,尤其在组织处理不佳时更加明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科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终找到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能有效防止脱片现象的发生.

  • 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抗原修复方法的探讨

    作者:沈溪明;何欣欣;吴东霞;陈耿标;林敏玲;李海刚

    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是NKX2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主要分布于甲状腺、间脑和呼吸道上皮,在胎盘形成过程中起提高转录活性的作用.TTF-1在正常和良性甲状腺组织中表达较多,而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等恶性肿瘤中表达相对较少,在未分化癌中不表达,因此推测TTF-1可作甲状腺肿瘤分型和预后判断的一个指标.

  • 抗原修复对端粒酶逆转录酶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的影响

    作者:侯宁;陈玲红;赵坡

    常规石蜡切片标本,一般均用甲醛固定,而经甲醛固定的组织,其抗原蛋白的氨基与固定液中的醛基交联形成羧甲基而封闭了抗原决定簇,使其免疫组化标记的敏感性明显降低.免疫组化染色的成功与否,抗原决定簇的保存和暴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要充分暴露抗原决定簇,目前常用的抗原修复法有微波、高压和酶消化等,它们对大多数抗体的标记是有益的,但是,有些抗体经抗原修复后不再发生反应或阳性率降低.

  • 柠康酸酐抗原修复液在免疫组化中的应用

    作者:张炜明;宋国新;贺骁;平国强

    抗原修复技术是影响免疫组化染色成功的重要技术因素,合理选择抗原修复方法可以提高抗原的检测率和染色强度[1].实际工作中不同的检测抗原需要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法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因此,寻找一种通用、可靠、稳定的修复方法尤为重要.据文献报道[2],柠康酸酐(一种解蛋白交连剂)作为抗原修复液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抗原修复要求.本文将柠康酸酐抗原修复液应用于免疫组化检测,并与常规应用的抗原修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其效果.

  • 抗原双重暴露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

    作者:祝亚猛;虞有智;王晓枫;张春波;孟庆银

    在免疫组化染色中抗原暴露是通过抗原修复达到的,是染色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使石蜡切片中待标记的抗原获得充分的暴露,我们使用的抗原双重暴露方法取得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 增强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敏感性的新技术研究及应用

    作者:熊正文;李春光;丁华野;史景泉;田玉旺

    近年来,原位杂交、PCR等分子病理学新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在一些疾病的诊断和研究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但是免疫细胞化学染色(ICS)技术以其突出的优点,广泛应用于肿瘤临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针对ICS时间长、敏感性差、抗原修复方法单一、组织固定、制片和染色等流程对抗原性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终影响ICS结果等缺点,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对影响抗原性的主要因素:抗原修复、骨组织ICS、冷冻厚切片及HBP增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一些疑难肿瘤的诊断提供了准确、快速的技术保障.现简介如下.

  • 高锰酸钾/草酸法褪黑色素后组织抗原性的变化

    作者:林兴滔;何娇;骆新兰

    黑色素常见于恶性黑色素瘤、色素痣、皮肤病、色素性神经纤维瘤、透明细胞肉瘤等.特别是恶性黑色素瘤,大量的黑色素沉着经常影响到细胞核及形态的观察,尤其是应用DAB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时影响结果判读,对其进行褪色素处理成为一种重要的措施.高锰酸钾/草酸法褪黑色素是传统的氧化剂褪色素法,组织切片在经过褪色素处理后,其抗原性都会有所改变.本实验对不同的免疫抗原进行检测,了解强氧化剂高锰酸钾褪黑色素所需佳时间和浓度,以及褪黑色素处理前后组织抗原性的变化规律.

  • 不同方式进行的EDTA抗原热修复对免疫组化结果的影响

    作者:王璐

    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已成为现代病理诊断中不可或缺的检测手段,特别是在判断肿瘤组织的起源、分类以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甲醛固定使标本的氨基酸残基分子之间或分子之间形成醛键,抗原决定簇被掩盖或破坏,使部分抗原-抗体反应不能顺利进行[5].因此,充分的抗原修复是染色效果好坏的重要环节.各单位都有自己的抗原修复条件和方法,但大致原则是一致的.在常规的条件下,大部分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表达和染色效果都很好,但个别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表达需要用不同的抗原热修复.

  • 甲醛固定和抗原修复的分子机制(英)

    作者:景青萍;张建中

    Shi等(1991)发现在重金属溶液中煮沸组织切片能改变甲醛固定效应,即煮沸的组织切片中许多组织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反应性被修复,这个过程常常被称为抗原修复.

  • 抗原修复对乳腺冷冻切片后组织ER、PR、c-erbB-2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晨;傅春燕;金中元

    很多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影响冷冻后乳腺癌组织ER、PR、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为此,我们选用了不同的抗原修复时间、不同的抗原修复液、不同pH值的抗原修复液对乳腺癌冷冻组织进行了ER、PR、c-erbB-2蛋白的检测,观察它们的效果以便更好的应用于临床诊断.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选用湘雅医院外科手术乳腺癌组织标本,所有标本经冷冻快速切片后再行4%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3~5 μm连续切片,市售家用800 w微波炉,市售家用高压锅,ER、PR、c-erbB-2鼠抗人单克隆抗体,通用型polymer检测系统,DAB显色.pH6.0柠檬酸盐(0.01 mol/L),pH8.0EDTA(0.001 mol/L),pH9.0 EDTA(0.001 mol/L)抗原修复液,以上试剂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载玻片经过APES防脱处理.

  • 抗原修复条件的变化对Ki-67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

    作者:林齐心;陈赞烽;熊玉林

    组织在固定过程中,由于甲醛、加热、有机溶剂的处理,使抗原发生交联、变性等,致使在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无法与抗体结合.但这一变化是可逆的,可通过抗原修复重新暴露抗原决定簇,增加抗原抗体结合的机会,从而提高免疫组化染色效果[1,2].本工作从影响蛋白构象的温度、pH、表面活性剂等影响因素着手,以Ki-67为对象,系统研究了免疫组化过程中不同因素变化对抗原修复效果的影响,并对抗原修复的机制进行探讨.

160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