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新疆回族原发性高血压与胱硫醚β合成酶G919A多态性的相关性

    作者:赵磊;张蕾;芮东升

    目的:探讨新疆回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胱硫醚β合成酶(CBS)G919A 基因多态性位点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对352例新疆回族高血压患者和332例正常对照组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同时检测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新疆回族G919A位点高血压组基因型GG、GA、AA和等位基因G、A分别为76.4%、19.0%、4.5%和85.9%、14.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BS G919A位点在新疆回族人群中存在基因多态性,该多态性可能与新疆回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无相关性。

  • 水通道蛋白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姚杨;苏杰;徐锐;叶芸;王莉

    目的:检测水通道蛋白1(AQ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旨在探讨其与乙肝相关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2例肝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AQP1和VEGF的表达。结果:AQP1和VEGF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与病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转移有关。肝癌组血清AQP1和VEG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存在AQP1和VEGF的高表达,说明其可能在肝癌发生、发展中起着作用。血清中AQP1和VEGF的检测对肝癌临床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 环氧化酶-2及细胞因子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作者:何主强;殷莉;黄姗姗

    目的:初步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32例PTSD患者(PTSD组)与2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Western blot法对PTSD组血清中IL-1、IL-6、TNF-α及COX-2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PTSD 组血清 IL-1、IL-6及 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COX-2含量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PTSD患者存在显著的免疫功能紊乱,IL-1、IL-6、TNF-α及COX-2可能在PTS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早期检测中的价值

    作者:李敬;王霞;刘晓婷;李佳;张玮;褚永果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早期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ACOP患者208例作为中毒组,根据有否心肌损伤分为心肌损伤组(118例)和非心肌损伤组(90例)。根据中毒程度分轻、中、重、度,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入选者在中毒后2、6 h和3 d 内抽取静脉血3 mL,检测心肌酶、肌钙蛋白I(cTnI)、H-FABP水平。结果:中毒后2 h,H-FABP水平明显升高(P <0.05),cTnI、心肌酶水平均在正常范围(P >0.05)。而中毒后6 h,心肌损伤组cTnI、心肌酶水平较非心肌损伤组升高(P <0.05),H-FABP水平升高更加明显,与中毒后2 h比较H-FABP升高(P <0.05)。中毒后3 d,心肌损伤组心肌酶水平降至正常,虽 cTnI、H-FABP 水平降低,仍高于正常范围;与非心肌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中毒后2、6 h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与轻、中度比较 H-FABP升高明显(P <0.05)。ACOP中毒程度与H-FABP水平呈正相关。采用Logistic回归提示一氧化碳中毒程度重、H-FABP、cTnI、心肌酶水平升高的患者出现中毒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结论:H-FABP对ACOP患者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及时评估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 TGF-β1、TβR-I和Smad4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相互关系

    作者:潘理会;刘海旺;李春辉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TβR-Ⅰ)与 Smad4的表达,为胃癌治疗提供潜在的靶点。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正常胃组织与胃癌组织中 TGF-β1、TβR-I与Smad4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胃正常组织(P <0.05),在高、中分化胃癌中的表达低于低分化胃癌(P <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 TGF-β1的表达较无淋巴结转移的高(P <0.05), TGF-β1的表达随 TNM 分期的升级而增高(P <0.05);Smad4、TβR-Ⅰ在正常胃组织的表达高于胃癌组织(P <0.05),在高、中分化胃癌中的表达高于低分化胃癌的表达(P <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Smad4、TβR-I较无淋巴结转移低(P <0.05),胃癌组织中Smad4、TβR-Ⅰ的表达随TNM分期的升级而降低(P <0.05),三者与患者年龄及性别无相关性(P >0.05);TGF-β1与 Smad4及 TβR-I 呈负相关;Smad4与TβR-Ⅰ呈正相关。结论:TGF-β1、TβR-Ⅰ和Smad4的改变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为胃癌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 老年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CD54、CD106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裴丽春;张一娜;孟松艳;滕宗艳;张迎;张静媛;于卫刚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表面CD54、CD106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心衰组、单纯高血压组、单纯扩张型心肌病组、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表面 CD54及CD106的百分率进行检测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心衰患者分别于心衰发作期及缓解期测定心脏功能。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54、CD106在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衰发作组及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衰缓解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54、CD106在单纯扩张型心肌病组、扩张型心肌病伴心衰发作组、扩张型心肌病伴心衰缓解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54、CD106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而增加,且差异均有显著性;心衰患者的LVEF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54呈显著负相关。结论:CD54、CD106对判断或监测心衰患者病情进展及活动转归具有一定意义。

  • 糖皮质激素联合复方α-酮酸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亚莉;王建生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复方α-酮酸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择7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复方α-酮酸片。随访治疗前、治疗2、4、6、8个月后,记录两组患者血BUN、Scr、CRP、IL-6、PA、Alb、TG、TC、Ca及eGFR、MTP水平,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8个月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高(P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8个月后,两组 Alb 水平均明显上升,MTP、TC、TG、PA、CRP、IL-6水平均明显下降(P <0.05),而 BUN、Scr、eGFR、血 Ca 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8个月后,治疗组较对照组 MTP、TC、TG、CRP、IL-6水平低,Alb 水平高(P <0.05),而PA、BUN、Scr、eGFR、血C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复方α-酮酸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确切,安全性尚可。

  • 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与运动能力和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方翔;汤兵祥

    目的:探讨肺康复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抑郁、运动能力和肺功能的影响及抑郁与运动能力、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38例患者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分别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和6 min 步行试验(6MWT)、肺功能测定(FEV1%预计值和FEV1/FVC)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后抑郁评分23.94±4.86 vs.14.66±2.47,P =0.000。6 min 步行距离、FEV1%预计值分别为(353.6±27.90)m vs.(276.8±30.95)m,P =0.000;58.09±8.77 vs.58.34±7.94, P >0.05。抑郁评分与运动能力康复后显著改善。肺康复对肺功能没有改善。结论:肺康复可以减轻中重度COPD患者的抑郁、增加运动耐力,但抑郁与运动能力、FEV1%无明显相关性。

  • 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左心衰的诊断价值

    作者:邱卓明;康闪闪;黎振兴;朱恬华;区雪婷;魏立平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左心衰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呼吸内科病房确诊或既往诊断为AECOPD的患者109例,根据心脏彩超及临床特点将患者分为左心衰组(A组,21例)及非左心衰组(B组,88例),探讨影响AECOPD患者血浆NT-proBNP升高的相关因素,以及NT-proBNP对AECOPD合并左心衰的诊断价值,并拟出排除及诊断截点。结果: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 NT-proBNP 与降钙素原 PCT (β=0.180,P =0.011)、肺动脉压PAP(β=0.333,P =0.000)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β=-0.511,P =0.000)呈负相关。 NT-proBNP 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9(95%CI:0.915~1.002,P =0.000),排除截点为794.6 pg/mL(敏感性:90.5%,特异性:92%),诊断截点为1618 pg/mL(敏感性:85.7%,特异性:97.7%)。结论: NT-proBNP 可协助诊断AECOPD患者是否合并左心衰。除左心功能不全外,系统炎症、肺动脉高压状态也可能是影响AECOPD患者NT-proBNP升高的因素。

  • 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

    作者:张岁;闫宝勇;佟立新;郭力红;段卫;杨大伟;张丽霞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例,分为治疗组25例,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照组23例,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4、12、24周时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白蛋白、胆碱酯酶及凝血酶原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食欲、乏力、腹胀、腹水的好转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安全可靠。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青霉胺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的效果

    作者:张东锋;王煜姝;腾军放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确诊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青霉胺组、BMSCs 组和BMSCs+青霉胺组,口服青霉胺剂量为每日40 mg/kg ,将采集的BMSCs液2 mL+生理盐水100 mL经静脉输注入人体。分别于治疗前后做肝组织病理活检,检测0、4、8、12周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CⅣ)、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变化。结果:BMSCs+青霉胺组肝组织活检肝纤维化明显改善;各组血清中HA、PCⅢ、LN、CⅣ、TIMP-1、MMP-1均持续降低,BMSCs+青霉胺组血清中各细胞因子的改善比其他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BMSCs联合青霉胺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肝纤维化有明显改善作用。

  •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研究

    作者:肖淑萍;樊延霞;马英文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白质病变(WML)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CVR)的变化。方法:126例住院的脑血管病患者根据颅脑MRI分为正常组及轻、中、重度WML组。对所有受试者均测量血压、血糖、血脂并详细记录既往史。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CO2分压检测仪,通过吸入自身CO2气体诱导高碳酸血症、过度换气诱导低碳酸血症的方法测定CVR。结果: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史、血压、血糖、Apo-A 为 WML 的独立危险因素。中、重度WML组患者CVR明显低于正常组(P <0.05);WML病变的程度与CVR呈负相关(低、高碳酸血症分别为rs =-0.273、-0.392,P =0.021、0.008)。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Apo-A为WML的独立危险因素。 WML患者CVR明显降低。

  • 改良引流途径提高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爱军;陈鑫

    目的:研究改良引流途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经CT 或MRI诊断的126例额颞顶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中取血肿厚处钻骨孔并置管冲洗,后将引流管分别向枕部(A组)、额部(B组)置入,其中在B组的引流管上距骨孔约2 cm 处取侧孔。对两种引流途径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如:颅内积气、脑损伤、血肿复发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治疗后,A组并发症发生率是30%,B组并发症发生率是2%(P <0.05);B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P <0.05)。结论: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治疗中,改良引流途径安全有效,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不同新鲜气流量对腹部手术七氟醚全身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作者:刘富兵;朱宇航;郑雪;任静;张超;朱昭琼

    目的:探讨七氟醚全身麻醉后不同新鲜气流量对腹部手术患者术毕苏醒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181例,年龄20~70岁,ASA分级Ⅰ~Ⅱ级,分为A组112例、B组69例。术中选用七氟醚麻醉维持,A组:手术结束时给予≤2 L/min的新鲜气流量通气;B组:手术结束时给予>2 L/min 的新鲜气流量通气。记录患者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手术结束至睁眼)、气管导管拔出时间(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结果:A、B两组患者术毕给予不同新鲜气流量后对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性别、术中维持七氟醚时间对自主呼吸恢复所用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术结束后分别给予≤2 L/min和>2 L/min 新鲜气体通气对患者的苏醒时间无明显影响,性别和术中维持七氟醚时间的长短对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有影响。

  • 指光电容积脉搏波技术与脑状态指数用于麻醉深度监测的比较

    作者:张列亮;华福洲;应俊;张静;周斌;罗振中;胡衍辉;徐国海

    目的:指端光电容积脉搏波(PPG)与脑状态指数(CSI)用于麻醉深度监测的对比性观察。方法:全麻下行甲状腺或乳腺手术患者93例,气管插管前靶控输注(TCI)异丙酚进行麻醉诱导,靶浓度从0.5 mg/L开始,每隔3 min 递增0.5 mg/L,直至改良清醒镇静评分(MOAAS)为0后,以原靶浓度继续泵注。持续描记指端PPG ,记录CSI ,每隔30 s行MOAAS评分。计算脉搏波参数与MOAAS 的相关性及各指标预测MOAAS评分的预测概率(Pk)。结果:麻醉诱导开始至气管插管前,PPGA 值在MOAAS 4级至3级、3级至2级时显著上升(P <0.05);CSI值在各相邻MOAAS评分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PGA、PBI、CSI与MOAAS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0.30、0.93,在不同MOAAS评分时的Pk值分别为0.64、0.54、0.93。气管插管及切皮前后PPGA、PB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深度监测中,CSI可很好的监测镇静深度,PPGA、PBI可较好地反映全身麻醉下伤害性感受反应,故PPGA结合CSI可完善麻醉深度的监测。

  • 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与机械振荡排痰在减少VAP发生及缩短撤机时间的比较

    作者:王伯丽;祁霞;苏海波;许晓岚;贾文雅;阎锡新

    目的:探讨高频胸壁振荡排痰系统预防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缩短撤机时间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 =50)和对照组(n =50)。对照组给予振动排痰,观察组给予高频胸壁振荡排痰。比较两组排痰量、生命体征(心率、呼吸、收缩压及血氧饱和度)、撤机时间及 VAP 发生率。结果:第1、2、3、4、5天,观察组排痰量分别为(33.5±4.2)、(41.1±3.0)、(38.2±3.5)、(34.8±2.5)、(31.1±2.1)mL/d,对照组分别为(27.4±3.1)、(30.3±3.6)、(28.1±2.2)、(25.7±1.8)、(20.8±1.7)mL/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排痰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7.5±0.9)% vs.(95.2±1.0)%,P <0.05],但两组心率、呼吸、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撤机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8±2.2)d vs.(9.5±1.8)d,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 VAP 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0%(15/50)vs.52.0%(26/50),P <0.05]。结论:采用高频胸壁振荡排痰系统对ICU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排痰护理,可显著促进排痰,提高血氧饱和度,缩短撤机时间,预防VAP发生。

  • 新生儿大脑豆纹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密英鸽;张畅斌;尚宁;苏海浩;胡兢晶;蔡丽君;王波

    目的:探讨新生儿豆纹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为减少豆纹血管病变相关神经系统后遗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47例新生儿,对其行临床资料搜集、豆纹血管超声检查以及其他相关的检查。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豆纹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先天性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新生儿窒息、先天性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与豆纹血管病变有关(P <0.05)。再对这些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先天性HCMV感染、新生儿窒息、先天性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对豆纹血管病变的发生有重要作用(P <0.05)。结论:先天性HCMV感染、新生儿窒息,先天性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是新生儿豆纹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提示临床医生应对存在这些相关因素的新生儿进行豆纹血管的超声筛查,早期干预。

  • 喘息患儿FcεRI-β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郭素华;林英;李丽云;王馨;邓群娣

    目的:通过检测喘息患儿FcεRI-β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表现及哮喘相关性的研究,探讨该基因多态性对喘息患儿的易感性与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住院喘息患儿146例,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儿FcεRI-β基因,其中 AG 、GG 为风险基因型,共41例,AA 为正常基因型,共105例;记录两组患儿的喘息发作程度;出院后随访2年,记录两组患儿的哮喘发病率。结果:风险型基因组与正常型基因组在喘息发作严重程度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风险型基因组较正常型基因组喘息发作严重;两组患儿在随访2年后,哮喘发病率上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13)。结论:FcεRI-β基因多态性与患儿的喘息发病相关,风险型基因是喘息发生的危险因素;风险型基因影响喘息发作的严重程度;但不是发生哮喘的主导因素。

  • 神经外科患者术中自体血回输回顾性临床分析

    作者:胡晶;何振洲

    目的:观察神经外科患者手术联合自体血回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手术患者113例,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采用了自体血回输技术。比较术前和术后1、3 d血常规、凝血功能及电解质水平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经血液回收机回收洗涤后回输自体血为(262.53±163.41)mL。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术后1、3 d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1 d钾离子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1、3d 钠离子及氯离子均较术前明显升高。结论:神经外科患者术中采用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安全、有效,既可节约血源,又可降低输注异体血的风险。

  • 重复肾输尿管畸形12例诊治体会

    作者:张韬;赵贵成;沈军;丁彦才;杨涛;席海峰;马晓云

    目的:探讨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及合并症的临床诊治方法,提高临床少见病例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12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并做相关文献复习。结果:12例患者中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合并尿路结石根据结石位置、大小等因素分别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1例)、输尿管镜碎石术(4例)、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2例)、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1例),以上腔内治疗均联合钬激光碎石;合并UPJ 狭窄梗阻行肾盂输尿管吻合术(1例);合并输尿管末端囊肿行经尿道腔镜下囊肿内切开术(2例);合并单纯泌尿系感染给予抗炎对症治疗(1例),所有方案疗效确切,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患者满意度高。结论: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是常见的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临床上相对少见,其诊治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及合并症强调个体化策略,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徐三彬;郑建普;刘宗军

    目的: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10月本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术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11例)和正常对照组(69例)。其中冠心病组按不同标准进行再次分组,并分析各组间Hcy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的LDL-C、LP(a)、HbA1c(%)、Hcy 差异有显著性(P <0.05);而其他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MI组、非MI组及正常对照组三组Hcy 比较:MI组>非MI组>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 MI组中≥65岁患者与<65岁Hcy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而非MI组中≥65岁患者与<65岁Hcy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三支和二支病变Hcy>单支病变,且三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而三支病变Hcy与二支病变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按Gensini积分分组,四组Hcy 进行比较,第四组和第三组>第二组>第一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而高积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Hcy 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Hcy 可反映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上气道舌骨位置改变的研究

    作者:徐蓉;吴绯红;苏筱芮;张博薇;粟丽;李海军;彭德昌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舌骨位置的变化对该病发病机制的影响及指导治疗的价值。方法:采用128层螺旋CT分别对52例重度OSAHS 成年男性行清醒和Muller 试验状态及32例正常人行清醒状态上气道扫描,分别测量舌骨位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 AHI、MSaO2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清醒状态OSAHS组颏结节、硬腭平面至舌骨距离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与清醒期相比,Muller状态下OSAHS组颏结节至舌骨距离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硬腭平面至舌骨距离与AHI呈正相关;硬腭平面、颏结节至舌骨距离与MSaO2呈负相关。结论:舌骨位置的改变对OSAHS的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影响,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 首发缺血性卒中与再卒中患者临床特点比较

    作者:方晶;陈伟;董幼镕

    目的:探讨首发缺血性卒中和再卒中患者临床特点的异同。方法:登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比较首发卒中和再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再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385例(71.3%)首发卒中患者和155例(28.7%)再卒中患者,再卒中患者年龄更大(P <0.001),MRS分值改善较小(P =0.001),住院时间更长(P =0.001),感染和心衰的发生率也更高(P <0.001,P =0.019)。梗死部位分布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 =0.012):皮层梗死在首发卒中组比例高(31.2%),基底节区梗死在再卒中组比例高(31.0%)。两组 TOAST 分型比例也不同(P =0.012)。年龄(P =0.005, OR:1.031,95% CI:1.009~1.053)、高血压年限(P <0.001, OR:1.375,95% CI:1.169~1.619)是再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再卒中患者病情更严重,需要更多照料,有过一次卒中的患者伴有高龄及长期高血压者更需要预防再卒中的发生。

  • 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低氧血症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高露露;栾永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评估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行手术治疗的63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的氧合指数(PaO2/FiO2)分为两组,≤200 mmHg为低氧血症组,>200 mmHg为非低氧血症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症状、术中氧合情况及预后指标的差异。结果:低氧血症患者术前易出现精神症状,且具有主观症状不明显、对缺氧相对耐受的特点。低氧血症组术中氧合情况进一步恶化,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低氧血症组。两组术后再次插管率、非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低氧血症患者术前有其特殊临床表现,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了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但并未对术后再次插管率、非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产生明显影响。

  • 社区获得性散发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田耕;靳淼;王晶;王侠;康利红

    目的:分析社区获得性散发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的临床特征,为该疾病诊治提供帮助。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就诊于宣武医院肠道门诊拟诊感染性腹泻的患者519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月份及临床症状如发热、腹痛、腹泻及呕吐的次数等进行观察和记录。同时检测血常规及便常规,对粪便标本进行诺如病毒的核酸检测,并对基因序列测序分型。结果:腹泻病例519例,诺如病毒阳性患者136例(26.20%)。共分离诺如病毒140株,16个基因型为6个GⅠ型和10个GⅡ型,其中G Ⅱ-42006b 71例。老年患者患病率明显增高(P =0.021),诺如病毒感染患者易出现呕吐症状[60.29%(82/136)vs.43.08%(165/383),P =0.001],诺如病毒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增高[63.97%(87/136)vs.54.56%(209/383),P=0.034],大便常规的镜检存在红、白细胞在诺如病毒感染患者低[16.18%(22/136)vs.27.42%(105/383),P=0.009]。GⅡ型在老年患者的发病明显高于GⅠ型(P =0.025)。结论:G Ⅱ-42006b型诺如病毒是社区获得性散发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其临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老年患者GⅡ型诺如病毒患病率较高。

  • 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MRSA菌分子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韩莉;马英杰;王华启

    目的:了解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子型别及其耐药特点,为防控 SAP 合并MRSA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SAP合并感染金葡菌43株,运用PCR方法鉴定MRSA菌株,利用 spa 分型、SCCmec 分型、MLST分型方法对MRSA菌进行分子分型,测定所有菌株对苯唑西林等药物的敏感性,分析金葡菌及MRSA的耐药情况。结果:43株金葡菌中32株为MRSA菌,MRSA菌株可分为4种SCCmec型,5种spa型及4种MLST型。优势克隆为ST239-Ⅲ-t030及ST239-Ⅲ-t037,这两种克隆均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呈现高度耐药性。结论:SAP合并感染中MRSA菌分离率较高,优势克隆为ST239-Ⅲ-t030和 ST239-Ⅲ-t037,具有较高耐药性,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避免院内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愈率。

  • 63例喉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周学军;王晓凤;冯勇军;谢民强

    目的:探讨喉癌的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喉癌患者的生存和预后资料。选择7个临床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及Cox 模型多因素分析,确定喉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63例患者3年生存率为69.8%,5年生存率为54.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原发部位(P <0.01)、T 分期(P <0.01)、N 分期(P <0.01)、临床分期(P <0.01)、病理分级(P <0.01)和治疗方法(P <0.01)对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P >0.05)与患者的预后无关。 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P <0.01)和N分期(P <0.01)为喉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T分期和N分期为喉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喉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 腘静脉瘤误诊1例

    作者:张钰;刘明军;徐佳佳;林尊文

    患者男,52岁,因“右髋疼痛8个月”于2014年11月4日入院。查体:患者无胸闷、气促、咯血等症状。体格检查: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步态跛行,右下肢纵向叩击痛阳性,右髋关节“4”字试验阳性,右髋关节活动受限,活动度约0~40°。双下肢皮肤完整,无病理性改变,下肢感觉及肌力正常。右髋X线示:考虑右侧股骨头缺血坏死,并右髋关节半脱位。多普勒超声示:右侧下肢深静脉及动脉管腔内血流均通畅。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均正常。患者于2014年11月10日接受“髋关节探查术”治疗。术后抗炎、止痛、改善微循环等处理。

  • Kartagener综合征1例

    作者:邓金铭;张维录

    患者男,2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0年余,久治不愈,近期加重伴咯血于我院就诊。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鼻塞,后症状反复,2年前因咳嗽、咳痰加重,伴痰中带血,于当地医院就诊并诊为“支气管扩张症伴感染”。1周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加重,咳黄色黏痰,咯血,发热,活动后胸闷气短,鼻塞流脓涕,头痛。体格检查:双侧下鼻甲肥大,双侧上颌窦压痛。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粗湿啰音,心尖搏动位于右侧锁骨中线第5肋间内侧0.5 cm处。仔细询问病史,患者未婚,发现右位心2年,支气管扩张症病史2年,曾行精液检查示不动精子占93.89%,父母非近亲结婚,家属中无类似本病。胸部 X 线示:支气管扩张,右位心(图1a )。胸部CT示:双下肺支气管呈广泛性柱状、囊状扩张,双肺、心脏及所见腹部脏器左右对称性转位(图1b、c )。双肺支气管扩张并感染;右位心。鼻窦部 CT 示:双侧上颌窦、筛窦内可见液体密度,以右侧上颌窦为著(图1d )。双侧副鼻窦炎症。临床诊断:Kartagener综合征。

  • 前纵隔前肠囊肿1例

    作者:郝华;徐芬;汪庆余;邬黎青

    患者男,50岁,因“体检发现纵隔占位半年,咳嗽、咳痰1个月”入院。患者半年前体检时在当地医院行胸部CT示:纵隔囊性占位,包膜可见钙化。1个月前,患者出现咳嗽、咳痰,痰呈白色泡沫痰,无发热、咯血、胸痛、心悸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自行缓解,患者未予治疗。现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而入我院。入院行 CT 检查示:前纵隔偏左侧见一囊性包块,囊壁可见钙化,大小约7.6 cm ×7.0 cm,偏侧壁增厚,增强扫描壁强化(图1)。诊断提示:前纵隔囊性病灶(单纯囊肿或皮样囊肿)。病理检查:眼观:囊壁样组织一块8cm×8
      cm ×3 cm,壁厚0.2 cm,光滑,灰黄暗红色,囊壁部分区钙化(图2)。镜检:囊壁为纤维组织玻璃样变,局灶钙化,局部见柱状上皮衬覆,囊壁内见肠腺体(图3~4)。病理诊断:(前纵隔)前肠囊肿。

  • 息肉样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1例误诊分析

    作者:刁德昌;卢新泉;万进;王伟;赵敏;赵小青

    患者男,58岁,因“反复上腹饱胀不适6个月”于2014年3月入院。6个院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上腹饱胀不适、嗳气、反酸,以进食后明显,大便无特殊。既往体健。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慢性胃炎”,予法莫替丁、吗丁啉口服后缓解不明显。2014年3月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降交界处见2枚直径约1 cm 椭圆形肿物,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图1a )。诊断考虑:脂肪瘤?间质瘤?”当地医院考虑十二指肠脂肪瘤,建议手术治疗而转来我院。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听诊无特殊,腹部平坦,上腹部轻压痛,未及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5次/min ,双下肢无水肿。入院查血常规:WBC 15.3×109/L,Hb 141 g/L,嗜酸性粒细胞比值52.5%。入院诊断:十二指肠肿物:脂肪瘤?间质瘤?行腹部CT扫描提示:十二指肠球降交界处2个类圆形低密度影,大小分别为1.5 cm ×1.0 cm,1.0 cm ×0.8 cm,边界清楚,增强期无强化,考虑脂肪瘤可能性大(图1c )。超声内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降交界处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高回声均质光团,边界清晰,邻居肠管管壁清晰,无侵袭破坏表现(图1b )。尿常规、粪便常规、肝功、肾功、血CEA、CA19.9、AFP、风湿6项均正常。病理活检:镜下表现为胃肠黏膜明显水肿,黏膜层内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20/HPF ,局限性分布,未见其他炎性细胞浸润(图1d )。诊断考虑息肉样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给予强的松每天40 mg 口服,潘妥洛克80 mg 静滴每天2次,治疗第5天患者上腹饱胀不适明显减轻,复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下降至正常范围。上述方案治疗7d 后出院,于门诊继续口服强的松及埃索美拉唑口服治疗,1个月后腹部症状完全缓解,停药。2个月后复查胃镜显示十二指肠肿物基本消失,随访至撰稿为止未见复发。

  • Chiari畸形合并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例

    作者:阮玉姝;曾凡军

    患者男,22岁,因“咳嗽、气喘30 d ,发热1 d”于2012年11月12日入住我科。患者于半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伴胸闷、心慌、气喘,夜间打鼾,平卧时明显。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今日出现发热,病程中晕厥3次,一般在睡眠过程中出现,家人发现晕厥时口唇颜面紫绀,呼之不应,无四肢抽搐及小便失禁,持续数分钟后被叫醒后症状缓解。今日转我院进一步诊治。体格检查:体温37.5℃,脉搏117次/min ,呼吸22次/min ,血压150/100 mmHg。咽红,双侧扁桃体Ⅲ°肿大,颈软,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啰音。患者入院当晚入睡时感憋气、胸闷、濒死感,于22:20行无创机械通气,CPAP 模式,压力10 cmH2O,患者诉上机后呼吸通畅,10 min 后安静入睡,听诊双肺可闻及少许散在哮鸣音,约15 min 后患者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口唇及颜面紫绀,考虑呼吸暂停窒息,拍醒患者,撤除无创机械通气,加大吸氧流量后症状逐渐缓解。辅助检查 CT 提示“考虑双肺感染。副鼻窦炎。鼻中隔偏曲,双下鼻甲肥厚。喉咽部软组织肿胀”。喉镜及支气管镜检查示双侧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肿大,悬雍垂过长,支气管镜可见范围内各支气管腔通畅。诊断:(1)OSAS;(2)窒息;(3)双肺感染。给予抗感染、舒张支气管、吸氧、祛痰对症治疗。患者于10月15日11时出现患者呼吸停止、颜面口唇及全身皮肤紫绀,呼之不应,立即行经口气管插管,接人工气囊辅助通气,面色逐渐转红润,神志转清楚,停用人工气囊后患者氧饱和度能维持在95%以上,拔出气管插管,患者坐立位后自主呼吸恢复。因入院后患者多次出现窒息,2012年10月15日经患者同意后行气管切开术。2012年11月19日转耳鼻喉科行全麻下双侧扁桃体摘除术+腭咽成形术+腺样体等离子消融术。术后行睡眠呼吸监测示睡眠呼吸 AHI 指数12.4次/h,长呼吸暂停时间10 s ,以中枢型为主的混合型呼吸暂停,夜间睡眠低血氧饱和度72%。行头颅 MRI 检查提示“Chiari 畸形并颈段脊髓空洞”。请神经外科会诊后建议转该科行手术治疗。因患者拒绝手术治疗,自动出院。

  • 2015年《实用医学杂志》协办单位及理事名单(按单位名称的汉语拼音排序)

    作者:

  • 梅毒树胶肿误诊为胸壁结核1例

    作者:李延龙;吴兆芬;李宗洲

    患者女,57岁,工人,已婚,因胸壁肿物半年入院,入院前半年,无意中发现胸壁正中有一圆形肿物生长,约“鸟蛋”大小,略有增长趋势,无胸闷,无明显咳嗽、咳痰,无咯血,无发热、寒战,无乏力,无盗汗,无声音嘶哑及饮水呛咳,无腹痛。曾在某医院住院治疗,诊断胸壁结核,系统抗结核治疗3个月,病情无明显好转伴局部疼痛来院,门诊以“胸壁肿物”收入院。病程中饮食及睡眠良好,大小便正常,体重无增减。既往史:无输血史;过敏体质,青霉素、头孢、安痛定、去痛片等药物均过敏;海鲜、花粉过敏。30年前卵巢手术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体格检查:T 36.5℃,P 84次/min,R 20次/min,BP 157/85 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语明,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及结膜无苍白,未见皮疹及出血点,皮肤弹性正常。颈部及腋下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气管居中,无偏移,胸廓对称,两侧肋间隙无明显增宽及变窄。左侧胸壁锁骨中线近肋弓上方见1.0 cm ×1.5 cm 溃疡灶,有淡黄色渗出液,深度约2.0 cm。肿物界限欠清楚,活动性差,无波动感,质地中等,无明显压痛,两侧触觉语颤无明显增强及减弱。叩诊双肺为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右下腹部可见陈旧性手术瘢痕。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常规 WBC 6.58×109/L,Hb 116 g/L,RBC 4.93×1012/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3.1%,血凝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尿分析无明显变化,乙肝两对半均(-),TPPA (+),TRUST 1:32(+),TB-AbI(-),血沉70 mm/h,痰液结核杆菌-DNA 阴性。浅表肿物超声:左锁骨上窝见范围约9.6 cm ×4.1 cm ×1.8 cm 不规则无回声区,透声差,加压后前后径明显变小,CDFI 其内未见血流信号,提示左侧锁骨上窝不规则无回声(脓肿可能性大)。肺CT见气管主支气管及各叶支气管通畅,双肺门结构清晰,纵隔居中,其中脂肪间隙清晰,未见肿大淋巴结,双侧胸腔未见异常,左侧锁骨上区见不规则囊性低密度灶边缘清楚,其内呈液性密度影密度均匀,CT值约16 HU。结论:左侧锁骨上区囊性占位病变。超声引导下浅表肿物穿刺活检:左锁骨上肿物组织内血管增生,炎细胞浸润,并见有坏死,诊断梅毒Ⅲ期,左侧胸部皮肤树胶肿,给予手术切开引流,碘伏棉球浸泡切口内,置引流管,并接负压吸引气囊,缝合切口,加压包扎。每天清洁换药,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注射用多西环素0.3 g,每日1次静脉点滴,疗程15 d ,好转出院。术后病理回报:组织内炎细胞浸润,血管增生,并见坏死及多核巨细胞。

  •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喉癌患者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评价

    作者:叶兰;陈冰宇;田立刚;尚宇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舒芬太尼用于喉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00例ASAⅠ~Ⅱ级喉癌行全喉或垂直半喉切除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抽签方法均分为两组,SF组:舒芬太尼0.04μg/(kg·h)+多拉司琼12.5 mg;DE组:右美托咪定0.1μg/(kg·h)+舒芬太尼0.02μg/(kg·h)+多拉司琼12.5 mg,均用生理盐水配成100 mL。参数设置:输注速率2 mL/h,PCIA剂量0.5 mL/次,锁定时间15 min。术毕后开始行 PCIA,记录术后4、12、24、48 h 的血压(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并进行疼痛、镇静评分,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SF组比较,DE 组术后各时点 MAP 明显降低,HR 明显减慢,RPP 明显减少(P <0.05);与 SF 组比较,DE 组各时点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DE组术后各时点Ramsay 镇静评分明显优于SF 组(P <0.05);DE组术后恶心呕吐、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SF组(P <0.01)。结论:喉癌术后PCIA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不仅能获得满意镇痛效果,还能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提高围术期的安全性和患者舒适度,符合多模式镇痛的要求。

  • 雷公藤多甙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的初步临床观察

    作者:胡怀霞

    目的:评估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片和环磷酰胺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服用雷公藤多甙片,疗程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的呼吸道症状、肺功能和肺高分辨CT影像均得到改善,试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醋酸泼尼松片和环磷酰胺的用量均少于对照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是有效的和安全的,其疗效优于环磷酰胺联合醋酸泼尼松。

  • 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联合氨甲环酸对脑肿瘤手术患者循环功能和血气电解质的影响

    作者:骆喜宝;朱玉民;刘志贵;黄志华;覃祥玲;翟庶文

    目的:探讨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ANIH)联合氨甲环酸(TA)对脑肿瘤手术患者循环功能和血气电解质的影响。方法:择期脑肿瘤患者4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1例,ANIH+TA 组(A 组)行ANIH 并静注TA 10 mg/kg,ANIH组(B组)单用ANIH。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后ANIH前(T1)、ANIH后即刻(T2)、ANIH后1 h(T3)和自体血回输后(T4)HR、CVP、MAP 和血气电解质变化情况,并比较各时点Hb 和 Hct 改变。结果:HR、CVP、MAP组间及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1比较,两组Hb、Hct在T2、T3、T4时显著降低(P <0.05);T4时,A 组Hb、Hct大于B 组(P <0.05)。两组pH、PaO2、PaCO2、BE 值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K+、Na+、Cl-、Ca2+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NIH 对循环功能以及血气电解质影响不大,联合TA可安全用于脑肿瘤手术,两者联合应用有一定的节血效应。

  •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阿霉素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文静;谢萍;苏鹏;李燕玲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 磺酸钠(STS)对阿霉素(ADR)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 H9c2细胞分4组:对照(Con)组、ADR 组、STS 组、ADR+STS(AS)组。 MTT 方法检测 ADR、STS 对H9c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 检测Bcl-2/Bax 及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ADR组细胞明显减少(P <0.01),G0/G1期细胞增加(P <0.05),Caspase-3蛋白表达增强(P <0.05),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P <0.01)。与ADR组相比,AS组细胞周期阻滞作用降低(P <0.05),Bcl-2/Bax 比值增高(P <0.05),Caspase-3蛋白表达下降(P <0.05)。结论:STS 能抑制 ADR 导致的H9c2细胞凋亡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 大黄素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肝脏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影响

    作者:王凤玲;金茜;于盈;侯伟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肝脏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素组。D-氨基半乳糖(D-Gal)诱导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大黄素组于造模后12 h 开始腹腔注射大黄素10 mg/kg ,每天2次。模型组及大黄素组分别在造模后24、72、120和168 h ,随机各取6只,门静脉血测肝功能,肝组织10%甲醛液固定,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检测PCNA。结果:造模后24 h,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值明显升高,分别为(335.3±101.7)U/L 和(625.2±124.3)U/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9.5±3.1)U/L 和(78.5±4.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4.546和7.327,均 P <0.01),以72 h 为著。造模后72 h,大黄素组血清 ALT、AST分别为(136.8±56.2)U/L 和(185.5±78.7)U/L,显著低于模型组的(769.0±124.4)U/L 和(1203.7±223.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5.424和3.958,均P<0.01)。造模后24 h,模型组PCNA为0.103±0.017,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054±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 =5.575,P <0.01),72 h 达高峰,为0.141±0.092,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大黄素组24 h PCNA 的表达为0.165±0.031,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 =10.274,P <0.01),72、120 h大黄素组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7.758和4.591,均P <0.01)。结论:大黄素能显著提高肝功能衰竭大鼠肝脏PCNA的表达,其对肝功能的改善作用,可能与此有关。

  • γ-干扰素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分泌黏蛋白MUC5ac的影响

    作者:尹德锋;金明哲;王宋平;熊瑛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肺组织中MUC5ac 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组、IFN-γ5万IU组和IFN-γ10万IU组,每组10只。测定各组小鼠呼吸道阻力,刘氏染色法分类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数,ELISA 法检测 BALF 中 IL-13的浓度,Ab-PAS 染色计数气道上皮杯状细胞,PCR 检测肺组织中MUC5ac mRNA 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哮喘组小鼠呼吸道阻力、BALF 中细胞数,IL-13浓度明显增加,肺组织中 MUC5ac 表达升高(P <0.05);IFN-γ能减轻呼吸道阻力、BALF中细胞数,降低BALF中IL-13浓度和肺组织中MUC5ac 表达(P <0.05)。结论: IFN-γ能调节哮喘小鼠Th1/Th2平衡,抑制杯状细胞增生和肺组织中MUC5ac mRNA 的表达。

  • miR-106b在肝癌细胞中激活Wnt通路

    作者:嘉红云;黄思聪;陈浩宇;石永杰;黄海樱;邓小燕;申刚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中miR-106b对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改变肝癌细胞中miR-106b 表达,TOP/FOP荧光素酶试验检测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活性的变化;Real-time PCR 方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表达的改变;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细胞核内β-catenin表达改变。结果:过表达miR-106b ,肝癌细胞中TOP/FOP荧光比值显著增加,其下游6个靶基因mRNA表达量也显著上调。而抑制miR-106b,则下调荧光比值和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同时发现,miR-106b表达,促进QGY-7703细胞核内β-catenin表达增加,而抑制miR-106b ,则核内β-catenin下调。结论:miR-106b在肝癌细胞中可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芍药苷对α-突触核蛋白降解通路的影响

    作者:张永进;王敏;徐晶;张謦芝;李秀明;蔡增林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α-突触核蛋白的降解途径-自噬和泛素-蛋白酶体通路的影响。方法:PC12细胞用或不用 MPP+(0.5 mmol/L)处理24 h,然后用芍药苷(50μmol/L)或雷帕霉素(0.2μg/mL)处理24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Western印迹检测α-突触核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Ⅱ)和E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共聚焦显微镜观察α-突触核蛋白和LC3-Ⅱ在细胞内的荧光强度及共定位情况。结果:(1)与MPP+组相比,雷帕霉素和芍药苷处理后细胞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均显著下降(P <0.001),细胞形态恢复正常;(2)MPP+处理导致 LC3-Ⅱ和E1表达水平升高,雷帕霉素处理后LC3-Ⅱ增高而E1水平下降,芍药苷处理既显著上调LC3-Ⅱ(自噬)也上调了 E1的表达(泛素-蛋白酶体途径)(P <0.001),促进了α-突触核蛋白的降解;(3)MPP+增强细胞内α-突触核蛋白和LC3-Ⅱ的荧光强度,芍药苷处理后α-突触核蛋白的荧光强度下降。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芍药苷同时显著上调自噬和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促进了α-突触核蛋白的降解,减少细胞损伤。

  • 延迟性脑缺血后处理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张文丽;唐慧;周彩凤;朱莹;李宁;张丽娟;王智惠;陈天智;王瑞敏

    目的:探讨延迟性脑缺血后处理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及超微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制作改良四动脉结扎全脑缺血模型,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延迟性脑缺血后处理(PostC)组。通过焦油紫染色方法观察神经元生存密度,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大鼠海马CA1区超微病理改变。结果:焦油紫染色显示I/R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生存密度较低、电镜下病变严重,可见神经元、微血管、星形胶质细胞、轴突的超微病理改变,并出现凋亡神经元;PostC 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生存密度明显高于I/R 组(P <0.05),电镜下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微血管、轴突的超微病理改变显著减轻,未见明显凋亡神经元。假手术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生存密度较高,细胞超微结构正常。结论:延迟性脑缺血后处理促进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生存,抑制全脑缺血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样改变,大鼠CA1区超微病理变化明显得到改善。

  • NDV序贯5-FU方案治疗小鼠结肠癌肝转移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盼柳;周丹旎;梁莹;樊晓晖;宋德志;高灵茜;孙盼;赖振屏;张彬

    目的:研究NDV7793序贯5-FU 治疗方案对小鼠结肠癌肝转移的抑制效果,并初步探讨序贯联合用药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脾内注射法建立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将小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PBS 阴性对照组(0.1 mL/d,10 d)、NDV7793组[512 HU/(kg·d),5 d]和NDV7793序贯5-FU组[512 HU/(kg·d),5 d +10 mg/(kg·d),5 d]。根据受试小鼠生存时间、体重变化、肝脏转移癌灶数、肝重等指标评价序贯用药效果;根据受试小鼠胸腺指数及肝脏IFN-γ的量初步观察序贯用药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小鼠生存时间序贯给药组(32 d)长于NDV7793单独给药组(30 d)及PBS阴性对照组(17 d)(P <0.05);转移癌结节序贯给药组(30.60±9.32)少于PBS阴性对照组(273.30±30.73)(P <0.05),但与NDV7793组(24.83±6.90)相比,两者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序贯给药组小鼠肝重轻于 PBS 阴性对照组(P <0.05);序贯给药组的胸腺指数低于 NDV7793组(P <0.05),但其 IFN-γ表达水平远高于 NDV779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NDV7793序贯5-FU 对小鼠结肠癌肝转移具有抑制效果;与NDV7793单独用药相比,序贯联合用药对荷瘤小鼠生存期的延长及免疫功能的激活,均有一定的提高。

  • T140体内靶向阻断SDF-1/CXCR4信号通路对SDF-1及MMPs的影响

    作者:王坤;赵沣凯;李彦林;余洋;高寰宇;肖渝;李龙滕;闫祥甲;贾迪

    目的:明确T140体内靶向阻断 SDF-1/CXCR4信号通路对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影响,探讨T140延缓软骨退变的作用。方法:健康9月龄雄性Hartley 豚鼠36只,随机分成A组(实验组)、B 组(实验对照组)、C 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2、4、6、8、10、12周时,ELISA法测血清中SDF-1含量。12周时,RT-PCR法测关节软骨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MMP-9、MMP-13)mRNA的表达。结果:A组血清中SDF-1含量逐渐降低,B、C 组逐渐升高,同一时间比较,A组与B、C 组有明显差异(P <0.05);A 组MMP-3、9、13 mRNA 的表达量低于 B、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140靶向阻断SDF-1/CXCR4信号通路,减少血清中SDF-1的分泌并降低软骨内MMPs mRNA的表达量,从而减缓关节软骨的退变。

  • 检测尿液肌氨酸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刘泰荣;陈华;宋乐明;杨忠圣;黄建荣

    在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发病率在男性所有恶性肿瘤中高居第二位[1]。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虽然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2]。 PSA检查联合直肠指诊是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但临床上发现,PSA 检测常出现假阳性及假阴性现象,因此,为了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更精准的瘤标。而尿液肌氨酸的含量改变有可能成为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指标。因此,本研究拟通过检测前列腺癌患者尿液肌氨酸的含量,探讨尿液肌氨酸的变化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期把前列腺癌的诊断实现从血到尿的转变,为前列腺癌患者提供一种更为便利、无痛苦的早期诊断手段。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桡神经损伤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郭艳;王茜;戴理平;周玉泉;李志强;谌琳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及高速生活的递增,肱骨骨折的发生率日趋增多,相伴的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发生率逐步增高。人们对生存质量和功能健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神经功能的修复逐渐成为患者和临床医生的重视。李平生等[1]认为桡神经损伤后应争取尽早手术修复,显微镜下外膜缝合能有效地预防神经挫伤引起的瘢痕粘连,当神经缺失>2.5 cm 行自体神经移植术有利于神经再生。目前临床一般通过肌电图及MRI 来判定神经受损的情况。 MRI价格昂贵,肌电图受到神经休克期的影响,难以早期诊断,重复检查。高分辨率超声的发展,为临床及早诊断周围神经损伤的情况及类型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也是决定何种手术方式的指标之一。

  • 神经阻滞联合地佐辛在开胸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

    作者:王京军

    开胸手术的典型特点是大范围的肌纤维切断和大面积的切口损伤,恢复的过程中往往伴随剧烈的疼痛[1]。本文针对开胸手术患者的肋神经阻滞联合地佐辛的静脉镇痛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曲线α角与全身炎症和运动耐量的关系

    作者:王印林;张明生;张厚亮;刘永岭

    王印林张明生张厚亮刘永岭
      于本院体检科健康体检者中随机选取50例,测肺功能。

  • 异常肌反应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寒春;蒋栋毅;杨德宝;周世军;王之敏

    异常肌反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 , AMR )是通过刺激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患者面神经的一个分支,在其他面神经分支可恒定记录到的一种病理性诱发电反应,它是 HFS 的特征性表现,具有诊断意义[1-2]。本研究将 AMR 监测应用于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 )术中,评估减压效果,分析其变化与术后疗效的关系。

  • 不同氢氧化钙制剂深龋意外穿髓直接盖髓的临床研究

    作者:聂二民;姜瑞;张春元;曾尽娣;谈济州

    目前青少年龋坏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青少年恒牙牙根还没有发育完善,根管粗大,根尖未闭合而呈现喇叭口状,因此考虑采用直接盖髓术尽可能保存活髓,促使牙根继续发育和根尖形成,这对保存患者具有重要意义[1-2]。目前常用的直接盖髓剂多为氢氧化钙制剂,对于不同制剂之间临床效果的评价国内外少见文献报道,为此本实验选用多种不同剂型的氢氧化钙制剂进行临床效果评价,以指导临床应用。

  • T-SPOT在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杨昌恒;廖江荣;徐巧伶

    胸膜腔积液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多,机制各异。据统计,常见病因首先是结核,其次是恶性肿瘤,再次是心源性原因及创伤。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胸水生化、常规、细菌学方法检测,难以确定诊断。有报道胸膜活检、胸腔镜检查可提高诊断率,但因其创伤性而受到很大限制。 ADA 检测特异性、敏感性较高,但诊断临界值确定不一,且结果存在部分重叠,造成诊断困扰。近年来,利用结核杆菌特有抗原在体外刺激外周血细胞以检测 T 细胞应答可作为结核分支杆菌(MTB)感染的诊断方法迅速发展,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1]。我科在进行 T-SPOT 在尘肺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科研的同时,对结核性胸膜炎和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行 T-SPOT检测,同时与胸水ADA检测结果比较,T-SPOT 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敏感性高于ADA ,对诊断有很好补充检测作用,现报告如下。

  • 游离翻转静脉筋膜瓣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作者:周健辉;李秀文;冷树立;邱日升;王夫平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及断指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1-2],以往很多被视为无再植适应证的离断伤,通过高质量的小血管吻合,各种游离皮瓣技术的改进应用,复杂类型的断指也能行再植处理。对于皮肤缺损的断指[3-5]合并软组织挫伤严重、热压伤、多指同时离断伤、失血性休克等特殊患者来讲,手术难度及风险很高。探讨简单、有效、创伤又小的组织瓣来作为高难度断指的手术的过渡是非常有必要的。自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我科尝试应用游离翻转静脉筋膜瓣[6]作为临时过渡,为伤情严重的特殊类型断指再植提供新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IL-8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鲁克庆;马宝良;佘东立;王志平

    白细胞介素8(interleutin-8, IL-8)是一种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 chenmotactic cytokine,CXC),属于 CXC-α亚家族(又称CXCL-8)。在正常人体内,主要是由单核细胞、免疫细胞、上皮细胞等分泌,参与炎症和体内的免疫防御反应;其受体(CXCR)是由59和67 kDa 两个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糖蛋白,属于 G 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共有两个亚型,分别为CXCR1和CXCR2。对于IL-8生物活性的研究主要涉及炎症和免疫学。目前已经明确IL-8具有:对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趋化T 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其他的炎症细胞;参与血管的形成;在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另外,IL-8在正常细胞[1]和肿瘤细胞的增殖中也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近期的研究表明IL-8可以促进肿瘤的发生;肿瘤细胞本身也可分泌IL-8,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因此,IL-8已成为肿瘤微环境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

  • SOX10在黑色素瘤中的作用

    作者:李腾政;罗文;张吉翔

    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黑色素细胞肿瘤,多见于皮肤,也可见于黏膜、眼和中枢神经系统色素沉着区。黑色素瘤发展迅速,易转移,病死率高,Ⅳ期转移性黑色素瘤的中位生存期≤1年[1]。虽然仅占皮肤肿瘤的3%,但其死亡病例却占皮肤肿瘤的65%[2]。黑色素瘤发生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传统的治疗手段效果不佳。近年来,发现一些基因突变及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在黑色素瘤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而针对这些改变的靶向治疗成了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常用于治疗黑色素瘤的靶点和与之相应的靶向药物有: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Ipilimumab;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Pembrolizumab、Nivolumab;突变基因BRAFV600E-Vemurafenib、Dabrafenib;有丝分裂/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 )-trametinib。上述靶向药物的疗效均明显优于传统的化疗[3-6]。新研究显示,转录因子SOX10与黑色素瘤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治疗黑色素瘤非常有前景的靶点。本文对 SOX10在黑色素瘤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余奇劲;陶红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是脑的毛细血管与神经组织之间存在的一个调节界面,其结构主要有3层: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BMECs )、基膜和胶质细胞足突,其中BMECs 发挥主要作用。近几年逐步认识到BMECs不仅是生物学上的结构与功能屏障,还能合成多种物质,调节血管舒缩和营养神经,当其功能发生障碍时,一系列脑血管疾病随之发生。本文拟从细胞结构及功能,以及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BMECs 细胞的变化以及疾病治疗等方面对 BMECs 与脑卒中的关系进展进行综述。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悦;李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个气道、肺组织及全身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据WHO预测,至2030年COPD将成为全球第三位死亡原因[1]。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COPD的合并症之一,是一组以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多种代谢紊乱为表现的症候群,在COPD中发生率高[2],且合并MS可增加COPD死亡风险[3]。预防并及时干预MS 的发生或能改善 COPD 预后,而研究其发病机制,进行病因治疗可为治疗COPD提供新的思路。目前国内外关于COPD 合并 MS 的研究较少,大多数学者认为与系统性炎症、胰岛素抵抗有关,本文将对近年研究结果做一综述,以期对COPD及其合并症的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 H19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邹瑞;林颖;欧阳可雄;朴正国;廖贵清

    H19在人体内作为一种特殊的基因,能够通过转录产生一种长链非编码RNA H19,且自身能与 IGF2基因构成一对印记基因。正是由于其双重特性,因此在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膀胱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骨肉瘤、Wilms 瘤等全身多种肿瘤中均有讨论与研究。近年来研究发现,H19主要通过其转录产物--长链非编码 RNA H19调控 miRNA 前体、P53基因,或者与 IGF2基因通过表观遗传学的修饰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现就近年来H19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态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净;孙勤国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性口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是口腔黏膜疾病中高发的一种溃疡性损害,一般人群患病率在5%~25%,全球高在美国,达60%,有地区、种族、年龄和性别的差别,不同的种族和社会经济阶层其发病率波动于5%~50%不等[1-2]。本病好发于唇、舌、颊、软腭等部位,发病具有周期性、复发性、自限性的特征,疼痛剧烈,病情顽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病病因复杂,各方面的病因研究表明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所致,主要有免疫功能异常、细菌及病毒感染、遗传因素、微量元素缺乏等,但尚无确切定论。而治疗方面,目前临床也尚无根除性的治疗。本课题组自创口疡清方治疗ROU ,前期已立项两个课题进行研究,如口疡清方对ROU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将该方应用于临床,疗效满意,经课题相关研究推测认为,该方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亦可以调节口腔菌群[3-4]。而近年来众多病因研究认为口腔微生态的失衡可能是造成 ROU 发病的重要因素,因此下一步欲选择从细菌、病毒微观学入手,为 ROU 的病因找到新的突破口。本文将近年来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微生态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雪(综述);王子安(审校)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第3大肿瘤,其癌症相关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4位[1]。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以平均每年4.2%速度迅速增长,占所有肿瘤的10%~15%,其中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17∶1.00,该病与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密切联系[2]。手术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措施,自从全肠系膜切除术的引进,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虽有所下降,但由于手术很难彻底切除微小病灶,致使其术后仍具有较高的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近年来多学科的综合治疗使得不少直肠肿瘤患者收益,并已在直肠肿瘤中证实:术前放疗及化疗比相似的术后治疗更有效[3]。临床治疗中越来越多的方案得到应用,其中新辅助治疗被临床工作者广泛关注。新辅助治疗包括术前放疗、化疗及放化疗结合,其能够降低肿瘤分期,从而减少肿瘤局部复发,改善无病存活率。目前,新辅助治疗已被确认对结直肠癌有利。

  • 干细胞因子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婕;谈勇

    干细胞因子(SCF)是一种广泛分布于骨髓、肾、卵巢等器官的多功能细胞因子,通过与Ⅲ型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结合,激活下游信号传导途径,影响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凋亡等系列活动[1]。初因发现SCF可刺激干细胞分化成不同谱系的血细胞而成为重要的造血细胞调节因子[2]。
      SCF 参与卵巢颗粒细胞、泡膜细胞、间质细胞、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胚胎滋养细胞增殖、分化、存活,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及胚胎种植等过程[3],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卵巢上皮性肿瘤等多种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表达异常,并可应用于辅助生殖技术预测卵巢反应性、卵泡质量,协同外源性促性腺激素作用等。本文就近年SCF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应用的研究进行总结。

  • PTEN缺失在诱导大肠腺瘤样息肉产生及恶性演变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平倩;张涛;陈玉;林春李;刘鹏;陈远能

    Morson[1]提出“腺瘤-癌”顺序学说,该学说支持大肠癌是由腺瘤发展而来的观点,而由腺瘤发展为大肠癌一般为10~15年。大肠腺瘤性息肉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2]。近年来我国大肠癌发病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3],因而早期发现大肠息肉具有重要意义。大肠息肉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晰,Yip 等[4]研究发现PTEN 在大肠息肉的发生及恶变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约12%~78%的大肠息肉患者随着病理类型的差异而有不同程度的PTEN 表达缺失,且与恶化程度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PTEN的缺失可导致肠干细胞生物学功能紊乱,导致自我更新和克隆增殖,分化与凋亡失去平衡,从而形成大肠息肉。本文就PTEN 对大肠息肉病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影响做一简要综述。

  • 抗血小板药在缺血性脑卒中防治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单青婷;方琪

    自1990-2010年,全球脑卒中所致的病死率已达26%,占所有疾病伤残调整寿命年的19%[1]。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城乡人口的第一位死亡和致残原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每年共有150万~200万新发脑卒中患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约占60%~80%,故对IS 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进行有效、及时的防治,对改善预后、减少病死率至关重要。众所周知血栓形成是IS形成的主要机制之一,而血小板活化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因此,抗血小板治疗是IS 防治工作的重点。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血小板药物种类繁多,然而部分患者对某些抗血小板药物并不敏感,提示抗血小板治疗具有个体差异性,且血小板活化具有多种途径。本文依据现有资料对抗血小板聚集药的作用机制、主要不良反应、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宜昌市职业人群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作者:罗春华;杨绍玉;龚峰;李乾元;李雪莉

    目的:调查研究宜昌市职业人群中高尿酸血症(HUA)患病情况及其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对本市职业人群HUA患病特点进行分析,为本市HUA卫生防控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样调查宜昌市城区15个单位职业人群共6450例(男3284例,女3166例,年龄20~70岁),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并抽取空腹血进行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C反应蛋白(CRP)等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宜昌市职业人群HUA的患病率为9.67%,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5.38%,女性为3.76%(P <0.01)。男性各年龄段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 <0.01),且各年龄段患病率较均衡,女性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50岁以后患病率明显上升。宜昌市职业人群HUA组中,MS患病率为23.94%, MS相关危险因素异常率依次为高 TG 血症(57.73%)、肥胖(54.04%)、高血压(34.75%)、高 LDL-C 血症(31.74%)、总胆固醇升高(17.78%)、高血糖(17.1%)、CRP增高(8.76%)、低HDL-C血症(4.51%)。 MS人群中HUA患病率为23.57%。结论:宜昌市职业人群中男性HUA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成年人、50岁以上女性为HUA患病高风险人群,该群体应作为定期监测、预防和干预的重点。 HUA与MS密切相关,可作为MS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 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李味味;章新友;罗山水;齐城成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安全性并总结其常用穴位。方法:检索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CNKI、VIP、CBMDisc、万方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国内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运用RevMan5.2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622例受试者。 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穴位贴敷法联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在降压总有效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降压总有效率[OR =3.19,95% CI 2.00~5.09,Z =4.88, P <0.00001],SBP 改善[MD =-12.46,95% CI -19.06~-5.87,Z =3.70, P =0.0002],DBP 改善[MD =-13.28,95% CI -22.02~-4.53,Z =2.98, P =0.003]。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提示,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高血压,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其常用穴位有涌泉、神阙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高血压病辅助疗法。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