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胃癌血清脂肪酸和脂肪酸酰胺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宋虎;彭俊生;杜艳平;杨祖立;吴晓滨;向军;王华摄;刁德昌

    目的:调查胃癌血清脂肪酸和脂肪酸酰胺的改变并探讨与胃癌相关的特征性小分子标记物.方法:利用GC/MS对30例胃癌和30例健康血清的脂肪酸和脂肪酸酰胺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分析获得11种脂肪酸和3种脂肪酸酰胺,利用OPLS-DA建模可以较好地区分胃癌组和对照组,并且发现4种脂肪酸的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8种脂肪酸对两组患者的区分作用具有较大的贡献(VIP值>1).结论:本实验发现胃癌血清中脂肪酸和脂肪酸酰胺的代谢发生了紊乱,血清脂类对于该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力.

  •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金灿辉;王爱红;陈建民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结直肠癌组织及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STATS和VEGF-C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6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STAT3和VEGF-C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0.3%、63.2%,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2种蛋白均为阴性表达.STAT3和VEGF-C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组织分化、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P<0.05),两者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STAT3与VEGF-C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28,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STAT3和VEGF-C的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后左室功能变化与存活心肌的研究

    作者:姜春玉;杨钰;王艳丽

    目的:探讨SDDSE检测存活心肌的可行性,CTO病变行PCI后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43例经CAG证实为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并拟行PCI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于PCI术前及PCI术后6个月分别行UCG检查测定左室容积及心功能参数,及应用SDDSE检测存活心肌节段数,分析上述指标术前及术后的变化.结果:CTO病变行PCI治疗后患者LVESV降低,LVEDV、LVEF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UCG检出337个运动异常节段心肌,经SDDSE检测存活心肌节段228个节段,非存活心肌109个节段,PCI术后6个月证实存活心肌269个节段,非存活心肌68个节段.SDDSE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80.67%,特异性83.82%,阳性检出率95.18%,阴性检出率52.29%.结论:CTO病变行PCI治疗后明显改善了心功能,并挽救了许多存活心肌.SDDSE能有效有检测出存活心肌细胞,对PCI治疗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Narcotrend监测用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邓龙姣;康茵;王越洪;赵国栋

    目的:探讨Narcotrend系统在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开颅脑肿瘤切除患者50例,随机分入A组(Narcotrend监测组)和B组(临床组),每组25例.术中分别根据NI值及临床体征和临床经验调整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用量.两组分别记录不同时点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 (Ceo Prop)、HR、MAP,A组再记录Narcotrend Index(NI)值;记录苏醒时间和听从指令时间、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NI值随着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呈负相关.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呼之睁眼和听从指令时间明显缩短.A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I值随着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增加而下降,呈负相关,能较好地反映麻醉深度变化;Narcotrend用于神经外科肿瘤切除手术,有利于对麻醉深度的调控,促进患者术后的尽早复苏,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VEGF及TGF-β1水平变化在哮喘患儿中的意义

    作者:邓娜;赵旸;董继萍

    目的:检测哮喘患儿血清VEGF与TGF-β1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相关性及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住院或门诊治疗的哮喘及肺炎患儿,分为哮喘组(30例)及肺炎组(30例),并选取同时期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哮喘患儿运用布地奈德治疗7 d,检测各组血清VEGF及TGF-β1水平及动态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哮喘组血清VEGF水平(374.7±208.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肺炎组,经过布地奈德治疗,VEGF水平出现明显下降241.7 ±107.6,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1).哮喘组血清TGF-β1水平(5 510.7± 1 906.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肺炎组,经过布地奈德治疗,VEGF水平出现明显下降(3 998.5 ±107.6),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1).哮喘患儿VEGF与TGF-β1水平存在直线相关,呈正相关.结论:哮喘患儿血清VEGF及TGF-β1水平明显增高,两者呈正相关,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哮喘患儿血清VEGF及TGF-β1表达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哮喘 VEGF TGF-β1
  •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与N端脑钠肽前体的变化

    作者:谢文珠;胡春旭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心功能不全(CCD)患者外周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与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探讨尾加压素在CC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选择90例CCD患者和健康时照组20人.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时即刻抽静脉血行常规检查以及分离血浆待检UⅡ及NT-pmBNP,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血浆UⅡ、NT-proBNP以及LVEF在CCD中的变化和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CCD患者血浆NT-proBNP明显升高(P<0.01),血浆UⅡ水平明显降低(P<0.01),NT-proBNP、UⅡ浓度以及LVEF三者间明显相关(P<0.01).结论:UⅡ可以反映CCD的严重程度.

  • MCV、RDW和RBC脆性在产前筛查地中海贫血中的价值

    作者:司徒文慈;阙贵珍;胡映红;余芳

    目的:评价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RDW)、红细胞脆性试验在产前筛查地中海贫血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产前检查的经基因诊断确诊的地中海贫血患者88例,经基因诊断确诊正常对照30例,进行血常规MCV、RDW测定,红细胞脆性试验,分析各单项试验及联合试验检测地中海贫血的灵敏度、特异度等评价指标.结果:MCV、红细胞脆性试验对地中海贫血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4.3%、70.0%及81.8%、76.7%:MCV与红细胞脆性两项平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6.6%、60.0%;三项系列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4.8%、93.3%.与各单项试验比较,MCV与红细胞脆性平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P<0.05)、三项系列联合检测的特异度高(P<0.05).结论:MCV和脆性试验对产前地中海贫血筛查有较高价值,MCV、RBC脆性联合方法灵敏度高,而三项联合法的特异度高,并能初步与缺铁性贫血鉴别.

  • 辅助内分泌治疗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作者:黄迪;古维立;赵俐;叶志东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对92 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实行辅助内分泌治疗,动态抽血测定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等参数的变化.结果:经过2年的辅助内分泌治疗后,TG由 (1.43 ±1.24)mmol/L上升至(1.92±1.1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其在血脂正常或50岁以下患者,内分泌治疗后TG分别由(1.07±0.70)mmol/L和(1.04 ±0.49)mmol/L上升至(1.76 ±0.99)mmoL/L和(1.72 ±0.6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可导致其,TC的升高,特别对于血脂正常及50岁以下的患者影响更为明显.长期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应加强血脂水平的检测,以减轻潜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质指数与深吸气量、用力肺活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曾伟光;曾艳芳;邱桂凤;荆维丽;杨茂祥;李有霞;李国帆;伍火志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质指数(BMI)与深吸气量(IC)、用力肺活量(FVC)的相关性,为临床COPD的综合治疗和疗效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1-10月COPD患者94例,按BMI分成两组:低BMI组49例、正常BMI组45例,测定IC与FVC,并分析BMI与IC FVC的相关性.结果:低BMI组COPD患者IC及FVC较正常BMI组下降,IC有显著意义(P<0.01),BMI分别与IC(pearson相关系数r=0.346,P=0.01)、FVC(Pearson 相关系数r=0.317,P=0.032)显著相关.结论:BMI是评估COPD患者营养状况的指标,IC、FVC与BMI呈正相关,提高COPD患者营养状况,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 利用补片行盆底修补围手术期应用雌激素的近期效应研究

    作者:程艳香;王琴;胡敏;周利梅;洪莉;许学先

    目的:探讨在补片盆底修补手术前后应用雌激素的近期效应.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10年6月因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接受补片(Mesh或Promlift)行全盆底修补术共99例住院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POP-Q 盆底器官脱垂分度及是否有雌激素使用禁忌证分为4组:Ⅱ度实验组(43例),Ⅱ度对照组(21例),Ⅲ度实验组(22例),Ⅲ度对照组(13例),雌激素实验组手术前后均使用雌激素,对照组不使用雌激素.结果:平均手术时间,Ⅱ度实验组(70.3±19.2)min短于对照组(97.4±21.6)min(P<0.05),Ⅲ度实验组(88.6±14.7)min短于对照组(127.3±25.5)min(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Ⅱ度实验组(177.6±42.4)mL少于对照组(275.4±77.4)mL(P<0.01),Ⅲ度实验组(148.5±36.8)mL少于对照组(328.3±84.5)mL(P<0.01).平均住院时间,Ⅱ度实验组(15.3±2.4)d少于对照组(20.5±3.1)d(P<0.05),Ⅲ度实验组(19.3±4.6)d少于对照组(23.2±5.8)d(P<0.05);差异主要表现在术前准备时间,其II度实验组、对照组和Ⅲ度实验组、对照组的术前准备时间分别为(7.4±1.8)d、(11.0±1.4)d(P<0.05)和(10.3±5.1)d、(14.7±3.2)d(P<0.05).网片侵蚀例数,Ⅱ、Ⅲ度合计统计比较,实验组(1例)少于对照组(5例)(P<0.05).所有病例均未发现严重与应用雌激素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雌激素可以减轻网片盆底修补术对盆底组织的创伤、促进创面愈合.

  • ABCG2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康凯夫;张艳丽

    目的:分析ABCG2(ATP-binding cassette superfamily G member2)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primary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HCC150例、肝硬化50例、肝炎组织50例、正常肝组织10例中ABCG2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HCC、肝硬化、肝炎和正常肝组织的ABCG2蛋白的阳性率分别是78.67%(118/150)、40.00%(20/50)、60.00%(30/50)和30.00%(3/10),四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5,P<0.05).ABCG2mRNA在HCC、肝硬化、肝炎和正常肝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9.33%(104/150)、36.00%(18/50)、50.00%(25/50)和20.00%(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3,P<0.05).结论:ABCG2在肝癌和肝炎组表达率增高,在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表达率降低且ABCG2蛋白与有无转移有关,推测ABCG2参与肿瘤耐药,可能成为治疗HCC临床耐药的分子靶点.

  • 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白一帆;徐志云;韩林;张冠鑫;李白领;李斌;朱吉;林宝泉

    目的:比较高龄冠心病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与非高龄患者的不同.方法:选择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820例,高龄组(年龄≥70岁)222例,对照组(年龄<70岁)598例.收集患者入院后的相关资料,危险因素分为术前变量、术中变量及术后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影响高龄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术前合并COPD(OR=7.653)、OPCAB(OR=6.785)、体外循环时间(OR=1.263).结论:对于高龄患者术前合并COPD及体外循环时间延长是高龄组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患者更易从OPCAB中获益.

  • 发生脑卒中的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临床影像学特征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作者:郎颖涛;刘占况;崔玉环;魏玉磊

    目的:通过对发生脑卒中的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和非VBD患者进行比较研究,阐述VBD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方法:360例急性脑卒中[脑梗死(BI)277例,脑出血(BH)80例]患者分成4组:VBD BI组、VBD BH组、非VBD BI组、非VBD BH组,对各组的CVD危险因素、神经病变进行分析,对VBD患者基底动脉(BA)及椎动脉(VA)的直径、高度和水平移位进行分析.结果:(1)脑卒中患者VBD的发生率为7.7%,BI为6.5%,BH为12.5%;其中男性VBD的发生率为11.3%,女性为1.7%(男:女为6.6:1;与非VBD BI及BH组相比,VBD BI及BH组的男性优势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非VBD BH组及VBD BI组相比,VBD BH组男性患者的年龄显著降低(P<0.05.P<0.01);VBD BI组吸烟率显著高于非VBD组(P<0.05);4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房颤、CVD家族史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3)BI及BH组患者BA及VA的平均直径无统计学差异;VBD BH患者的BA形态学改变较VBD BI严重.(4)VBD组POCI、脑桥梗死的发生率是非VBD组的2.2倍(P<0.05),而脑干梗死及出血的发生率是非VBD组的3.5倍.结论:VBD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对伴有高风险的VBD患者给予更多的关注.

  • TGF-β1/Smad4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夏立平;张进芳;张嵩;杜庆锋;李荣;刘晓力

    目的:探讨TGF-β1/Smad4信号通路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0例乳腺癌临床标本及恶性程度不同的乳腺癌细胞株中TGF-β1及Smad4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TGF-β1和Smad4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随着乳腺癌细胞恶性程度增加而逐步下降.结论:TGF-β1/Smad4信号通路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TGF-β1/Smad4信号通路可能在乳腺癌演变中起抑制作用,与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呈负相关.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IL-12的变化及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其的影响

    作者:周洋;马经平;张涵;张家洪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痰病(COPD)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2(IL-12)的变化和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 法分别检测114例COPD患者不同分期、分度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浆IL-12的浓度,以30例健康正常人血浆IL-12 的浓度为对照.结果:COPD患者血浆IL-12的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急性加重期显著低于稳定期(P<0.05).在68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中,轻、中、重度、极重度患者其血浆IL-12浓度相互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30例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经吸入舒利迭干粉激素治疗1个月后,血浆IL-12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IL-12参与COPD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可作为判断COPD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和疗效观察的指标.

  • 两种方法治疗嵌顿性输尿管结石并息肉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碧君;单炽昌;王在盛;叶亲永

    目的:比较榆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与单用钬激光碎石术、单用气压弹道碎石术三者治疗嵌顿性输尿管结石并息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32例、单用钬激光碎石术30例、单用气压弹道碎石术43例治疗嵌顿性输尿管结石并息肉患者资料.结果:钬激光碎石联合气压弹道碎石单次碎石率为93.8%(30/32),高于单用钬激光碎石的76.7%(23/30)及单用气压弹道碎石的69.8%(30/43)(P<0.01);钬激光碎石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组中无输尿管穿孔、撕脱、大出血等并发症;单用钬激光碎石组有1例大出血,3例发生输尿管穿孔;单用气压弹道碎石组有2例发生输尿管穿孔.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单用钬激光碎石术及单用气压弹道碎石术,是治疗嵌顿性榆尿管结石并息肉输尿的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

  • 干细胞标记物ALDH1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利平;谢俊涛;杨萍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干细胞标记物ALDH1与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58例乳腺癌患者ALDH1表达与肿瘤特点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31%ALDH1表达阳性,69%表达阴性;ALDH1表达与病理学分级相关;与ER、PR阴性表达相关;与其他诸如年龄、淋巴结数目、ki-67表达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乳腺癌干细胞标记物ALDH1在乳腺癌患者中具有高表达,与乳腺癌肿瘤细胞的一些特点具有相关性,但仍需要一些研究进一步阐明他们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

  • 磷酸化蛋白50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高;钟晓捷;汤鹏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磷酸化蛋白(EBP50)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3例乳腺癌EBP50的表达.结果:EBP50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下调(P<0.05);ER阳性组患者中EBP50的表达高于ER阴性组(P<0.05);CerbB-2阳性表达的患者中EBP50表达明显降低(P<0.05);EBP50的表达在病理分期早期的患者中表达高于晚期患者(P<0.05);EBP50在PTEN阳性的组别中表达率高(P<0.05);EBP50阴性的患者术后更容易复发(P<0.05).结论:EBP50 的表达状况可作为评价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有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的预后的相关指标.

  • 右冠分叉病变三维重建佳投照角度与介入投照角度的对照研究

    作者:周珊珊;郝培远;陈爱华;宋旭东;魏向龙;何非;涂圣贤

    目的:研宄medis 3D系统快速生成的用于右冠状动脉分又病变介入治疗的佳投照角度的准确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5-11月期间接受右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0位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患者右冠脉病变的两个视图的投照影像进行三维靶血管重建,快速生成少短缩率或延长率的佳投照角度,选取两名10年以上介入经验的术者对其优越性进行评估,量化为-2至2五个等级.并对短缩率和所需投照次数进行比较评估.结果:本研究20例右冠状动脉的三维重建率为100%.生成的佳投射角度量化评分1.38±0.72,明显优于实际介入时的角度,P<0.01.佳投照角度下右冠状动脉主支三维长度与实际介入角度下二维测量无明显差异(32.54±5.68 mm Vs29.43±5.47 mm,P=0.72),侧支明显长于实际测量值(26.58±3.59mm vs 18.03±5.12mm.P<0.05),而主、侧支短缩率均明显小于实际介入时的投照角度的短缩率(1.48±1.88 vs 10.54±4.89,P<0.01:3.6± 2.35 vs 22.13±8.08,P<0.01),并能显著减少投照次数(2.10±0.31 vs 2.55±0.61).结论:medis 3D系统快速生成的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佳投照角度优于传统介入使用的投照角度,具有较少的短缩率,并能减少所需的x线投照次数.

  • 家属在老年性支气管哮喘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贾闪闪;赵兰艳;季巧英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教育管理在老年性支气管哮喘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及家属在老年性哮喘教育管理中的地位.方法:支气管哮喘教育管理模式由哮喘之家、哮喘病房及哮喘专业门诊组成;对于老年人支气管哮喘患者,视有无家属陪同,分为家属陪同组(20例)和单身组(20例),家属陪同组及单身组的老年患者均接受系统哮喘教育管理.所有入选病例每季度进行问卷调查及检测肺功能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家属陪同组医疗费用(16 323±1 283)明显低于单身组(19 451±824);经过2年哮喘教育管理,家属陪同组病情控制明显好于单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家属陪同组2年后的FEV1(53.28±15.8)明显好于治疗前(41.52±18.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单身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属陪同组的FEV1(11.76±5.36)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单身组(1.28±3.14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哮喘患者家属参与哮喘教育管理,能让患者更好地贯彻哮喘教育管理措施,更好地控制哮喘,降低医疗费用,改善肺功能,在哮喘教育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内镜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rAd-p53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14例

    作者:夏敏;占强;郭继中;陈涛;王含芬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引导下瘤内注射rAd-p53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的可行性、耐受性及有效性.方法:14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局部进展性或合并小范围肝转移)接受EUS引导下瘤内注射rAd-p53(2×102),每周1次,连续4周.同时患者给予吉西他滨静脉化疗(静脉注射,1 000 mg/m2)每周1次,共3次,休息1周,整个疗程为4周.结果:14例患者完成了内镜下瘤内注射tad-p53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其中9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2例患者病情稳定,注射后肿瘤进展的中住时间平均为6周,3例患者在6月后随访时病情稳定,11例患者仍存活,治疗总有效率达64.3%,未出现新鲜转移灶.3例患者在接受治疗4月后死亡.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Karnofsky评分明显提高,糖类抗原CA199下降(P<0.05),治疗后疼.结论:EUS引导下瘤内注射rAd-p53合并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治疗胰腺癌安全可行,具有较好的临床耐受性和有效性.

  • Cortactin及CD166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翔;梅广林;王鼎;朱建伟

    目的:探导Cortactin及CD166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rtactin和CD166在结肠腺癌、腺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和病理各变量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69例结肠腺癌及正常组织,40例结肠腺瘤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Cortactin在正常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在腺瘤组织中少部分呈中等强度以上阳性表达(10/40),而在癌组织中大部分呈中等强度以上阳性表达(50/69).表达从正常组织一腺瘤组织一腺癌组织逐渐增高.CD166在结肠正常组织中无表达,在腺瘤及癌组织中部分表达,但癌组织中表达较腺瘤明显增高(P=0.003).Cortactin及CD166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和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但其表达与结肠癌细胞的分化程度相关.结论:Cortactin及CD166表达从正常组织一腺瘤组织一腺癌组织逐渐增高,Cortacfin及CD166在结肠癌的发生中可能有着重要作用.

  •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在早期巨块型宫颈癌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何玉;王才智;张阳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在早期巨块型宫颈癌(I b2-Ⅱ b)中的治疗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46例经阴道镜确诊的I b2~Ⅱ b期的宫颈癌患者进行1-2个疗程的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化疗后3-4周均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同期选择40例术前未行介入化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对化疗副反应、术后病理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临床价值.结果:46例中35例完成1个疗程,11例完成2个疗程.46例中介入化疗后肿瘤病灶明显缩小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25例,稳定4例,近期总有效率89.13%.5例介入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29例出现轻度的胃肠道反应.介入化疗组较对照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宫旁切缘阳性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对早期巨块型宫颈癌可以明显缩小病灶,降低临床分期,抑制淋巴结及宫旁转移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小脑半球实体性血管网织细胞瘤的CT诊断与外科治疗

    作者:杨世平;王仕强;张跃康

    目的:探讨小脑半球实体性血管网织细胞瘤的CT诊断及外科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7例资料完整的病例,回顾分析其CT表现和手术要点.结果:术前13例经CT诊断为本病,疑诊1例,误诊为脑膜瘤2例,误诊为胶质瘤1例;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小脑半球实体性血管网织细胞瘤具有一定的CT表现特征,术中正确的手术处理原则及熟练的显微外科技巧可提高手术疗效.

  • 糖尿病足下肢动脉彩超与造影的对比分析

    作者:林芳;申红霞;李勇胜;曹艺;唐振媚;潘玮;邱建刚;高华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DF)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特点及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的差异.方法:对27例DF患者进行DSA及彩超检查,并将检查得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DF下肢动脉病变广泛,呈对称性、多节段性改变,尤以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腓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为主.彩超与DSA总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彩超检查的血管分级和病变程度不同,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不同.结论:彩超可作为DF筛查、评估下肢血管病变的手段之一,但DSA因其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高仍是重要的指标.

  •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作者:曹清华;刘芳;叶子茵;林原;薛玲

    目的: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epitheliod angiomyolipoma,HEAM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 HEAML 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5例HEAML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4.2岁,3例位于肝左叶,2例位于肝右叶,肿瘤大小2~12 cm.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镜下见肿瘤主要由上皮样细胞构成,弥漫、梁索状或器官样排列,细胞形态呈不同程度的异型性,胞质丰富,嗜酸或透明状,并可见多核或奇异形核细胞.免疫组化示HMB45、Melan-A、Actin和s-100均有阳性表达.结论:肝脏的上皮样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恶性潜能未定的肿瘤,其形态学表现较为多样,应与肝脏的其他肿瘤相鉴别,免疫组化对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 心血管白塞病的外科治疗

    作者:麦明杰;朱平;郑少忆;吴若彬;肖学均;卢聪;范瑞新;郭惠明;陈星权;庄建

    目的:总结心血管白塞病的外科治疗经验及教训,探讨改进心血管白塞痛的外科治疗的方法.方法:2004年10月至2010年11月,我院心血管外科共收治了主动脉辩关闭不全心血管白塞病的患者10例,有4例进行了1次手术,6例进行了2次手术.结果:10例患者第1次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例患者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9例出院继续药物治疗.第1次手术治疗出院后的9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了术后辩周漏,其中1例经过第2次行心脏原位移植,术后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另5例经过第2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其中4例术后,再出现瓣周漏,终因为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而死亡;本组共4例长期存活.结论:外科治疗心血管白塞病,易并发瓣周漏,病死率高,故手术治疗应慎重,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青年自发性脑出血267例分析

    作者:马荣耀;王志娟;郭燕舞;李柯;朱帅

    目的:探讨青年自发性脑出血(ICH)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67例青年ICH患者(18~45岁)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危险因素、病因及临床特点并比较不同病因青年ICH患者的年龄、出血部位和预后.结果:本组患者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病史(106例,39.7%),其次为高甘油三酯血症(81例,30.3%),吸烟(65例,24.3%);病因主要为高血压(85例,31.8%),其次为脑血管病中的脑动静脉畸形(45例,16.9%)和烟雾病(37例,13.9%);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267例,100.0%)和偏瘫例(115例,43.1%);不同病因患者年龄、出血部位的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病、血液系统疾病ICH患者年龄低于高血压和脑肿瘤(P<0.05);高血压患者以基底节、脑叶出血为主,脑血管病以脑叶、脑室、基底节出血为主,脑肿瘤以脑叶和小脑出血为主;不同病因患者预后不同(P<0.05),血液系统疾病ICH患者预后差,其次为脑肿瘤、高血压、脑血管病.结论:应结合年龄、出血部位等明确青年自发性ICH患者的病因,早期处理原发病,改善预后.

    关键词: 脑出血 病因
  • 胰腺囊性肿瘤71例临床诊断和病理分析

    作者:鲍建亨;崔乃强;罗彦英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71例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71例患者多数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腹部包块,B超、CT或MRI检查发现胰腺囊性肿瘤.进行术前准确诊断较困难,与术后病理有差异.特别是MCN与分支型IPMN的鉴别.结论: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上均有一定特征,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存在相当数量的不一致,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囊性 病理
  • 绿激光治疗尿道狭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冯瑞;沈斌;李中兴;葛广成;吴丹;王星;崔彦

    目的:观察绿激光治疗尿道狭窄的效果.方法:对96例尿道狭窄患者进行绿激光气化尿道狭窄瘢痕组织,留置导尿管2~4周,停留置导尿管后1~3个月进行尿道扩张术,并进行停留置导尿后3、6、1年随访.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95例患者术后排尿满意,1例患者暂时性尿失禁,口服舍尼亭后改善.术后与术前比较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绿激光治疗男性尿道狭窄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大肠癌伴肝转移42例诊治分析

    作者:温健;赵胜雷;张新校

    目的:探讨大肠癌伴肝转移的根治切除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大肠癌肝转移根治切除13例与肝转移灶未切除行插管化疗、无水酒精瘤体内注射等治疗29例进行1、3、5年的生存率比较.结果:早期诊断肝转移灶并得到根治性切除的13例1、3、5年生存率为69.23%(9/13)、53.84%(7/13)和23.08%(3/13),较未行切除术的29例1、3、5年生存率31.03%(9/29)、13.79%(4/29)和0明显增高.结论: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以早期诊断与手术根治性切除肝转移灶治疗效果好.

  • 高血压性脑出血296例显微外科微创治疗分析

    作者:滕灵方;邵波;何文根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显微外科联合小骨窗微创治疗后的效果,指导临床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单纯小骨窗手术139例,显微外科联合小骨窗微创手术157例,按照颅内血肿清除率、术后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评定手术效果,按照日常生活能力表(ADL)分级评定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血肿残留、术后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和预后分级有统计学差异,显微外科联合小骨窗组各项指标优于单纯小骨窗手术组.结论:显微外科联合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提供良好的照明和视野,并且提高病变的放大视觉效果,能够直视下清除血肿,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了术后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左室舒张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作者:林敏;魏立平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对60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及2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行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OPD组左室等容舒张时间延长(P<0.05),E/A下降(P<0.05),E峰减速时间延长(P<0.05);两组受检者左室内径(LVSD、LVDD)、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等指标无显著意义.结论:COPD与左室舒张功能下降有关.

  • 乳导管乳头状瘤的超声图像及造影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王小燕;韦海明;康利克;蓝春勇;农美芬;黄向红;肖艳菊;董小圆;张泓柳

    目的:观察乳导管乳头状瘤的超声图像及超声造影特征,探讨该技术对乳导管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乳头状瘤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观察,选用SonoVue超声造影剂,对其中15例进行彩色多普勒实时超声造影,对肿块的高频超声图像及造影增强形态、强度及造影时间一强度曲线特征进行了观察,并与病理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乳头状瘤高频超声具有特征性图像、大体可分为3型,I型:导管扩张伴导管内实性肿块及肿块周围有扩张的导管型;Ⅱ型:囊实肿块型;Ⅲ型:实性肿块型,可表现为边界不规则的低回声及边界欠清呈蜂窝状的实质肿块,超声造影多数表现为较均匀及整体性高增强,时间-强度曲线呈快上快下型.结论:乳头状瘤超声图像及超声造影具有特征性表现,并与病理学基础有关,两者结合能提高诊断符合率.

  • 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栓塞术在损伤性肾出血中的应用

    作者:周定中;曹苏娟;李庆;王志强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栓塞术对损伤性肾出血诊断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采用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栓塞术的损伤性肾出血患者的造影结果、栓塞方式、治疗和随访结果.结果:36例患者经肾动脉造影均明确出血部位,本组治疗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一次栓塞成功35例(成功率97.2%),术后第1~4天肉眼血尿消失,平均随访21.6个月,未见肾出血复发,肾功能未见异常.结论:肾动脉造影是诊断损伤性肾出血的可靠方法,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 胆囊管嵌顿结石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余武林

    目的:总结胆囊管嵌顿结石的腹腔镜手术处理方法与技巧.方法:对我院129例胆囊管嵌顿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经B超、CT、MRCP等术前检查,诊断为胆囊管嵌顿结石的58例,术前未清楚地诊断出结石嵌顿于胆囊管,而于术中发现的71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未发现结石遗留及胆道损伤.结论:术前B超、CT、MRCP等辅助检查及术中结合胆囊张力等情况仔细探查,诊断出胆囊管嵌顿结石,以及术中的正确操作,是防止结石遗留和手术成功的关键.

  • 左氧氟沙星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作者:陈鑫军

    患者女,59岁,既往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病,糖尿病,痛风及冠心病"病史.因闭合性外伤于2010年8月17日在本院骨科行"右胫腓骨远端骨折切复内固定术",术中顺利,术后因切口感染曾使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抗炎治疗,症状好转后停用,停用抗菌药物后数天切口部位红肿又加重,期间尿量如常,曾检查肾功能正常.

  • 他克莫司致严重贫血1例

    作者:刘宏;童俊容

    患者女,27岁,于2009年11月无诱因出现全身浮肿,尿量减少人院.无发热、关节痛、脱发、口腔溃疡等.查体:轻度贫血貌,血压130/80 mmHg,心率90次/min,颜面双下肢轻度浮肿.余无异常.辅助检查生化:尿素氮20.4 mmol/L,肌酐196 (u)mol/L;血清蛋白电泳(-);免疫:补体C30.28 g/L;抗核抗体3.4+,抗双链DNA+,ENA谱(-),髓过氧化物酶抗体0.60,蛋白酶3抗体72.90,心磷脂抗体5.80;血常规:白细胞8.0×109/L,红细胞3.82× 1012/L,血红蛋白116 g/L,红细胞压积0.35%,网织红细胞22.3‰,血小板226×109/L;尿常规:PR04+,RBC4+,WBC+;尿蛋白定量1.58g/24 h.

  • 老年性大叶性肺炎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1例

    作者:周玉华

    患者女,85岁,因"反复咳嗽、咯痰3个月,加重伴发热1 d"入院.患者3个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咯少量白黏痰,无恶寒、发热、胸痛、咯血等症,自服感冒药后无缓解,1 d前上症加重,伴有恶寒、发热,自测体温38.5℃,但无胸痛、咯血、咯铁锈色痰等,无鼻塞、流涕、咽痛、盗汗,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等,为求系统诊治,就诊于门诊,作胸片示:右肺中叶呈大片状密度增高影.门诊以"大叶性肺炎"收入院.入院时患者咳嗽、咯少量黄粘痰,发热,以下午或夜间多见,纳差.

  • 肱骨近段复杂性骨折1例

    作者:秦蕾

    患者女,79岁,主诉"左肩摔伤后疼痛、畸形、活动受限5 h"入院.现病史:患者5 h前行走时不慎摔倒,左肩部着地,当即感左肩部疼痛,无一过性昏迷,无恶心、呕吐.患者随即于我院急诊就诊,行左肩关节X线检查,提示:左肱骨近段骨折伴肩关节脱位.建议其入院治疗.现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由急诊科转入我科.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精神尚可,大小便正常.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年,2型糖尿病史5年,冠心病史2年,口服药物控制平稳.

  • 西洛他唑致皮疹1例

    作者:李卉;王英;葛杰;刘兆月

    患者男,69岁,主因"阵发性心前区不适6d,前降支支架置入术后1d"于2010年9月28日由心内科CCU转南一科,以往明确诊断高血压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胆囊切除术后.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腹膜后纤维化1例

    作者:李丽;刘晓敏;赵学刚

    患者男,72岁,主因"全身乏力1年余,加重伴阵发性胸闷憋气半年"人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无肌肉酸痛,无发热、皮疹、关节疼痛,近半年出现阵发性胸闷、憋气,活动后明显,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每次持续10~30 min,含服速效救心丸约数分钟后可缓解,无胸痛、心悸.

  • 麻醉恢复期心源性休克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1例

    作者:万丽;黄焕森;胡春旭

    患者男,71岁.因反复便血半年入院,诊断直肠癌.既往高血压十七年,颈动脉粥样硬化1年.于2009年6月16日全麻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麻醉过程平稳,BP、HR稳定正常范围,输注平衡液1000mL,万汶700mL,出血约100mL,术毕自主呼吸恢复,VT300mL,15次/min,13:10人恢复室,心电监护示ST段下移,SpO2迅速降至65%,BP78/56 mmHg,立即IPPV通气,静注多巴胺2、5 mg无效,予多巴胺8μg/(kg·min),硝酸甘油0.5μg/(kg·min)静脉泵注,25min后窦性心率转为房颤律110~120次/min,并频发室早.静注70 mg利多卡因后室早消失.

  • 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致肺血栓栓塞症1例

    作者:李光明;方育霞

    患者女,16岁,因"胸闷、憋气3年,伴双下肢水肿2个月"于2010年5月20日入院.患者3年前因憋气、咯血1个月在外院行CT肺动脉造影和CT下肢静脉造影、肺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规范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憋气明显好转.

  • 心脏移植术后行喉气管狭窄成形术麻醉1例

    作者:郭瑜;丁倩;高昌俊;陶蕾

    患者男,33岁,体重90kg,因"心脏移植术后,喉气管狭窄扩张术后1年,不能堵管"入院,行"胸段气管肉芽切除、气管裂开成形术".患者4年前因扩张型心肌病行心脏移植手术.手术持续100 h,术后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15 d后因肺部感染行气管切开术,3个月后停呼吸机辅助呼吸.术后一直服用强的松及环孢素等药物治疗.1年前在局麻下行胸段气管狭窄扩张术,术后佩戴7 mm金属套管至今.

  • 复方氯化钠溶液过敏反应1例

    作者:郭树章;张文举

    患者男,19岁,战士,主因"左股骨远端骨折"入院,入院后经积极术前准备后,病房内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皮试为阴性,急诊行左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间内输入复方氯化钠溶液约50 mL后,患者诉唇部麻木,随即出现呼吸困难,颜面部水肿,头部至足部逐渐出现大面积荨麻疹,生命体征监护仪示:BP 120/90 mmHg,HR 128/次min,R29/次/min,SpO2 75%,双肺听诊大量哮鸣音,"三凹"征明显,体温正常,当时考虑为:(1)抗生素皮试迟发过敏反应;(2)复方氯化钠过敏反应.

  • 以严重肝损害为主要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作者:詹东昂;潘文君;贺碧英

    患者男,56岁,农民.因发热伴皮肤巩膜黄染7 d入院.患者7 d前无明显诱因持续发热达39.5℃左右,伴体倦、尿黄、皮肤黄染表现,无畏寒、咳嗽、腹泻、尿急等不适.2010年4月27日以"亚急性重症肝炎"经我科门诊收住院治疗.既往无肝炎病史、无酗酒史及服用药物毒物史.查体:T 39.1℃,BP 120/70 mmHg.R 20次/min,P 88次/min,精神差,意识清楚,全身皮肤及巩膜明显黄染,皮肤黏膜未见出疹出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肝掌(-),蜘蛛痣(-),心肺无明显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可触及,腹水征(-),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

  • 胸椎骨折误诊为心绞痛1例

    作者:马志明

    患者男,51岁,主因胸闷2 h入院.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史.发病前整夜打麻将.于2 h前突然出现胸闷、上腹部憋胀感,并腰背部不适感,无明显胸痛.不向他处放射,并晕厥,持续30 min神志转清,伴全身大汗,无头晕、头痛,恶心未呕吐,在家未于任何处理来院.

  • 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翁根龙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DM)并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2007年2月至2010年5月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并CHF患者7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9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加服20 mg辛伐他汀.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检查血脂常规、C反应蛋白(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肝功能、血常规、血糖等指标,每个月随访1次,观察期限6个月.观察所有患者的死亡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6个月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VEF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及死亡率有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辛伐他汀治疗DM并CHF疗效确切.

  • 孟鲁司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作者:叶成海;张燕钦;黄惠仪;杜雄章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及预防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方法:将47例CVA患儿,按抽签法随机分I组22例和Ⅱ组25例.I组早晚吸入沙丁胺醇,至症状消失后停药,同时早晚各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共12周后停药;Ⅱ组早晚亦吸入沙丁胺醇,至症状消失后停药,同时每晚嚼服孟鲁斯特钠共12周后停药.两组用药12周后随访12个月观察咳嗽症状恶化数和转化成典型哮喘的比例.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均给予FEV1测定,比较惠儿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均能有效控制CVA症状、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减少症状恶化、降低CVA转变为典型哮喘的比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个月,组内肺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及预防CVA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且轻微,患儿依从性好.

  • 倍它乐克用于PBPV术后疗效不明显患儿的随访研究

    作者:王继荣;曹黎明

    目的:随访、评价经皮球囊肺动脉辩成形术(PBPV)后疗效不明显的患儿口服倍它乐克后的效果.方法:对2000-2010年经皮球囊扩张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下降不明显32例患儿长期服用倍它乐克并进行疗效分析、随访观察.结果:32例患儿术后右室收缩压及跨肺动脉瓣即刻压力阶差(△P)下降不明显(P>0.05):术后服用倍它乐克3个月与术后3d比较,右室收缩压及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有28例显著下降(P<0.01):术后3个月与术服用倍它乐克6个月比较右室收缩压及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术后短期服用倍它乐克可以促进部分PBPV术后疗效不明显患儿右室收缩压及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P)进一步下降,应作为PBPV术后疗效不明显患儿的常规治疗方案.

  • 肉碱佐治长期肠外营养极低出生体重儿肝功能变化及分析

    作者:谭岱峰;苏敏;谭爱红;胡结明;崔其亮

    目的:了解长期肠外营养极低出生体重儿添加肉碱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30例作为实验组,以及同期出生极低出生体重儿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肠外营养方案,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第1天和后l d测定血肝功能和血脂水平.结果:对照组后l d和第1天比较,ALT、AKP、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上升(P<0.05).结论:接受不含肉碱的长期肠外营养会导致极低出生体重儿肝功能和血脂变化.

  • 依那普利联合辛伐他汀对绝经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

    作者:隆海文;黄燕春;黄忠力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对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绝经后高血压2级合并颈动脉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联合组(54例).对照组使用依那普利10 mg,1次/d,联合组同时口服辛伐他汀20 mg,1次/晚,疗程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颈动脉IMT、血压、TC、TC、LDL-C、HDL-C的变化.结果:服药6个月后,两组IMT、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联合组IMT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间血压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TG、Tc、LDL-C明显下降,HDL-C明显增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对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且对颈动脉IMT增厚有消退作用,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对颈动脉IMT消退作用更显著,更有效延缓绝经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进展.

  • 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再手术后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效果的影响

    作者:赵泽宇;张倩;王茜;李斌;罗良英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再手术后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5岁以上再次经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或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S、C两组,手术结束后行硬膜外自拉镇痛.S组镇痛液为0.12%罗哌卡因100 mL+舒芬太尼50μg,C组为0.12%罗哌卡因100 mL+生理盐水1 mL,两组均加托烷司琼2mg.负荷量4 mL,输注速度2 mL/h,自控0.5 mL/次,锁定时间15 min.记录术后4、8、12、24和48 h Bs-11及Ramsay评分,PcA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罗哌卡因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S组术后4、8、12、24和48 h BS-11评分、PCA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及48 h内罗哌卡因用量均少于C组(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复合0.12%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再次经硬膜外麻醉后行PCEA可增强罗哌卡因镇痛效果,减少罗哌卡因用量.舒芬太尼推荐剂量为0.5μg/mL.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早期治疗ACS对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王磊;邱春光;卢文杰;陈晓杰;韩战营

    目的:观察ACS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10 mg和20 mg)治疗15 d后血脂、hs-CRP及肌酸激酶(CPK)等的变化.方法:对住院确诊为ACS的15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别入选,对照组(50例),不接受任何调脂治疗.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分别接受10mg(50例)和20mg(50例)瑞舒伐他汀治疗15 d.并测定各组治疗前后TC、LDL-C、HDL-C、hs-CRP及ALT、CPK的变化.结果:治疗15 d后进行分析,瑞舒伐他汀组患者TC、LDL-c和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10 mg组TC、LDL-C和hs-CRP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20 mg组的TC、LDL-C、hs-CRP水平降低较10 mg组明显(P<0.05).3组治疗前后ALI、CPK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 mg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AcS患者15 d后,可明显控制血脂及血清炎症hs-CRP,且安全性好.

  • 超敏C反应蛋白在术后感染患者中的早期预警价值

    作者:徐敏;徐建国;赵洁

    感染是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尤其对于术后需入住ICU进行监护的患者更常见,并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如若能早期发现感染并进行针对性处理,将会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动态监测术后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变化,发现hs-CRP对术后感染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现报告如下.

  •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淑芬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我们医院较常见,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有86例,现临床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入选者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脑梗死诊断标准.选择发病72 h内,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62.3岁;对照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平均年龄60.1岁.

  • 两种方法检测患者不规则抗体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雪英;闫晓鹏;王林;田宗斌

    在临床输血实践中,抗体筛查是输血前试验的"三道保险"之一,是临床有效输血的保障.所以,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抗体筛查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医院输血科普遍使用成本比较高的微柱凝胶法,往往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为寻求经济适用的患者抗体筛查方法,笔者用微板法对1568例具有输血史和(或)妊娠史的患者进行了不规则抗体检测和分析,并和微柱凝胶法进行了效果比较,报告如下.

  • 针刺剔除法在结膜淋巴管扩张中的应用

    作者:宋霞云;董利群;刘鸫

    结膜淋巴管扩张通常表现为球结膜表面串珠透明小水泡伴或不伴有局部充血,偶尔可见较大孤立透明囊水泡.患者可有眼部异物感、眼睑闭合障碍或自觉不美观而前来就诊.我院主要采用针刺剔除法,效果满意,现将针刺剔除法报告如下.

  • pPICZαA-CDK2重组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作者:黄宪章;张战锋;谢诗园;李朝霞;李林;陈炜烨;何敏;庄俊华

    目的:构建含有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2(CDK2)的胞外分泌型pPICZαA-CDK2重组质粒,利用毕赤酵母表达体系表达CDK2蛋白.方法:从人白细胞中提取总RNA,逆转录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出CDK2基因,并将其插入pPICZαA质粒,构建重组质粒,化学法转化大肠杆菌JM109进行克隆.重组质粒pPICZαA-CDK2转化毕赤酵母菌株GS115,甲醇诱导酵母细胞进行蛋白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蛋白表达情况及抗原性.结果:PCR电泳及DNA测序证实CDK2基因已正确克隆到表达载体中;重组质粒转入酵母菌GS115,酵母经甲醇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检测发现在34 000左右有条带,Western-Blot检测发现有与CDK2单抗结合蛋白.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质粒,初步判断CDK2全长蛋白在毕赤酵母中表达成功且抗原性良好.

  • 白血病患者骨髓中CD105、VEGF及bF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马传香;李骞;高昆山;王海英;刘慧荣;王树庆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骨髓中CD105、VEGF及bF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用CD105标记骨髓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用ELISA方法检测骨髓液VEGF、bFGF的表达水平.结果:CDl05在白血病的表达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5)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AML-M3表达低.AML-M3、CLL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白血病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髓液VEGF含量在CML表达高,bFGF在B-ALL表达高.在CLL中,VEGF、bFG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ALL中,bFG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他白血病VEGF、bFGF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髓液CD105在AML-3的表达与VEGF、bFGF的表达呈负相关.在其他类型白血病与VEGF、bFGF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白血病患者骨髓中血管新生因子存在异常表达,在白血病细胞的生长、侵润、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RNAi技术干扰人喉癌Hep-2细胞PTTG1基因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云龙;孙新城;徐桂超;昌静峰;李玉林;王国强;刘旺根;董彩文

    目的:探索对人PTTG1基因mRNA序列有较高干扰效率的位点,构建对PTFGl基因的表达有较高抑制效率的重组质粒.方法:筛选、合成1对互补 DNA单链,退火为双链后与双酶切后的质粒载体连接,构建了表达短发夹RNA的1种重组质粒plk0.1-puro/PTTG1.重组质粒以不同浓度转染,并于转染后不同时间收集细胞,以β-actin为内参,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PTTG1基因的mRNA、蛋白质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6孔板中每孔转染质粒plk0.1-puro/PTTG1 1 000 ng以上、转染超过12 d时,PTTG1基因mRNA、蛋白质的相对表达水平下降70%以上.结论:重组质粒plk0.1-puro/PTTG1,在6孔细胞培养板中以1 000 ng/孔转染12 d以上时,有效抑制了PTTG1人基因的表达,在关于PTTG1基因的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RNAi PTTG1基因 shRNA
  • 骨保护素基因G1181C多态性在维持性血透患者人群中的分布

    作者:肖海清

    目的:探讨骨保护素(OPG)基因启动子区G1181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方法:采用MALDI-TOF MS技术检测110例长沙地区MHD患者和OPG基因G1181C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结果:(1)湖南长沙地区汉族MHD人群OPG基因G1181C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2)G1181C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在不同性别、原发病患者中有统计学意义;(3)湖南长沙地区MHD患者OPG基因G1181C多态性位点GG基因型发生频率高(53.5%),基因型GC频率次之(30.4%),CC基因型频率低(16.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欧洲人群有一定差异,与日本及上海地区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湖南长沙地区MHD患者OPG基因G1181C多态性频率分布可能存在性别、原发病及种族特异性.

  • 紫杉醇对Daudi细胞增殖活性与表面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胡小毛;陈伟;高杨军;刘成成;何冬梅;张洹

    目的:研究紫杉醇对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Daudi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细胞膜超微结构的改变,CCK8法检测Daudi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凋亡率.结果:AFM显示紫杉醇可引起细胞形貌的改变,正常Daudi细胞呈圆形,表面较光滑:紫杉醇处理后,Daudi细胞坍塌,细胞表面粗糙、凹凸不平.紫杉醇对Daudi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浓度依赖性.FCM检测示Daudi细胞凋亡率各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呈浓度依赖性.结论:紫杉醇可改变细胞膜超微结构,抑制Daudi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

  • H2B-RFP融合蛋白在观测肿瘤活细胞有丝分裂中的应用

    作者:陈平波;墨青青;王蓓蓓;翁丹卉;吴鹏;陈刚

    目的:肿瘤细胞染色体分裂异常是导致肿瘤基因组不稳定的根本原因,这种不稳定性促进了肿瘤的进展和恶化.本文旨在探讨H2B-RFP融合蛋白能够更好地观测肿瘤活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方法:将携带H2B-RFP融合基因的质粒瞬时转染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并利用抗性药物筛选得到阳性细胞克隆,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活细胞培养系统记录稳定筛选Hela细胞的细胞周期.结果:得到稳定表达H2B-RFP的Heh细胞且其与亲本Hela细胞相比对细胞周期的运行没有影响,并且可以展示Hela细胞有丝分裂的进程.结论:H2B-RFP融合蛋白可以非常敏感地显示肿瘤细胞的染色体并跟踪活体状态下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 Oct4和Nanog在胰腺癌干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陆俊杰;陆玉华;朱慧;李晓红;朱铭岩;范向军;朱沙俊;王志伟

    目的:研究Oct4和Nanog基因在人胰腺癌细胞系及干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流式细胞仪,以CD44+CD24+和CD44+CD24+ESA+为表面标记,在胰腺癌Panc-1细胞中分选肿瘤干细胞,RT-PCR、定量PCR及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干细胞中Oct4、Nanog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分选出的胰腺癌CD44+CD24+细胞约占细胞总量的1%~3%,CD44+CD24+ESA+约占细胞总量的0.1%~0.8%,Oct4及Nanog基因在两种分选出的细胞中表达均高于未分选细胞,在CD44+CD24+ESA+细胞中的表达高于CD44+CD24+细胞.结论:干细胞相关基因Oct4、Nanog高表达于胰腺癌干细胞中,其表达量与干细胞纯度成正相关.

  • 谷氨酸转运体GLT-1的TM8区段在底物转运过程中的功能分析

    作者:瞿少刚;张秀萍

    目的:探讨TM8区段在谷氨酸转运体GLT-1转运底物过程中所负功能.方法:将GLT-1的TM8区段的氨基酸残基(Thr460-Val483)分别突变为半胱氨酸,然后应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检测突变体转运活性,巯基试剂MTSET对突变体转运活性的影响以及底物、抑制剂对MTSET抑制效应的影响.结果:1463C、V467C及A468C对MTSET非常敏感;L465C、L466、V469C及W471C对MTSET敏感性稍弱.底物L-glu及KCl对MTSET作用于V467C、A468C的抑制效应具有保护作用,而抑制剂TBOA则增强了MTSET的抑制效应;L-glu及KCl对MTSET作用于V469C、W471C的抑制效应具有保护作用,但TBOA对MTSET的抑制效应没有影响.结论:在GLT-1转运底物的过程中,TM8参与了底物转运通道的组成,TM8对底物的结合与转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成人和儿童ALL7种常见融合基因表达的比较

    作者:龚泉;吴颖;黄亮;熊婕;曹阳;周剑峰;李春蕊

    目的:比较成人和儿童ALL7种常见融合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利用RT-PCR技术检测7种常见融合基因.结果:在233例成人ALL中62例融合基因检测阳性,其中BCR/ABL 31例,MLL相关19例,E2A/PBX1、SIL/TAL1各5例,SET/CAN、TIS/ERG各1例,未栓出TEL/AML1阳性病例;在215例初诊儿童ALL中35例检测阳性,其中BCR/ABL 3例,E2A/PBX1 8例,MLL相关11例,SIL/TAL1 5例,TEL/AML1 6例,TLS/ERG 2例,未检出SET/CAN阳性病例.成人ALL中BCR/ABL为常见,而在儿童ALL中表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LL相关融合基因、E2A/PBX1、SIL/TAL1、TEL/AML1、SET/CAN、TLS/ERG等在成人和儿童表达差异不显著.结论:成人和儿童ALL融合基因表达各有侧重,在初诊时进行快速检测可进行较为准确的分型.

  • 嗜麦芽寡氧单胞菌临床株与环境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

    作者:罗玮;毕春霞;闫志勇;辛晓妮;苏维奇;朱元祺

    目的:比较嗜麦芽寡氧单胞菌临床株与环境株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其进化关系.方法:对选取的3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临床株和1株环境株的16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将上述及从GenBank中挑选出的其他32株不同来源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并绘制系统发育树.结果: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大部分菌株可根据来源分为3个簇,序列分析显示某些高度可变区可能存在可区分临床株与环境株的关键序列.结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基因型及表现型具有多样性:大部分嗜麦芽寡氧单胞菌临床株与环境株可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鉴别.

  •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维库溴铵对支气管/喉痉挛的影响

    作者:曾焱;成黎明;李超

    支气管痉挛或喉痉挛是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易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可引起严重缺氧和CO2蓄积,甚至窒息死亡[1],因此,预防尤为重要.近来有研究提出,采用肌松剂的麻醉和控制呼吸可以减少术中去氧饱和[2-3],那么,此方法能预防支气管痉挛或喉痉挛的发生吗?本文总结我院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使用肌松剂与不使用肌松剂对支气管痉挛或喉痉挛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 "四点式"改良小切口重睑术临床应用

    作者:庞艳;罗梅

    重睑术是面部美容手术中常见的手术之一.重睑成形术的手术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类:切开睑板固定法,缝线法,埋线法[1].2005年5月至2010年10月笔者采用四点连续埋线法行重睑术282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老年人假性腹泻40例分析

    作者:白厚喜;李春花

    假性腹泻是指硬质粪块嵌塞于直肠腔内难以排出,导致阻塞位置以上大便以稀水状态由粪块周围不自主地渗漏出来,形似"腹泻",是反复便秘发展而成的一种特殊表现,易误诊.作者近5年经治住院患者假性腹泻40例,回顾性分析如下.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53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分析

    作者:李良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临床较常见的乳腺良性上皮性肿瘤.本文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1月间在我院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术前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表现,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高频彩超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 托烷司琼联合氟哌利多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作者:姚悦;邵雪泉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腹腔镜手术麻醉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PONV会给患者带来焦虑、恐惧等精神方面的影响,同时还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可因误吸发生吸入性肺炎、窒息,甚至死亡.如何降低PONV的发生率已成为提高麻醉质量,让患者满意的首要任务.本研究就托烷司琼、氟哌利多联合应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PONV的效果进行临床观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应用

    作者:周爱霞;邓利辉;曾跃林;谭海涛

    足踝部是人体的负重部位,特别是足跟部,创伤后骨、肌腱组织外露,修复时不但要有与其相似的组织结构,而且要有感觉,局部耐磨,满足负重作用.而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运可靠,成活率高,手术操作简便,不损伤知名血管神经等优点,是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方法之一[1].近年来,我院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效果满意.

  • 鼓膜双穿孔灌注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作者:刘光华

    分泌性中耳炎一般由中耳黏膜分泌障碍或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是一种以中耳腔积液和负压为主要变化的常见临床疾病,治疗方法较多,疗效各异.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我科运用鼓膜双穿孔灌注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

    作者:张洪印

    腹股沟嵌顿疝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患有腹股沟疝的患者常因排尿困难、便秘、剧烈咳嗽等使腹压突然增高,大量疝内容物进入疝囊不能还纳,发生嵌顿,疝内容物长时间嵌顿易发生绞窄坏死,因此嵌顿疝确诊后应尽快手术治疗,松解疝环,解除嵌顿,并视术区组织状况决定是否行疝修补术.传统的手术方法是通过缝合腹股沟韧带和联合腱来加强腹股沟管前后壁,缝合后局部张力较大,容易撕裂组织,愈合差,而致手术失败.

  • 短牙弓式RPD修复老年人下颌远中游离缺损

    作者:吕新元;唐强林;蔡琪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保存牙医学的迅速发展,牙列缺损的老年患者日趋多见.受多种因素的限制使老年人的牙列缺损还是以可摘局部义齿(RPD)为主要的修复方式.由于RPD体积较大,异物感明显,口腔舒适度差而使患者不易接受.尤其是下颌远中游离缺损伴牙弓前部缺牙时RPD又易产生较明显的活动度而使舒适度更差及咀嚼功能恢复不足.

  • 不同程度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

    作者:宋莉莉;刘世凯

    胎盘早剥是导致妊娠中晚期阴道出血及围产期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起病急、进展快,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对该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处理是改善母儿结局的关键.本文回顾性分析89例胎盘早剥病例,按照胎盘早剥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型和重型胎盘早剥,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 下腔静脉型布-加氏综合征介入治疗体会

    作者:独建库;李冠海;刘献茹;杨金炜

    下腔静脉阻塞型(IVC)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tom,BC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色素沉着,皮肤溃疡,下肢及阴囊水肿,以及肝静脉回流障碍性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等.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疗效差,内科治疗几乎无效.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介入治疗已成为BCS的首选治疗方法.我院对1998年7月至2008年6月,共67例IVC型患者行介入球囊导管扩张术(PTA)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干细胞技术在运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宏伟

    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1].干细胞大特征是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多向分化的潜能,可以定向诱导分化为几乎所有的细胞.具有多次反复分裂和自我复制的能力,能够在各种机体组织内分化成相应的细胞[2-3].随着体外分离、培养干细胞技术的不断完善,干细胞技术成为二十一世纪十大科学领域之首.

  • 内皮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王雪婷

    凋亡(apoptosis)是机体细胞在正常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发生的一种自发的程序性死亡过程.它是一种基本的生物学现象,在生物体的进化、内环境的稳定以及多个系统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男性乳腺癌研究进展

    作者:李俊

    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占全部乳腺癌的1%,近年发病率有所上升[1].尽管其发病率低,但死亡率却与女性乳腺癌相似[2],可能与患者和临床医师不够重视有关.患者就诊时病期偏晚,常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2-3].因为MBC病例少,相应的临床研究也较少,其诊疗大多来自于回顾性研究和女性乳腺癌的经验.本文就近年来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帕金森病相关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珍珍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锥体外系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得到大多数学者公认的是多巴胺缺失学说.近年来,氧化应激一自由基学说以及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的分化发育和存活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也逐渐得到重视.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是一种直接结合或间接作用于基因启动子、形成具有RNA聚合酶活性的动态转录复合体的蛋白质因子.随着帕金森病病因不同学说的提出及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帕金森病相关转录因子的研究陆续开展,现综述如下.

  • 间充质干细胞与类风湿关节炎

    作者:王燕茹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炎症攻击关节滑膜导致关节破坏的慢性全身性疾病[1],其破坏性损害来自于自身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以及非抗原特异性炎症反应.目前RA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慢作用抗风湿药(DMSARDs)以及生物制剂等.DMSARDs可以有效抑制RA的影像学进展,但是其治疗作用产生比较慢,并且常能引起胃肠道副作用,少数有肾脏损害、骨髓抑制、精神障碍.近年来兴起的生物制剂治疗,其价格昂贵并且不能维持长期无药缓解.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更有效的RA治疗方法.

  • 端粒长度与心脑血管疾病

    作者:黄四春;姜昕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年龄、进展速度甚至临床预后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而且这个差异不能完全用传统的危险因素来解释.研究发现包括冠心病、慢性心衰、脑梗死等年龄相关性疾病的患者端粒明显缩短[1-2].另外,传统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也都加速或伴有端粒的缩短[3-7].我们有必要考虑生物学年龄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参与因素.端粒作为生物学年龄的标志,短的端粒表现出更大的生物学年龄.出生时端粒长度南遗传因素决定,随着细胞复制不断进行,端粒长度逐渐缩短.同时外部有害的因素(氧化应激等)也能加速端粒的缩短.当端粒缩短到一定长度时,细胞停止分裂进入衰老及功能失调.因此,端粒长度可能会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个体化差异作出进一步解释.本文将讨论端粒的特征和功能,探讨端粒缩短和延长的过程及端粒长度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 细胞角蛋白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银新;贺永梅

    细胞角蛋白作为细胞骨架的中间丝蛋白家族中大、复杂的亚类,已成为临床上对肿瘤的辅助诊断、评价药物疗效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细胞角蛋白可从其增殖或凋亡的细胞中释放,释放出的角蛋白清楚反映了移行细胞的活性,更重要的是:仅上皮细胞可释放角蛋白,正常血循环中没有可表达角蛋白的细胞类型,骨髓分裂和化疗敏感的细胞也不能表达.因此,角蛋白可作为协助上皮恶性肿瘤诊断的有效工具.细胞角蛋白作为肿瘤标志物,可在传统方法(影像、病理及传统的血清学肿瘤标记物检测等辅助检查)之前较准确地预测疾病状况,为选择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一个简单、非侵入性、经济、可靠的工具.

  • ROCK信号通路在流体剪切力诱导的成骨细胞的细胞骨架改建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贺佩兰;莫静;黄晓青;王劲;梁军;吕槐青

    目的:探讨ROCCK信号在流体剪切力介导的成骨细胞的细胞骨架改建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平行平板流室系统对体外培养的小鼠原代成骨细胞加载12 dvn/cm2的流体剪切力1 h,实验组的细胞在加栽前使用ROCK的特异性抑制剂Y-27632(10 μmol/L)预处理细胞1 h,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比较Y-27632对流体剪切力介导的小鼠原代成骨细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构的影响.结果:成骨细胞经流体剪切力加载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聚合增强,应力纤维的排列趋向一致;事先使用Y-27632预处理细胞并进行加载处理,可抑制流体剪切力所致的成骨细胞内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聚合和重建.结论:RhoA-ROCK信号通路调控着流体剪切力介导的成骨细胞细胞骨架改建.

  • Nanog在大鼠心肌梗死后组织表达的变化

    作者:吕风华;高建芝;滕清雷;郭志坤

    目的:研究nanog在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表达的变化,为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心肌缺血组(即模型组,n=10)和假手术组(n=10)通过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等技术方法,比较两组间心肌组织细胞nanog蛋白的表达.结果:(1)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心肌细胞中nanog蛋白均为阴性表达,模型组心肌细胞中nanog蛋白大部分为弱阳性表达.(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心肌组织nanog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anog蛋白对于急性心肌缺血后的心肌修复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 骨形态发生蛋白-7抑制大鼠肾小球上皮间质转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田浩;余健;邹敏书;聂国明;杨新凤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阿霉素(ADR)肾病鼠肾小球P-cadherin、β-catenin和Desmin表达的影响,探讨BMP-7在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10 mg/ks诱导肾病模型.将诱导成功的24只模型鼠随机分两组:阿霉素肾病组(AN,n=12);AN+BMP-7处理组(AB组,n=12).另设正常鼠为对照组(NC,n=10).第10周末,检测大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醛固酮(ALD)、心房利钠肤(ANP)、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24 h尿蛋白(24 h UP)及尿液足细胞(UPC).RT-PCR和Western boltting 检测肾小球P-cadherin、β-catenin、Desmin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AN组HCY、ALD、Ang Ⅱ、24 h UP水平均显著升高,ANP明显降低,UPC无显著差异.AB组HCY、ALD、AngⅡ、24 h UP较AN组下降,ANP明显升高,UPC无显著差异.AN组较NC组P-cadherin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明显下调,β-catenin和Desmin mRNA及蛋白质表达明显上调.BMP-7维持阿霉素肾病鼠肾小球P-cadherin的表达,抑制β-catenin和Desmin的表达.结论:BMP-7减轻阿霉素肾病危险因素;上调P-cadherin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下调β-catenin和Desmin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抑制肾小球上皮间质转化.

  • 追赶生长大鼠脂联素及其受体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程珺;文重远

    目的:探讨脂联素及其受体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5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C)和追赶生长组(RN),NC组持续开放饮食12周,RN组先限制饮食(NC组食量的50%)4周,随后给予自由开放普通饮食8周.分别于实验第0、4、6、8、12周进行检测,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内脏脂肪/体重比(VFW/BW)、血清甘油三酯(TG)及脂联素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骨骼肌AdipoR1的表达.结果:实验第4周末,RN组的体重无明显变化,而VFW/BW、HOMAIR明显下降,血清脂联素和骨骼肌AdipoR1的表达显著上升(P<0.01).开放饮食后VFW/BW及HOMAIR逐渐增高,而血清脂联素和AdipoR1的表达逐渐降低.相关分析表明血清脂联素和AdipoR1的表达水平与VFW/BW、HOMAIR均呈负相关.结论:脂联素及骨骼肌AdipoR1表达变化可能与追赶生长所致的胰岛素抵抗、向心性肥胖密切相关.

  • 全氟化碳对心肌缺血大鼠NF-κB p56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庞继恩;赵灿;姜靖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全氟化碳(perfluorocarbon,PFC)对心肌缺血大鼠核因子-κB p56(nuclear factor kappa B p56,NF-κB p56)激活程度的影响及意义,初步探讨PFC对大鼠缺血心肌的可能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0只Wistar雄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缺血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造成心肌缺血损伤模型,行HE染色观察缺血心肌的病理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κB p56激活程度.结果:缺血组与假手术组相比,NF-κB p56的激活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PFC减轻了缺血心肌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减少了炎症细胞的浸润,而且有效抑制了NF-κB p56的激活,与缺血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C对缺血心肌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 p56相关的信号转导途径及炎症反应有关.

  • 循证护理在妊娠合并乙肝分娩期的应用

    作者:望玉芹;叶克凤;曹蓉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住院分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150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的产妇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在产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以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152例妊娠合并乙肝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遵医行为、产程时间、母乳喂养率及产褥病率.结果:观察组的遵医行为、母乳喂养率及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产程时间及产褥痛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有利于提高妊娠合并乙肝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顺利度过住院分娩期,同时促使临床护理由经验向理论升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医患契合.

  • 护理干预对硬膜外麻醉并发寒战的效果分析

    作者:冯雪珍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预防和减少硬膜外麻醉并发寒战的效果.方法:将52例宫外孕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各26例,实验组制定详细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结果:实验组发生寒战3例,对照组10例,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术中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发生率.

  • 持续冲洗并负压引流在四肢软组织损伤创面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黄守春;黎艳;肖榕婵;姚杏梅

    目的:探讨持续冲洗并负压引流在四肢软组织损伤创面治疗中的疗效及护理.方法:76例四肢软组织损伤患者分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换药处理创面,研究组应用持续冲洗并负压封闭引流处理创面.比较两组的创面局部状况(疼痛、肿胀、感觉、气味),创面清洁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总结护理措施.结果:同常规换药组相比,经持续冲洗并负压封闭引流,3 d后创面局部疼痛、肿胀、感觉、气味等状况明显改善,创面清洁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持续冲洗并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软组织损伤创面疗效明显,心理护理、体位护理、维持有效冲洗和持续负压引流的观察和护理、引流管护理,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因素.

  • 全血电阻法血小板聚集试验监测抗血小板治疗的应用评价

    作者:乔蕊;李蕾;张捷

    目的:评价全血电阻法血小板聚集试验监测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访14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6个月,使用电阻法监测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结果:健康志愿者电阻法检测结果的分布范围为ADP 6~13 Ω;AA 5~14 Ω;胶原10~18 Ω.10例患者服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300 mg)2 h后,以ADP为诱导剂,电阻法测定其中8例结果为O Ω,其他2例分别为3和7 Ω:光学法测定结果分布为31%~74%之间.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后预后良好的121位ACS患者,治疗1周后的电阻法测定结果分布为,ADP1~10.9 Ω;AA O Ω;胶原5~18.8 Ω.治疗6个月后电阻法测定结果的分布为,ADP 0~7 Ω;AA O Ω;胶原3~16 Ω.接受双抗血小板治疗,以ADP为诱导剂的检测结果与PLT、Fbg、T-chol和LDL水平具有相关性;与hsCRP、身高、体重没有相关性.以胶原为诱导剂的检测结果与PLT具有相关性,与Fbg、LDL、hsCRP、身高、体重没有相关性.以AA为诱导剂的检测结果与上述所有参数没有相关性.结论:全血电阻法血小板聚集试验是一种值得推荐的用于评价血小板对药物反应性的试验.

  • HIV感染者口腔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溶血性的比较

    作者:罗刚;徐平平;董俊英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口腔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分离株的溶血性,及其与宿主机体免疫力(用CD4细胞计数表示)的关系.方法:40株白色念珠菌和加株光滑念珠菌按单一感染或是否与光滑(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及CD4细胞计数的高低进行分组,采用羊血培养基法检测其溶血活性,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40株白色念珠菌和40株光滑念珠菌溶血活性均为阳性(100%),且光滑念珠菌的溶血性高于白色念珠菌.结论:溶血性是念珠菌的重要毒力因子,HIV感染者口腔光滑念珠菌溶血性高于白色念珠菌.

  • 炎症性肠病相关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冬冬;傅林;王怡栋;盛弘强

    结直肠癌(CRC)从病因学角度可分为散发性CRC、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及炎症性肠病(IBD)相关CRC,其中散发性CRC占绝大部分,IBD相关CRC约占1%~2%[1].

  • 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雷永华;李红;徐蓉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常见病.据我国14个省市的流行病学研究新报道,成年人DM患病率为9.7%,据此推算,中国9 240万成年人有DM,成为罹患DM的世界第一大国[1].

  • 晚期肾结核误诊原因探讨

    作者:司红兵;王玉玲;王海东

    目的:探讨晚期肾结核误诊原因及其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肾结核经病理学诊断为"晚期肾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对误诊为结石或炎症、腹腔肿物等的28例肾结核病例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症状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96%、血尿68%、腰痛14%,病程不超过半年14%,肾功能已丧失18%:实验室检查尿常规100%结果异常,红细胞沉降率80%异常升高,结核杆菌及其抗体检测阳性率67%:静脉造影57.14%患侧不显影;B超检查均提示患肾积水,结构紊乱等改变.结论:肾结核临床症状不典型以及部分患者的早期隐匿无症状,是导致肾结核误诊的重要原因.肾结核的正确诊断首先有待于临床上对其临床特点及其不典型的变化趋势有足够的认识和警惕,其次是对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 结核 误诊原因 晚期
  • 关于高校管理SCI收录论文的一些思考

    作者:曹蓓;李海燕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是目前世界上文献检索系统中著名的一种,涵盖了数千种国际性权威科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和引文的数据信息,是覆盖学科面广、并且能查找引用情况的唯一大型文献数据库,并且SCI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国内外科研人员追求的目标和考核的指标之一[1].论文发表统计工作是科技管理部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高校科研成果产出的重要指标.在论文管理工作中,SCI论文作为评价科研成就、学术水平的一种权威依据一直备受各高校的青睐,因此,各高校纷纷出台各种政策指标,对发表SCI论文的教师给予精神及物质方面的重奖,以鼓励教职员工积极投入科研事业工作中,撰写SCI论文,以此提高SCI论文发表量及被引用的次数,从而提高本单位科研学术整体水平与知名度.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