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龄老年患者多发髂静脉、下肢静脉血栓治愈1例

    作者:柳高;曹剑;刘宏伟;李小鹰

    1 临床资料患者,男,84岁,突发腰部疼痛9 d,左下肢不适6 d入院.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示:(1)下肢动脉硬化;(2)左侧股总、股浅静脉、大隐静脉入口端血栓形成;(3)左侧胭静脉流速减低.入院诊断为"左下肢静脉多发血栓".

    关键词: 静脉血栓 治疗
  • 肠系膜静脉血栓致肠梗死术后并发短肠综合征的护理

    作者:王瑛

    肠系膜血栓形成致肠梗死是比较少见的外科疾病,术前误诊率100 %,全是术中确诊,因广泛肠坏死,手术方式全部为坏死肠段切除+小肠对端吻合,其结果常常是短肠综合征(SBS),死亡.因此,应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尽早确诊挽救病人的同时,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现将我科1997年至2003年间收治的3例病例报告如下.

  • 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赵林

    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观察、预防等一系列措施.

  • 护理干预对减少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作者:梁云香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剖宫产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将2011年3-12月在我院剖宫产的产妇846人按单双日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30例,观察组4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产科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后1周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下肢肿胀、疼痛12例.观察组发生下肢肿胀、疼痛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结论: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作者:刘书然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患者手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8例神经外科术后形成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18例DVT患者经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及时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发生DVT,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使用胺碘酮导致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

    作者:李丽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患者静脉使用胺碘酮导致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患者静脉使用胺碘酮导致静脉炎发生率"为活动课题,随机对活动前后2组共102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降低患者静脉使用胺碘酮导致静脉炎发生率由3.66%下降到2.22%.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患者静脉使用胺碘酮导致静脉炎发生率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急性白血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如静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静脉血栓所出现的几率和影响因素.方法:在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中选取50例,PICC置管后后按有无血栓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观察分析患者置管长度、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以及纤维蛋白原等因素对血栓形成有无关系.结果:12/38(31.59%)例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未出现肺梗塞情况,两组患者置管长度、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以及纤维蛋白原等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静脉血栓发生概率与置管长度、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以及纤维蛋白原等因素均无关.

  • 下肢静脉血栓临床分型与超声特点的病理意义

    作者:薛利芳;贾建文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血栓临床与声像图特征之间的关系,使临床医生能够透过声像图特征,看到患者当前下肢静脉血栓所处的状态.方法 受检患者均为单侧性下肢静脉病变.根据患者临床特点将人选患者分为三组.A组(急性期):48例,为发病后48小时内行超声检查者.B组(慢性组):46例,为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的患侧肢体肿胀及疼痛者.c组(无症状组):32例,患者无明确下肢肿胀及疼痛不适感,是临床怀疑或已经发生肺栓塞而例行超声检查者.测量所有病变处血管内径及对侧相同部位的血管内径,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病变处血管内径增宽,与对侧比较,差值平均为2.1±1.1mm.病变处血管管壁清晰、光滑、完整,探头加压管腔不能压瘪,内有实性回声充填.彩色及能量多普勒显示病变处血管内无血流信号,或有不规则虫蚀样血流信号.B组:病变处血管管壁不规则性增厚,回声增强,管壁显示模糊不清,管腔不同程度变窄.彩色及能量多普勒显示血管内血流信号不规则性变细、断续或成虫蚀蚯蚓样.病变处血管内径较对侧同等部位内径变窄,其差值平均为1.6±O.9mm.c组:本组特点是以等回声或中等偏高性小附壁血栓为主,主要发生在小腿静脉及肌间静脉内.病变处血管内径与对侧同等部位比较,血管内径无变化.结论 实时声像图不仅能够显示下肢静脉有无血栓,而且可以了解血栓所处的状态.

    关键词: 超声 静脉血栓 临床
  • 舒适护理管理模式在预防卵巢癌术后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宋欣

    目的:探析舒适护理管理模式在预防卵巢癌术后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78例卵巢癌患者,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9例.研究组采用舒适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舒适护理管理模式可预防卵巢癌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值得推广应用.

  • 来那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静脉血栓预防策略比较

    作者:晏建国;郭瑛;朱文凤;罗萍;胡飞;李金凤;欧阳贤凤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ASA)和低分子量肝素(LMWH)在来那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中,预防静脉血栓栓塞(VT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进行系统文献检索,采用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法,纳入来那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观察性队列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了9项研究,1298例使用ASA或低分子肝素预防来那度胺治疗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NDMM)或复发/难治性骨髓瘤(RRMM)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TE风险更高汇总数据研究表明,ASA预防来那度胺治疗NDMM总的VTE发生率10.6%[95%CI:8.7-12.4],尚未发现ASA用于预防来那度胺治疗RRMM研究.低分子肝素预防来那度胺治疗NDMM和RRMM患者总的VTE发生率为1.4%[95%CI:0.48-4.09].在以来那度胺为基础治疗的NDMM中,使用ASA预防静脉血栓,RD方案的VTE发生率为18.9%[95%CI:14.9-23.0],而Rd的VTE发生率为10.3%[95%CI:6.6-14.0],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意义(P﹤0.0001);在NDMM中,使用ASA预防静脉血栓,单纯以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RD+Rd)的VTE发生率为20.2%[95%CI:16.5-24.0],而单纯MPR方案的VTE发生率为4.2%[95%CI:2.3-6.0],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意义(P﹤0.0001).结论:对于以来那度胺为基础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目前常用的血栓预防方案是ASA.在NDMM中,使用ASA预防静脉血栓栓塞,RD方案的VTE发生率明显高于Rd方案,单纯以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RD+Rd)的VTE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MPR方案.因此,ASA可能不适于RD方案静脉血栓栓塞预防,但可能是MPR方案一个安全的选择.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更多的研究比较ASA与LMWH的疗效和安全性.

  • 静脉血栓栓塞症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赵恩利

    分析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征,重点探讨手术患者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早期诊断及合理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 1例乳腺癌患者行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作者:谢小兰;李静;周月好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 PICC ) 具有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留置时间长等优点 ,是癌症患者理想的静脉通路和 "生命线"[1] .其中血栓性静脉炎是 PICC 严重的并发症 ,可诱发脑栓塞或肺栓塞 ,危及患者的生命[2] . PICC 血栓形成一旦确诊 ,一般处理原则是先拔管 ,后采用抗凝治疗 ,给患者带来身体损害的同时增加了住院费用.本科室于2017年6月 10 日收治 l例左乳浸润性导管癌术后化学药物治疗患者 ,人院后在超声引导下行 PICC 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 ,经治疗和护理 ,患者顺利完成化疗并带管出院 ,现报告如下.

  • PICC置管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

    作者:杨妮;李晓帆

    目的:探讨PICC置管患者后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收集我科PICC置管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1月至9月的病人作为接受常规PICC导管护理的对照组,以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的病人作为接受优质护理的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PICC置管留置平均时间、PICC置管中发生静脉血栓的比例.结果:研究组PICC置管平均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ICC置管中发生静脉血栓的比例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分析PICC置管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改善血流状态.

  • 分层护理在预防前列腺癌根治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艳

    目的:观察分层护理在预防前列腺癌根治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我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8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分层护理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4例:分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分别为17.65%、0.00%,均依次低于对照组,P<0.O5.结论:对于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给予分层护理降低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置管后静脉血栓的护理

    作者:万艳芬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采用PICC置管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不采用护理干预,观察组术后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7%,观察组为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质量相对较高。患者形成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较高。结论从置管成功到后的拔管,需要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发生静脉血栓的概率,提高治疗的质量。

  • 护理干预对预防 PICC 置管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作者:杜美春;闫可颐;贾爱玲;李蕊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 PICC 置管患者预防发生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4年9月治疗的110例 PICC 置管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对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结果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82%,经处理痊愈。结论护理干预用于 PICC 置管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

    作者:陆萌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该技术不受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的限制,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患者输液、NICU患者等.尽管PICC有许多优点,但仍存在一些并发症和危险.

  • 骨科术后血栓防治临床分析

    作者:韦智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术后血栓的临床效果,并探讨骨科术后血栓防治的新进展。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行下肢骨科术且出现静脉血栓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凝与溶栓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分型论治:脾虚湿阻型患者,给予桃红四物汤;湿热下注型患者,给予四妙勇安汤;气滞血瘀型患者,给予活血通脉汤,水煎,1剂/d,连续服用7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接受2个月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接受上述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99,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骨科手术后血栓,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气压治疗预防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作者:周宇凤;杨丽霞;罗茵

    目的 探讨早期双下肢气压治疗预防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剖宫产术后行双下肢气压治疗的高龄产妇86例为治疗组,通过病历回顾选取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剖宫产分娩的高龄产妇6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产妇术后返回病房后立即给予双下肢气压治疗.观察两组产妇产后42 d内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3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对照组有10例发生静脉血栓,两组有效预防静脉血栓率分别为96.51%、8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早期双下肢气压治疗可有效预防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推广.

  • 辅助生殖技术并发血栓形成5例分析

    作者:张惠红;郭艺红;苏迎春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应用,有关血栓并发症的报道逐渐增加.据估计,ART助孕并发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约为0.04%[1].约1/3的血栓发生在动脉系统,以发生在颅内动脉常见;2/3发生在静脉系统,以发生在颈部静脉为常见[2].动脉血栓伴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约占90%,大多同时发生;静脉血栓伴发OHSS约占78%,可发生在OHSS治愈后的2~77d内.动脉血栓患者中妊娠率为46%,静脉血栓者中妊娠率为97 %[3].目前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据文献报道发现动脉血栓死亡率达9%,其中60%为脑血管栓塞,静脉血栓易引起肺栓塞,但目前尚未有静脉血栓死亡病例的报道.由于血栓并发症的后果严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机制及预防措施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回顾分析了在本中心接受ART助孕后发生血栓的5例患者临床资料,探讨ART助孕并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发生机制,以做好防治工作.

1210 条记录 1/61 页 « 12345678...606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