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及痰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及意义

    作者:高蔚;翁婷;孟文书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及诱导痰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及其与肺功能的相互关系,为COPD的防治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我院住院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及治疗后缓解期患者30例和30例健康受试者.检测COPD患者治疗前及缓解期和健康对照组的肺功能,测定血清和诱导痰上清液中MMP-9、1-GF-β的水平,并分析MMP-9及TGF-β与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ECOPD与缓解期患者血清及痰液MMP-9和TGF-β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急性加重期高于缓解期(P<0.01).AECOPD组血清及痰MMP-9水平均与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r=-0.765,P<0.01;r=-0.821,P<0.01),AECOPD组血清及痰TGF-β水平均与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r=-0.428,P<0.01;r=-0.596,P<0.01).结论:COPD患者不同时期血清及痰中MMP-9、TGF-β1含量不同,且与肺功能具有一定相关性,它们在COPD患者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

  • RYBP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

    作者:钟雯婷;王顺清;张玉平;许艳丽;应逸

    目的:观察RYBP(Ringl and YY1-binding protein)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索其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HI-1、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51例初治急性白血病(AL)患者、23例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ALCR)患者和21例对照(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申RYBP的表达情况.结果:SHI-1、HL-60及K562细胞株RYBP表达均为强阳性;21例阴性对照中RYBP表达均为阴性.AL组RYBP表达阳性率为73%,ALCR组阳性率为13%,AL组RYBP表达阳性率及表达量比ALCR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RYBP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表达水平异常增高,提示RYBP可能与急性白血病密切相关.

  • 室间隔缺损不同手术方式的对比研究

    作者:胡振奎;吴伟敏;王强;师干伟

    目的:对经右心室穿刺封堵、导管介入封堵和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辅助心脏直视修补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3种手术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分析不同方式的特点.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9月,我院分别采用经右心室穿刺封堵术、导管介入封堵术及CPB辅助心脏直视缺损修补术治疗VSD患者共87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对比不同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出血及输血总量等情况.结果:A组15例,15例均封堵成,未出现近期并发症;B组15例,13例封堵成功,并发室性早搏1例;C组57例,57例修补成功,并发死亡2例、肺炎2例、胸腔积液3例.C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出血及输血总量明显多于A组和B组(P<0.05);后两者差异无显著(P>0.05).C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B组无需呼吸机辅助呼吸.C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且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3种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治疗VSD.经右心室穿刺封堵术操作简便,全身组织损伤小;导管介入封堵术美观性佳,无需呼吸机辅助呼吸;CPB辅助心脏直视缺损修补术费用低廉,适应证广(尤其VSD合并复杂畸形者).临床工作中,我们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 哮喘患者Th细胞与MMPs血清水平相关性分析

    作者:朱洪;覃西;彭江龙;谭光宏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Th1、Th2细胞与MMP-2和MMP-9血清水平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2例急性发作期患者和56例慢性持续期患者Th1和Th2细胞水平,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MP-2和MMP-9的血清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Th1和Th2细胞与MMP-9的血清水平均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而Th1和Th2细胞与MMP-2血清水平均不具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哮喘患者中Th细胞与MMPs血清水平关系密切,Th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调节MMPs的血清水平,影响气道重塑的发生过程.

  • 十二指肠球部霜斑样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抑酸维持治疗的必要性研究

    作者:叶斌;何伟莉;陈利坚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n)感染的十二指肠球部霜斑样溃疡(DPU)根除H.pylori后抑酸剂维持治疗的必要性.方法:100例合并H.pylori感染的DPU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予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g,左氧氟沙星 200 mg,2次/d,疗程1周.B组同A组方案,疗程结束后再用埃索美拉唑20 mg,1次/d.维持4周.两组在各自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并检测H.pylori.结果:A、B两组在H.pylori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以及腹痛缓解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DPU,H.pylori根除后溃疡即可愈合,没必要继续使用抑酸剂维持治疗.

  • nCPAP治疗对糖耐量异常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孕妇糖代谢的影响

    作者:施志敏;李涛平

    目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mve airway pressure,ncPCP)对诊断为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孕妇糖代谢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妊娠期糖耐量异常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nCPAP治疗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孕妇15例,治疗前后分别测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结果:12例孕妇顺利完成该研究.FBG、FINS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AHI、LSP02、HOMA-IR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后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孕妇AHI及LSpO2在治疗期间恢复正常,而且胰岛素敏感性改善.

  • LPT法代替气管导管法做分侧肺功能检查的研究

    作者:张中宏;许西琳;关键

    目的:研究侧位肺功能法(LPT法)能否代替气管导管法测定分侧肺功能.方法:选择20例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和3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组,实验组患者均用气管导管法及LPT法测定分侧肺功能,正常组健康人中有11例自愿采用气管导管法检查侧位肺功能.结果:研究结果显示20例肺癌患者,2例常规肺功能在正常范围内,4例患者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9例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例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其中有3例出现弥散功能障碍;30例正常组均用LPT法测得分侧肺功能,其中11例同时用气管导管法求得其分侧肺功能,其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20例肺癌患者用气管导管法测得的SVC%与LPT法测得的SVC%的相关分析,呈高度正向直线相关(r=0.976.P<0.001);20例肺癌患者用气管导管法测得的VE%与LPT法测得的VE%的相关分析,呈高度正向直线相关(r=0.926.P<0.001).结论:初步认为LPT法可以代替气管导管法测定分侧肺功能.

  • 肾脏116例腹腔镜手术肾血管变异临床分析

    作者:李碧君;单炽昌;王在盛;叶亲永

    目的:探讨肾脏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对肾血管变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后腹腔镜途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剜除术治疗,对照组分别采取肾部分切除术、肾切除术、肿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照组及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30±20.7)mL、(20±6.4)mL;对照组及观察组平均饮食恢复时间分别为(40±3.2)min、(6±1.2)min;对照组及观察组术后镇痛分别为62例、3例;对照组及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1%(10/62)、3.6%(2/54),以上等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腹腔镜手术处理肾血管变异安全有效、且创伤小、出血少,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药物改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无效造血的体外研究

    作者:王志英;乔振华;张子彦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氡酸(NAC)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细胞粒-单系祖细胞集落数(CFU-GM)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体外影响.方法:应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观察不同浓度NAC和ATRA联用及单用与患者及正常人骨髓细胞体外培养后CFU-GM的变化,应用ELISA方法,观察不同浓度NAC与患者及正常人体外培养后上清液TNF-α浓度的变化.结果:0.3 mM NAC浓度使MDS患者CFU-GM增高、TNF-α浓度降低(P<0.01),3μM ATRA使MDS患者集落数明显增加(P<0.01),而对正常人无明显影响(P>0.05),NAC与ATRA联用较单用NAC集落数明显增高(P<0.01).结论:NAC、ATRA可改善MDS无效造血,可试用于MDS的治疗.

  • 主动脉夹层与肌球蛋白重链1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黎明;钟诗龙;罗建方;冯宇亮;朱杰宁;余细勇

    目的:探讨肌球蛋白重链11(MYH11)基因多态性与主动脉夹层发病的关系.方法:从主动脉夹层患者(107例)及对照组(110例)外周血单核细胞提取基因组DNA,并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以及小等位基因频率(MAF≥10%)对MYH11的SNPs进行了选择.后通过基于单碱基引物延伸原理的MultiplexSNaPshot SNP分型技术对所有的DNA样本进行SNPs基因型检测.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中.MYH11基因rs1050111等位基因频率(12.4%)显著低于对照组(23.8%,P<0.05),两组之间其余3个位点(rs1050113、rs1050162 rs880071)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YH11基因rs1050111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主动脉夹层的发病可能相关,CC基因型可能是主动脉夹层的遗传易感因素之一.

  • 血清脑钠肽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建华;王锋;张义德;范亚平

    目的:探讨合并舒张性心功能不全(DHF)的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浓度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0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LVEF≥50%)的CKD非透析患者(K/DOQl分期3~4期),按二尖瓣舒张期E峰与A峰流速比值(E/A)分为心功能正常组(E/A≥1)24例,DHF 1级组(0.8≤E/A<1)18例,DHF 2级组(0.6≤E/A<0.8)25例及DHF 3级组(E/A<0.6)13例,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BNP浓度水平,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做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KD患者心功能正常组、DHF各级组BNP浓度均增高(均P<0.01);与心功能正常组相比,DHF各级组BNP浓度均增高(均P<0.01);且随着舒张性心功能恶化,BNP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相关分析显示BNP浓度与E/A值呈负相关(r=-0.603,P<0.01).结论:BNP浓度水平与CKD非透析患者DHF相关,临床测定BNP水平并结合超声心动图有助于对此类患者DHF的综合评估.

  • 胃癌中COX-2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张彬;周业江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4例胃癌原发灶标本COX-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蛋白表达的情况及淋巴管密度,分析其与胃癌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44例胃癌中COX-2、VEGF-C的表达率分别为61.4%、56.8%.COX-2与VEGF-C的表达与胃癌的TNM分期、淋巴管密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COX-2与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成正相关(P<0.05).结论:COX-2、VEGF-C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胃癌新生淋巴管的生成、胃癌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相关;COX-2表达上调与VEGF-C表达成正相关,提示两者在淋巴管形成中及胃癌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肺癌与胃癌或肠癌中的鉴别分析

    作者:周晓蕾;冯斐斐;张昭;秦利娟;吴拥军;聂广金;倪然;吴逸明;王静

    目的: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联合检测6种肿瘤标志时肺癌与胃癌或肠癌进行区分判别,建立肿瘤标志联合检测肺癌的辅助诊断模型.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学、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方法,测定67例肺癌患者、47例胃癌患者和50例大肠癌患者血清中癌胚抗原(CEA)、胃泌素(gastr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唾液酸(SA)、铜锌比值(Cu/Zn)、钙(Ca)等6项指标.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肺癌肿瘤标志智能诊断模型.结果:肺癌-胃癌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判别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00%、83.3%和93.5%:肺癌-肠癌模型判别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6.9%、100%和87.O%.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人工智能诊断模型,对肺癌-胃癌、肺癌-肠癌中肺癌的鉴别诊断有助于提高肺癌的诊断率.

  •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肝硬化水平以及肝脏纤维化的关系

    作者:苏松;丁玉辉;贺凯;李波;穆冬;张孟瑜;冯春红;夏先明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与肝硬化水平以及肝脏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76例肝硬化患者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Cys C水平,通过Child分级后比较各指标对肝功能变化的反映程度以及了解Cys C与ALT、AST的相关性.此外,选取行肝叶切除术的患者38例,其切除标本的非瘤体组织部位行Masson染色以显色纤维化肝脏组织,线性回归分析Cvs C与肝纤维化的关系.结果:在以Child分级的比较中,血清Cys C与AST比ALT更能反映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变化.同时,CysC与ALT、AST均有较好的相关性.通过Masson染色以及线行回归分析发现,血清Cys C水平与肝脏纤维化水平有明显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9.994x-3.149,R2=0.818,P<0.001.结论:血清CysC可以反映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功能水平以及肝脏纤维化程度,有可能成为临床上判断慢性肝脏疾病肝功能的一个新指标.

  • Tiam1在肺癌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玉梅;赵云飞;申洪

    目的:从蛋白水平探讨T淋巴瘤侵袭和转移诱导因子1(Tiaml)与肺癌的关系,分析其在肺癌形成、发展和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由102例肺癌组织、20例正常成人肺组织、20例胎儿肺组织构成的760点阵的石蜡组织芯片中Tialnl蛋白表达强度的阳性单位(PU值),定量分析Tiaml在正常成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人胚胎肺泡上皮细胞、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肺癌细胞Tiaml阳性单位PU值(12.51±4.62)显著大于正常成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PU值(5.66±1.29)及胚胎肺泡上皮细胞的PU值(5.87±0.99,F=41.251),(P=0.000);有淋巴结转移组Tiaml的PU值(14.33±4.66)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1.13±4.11,t=3.674),(P=0.000);TNM分期TNMⅢ~Ⅳ期Tiaml的PU值(15.11±3.61)大于TNM Ⅰ~Ⅱ期(11.95±4.63,t=2.72),(P=0.008);肺癌Tiaml的表达强度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体类型、组织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结论:肺癌细胞中Tiaml蛋白的表达强度高于正常肺组织和胚胎肺组织,Tialnl的表达与肺癌的形成、进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 乳腺癌MDR1基因多态性与紫杉类药物化疗血液毒副反应的关系

    作者:李建;恽文;钟山亮;季明华;赵建华;唐金海

    目的:探讨MDR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紫杉类药物为基础化疗毒副反应间的关系,为临床个体化药物治疗提供信息.方法:筛选93例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其外周血MDR1C3435T和G2677T/A基因型.结果:在本组病例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Ⅲ~Ⅳ度)的发生频率相对较高,分别为27.2%和25%.MDR1 C3435T各基因型患者间中性粒细胞减少反应差异显著,CC型发生频率为5%,低于CT和TT型(26.3%和46.7%;x2=8.075,P=0.018;95%CI 0.017~0.022):未发现G2677T/A多态性与血液毒性的关联.结论:MDR1 3435T等位基因携带者在紫杉类药物治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风险可能较大.

  • 子宫内膜腺癌患者血清sTNFrⅠ和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陆琳;陆志刚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sTNFr)Ⅰ和Ⅱ的水平在子宫内膜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8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22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及66例健康体检女性血清TNFrⅠ(sTNFr-p55)和TNFrⅡ(sTNFr-p75)水平.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sTNFr-p55和sTNFr-p75水平分别为(2.58±0.43)ng/mL和(7.48±1.02)ng/mL远高于子宫良性病变患者的(0.82±0.22)ng/mL和(2.62±0.47)ng/mL及健康女性(0.71±0.21)ng/mL和(2.34±0.38)ng/mL(P<0.05),子宫良性病变和健康体检者问无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sTNFr-p55和sTNFr-p75水平与疾病的分期密切相关.结论:sTNFr-p55和sTNFr-p75在子宫内膜腺癌与子宫良性病变中存在表达差异,有可能成为监测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的参考指标,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组织多普勒新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经冠脉内支架术治疗后左室收缩功能

    作者:龚元淑;董静;方玲玲

    目的:采用定量组织速度显像(QTVI)技术和组织追踪法(TT)评价冠心病心肌梗死患接受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后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变.方法: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时在27例患者的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四腔心切面及两腔心切面分别测定左室后壁、前间隔、后间隔、侧壁、前壁及下壁等6个部位的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并取平均值(m-Vs),测定这些部位向心尖方向峰值位移并取平均值(m-Ds),将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m-Vs、m-Ds与Simpson法测得的EF作相关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时患者的m-Vs、m-Ds差异无显著性,而3个月时的m-Vs、m-Ds显著性增大(P<0.05),此后3个月内m-Vs、m-Ds仍有逐步增大(P<0.05).相关分析显示:m-Vs、m-Ds与EF呈良好相关性(r=0.68,0.60,P<0.01).结论:QTVI及TT技术可以较准确评价冠心痛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6个月内左室收缩功能的逐步改善.

  •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细胞凋亡和增殖特性研究

    作者:娄华;王宝金;王兴玲;郝大勇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在位内膜细胞的凋亡和增殖特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2例EMs在位子宫内膜组织及24例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的Ki-67蛋白的表达进行测定.应用TUNEL技术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细胞的凋亡特性.结果:EMs在位内膜细胞分泌期凋亡指教(AI)低于同期时照组子宫内膜(P<0.05);EMs在位内膜组织Ⅲ~Ⅳ期AI低于Ⅰ~Ⅱ期(P<0.05):EMs在位内膜组织Ki-67蛋白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EMs在位内膜组织Ⅲ~Ⅳ期Ki-67蛋白的表达与Ⅰ~Ⅱ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s在位子宫内膜细胞因凋亡能力下降并非高度增殖导致细胞活性升高,在位内膜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改变在EMs的病理生理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索针对在位内膜的EMs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后射血分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源;唐其柱;李利娜;黄晖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射血分数≥40%与<40%两组的差异,并评价射血分数正常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患有DCM临床体征符合NYHA分级Ⅲ~Ⅳ级的患者99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27例为观察组,对照组72例,LVEF<40%,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采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分析方法确立其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既往高血压的患病率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VSD与LVPWD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因素逐步分析显示,高血压及IVSD为观察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罹患高血压与IVSD为DCM后发生射血分数正常的CHF的独立影响因素.

  • 染料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贾兴东;张忠涛

    目的:回顾性分析影响染料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成功率的相关因素,为指导乳腺癌的SLN活检提供依据.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间108例行SLN结活检的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利用x2检验分析影响染料法乳腺癌SLN活检成功率的相关因素(年龄、肿瘤长径、体重指数、肿瘤位置和肿瘤免疫组化结果).结果:年龄≤60岁者其SLN检出率显著高于年龄>60岁者(P=0.009):肿瘤长径≤3 cm者其SLN检出率显著高于肿瘤长径>3 cm者(P=0.02);BMI<25者其SLN检出率显著高于BMI≥25者(P=0.03).肿瘤不同位置(外象限、内象限或中央区)其SLN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免疫组化结果(C-erbB-2是否阳性,ER是否阳性,PR是否阳性)对其SLN检出率无明显影响(P值分别为0.21、0.39、0.56).结论:年龄、肿瘤长径和体重指数是影响染料法乳腺癌SLN检成功率的相关因素.年龄≤60岁者,肿瘤长径≤3 cm者及BMI<25者其SLN检出率较高.

  • eNOS启动子区T-786C和第7外显子894G→T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

    作者:姚楚亮;李文锐;刘仁德;陈少文;杨炎鑫;黄坤炳

    目的:探索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中老年人群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启动子区T-786C和第7外显子894G→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各选择150例健康体检者和骨质疏松症患者为对象,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eNOS启动子区T-786C和第7外显子894G→T基因多态性,分析两组基因在正常人群及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频率分布特点,探讨两组基因多态位点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结果:骨质疏松症组eNOS基因启动子区第786位C等位基因频率为8.7%,对照组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是TC或者TT纯合子携带者的2.190倍.第7外显子894位T等位基因骨质疏松症组为10.3%,对照组为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是GT或者GG纯合子携带者的2.23倍.提示启动子区T-786C和第7外显子894G→T可能单独作用或和其他位点协同作用对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产生影响,是骨质疏松症遗传危险因素.结论:eNOS上游启动子区域T-786C和第7外显子894G→T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有关.

  • 经皮肾镜Ⅰ期治疗肾铸型结石合并脓肾45例

    作者:周大庆;王坚;李文刚;庞翔;余小祥;江波

    目的:探讨肾铸型结石合并脓肾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合并脓肾的肾铸型结石患者45例,其中术前明确脓肾诊断27例,术中穿刺后发现脓肾18例,所有患者术前行常规尿培养,经抗感染治疗后行经皮肾镜治疗,术中穿刺成功后常规扩张至F24标准肾镜通道,根据结石坚硬程度分别用EMS超声或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手术时间控制在2 h内,如结石无法清除,予留置肾造瘘管、双J管后再行二期手术治疗,术后根据情况行造瘘管间断呋喃西林冲洗.结果:术后复查,一期手术取尽结石32例(71%),8例仍有较多结石残留,行二期取石,5例残留结石较小,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治愈.所有患者术后不同程度发热,17例体温超过38.5℃,常规行血培养,未见有菌血症或败血症.结论: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工作通道大,冲洗液容易流出,配合EMS超声碎石,肾盂内压力低,不易引起肾内逆行感染,可一期治疗合并脓肾的肾铸型结石.

  • 动态心电图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意义

    作者:李寅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C)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63例拟诊ACS患者进行DCG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DCG诊断AC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78.78%、71.76%、90.12%、50.83%和77.13%.DCG结果对冠状动脉双支病变和三支或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P<0.05).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DCG的诊断阳性率逐级升高(P<0.05).结论:DCG对诊断ACS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可较准确地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多支病变.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与心源性休克死亡的临床特征比较

    作者:徐志勇;刘铭雅;魏盟

    目的:分析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与心源性休克死亡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因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n=46)与心源性休克死亡(n=62)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心脏破裂组平均年龄高于心源性休克组(78.9 vs 75.3,P<0.05),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显著多于心源性休克组(69.6% vs 48.4%,P<0.05).而有糖尿病病史及既往心梗病史,心源性休克组比心脏破裂组多见(分别为63% vs 28.3%,16.1% vs 2.2%,P<0.05).心源性休克组行急诊冠脉造影率更高(40.3% vs 21.7%,P<0.05),但PCI术后恢复TIMI3级血流的比例更低(40% vs 100%,P<0.05).结论:高龄、合并高血压、就诊时间延迟、未行早期再灌注治疗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脏破裂的危险因素,而合并糖尿病及陈旧心梗史、大面积梗死、无心肌再灌注可能为并发心源性休克危险因素.

  • McCoy喉镜联合纤维光导支气管镜经鼻气管插管用于全麻诱导后困难插管

    作者:高宏;顾正峰;姚敏;过伟;胡毅平

    目的:观察Mccoy喉镜联合纤维光导支气管镜(FOB)经鼻气管插管在全身麻醉诱导后困难气管插管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ASA Ⅰ或Ⅱ级全身麻醉诱导后McCoy喉镜窥喉不能看见声门任何部分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n=20):FOB经鼻插管组(对照组)和McCoy喉镜联合FOB经鼻插管组(研究组).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基础值)、首次插管前(T1)、插管成功即刻(T2)和插管成功后1 min(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统计两种方法插管一次成功率、多次成功率、插管耗时和插管并发症.结果:T0、T1、T2、T3等时点两组间SBP、DBP和HR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研究组(100%)高于对照组(75%)(P<0.05),多次成功率均为100%;插管耗时研究组(103±25)s较对照组(178±47)s短(P<0.05),两组间插管并发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Coy喉镜联合FOB经鼻气管插管成功率高,耗时短,可作为全麻诱导后困难插管时插管方法之一.

  • 严重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复数菌败血症21例分析

    作者:王治香;孟凡义;刘理想

    目的:探讨血液科免疫力低下患者复数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治疗、预后及与单数菌败血症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10年血液病合并复数菌败血症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临床特点及预后与有一种相同致病菌、相似基础疾病和年龄的单数菌败血症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复数菌败血症者临床表现、抗生素疗程与单数菌败血症者无明显差异,经验性治疗有效率低(42.9%),针对性治疗后,可提高有效率(61.9%),总有效率较单数菌败血症者低(61.9%vs.89.7%,P=0.046).休克能显著地增加死亡风险,结论:血液病患者在粒细胞缺乏或合并感染灶情况下出现复数菌败血症者的风险增大,使病情变得复杂严重,且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效果显著低于针对性治疗,休克明显增加死亡风险,应予积极预防与处理.

  • 儿童支气管哮喘变应原检测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探讨

    作者:茅松;刘光陵;夏正坤;高远赋;樊忠民;任献国;何旭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变应原检测结果和性别、年龄分期的关系.方法:将我科明确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256例患儿应用酶免疫分析法行特异性IgE(包括食物性变应原、吸入性变应原)测定.年龄分为婴幼儿期(0~3周岁前)、学龄前期(3~5周岁前)、学龄期(6~10周岁前)和青春期(10~20周岁前),分析变应原检测结果在年龄分期和性别分布上存在的不同.结果:男164例,女92例;男女比率1.79∶1.平均年龄(7.4±3.2)岁,婴幼儿期84例,学龄前期83例,学龄期52例,青春期37例.吸入性变应原105例;食物性变应原81例;混合性变应原43例,变应原阴性27例.结论:变应原检测结果在四个年龄分期的分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吸入性变应原学龄前期多,食物性变应原学龄期多,混合性变应原婴幼儿期多,变应原阴性青春期多.变应原检测结果在各组性别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吸入性变应原男女比例为5.3∶1,食物性变应原男女比例为2.4∶1,混合性变应原男女比例为5.3∶1,阴性男女比例为1.5∶1.

  • 使用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脑积水39例分析

    作者:吴雷;邓志锋;刘越;祝新根;郭华;沈晓黎

    目的:探讨使用Codman Hakim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脑积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采用Codman Hakim可调压分流管治疗的39例脑积水病例资料,并与同期采用传统分流管治疗的28例病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在使用可调压分流装置组中,37例脑积水患者得到随访,32例(86.5%)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5例(13.5%)出现并发症或效果不佳,其中1例(2.7%)患者出现分流不足:而在使用传统分流管组中,27例患者得到随访,18例(66.6%)惠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9例(33.3%)出现并发症或效果不佳,其中3例(11.1%),患者出现分流过度,2例(7.4%)出现分流不足.两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Codman Hakim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脑积水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64层螺旋CTA在后循环缺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辛勇通;黄艮彬;冯秋红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A在后循环缺血(PCI)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院因PCI住院治疗的患者56例,分析头颈部CTA,观察椎基底动脉系统和颈内动脉的形态走形,有无斑块、狭窄,横突孔有无狭窄.结果:56例患者中,47例存在椎基底动脉及颈内动脉系统各种类型血管异常,横突孔狭窄血管扭曲变形1例,血管及颈椎骨质均未见明显异常的8例.结论:64层螺旋CTA能显示椎基底动脉、颈内动脉斑块、狭窄,及颈椎骨质增生情况.对评估PCI的病因有重要价值.

  • 肾出血患者肾动脉造影术造影与CT扫描的比较

    作者:杨明镇;蒋国军;袁莉;石荣书

    目的:探讨肾动脉造影术对肾性血尿的诊断价值.方法:85肾性血尿患者,采用改良法seldinger法股动脉穿刺,导管置于双侧肾动脉主干,用碘海醇超选择性动脉造影,分别取正位及左、右斜位造影.术后3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读肾脏超选择动脉造影图像与同期肾脏CT平扫+增强图像.两位以上认同有异常表现为肯定结果.结果:85例肾性血尿患者超选择动脉造影发现78例患者有肾动脉异常显影,7例患者肾动脉造影未见异常.78例肾动脉造影异常分别:造影刑外溢7例,假性动脉瘤27例,肾内受损动脉分支中断、缺支9例,血管增粗、迂曲、染色加深35例;7例肾动脉造影未见异常患者通过随诊及详细追问病史终诊断为:运动性血尿2例,3隐匿型肾炎,2例为特发性血尿.肾动脉造影与同期肾脏CT检查发现肾性血尿患者肾脏异常影像构成比分别为:78/85、56/85,两组对比,肾动脉造影对肾性血尿的诊断优于肾脏CT检查(P<0.01).结论:肾动脉造影有助于肾性血尿的诊断,尤其对外伤和肿瘤导致的肾性血尿更优,而且对介入治疗有指导作用.

  • 早期脑钠肽测定对老年肺部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海军;徐华;陈凤娟

    目的:探讨早期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e peptide,BNP)测定对老年肺部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39例入住ICU的老年肺部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其入科24 h BNP结果,分为A组:BNP<100 pg/mL,B组:100 pg/mL≤BNP<400 pg/mL和C组:BNP≥400 pg/mL.比较各组24 h内APACHE 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升压药物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患者入ICU后28 d内死亡率.结果:各组间APACHE 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升压药物使用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存在明显差异;28 d内死亡率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但A组和B组相比,两者差异不明显,C组和A组或B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早期BNP测定对老年肺部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判断有指导意义,入科24 h内BNP≥400 pg/mL可能是患者死亡率增高的一个指标.

  • 血胸的现代外科手术治疗35例分析

    作者:黎伟健;蔡平;梁建辉

    目的:探讨血胸的现代外科手术治疗策略.方法:时我院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35例手术治疗血胸患者的病因、治疗方法、手术并发症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中直接行手术治疗9例(25.7%),行闭式引流加止血的保守治疗观察过程需中转手术治疗26例(其中14例为胸部手术后并发血胸)(74-3%).结果:全组治愈,无死亡病例.直接行手术治疗的平均住院时间15.78 d,手术前及手术中出血量566.67 mL,手术后头3 d引流量为633.89 mL.行保守治疗后效果欠佳行手术治疗的平均住院时间15.77 d,手术前及手术中出血量1 043 mL,手术后头3 d引流量为624.04 mL.33例手术探查发现活动性出血点或出血灶(94.3%).结论:临床上对血胸的现代外科手术治疗策略在于对进行性血胸的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指征的放宽及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

  • 骨折及骨科术后脑脂肪栓塞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作者:韩仰同;胡洪涛;陈捷;马志刚;阎立荣;孙玉衡

    目的:分析脑脂肪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神经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脑脂肪栓塞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临床确诊的脑脂肪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神经影像学资料.结果:经治疗后,16例患者完全恢复未遗留任何神经系统体征,2例患者呈持续昏迷状态未行骨科手术,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脑脂肪栓塞好发于骨折及骨科术后2~3 d,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神经影像学检查具有一定特征性,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有效地防治呼吸衰竭等潜在的致命性病程.

  • 开放性眼球穿通伤导致白内障102例分析

    作者:胡倩;李晓东;蒲丽

    目的:探讨开放性眼球穿通伤导致白内障的规范化治疗方案.方法:对102例(102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行伤道修补.同时行白内障皮质吸出/+人工晶体植入,85例先行伤道修补,二期根据病情行白内障摘除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大部分病例视力获得提高.结论:我们认为开放性眼球穿通伤所致白内障的治疗应该是系统性、个性化的治疗.首先及时、规范地修补伤道,是日后可以施行其他内眼手术的基本的保证.伤道修补后,完善相关检查,了解有无合并眼后节的损伤,把握手术时机,结合病情合理设计术式,术中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术式,能减低外伤造成的视功能损害,尽可能提高术后视力.我们不赞成在一期行眼球壁伤道修补术的同时一期行白内障摘除术.

    关键词: 白内障 眼球穿通伤
  • 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蔡林;于翔;卢成志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的患者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的变化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的患者87例,进行心功能分级.检测PCI术前术后血浆NT-proBNP水平,并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评价NT-proBNP水平与以上各临床及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心功能Ⅲ、Ⅳ级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mBNP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Ⅰ、Ⅱ级的患者(P<0.01);行PCI治疗后NT-proBNP水平显著下降(P<0.01);不良心脏事件组患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无不良心脏事件组患者(P<0.05).结论:血浆NT-pmBNP水平可作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PCI治疗疗效及预后的指标.

  • 128层容积CT尿路造影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

    作者:董延鸣;徐伟;朱明洪;董御曦

    目的:探讨128层容积CT尿路造影(SCTU)及后处理技术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以及对肾功能损害的初步评价.方法:对3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行128层容积SCTU检查,提取层厚为0.625 mm的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获得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以及曲面重建(CPR)后处理图像,并结合轴位薄层原始图像在工作站动态观察.结果:30例患者中,输尿管结石全部显示,单发25例,多发5例,梗阻上段榆尿管及肾盂重度积水12例,其内未见确切对比剂,肾功能明显减低,轻-中度积水10例,输尿管及肾盂内对比剂浓度减低,肾功能轻度损伤,8例输尿管及肾孟未见扩张,对比剂显影良好,肾功能正常.结论:128层容积SCTU对输尿管结石能做出准确诊断,并能了解输尿管及肾盂梗阻、积水情况,对肾功能受损情况做出初步评价.

  • 神经梅毒32例临床分析

    作者:汤海燕;王庄;谈鹰;晏玉奎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及其早期诊断、分型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男24例,女8例,年龄25~83(48.5±10.6)岁,其中无症状神经梅毒(5例),脑血管型(15例),脊髓痨(5例),脑膜梅毒(3例),麻痹性痴呆(3例),特殊类型(1例).本组无症状型患者均为女性,脑血管型患者几乎均为老年男性,而其他类型也以中老年男性居多.除无症状型及1例脑血管型脑脊液RPR阴性外,其余血清、脑脊液RPR及TPHA均阳性,其中RPR滴度、脑脊液蛋白、有核细胞数以无症状型低,脑膜梅毒和麻痹性痴呆高.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检查除血管型头颅MRI有相应责任病灶外,余均无特异性.结论:有症状的神经梅毒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且临床表现多样,神经电生理检查缺乏特异性,而血清、脑脊液RPR、TPHA实验结合影像学相关检查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及分型.

  • 颅内针形金属异物长期存留1例

    作者:许尚虞;盛汉松;张弩

    患者女,9岁,于2010年8月11日因"发现智力发育障碍3年"来我院门诊.患者3年前被发现学习速度比同龄儿童慢,与同龄儿童交流有困难,3年来一直无明显好转,既往体健,足月产,无明确外伤史,自从出生2个月后断奶由奶奶抚养,父母均体健.查体:神志清,表情呆滞,语言简单,词汇量少,可勉强按顺序从1数到10,但从中间取一数让其接着数则不会数,且数不到20,不会10以内的加减计算.

  • 髂外假性动脉瘤致移植肾梗塞1例

    作者:淡明江;吕军;朱云松;汪帮琦

    患者男,53岁.多囊肾致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于2010年8月10日入院,2010年10月在全麻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因右侧髂内动脉严重硬化,故采用移植肾动静脉与右侧髂外动静脉端侧吻合.术中发现患者髂外动脉条件差官腔内亦有较显著粥样斑块形成.术后患者肌酐平稳下降,术后第42天血肌酐下降至191 mmol/L,术后第43天患者突感发热、恶心、呕吐,自感移植肾区不适.移植肾彩超显示:(1)移植肾大小113 mm×61 mm×63 mm.

  • 超未成熟儿高酪氨酸血症Ⅰ型1例

    作者:谭小华;崔其亮;莫镜;李颖;林黎黎

    患儿男,出生后1 h+,因"胎龄26周,生后1+h"入院.患儿为第3胎第1产孕26周臀位助产娩出,出生体重986 g.无早破水,羊水清,胎盘、脐带正常.无宫内窘迫史,有产后窒息抢救史,经复苏处理,于气管插管正压通气下转入NICU.其母自然流产1次.体查:精神一般,反应尚可,前囟平软,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左手六指畸形.

  • 臭氧关节腔内外注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严重关节疼痛1例

    作者:王幼平

    患者男,48岁,主因"多关节僵痛二十余年,加重伴关节活动严重疼痛受限、腹痛黑便1周",于2010年9月12日入院.入院查体:表情痛苦,扶入病房,慢性病容,满月脸,生命体征平稳,心肺征(一),腹部膨隆,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专科情况:颈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椎旁广泛压痛.

  • 原发性骶骨错构瘤1例

    作者:秦蕾

    患者女,47岁,主诉"腰骶部疼痛伴左下肢麻木1个月余,加重1周.现病史: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疼痛,多于站立较久、活动过多或天气变化时发作,尤其是由坐位站起时疼痛明显,同时伴有左下肢胀痛、麻木,左小腿程度较重,休息后可缓解.1周前上述症状加剧,休息亦无法缓解,行走时还感觉腰部束带发紧感,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腰骶部疼痛待查"收入病房.患者自发病以来.

  • 食物不耐受致双足抽动伴疼痛1例

    作者:王晓艳;王学艳

    患儿男,5岁,主因"双足抽动伴疼痛1年"来我科就诊.患儿1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抽动,无明显规律性,伴有隐痛,初为阵发性,渐疼痛明显,转为持续性,夜间较白天明显,未影响日常活动.行血、尿、便常规及生化、免疫等指标检查均未见异常.左下肢及踝关节X光片未发现异常.患儿发病以来,无发热、寒战,无腹痛、腹泻,大小便均正常,体重增长缓慢,BMI=16.1.

  • 成人生肾小球母细胞瘤1例

    作者:邢荣格;张晓玲;周玮玮

    患者女,23岁.查体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5 d人院.患者既往体健,自诉尤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肾区无压痛,尤肾病家族史.入院后辅助检查:尿常规未见异常,血肌酐和尿素氮正常,彩超示右肾上极见3.5 cm×3cm×2.5 cm低回声实性占位,内部回声不均,未见血流信号,中央有液性暗区,超声诊断为右肾癌.CT扫描显示右肾体积略增大.

  • 恶性疟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作者:王国华;章旭;曹娟;李海涛;印荻

    患者男,41岁,因"腰酸、腹泻、纳差乏力13 d"于2010年5月13日入院.患者于2010年5月1日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酸、腹泻,伴纳差乏力、泡沫尿,无肉眼血尿,尿量正常,无水肿,无发热.在当地(安格拉)诊所考虑"痢疾",给予了静脉抗感染治疗(具体不详)5 d,病情无改善返回中国.既往体健,2009年9月至安哥拉从事水电工作,2010年5月12日返回中国.查体:T 37.0℃,BP 130/80 mmHg,神志清楚,贫血貌.

  • 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1例

    作者:孙则红;陈俊娥;张冬梅;李文英;龚晓艺

    患者男,69岁,主因右眼视力急剧下降3个月,于2010年12月16日来我院眼科就诊.既往高血压多年.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08,不能矫正;左眼1.2.双眼前节无明显异常.眼底:右眼视盘边界清,色正常,黄斑区大片深层出血及血液性色素上皮脱离,黄斑区中心凹颞上可见橘红色形状不规则的结节样病灶(见图1).

  • 以粒细胞缺乏症为主要表现的艾滋病1例

    作者:高华强;王志清;朱文艳;周晔

    患者男,38岁.因发热伴咽痛两周入院.稍有恶寒,无寒战,体温高39.0℃,先后在门诊予"青霉素、奥硝唑、头孢匹胺"等抗感染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间断予"地塞米松"静滴后体温可降至正常,但随即又出现发热,有一过性牙痛,无鼻塞、流涕,无咳嗽咯痰,无腹痛腹泻,无胸痛头痛,无皮疹及关节痛,食欲可,睡眠可,大小便正常.15年前曾有"自发性气胸"史.有输血史.否认有吸毒及不洁性生活史.家人体健.

  • 卵巢癌脾脏转移1例

    作者:蔡慧华;王雪峰

    患者女,46岁,因腹痛腹胀1月于2011年1月5日入住我院消化内科,查血常规:自细胞10.1×109/L,血红蛋白130 g/L,血小板858×109/L,CA125 53 125 KU/L,B超示:(1)双侧卵巢混合性包块(右侧74 mm×42 mm×43mm,左侧72mm×48mm×62mm,均有不规则略强回声光团及不纯液性暗区构成,不纯液性暗区内见多个乳头状光团,周边及内部实性部分均见丰富血流信号);(2)盆腹腔积液(子宫周围为不纯液性暗区包绕,宽处68 mm,腹腔液性暗区大深度98mm);(3)脾内实质性占位(23 mm×25mm,门静脉内可见入肝血流信号).

  • 尿毒症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

    作者:陈旭东

    患者女,40岁.以"厌食、乏力、水肿1年,咳嗽、气短半月"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入院查:T 37.8℃,P 102次/min,BP 150/90 mmHg,R 22次/min.神清,表情淡漠,贫血面容,咽稍赤,双肺呼吸音弱,双肺可闻及少量干鸣音.双下肢稍肿.四肢肌力Ⅲ级,右侧痛觉较左侧减弱,腱反射减弱,余正常.入院后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1.2×109/L,中性0.79,淋巴0.21,血红蛋白78 g/L,血小板89×109/L;尿常规示:尿蛋白(+++),尿RBC 2个/HP,WBC 3个/HP:血ALT:88 U/L,血总蛋白52 g/L,血白蛋白25 g/L,血尿素氮18.2 mmol/L,血肌酐646.6 μmol/L,血钾3.8 mmol/L,血钠139 mmol/L,血氯102 mmol/L,血钙1.96 mmol/L,血磷1.70 mmol/L,血糖6.3 mmol/L;血气分析:pH7.22,氧分压82.8 mmHg,血氧饱和度93.2%,二氧化碳分压26.2 mmHg.

  • 阑尾黏液性腺癌误诊为卵巢癌1例

    作者:周映群;生秀杰

    患者,女,63岁,因"绝经14年,腹胀1周,B超发现盆腔包块1 d"于2010年6月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已绝经14年.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胀,余无异常.于2010年6月12日在外院行B超检查提示:子宫右上方回声不均匀实性肿物(考虑卵巢肿瘤可能性大),遂来我院进一步诊治.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00年因胆囊息肉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 氟比洛芬酯预处理用于减轻丙泊酚注射痛的剂量探讨

    作者:陈坚伟;王彪;张涛;徐康清

    目的:本试验探讨应用氟比洛芬酯减轻患者丙泊酚注射痛的佳剂量.方法:200例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A、B、C和D组,每组各50例.注射丙泊酚前2 min,A组在静注氟比洛芬酯75mg;B组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C组静注静注氟比洛芬酯25 mg;D组静注生理盐水7.5 mL.4组均用止血带阻断前臂静脉2 min.接着静脉注射丙泊酚0.5 mg/kg,通过4点口述评定量表(VRS)评估丙泊酚注射痛并记录发生疼痛频数.结果:A组和B组的VRS均比C组和D组的低;A组和B组注射痛的发生率均比C组和D组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丙泊酚前2 min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或75 mg,同时用止血带阻断前臂静脉2min均能有效地减轻丙泊酚注射痛,且氟比洛芬酯50mg足以有效地减轻丙泊酚注射痛.

  • 血必净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卢明军;任芹;张传青;叶青山;万燕杰

    目的:评价血必净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etion,POCD)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外科手术的高龄患者120例,年龄≥60岁,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血必净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血必净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60~83岁,在术前1 d及手术切皮前(8mL/kg),术后第1、2、3天4mL/kg静脉滴注,每天2次.时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60~85岁,使用等量生理盐水;在术前1 d术后4 d及3个月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一个或多个认知功能缺陷被确定为认知功能障碍.结果:术后4 d及3个月,对照组有16例患者发生POCD(26.7%)和(28.30%),血必净组有5例发生POCD(8.3%)和(13.3%)较对照组低(P<0.05);与没有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比较,术后4 d发生POCD患者围术期各时间点血浆稳态氧化氮产物(NOX)浓度明显增强(P<0.05).结论: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血必净,能一定程度预防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 布托啡诺与舒芬太尼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疗效比较

    作者:应隽;王祥瑞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和舒芬太尼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90例剖宫产且接受PCIA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n=30),B组,布托啡诺10 mg+胃复安20 mg/100 mL;S组,舒芬太尼0.1 mg+胃复安20mg/100mL:BS组,布托啡诺10mg+舒芬太尼0.1 mg+胃复安20mg/100mL.3组PCIA泵参数设置为背景剂量2 mL/h,单次剂量2 mL/h,锁定时间15 min.观察3组患者术后8、24、48 h的BP、HR、SpO2、镇痛、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S、BS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B组(P<0.05);BS组镇静评分大于B和S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布托啡诺单独应用于剖宫产术后未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与舒芬太尼联合应用镇痛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少.

  • 乌司他丁对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肺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玉雯;吉训琦;陈茜茜;冯小伟;向伟

    目的:探计乌司他丁(UTI)对重症手足口病(HFMD)机械通气患儿肺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08年5月至2010年9月在本院住院重症HFMD需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8例患儿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4例.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UTI静脉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用5 d.比较第1天和第5天两组呼吸力学指标:分钟通气量(MV)、吸气平台压(Pplat)、吸气峰压(PIP)、气道平均压(MAP)、气道阻力(Raw)、动态顺应性(Cyd).血气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教(RI)、肺泡-动脉氧分压[P(A-a)O2]、肺内分流量(Qs)与心排出量(Qt)比值(Qs/Qt).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呼吸(RR)、心排量(CO)、中心静脉压(CVP).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PICU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MV、Pplat、PIP、MAP、Raw、Cyd、pH、PaO2、PaCO2、OI、RI、P(A-a)O2、Qs/Qt、HR、CO、CVP明显好转,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MV、Pplat、PIP、MAP、Raw、Cyd、OI、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TI时重症HFMD机械通气患儿的呼吸力学指标、血气指标改善明显,能缩短惠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PICU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氯普鲁卡因用于婴幼儿单次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开华;朱诗利;张溪英;刘晶晶

    目的:观察2%氯普鲁卡因在婴幼儿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在单次硬膜外麻醉下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氯普鲁卡因组(观察组)和利多卡因组(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一次性注入2%氯普鲁卡因或1%利多卡因8~10 mg/kg.观察记录患儿的HR、NBP、RR、SPO2和阻滞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术中HR、MAP、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麻醉起效时间[(1.53±0.72)min vs.(3.97±0.78min)]和痛觉消失时间[(4.08±0.83)min vs.(5.94±1.58)min]均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持续时间(68.51±5.88)min vs.(73.98±6.67)min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感觉阻滞神经节段相同.两组患儿均无不良反应.结论:2%氟普鲁卡因能安全用于婴幼儿单次硬膜外麻醉.

  • 预注射氯胺酮或氟比洛芬酯对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作者:过伟;胡毅平;梅宏;宋志高;高宏

    目的:探讨术前预注射氯胺酮或氟比洛芬酯对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ASA 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60例,年龄1~7岁.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为5%七氟烷吸入复合芬太尼3μg/kg及维库溴铵0.15 mg/kg静注,气管插管后K组静注氯胺酮(0.5 mg/kg)10 mL,F组静注氟比洛芬酯(1 mg/kg)10mL,C组静注生理盐水10 mL,术中持续吸入2%~2.5%七氟烷维持麻醉,切皮前追加芬太尼2μg/kg,手术结束立即停止吸入七氟烷,符合拔管指征后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进行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K组和F组苏醒期躁动率均明显低于C组(5%:30%:65%,P<0.05),与F组相比,K组苏醒期蹂动率更低(P<0.05);K组苏醒时间明显延长(P<0.05),但3组患儿转出PACU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预注射氯胺酮氯胺酮或氟比洛芬酯均可降低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但预注射氯胺酮后效果更好,对提高小儿七氟烷麻醉围术期安全更有意义.

  • 帕洛诺司琼预防高致吐性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临床研究

    作者:巴楠;吴敏;王利娟;张红巧

    目的:通过帕洛诺司琼和格拉司琼分别联合地塞米松预防以大剂量顺铂为主方案化疗所致恶心呕吐,观察和评价帕洛诺司琼联合地塞米松预防高致吐性化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以大剂量顺铂为主化疗方案,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帕洛诺司琼0.25 mg,静脉推注;对照组:格拉司琼3 mg,静脉滴注;两组均联合地塞米松12 mg,静脉推注,均于化疗前30min给药.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预防急性呕吐的完全有效率分别为82.1%和78.6%,恶心的改善率分别为64.3%和60.7%,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预防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有效率分别为60.7%和39.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帕洛诺司琼和格拉司琼分别联合地塞米松预防以大剂量顺铂为主方案化疗所致急性呕吐和恶心疗效相当,对于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有效率前者优于后者,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良好,推荐帕洛诺司琼联合地塞米松作为高致吐性化疗方案的常规药物.

  • 小剂量脉冲给药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Vaspin的影响

    作者:胡伟

    目的:观察小剂量脉冲给药甲氨蝶呤(MTX)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组织来源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刺(Vaspin)水平的影响,阐明Vaspin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生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RA患者MTX治疗前后血清Vaspin水平及炎症因子,并分析了血清Vaspin水平与炎症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RA组血清Vaspi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65±0.16)μg/L vs.0.67±0.06μg/L,P<0.01].RA组患者血清Vaspin水平与TNF-α、IL-6、VEGF及CRP呈正相关(r=0.25~0.68,P<0.01或P<0.05).TNF-α是影响空腹血清Vaspin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RA组经小剂量脉冲给药MTX治疗后TNF-α、IL-6、VEGF及CRP均显著降低(JP<0.01或P<0.05),血清Vaspin水平也显著降低[(1.65±0.16)μg/L vs.(1.28±0.08)μg/L,P<0.01],且Vaspin水平的降低与TNF-α改变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小剂量脉冲给药MTX能有效抑制致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同时降低血清Vaspin水平.

  • 脑内双侧靶点立体定向手术280例分析

    作者:王涛;翟卫东;袁俊;孙永锋

    立体定向技术是神经外科,尤其是功能神经外科常用的技术手段.随着大场强磁共振技术的逐渐完善和普及,使以前很难辨认的脑内功能区和特定核团的辨认成为可能,磁共振定位的立体定向技术越来越被广大神经外科工作者所接受.我科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共行脑内双侧靶点立体定向手术280例,现对病例资料予以总结,并对手术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予以分析和讨论.

  • 改良的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顽固性癫痫4例

    作者:孙永锋;袁俊;翟卫东;钟建卫;王涛;谷智明

    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顽固性癫痫早已得到同道的认可,改良的大脑半球切除术比解剖意义上的大脑半球切除术在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也已经得到公认,但本文主要报道及讨论与大家不太一致的方面,供同道参考.

  • 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肾小球系膜样细胞

    作者:石伟;赵志业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肾小球系膜样细胞的效果.方法: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液中添加300 ng/mLPDGF-BB,2μmol/L ATRA进行诱导分化,对分化后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经过7 d诱导分化后,细胞呈现典型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形态,波形蛋白基因,结蛋白基因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基因及相应的蛋白在分化组均有很强的阳性表达.结论:PDGF-BB和ATRA能够有效地在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肾小球系膜样细胞.

  • 性早熟女孩骨龄与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作者:杨玉;杨利;柯江伟;谢理龄;段荣

    目的:探讨江西地区性早熟女孩骨龄(BA)与雌激素受体(E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检测90例江西地区性早熟女孩和70例江西地区正常对照组女孩骨龄,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雌激素受体基因型.结果:骨龄提前组的ERα基因Xba Ⅰ基因型和正常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ERα基因PvuⅡ基因型、ERβ基因Rsa Ⅰ基因型、ERβ基因Alu Ⅰ基因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α基因XbaI多态性与女孩性早熟骨龄提前有关.

  • 直肠癌组织中usp2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周飞;宁晓婷

    目的:检测usp22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usp22在直肠癌组织、直肠腺瘤和正常肠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它的表达与直肠癌恶性程度的关系以及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的特点.结果:在直肠癌组织中,usp22的阳性表达率以及染色强度均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呈现出上升趋势(P<0.05).usp22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直肠组织(P<0.05).于直肠腺瘤中的表达率虽高于正常直肠组织和腺瘤,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usp22对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

  • 萘普生对体外宫颈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田霞;缑灵山;刘玲;张玲;刘毅

    目的:探讨萘普生对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含不同浓度的萘普生细胞培养液(1、10、100、300、500μg/mL)于不同作用时间(6、12、24、48 h)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萘普生细胞培养液在不同作用时间下对Hela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用500μg/mL的萘普生细胞培养液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48 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采用Annexin V-FITC/PI染色,以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1)MTT法显示,不同浓度的萘普生细胞培养液对Hela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不同药物浓度组在同一作用时间下对Hela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药物浓度在不同作用时间组之间的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2)Hoechst33342染色后,经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到染色质浓缩及凋亡小体等凋亡特征.(3)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萘普生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结论:萘普生在体外对Hela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及浓度依赖性.

  • 人Foxp3基因真核载体的构建及在CD4+CD25-T细胞中的表达和功能

    作者:彭克军;王秋林;张庆莲;段佳慧;郑崛村

    目的:构建人Foxp3基因的真核表达栽体并转染人CD4+CD2-T细胞,观察其在CD4-CD25-T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方法:构建人Foxp3基因pEGFP-N1真核表达栽体,经酶切及双向测序鉴定基因序列的正确性.通过电穿孔法将重组栽体转入人CD4+CD25-T细胞中,利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率,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转染细胞对单个核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酶切及测序鉴定pEGFP-Nl-Foxp3重组质粒基因序列完全正确,转染的CD4+CD25-T细胞Foxp3阳性表达率为23.7%,并显著抑制了单个核细胞的增殖能力.结论:成功构建了pEGFP-N1-Foxp3真核表达栽体,并使转染的CD4+CD25-T细胞具有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

  • Rh-SAA介导3T3-LI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机制的研究

    作者:叶夏云;罗晓红;曹莉

    目的:通过检测Rh-SAA对3T3-LI脂肪细胞的JNK活化及JNK抑制剂干预下Rh-SAA对3T3-LI脂肪细胞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探讨Rh-SAA介导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实验分3组,第一组为无Rh-SAA干预的对照组,第二组为20 μg/mL Rh-SAA干预脂肪细胞组(RhvSAA组),第三组在20μg/mL Rh-SAA干预前12 h,予JNK抑制剂SP600 125 50 μmol/L预处理(以下称JNK抑制剂组),培养48 h后,采用3H-2-DG摄入法检测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率,采用免疫印迹了解JNK的活化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0μg/mL Rh-SAA处理脂肪细胞48 h后葡萄糖的摄取能力下降了26%(P<0.01).JNK抑制刺组较Rh-SAA处理组葡萄糖摄取增加了15%(P<0.05);对照组、Rh-SAA组和JNK抑制荆组的p-JNK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00%、166%和107%.Rh-SAA组与对照组比较,JNK的磷酸化程度增加了66%(P<0.01):JNK抑制刺组与Rh-SA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1),与时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JNK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是Rh-SAA介导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关键信号分子.提示干预JNK的活性有望成为治疗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的有效手段.

  • Belsey和Collis-Belsey手术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

    作者:李秋泽;寇卫军;杨立信

    胃食管反流病的外科治疗目的是恢复胃食管连接部的功能,如何在手术中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是该病治疗的关键.本文就作者在上海长海医院及解放军一五五医院学习和工作中对6例患者实施Belsey和Collis-Belsey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体会进行报告.

  • 小创口微创Cable-pin治疗髌骨横形骨折

    作者:扶晓明;张秋林;曾昭池;黄友华;康一凡

    髌骨横形骨折在髌骨骨折中较常见,多为强大的问接暴力所致,常伴有关节囊以及髌旁腱膜撕裂等严重软组织损伤.近年来各种微创治疗备受推崇,疗效肯定,但并发症也不少.Cablepin系统应用于髌骨骨折已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1-3].2007年3月至2010年4月,我们选择性地对21例髌骨横形骨折采取小切口Cable-pin系统内固定治疗,经10个月的随访,骨折均愈合,无皮肤刺激反应及切口感染,无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

  • 全麻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食管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毛仲霞;赵敏;曲向林

    食管癌手术是胸外科中时间较长、创伤较大的手术,在麻醉方法上我们通常选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中应激反应较强、血压波动大,需要随时根据手术刺激强度调整全麻用药,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本研究选择择期行食管癌中下段手术患者50例,对全麻复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讨全麻复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以及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的佳浓度.

  • 异位妊娠破裂出血性休克46例急救手术的麻醉处理

    作者:俞彩明;黄冰;陶素萍;孙建良

    异位妊娠破裂出血性休克需紧急手术止血以抢救患者生命,其麻醉处理也有相应的特点与要求.本文回顾分析我院近两年共46例该类患者的麻醉经过.以总结佳处理措施与流程.

  • 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对策

    作者:赛福丁;阿迪力;杨旭

    结肠癌是肠道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左半结肠癌约占全部结肠癌75%以上[1],临床上以肠梗阻表现而入院的病人中,结肠癌梗阻的病人仅次于粘连性肠梗阻位居第二位[2].所以在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时是行一期切除吻合术还是分期手术,目前尚有争议,我院自2000年至2008年收治17例左半结肠癌伴急性梗阻患者,行一期癌肿切除对端吻合术,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小儿无发热腹痛156例胃镜检查分析

    作者:蔡雪梅

    小儿无发热腹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也是消化科门诊的多发病,近年来有日渐增多的趋势.本文对在我院于2006年10月至2009年6月就诊的无发热腹痛患儿,临床考虑消化道疾病,符合胃镜检查的适应证,对其中的156例患儿进行了胃镜检查,通过对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析,旨在评价胃镜检查对小儿无发热腹痛诊断的价值.

  • 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插管治疗细菌性肝脓肿

    作者:何晓军;梁金荣;付立军;夏洪兵

    细菌性肝脓肿是临床不常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有效抗生素的应用、影像学技术的进展,其病因、诊断及治疗等均有所改变,预后虽然较以前改善.但其病死率仍较高[1].临床治疗以单纯抗生素治疗(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B超引导下置管引流、手术治疗为主.本院从2002年3月至2009年12月,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插管治疗细菌性肝脓肿1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 尿道肾源性腺瘤2例

    作者:刘坤;王勇;孟峻嵩;庄海军;徐宗源;王云炎;王功成

    肾源性腺瘤是一种罕见的泌尿系良性肿瘤.发生于尿道的肾源性腺瘤目前仅有数例报道,国内仅有一例报道[1].我们自2002-2010年诊治了2例尿道肾源性腺瘤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例1男,58岁.排尿困难半年.膀胱镜检示:后尿道尿道外括约肌远端黏膜粗糙,呈息肉状隆起,直径0.8cm.经尿道肿瘤电切治疗.

  • 2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昏迷60例临床分析

    作者:都艳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接受药物治疗人数的增多,出现低血糖反应,甚至低血糖昏迷的人数亦随之增多.反复严重低血糖发作且持续时间长者,可引起不可修复的脑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应及早识别、及时防治.现将我院2005年12月至2010年11月2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昏迷的住院患者病例报道如下.

  • 围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治分析

    作者:黄惠娟;李宝恒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thrombosis,DVT)在围产期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妊娠期的风险为非妊娠期的10倍[1],而产褥期发生的DVT风险增高至20倍[2-3];由此引起的血栓脱落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4].本文总结分析我院5年来收治的围产期深静脉血栓病例.

  •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机体防御肺部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文婕

    趋化因子(ehemokine)是目前已知大的哺乳类动物细胞因子超家族[1].自1992年国际免疫学会议首次命名至今,已发现至少50余种趋化因子及20余种趋化因子受体.大量研究表明,趋化因子通过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2].本文将就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特性,以及与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 抗苗勒氏管激素的研究新进展及对IVF-ET的意义

    作者:苍荣;夏天;王宝娟

    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üllerianhormone,AMH)是一种有两个72kDa的二聚体单体通过二硫键连接组成糖蛋白[1],它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在男性,AMH是由睾丸的支持细胞分泌直至青春期后期缓慢下降至低水平,参与精子的生成.在女性,AMH在出生后少量由卵巢颗粒细胞产生,直到绝经期后检测不到.AMH具有调节细胞发育及分化、促进苗勒氏管退化等重要作用.近年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RT)为越来越多不孕妇女解决了生育问题,而AMH有助于指导生殖医生制定合理的促排卵用药方案和IVF-ET的成功率及其预后,生殖领域对其研究也日渐深入.

  • 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进展

    作者:张骏;王亚军;李非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肝胆外科一项重要的诊断与治疗技术,从产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风雨历程,40年间得到不断发展,现已被世界各地所推广应用.其具有诊断确切、疗效好、创伤小、副作用少及费用低等优点.但其属于有创操作,术后有一定的并发症,包括疼痛、出血、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等.其中胰腺炎是内镜F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常见、凶险的并发症.

  • 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PCI围手术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余东彪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能立即改善冠状动脉闭塞性或狭窄性病变血流供应,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手术过程有可能使血管内膜撕裂、剥脱,斑块破裂、移位、碎屑脱落,微血栓形成等,将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血管内皮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损伤、冠状动脉微循环的障碍、局灶性心肌损伤或坏死[1].

  • 卵圆细胞与肝细胞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钦贤;胡毅;李海洋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全球五大常见癌症之一,每年约有1百万患者发病[1].我国每年有11万患者死于肝癌,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45%,其病死率仅次于胃癌、食管癌而居第三位[2].HCC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共同积累的过程,有研究认为HCC的细胞起源是由成熟肝细胞去分化而形成,另有学者推测可能是肝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发生分化异常导致HCC的发生.

  • 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的近期研究

    作者:刘佳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骨骼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数量缺失和功能异常所引起.自从在血清学反应阴性的MG患者(seronegative MG,SNMG)中发现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SK-Ab),便有诸多学者认为MUSK-Ab(+)的MG患者(MMG)不同于MUSK-Ab(-)的患者,使我们对MG有了新的认识,MMG患者有其独特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依据以及治疗措施.因此,本文就以上各点现综述如下.

  • 氟伐他汀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P27和PCNA表达的影响

    作者:田蕾;孙洞箫

    目的:探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a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中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7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氟伐他汀(fluvastatin)对P27和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10只;IRI组即对照组10只;Fluvastatin治疗组(Flu组)10只.术前3 d给予Fluvastatin(2 mg/kg)灌胃.造成缺血再灌注肾病模型,术后24 h处死大鼠,取肾脏做组织学检查,检测P27和PCNA在肾组织内表达的部位、程度.结果;组织学检查发现Flu组较IRI组形态学变化有所减轻.细胞增殖指数(Cell Proliferative Index,PI)以IRI组增殖明显,Flu组与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ham组P27表达程度高,IRI组P27水平降低,Flu组P27表达水平复又升高,与IRI组比较(P<0.01).相关分析:肾小管评分与PI成正相关(r=0.872,P<0.01);肾小管评分与P27成负相关(P=-0.713,P<0.01);PCNA和P27的表达呈负相关(P=-0.609,P<0.01).结论:肾缺血再灌注24 h后P27水平下降和PCNA水平升高,氟伐他汀可以进一步增强P27的表达,并使PCNA的表达受到抑制,使细胞周期停滞,有助于受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DNA的修复,从而发挥肾保护作用.

  • 大鼠急性脊髓完全性损伤后血脊膜屏障通透性的变化

    作者:李宽新;李锋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脊髓完全性损伤后血脊膜屏障(blood-spinal cord barrier,BSCB)通透性的变化.方法:本研究选用wistar大鼠48只,制作Allen氏脊髓打击模型(打击当量300 gcf),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脊髓损伤组(n=42),后者又根据伤后不同时间点分为2、8、24、48、72 h以及1、2周组,每组6只,再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只.A组从大鼠股静脉注射2%的伊文恩蓝(Evens blue,EB),通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B组用干湿重法测定脊髓水肿变化情况.结果:随着脊髓损伤时间的延长,脊髓组织EB蓝染的范围逐渐增大,荧光光斑数量增加,强度增强,24~48 h达高峰,与脊髓组织内水肿时间一致,72 h后水肿逐渐减轻,其内开始出现坏死灶,1~2周可见明显大小不等的囊腔形成,未见EB蓝染.结论:脊髓损伤后BSCB的通透性增高,并在24~48 h达高峰,72 h后逐渐下降,1周后BSCB通透性明显减小.

  • 大蒜多糖预处理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心肌细胞的拮抗作用

    作者:余薇;吴基良;查文良;李璐;姚社

    目的:研究大蒜多糖(GP)预处理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损伤大鼠心肌细胞的拮抗作用研究,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建立乳鼠心肌细胞糖氧剥离的A/R损伤模型,不同剂量GP(10、30和100 mg/L)预处理24 h后,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iNOS和NO含量,测定细胞内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与A/R模型组比较,GP预处理可增加胞内SOD活性和培养液中iNOS活力,降低NO释放量和胞内MDA含量.结论:GP预处理对A/R损伤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能与清除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 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内Cajal间质细胞的变化

    作者:谭至柔;谭丽;黄雪;秦荔荣

    目的:研究慢传榆型便秘(STC)大鼠结肠内cajal间质细胞(ICC)的变化,探讨ICC在ST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复方苯乙哌啶灌胃法建立STC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结肠ICC,分析大鼠结肠不同部位ICC的变化.结果:STC组大鼠结肠ICC比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STC大鼠结肠内ICC明显减少,提示ICC在STC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丹参酮ⅡA及烟酸对肥胖幼鼠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娟;都鹏飞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丹参酮ⅡA及烟酸对幼年肥胖大鼠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8组进行干预实验,30 d后检测部分血脂成分、IGF-1因子、PGI2和TXA2含量,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Tan ⅡA和烟酸具有不同程度的调脂作用.(2)Tan ⅡA干预后大鼠血清IGF-1表达水平均有小幅升高,烟酸对其作用较弱.(3)TanⅡA及小剂量烟酸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结论:丹参酮ⅡA及烟酸可有效调节实验性肥胖幼年大鼠的脂质代谢紊乱及对血管内皮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神经肽Y系统在高剂量咖啡因、可可碱诱导的大鼠焦虑行为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潘集阳;廖继武;田径;刘亚平

    目的:探讨咖啡因、可可碱对大鼠焦虑行为的影响及神经肤Y系统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予以生理盐水、咖啡因30 mg/kg、咖啡因60 mg/kg、可可碱30mg/kg、可可碱60 ms/kg灌胃给药.给药后30 min测试大鼠焦虑行为及检验海马神经肽Y-mRNA、Y1-mRNA、Y2-mRNA水平.结果:(1)较之对照组,咖啡因60mg/kg组TO、EO、EC、TE(P=21.774,P=0.001)、E0%(x2=5.336,P=0.044)、TO%(x2=7.750,P=0.019)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可可碱30mg/kg组在各个指标上均明显增高(P<0.05).(2)咖啡因60 mg/kg组NPY-mRNA的表达增高(F=13.961,P=0.004),而可可碱30 mg/kg组NPY-mRNA明显降低(F=7.597,P=0.020),Y1-mRNA(F=10.541,P=0.009)、Y2-mRNA(F=4.532,P=0.040)的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高剂量的咖啡因具有致焦虑作用,而高剂量的可可碱有抗焦虑作用,神经肽Y系统与他们的作用机制有关.

  • 外科严重脓毒症血管外肺水的临床监测与护理

    作者:李明利;于丛;杨梅;吴明;冯永文

    目的:探讨脉搏指标剂连续心排量(PICCO)导管在外科严重脓毒症血管外肺水(EVLWI)监测中的临床意义及护理.方法:30例外科严重脓毒症患者根据氧合指数(PO2/FiO2)分成两组:A组:PO2/FiO2<150、B组:150

  • 循证护理在离退休老干部脑卒中后抑郁情绪中的应用

    作者:唱荣艳;周花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离退休老干部脑卒中后抑郁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老干部脑卒中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即提出临床问题,查找文献资料,寻找实证,结合临床经验制定并实施护理干预,并于患者住院第1、2、3周,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SDS值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中、重度抑郁患者.结论:循证护理使护理实践更加科学,满足患者对现代护理的更高需求,明显改善了离退休老干部脑卒中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有效提高老干部晚年生活质量.

  • 游离股薄肌皮瓣重建外伤性前臂屈肌缺损的护理

    作者:傅育红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股薄肌皮瓣重建外伤性前臂屈肌功能的护理.方法:自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对10例前臂屈肌缺损的患者,采用游离股薄肌皮瓣重建屈肌功能,通过对患者术前评估,心理护理,相关知识的指导,术后注意体位及石膏护理,加强肌皮瓣血液循环观察,及时处理血管危象,早期功能康复.结果:10例游离股薄肌皮瓣术后全部成活.1例出现危象,经及时处理后该例肌皮瓣远端皮肤部分坏死,但是肌肉完全成活.术后随访6周时,手指稍有屈曲动作.随访4~6个月以上,均出现肌肉收缩.随访1年以上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肌力.结论:应用游离股薄肌皮瓣重建外伤性前臂屈肌缺损,术后肌肉功能恢复良好,疗效肯定,护理时保证手术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两种匀相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结果比较

    作者:翁代慧;龙宪连;于敏;孙建华;王欣茹

    目的:比较两种匀相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结果并分析甘油三酯(TC)的干扰作用.方法:分别用A、B两种匀相法试剂对40例患者的血清LDL-C以及不同TG水平下LDL-C的回收率和线性进行分析.结果:TG低于1.7 mmoL/L时A试剂LDL-C结果(2.47±0.57)mmol/L与B试剂结果(2.45±0.62)mmoL/L无统计学差异(P<0.05);TG高于1.7 mmoL/L时A试剂LDL-C结果[2.66(1.82~3.42)mmoL/L]显著高于B试剂结果(1.97±0.69)mmol/L,JP<0.01,两者差值与TG浓度显著相关(r=0.937,P<0.01);两种试荆LDL-C回收率和线性无显著差异.结论:TG浓度对其中至少一种试剂LDL-C检测有严重干扰作用,而且这种干扰作用不能通过室内质控或稀释样品的方法得到纠正.

  •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临床分布及其ESBLs介导耐药的特征

    作者:杨晓燕;冯亚群;张宝瑞;符永玫;张永标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临床分布的特,点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介导耐药的特征.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及ESBLs的表型筛选和确证试验,应用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分离无重复肺炎克雷伯菌336株,标本分布主要为下呼吸道分泌物149株(44.3%)、尿液41株(12.2%)和血液40株(11.9%),科室分布主要为肝胆外科65株(19.3%)、感染科54株(16.1%)和重症监护室40株(11.9%);ESBLs总栓出率为43.8%(147/336);产ESBLs菌株对不同种类抗茵药物普遍耐药,且耐药率多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结论:临床上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ESBLs是介导其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产ESBLs菌株呈多重耐药表型特征,临床上治疗该菌感染宜根据药敏与ESBLs检测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 丹参注射液对肝硬化脾亢脾切除术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作者:欧希;刘吉奎;熊沛;叶建宇;尹耀新;钟立明

    目的:研究肝硬化脾亢(简称脾亢)患者脾切除术后使用丹参注射液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探讨脾切除术后使用丹参注射液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方法:40例择期全麻下脾亢脾切除术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丹参注射液组(n=20).分别于术后当天起连续两周每日常规输液外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30 mL(丹参注射液组)和每日常规输液外静脉滴注生理盐水30 mL(时照组),分别于手术前、给药后1、2周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简称RBC聚集指数)、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对照组术后上述流变学指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丹参注射液组患者术后1、2周上述指标明显较低(P<0.05);与术前比较,丹参注射液组术后1、2周上述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够改善脾亢脾切除患者术后的血液粘稠状态和微循环瘀滞情况,有助于防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

  • 肾功能指标在MELD模型中的应用

    作者:向姝;秦波

    自Child-Turcune-Pugh小(CTP)分级应用以来,学者们一直试图寻找新的能客观反映终末期肝病惠者严重程度的预后评价系统.2002年,美国器官共享网络(UNOS)将MELD作为美国新的器官分配评分系统,取代CTP分级,用于评定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严重程度,决定肝移植的先后顺序[1].其结合反应肾功能的血肌酐指标,被认为更全面反应终末期肝病的临床特点.血清钠和肌酐被认为是肝硬化死亡率风险增加的独立预测因子[2].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