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嗅觉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汪静波;陈晓云;陈君

    目的:通过对5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分别在鼻内镜手术前后进行嗅觉功能的测试,确定其嗅觉功能恢复情况,以分析可能影响术后嗅觉恢复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方法:采用CCCRC嗅觉测试方法对5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鼻内镜手术前、术后第24周分别进行嗅觉功能测试,将结果按其性别、病程、文化程度、分型分期、过敏因素、吸烟、饮酒、中隔偏曲8个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分型分期和过敏两个因素对鼻内镜术后嗅觉功能恢复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性别、病程、文化程度、吸烟、饮酒、中隔偏曲对嗅觉恢复的影响则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患者鼻内镜术后的嗅觉恢复情况与病变严重程度和变应性鼻炎有关,为了使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嗅觉功能尽可能地恢复,在内镜手术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还需积极治疗变应性鼻炎.

  • 早期胃癌高迁移率族蛋白1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关系探讨

    作者:何伟玲;张常华;何裕隆;吴晖;宋武;杨东杰;蔡世荣;彭建军;詹文华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表达水平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早期胃癌组织中HMGB1的表达水平,并采用淋巴结组织HE染色和抗细胞角蛋白抗体CK20的检测判断淋巴结微转移,探讨HMGB1表达水平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结果:62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总共有淋巴结1 334个,11例患者62个淋巴结发现CK抗体阳性细胞,总淋巴结微转移率4.64(62/1 334).HMGB1在45.1% 早期胃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 < 0.05),随着分化程度降低而增强,有淋巴结转移组比无淋巴结微转移组中HMGB1表达明显增强.结论:胃癌组织HMGB1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侵袭、转移和淋巴结微转移密切相关,HMGB1检测对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 Shy-Drager综合征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R-R间期变化的研究

    作者:常虹;姚源蓉;谢炳玓

    目的:探讨Shy-Drager综合征皮肤交感反应(SSR)和R-R间期变化率(RRIV)的特点,观察其自主神经系统损害情况,为Shy-Drager综合征早期自主神经电生理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测定15例正常人及12例Shy-Drager综合征患者的SSR及RRIV.结果:正常对照组全部可引出SSR,而Shy-Drager综合征患者中4例(33.3%)未引出SSR;Shy-Drager综合征患者四肢波幅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而潜伏期无显著意义(P > 0.05);病程与潜伏期异常相关(P < 0.05);两组RRIV各参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SSR 和RRIV能为Shy-Drager综合征自主神经病变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 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气管狭窄

    作者:许柳清;汤春梅;方琼;谢艺开;张言斌

    目的:评价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气管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6例结核性气管狭窄患者,均实施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分别于术前和后一次术后当天测患者狭窄段气管直径、1 s用力呼吸容积(FEV1)及动脉血气分析,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对所有患者进行8 ~ 46个月随访.结果:26例患者分别接受气管球囊扩张术1 ~ 6次,平均(2.92 ± 1.49)次.狭窄段气管直径增加(P < 0.01),FEV1升高(P < 0.01),动脉血气分析提示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升高、二氧化碳分压降低(P < 0.01).26例接受该术的患者,除2例出现气胸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经过 8 ~ 46个月随访,结核性气管瘢痕狭窄型患者远期疗效可达86%.结论: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有利于迅速解除结核病所致的气道梗阻、改善呼吸,是一项有效、安全、简便的治疗结核性气管狭窄的方法.

  • 餐后血糖控制不佳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复流现象

    作者:叶虹;杨泽福;万建平;黄景文;罗韶金;杨玲;薛世荣;蔡德鸿

    目的:观察餐后血糖控制不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发生无复流(NO-reflow)现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行急诊PCI的患者于冠状动脉抽血测定血浆内皮素的浓度、糖化血红蛋白比例.将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糖尿病患者急诊开通梗死相关血管者按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3 组.糖化血红蛋白介于6.5% ~ 7.3%者为L组;糖化血红蛋白介于7.4% ~ 8.3%者为M组;糖化血红蛋白高于8.4%者为H组.对各组无复流发生情况、内皮素浓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观察170例患者,34 例患者发生无复流现象,发生率20%.L组与M组相比,χ2 = 3.72,P = 0.054;L组与H组相比,χ2 = 5.38,P = 0.02;M组与H组相比,χ2 = 0.096,P = 0.757.L组患者血浆内皮素为(2 320.5 ± 352.7)pg/mL; M组患者血浆内皮素为(1 203.7 ± 113.1)pg/mL; H组患者血浆内皮素为(1 215.1 ± 237.3)pg/mL.L组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F = 5.998,P = 0.003).结论:餐后血糖控制不佳较空腹血糖控制不佳更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其可能机制为餐后血糖控制不佳更易损伤血管内皮系统.

  • PIK3C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

    作者:周新科;刘季芳;张蒙夏;雷小勇;唐圣松

    目的:探讨PIK3C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IK3CA基因在正常胃黏膜组织、原发胃癌组织、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胃癌组织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别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PIK3CA mRNA表达水平高,分别约为正常胃黏膜组织及原发胃癌组织的5倍和2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与远处转移胃癌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结果表明,PIK3CA蛋白在原发胃癌组织、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胃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35%、67% 和61%.与原发胃癌组织比较,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胃癌组织中PIK3CA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5% vs 67%,P = 0.015; 35% vs 61%,P = 0.044).此外,胃癌组织中PIK3CA蛋白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 < 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等因素无关(P > 0.05).结论:PIK3CA高表达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检测PIK3CA表达水平有望成为评价胃癌转移的一个重要指标.

    关键词: 胃肿瘤 PIK3CA 转移
  • 利用RT-PCR检测SM22基因在胃癌及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的生物学意义

    作者:吕中全;闫晓红;李文梅;吕有勇

    目的:检测SM22(smooth muscle 22)mRNA在人胃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SM22基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为进一步鉴定胃癌早期诊断筛查的标志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42例胃癌组织及14例胃正常组织中SM22 mRNA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在胃癌组织SM22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92.86%(39/42),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43%(1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半定量光密度计数后SM22 mRNA表达量在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分别为0.86 ± 0.14和0.32 ± 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在14对胃癌与正常配对标本中,有10对胃癌及正常组织中SM22 mRNA均表达阳性而且在肿瘤组织中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有4对标本中SM22 mRNA只在胃癌组织中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表达阴性.结论:SM22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提示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关键词: 胃肿瘤 SM22 RT-PCR
  • 集束化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李轶男;周立新;温伟标;强新华;邵劲松

    目的:研究集束化治疗对综合ICU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收住ICU的18岁以上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配入集束化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的变化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28 d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集束化治疗组入选后3 d和7 d SOF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P < 0.05);集束化治疗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28 d内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8 d病死率绝对值下降20%,其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缩短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集束化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 CXCR3和CCR3在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杜善梅;周韧;刘奎

    目的:检测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中CXC型趋化因子受体3(CXCR3)、CC型趋化因子受体3(CCR3)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T-NHL中的表达意义,探讨T-NHL的分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T-NHL中CXCR3和CCR3的表达,利用?字2检验分析两者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CXCR3和CCR3总表达率为24.4%;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 > 0.05);CXCR3和CCR3总表达与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以及恶性程度无相关性.结论:根据肿瘤细胞是否表达CXCR3或CCR3来进一步分类T-NHL,还需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 "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近期行走功能

    作者:潘永雄;潘锰

    目的:使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近期行走功能.方法:选用我院2008-2010年治疗的4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男14例,女28例,年龄62 ~ 72岁,平均60.6岁,随访2 ~ 9个月,平均6.3个月,使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价患者术后的行走功能.结果:术前"起立-行走"计时测试为(54.40 ± 4.63)s,术后为(29.93 ± 2.96)s;术前JOA膝关节治疗效果评分为47.36 ± 6.61,术后为73.33 ± 3.21,通过配对t检验提示,两种评价方法评定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可以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结论:"起立-行走"计时测试可有效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行走功能,而且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 Hedgehog 信号通路蛋白在结直肠黑变病及癌肿的检测分析

    作者:翁子毅;子树明;杨明;杜鹏;崔龙;于恩达

    目的:探讨Hedgehog(Hh)信号通路活化在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和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检测正常结直肠黏膜、MC和CRC等组织中Hh 信号通路蛋白SHH、PTCH和GLI1的表达.结果:正常结直肠组织中,SHH、PTCH和GLI1蛋白不表达或轻度表达.MC中,SHH呈中到重度表达,PTCH为轻度到中度表达,而GLI1不表达或轻度表达.CRC中,SHH和PTCH多呈中到重度表达,GLI1则为轻到中度表达.不同结直肠病变的SHH(P = 0.000)、PTCH(P = 0.001)和GLI1(P = 0.026)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h信号通路在MC和CRC组织中存在相似不同程度的异常活化,提示MC可能是潜在的CRC癌前病变.

  • 不同临床分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浆CCK、VIP和SS水平与胆囊收缩功能关系的探讨

    作者:徐磊;蔡永亮;王艳昕;侯志峰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型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血浆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生长抑素(SS)水平与胆囊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HLD患者37例,其中脑型18例,肝型9例,混合型10例.18位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血浆CCK、VIP、SS水平,B超测定脂餐前面积(BS)和餐后2 h胆囊面积(AS),计算胆囊收缩率(GCR).结果:(1)各临床分型组HLD患者CCK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肝型及混合型组VIP和S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脑型组.(2)肝型和混合型组BS和AS显著大于对照组和脑型组(P < 0.05),脑型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 > 0.05);HLD患者GCR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 < 0.05).结论:不同临床分型HLD患者CCK、VIP和SS水平不同,并且对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不同.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兆云;赵铖;米存东;陈战瑞;雷玲;唐美香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相关因素.方法:以40例确诊为SLE并发ANFH患者为病例组,同期住院性别、年龄、民族、居住环境等相匹配40例无ANFH的SLE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特点、相关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案的异同点.结果:病例组40例,平均年龄(26.95 ± 6.16)岁,并发ANFH病程1 ~ 126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雷诺现象、口腔溃疡、血管炎、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糖皮质激素起始量、第一年1 ~ 2个月、3 ~ 6个月、7 ~ 12个月3个阶段糖皮质激素日平均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发病年龄是保护因素(OR = 0.907,P = 0.034,95%CI 0.829 ~ 0.903),仅前12个月激素累积量为独立危险因素(OR = 2.069,P = 0.006,95%CI 1.230 ~ 3.481).结论:SLE并发ANFH与年龄、雷诺现象、皮肤血管炎、口腔溃疡、抗心磷脂抗体、大剂量MP冲击、第一年口服激素治疗方案有关,仅前12个月激素累积量为独立危险因素.

  • 小气道病变对呼吸疾病的预测价值与年龄的关系

    作者:周明娟;许银姬;林琳

    目的:探讨小气道病变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预测价值与患者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对559例小气道病变患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分别分析小气道病变与呼吸系统疾病及患者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559例小气道病变患者中共有373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阳性率为66.73%;其中儿童组占总数22.72%,激发试验阳性率为88.19%;青中年组占总数31.48%,激发试验阳性率为84.09%;老年组占总数45.80%,激发试验阳性率为44.14%.老年组与儿童组、青中年组相比较气道高反应性年龄差异有显著性(P < 0.01).结论:小气道病变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小气道病变对儿童、青中年人哮喘的预测价值较高,对老年性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的研究

    作者:饶世俊;施陈刚;苏微微;王雅洁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特点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明确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规律,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对50例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A组)、60例冠心病患者(B组)、50例脑梗死患者(C组)、60例无冠心病及脑梗死病史者(D组)的24 h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B组、C组与D组相比,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下降,心律失常发生率升高,尤其以A组患者变化更加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严重,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应根据心率变异性改变情况积极改善自主神经功能,防止心律失常及猝死发生.

  • 连续白蛋白净化系统治疗中晚期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素红;张桦;崔惠敏;叶晴

    目的:探讨连续白蛋白净化系统(CAPS)治疗中、晚期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重型肝炎患者共58例次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予CAPS治疗,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观察CAPS治疗后肝、肾功能指标及电解质、补体、凝血功能的变化、两组总存活率.结果:CAPS组单次治疗后血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汁酸、血尿素氮、肌酐、血氨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 0.01);治疗后凝血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 0.05).CAPS组总存活率57.1%,较对照组总存活率26.3%明显提高.结论:CAPS是一种治疗中、晚期重型肝炎安全、有效的人工肝支持方法,内科治疗联合CAPS治疗可提高患者存活率.

  • Root ZX根尖定位仪在隐裂牙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廖军辉;邱敏坚;余梓东;李俊

    目的:评价分析Root ZX根尖定位仪在隐裂牙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84颗隐裂导致牙髓病变的患牙平均分两组,实验组Root ZX根尖定位仪电测法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完成根备,充填,对照组用X线片法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其余治疗与实验组相同.结果:两组根管充填术后疼痛率分别为8.9%和13.0%,根管充填实验组适填率为89.1%,差填或超填率为10.9%,而对照组分别为90.1%、9.9%.以上结果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Root ZX根尖定位仪电测法测定隐裂牙根管工作长度准确性高,临床效果好.

  • 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内皮素在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单红英;田雨荣;郭秋君;姜晓冬;裴文杰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糖耐量异常(IGT)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琢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方法:入选EH患者82例,其中合并 IGT者42例,糖耐量正常(NGT)者40例;同时随机挑选血压正常健康人(NT) 40例为NT组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TNF-α、IL-6含量.结果:EH组血浆TNF-α、IL-6、ET明显高于NT 组[TNF-α,EH组(27.80 ± 4.73)ng/mL,NT组(23.83 ± 2.28)ng/mL,P < 0.05; IL-6,EH组(90.62 ± 18.09)ng/mL,NT组(76.76 ± 12.81) ng/mL,P < 0.05; ET,EH组(39.46 ± 10.77) ng/mL,NT组(30.92 ± 4.0) ng/mL,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H合并IGT与TNF-α、IL-6、FPG、2hPG 呈正相关 (β为1.247、1.180、0.516、0.140,均P < 0.05).结论:EH合并IGT患者血浆TNF-α、IL-6、ET增高,提示EH合并IGT患者体内炎症反应进一步增加及ET水平进一步升高.

  • 快速腭扩展联合前牵引对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咽腔和舌位置的影响

    作者:田倩倩;邱严力;王凤岗;赵峰

    目的:评价快速腭扩展联合前牵引对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咽腔和舌位置的影响.方法:对17名不伴有呼吸障碍的青少年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实施快速腭扩展联合前牵引矫治.于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对矫治后舌位置、上气道矢状径及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矫治结束后患者反(牙合)解除,A点前移,下颌发生顺时针旋转,舌姿势处于与腭穹更加接近的位置,上气道矢状径增加.结论:上颌扩弓联合前牵引矫治可以在短期内增加上气道矢状径及改善舌位置,矫治结果有利于口颌形态及功能的改善.

  • 异粘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琳;姜涛

    目的:探讨异粘蛋白(metadherin,MTDH)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En Vinsion法检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13例NSCLC切除标本中MTDH表达情况,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有8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MTDH蛋白的阳性表达,相应的正常组织中均未见表达.MTDH在不同病理分级的鳞癌或腺癌中表达差异明显(P < 0.01),而在不同临床分期中的差异不显著(P > 0.05).随访资料分析显示,无论鳞癌抑或腺癌,高表达MTDH患者预后均较阴性表达者差.结论:MTDH在NSCLC中高表达,与病理分级存在相关性,MTDH的激活可能与患者预后较差密切相关.

  • 对比剂肾病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俊;梁亚非;张怀勤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中对比剂肾病(CIN)和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CI)的患者468例,按年龄70岁分为两组,< 70岁283例,≥70岁185例;按CIN诊断标准分为CIN组及非CIN组,< 70岁组中CIN 42例,非CIN 241例;≥70岁组中CIN 57例,非CIN 128例.分析CIN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大部分基线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70岁组组内比较颈动脉硬化(71.43% vs 51.04%)、颈动脉中内膜增厚(78.57% vs 51.04%)有明显差异(P < 0.05),而≥70岁组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本研究发现在< 70岁CIN患者中颈动脉硬化、颈动脉中内膜增厚的比率明显升高,与CIN的发生相关.

  •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

    作者:邱学文;王甲汉;杨磊;任加良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同体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20处烧伤后残余创面,随机分为试验组(n = 60)和对照组(n = 60).试验组采用rhGM-CSF凝胶治疗,对照组采用空白基质安慰剂治疗,试验周期为21 d.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和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不同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总有效率.结果:用药后不良反应轻微.试验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2.6 d (95%可信区间 11.9 ~ 13.3 d),较对照组(16.8 d,95%可信区间16.1 ~ 17.5 d)明显缩短(P < 0.01).用药6、12 d后,试验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53 ± 13)%、(91 ± 1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6 ± 11)%、(73 ± 14)%,P < 0.01];试验组总有效率(13.00%、91.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7%、53.33%,P < 0.05);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局部应用rhGM-CSF凝胶能促进烧伤后残余创面愈合,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的对比研究

    作者:汤长春;向力群;胡美英;彭珍云;曾向辉;张翼

    目的:探讨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与心尖部(RVA)起搏对起搏依赖性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3例植入双腔起搏器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按心室电极固定部位不同分为RVA起搏(RVA组) 32例及RVS起搏(RVS组) 31例.观察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心电图QRS波宽度和形态;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术前两组QRS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随访检测QRS间期,两组都有所增加,但RVA组起搏心电图Ⅱ导联QRS间期显著长于RVS组[(0.18 ± 0.03) vs (0.14 ± 0.01) s,P < 0.05];术前两组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随访检测NT-proBNP水平,两组都有所增加,但RVA组较RVS组升高更显著[(286.8 ± 5.2) vs (212.1 ± 6.6)pg/Ml,P < 0.05 ]; LVEF术前及术后无明显变化.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 = -0.712,P < 0.05),与QRS波呈正相关(r = 0.634,P < 0.05).结论:RVA起搏扰乱了双心室电同步,可能恶化了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与RVA起搏比较,RVS起搏有利于保持心肌电活动和机械收缩的同步性.

  •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婴儿腭裂修复术中的对比观察

    作者:王怀贞;彭亮明;谭永红

    目的:观察并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应用于婴儿腭裂修复术中的麻醉效果和拔管苏醒期的清醒躁动情况.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腭裂修复术的婴儿5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5例.两组在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异丙酚、罗库溴胺的基础上分别静注舒芬太尼 0.5 μg/kg(S组)和芬太尼5 μg/kg(F组).术中麻醉维持用异丙酚静脉复合七氟醚吸入.分别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2 min(t1)、气管插管即刻(t2)、放置开口器(t3)、手术开始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毕常规拮抗肌松药,记录拔管时间,观察并记录拔管时、拔管后5 min、拔管后10 min、插管后20 min、插管后30 min清醒程度、躁动程度.结果:S组各时间点HR、MAP较诱导前无显著差异.F组t2、t3、t4 HR、MAP较诱导前(t0)显著升高(P < 0.05),较S组同时点亦明显升高(P < 0.05).两组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S组拔管期镇静评分高于F组(P < 0.05),躁动评分低于F组(P < 0.05).结论:在婴儿腭裂修复术中,舒芬太尼比芬太尼更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和手术操作引起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提高麻醉安全性和麻醉恢复质量.

  • 心率对双源CT自动化佳期相选择的冠脉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刘侠;宋云龙;弥龙;郝永;李相生;毕永民;王东

    目的:评价心率对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冠状动脉成像佳收缩期和舒张期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97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行DSCT冠状动脉检查,根据心率的快慢分为5组,利用佳收缩期或舒张期图像进行重建,评价各段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比较不同心率组佳收缩期及舒张期图像质量的差异并分析心率与DS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97例患者增强扫描时心率为52 ~ 120次/min,平均(80.49 ± 14.99)次/min,心率与佳舒张期图像质量间呈负相关;心率> 80次/min时,佳收缩期和舒张期部分节段图像质量开始出现差异.结论:心率≤80次/min者,采取佳舒张期图像重建,心率> 80次/min时,结合双期图像进行重建,或者采用收缩期图像进行重建,可获得优良图像,提高工作效率及诊断的准确性.

  • 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髋部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孙可;金梅;李世忠

    目的:评价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髋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先天性髋脱位手术治疗患儿60例,年龄2.5 ~ 8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A组行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身麻醉,B组行骶管阻滞复合全身麻醉,C组行全身麻醉.A、B组使用局麻药0.3%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 mL/kg.比较3组患儿手术进程中3个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BP)和心率(HR),麻醉维持异丙酚、芬太尼用量,麻醉恢复室气管拔管时间、停留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A组患儿术中MBP、HR变化小,与B组相似,明显较C组平稳;A、B组麻醉维持异丙酚、芬太尼用量明显小于C组,气管拔管时间及恢复室停留时间明显短于C组;A组相关并发症少于B、C组.结论: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是小儿髋部手术麻醉较好的选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可以减少全麻药及阿片类药物的用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14在结直肠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邹云莲;唐慧;董虹;杨慧;郭强;严新民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14(Fn1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n14在结直肠正常黏膜上皮细胞、腺瘤及腺癌中的表达状况.结果:Fn14在结直肠腺癌中表达率为56.7%,显著高于散发性腺瘤(7.1%)及正常结直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表达率(0%),差异有显著性(P < 0.01).Fn14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5),与病理组织分期及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 > 0.05).结论:Fn14的异常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 高龄老年长期住院患者院内感染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关系

    作者:邓海鸥;林凯;黎映兰;何高按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长期住院患者院内感染与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追踪我院慢性病区长期住院的22例无甲状腺疾病史的高龄老年患者院内感染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自身前后对照:高敏C反应蛋白、甲状腺功能、血白细胞、血浆白蛋白变化情况.并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血白细胞、甲状腺功能的变化趋势.结果:高龄老年长期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前91.9%(20/22)处于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状态.感染时100%(22/22)出现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且较感染前加重(P < 0.05).但是血清促甲状腺素始终正常.无患者出现游离T4降低.感染恢复后,FT3、FT4恢复至感染前水平较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白细胞恢复慢.结论:高龄老年长期住院患者普遍存在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院内感染可以使之加重,且恢复较慢.

  • 腱鞘交错切开减压在治疗复发性并指畸形中的应用

    作者:彭伟雄;梁洁红;白波;张志

    目的:探讨腱鞘交错切开减压在治疗复发性并指畸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复发性并指畸形的患者,常规在并指的连接处或挛缩部切开减张松解后,在指骨干掌侧避开近侧指间关节、远侧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处,分别作横切口切开屈肌腱鞘,指侧方作纵形切开腱鞘,但不切除腱鞘,并与横切口连成"Z"形.松解彻底后,各腱鞘关节部横切口错位缝合.再常规作指侧方植皮和指蹼成形术,但腱鞘侧方切开处不植皮.结果: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皮瓣、指端血循良好.1例植皮区部分粘连,1例轻度屈曲畸形.术后随访半年至1年半,各患指外展达50°左右,外形和指屈伸功能已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腱鞘交错切开减压在治疗复发性并指畸形中,较有效地解决了肌腱的粘连和恢复问题,临床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56例体会

    作者:吴宁;李强;周群;刘海亮;石党军;吴建全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5月间56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 ~ 50 min,平均40 min;出血10 ~ 100 mL,平均20 mL.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周~ 3个月,腹壁瘢痕不明显.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创伤更小,美容效果更佳.

  • 超快通道麻醉在小儿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彭亮明;宋兴荣;黄国栋;刘辉;王怀贞

    目的:观察超快通道麻醉应用于小儿心脏直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超快通道组50例患儿入室后均吸入七氟醚诱导,静注舒芬太尼、爱可松完成气管插管,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传统组50例予静注异丙酚、芬太尼、爱可松完成气管插管,术中持续泵注异丙酚、芬太尼维持麻醉.两组机械通气均采用PCV模式,观察心率、平均动脉压、CVP、术后拔管时间、CICU停留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病例血流动力学稳定.与传统组比较,超快通道组术后拔管时间(36.3 ± 8.5)min (P < 0.01),重插管率0%,CICU停留时间(5.3 ± 3.2)h (P < 0.01)、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 < 0.01).结论:心脏超快通道麻醉能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脏麻醉方法.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法洛四联症手术前后的左心功能

    作者:雷芳;林毅;陈辉;王海永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检测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手术前后左室功能.方法:用RT-3DE测量TOF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DV)、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比较术前、术后7 d、术后3个月LVEDV、LVESV、LVEF的变化.结果根治术后LVEDV、LVESV、LVEF均增大,以LVEDV增大更为明显(P < 0.05).结论:RT-3DE可以准确评论TOF患者的左室功能.

  • 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0例

    作者:郭惠明;张晓慎;谢斌;曾庆诗;罗智超;庄建

    目的:总结20例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初步经验.探讨采用小切口在胸腔镜辅助下的心内手术能否为开展非常规微创切口的心内手术增加手术安全性和适应证.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6月,收治2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女14例,男6例.其中3例合并右上肺静脉异位引流于右心房.全身麻醉下,双腔气管插管.采用股动静脉插管、右侧颈内静脉引流进行体外循环.行右胸前外侧小切口(4 ~ 5 cm),经第4肋间进入胸腔,在胸腔镜辅助下,修补房间隔缺损.结果:20例手术均顺利进行,无中途转正中切口开胸手术,主动脉阻断19 ~ 28(22 ± 5)min,无大出血、术后再次开胸止血、脑部栓塞等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2 ~ 23(10 ± 5)个月,心脏超声检查均未发现残余分流.结论: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技术可行、安全,既减少了常规正中开胸的手术创伤,又没有过度延长体外循环时间造成的进一步全身器官损害,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早日康复,手术切口小、美观.

  • CT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沈春林

    目的; 探讨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及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29例,行CT检查并行工作站后处理.对病灶内部结构、边缘形态、邻近组织改变及增强后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圆形及类圆形结节25例、呈斑片状4例,有分叶征25例;毛刺征22例,血管集束征14例,支气管充气征6例,空泡征5例,空洞2例,钙化1例,胸膜凹陷征15例,邻近胸膜增厚1例.增强扫描24例中,强化CT值增幅在40 ~ 60 Hu 21例.结论: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及其鉴别诊断具有很大价值.

  • 带蒂大网膜移位修补膀胱阴道瘘的效果

    作者:符厚圣;周兴

    目的:膀胱阴道瘘是泌尿外科较难治疗的疾病,手术难度大,对术前术后护理的要求也比较高,本文探讨带蒂大网膜移位修补膀胱阴道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要点.方法:对20例膀胱阴道瘘患者采用移位带蒂大网膜覆盖于膀胱和阴道瘘口修补后的创口之间,并通过改进修补方法,有效地促进了瘘口愈合,提高了手术治愈率.结果:20例手术均一次成功,其中18例痊愈,拔除各种引流管,嘱患者自然排尿后阴道内无漏尿发生;2 例患者术后发生尿瘘,留置导尿管2 ~ 3周后漏尿停止.全部病例随访半个月~ 8年,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带蒂大网膜移位修补膀胱阴道瘘,手术成功率高;术前充分准备、恰当的术式选择和修补方法及术后全面的护理等,有助于减少膀胱阴道瘘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 甲型H1N1流感并发肺炎的影像诊断

    作者:陈雀芦;都继成;李甫春;陈宇;敖利;胡文超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我院诊治的59例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59例患者中,单侧发病9例,双侧发病50例;病灶呈单发或少许散在分布的10例,多发分布的32例,弥漫广泛分布的16例.其中以胸膜下或者肺野后部为主的19例,病灶常多种影像改变并存.结论: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表现多样,以斑片状实变影以及磨玻璃样影为主,可伴有间质改变、胸腔积液,以胸膜下或者肺野后部好发,具有一定的特点.影像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甲型H1N1流感的肺部改变,并对动态观察病情变化有重要价值.

  • CRRT 联合微量泵同步输入多巴胺治疗严重低血压的透析患者23例

    作者:付宇;仇雷霞;赵武;芮海荣;石鹏;林为民

    目的:观察日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微量泵输入多巴胺治疗严重低血压的透析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CRRT过程中,经微量泵输入多巴胺,B组单纯使用CRRT进行透析.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流量、超滤量(UFV)、透析过程中的平均血压、透析前和透析后的血压以及脱离CRRT改为常规血液透析的时间和透析例次.结果:A组低血压改善好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135.83 ± 28.35/74.42 ± 20.91) mmHg vs(13.64 ± 14.13/58.27 ± 9.27)mmHg,P < 0.05],A组的血流量(231.68 ± 19.95) vs (201.17 ± 14.78)mL和超滤量(2 866.67 ± 812.78) vs (2 073.64 ± 449.45)mL较B组有明显增加(P < 0.05),转入常规透析所用的时间(27.50 ± 9.03) vs (34.91 ± 7.97)h和透析例次(4.58 ± 1.51) vs (5.82 ± 1.33)例次,A组较B组也明显少(P < 0.05).结论:对于严重低血压的透析患者,采用CRRT联合微量泵同步输入多巴胺具有稳定血流动力学,防止低血压,提高透析效率的作用.

  • 肺栓塞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佘巍巍;王昌明;曾锦荣;莫碧文

    目的:探讨肺栓塞(PE)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8 例PE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表现、肺影像学、危险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PE的误诊率高达62.07%,易误诊为肺炎,其次为心肌梗死.老年组危险因素依次为下肢静脉血栓(DVT)、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心脏病、恶性肿瘤、长期制动;非老年组危险因素依次为结缔组织病、手术史、DVT、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PE以右肺动脉受累多见,占受累总数的65.8%.CT肺动脉造影(CTPA)分析:急性血栓形态:以中央型为多见,38例(占65.5%),其特征性改变包括轨道征、漂浮征等;慢性血栓形态:以附壁型为多见,20例(占35.5%),血栓钙化为其特有征象.CTPA对PE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达85.5%),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高确诊率(达94.8%).结论:P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典型,CTPA 是首要的无创检查方法,可初步鉴别急性或慢性血栓,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高确诊率.

  • 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超声及病理观察

    作者:匡忠生;傅思莹;任明能;谢宇晖;朱世红

    目的:观察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超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05-2010年我院确诊的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共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超声表现、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4.5岁,术后预后良好.术前超声检查1例未查出病变,其余5例均为低回声,后方回声增强;5例边界均欠清,1例为毛刺状;1例有点状钙化.病理检查:4例表现为导管内实性神经内分泌癌,其中3例伴间质浸润;2例为浸润性实性神经内分泌癌.癌细胞排列成岛状、巢状,可见菊形团、纤维血管轴心及栅栏状排列;癌细胞强表达ER、PR,NSE等,不表达CK5/6.结论: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预后良好,超声表现为边界欠清的低回声实性肿块,后方回声增强;病理特征为岛状、栅栏状排列,并有纤维血管轴心及菊形团;免疫组化标记具有特征性,NSE、Syn强表达,CK5/6不表达,可辅助鉴别.

  • 癫痫猝死1例

    作者:刁芳明;伍新颜;胡湘蜀;李花;朱丹

    患者女,33岁,因发作性意识障碍伴四肢抽搐26年于2004年11月1日收住院.发作形式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发作频率无明显规律,频繁时每天2~3次,既往服用"中草药",癫痫控制不理想.入院查体:T 36.5℃,P 76次/min,R 20次/min, BP 100/70 mmHg.查体合作.心肺听诊正常,腹部未见异常,智力差,头围较正常偏小,面容丑陋,牙龈增生.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娇治放射状角膜争开术术后近视散光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越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是早应用于临床治疗近视的手术方法,为数十万患者摘掉了眼镜,但手术的可预测性和术后稳定性较差,有部分患者出现了屈光欠矫或回退,我院于2005年开始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RK术后残余近视散光,结果报告如下.

  • 多发性骨髓瘤引起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1例

    作者:吴涛;姜瑞民;杜海燕

    患者男,38岁,为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为了解临床分期遂行PET-CT检查,结果为ⅡA期.骨髓涂片显示全身骨髓代谢异常活跃,符合MM表现.在免疫固定电泳中检出γ区M成分IgA-λ,除IgA外,其余免疫球白浓度低于参考范围,尿本周氏蛋白阴性.

  • 椎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作者:石冬

    患者女,54岁.患者因胸背部疼痛50 d,双下肢无力、尿潴留5 d就诊.体格检查:胸5椎棘突区轻度肿胀,触压痛明显,自胸5感觉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减弱,腹壁反射减弱,剑突水平以下腹部感觉减弱,双下肢自主活动受限,双下肢感觉减弱,被动活动各关节活动可,肌张力增高,肌力Ⅱ级,腱反射亢进,髌阵挛、踝阵挛、巴氏征、克尼格征均阳性.辅助检查:X线平片:胸椎以胸5椎体为中心后凸畸形,胸5椎体变扁近似横置的硬币样改变,胸5双侧椎弓根显示不清,余椎体骨质结构未见异常,椎间隙尚可,椎线连续.

  •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功能衰竭及横纹肌溶解1例

    作者:毕礼明;朱冬云;魏学礼;马济佩

    患者男,50岁,因"面色苍白、乏力"入院.患者入院前因反复痔疮出血,出现面色苍白、全身乏力,至我院门诊查血常规:WBC 5.09 × 109/L,RBC 2.24 × 1012/L,Hb 71.00 g/L,HCT 22.50%,PLT 290.0 × 109/L;口服维铁缓释片、叶酸片、甲钴胺片等治疗,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

  • 肾病眼底改变1例

    作者:孙则红;王志学;王虹霞

    患者男,20岁.双眼视物模糊不清半个月,于2008年7月24日来我院就诊.患者面色苍白,双睑、颜面浮肿,尿频尿急伴尿液混浊3个月,尿蛋白+,血钠148.0 mmol/L,血钾2.7 mmol/L.眼部检查:双眼视力0.1.

  • 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引起剧烈腹痛1例

    作者:王伟;刘林宏

    患者男,27岁,哈萨克族,主因"咽部疼痛4 d"于2010年3月12日来我院就诊.入科后查体:体温体温38.7℃,脉搏78次/min,呼吸15次/min,血压120/80 mmHg.神志清晰,查体配合.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可见少量脓苔附着,双颌下可触及3个约花生米大小的肿大淋巴结,质中,压痛,边界清楚.心肺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 附睾恶性间皮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胡小春;朱贤胜

    患者男,33岁 .一月前触及右侧睾丸约花生米大小肿块.当地医院超声检查提示右侧附睾实性低回声结节.CT检查示:右睾丸肿物并少量睾丸鞘膜积液.给予消炎治疗,效果欠佳.为进一步诊治,转来我院,超声检查所示:右部阴囊肿大,囊壁稍厚而均匀,双侧睾丸及左侧睾丸大小形态正常.右侧睾丸鞘膜内见大片液性暗区,包绕睾丸,大深度约19 mm,内有光点飘浮.右侧附睾头内探及一实性稍高回声结节,大小为16 mm × 13 mm.内部回声欠均匀,可见散在点状强回声.CDFI显示稍高回声结节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侧附睾头内实性占位(不排除腺瘤样瘤)、右侧睾丸鞘膜积液.

  • 胸内合并椎管内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1例

    作者:黄江发;许明桃

    患者男,43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麻木乏力,进行性加重,无法站立,起病以来无明显发热畏寒,体重无明显变化,大小便能自解.年幼时确诊地中海贫血,曾口服药物治疗,稳定后无继续服药.

  • 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合并斜疝漏诊1例

    作者:刘创明

    患者男,24岁,未婚未育.因阴囊右侧坠胀不适20 d入院,以站立、行走后为明显,平卧休息后缓解.查体:站立时阴囊右侧明显松弛下坠,阴囊双侧上方均可扪及蚯蚓状肿物,右侧明显.触之质软,成条索状,位于睾丸上方,无压痛.

  • 以胸背痛为首发症状的恶性淋巴瘤1例

    作者:范树虹;杨曙光

    患者女,57岁,因"发作性胸背部疼痛半年,加重2 h"入院.近半年患者受凉后出现胸背部酸痛,多次在当地医院行心电图检查示阵发性房颤、频发室早,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坚持服用"消心痛、阿司匹林、华法林"等药物,症状缓解不明显.

  •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尿酸的影响

    作者:沈莹;张力华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尿酸(UA)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0-2010年住院治疗的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106例随机分为10 mg/d阿托伐他汀组和40 mg/d阿托伐他汀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UA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血UA、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轻度升高,40 mg/d阿托伐他汀组效果更好.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同时具有降低UA作用.其降低UA的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对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更好.

  • 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作者:沈英娣;刘波;田海荣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饮食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500 mg,3次/d,罗格列酮4 mg/d,晨服,如血糖控制不佳,再加用胰岛素;对照组给予磺脲类降糖药口服,如血糖控制不佳,再加用胰岛素,两组直至空腹及餐后血糖达到理想或尚可水平,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分别检测体重、体质指数(BMI)、肝功能(AST、ALT、GGT)、OGTT(同步抽血化验空腹及早餐后2 h血糖、胰岛素)、血脂(TC、TG)、HbA1c、肝脏B超,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判断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TC、TG、AST、ALT、GGT、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 0.01),治疗组更明显(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效率为93%,对照组有效率为50%,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两组血糖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NAFLD安全有效,优于磺脲类药物.

  • 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芬太尼鞍麻在痔状黏膜环切术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作者:黄泽汉;韦克;韦忠良

    目的:探讨芬太尼伍用布比卡因鞍麻用于吻合器痔状黏膜环切术(PPH)中布比卡因和芬太尼的小有效剂量,为临床提供佳的药物剂量组合.方法:将90例行PPH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鞍麻用药为布比卡因5 mg与芬太尼20 μg;B组布比卡因7.5 mg与芬太尼20 μg;C组布比卡因10 mg.观察3组用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运动阻滞程度、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鞍麻给药后,C组MAP为(76.16 ± 7.52)mmHg,与麻醉前(91.06 ± 6.98)mmHg和A、B组的(89.16 ± 7.12)mmHg、(87.15 ± 6.92)mmH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 0.05).C组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为(2.26 ± 0.6)5级,与A、B组的(0.86 ± 0.67)级、(1.25 ± 0.63)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 0.01);A组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低,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 0.05);A、B组运动阻滞维持时间为(42.85 ± 11.15)min、(53.13 ± 12.11)min,与C组的(87.52 ± 12.85)min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 0.01),A组运动阻滞维持时间短,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A组麻醉镇痛维持时间为(182.86 ± 8.13)min,与B、C两组的(279.18 ± 9.12)min、(296.89 ± 8.75)min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1).C组术后尿潴留8例明显高于A、B组的1、2例(P < 0.01).结论:布比卡因7.5 mg伍用芬太尼20 μg行鞍麻用于PPH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效果及肌松效果佳,镇痛维持时间较长;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 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诱发甲状腺功能亢进3例

    作者:胡章勇;黄赛;夏绍碧;石菡;范凌

    例1 患儿女,12岁,因发现反复乏力、纳差、厌油8个月,再发5 d于2006年7月18日第2次入院.患者于8个月前在我科住院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急性无黄疸型,给予甘草酸二胺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查体:发育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肝肋下2 cm,肝区叩痛(+),余无特殊.

  • 老年继发性高血压3例

    作者:姜志茹;王汐;刘莉;赵雷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多数情况下可通过针对病因的特异性治疗得到根治或改善.高血压常见于老年患者,常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现将3例老年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 富血小板血浆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血管形成的影响

    作者:张云松;何井华;戴丽冰;黎庆梅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vein vessel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及体外形成血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 细胞系,二次离心法制备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将细胞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以含5%、10%、20%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的条件培养液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XTT)法测定HUVECs 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体外成管实验检测细胞形成血管的能力.结果:富血小板血浆实验组较对照组细胞形态饱满、密度增大;XTT 比色法显示各浓度实验组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 < 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S 期细胞明显增多(P < 0.01);体外成管实验显示实验组细胞能形成完整的管状结构,小管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1),对照组小管形成结构不完整、面积小于实验组(P < 0.05).结论:PRP 能在体外明显促进HUVECs 的增殖及形成毛细血管腔,在组织再生或修复过程中可能发挥促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

  • 间接免疫荧光法在小鼠卵子sPLA2GIID蛋白表达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李红阁;吕建新;陈文颖;石其贤;倪崖

    目的:建立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小鼠卵子上未知蛋白表达的方法,为实验室开展卵子上未知蛋白表达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参考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未知蛋白的常用方法,优化实验步骤中各个环节,通过系统性的回顾和分析本实验室近一年来几个阶段对小鼠卵子sPLA2 GIID 型蛋白表达的探索,建立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小鼠卵子上未知蛋白表达的新方法;并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验证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证明小鼠卵子上有很丰富的sPLA2 GIID型蛋白的表达;免疫印迹法证实小鼠卵子存在特异的分子质量为16 000蛋白条带.结论:本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操作简便、重复性好,适宜于实验室推广.

  • HSV-1感染对神经胶质瘤细胞NGF和BDNF表达变化的研究

    作者:侯云;王斌;李玲;胡明;辛晓妮;钱冬萌;闫志勇;赵巍;宋旭霞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感染时神经胶质细胞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HSV-1糖蛋白D(gD)基因扩增,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正常培养和感染HSV-1的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的NGF和BDNF.结果:HSV-1可感染U251细胞;正常U251细胞可表达NGF和BDNF;HSV-1感染U251细胞后,NGF和BDNF在感染后第6小时达高峰,之后随感染时间延长逐渐降低.结论:HSV-1可诱导U251细胞中的NGF和BDNF表达异常.

  • EGCG 对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凋亡及survivin、VEGF表达的影响

    作者:伍红良;凌月福;黄岚珍;栗子芳;何晓松;易世江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生存素(surviv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鼻咽癌细胞,以不同质量浓度EGCG处理,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并计算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RT-PCR检测survivin和VEGF的表达变化.结果:EGCG处理后,CNE-2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CNE-2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CNE-2细胞周期阻滞于G1/G0,表现为浓度依赖性;survivin和VEGF的表达明显下调,随EGCG浓度的增加有下降趋势.结论:EGCG能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机制可能与EGCG下调survivn和VEGF的表达有关.

  • 维生素D受体野生型及FokⅠ突变型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李宝群;梅爱敏;左彥珍

    目的:克隆人维生素D受体(VDR)全长,构建VDR野生型及FokⅠ突变型重组真核表达质粒.方法:提取总RNA,RT-PCR方法扩增将产物用EcoRⅠ和Hind Ⅲ进行双酶切后与pcDNA3.1(-) B-myc/his载体连接形成重组载体;对野生型VDR基因行定点诱变,构建突变型FokⅠ VDR质粒.结果:重组质粒被酶切为两条带,一条为1 300 bp(代表人VDR),一条为5 500 bp(空载体);片段大小与理论值相符.测序结果与Genbank序列完全相同.结论:成功克隆了人VDR基因全长并成功构建了人野生型和突变型FokⅠVDR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yc/his hVDR,为进一步研究VDR基因变异与相关肿瘤易感性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 乳腺脓肿置管冲洗负压引流治疗22例疗效分析

    作者:杜正文;王玉明;高迎飞;李新秋;朱德强;师贞宗

    乳腺脓肿是广大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脓肿形成一经确诊,必须外科脓肿切排.传统的切开引流换药法创伤巨大,换药痛苦,治疗时间长,费用高,愈合后遗留较明显的手术瘢痕,常导致乳房变形,很难为现代女性接受.我院于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乳腺脓肿22例,均采用置管冲洗负压引流治疗.

  • 注射农药中毒10例临床分析

    作者:皮珍平;张艳

    农药中毒较常见的是经皮肤的生产性中毒和经消化道的自服中毒,经静脉或皮肤的注射中毒则罕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诊治的10例注射农药中毒患者,现报告如下.

  •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诊治8例

    作者:杜明国;陈志丹;陶正贵;廖晓锋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虽不常见,但屡有所遇,我科自1998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各类肛周脓肿564例,其中盆直肠间隙脓肿8例,占本组患者1.4%(8/564),全组治愈,总结报告如下.

  • 微型螺钉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13例

    作者:龚灏;叶志扬;刘好源

    随着高空作业的增加,因坠落伤导致桡骨小头骨折的病例也随之增加.笔者采用微型螺钉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1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连续股静脉压监测在大面积烧伤抗休克补液中的应用

    作者:丁伟佳

    大面积烧伤后,机体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改变、大量血浆样液体外渗导致血容量锐减,极易造成低血容量休克[1].为抢救生命,及时、快速、足量的液体复苏相当重要.然而不合理补液可导致休克加重或并发肺水肿、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症,选择直接、准确、及时有效的监测指标指导补液是必要的.

  • 术前钛夹标记联合腹平片定位对大肠癌患者手术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杜凌;王承辉;许捷鸿;易宏;胡华华;韦禹玲

    目前大肠癌有效的治疗措施仍是手术治疗,而快速准确的定位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既往采用结肠镜检和钡剂灌肠造影等方法定位由于受检查医师技术和经验的影响存在一定误差[1],近年我院应用结肠镜下金属钛夹标记联合腹平片进行大肠癌术前的定位,获得了满意的手术定位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恶性肿瘤患儿接种流感疫苗的有关问题

    作者:李彦媚;叶铁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明显的季节性,可引起暴发流行甚至世界范围大流行,普通人群的发病率为20%,儿童为主要感染人群[1].

  • 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作者:焦新旭;冯世庆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它的危害不仅在于以糖代谢为主的一系列代谢紊乱,还包括长期高血糖所引起的糖尿病血管病变(累及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肾病、神经病变及视网膜病变等).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它参与成人新生血管的形成.糖尿病血管病变与糖尿病患者EPCs的数量减少、功能受损密切相关.在糖尿病中,高糖是影响 EPCs数量和功能的重要因素,它对EPCs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 小鼠隐睾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白晨;张茨;杜贤进

    隐睾症是指睾丸下降异常,使睾丸不能降至阴囊而停留在腹膜后、腹股沟管或阴囊入口处.隐睾的发病率为1.6% ~ 9.0%,先天隐睾患儿发病率则为0.9% ~ 1.8%,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隐睾的患病率呈增高的趋势[1].

  • 高糖对内皮祖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刘佳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它的危害不仅在于以糖代谢为主的一系列代谢紊乱,还包括长期高血糖所引起的糖尿病血管病变(累及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肾病、神经病变及视网膜病变等).

  •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与卵巢癌

    作者:周冬梅;生秀杰

    卵巢癌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五年生存率仅30%左右.浸润与转移,作为恶性肿瘤的本质特征,也是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大特点,严重影响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 不同品系大鼠皮下脂肪源干细胞诱导分化能力的比较

    作者:曲戎梅;姚红卫;戴景兴;陈白虹;张艳玲;林来兴妹;原林

    目的:对比SD 大鼠和Wistar 大鼠皮下脂肪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体外诱导分化能力,为ADSCs 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 大鼠和Wistar 大鼠各6 只取腹股沟脂肪垫,培养扩增ADSCs,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两个品系来源的ADSCs 的形态.用第4 代细胞进行成骨和成脂诱导,分别用茜素红和油红O 染色观察向成骨细胞分化后的矿化结节和向脂肪细胞分化后的脂质沉积.结果:两个品系来源的ADSCs 在细胞形态上没有显著区别,都能进行成骨和成脂诱导分化.结论:SD 大鼠和Wistar 大鼠腹股沟脂肪垫来源的ADSCs 诱导分化能力差异无显著性.

  • 体外冲击波对体外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及bFGF、CTGF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明波;邢更彦;李志国;刘运晃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对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酶法消化获得正常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培养并传代,用0.5 × 105 Pa、1.5 × 105 Pa、2.5 × 105 Pa三种强度能量ESW干预.CCK-8法检测软骨细胞增殖活性;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兔膝关节软骨细胞bFGF、CTGF变化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FGF、CTGF mRNA表达.结果:ELISA检测B组bFGF OD值为12.920 ± 1.81,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1); B组CTGF OD值为2.451 ± 0.24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T-PCR法检测B组bFGF密度值为0.637 ± 0.051,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1);B组CTGF密度值为0.586 ± 0.045,与空白对照组和2.5 × 105 P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通过ESW适当能量的干预,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数量较大的软骨细胞;ESW作为机械应力在一定能量强度和频次的情况下可显著促进软骨细胞增殖;适当能量的ESW促进软骨细胞促增殖因子bFGF、CTGF表达.

  • 缬沙坦对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肺动脉重构的影响

    作者:文宏;李醒三;陆永光

    目的:观察缬沙坦(valsartan)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3 组:M 组(肺动脉高压模型组)一次性项背部注射野百合碱(60 mg / kg)后自由摄食、饮水;V 组(缬沙坦干预组),同M 组注射野百合碱并同等条件饲养,4 周后开始用缬沙坦20 mg / (kg·d)灌胃,持续4 周达实验终点;C 组(正常对照组)一次性项背部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后与实验组同等条件饲养.然后经微导管介入测定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计算右室肥大指数[RV/ (LV + S)];分别采用HE 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及VG 染色观察肺动脉结构的改变,计算肺动脉管壁厚度和管腔面积,评价缬沙坦对肺动脉重构的影响.结果:缬沙坦可有效降低野百合碱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肺动脉管壁的厚度,增大管腔面积(P < 0.01).结论:缬沙坦可有效抑制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重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AngⅡ介导的增殖效应有关.

  • 舒芬太尼镇痛途径对家兔外周血强啡肽和前列腺素E2的影响

    作者:张明慧;王建荔;杜化娟;于明帅;温江涛;杨奇星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两种镇痛给药方法对家兔外周血强啡肽和前列腺素E2的影响.方法:实验分3组,每组6只.建立福尔马林致痛兔模型后,A、B组分别经静脉和硬膜外注射舒芬太尼,C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根据行为判断标准进行疼痛反应评分,并检测致痛前(T0),致痛后10 min (T1)、20 min(T2)、40 min (T3)、2 h(T4)、8 h(T5)、24 h (T6)和48 h(T7)时家兔血清中强啡肽和前列腺素E2的水平.结果:舒芬太尼能有效降低福尔马林致痛兔疼痛反应.与T0比较,致痛后C组各观察时间点强啡肽水平明显升高(P < 0.05);A组强啡肽水平T0 ~ T3保持稳定,于T4升高;B组T0 ~ T4保持稳定,于T5升高.致痛后C组前列腺素E2水平均高于A组和B组(P < 0.05),A、B组分别于T6和T5降至致痛前水平,C组T7仍高于致痛前水平.结论:舒芬太尼镇痛有助于保持强啡肽的稳定并抑制前列腺素E2的升高,硬膜外镇痛途径疗效优于静脉镇痛.

  • 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基因表达在脓毒症大鼠肾脏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王茹;张俊录;李月红;张志杰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及Bcl-2、Bax在脓毒症大鼠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大鼠分为正常组(n = 6)、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均n = 24).采用盲肠穿孔结扎术建立脓毒症模型.建模后3、6、12、24 h 测定血Cr、BUN,电镜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表达.结果:脓毒症组Cr、BUN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随时间呈上升趋势;电镜下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6 h组Bax表达明显增加(0.485 ± 0.011 vs 0.351 ± 0.020;P < 0.01),随病程延长,Bcl-2表达有所增加(P > 0.05),Bcl-2/Bax比值降低(0.725 ± 0.035 vs 0.991 ± 0.060;P < 0.01),随病程延长而下降.结论:脓毒症后Bax表达增强、抑制Bcl-2的表达,引起细胞凋亡及肾脏损伤.

  • 黄芪对动脉粥样硬化兔骨髓内皮祖细胞生长的影响响

    作者:李蕾;张怀勤;尹娟;范旰;陈骁

    目的:研究黄芪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lprogenitor rcells,,EPCs) )生长的影响,并探讨黄芪对冠心病临床治疗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体外分离培养EPCs,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经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 )摄取试验和荆豆凝集素(FITC-UEA-I)和体外成血管试剂matrigel l观察细胞成血管功能来鉴定EPCs,检测细胞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及增殖能力.结果:动脉粥样硬化组兔冠状动脉可见斑块或脂纹;DiI-ac-LDL和FITC-UEA-I双染色阳性;培养6d d的EPCs s可见血管腔样的结构;动脉粥样硬化组EPCs s的数量、黏附、迁移及增殖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黄芪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组兔骨髓EPCs s的数量的增加及黏附、迁移和增殖能力,并以20 0g g/L L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为促进EPCs s的生长.

  • 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渗漏损伤9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咏梅;李华珍;罗冬花;黄丽霞

    目的:探索肿瘤化疗药物渗漏损伤的预防对策、早期特征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肿瘤科2009年5月至2010年8月487例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患者的注射途径、临床特征及治疗、护理过程,并对发生静脉渗漏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发生静脉渗漏,占化疗患者总数的1.85%,其中经外周中心静脉插管无渗漏发生,静脉留置针发生3例,使用一次性静脉针发生6例,与经外周中心静脉插管比较P < 0.05,且药物渗漏发生与年龄、化疗次数、血管动脉硬化有关,与性别、出凝血功能异常、联合放疗无关,所有患者经外敷、局部使用解毒剂后痊愈.结论: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与静脉注射途径、年龄、化疗次数、血管动脉硬化有关,及时发现并合理的处置可有效减轻药物渗漏的损伤.

    关键词: 化疗药物 渗漏 护理
  • CT 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慢性腹部癌痛的护理

    作者:戚玉华;朱丽萍

    目的:总结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慢性顽固性腹部癌痛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3例行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阻滞治疗顽固性疼痛的晚期肿瘤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及术前指导,术中及术后进行及时有效的支持、对症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发热、局部疼痛、体位性低血压和腹泻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术后1周内慢性顽固性腹部疼痛均显著减轻或消失.结论:术前心理护理以及术中、术后及时有效的支持、对症护理,对行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的患者有较好的效果.

  • 颈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

    作者:陈纯白;冯海莲;汤呈宣;胡顺富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对73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对康复训练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FIM、ADL评分、ASIA 2000分级标准进行评定.结果:经过42 ~ 385 d康复训练后颈髓损伤患者的Barthel指数及FIM评分均有显著提高,ADL总分有显著下降(均 P < 0.05),ASIA 2000分级有改善.结论:康复训练能促进颈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

  • 一种快速检测医务人员鼻前庭中MRSA 及MRCNS的方法评估

    作者:耿先龙;吴国荣;叶燕;周丽珍;陈国千

    目的:评价一种快速检测医务人员鼻前庭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近期医院发生葡萄球菌感染较多科室(ICU、神经外科)的医务人员鼻前庭进行采样和培养后,同时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法、直接多重PCR检测法对其进行鉴定,并以常规细菌培养 + 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法检测结果为标准,评价直接多重PCR检测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用仪器法从102名医务人员的鼻拭子中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MRSA14株,MSSA 2株),MRCNS 38株;直接多重PCR检测法共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MRSA 13株,MSSA 1株),MRCNS检出33株.结论:直接多重PCR法灵敏度较高、特异性强、简单快速,适用于直接快速检测医务人员鼻前庭中MRSA 和MRCNS,该方法对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有重要的意义.

  • 中国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趋势规律的IMMI推测应用研究

    作者:丁凡;李怡;栾进

    目的:探讨MMI改良法(IMMI)对中国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性及其规律的推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996-2009年期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涉及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性文献所报道数据,以χ2趋势检验进行趋势检验.以IMMI对耐药数据进行推测,以误差平方和(SSE)、误差标准差(RSE)、平均绝对误差(MAD)为主要衡量指标衡量IMMI推测效果及对比MMI、IMMI推测效果.结果:年均耐药数据经χ2趋势检验P < 0.01,耐药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MMI中以H = 0.01计算所得SSE、RSE、MAD值小,对比IMMI(H = 0.01)与MMI(M = 2,K = 2/3)的SSE、RSE、MAD值,IMMI的SSE、RSE、MAD值均小于MMI.结论:IMMI(H = 0.01)推测效果优于MMI(M = 2,K = 2/3).IMMI(H = 0.01)提示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率主要受近期数据影响,远期数据对其耐药率变化的作用很小.MMI和IMMI均能较好地推测耐药性数据,尤以IMMI推测准确度高,模型参数设定对推测结果影响较大.

  • IQ-200流式尿沉渣定量分析仪对管型检测的准确性及干扰因素分析

    作者:林桢;钟秋月

    目的:评价IQ-200流式尿沉渣定量分析仪管型检测的准确性,并统计分析造成IQ-2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管型假阳性图像的各种干扰因素,探索导致其结果误判的原因及对策.比较其与传统尿液管型检测方法的优劣.方法:随机选取730例住院患者尿标本,同时用IQ-200流式尿沉渣定量分析仪和传统尿液检测方法(干化学+显微镜检查)对尿管型进行检测,对两种方法管型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IQ-200流式尿沉渣定量分析仪管型检测的假阳性假阴性情况.结果:随机检测的730份尿液标本中,检测到透明管型阳性的有50例,其中经判读为假阳性图像的有46例,假阳性率为92%;检测到非分类管型阳性的有44例,其中经判读为假阳性图像的有39例,假阳性率为88.6%.造成管型假阳性图像的主要干扰因素有黏液丝、上皮细胞及杂质等有形成分.管型检测的假阴性率为1.6%.分析两种方法对管型的检测结果,IQ-200流式尿沉渣定量分析仪比传统尿液检测方法对管型检测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结论:使用IQ-200流式尿沉渣定量分析仪检测尿管型明显优于传统尿液管型检测方法,但也应看到其存在着较高的假阳性和一定的假阴性.为提高检测管型的准确性,检验人员必须对IQ-200管型检测结果进行判读读修饰和对阳性结果进行人工显微镜复检.

  • 血清前白蛋白和胆碱酯酶在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彭志平;王序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和胆碱酯酶(ChE)在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125例肝硬化患者和50名健康成人(对照组)的血清PA、ChE、白蛋白(ALB)、胆红素(TB)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生化指标,并按Child-Pugh分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组血清PA含量、ChE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肝硬化患者血清PA含量与ALB、TB之间无明显相关,与PT呈显著负相关;血清ChE 活性与TB无明显相关,与ALB呈显著正相关,与PT呈显著负相关.按Child-Pugh分级,肝硬化组Child-Pugh A级、B级血清P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Child-Pugh C级明显低于B级、A级及对照组;肝硬化组Child-Pugh A级、B级、C级血清ChE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三级之间血清ChE活性差异也具有显著性;两项指标均呈现随肝硬化程度加重而降低的趋势.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患者,其血清ChE活性明显低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和腹水的患者.结论:血清PA含量和ChE活性可作为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和肝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 桂枝茯苓液外用加电脑中频治疗腹内型肥胖的临床观察

    作者:熊小玫;余丽娥;林秋群;官惠文;赵小燕

    目的:比较桂枝茯苓液外用加电脑中频治疗仪与单纯用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腹内型肥胖的疗效差异.方法:44例治疗组患者在腹部外用桂枝茯苓液同时加电脑中频治疗,44例对照组单纯用电脑中频对腹部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腰围缩小总有效率77.2%,对照组有效率52.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治疗组体重减轻总有效率56.8%,对照组有效率22.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 0.01);治疗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和空腹胰岛素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桂枝茯苓液外用加电脑中频治疗仪的减肥疗效优于对照组,对于不适宜运动或不愿意运动的腹内型肥胖者,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减肥疗法.

  • 小半夏加茯苓汤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及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蔡琨;冯泳;何前松;刘蕾

    目的:探讨小半夏加茯苓汤对H22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观察小半夏加茯苓汤的抑瘤作用及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情况;同时检测免疫器官指数、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小半夏加茯苓汤高剂量对小鼠H22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抑瘤率为13.7%,PCNA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同时脾脏指数、脾细胞刺激指数和血清中TNF-α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小半夏加茯苓汤可以抑制模型鼠肿瘤的生长,增强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免疫细胞、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有效控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 养阴消风散治疗皮肤瘙痒症的疗效

    作者:卜俊敏

    目的:观察养阴消风散对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将82例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内服养阴消风散,对照组内服开瑞坦、维生素C和维生素E治疗.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第1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瘙痒症状短期控制情况,对有效患者再继续2个疗程,停药3个月后比较两组总疗效及停药后复发情况.结果:短期(1疗程后)满意控制率,治疗组为40.5%,对照组为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停药3个月后两组总疗效、复发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养阴消风散治疗皮肤瘙痒症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 MicroRNA 对药物转运蛋白和代谢酶调控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志伟;劳海燕;余细勇;钟诗龙

    人体内药物的处置是通过吸收、转运、生物转化以及排泄四个步骤来完成,其中药物的吸收和转运由药物转运蛋白完成,而药物的生物转化则需要药物代谢酶的参与.

  • 学校恐怖症儿童的焦虑情绪与养育方式的关系

    作者:查彩慧;欧婉杏;汪玲华;杨思达;李志斌;麦坚凝

    目的:探讨学校恐怖症儿童的焦虑情绪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31例学校恐怖症儿童(研究组)和43名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了评估.结果:研究组SCARED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P < 0.01);EMBU中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偏爱被试因子和过度保护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 (P < 0.01),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过分干涉因子和拒绝否认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母亲的情感温暖因子和惩罚严厉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P < 0.01),干涉保护因子、拒绝否认因子和偏爱被试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情感温暖因子与患儿的焦虑情绪呈负相关,而父母亲的严厉惩罚因子、拒绝否认因子和母亲干涉保护因子则是患儿焦虑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P < 0.01).结论:学校恐怖症患儿存在广泛的焦虑情绪,不良和矛盾的养育方式是患儿焦虑情绪的来源之一.

  • 阑尾癌误诊为化脓性阑尾炎2例治疗体会

    作者:郭玉明;吴洁莹;李自华

    例1 患者女,74岁,主因"阑尾切除术后,腹部切口处可复性包块伴窦道",于2010年7月6日住院.患者曾于2010年4月16日因急性腹痛在当地医院行剖腹探查、阑尾切除术(切下阑尾未送病理检查).术后患者高热,切口有分泌物.经治疗后,腹部切口处有一巨大包块,伴有窦道.既往有糖尿病史.

  • 老年人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梗死30例

    作者:周业旺

    目的:探讨老年人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梗死的原因.方法:对30例误诊为急性脑梗死的老年人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头颅CT及MRI检查发现不同程度梗死灶,19例未见梗死灶.入院急查血糖均偏低,为1.7 ~ 2.3 mmol/L.给予静推50%葡萄糖治疗,30例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无死亡.结论:低血糖昏迷以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为主要表现且头颅CT检查无出血灶时容易误诊为急性脑梗死,对突然昏迷、偏瘫的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急测血糖,以免误诊而延误治疗.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