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MAGEA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和预后分析

    作者:邹昌业;徐韶;唐清连;杨峥;尹军强;谢显彪;黄纲;王晋;沈靖南

    目的:研究恶性黑色素瘤抗原基因 A(MAGEA)在骨肉瘤中的表达特点及与骨肉瘤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方法筛选在骨肉瘤中特异性高表达基因。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的方法验证其在骨肉瘤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其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MAGEA家族基因在骨肉瘤中协同高表达,在正常成骨细胞中无表达。MAGEA在肺转移灶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原发灶。MAGEA 表达阳性的骨肉瘤患者肺转移风险升高(RR =2.79,95%CI,1.12-6.93, P =0.028),预后较差(80%±8.9% vs 39.6%±8.4%,P =0.01)结论:MAGEA家族基因在骨肉瘤组织中的高表达,是骨肉瘤预后的重要标志。

  •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抗生素应用的必要性

    作者:张国华;邓明朝;容庆丰

    目的:评价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必要性,为鼻中隔偏曲规范化治疗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我科诊治的8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9例,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B 组29例,术前30 min 应用抗生素1次;C 组29例,术前30 min 应用抗生素1次,并且术后连续应用5d。观察并比较3组在手术效果、术后发热、切口感染、疼痛、出血、鼻中隔血肿、脓肿、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在手术效果、术后发热、切口感染、疼痛、出血、鼻中隔血肿、脓肿、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等方面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不能提高疗效、减轻术后不适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因此无需常规应用抗生素。

  • 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对分离自呼吸系统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快速检测

    作者:林群;冯洁仪;黄金华;黄少敏;吴智刚

    目的:建立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快速检测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方法。方法选取分离自呼吸系统感染的铜绿假单胞杆菌152例,针对铜绿假单胞菌菌种特异性基因ETA建立LAMP扩增反应,研究反应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实际应用。结果:PCR法所能检测到的低 DNA 量为132 pg ,而 LAMP 法则为132 fg,LAMP法比PCR法的灵敏度高1000倍。 LAMP法对标准菌株以及分离自呼吸系统感染的152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与特异性分别达94.7%与100%。结论:LAMP是一种可应用于对呼吸系统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灵敏、特异快速检测方法。

  • 腹腔镜胃旁路术后随访及监测对糖脂代谢的影响(附41例报告)

    作者:曾松华;吴良平;李芳;蒋周凌;余浩;郎敏;戴晓江;张红兵;李海贞

    目的:探讨优化随访方式在腹腔镜胃旁路术后糖脂代谢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6月接受腹腔镜胃旁路手术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传统随访组(对照组)与改进随访组(实验组)各25例,两种随访方式分别随访1年,41例完成术后12个月随访(对照组20例,实验组21例),分析患者1年后糖代谢、脂代谢、其他代谢综合征及并发症等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 1年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较离院前均有显著变化(P <0.05)。对照组中,HbA1c 下降幅度较实验组大,腹泻发生率较实验组高,C 肽及三酰甘油下降幅度较实验组小(P <0.05)。 1年后实验组8例患者停用胰岛素,占比66.7%(8/12),对照组仅有23.1%(3/13)(P <0.05)。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组间无差异(P >0.05)。结论:胃旁路术后加强随访,增加沟通和教育,可能对术后患者重塑饮食结构、维持正常代谢、纠正营养不良有重要作用。

  • 血清乙二醛酶I在2型糖尿病眼肌麻痹中的意义及与晚期蛋白氧化产物及氧化应激的相关性

    作者:冯学问;林海洋;陈正君;吴伟林;仇晨峰;周海金;金友雨;鲍贤俊

    目的:探讨血清乙二醛酶I在2型糖尿病眼肌麻痹(DOMP)中的意义及其与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及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分析58例DOMP、50例单纯T2DM及30例正常受试者的临床资料,测定受试者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乙二醛酶 I、AOPP 及氧化应激指标包括丙二醛( 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力(T-AOC),采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高密度脂蛋白、SOD、T-AOC 与乙二醛酶I呈正相关而与AOPP呈负相关,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MDA 与乙二醛酶 I 呈负相关而与 AOPP 呈正相关。 AOPP 与乙二醛酶 I 高度负相关( r =-0.823, P <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课题分组是乙二醛酶、AOPP 的重要影响因素,即按DOMP、单纯 T2DM 及正常受试者的分组顺序乙二醛酶逐级升高( Sβ=0.554)而 AOPP 逐级下降( Sβ=-0.469)。结论:DOMP血清乙二醛酶I显著降低,并与AOPP及氧化应激密切相关,提示乙二醛酶I可能在抑制DOMP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 间苯三酚联合妇产科电脑综合治疗仪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作者:黄金萍;刘荣军;王桂花

    目的:探讨妇产科电脑综合治疗仪联合间苯三酚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接受人工流产术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160例,对照组1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电脑综合治疗仪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间苯三酚进行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宫颈软化程度及镇痛效果,并随访两组患者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9.4% vs.65.7%, P <0.05)。观察组患者宫颈软化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92.5% vs.52.1%, 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82.5% vs.39.3%, P <0.05)。结论:妇产科电脑综合治疗仪联合间苯三酚应用于人工流产术中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起到软化宫颈的作用。

  • 低剂量CT在18F-NaF PET/CT评价肺癌骨转移中的价值

    作者:王俊起;高硕;李彦生

    目的:研究18F 标记氟化钠 PET/CT (18F-NaF PET/CT )评价肺癌骨转移中低剂量 CT 在良恶性病变鉴别上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评价18F-NaF PET/CT 在34例初始诊断的肺癌患者中发现的118个骨骼病变(恶性47个,良性71个),分析这些病变在低剂量 CT 上的影像表现。结果:47个恶性病变中27个(57%)在低剂量 CT 上有明确的形态学改变,其中溶骨性病变20个,成骨性病变 7个;另外20个恶性病变(43%)在低剂量CT 上正常(13个,28%)或非特征性改变( 7个,15%)。71个良性病变中67个(94%)在CT 上有明确良性特征的表现。结论:18F-NaF PET/CT 中的低剂量 CT 能准确揭示骨转移病变的形态学特征(溶骨和成骨),同时对多数良性病变能获得肯定诊断,低剂量 CT 阴性的异常浓集病变是骨转移病变可靠征象。

  • 依那西普逐渐减量对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的维持

    作者:叶玉津;王翠翠;邱茜;梁柳琴

    目的:评估为期48周的依那西普剂量递减疗法对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 AS )疗效的维持。方法:52例活动性 AS 患者纳入研究,其中47例完成48周疗效观察。患者均接受50 mg/周依那西普皮下注射治疗,12周后改为每 2周注射50 mg,12周后再次减为每 2周注射25 mg 并维持24周。记录0、12、24和48周患者的各项炎症和功能评价指标:ESR、CRP、BASDAI、BASFI、BASMI 和 ASDAS。结果:47例活动性 AS 患者的 BASDAI、BA SFI、BASMI、ASDAS 评分和 ESR/CRP 水平在治疗12周后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随着依那西普剂量逐渐减少,患者在随后的36周中仍然表现出良好的ASAS40应答率(87.2%,41/47)。在随访过程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依那西普可有效缓解活动性AS的炎症、疾病活动度和关节功能情况。在患者达到低疾病活动状态后,逐渐减少依那西普注射剂量仍然可以使大部分患者保持病情稳定。足量依那西普治疗后逐渐减量的方法对于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不失为一种有效、经济和安全的治疗策略。

  • 子宫肉瘤34例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陈伟芳;张江宇;王意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类型子宫肉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4例子宫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9例(55.8%),子宫平滑肌肉瘤6例(18%),子宫癌肉瘤9例(26%)。结果:(1)子宫肉瘤平均发病年龄46岁左右,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发病28~60岁,年轻妇女易受累,癌肉瘤患者年龄较大(56±9.6)岁,多发生于绝经后女性,发病率占55.8%,以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多见。(2)子宫肉瘤常见的表现是阴道不规则出血(76%),诊刮是常采用的术前诊断,术前诊刮率为76%,诊刮阳性率为65.3%,术后病理确诊占34.7%。(3)26例行一期手术治疗,7例二期手术补充治疗;手术方式为子宫加双附件,及子宫双附件加盆腔淋巴清扫。随访5年生存率为77.7%(14/18)。结论:子宫肉瘤发病年龄范围较广,术前诊断可以依靠内膜诊刮病理确诊,诊刮也会导致漏诊,需重视术中检视,及时送冰冻检查提高诊断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改善预后。

  • 多媒体训练系统与传统方法治疗弱视的疗效对比

    作者:杨玉珠;刘永民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评价多媒体训练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3例(253眼)3~12岁弱视儿童,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00例(170眼),对照组103例(183眼)。试验组通过多媒体训练系统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传统弱视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3、6个月后复查矫正视力。通过比较两组的弱视治疗效果来评价多媒体训练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6月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1%和5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试验组中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有效率为80.5%,高于对照组(5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试验组中3~6岁和7~12岁的有效率分别为80.8%和58.0%,高于对照组的54.9%和4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和P <0.05)。结论:多媒体训练系统治疗弱视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弱视治疗方法,对屈光不正性弱视较好,对各年龄组均有较好疗效。

  • 杂交手术治疗TASC D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

    作者:刘俊超;王兵;李攀峰;王洛波;李阳;吴斐;王广华

    目的:评价杂交手术治疗TASC D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血管外科治疗的28例TASC D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围手术期结果及血管再通情况。结果:28例杂交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成功率100%,无截肢及死亡病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7.85%(5/28),平均间歇性跛行距离从术前(75±64) m 提高至术后(468±92)m (P <0.01),踝肱指数由术前(0.21±0.16)增至术后(0.72±0.12)(P <0.05),平均随访(25±7.9)个月,术后6个月,1、2年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6.4%,89.2%,85.7%,术后6 个月,1、2年二期通畅率分别为100%,96.4%,92.9%。结论:杂交手术是治疗TASC D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高危重症患者。

  • 单手术组全胸腔镜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术与开胸手术近期疗效对比

    作者:宋小运;韩毅;苏崇玉;刘志东

    目的:通过完全胸腔镜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与传统开胸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两种手术方式的比较,探讨全腔镜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治疗中央型支气管肺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年内单一手术组连续实施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患者共62例,其中腔镜组14例,开胸组48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清扫淋巴结情况、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全组均手术顺利,无支气管断端癌残留,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及住院时间腔镜组均优于开胸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情况、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开胸手术相比,全腔镜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治疗中央型肺癌同样安全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近期疗效可靠,具有可行性。

  • 改良Tardieu量表在脑性瘫痪儿童下肢的应用研究

    作者:董尚胜;陈艳娟

    目的:探讨改良 Tardieu 量表在脑性瘫痪儿童下肢的使用价值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使用改良 Tardieu 量表测量46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足背屈角、腘窝角、内收角的角度 R1、R2和R(R1、R2之差),Ashworth量表评估下肢的痉挛水平,GMFM-88量表及GMFCS分级进行运动功能评估。结果:背屈角、腘窝角、内收角的差值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随着GMFCS前三级的分级增加差值R增大。男性腘窝角的R2与 R1比女性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余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GMFM与背屈角(相关性系数r =0.364)、腘窝角的差值R呈正相关(P <0.05);AS与足背屈角、腘窝角、内收角的差值R呈负相关,但P >0.05。结论:改良 Tardieu 量表在脑性瘫痪儿童中有良好的使用价值,能很好地反映痉挛引起的运动功能的改变及符合速度依赖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的痉挛概念。

  • CD8+CD28-调节性T细胞与肾癌患者复发及生存期的关系

    作者:李华强;袁坚;唐云峰;陈少娜

    目的:探讨CD8+CD28-调节性T细胞(Treg)与肾细胞癌(RCC)患者复发及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对38例RCC患者进行为期60个月的随访,检测其外周血CD8+CD28-Treg含量变化,并分析其预测复发的效能及其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38例RCC患者生存期为11~69个月;其中11例(28.9%)复发并死亡,平均复发区间24个月。手术组患者CD8+CD28-Treg含量明显低于非手术组(P =0.037),无复发组的CD8+CD28-Treg含量明显低于复发组(P =0.029)。 CD8+CD28-Treg 的曲线下面积为0.827,与复发存在显著相关性(P =0.002);当CD8+CD28-Treg为8.16%时,其预测复发的敏感度为89.5%,特异度为92.4%。生存分析显示 RCC 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6.31%(29/38);手术组患者的生存期(57.35±12.76个月)与非手术患者生存期(50.26±7.19个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2年内是肾癌复发的主要时间区间,CD8+CD28-Treg 有助于预测复发,且其百分比接近8.16%时需高度注意复发可能;接受肾癌根治术患者的 CD8+CD28-Treg更低,生存期越长,提示该T细胞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孕妇外周血中有核红细胞数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

    作者:刘丽平;龚瑞龙;周洁琼;戴翔;宋晓婕

    目的:通过比较正常孕妇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数量,了解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数量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69例孕12~18周孕妇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单个核细胞后使用 PE-GPA/FITC-CD71单克隆抗体标记胎儿有核红细胞后进行流式细胞计数,分析其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较正常妊娠者增多,对照组和病例组中 GPA+/CD71+百分比分别为(0.89±0.81)%和(3.57±3.4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增多,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增加提示有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可能,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

  •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血清betatrophin浓度及其与代谢参数的相关性

    作者:张涵;陈宏;陈容平;易敏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血清 betatrophin 浓度的水平及其与各代谢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NAFLD组)58例以及年龄和性别匹配的非NAFLD组41例。结果:NAFLD 组患者血清 betatrophin 浓度显著高于非NAFLD组(781.96 vs.431.89 pg/mL,P <0.05)。 Person 相关分析显示:非NAFLD组患者血清betatrophin 浓度与空腹血糖、胰岛素、C 肽、HOMA-IR、QUICKI指数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相关,而NAFLD组患者血清betatrophin浓度仅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相关。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血清betatrophin浓度显著升高且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 =-0.479,P <0.001)。

  • 血浆置换联合CVVH治疗蜂蜇伤合并MODS疗效观察

    作者:胡莹莹;张国秀;刘奎;王俊霞;马海军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群蜂蜇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4年10月确诊蜂蜇伤并MODS的6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一组患者予CVVH治疗(对照组),另一组患者予PE联合CVVH治疗(治疗组)。两组患者均予内科治疗,病情稳定后仍存在肾衰者予血液透析。记录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监测血常规、血乳酸、血生化指标,观察病死率及ICU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病死率8.3%,对照组病死率32.0%(P<0.05)。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WBC、TBIL、ALT、AST、CK、CKMB、Lac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01),而BUN、SCr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ALT、AST、CK、CKMB、Lac、TBIL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IL P<0.05,其余指标P<0.001)。治疗组WBC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存活患者的平均ICU住院时间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蜂蜇伤合并MODS的患者早期给予PE联合CVVH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缩短ICU住院时间。

  • 光动力与红、蓝光治疗面部痤疮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庆贤;沈宝贤;种树彬;叶艳芬;周婉云

    目的:探讨光动力与红、蓝光照射治疗面部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皮肤性病门诊收治的92例面部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试验组采用光动力疗法,对照组采用红、蓝光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个周。结果: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个数、GAG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8周后,试验组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数目、GAGS评分显著的少于或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的愈显率84.78%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的65.22%(P <0.05),试验组有的总有效率97.83%与对照组的93.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率10.87%与对照组的2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光动力治疗面部痤疮的效果优于红、蓝光照射的治疗效果,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

  • 驱动蛋白Kif2a在乳腺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朱燕;杨其昌;刘宏斌;张晓娟;沈屹;孙永强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芯片中驱动蛋白Kif2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2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Kif2a的表达。对有随访结果的62例作单因素、多因素相关生存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Kif2a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Kif2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HER2表达呈正相关(P <0.05)。在随访的62例中,单因素分析显示:乳腺癌中 Kif2a 表达、淋巴结转移、HER2表达均与患者生存率有关,多因素 Cox 比例风险分析显示均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结论:Kif2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HER2表达呈正相关(P <0.05)。 Kif2a表达水平的检测对乳腺癌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艳;彭淑华;付晓丽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析和探讨在治疗过程中选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60例于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双盲对照的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在治疗方案上选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方案上选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非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比较不同方案的疗效差异以及术后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对照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和试验组相比明显增加,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各心功能指标和对照组患者相比都显著好转,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同时采取心脏瓣膜手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治疗。通过术前和术后对症处理,术中保护好心肌,能够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手术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对比分析肾脏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的CT表现

    作者:熊文娟;谭永明;龚洪翰;李志;章晨蕾;钟军;何来昌

    目的:对比分析肾脏嫌色细胞癌(CCRC)和嗜酸细胞腺瘤(RO)的CT表现,以提高两者的影像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23例 CCRC 和11例 RO 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其 CT 特征。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两种肿瘤部位、大小、形状、CT 平扫密度、肾窦脂肪浸润及瘤内囊变、坏死、钙化、中央瘢痕、贴边血管和(或)瘤内血管影均无明显差异。但锥形交界面和CT增强扫描各期强化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锥形交界面和CT多期增强扫描有利于鉴别诊断肾脏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而其他CT特征鉴别两病无显著价值。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流变及血栓前标志物水平的研究

    作者:陈绍森;邹林;曾蕴湘;胡佩村

    目的: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流变及血栓前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探讨OSAHS 患者并发心脑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诊断的86例OSAHS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选取2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间血流变指标及血栓前标志物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轻、中及重度 OSAHS 组患者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不同程度OSAHS组患者血流变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随OSAHS 程度加重而升高。 OSAHS 患者血浆粘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OSAHS 患者血浆中 D-D、AT-Ⅲ、vWF 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SAHS 患者存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升高、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等血流变异常改变,可能是 OSAHS患者心脑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率增加的原因之一。

  • 两种机械刺激子宫内膜方法对反复着床失败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王丽蔓;姚佳娜

    目的:探讨两种机械刺激子宫内膜方法在反复着床失败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中心反复着床失败,拟再次行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搔刮组(45例):月经期行子宫内膜搔刮;轻微吸刮组(42例):采用宫腔组织吸引管行子宫内膜吸刮;对照组(40例):未特殊处理,所有患者均按常规行冻融胚胎移植,比较3组妊娠结局。结果:搔刮组黄体酮转化日A型内膜比例较高,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27.27%,46.67%)均高于轻微吸刮组(12.75%,21.43%)及对照组(11.4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轻微吸刮组的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刺激子宫内膜能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与轻微吸刮术相比,子宫内膜搔刮术更能明显提高反复着床失败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 miR-145高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检测的意义

    作者:常永梅;王明智;江小运;颜文森;孙聪;刘庆峰;王钧

    目的:探讨miR-145高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组织中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5例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亚硫酸氢盐测序法 PCR 检测 miR-145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原位杂交法检测 miR-145的表达,统计分析 miR-145甲基化与患者临床参数的的关系及 miR-145启动子甲基化与表达的关系。结果:miR-145在 NSCLC 组织中高甲基化的比例高于癌旁组织;miR-145高甲基化与 NSCLC 患者性别、年龄无关,与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miR-145甲基化状态与NSCLC组织中miR-145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miR-145高甲基化与NSCLC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可能miR-145甲基化检测可作为NSCLC分化程度判定的潜在分子生物学标记物。

  • 炎性因子、CD64与烧伤感染的相关性

    作者:李杰;傅浩;余琼;谭维义;黄梅芳;詹振鹏;谷美玉;陈雪梅

    目的:研究炎性因子及中性粒细胞表面分子CD64水平变化情况与烧伤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46例烧伤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标记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6例健康体检者记为对照组,两组无相关性差异。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研究对象中性粒细胞表面分子 CD64、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性粒细胞表面分子CD64、CRP、WBC计数及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分别均较对照组显著高(P <0.05)。结论:烧伤感染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分子CD64、CRP、WBC计数及炎性因子水平分别均较健康者显著高,可见中性粒细胞表面分子CD64及炎性因子与烧伤感染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 CBCT研究上颌窦形态及其与上颌后牙的关系

    作者:赵晟楠;高承志;杨咪咪;刘文菲

    目的:应用CBCT研究人群中上颌窦的一般形态差异,为上颌后牙种植术及拔除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选取临床403例CBCT影像,测量并统计上颌窦底距牙槽嵴顶的小距离,上颌窦间隔,上颌窦底黏膜增厚,以及牙根突入窦腔的例数;结果:窦底与牙槽嵴顶小间距为8.3 mm,左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颌窦间隔出现几率为98.6%,黏膜增厚与牙根突入几率分别为31%与47%,其中牙根尖病变相关的窦底黏膜增厚为56.3%,男女及左右对比均无差异。结论:上颌窦形态差异较大,上颌窦慢性炎症与上颌后牙根尖病变密切相关。

  • 肾细胞癌中GPR78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付伟金;吕佰豪;顾恺龙

    目的:探讨 GRP78在肾细胞癌(RCC)中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的102例石蜡组织包埋CRCC的GPR78蛋白表达。 GRP78表达强度通过细胞染色强度和细胞阳性率来评估。 Kaplan Meier 法描绘生存曲线,Cox 模型法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相关因素。结果:与低表达GRP78相比,高表达GRP78患者具有更短的生存期。单因素Cox回归显示GRP78表达水平是CRCC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GRP78表达与RCC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有可能成为评估RCC预后的独立指标。

    关键词: 肾细胞癌 GRP78 预后
  • 基于二氧化碳介质的小肠仿真内镜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黄文柱;朱建设;林凤英;潘爱欢;罗先桃;孟家晓;上官文博

    目的:观察应用二氧化碳(CO2)作为小肠 CT 仿真内镜(CTVE)造影介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疑为小肠疾病患者6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空气组各31例。观察组以CO2作为成像介质、对照组以空气作为成像介质,行小肠CTVE检查。观察比较两组腹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呼气末 CO2分压(PETCO2)、肠道气体量等。结果:检查后1 h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腹平片检查显示 CO2组小肠气体量和大肠气体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1);两组检查前、后PETCO2值均无明显变化(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诊断隆起性病变的有效率分别为91.67%、90.91%(P >0.05);非隆起性病变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0.00%、44.0%。结论:在小肠CTVE检查时使用CO2介质安全可靠,可作为空气介质的替代物。

  • 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李志斌;江慧敏;肖华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0年5月至2015年1月门诊治疗的癫痫患儿,根据用药不同分为两组,一组单用奥卡西平,另一组联用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脑电图改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 OXC 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联用 LEV 组总有效率为95.5%,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脑电图痫样放电的改善情况,OXC 组的总有效率为52.5%,联用 LEV 组的总有效率为81.8%,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联用左乙拉西坦患儿的不良反应也明显少于单用奥卡西平组患儿。结论:单用奥卡西平与联用左乙拉西坦在治疗效果上相当,联用左乙拉西坦对灰质痫样放电有明显改善作用,且更加安全。

  • 地西他滨对人鳞状上皮舌癌SCC-9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及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与意义

    作者:徐华生;黄旋平;林曦

    目的:研究地西他滨(DAC)对体外培养的人鳞状上皮舌癌 SCC-9细胞 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及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将体外培养的人鳞状上皮舌癌SCC-9细胞分为0、1、2、3四组。1、2、3三组样本采用3个梯度浓度的 DAC 进行处理,取未经 DAC 处理的0组作为对照组。药物处理48 h 后, Q-MSP检测SCC-9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qPCR技术检测SCC-9细胞p16基因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SCC-9细胞p16蛋白表达。结果:Q-MSP 检测结果显示SCC-9细胞p16基因甲基化与非甲基化呈杂合状态。 Real-time PCR 结果显示实验组 SCC-9细胞 p16基因 mRNA 与对照组相比表达上调(P <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中p16蛋白较对照组呈现高表达状态。结论:DAC可能具有逆转SCC-9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并具有促使p16基因mRNA和蛋白恢复表达的作用。

  • 针刺对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STAT5 mRNA动态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康柏;许能贵;张梁;易玮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缺血大鼠不同时间段神经元凋亡及STAT5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脑缺血后针刺调节机体自稳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AG490组和AG490+针刺组,再分为2 h、1 d、3 d、7 d及21 d 5个亚组,与假手术组对照。电凝闭右大脑中动脉复制脑缺血模型,针刺大椎、百会干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TUNEL观测神经元凋亡,原位杂交技术检测STAT5 mRNA含量。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和TUNEL检测细胞凋亡发展趋势相似,在缺血3 d后大鼠神经元凋亡达到高峰。针刺组抗细胞凋亡均优于同时段的其他组别,AG490+针刺组有一定改善作用,模型组和 AG490组神经元凋亡明显。脑缺血后2 h ~1 d 模型组和针刺组 STAT5 mRNA 升高, AG490+针刺组低于针刺组(P <0.01)。3~7 d针刺组高于模型组(P <0.05),AG490组和AG490+针刺组的含量较低(均P <0.01)。结论:针刺能改善脑缺血细胞凋亡,调节机体自稳态的内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STAT5的水平而实现的。

  • 穴位埋线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液流变学和海马CA1区神经元p75NTR表达的影响

    作者:唐中生;李霞;吴春朋;罗亚非;谢高宇;寇云芳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CIAA)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血液流变学(BR)及海马 CA1区 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表达的影响,探讨CIAA对VD大鼠脑缺血性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改良Pulsinelli′s 四血管阻断法建立 VD 大鼠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VD 模型组、CIAA 组、尼莫地平组,并设置假手术组作为对照。CIAA组、尼莫地平组分别施行CIAA和尼莫地平治疗。血液流变快测仪检测BR相应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CA1区神经元 p75NTR 表达,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 BR 及 p75NTR 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VD 模型组大鼠BR、海马CA1区神经元p75NTR表达明显升高(P <0.05或P <0.01)。与VD模型组比较,CIAA组、尼莫地平组BR指标降低、海马CA1区神经元p75NTR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IAA可降低痴呆大鼠BR、下调海马 CA1区神经元p75NTR表达,这可能是其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的神经保护机制。

  • 高分子生物复合膜作为微粒皮移植覆盖物的实验研究

    作者:解英;冷崇燕;汪虹;曹文德;李武全;彭颖;赵阳

    目的:探讨高分子生物复合膜作为微粒皮移植覆盖物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30只实验家兔背部两侧制作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将自体微粒皮移植于创面后,采用自体对照,随机分为实验侧和对照侧,实验侧予壳聚糖/葡甘聚糖复合膜覆盖、对照侧予脱细胞猪皮覆盖,术后1、2、3、4、5周创面取材,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测定创面愈合率、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PCNA及CD31。结果:(1)术后2~4周实验侧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侧(P <0.01);(2)术后实验侧炎性细胞浸润量少于对照侧;(3)术后1 ~ 2 周实验侧 PCNA 表达高于对照侧(P <0.01),术后3~4周实验侧 PCNA 表达低于对照侧(P <0.01);(4)术后1~5周实验侧CD31表达均高于对照侧(P <0.01)。结论:壳聚糖/葡甘聚糖复合膜作为微粒皮移植覆盖物可促进创面愈合。

  • Let-7f调节MMP-11影响胰腺癌侵袭迁移

    作者:蒋浩海;穆向明;李晓红;陆晶晶;陆玉华;李德春

    目的:探讨 Let-7f 对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 RT-qPCR 观察 PANC-1、Bx-PC3与正常胰腺细胞 HPDE6C7中 Let-7f 和 MMP-11的表达差异;采用 Let-7f 模拟物和抑制物调节胰腺癌细胞中 Let-7f 的表达,利用 Transwell 小室分析 Let-7f 表达对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 RT-qPCR 观察干预 Let-7f 对 MMP-11表达的影响。结果:RT-qPCR 显示胰腺癌细胞中 Let-7f 水平明显低于 HPDE6C7细胞( P <0.05), MMP-11水平明显高于 HPDE6C7细胞。上调胰腺癌细胞中 Let-7f 的表达,可明显抑制其侵袭和迁移( P <0.05),下调 Let-7f 的表达,无显著变化。 Let-7f 抑制 MMP-11表达( P <0.05)。结论:Let-7f 可能通过调控 MMP-11的表达影响胰腺癌的侵袭和迁移,为胰腺癌生物治疗提供新靶点。

  • 嗜酸乳杆菌抑制大肠杆菌O157:H7肠道定植体内外实验

    作者:林如琴;吴娴波;张益多;李亚文;吴宇桦;范宏英

    目的:考察嗜酸乳杆菌抑制大肠杆菌 O157:H7在肠道定植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竞争、排斥和置换试验,体外检测嗜酸乳杆菌抑制大肠杆菌O157:H7黏附Ht29细胞的作用,并通过体内实验,检测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4、IL-12和 INF-γ的表达水平,监测攻毒后小鼠粪便排菌量和肠道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体外竞争、排斥和置换实验表明嗜酸乳杆菌均可抑制大肠杆菌 O157:H7黏附 Ht29细胞;体内实验中治疗组均可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 IL-4、IL-12和INF-γ,而预防组仅提高IL-12表达水平;攻毒后15 d 检测表明预防组有8只(80%)小鼠结束排菌,治疗组有5只(50%)小鼠结束排菌,且两组小鼠肠绒毛完整,基本无病理变化,而对照组小鼠肠道肠绒毛损伤严重。结论:嗜酸乳杆菌可抑制大肠杆菌O157:H7肠道定植,预防效果优于治疗效果,可作为防治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的益生菌菌剂。

  • 纳米胶束复合物PEG-PLL-OPG对小鼠骨质疏松及动脉硬化的影响

    作者:崔春便;王敬;赵迎新;张继伟;赵玉倩;杨艳同

    目的:将PEG-PLL 吸附骨保护蛋白(OPG)基因质粒,制成纳米复合药 PEG-PLL-OPG (PPO),观察其在体内外对成骨细胞(OB)及动脉硬化(AS)的影响,探讨其成为治疗骨质疏松(OP)和动脉硬化药物的可能性。方法:调查人群中OP和AS 的发病情况,并将人群分为健康组、AS 组、AS 合并OP 组并采集血清,利用采集的血清培养 OB 并治疗,流式、MTT、茜素红染色、扫描电镜检测 OB 凋亡、活性及在聚己内酯(PCL)的附着和钙化。尾静脉注射 PPO,观察其对 ApoE/RANKL+/+小鼠骨密度和动脉硬化的影响。结果:在体外, PPO 增加了 OB 活性、抑制凋亡,促进细胞钙化及在 PCL 上的附着;在体内, PPO 使小鼠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减小、钙化减轻,增加其股骨颈的骨密度。结论: PPO 可能作为治疗骨质疏松和动脉硬化的药物之一。

  • BCR-ABL SH3双位点突变体构建及其促进KCL22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刘鑫;良雪;崔淼淼;付珮一;黄凌;徐方明

    目的:BCR-ABL SH3结构域双位点突变体构建,探讨其促进CML细胞株凋亡机制,为CML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重叠延伸PCR 扩增双突变体,构建含ABL SH3双突变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流式细胞术分析突变体对KCL22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源建模构建ABL SH3双突变体;PepSite2.0软件预测双突变体相关蛋白结合能力。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功构建双突变体重组腺病毒载体,流式细胞术显示突变体较野生型显著促进 KCL22细胞凋亡;成功模拟并获得稳定的双突变体三维结构,筛选出的突变体与相关蛋白结合能力较野生型大大提高。结论:双突变体显著促进KCL22细胞凋亡,为ABL SH3结构研究及CML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 控制性超排卵和体外成熟培养对卵子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骨架的影响

    作者:戴蜜蜜;葛红山;吕杰强

    目的:探讨不同促卵子成熟方案对卵子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和可能机制,为改善当前辅助生殖周期成功率提供新思路。方法:以小鼠为实验动物模型,模拟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促卵子成熟的控制性超排卵(COH)和体外成熟培养(IVM)方案,并以自然周期(natural cycle,NC)为对照,采用免疫荧光及化学发光法,检测分析三组卵子线粒体膜电位及卵子细胞骨架。结果:COH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低于 NC 组及 IVM 组(P <0.05); IVM 组线粒体膜电位较 NC 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细胞骨架分析显示COH 组与IVM组的纺锤体正常率、染色体正常率、纺锤体及染色体均正常率与NC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COH<0.01,PIVM<0.05)。结论:COH过程及IVM均会对卵子线粒体功能产生影响。

  • 脊髓小胶质细胞酪氨酸家族激酶在糖尿病神经痛中的作用

    作者:汪红华;宫庆娟;梁颖;卢振和;陈金生;黄乔东

    目的:探讨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上酪氨酸家族激酶(SFKs)在糖尿病神经痛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体重200~220 g,免疫荧光单染检测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后7、14、28 d 脊髓背角p-SFKs的表达水平,双染观察其表达部位;同时在给予STZ前鞘内注射SFKs 抑制剂PP2,行为学检测大鼠50%机械撤足阈值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腹腔注射STZ后第1天,大鼠血糖水平开始升高(P <0.001),持续至少28 d(P <0.001);机械痛撤足逐渐下降(P <0.05),28 d 达到低(P <0.001);同时腹腔注射 STZ后7、14、28 d,脊髓背角p-SFKs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 <0.01);只表达于小胶质细胞中,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中无表达。腹腔给予STZ前鞘内注射PP2可防止STZ诱导的机械痛敏。结论: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SFKs可能在糖尿病神经痛中发挥重要作用。

  • Toll样受体1基因多态性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张永菊;王园园;韩一凡;于新娟;王莉莉;董全江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 TLRs)通过与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相结合引发一系列的促炎和抗菌反应,在机体抗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3]。到目前为止,人类基因组中TLRs 家族共有11个成员。其中 Toll 样受体1(Toll-like receptor 1, TLR1)与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 TLR2)形成异源二聚体识别多种病原体上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4]。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会影响先天性免疫对病原体的反应及相关疾病的预后。近年来的研究[5]表明,TLR1的SNP与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之间存在相关性。但不同人群具有不同的遗传背景,并且同一等位基因在不同人群中出现的频率存在种族和地域的差异。因此,TLR1位点基因多态性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综述了 TLR1位点基因多态性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许晖阳;王道虎

    前列腺癌是西方发达国家中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1]。前列腺癌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人体内在因素、行为因素、分子与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终形成前列腺癌。目前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患者术后10年内生化复发率可达17%~53%[2],而生化复发是提示前列腺癌复发的早期重要依据之一。

  • GH/IGF-1轴在成年人骨质疏松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苏海容;邓伟民;黄思敏;陈小香;袁人飞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细结构被破坏,骨骼脆性增加,易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其包括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指老年性骨质疏松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内分泌紊乱、营养缺乏、药物应用、肝肾疾病、酒精中毒等。特发性骨质疏松原因不明,临床上不多见。绝经后骨质疏松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较多,而老年性骨质疏松研究相对较少。随着年龄的增长,垂体、肝脏及骨细胞的老化造成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和生长介质的分泌减少,继发甲状旁腺素(PTH)分泌亢进,骨吸收大于骨形成,从而引起老年性骨质疏松[1]。有研究[2]表明,GH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老年人血清GH 的分泌量是正常年轻人的1/5~1/20之一,而随着 GH 的下降,血清 IGF-1也在下降。GH/IGF-1对成年人骨代谢方面国外研究报道得不少,但在国内却未受到足够重视。 GH 和 IGF-1调节人一生的骨平衡,它们决定青春期前骨的生长长度、成熟和大骨量的获得,成年后中则主要表现为对骨量的维持[2-3]。 GH 的大部分作用通过 IGF-1介导,GH 与生长激素受体(GHR)结合后刺激肝脏合成 IGF-1,占血清中 IGF-1来源的75%,而肝外的IGF-1则是受多种激素和生长因子的控制[2]。 GH/IGF-1轴受体内多种激素、受体和信号的调节,任何导致其失衡的原因都可能导致OP 的发生。导致成年人生长激素缺乏(GHD)的原因很多,包括先后天和其他因素[4]。人重组GH 在GHD 导致的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年龄、性别和是否口服或皮下注射雌激素是影响其疗效的重要因素。此外,运用GH替代疗法中的副作用也不可忽视。通过研究 GH/IGF-I 轴在骨质疏松症中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对更好利用GH 替代疗法或开发出更利于此类疾病治疗的新药物有重要意义。

  •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意识障碍的静息态脑网络的研究进展

    作者:印澄莹;王正阁;朱斌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外部机械力造成的一种非变性、非先天性的大脑损伤,可导致认知,身体和心理功能永久或暂时性的损害,同时伴有意识程度的改变。目前我国TBI发病率已超过100/10万人口,成为患者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的主要原因之一[1]。此外,感染、中风、心脏骤停以及一些代谢性因素等所导致的脑损伤也会引起意识障碍。尽管有相当多关于意识障碍的研究,但是对相关神经基础、临床识别和远期疗效的理解仍然比较少[2]。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行为学评估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国际上通用的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该量表评定费用低且简便快捷,但由于量表的分级较粗糙,不利于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的微小变化,操作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也可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对评估做出反应而被误诊,研究[3]发现对 DOC 患者意识水平的误诊率高达40%。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rs-fMRI )是目前比较前沿的研究脑神经元神经活动性的主要方法,它不需要患者进行特定的任务,对其自发的神经活动进行观察,并且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揭示脑网络的空间分布特征。因此,对于TBI引起的DOC 患者静息态脑网络进行研究,能够为我们提供新的观察及评估手段。本文就此研究方向进行综述。

  • 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溃疡面修复相关因子的影响

    作者:周海燕;黄珍霞;魏桂菊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溃疡愈合及创面修复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4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湿润烧伤膏外敷换药和综合强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溃疡愈合速度、时间、换药次数、时间及疗效方面的差异,并检测各时间段肉芽组织中创伤修复因子的表达量。结果:干预组在换药次数、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上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干预4周后,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P =0.00);干预组在第14、21、28天的 bFGF、EGF、VEGF、PDGF、AEGs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糖尿病足溃疡治疗的疗效,并能促进创面愈合修复因子 bFGF、EGF、VEGF、PDGF 的表达,抑制负性因子AEGs的生成。

  • 补脾益肾升白汤联合甘露聚糖肽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脾肾两虚证

    作者:周萍;孙勇;曾志华;周滢

    目的:观察补脾益肾升白汤联合甘露聚糖肽胶囊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脾肾两虚证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给予口服甘露聚糖肽胶囊,治疗组加服中药补脾益肾升白汤,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改变。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72%(P <0.05);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疗组用药1周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对照组在用药2周后见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两组治疗8周后白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均升高(P <0.05),治疗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补脾益肾升白汤联合甘露聚糖肽胶囊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脾肾两虚证疗效显著,能明显升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优于单纯使用甘露聚糖肽胶囊的治疗。

  • 益肾化湿颗粒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虚湿盛证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雁;周乐;李伟

    目的:评价益肾化湿颗粒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虚湿盛证的有效性。方法:将110例符合脾虚湿盛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益肾化湿颗粒联合缬沙坦(试验组)治疗60例,缬沙坦(对照组)治疗50例,疗程为8周,两组均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侯总有效率、24 h 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ALB)。结果:(1)试验组总有效率和中医证侯总有效率分别为93.3%、95%,显著高于对照组74%的总有效率和62%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P <0.05)。(2)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 Scr、 ALB、24 h 尿蛋白定量均较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试验组治疗后 Scr、ALB、24 h尿蛋白定量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化湿颗粒联合缬沙坦治疗能明显缓解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虚湿盛证患者的主观症状,改善肾功能,疗效优于单用缬沙坦,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视神经脊髓炎缓解期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柴艺轩;涂江龙;张文君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一种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视神经及脊髓,造成炎性脱髓鞘性损害,具有反复发作、高致残率的临床特征。NMO曾一直被认为是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一种亚型,自2004年发现特异性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aquaporin-4-IgG,AQP4-IgG)后,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其为一独立于MS的疾病。

  • 心血管内科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分析

    作者:董朝会;肖骅;郑环杰;徐嘉蔚

    目的:调查目前心血管内科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抗凝治疗现状,以期更好指导临床抗凝治疗,减少房颤导致的卒中事件。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3年内入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记录基本特征、药物治疗方案及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监测情况。结果:共纳入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390例,有抗凝指征者85.97%,抗凝治疗率25.18%。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住院期间INR达标率15.71%。年龄、合并冠心病、既往脑卒中病史、出血史等可能影响医生处方抗凝药物。结论:房颤患者多需抗凝治疗,但目前抗凝治疗率低,华法林抗凝治疗者住院期间INR达标率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尚未广泛应用。

  • 广州市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健;许建雄;蔡衍珊;黄勇;刘文辉

    目的:研究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827例在广州连续居住5年且年龄≥60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的相关因素。结果:70岁以上年龄组(OR =1.677,95%CI:1.156~2.434)、脑力劳动者(OR =1.837,95%CI:1.214~2.779)、学历在大专及以上者(OR =1.769,95%CI:1.039~3.012)、患慢性病(OR =1.659,95%CI:1.096~2.512)均是肺炎疫苗接种的有利因素。未见每月可支配收入与肺炎疫苗接种有关(OR =1.420,95%CI:0.895~2.251)。结论:加大对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的宣传力度,针对不同特征的人群,灵活采取应对措施,有利于提高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率。

  • 2015年清远市1.6万例农村妇女宫颈癌与乳腺癌筛查结果

    作者:余文洁;肖淑君;沈锦红

    目的:分析2015年清远市16000例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结果。方法:以清远市1.6万例农村妇女作为筛查对象,以自愿参加的原则,同意者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妇科常规检查、宫颈脱落组织细胞学检查,巴氏3级患者进一步行阴道镜下活检;乳腺临床触诊和乳腺彩超检查,分别分析妇科和乳腺筛查结果,分析宫颈癌和乳腺癌发病情况,并了解人口学情况、遗传因素以及生活习惯等,分析危险因素。结果:1.6万例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初筛阳性者384例,宫颈癌前病变118例,其中CINⅠ级73例,Ⅱ级23例,Ⅲ级22例,宫颈癌8例,其中腺癌1例(12.5%),鳞癌7例(87.5%)。45~55岁妇女宫颈癌检出率高,不同年龄段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高度可疑癌11例,病理确诊乳腺癌7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6例,导管内癌1例。另乳腺恶性淋巴瘤 1例。40岁以上乳腺癌检出率高,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癌家族史、乳腺癌家族史、初次生育年龄、不良生活事件、生育后是否哺乳是宫颈癌/乳腺癌危险因素(P <0.05)。结论:开展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工作,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宫颈癌和乳腺癌,针对宫颈癌和乳腺癌高危因素还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 本刊对如何鉴定重复发表论文的声明

    作者:

    近年来,学术论文主要研究内容重复发表的现象越来越多。这里说的重复发表指的是将同一研究的课题的结果总结成多篇论文,先后投寄到多个杂志发表的现象。在我们日常的来稿中,有一部分论文属于这种情况。国外学者将这种稿件称为“腊肠切片”(salami slicing),而国内学者将这类论文叫做“变相重复发表”。实际上这也是属于一稿多投的一种。本刊结合国内外学会及专家的意见,将"重复发表"稿件定义为:(1)作者单位相同,或大部分作者相同,包括第一作者相同或者不同、作者排名顺序相同或者不同;(2)主要的研究方法相同;(3)半数以上内容(包括资料或讨论部分)相同;(4)结论类似。

  • 关于发病的几个指标

    作者: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1000‰。
      罹患率:通常多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爆发流行情况。

  • 请选用规范医学名词

    作者:

    自1985年正式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后,先后公布了多批医学名词,但不少作者在来稿中仍采用已淘汰的旧名。请作者在投稿时注意选用正名。

  • 上肢加压治疗对乳腺癌术后引流量及拔管时间的影响

    作者:于滢华;谭虹虹;朱萧;莫钦国;韦长元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1]。目前临床上采用上肢加压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2-3]。但是,由于乳癌腋窝清扫术后腋窝解剖情况已发生改变的特殊性[4],如短期内存在的尚未完全愈合的小血管和淋巴管,这些有可能导致术后如果过早的使用加压治疗,会影响术后引流液的量和术后拔除引流管的时间等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一些因素。目前有关上肢加压治疗的研究都尚未注意到术后早期预防性使用加压治疗,是否会对术后患侧引流液的量和拔管时间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患者恢复时间。因此,本研究对我科65例乳腺癌术后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探讨上肢加压治疗对乳腺癌术后引流液量以及拔管时间的影响。

  • 术中直接电刺激在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战连波;高志莹;高登科;姚一;江建东

    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为各种因素导致脊髓圆锥受到牵拉而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症候群[1]。近年来术中应用显微外科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 , MEP )等技术显著提高了患者预后,但上述电生理监测特异性较低,仍需寻找新技术提高手术效果。术中直接电刺激技术可用于鉴别功能神经与无功能神经、纤维束等病变组织,灵敏性、特异性高,但在脊髓栓系手术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本文拟探讨术中直接电刺激在脊髓栓系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 广东佛山地区小儿脑性瘫痪患病率的抽样调查

    作者:章马兰;刘振寰;蔡淑英;周园;李兰伢;郑驰野;董尚胜;李业荣

    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由发育不成熟的大脑先天性发育缺陷或获得性(早产、低出生体重等)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伴或不伴有感知觉和智力缺陷。其脑部病理改变主要是脑部发育异常、脑部缺氧等引起的脑损伤[1-3]。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脑瘫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 结果显示脑瘫患病率在1‰ ~ 5‰范围之内。为给全省范围脑瘫流行病学调查打下基础,2014 年9 月至2015 年12 月笔者在广东佛山5 个地区进行了0 ~ 6 岁小儿脑瘫患病率的抽样调查,现报告如下。

  • 频繁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监测的状况分析

    作者:张小飞;张彩萍;王耀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预计至2020年COPD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死亡原因[1]。慢阻肺急性加重(AECOPD)是指一种急性起病过程,它不仅使患者肺功能逐年进行性下降,而且住院率、病死率也升高,同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社会医疗资源消耗,使社会、家庭经济损失严重。

  • 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

    作者:杨锐;陈杨旸;唐俊明;吴黎明;王江华;姚利;陈先祥

    目的:系统评价快速康复外科( ERAS )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中发表的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应用 ERAS 的文献,时间截止至2016年3月。采用 RevMan5.3软件进行 Meta 分析,评价 ERAS 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对纳入7篇文献,共520例患者( ER 组262例, TC 组258例)进行 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 TC 组比较, ER 组显著加快术后首次进食时间(WMD =-2.64,95%CI =-4.21~-1.07,P <0.05),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R =0.61,95%CI =0.48~0.78,P <0.0001)、缩短术后住院时间(WMD =-0.95,95% CI =-1.47~-0.43,P =0.0003),减少住院费用(WMD =-0.77,95%CI =-1.44~-0.10,P =0.02),但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SMD =-1.07,95%CI =-2.24~-0.09,P >0.05)和30 d 内再入院率变化并不显著(OR =0.77,95%CI =0.23~2.49,P =0.66)。结论:ERAS 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加速患者康复。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