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
China Medical Devices 중국의료설비
- 主管单位: 医疗设备信息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8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655/R
- 国内刊号: 沈翀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1-3个月
1. 本刊录用的稿件,必须是作者自己研究、实验或实践的工作,要有明确的观点、科学的理性阐述和证明。稿件要具有创新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稿件须拓宽学术视野,尽量多参考国内外有关学科的参考文献,例如生物医学工程、仪器设备、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等学科领域的期刊。
2. 专论、论著、临床影像技术、医学工程技术、综述、医院数字化管理栏目中研究类论文,如果是国家级或省(市)级有关研究立项课题的文章,来稿请注明研究课题来源和项目编号,并提供相关证明,本刊将优先录用和刊出。
3. 稿件要求段落分明、文字通顺、叙述简明、重点突出、不违反国家有关政策与规定,尽量避免错别字和错用符号。论著、综述栏目稿件字数一般在4000~8000,其他栏目稿件一般在3500~5000字。稿件中的图、表应遵照本刊的写作要求,且均占版面字数。
4. 本刊采用采编系统收稿(www.china-cmd.org),请务必在投稿时填写投稿函并写明作者姓名、联系电话、工作单位、所在部门及详细通讯地址。多位作者的稿件,请排列好作者顺序。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发文量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官网?
期刊的官网链接是:http://www.china-cmd.org,可以通过官网查看期刊的投稿要求,然后进行在线投稿。
-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怎么样?
《中国医疗设备》是一本月刊,是在我国医学工程学科领域中具有较大影响的重点科技期刊,期刊的影响因子为0.82,在同类杂志中还是比较高的,值得大家投稿。
-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是几级期刊?
《中国医疗设备》是统计源期刊,是一本核心刊物,期刊对稿件的质量要求比较高,投稿有一定的难度,投稿时需要注意。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
PB840呼吸机流量传感器工作原理 及故障修复方法探索
目的 对呼吸机质量控制检测中发现的难以修复的流量传感器问题进行尝试性修复.方法 通过酒精和酶洗的方法,修复流量传感器.结果 经质量控制检测,经过修复的流量传感器,符合标准.结论 酒精和酶洗的方法可快速有效地修复流量传感器,可提高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
瓦里安Clinac IX直线加速器故障维修2例
本文通过分析检修瓦里安Clinac IX直线加速器OBI系统故障和FLOW联锁故障,为直线加速器维修提供借鉴经验.在检修OBI系统故障时,根据系统提示错误信息,首先使用BMC手控盒排除硬件故障,然后查看图纸逐步排查,在测量Supervisor供电正常后确定Supervisor故障,更换Supervisor,OBI系统工作正常.对于FLOW联锁故障,根据线路走向逐一排查,后确定故障点在油位开关,因长时间停电导致油箱变凉,油位下降,油位开关断开,在短接油位开关后加上高压使油温升高,取消短接后FLOW联锁消除.引起FLOW联锁的故障有很多,因为该联锁为串联信号,因此快速找到关键节点,可缩小排查范围,减少维修时间.
-
飞利浦iU22彩色超声诊断仪 病人数据恢复探讨
随着超声造影、三维彩超、谐波成像、计算机软件等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诊断作为6大影像学诊断之一,在医院各个科室的应用数量快速增长.本文阐述了现代彩色超声诊断仪的发展以及在各类临床疾病诊治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飞利浦iU22超声诊断仪病人数据恢复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常见故障现象特征、产生故障的原因分析、维修原则、维修的方法、日常工作中注意事项等,结合实际工作论述了数据故障的恢复检修方法.
-
多排螺旋CT联合MRI在踝关节外侧韧带 损伤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并比较多排螺旋CT联合MRI诊断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96例,经过关节镜或手术确诊.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多排螺旋CT联合MRI组以及MRI组两组,每组各48人.MRI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联合组同样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多排螺旋CT进行诊断.对比观察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对于踝关节外侧单条韧带损伤(单纯距腓前韧带、单纯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损伤、距腓前韧带同时合并跟腓韧带)的检出率的情况;对比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于踝关节复合损伤,如关节腔积液、肌腱损伤、骨挫伤、骨折碎片的检出情况;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于韧带损伤分级的准确率情况.结果 联合组检测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检出率为93.75%,MRI组检出率为77.08%,联合组检出率高于MRI组(P<0.05);联合组对于骨挫伤的检出率高于MRI组(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于关节腔积液、肌腱损伤、骨折碎片的检出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及MRI组对韧带损伤程度的分级评估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联合MRI诊断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效果较好,对于踝关节复合损伤的检出率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
常规X射线和DTS成像技术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痂成型过程中 的应用价值探究
目的 研究常规X射线和X线断层融合(Digital Tomosynthesis,DTS)成像技术在下肢骨折固定术后骨痂形成过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固定手术的下肢骨折患者500例,在500例患者手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采用常规X射线和DTS成像技术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并对检测图像进行分析,对两位医师的图像分析结果一致性进行评价,统计X射线和DTS成像技术在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的骨痂检出率、图像质量、辐射剂量以及两种技术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位医师的图像分析结果一致性较高.DTS成像技术在术后1个月时和术后6个月时的骨痂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X射线技术检测下的骨痂检出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DTS成像技术在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的图片质量2分分布率显著高于X射线技术图片质量的2分分布率,图片质量0分分布率显著低于X射线技术图片质量的0分分布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TS成像技术的辐射剂量相关参数均明显低于常规X射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TS成像技术的特异度、敏感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X射线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S成像技术在下肢骨折固定术后的愈合诊断过程中,能够准确地对患者的骨痂情况进行检查,且患者所受辐射剂量较低,对患者的恢复及预后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帮助价值.
-
腮腺分区勾画方式对鼻咽癌IMRT 计划靶区及腮腺剂量的影响
目的 探索三种腮腺分区勾画方式对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中靶区及腮腺剂量影响.方法 选取4例鼻咽癌患者(T2N2M0,III期),每例分别制作4组调强放疗计划(计划0,计划1,计划2,计划3),除腮腺以外,靶区处方剂量及其余危及器官限制剂量均相同.评估4组计划中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特别是腮腺剂量.结果 4组计划均符合靶区及正常组织剂量限制要求,腮腺分区勾画组(计划1,计划2,计划3)两侧腮腺Dmean均低于腮腺整体勾画组(计划0);计划2两侧腮腺Dmean<30 Gy,D50<26 Gy,均低于计划0,且能大程度降低左右侧腮腺Dmean和D50.结论 在满足靶区及正常组织剂量限制要求前提下,腮腺分区勾画方式2能显著降低腮腺平均剂量及50%体积剂量,此种腮腺分区勾画方式能否减轻放疗对腮腺分泌功能的损伤值得进一步研究.
-
双低剂量联合iDose4迭代重建在 头颈部CTA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联合iDose 4迭代重建技术在头颈部CTA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临床拟行头颈部CTA检查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双低剂量组(A组)和常规剂量组(B组),每组34例.A组:管电压80 kV,对比剂用量55 mL,采用iDose4-5迭代重建;B组:管电压120 kV,对比剂用量85 mL,行滤波反投影重建.两组均用300 mgI/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以5.0 mL/s流率注射,并以相同流率追加30 mL生理盐水,其余扫描条件均相同.分析比较两组图像主观评分、动脉CT值、噪声、SNR、CNR、CTDIvol、DLP、ED的差异.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无差异(P>0.05),A组噪声稍高于B组,不同层面动脉CT值、SNR、CNR均高于B组(P均<0.05);A组的CTDIvol、DLP、ED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有效辐射剂量降低74.15%,碘摄入量减少35.29%.结论 双低剂量联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行头颈部CTA成像在保证图像质量前提下,可以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并减少对比剂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复发性微小肝癌超声造影与磁共振增强 扫描及DWI表现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与磁共振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在诊断肝脏复发性微小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26例病灶≤1.0 cm复发微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超声造影及磁共振增强扫描及DWI图像特征.结果 病灶超声造影及磁共振增强扫描结果显示,26个扫描结果中快进快出分别为14个、11个,快进慢出为6个、4个,快进不出5个、7个,等增强-退出分别为1个、4个.26个病灶DWI全部为高信号.超声造影与磁共振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复发性微小肝癌准确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超声造影与磁共振增强扫描能敏感地显示微小肝癌内部血流动力学特征,均可作为诊断复发性微小肝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DWI结合磁共振增强扫描可明显提高磁共振诊断准确性.
-
医疗设备调配中心监护仪集中 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探讨医院监护仪集中管理模式,提高设备的使用率,解决科室之间借用困难,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科室管理成本,节约设备购置资金.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建立医疗设备调配中心,对医院监护仪进行集中管理.通过对监护仪进行集中管理,优化了我院各科室监护仪的配置,降低了使用成本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监护仪的使用安全和使用效率,为临床科室提供可靠的服务.通过医疗设备调配中心的建立,改变了传统监护仪的管理模式,为我院综合管理以及其他设备的资源共享提供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
-
"互联网+"理念下的医院财务对账系统 建设问题思考及业务流程打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医疗系统的支付手段日渐丰富,对账难度愈加复杂.为了提高财务对账的效率,保证对账数据的准确性,我院研发了一款财务对账系统.该系统包括收费窗口、自助终端、移动终端与HIS模块,可实现现金、银行卡、微信、支付宝与HIS的多边、交叉统一财务对账服务,提供多种产品支付统一接口,支持不同产品多种支付方式统一接入.本系统便捷高效,保障了财务资金安全,提高了财务对账的效率及准确率,适应当前"互联网+"的形势,既减轻财务工作人员的负担,又能更好地提供智慧医疗服务.
-
电子内镜设备使用和保养的实践体会
目的 探索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电子内镜设备的使用保养.方法 从了解电子内镜设备的结构原理,点检,清洗、消毒、灭菌(Cleaning,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CDS),常见故障预防等方面来达到对内镜进行管理.结果 通过在我院关于内镜设备的保养工作的开展,得知我院电子内镜设备使用中常见的故障为漏水引起的故障及送水送气不畅.结论 临床使用科室做好内镜的测漏和CDS,医学工程科做好点检和设备的日常维护,就能大程度减少设备故障率,从传统的被动的维修模式转变为质量保障的模式,使设备的经济效益大化.
-
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血液净化 临床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我院血液净化临床中的使用效果.方法 本文介绍了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信息化管理系统基于网络、计算机、IPDA等设备的构建过程与基本构架的建立,然后利用该系统进行数据采集与生成,并利用该信息系统的监管方法生成管理系统评估体系,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信息管理、临床护理管理、透析设备、数据统计分析等方面.结果 血液净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闭环控制、模块管理及大数据分析,从而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方便了医护人员和患者,提升了医院血液净化管理的整体水平,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促进了医疗安全.结论 血液净化信息化管理在临床上行之有效,不仅能显著提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这种管理模式是今后血液净化管理的必然趋势.
-
面向慢性非传染病综合防控 云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目的 研究基于大数据和O2O的慢性非传染病综合防控云平台,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慢病健康管理新模式,实现医患互动信息服务.方法 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和移动医疗技术衔接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和居民,将分散在以"宁镇扬"区域一体化为核心的"南京都市圈"8城市中各个医疗卫生单位的诊疗信息整合在一起,记录贯穿居民一生的电子档案,并构建具有地区特色的可供咨询使用的慢病本体知识库,智能给出建议进行提醒干预,智能推荐互动学习.结果 达到了对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态的远程监控及防护治疗的效果.结论 该平台完善了慢病防治管理长效管理体系,并为慢病学科发展及精准医疗的研究创造数据研究价值.
-
硬脑膜修复材料的临床使用评价 和质控标准建立的研究
目的 医用耗材的使用在现代医院诊疗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或缺,为确保和提高医疗质量,应重视医用耗材采购后的跟踪管理和质量控制,本文通过个例耗材的研究探讨共性问题.方法 对比三甲医院常用植入性硬脑膜修复材料的临床使用,建立具有可执行性的检测项目标准.结果 通过对医用耗材临床使用和质控标准评价内容和依据的深入了解和讨论,可针对性的解决医用耗材功能、免疫性、服役寿命等不能很好地满足临床应用要求的问题.结论 基于医疗器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的各级法规标准的学习融汇,进行医用耗材的使用评价和安全性监测也是医院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的研究和工作方向.
-
我院干细胞实验室的标准化设计和建设
目的 随着国内外干细胞学科临床研究的进展,为了提高我院干细胞临床研究水平,建立了标准化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实验室.方法 基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的规定》(GB50333),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设计建设了该实验室,并进行了实验室的仪器和信息系统的配置.结果 该实验室建设后运行近两年,成功实现了干细胞的制备、培养、质控及存储等功能,并利用信息系统实现了干细胞的检索和统计分析及可追溯性等功能,并成功通过了国家的干细胞基地现场验收.结论 我院干细胞实验室的标准化建设,极大地促进了我院干细胞的临床研究水平,并为下一步我院干细胞临床项目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
基于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的 实施和效果分析探讨
为了降低医用耗材虚高价格,努力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京津冀实施了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北京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不含军队和武警所属医疗机构)自2018年6月30日全面执行了京津冀第一批心内血管支架类、心脏节律管理类、防粘连类、止血类、人工关节类和吻合器类等六类耗材的联合采购.本文以我院为例,阐述了医院在开展此项任务关键环节方面的实施举措,并对执行后6个月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效果评价,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有针对性地寻求科学管理手段.
-
我院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 情况分析及思考
目的 提高全院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质量,提高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发现医疗器械风险的能力,控制医疗器械的潜在风险.方法 分析我院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管理方法,并对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数量、质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全院各科室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数量、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医务人员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理解更加深刻,医疗器械使用风险得到了很好地监控,有效地保障了患者安全.讨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作为国家控制医疗器械潜在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能够有效地监控医疗器械上市后风险.医院作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不良事件监测的过程中提高认识,做好基础数据的收集,提高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的质量,以期提高医院层面的风险管理水平.
-
托管模式下医疗设备管理模式的思考
目的 探讨托管模式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有效性.方法 将医疗设备分批、逐步交给第三方医疗设备服务托管公司(简称第三方)管理,由第三方在医院内建立器械维修服务点,定时定点地对医疗设备进行维修和预防性维护.结果 与医院医学装备管理科工作人员管理期间相比,交由第三方医疗设备服务托管公司托管的医疗设备维修响应速度快、维修时间短、开机率能够保证、维保档案完整,维修数据分析统计、原始技术资料、维保记录、修理记录、零件更换等方面的资料保存全面,维修费用略低于医院医学装备管理科管理期间.结论 与第三方医疗设备服务托管公司合作是目前较好的医疗设备管理方法之一.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病房医疗 仪器维修率的应用
目的 通过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降低病房医疗仪器维修率.方法 成立QCC,按照QCC活动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效果确认与处置,通过运用柏拉图、鱼骨图等QCC手法找出老年病房医疗仪器维修率高的根本原因,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整改措施,从而降低医疗仪器维修率.结果 QCC活动干预后,老年病房医疗仪器维修率由活动前的23.5%,降低到活动后的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患者满意度由活动前的94.5%提高到活动后9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人员相关理论知识考核成绩由活动前的(72.4±6.42)分提高到活动后的(89.3±5.87)分,操作技能考核由活动前的(78.2±8.04)分提高到活动后的(88.6±9.43)分,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护士满意度由活动前的90.5%提高到活动后的9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各圈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协调沟通能力,QCC手法运用,护士满意度及团队合作精神均有所提高.结论 运用QCC活动对病房医疗仪器的规范管理有显著成效,降低了病房医疗仪器维修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增高.同时圈员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增强,提高了护士满意度.
-
基于SPD优化医院药品管理模式 及实现销后结算
目的 为了降低医院药品管理成本,充分利用信息化和物流技术优化流程,节省支出.方法 根据软件设计四项基本原则,结合医院财务管理模式,构建一套专业的药品信息化物流管理系统.结果 通过药品信息化物流管理系统,结合财务销后结算管理模式,实现优化院内药品管理流程,降低药品管理成本.结论 利用信息化物流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对药品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药品物流、管、控一体化,降低药品管理成本.结合药品销后结算模式,可以为医院降低资金占用,使医院后续运转更加灵活.
-
射频识别系统在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s,RFID)系统对医用耗材的管理与应用.方法 分析RFID对医用耗材管理思路、服务于医用耗材具体环节、用于医用耗材管理优势及当前我院RFID管理系统在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设计方法.结果 我院于2016年应用RFID管理系统,其管理费用由2015年的56974元下降至35470元,清点时间由平均每日4.5 h下降至1.2 h,入库时间由原来的2.9 h下降至0.4 h.2016年医用耗材管理中的管理费用、清点时间、入库时间显著少于2015年(P<0.05).结论 RFID系统对医用耗材管理与应用效果突出,可减少医用耗材不良事件,减少工作量,实现可视化管理.
-
基于"互联网+"的医院医政 APP设计开发与实现
目的 设计开发医院医政APP,助力医务人员和医务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基于"互联网+",通过医政模块内容确认、功能分析、系统设计等步骤与方法,实现医政APP.结果 该APP围绕十八项核心制度,实现医务台账、病历借阅、会诊管理、病历质控、特殊用血申请、VTE评估、危急值上报、不良事件上报、抗生素审批、手术审批、手术监控、医疗安全计分等12项大医政管理模块内容.结论 医政APP开启医院管理新模式,有助于提升医院医政管理水平,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
-
基于医院数据平台的门诊运营 监控系统设计
目的 设计并构建一套基于医院数据平台的门诊运营监控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商业智能技术从数据平台中生成运营监控数据,并以图形化方式进行展示.结果 实现了门诊科室挂号、接诊、预约情况,以及检查科室排队、预约情况等门诊运营数据的实时获取和展示,并通过微信服务号推送监控告警信息.结论 应用基于医院数据平台的运营监控系统,便于门诊管理人员掌握门诊运营状态并及时干预,消除门诊流程中的瓶颈,改善门诊服务水平.
-
呼吸机应急调配原因分析及管理流程再造
为降低呼吸机使用风险、提升医护人员的呼吸机应急调配管理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呼吸机应急调配的发生原因,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减少呼吸机应急调配的次数.此外,对呼吸机应急调配流程进行了梳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了流程再造,为医护人员掌握院内全部呼吸机的使用状态,缩短应急调配时间.为提高呼吸机的周转率,科室设置呼吸机质量管理员岗位,安排专人专职对故障呼吸机进行维修追溯及使用后的清洗消毒.
-
一种热释光剂量计的性能检测分析
目的 通过系统检测一种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的性能指标,全面评价该系统的可靠性.方法 参照JJG 593-2006、GBZ 207-2016和GB/T 10264-2014,对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的批均匀性、稳定性、入射角响应、线性、能量响应、量值检验、残余剂量、探测限等8个指标进行了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相关标准要求比对.结果 各项性能指标检测结果满足国家及行业规定的指标限值.结论 该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可以用于人与环境辐射剂量的测量工作.
-
镍铬合金义齿在人工唾液中 镍离子析出行为的研究
目的 对镍铬烤瓷冠以及不同铬含量的镍铬金属冠在人工唾液中镍离子的析出行为进行研究.方法 将镍铬烤瓷冠以及不同铬含量的镍铬金属冠分别浸泡在pH6.8恒温(37±1)℃的人工唾液环境中,每隔一周将试样取出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试镍离子的析出量.结果 高铬组金属冠镍离子的析出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于第2周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而低铬组在测试周期内(7周),镍离子的析出速率呈持续缓慢上升趋势;与镍铬金属冠相比,镍铬烤瓷冠镍离子的析出量显著降低.结论 高铬金属冠具有耐腐蚀性,而镍铬烤瓷冠具有更好的生物安全性.
-
涂层导尿管的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研究
目的 分析国内市场上常用的新型涂层导尿管的细胞毒性,给临床导尿管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参考GB/T 16886.5-2017/ISO10993.5:2009的试验方法,将涂层导尿管浸提液与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培养接触,采用MTT细胞毒性试验计算细胞毒性,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 不同材质和不同涂层的导尿管对L929细胞显示出不同的细胞毒性.结论 聚氯乙烯(PVC)基材的涂层导管的体外细胞毒性小,生物相容性高;乳胶基材的涂层导尿管,细胞毒性结果有差异.
-
能量器械与传统缝扎技术在经腹宫颈癌手术中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能量器械超声刀、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百克钳与传统缝扎术在经腹宫颈癌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行腹式宫颈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09例,分为超声刀组(61例)、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组(49例)、百克钳组(45例)、传统缝扎组(54例),比较分析各组相关指标.结果 能量器械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切除淋巴结数目、术中出血量均优于传统缝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拔出引流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宫颈癌患者在行经腹宫颈癌手术中应用能量器械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一种可拆卸安全型治疗盘的设计及应用
目的 设计一种可拆卸安全型治疗盘,以减少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方法 将治疗盘分为无菌用物放置区、消毒液放置区、锐器处置区,锐器处置区安置一次性可拆卸锐器盒,并设有医用针头拔出装置.将我院465名护士按科室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使用传统不锈钢治疗盘,试验组使用可拆卸安全型治疗盘,观察2016年1月至今两组护士针刺伤发生例数及其使用治疗盘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针刺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在针头未及时处理、回套针帽、处置医疗废物等操作环节可降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盘使用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拆卸安全型治疗盘减少了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可提高治疗盘临床使用的满意度,对护理用具的革新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
基于图像处理的血沉分析仪设计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图像处理读取血沉结果的方法,并基于此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血沉分析仪.本设计采用图像处理法代替繁琐的魏氏人工法,将样品放入仪器后,摄像头在步进电机的带动下转向样品进行拍照,测量时间结束时,通过步进电机的控制摄像头与样品相对位置保持固定,对样品再次进行拍照存储,然后通过类似DSA的数字剪影法对所摄录的初始及后的图像进行处理,得到血沉结果并显示.相比于现有的红外线障碍法,本设计的方法更加灵活,可拓展性高.
-
利用kV级CBCT识别标记物研究
目的 利用kV级CBCT和金球投影位置自动跟踪算法,计算模体中标记物小识别角度.方法 使用CBCT扫描内植标记物的模体,获得球管于0°到359.96°所拍摄图像集合;使用金球投影位置自动跟踪算法,分析计算图像集合中任意两张获得准确定位标记物三维空间坐标所需的小角度间隔.结果 通过任意两张图像确定模体内标记物三维空间坐标所需小角度间隔为4.16°.结论 该算法对CBCT扫描图像处理结果可行,不过仍需提高软硬件水平从而获得更精确结果.
-
使用LAP激光系统实现CT引导下 精准穿刺体表定位的方法
为实现CT引导下精准穿刺定位,利用西门子虚拟模拟Vsim工作站和外置LAP激光DORADO3系统,建立患者坐标系和激光坐标系转换关系.使用WPS表格制作编辑专用工作表,在表中输入相关原始数据,得到LAP激光灯和CT扫描床的终位置数据.根据结果驱动激光灯和CT扫描床移动,从而确定体表穿刺点.本文介绍的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尤其适用于需要术中定位或多点穿刺的操作.
-
微型针灸针利器盒的研制及应用
目的 本文研制了一种微型针灸针利器盒,并探讨其在小儿康复病房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小儿康复病房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80例小儿针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实验组使用微型针灸针利器盒,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利器盒.比较两组病人拔除针灸的时间长短及病人家长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拔除针灸针时间明显缩短,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使用这种微型针灸针利器盒可以大大提高家长的满意度,节省病人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
便携式编程器在气动管道传输系统上的应用
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如何提高其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逐渐成为医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针对气动管道传输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德国AIR-LOG公司的传输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工作原理、使用情况及故障分类,分别从系统的通用设置和后期维护两方面阐述了便携式编程器应用方法.便携式编程器的应用可以保障系统高效稳定地运行,为日后系统的优化更新提供技术支持.
-
医院网络双绞线编号测定仪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研制一款新型医院网络双绞线编号测定仪,解决目前常规巡线设备费人力、费时间等问题,提高医院网络布线效率.方法 利用编码器和译码器,对双绞线编码和译码,制作编码器和测试器,实现对双绞线的远距离编号测定.结果该测定仪仅需一人即可远距离、快速地测试大数量双绞线的编号.结论 该测定仪能够大大提高双绞线编号测定效率,省工、省力,值得推广应用.
-
准直器角度对宫颈癌计划 Portal Dosimetry剂量验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准直器角度对宫颈癌计划Portal Dosimetry(PD)剂量验证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4例宫颈癌治疗计划,对每例治疗计划,选取机架角度为180°的射野(G180)制作两个PD验证计划,准直器角度分别为0°和90°.由两个分野(G180_0和G180_1)及一个总射野(G180),结合两种准直器角度,共得到六组射野,分别记为G180_0-C0、G180_1-C0、G180-C0,G180_0-C90、G180_1-C90和G180-C90.使用Clinac iX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执行48个PD验证计划,然后对Gamma通过率值和平均Gamma值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 三组射野G180_0-C0、G180_1-C0和G180-C0,其Gamma通过率值分别为:(99.06±0.68)%,(98.51±0.94)%和(96.28±1.66)%;三组射野G180_0-C90、G180_1-C90和G180-C90,其Gamma通过率值分别为(98.61±0.68)%,(99.88±0.09)%和(96.58±1.37)%.对Gamma通过率值,G180_0-C0和G180_0-C90有统计学差异(P<0.05);G180_1-C0和G180_1-C90有统计学差异(P<0.05);G180-C0和G180-C90没有统计学差异.对三种射野在两种准直器角度下的平均Gamma值数据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宫颈癌计划的PD剂量验证,准直器角度影响分射野的Gamma通过率及分射野和总射野的平均Gamma值.
-
心脏起搏器技术的研究进展综述
心脏起搏器对治疗心动过缓以及在缓慢心率基础上发生的心律失常有极佳的效果.自第一台脉冲发生器发明以来,经过几十年、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发展,心脏起搏器无论体积、寿命还是性能都有了极大地提高.该文按照时间线,从多个方面回顾心脏起搏器技术的发展,包括能源、功能、工艺以及可靠性;其次着重介绍当前心脏起搏器在电源、生理性起搏以及制造工艺方面的技术水平;后分析当前起搏器仍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心脏起搏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
医学智能影像的应用前景与发展困境综述
医学智能影像高效、客观、精准,加之政府支持、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使得我国医学智能影像产业在近几年有所发展,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医学智能影像相较于传统医学影像在市场上尚处于劣势.基于对医学智能影像市场运作模式的分析以及通过PEST分析方法,本文探讨了影响医学智能影像产业发展的障碍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市场主体中的政府和企业主体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未能更好地满足市场上对医学智能影像的消费者需求,其中技术局限、无配套法律法规等障碍影响因素制约了医学智能影像的发展,消费者需求程度随着两个主体解决障碍影响因素的增多而增大.
-
基于超声组织定征技术的脂肪肝无创检测
早期检测脂肪肝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肝硬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基于超声组织定征技术的脂肪肝无创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和定量超声技术(超声衰减系数、包络统计、背向散射系数、谱参数、散射子特性).系统阐述了各方法评估脂肪肝的原理和研究现状.主要结论包括:① 超声弹性成像评估脂肪肝的临床价值存在争议,需进一步研究明确;② 定量超声检测不同程度脂肪肝的性能有待明确和提高.提出以下未来发展方向:① 各种超声组织定征技术检测不同程度脂肪肝的性能对比研究,以明确各种超声组织定征技术检测不同程度脂肪肝的性能和特点;② 融合多种超声组织定征技术的脂肪肝检测方法研究,以提高不同程度脂肪肝检测的性能;③ 探索能有效评估不同程度脂肪肝的超声组织定征新技术.
-
磁力可调式消化道磁吻合装置的研制
目的 设计一种磁力可调式消化道磁吻合装置.方法 分析目前消化道磁吻合装置的研究现状,结合本团队前期研究基础,设计一种磁力可调式消化道磁吻合装置.结果 磁力可调式消化道磁吻合装置包含母磁体、子磁体、加载磁体及组装架四部分.通过调整组装架,可实现不同的磁体组合,从而来调节磁吻合装置磁力的大小,以个性化满足不同部位消化道吻合重建对磁力大小的需求.结论 磁力可调式消化道磁吻合装置设计巧妙、操作简单、灵活性好,可适用于不同个体、不同部位消化道吻合重建.
-
磁体差异性结构设计在磁压榨 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磁压榨技术中磁体结构设计的差异性,提出磁体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 分析国内外磁压榨技术相关文献中不同应用部位下磁体形状、大小等设计的差异性,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应用部位的解剖特点、需要的磁力大小、手术方式、功能需求及磁体所处外环境是磁体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的基本影响因素,磁体在设计时应遵循功能性原则、可加工原则、可操作性原则、风险小化原则、符合磁力学基本规律的原则.结论 本文提出的磁压榨磁体设计基本原则具有普适性,可用于指导磁体设计.
-
不同表面改性钕铁硼磁体抗胃液 腐蚀的体外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表面改性钕铁硼磁体抗胃液腐蚀的能力.方法 收集临床患者胃液,体外恒温38℃下浸泡裸磁、镍镀层、镍-氮化钛复合镀层、环氧树脂镀层的钕铁硼磁体,每3 d更换胃液并称取磁体质量,同时留取浸泡液检测铁离子浓度.浸泡30 d后计算磁体质量丢失率,扫描电镜观察磁体表面.结果 胃液浸泡30 d后,裸磁体、镍镀层、镍-氮化钛复合镀层、环氧树脂镀层组的磁体质量丢失率分别为2.74%、0.67%、0.26%、0.08%,各组间不同时间点浸泡液铁离子浓度存在差异.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各组磁体浸泡后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斑.结论 环氧树脂镀层的钕铁硼磁体抗胃液腐蚀性能明显优于镍镀层和镍-氮化钛复合镀层的磁体.
-
基于磁锚定技术的磁性水凝胶 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目的 针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中黏膜创面暴露难题设计基于磁锚定技术的磁性水凝胶辅助ESD手术方案.方法 分析目前ESD手术中影响黏膜暴露的关键性因素,在前期磁外科相关研究积累的基础上,提出了磁性水凝胶黏膜注射,同时给予体外锚定磁体牵引,以实现黏膜切除中创面的充分暴露的方案,并对其锚定力进行了初步实验.结果 体外模拟实验提示,大鼠皮下注射磁性水凝胶后,锚定磁体能够对注射了磁性水凝胶的皮肤产生足够的锚定牵拉力,且磁性水凝胶能够很好地聚集于注射部位.结论 基于磁锚定技术原理的磁性水凝胶黏膜注射能够辅助ESD术中黏膜创面的显露,具有很大临床应用价值.
-
基于磁压榨技术的先天性肛门闭锁 再通吻合装置的设计
目的 设计基于磁压榨技术的肛门闭锁再通吻合装置.方法 分析先天性肛门闭锁疾病的特点,结合磁压榨技术的原理,设计微创下磁压榨肛门闭锁再通吻合装置.结果 通过特殊形状设计的磁压榨吻合装置,借助穿刺技术在肛穴中心部位与直肠盲端建立穿刺道,纺锤状子磁体沿穿刺针置入直肠盲端,将与子磁体配套的带沉孔的圆柱状母磁体置于肛穴部位,子母磁体相吸并压榨可实现肛门闭锁的重建再通.结论 该设计基于磁压榨吻合原理,设计巧妙、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性高,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磁锚定技术辅助内镜下胃空肠吻合
目的 根据磁锚定原理设计用于辅助内镜下胃空肠吻合的相关器械.方法 分析目前内镜下胃空肠吻合操作中存在的技术瓶颈,结合研究者前期在磁外科方面的研究积累,设计了消化道腔内磁锚定技术辅助胃空肠吻合相关器械.结果 提出了电磁-液磁耦合胃肠锚定穿刺方案,内镜下通过在胃内放置电磁装置,在空肠内通过导管输送液磁,电磁装置通电工作后可产生磁场力吸附空肠内液磁,使胃壁和肠壁紧密贴附,为内镜下建立胃空肠穿刺提供靶向性,大大提高了穿刺的安全性.体外模拟结果显示磁力能够满足实际操作需要.结论 电磁-液磁耦合消化道腔内磁锚定技术能够提高内镜下胃空肠穿刺的靶向性和安全性,能有效解决内镜下胃空肠吻合的技术瓶颈.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
未知
-
未知
录用情况:选择周期: 2个月内投稿前会进行查重,重复率超过10%就会被退稿了,所以对研究生而言,发综述性文章,还是比较困难的,投稿到录用花了近2个月的时间,现在刊物越来越注重文章的质量了,文章要是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新颖性,可以尝试着投稿。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在中国医疗设备上投了两篇文章,文章都是修稿后录用的,个人认为文章被期刊收录还是比较容易的,重要文章方向合适,符合期刊的要求,有创新性,内容丰富,分析合理,文章基本上都可以被收录。审稿专家很认真负责,编辑校稿仔细,值得推荐。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被拒选择周期:上周五投的稿件,昨天上午编辑接受稿件,下午就被拒稿了,我的文章是一篇综述,写得时候还是很认真的,写了12页,可能文章质量还是不过关吧,修改后会再试试。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4个月内文章是修改后录用的,投稿后近三个月才返回审稿意见,花了两周左右的时间对文章进行了修改,复审后一个月左右就录用了,前后历时4个月的时间,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快的。文章撰写时要多多修改,多参考中国医疗设备上出现过的文章,这个对文章顺利录用有一定的帮助。
-
未知
录用情况:选择周期: 4个月内投稿到录用历时4个月左右,效率还可以,但是投稿系统不够完善,只能处理接受稿件,录用是通过网站发布出来的,编辑还是很认真敬业的,对我帮助很多。最后的结果还是很满意的,开心。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1个月内审稿速度快,一个月左右就带意见返回了,文章小修后录用的,修改后很快发了录用通知,个人认为期刊的效率很高,专家给出的意见很中肯,审稿很仔细,对文章中的一些小问题也进行了标注,很是敬业。
-
未知
录用情况:选择周期: 1个月内10月21日投稿,11月中旬就录用了,时间很快,但是出刊的周期比较长,由于毕业急着出刊,申请了加急,整体而言期刊的质量还是很好的,是统计源核心期刊,值得投稿。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2个月内10月25日投的稿件,文章于昨日正式录用,在这个期间底文章进行了4次修改,内审5次,外审4次,整个过程还是比较艰难的,我个人认为文章的思路要新颖,修改要按照专家给出的意见逐条进行修改,并认真的做出答复,态度要端正,这样的话文章才更容易的被收录。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1个月内第一次在统计源核心上投稿,11月底投的稿件,1月21日退修,前后一个月不到,效率很高,审稿人提出了三条意见,还是比较中肯的,根据意见修改变认真的进行答复,上传后,经历了复审和终审,很快就录用了,还是很开心的。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就我投稿经验来看,这个期刊的扣成还是很规范的,三个审稿专家,给出的意见意见都非常专业,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文章的不足,根据意见修改后,文章明显有了很大的提升,推荐投稿。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审稿速度很快,不到两个月就返回意见,修改后再审,审稿专家提出了一些问题,认真修改并回复后上传,送终审。编辑很认真,指出了文章中很多细小的问题,校稿特别仔细。见刊时间比较长,花了一年7个月的时间才出刊。
去年9月投稿,外审两个多月返回,修改返回后,两周送终审,很快就录用了。今年2月份刊出,见刊的时间要到6月甚至8月左右,刊期还是比较长的。编辑态度很好,每次咨询都会详细的帮助解决问题,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