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下青光眼临床观察

    作者:田妍;郭晋霞

    在高眼压状态下行抗青光眼手术,会引起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但是,临床上有些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 )患者,联合多种降眼压药物不能将眼压控制正常。这种情况下如不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将对眼组织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为避免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我们及时采取手术干预治疗,尽早对此类患者行改良小梁切除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方式的系统评价

    作者:江承旭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方式的系统评价.方法:本次共选择研究对象40例(46眼),随机分组就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对照组)与联用房角粘连分离术(观察组)预后进行比较,回顾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术前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关闭范围均无差异(P>0.05),术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在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房间粘连分离术,效果更为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乐;张坚

    目的 总结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的具体效果,评价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的临床价值,为眼科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此次试验研究所选择对象,是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所选择对象均为急性发作),总计80例(84眼).按照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划分为采取降眼压药物治疗的参照组以及采取药物联合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的试验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眼压、前房角、视力等情况.结果 分别于治疗后2、6h对患者眼压控制效果(21 mmHg以内)进行观察.治疗2h时,试验组患者眼压完全控制率达到了83.33%(35/42),参照组患者眼压完全控制率为30.95% (13/42);治疗6h时,试验组眼压完全控制率达到92.86%(39/42),参照组患者眼压完全控制率达到50.00%(21/42).两组各阶段眼压控制情况比较(P<0.05).两组患者房角大于1/2结果比较,试验组37眼(88.10%),参照组21眼(50.00%).两组患者房角>1/2结果比较,试验组37眼(88.10%),参照组21眼(50.00%),试验组眼病患者前房角检查结果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从预后视力情况来看,试验组患者视力超过0.5为28眼(66.67%),参照组患者视力在0.5以上为13眼(30.95%),两组预后情况比较(P<0.05).结论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成功控制患者眼压,提高治疗视力预后效果.

  • Nd:YAG激光联合532激光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疗效观察

    作者:张乐;张坚;李雪颖

    目的 总结Nd:YAG激光联合532激光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此治疗方案实施的安全性以及价值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8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采取Nd:YAG激光单一治疗的对照组(40眼)及采取Nd:YAG激光联合532激光治疗的试验组(40眼),观察两组眼病患者术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一次激光穿刺成功率比较,试验组为100.00%(40/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0%(35/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333,P=0.0209).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5/4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0%(24/40),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8128,P=0.0052).试验组患者术前眼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1周复查,试验组患者的眼压为(17.8±3.5)mmHg,对照组患者的眼压为(22.5±3.5)mmHg,试验组患者术后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术前(P<0.05).结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Nd:YAG激光联合532激光手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提高一次激光穿刺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后整体眼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

    作者:孙麦贤;柴晓霞

    目的 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实施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择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收的15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小梁切除术,研究组给予超声乳化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年前房深度、视力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年,两组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显著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实施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视力以及前房深度,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

  • 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研究

    作者:刘朝盛

    目的 研究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青光眼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行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两种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和眼压均明显优化,且术后6个月的视力和眼压明显优于术后3个月和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视力和眼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有效控制了患者的眼压在正常范围,缩短了患者视力恢复的时间,缓解了青光眼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价值体会

    作者:武文

    目的:探讨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7月~2018年05月收治的57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完成疾病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前前房深度为(1.83±0.23)mm,眼压水平为(22.41±3.45)mmHg,治疗后前房深度为(3.22±0.39)mm,眼压水平(14.19±2.82)mmHg;同治疗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前房深度以及眼压水平对比,治疗后获得明显改善(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应用,对于患者前房深度增加以及眼压水平降低,效果明显,从而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早期康复,奠定基础.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韦志状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是一种不可逆性的致盲眼症,其发病原因与瞳孔的阻滞密切相关,同时患者会并发有白内障[1].以下将对其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进展进行探讨,具体情况综述如下.

  • 晶状体摘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循证评价

    作者:邓宇晴

    文章对近十年(2003 ~2013)有关于本次研究的文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根据排除与纳入标准进行筛选,将所得文献根据级别判定标准进行证据分级,后采取指标证据加以评价.通过对研究文献分析可知,晶状体摘除术比较适用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除了可以减少早期严重眼压现象,还可以增加眼压降幅,至于其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探讨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干预效果

    作者:王东霞;潘健;王洪佳

    目的 探讨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所院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自愿原则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眼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眼科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探讨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2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与7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使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具有推广价值.

  • 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睡眠质量的分析

    作者:王萍萍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2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的差异性.结果 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为(1.42±0.19)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明目通窍汤结合针灸辅助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对视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丽萍;李梅

    目的 分析明目通窍汤结合针灸辅助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对视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实施明目通窍汤结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0%,高于对照组的75.68%(P<0.05);治疗后,两组的P-VEP振幅均升高,P-VEP潜伏期均缩短,眼压均降低,平均光敏度均上升,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明目通窍汤结合针灸辅助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确切,能够有效降低眼压,改善视野,可保护视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多中心试验

    作者:张利波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置入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小梁切除手术,比较两组佳矫正视力和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1周、治疗后3个月眼压、抗青光眼用药以及房角粘连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矫正视力效果.

  • 不同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作者:阮余霞

    目的:对比不同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90例,依照患者手术方式将其分成3组,其中对照1组给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2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收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观察组的视力矫正效果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收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小梁切除术.

  • 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前房形态学观察

    作者:刘洋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疗效及前房形态学的远期变化.方法:收治PACG患者44例(44眼).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治疗,分别在术前与术后3个月时,检查患者眼压与裸眼视力,用OCT检查前房各参数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裸眼视力较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500μm房角开放距离、周边前房深度、中央前房深度及前房容积相比术前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PACG患者行超声乳化术,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眼前段结构的狭窄情况.

  • 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作者:刘敏

    目的:分析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40例需使用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其实施常规护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护理干预.结果:两组均有一定效果,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在各项睡眠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需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使用护理干预方法可明显改善其睡眠质量,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不同术式改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水平和视力的效果分析

    作者:张玲玲

    目的:分析不同术式改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水平和视力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鹤壁市人民医院眼科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115例(117眼)进行分组,对照组57例(58眼)给予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C(MMC)清润复合术式治疗,观察组58例(59眼)给予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式改善眼压水平和视力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后12月末眼压水平(14.79±5.23)mmHg低于对照组(16.58±5.25)mmHg,P<0.05;观察组佳矫正视力提高了61.02%﹑功能性滤泡形成率93.22%明显高于对照组41.38%﹑77.59%,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控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水平效果显著,佳矫正视力提高明显,功能性滤泡形成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不同方式的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评估

    作者:葛红卫

    目的:评估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HACO)联合不同方式房角粘连分离术(GSL)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30例(42眼),均为该院眼科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根据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划分为2组,其中A组(21例,29眼)采用PHACO联合撕囊前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B组(9例,13眼)采用PHACO联合皮质吸除后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段眼压、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开放程度及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前,A组的眼压、视力及前房深度分别为(35.74±10.56)mmHg、(0.13±0.07)、(1.54±0.36)mm,治疗后6个月分别为(10.04±2.68)mmHg、(0.69±0.17)、(3.61±0.46)mm,治疗前,B组的眼压、视力及前房深度分别为(32.81±12.32)mmHg、(0.16±0.05)、(1.60±0.31)mm,治疗后6个月分别为(11.34±3.42)mmHg、(0.63±0.15)、(3.67±0.35)mm;治疗后两组各个时段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房角出现不同程度开放,未见粘连,B组患者中有5眼房角开放不充分,出现粘连;术后,两组患者均出现角膜水肿,但A组中未见前房出血等其他并发症,B组中由于使用钝性器械分离有3例(23.08%)出现前房少量渗出或出血,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ACO联合不同方式GSL均能显著改善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眼压、视力及前房深度,但联合撕囊前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效果更佳,能扩大术后房角开放程度,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体悬韧带松弛的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

    作者:梁雄姿;彭华琮;裘俊;彭祎琳;轩凤霞;吴岚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能否判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否合并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方法: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2例186眼,术前除视力、非接触式眼压、双眼眼轴(AL)、眼部超声等常规检查外,还针对性进行UBM检查,内容包括:测量中央前房深度(ACD)、两端睫状突的大横径(STS),晶状体前顶点与睫状突两端大横径的垂直距离(h),并计算中央前房深度占眼轴长的比例(ACD/AL)和晶状体前顶点与睫状突两端大横径的垂直距离与睫状沟横径比值(h/STS).结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合并晶状体悬韧带松弛的患者,与没有合并晶状体悬韧带松弛的患者对比,AL、ACD、h、ACD/AL以及h/ST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UBM的精准测量,能够推测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是否合并晶状体悬韧带松弛,从而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66例

    作者:王伟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6例(7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并对术后手术前后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视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患者的眼压11~17mmHg,术后视力<0.1者3眼,0.1~0.3者15眼,0.3~0.5者32眼,0.5~1.0者28眼.中央前房深度术后增至2.39±0.31mm,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便捷,且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降低眼压和提高视力.

515 条记录 1/26 页 « 1234567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