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胃癌组织TGF-β1、Smad7与ki-67 mRNA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春辉;潘理会;张德利

    目的:探讨TGF-β1、Smad7与ki-67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组织标本60例,正常胃组织20例,采用RT-PCR技术检测TGF-β1 mRNA、Smad7 mRNA和ki-67 mRNA表达水平。结果:TGF-β1、Smad7和ki-67 mRNA在正常胃组织中的相对含量均低于胃癌组织中的表达(P<0.05);三者在高中分化胃癌组织的相对含量均低于低分化胃癌组织(P<0.05);TGF-β1 mRNA、Smad7 mRNA和ki-67 mRNA在无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者;TNM分期:Ⅰ+Ⅱ期的表达低于Ⅲ+Ⅳ期(P<0.05);TGF-β1 mRNA、Smad7 mRNA、ki-67 mRNA三者在胃癌中的表达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呈正相关。结论:TGF-β1、Smad7与ki-67 mRNA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 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10在肝囊型包虫病感染病程中的表达分析

    作者:马欣;吴向未;彭心宇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肝囊型包虫病(CE)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对囊肿生物活性判断的价值。方法:将33例CE患者和21例健康体检者按WHO的囊型包虫病B超分类原则共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21例,Ⅰ、Ⅱ型包虫病组14例,Ⅲ型包虫病组10例,Ⅳ、Ⅴ型包虫病组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组IL-17、IL-10的表达。结果:Ⅲ型包虫病组IL-17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型包虫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型包虫病组IL-17水平[(38.57±3.83) pg/mL]与Ⅳ、Ⅴ型包虫病组[(40.22±5.15) pg/mL]比较无明显差异。Ⅲ型包虫病组IL-10水平[(14.65±2.15) pg/mL]显著高于Ⅰ、Ⅱ型包虫病组[(11.38±0.71) pg/mL],Ⅰ、Ⅱ型包虫病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Ⅳ、Ⅴ型包虫病组[(7.60±0.46)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型包虫病组IL-17/IL-10(3.44±1.04)与Ⅲ型包虫病组(4.60±2.40)相比较无明显差异,Ⅲ型包虫病组IL-17/IL-10与Ⅳ、Ⅴ型包虫病组(5.39±1.95)相比较无明显差异,Ⅰ、Ⅱ型包虫病组IL-17/IL-10显著低于Ⅳ、Ⅴ型包虫病组(P<0.05)。结论:IL-17、IL-10相互协同在促进CE自然病程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IL-17和IL-10不能单独作为判断包虫囊肿活性的指标;IL-17/IL-10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包虫囊肿的活性,但作为判断各型肝囊型包虫囊肿的活性指标有待进一步讨论验证。

  • 皮下置管引流及切口预置抗菌薇乔线延期缝合预防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感染

    作者:范存静;刘超;何艳新;申东方;庞志刚

    目的:探讨皮下置管引流及切口预置抗菌薇乔线延期缝合对腹部Ⅲ类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所收集的504例Ⅲ类切口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分成3组:A组(术后彻底冲洗切口后行一期缝合)143例,B组(术后关闭腹膜至腹直肌前鞘后切口预置抗菌薇乔线未缝合)190例,C组(术后皮下放置引流管)171例。比较3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及切口二期清创缝合率。结果:A组有11例切口感染,感染率为7.69%;B组有4例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11%;C组有3例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75%。3组总体切口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切口感染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3组切口感染患者二期清创缝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类切口腹部外科手术后预置抗菌薇乔线切口延期缝合及放置皮下引流管的方法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率,但不能降低感染切口的二期清创缝合率。

  • 金正均Q值法评价维生素C联合维生素E治疗特发性弱精子症的协同作用

    作者:韩鹏;刘志文;张国钢;肖守允;许宏;王久林

    目的:用金正均Q值法评价联合使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治疗特发性弱精子症是否存在协同增效作用。方法:2012年8月至2013年11月男科门诊诊断的76例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以维生素E 100 mg每日3次(VitE组)、维生素C 200 mg每日3次(VitC组)以及二药联合口服治疗(合用组)12周,治疗前后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分析常规参数及动力学参数,并采用硫巴比妥酸法(TBA)检测治疗前后精液中丙二醛(MDA)的浓度,用金正均法计算增效Q值,评价二药合用是否存在协同增效作用。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各组MDA浓度明显降低;3组患者精子活力活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合用组效果更为明显,增效Q值为1.18。结论:联合使用维生素E和维生素C治疗特发性弱精子症具有明显的体内抗氧化协同增效作用。

  •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芦军;赵伟丽;孙晓红;崔其福

    目的:观察1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 AASI)在颅内、外动脉狭窄中的变化,评价AASI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及数量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预防。方法:对入组患者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评价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以狭窄血管支数的不同分为无狭窄组、1支动脉狭窄组、2支动脉狭窄组、3支及以上动脉狭窄组。监测动态血压计算AASI。结果:(1)颅外动脉狭窄程度各组AASI值未见统计学差异(P=0.614)。(2)AASI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743, P<0.05)。(3)AASI和3支及以上病变组呈正相关(r=0.797,P<0.05)。结论:AASI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呈正相关,与颅外动脉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

  • BRCA1、TUBB3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铂类疗效的关系

    作者:阮芳芳;姜维美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BRCA1和TUBB3的表达及其与铂类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66例晚期NSCLC组织中BRCA1和TUBB3的表达,并回顾性分析其表达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BRCA1、TUBB3高表达率分别为34.8%(23/66)、48.5%(32/66);BRCA1高表达组化疗有效率为30.4%(7/23),低表达组的化疗有效率为67.4%(29/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TUBB3高表达组化疗有效率为59.4%(19/32),低表达组的化疗有效率为50.0%(17/3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CA1表达可预测铂类药物敏感性,有利于个体化化疗方案的制定。而TUBB3表达对晚期NSCLC患者接受铂类方案化疗的疗效没有预测价值。

  • STAT3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发病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黄凯丹;娄可心;夏雷;黄悦;徐新宇

    目的:探讨STAT3基因C1697G(rs4796793)多态性与大肠癌发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90例大肠癌患者(病例组)和10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的STAT3基因C1697G (rs4796793)多态性,并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STAT3基因C1697G(rs4796793)多态性基因型分布频度无显著差异(χ2=2.227,P=0.725)。在调整了性别和年龄后,与G/G基因型相比,C/G基因型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上升到1.12(95%CI:0.85~1.45),C/C基因型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上升到1.51(95%CI:0.74~4.39)。合并C/G和G/G基因型分析显示,G等位基因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上升到1.67(95%CI:0.38~1.37),STAT3基因C1697G多态性与大肠癌发病易感性无相关性(P=0.886)。结论:STAT3基因C1697G(rs4796793)多态性与大肠癌发病易感性不相关。

  • 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与MRI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四肢软组织肿瘤的价值

    作者:宋战强;吕国义;张树桐;沈桂萍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与MRI扩散加权成像对于四肢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于104例原发性四肢软组织肿瘤,均行CT检查和MRI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CT检查中比较各类肿瘤的CT值。 MRI检查中,MRI扩散加权成像的扩散敏感因子(b值)选取0,500 s/mm2,操作时尽量避开出血、坏死、瘢痕、钙化等不均质成分区,选取肿瘤实体部分大感兴趣区,比较良、恶性肿瘤和肌肉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差异。结果:在所有104例患者中,良性68例,恶性36例。CT检查与病理相符45例,MRI相符87例;定性错误和未定性:CT 59例,MRI 17例。软组织肿瘤在CT上显示为低密度肿块,其中脂肪瘤和囊肿表现具有特异性;MRI中,不同类型肿瘤的T1WI和T2WI表现差异较大,而恶性肿瘤的ADC值显著低于良性肿瘤和肌肉组织(P<0.01);但良性肿瘤和肌肉组织的ADC缺乏显著差异(P>0.05)。CT和MRI的检测水平比较,P<0.01。结论:CT能够清楚显示四肢软组织肿瘤病灶,并明确其和周围组织关系,但无法进行准确定性;MRI扩散加权成像可以更好地鉴别良恶性,并推测病变组织学来源。MRI检测水平显著高于CT,与病理相符度更高。因而在四肢软组织肿瘤的术前诊断中,应首选MRI扩散加权成像。

  • 5-羟色胺1A受体C(-1019)G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抑郁症和伴有抑郁症状的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研究

    作者:饶冬萍;陈建华;温全球;黄杏笑;沐楠;陈建平;徐世超;韩海英;刘文滔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1A受体C(-1019)G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抑郁症和伴有抑郁症状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106例老年抑郁症(老年抑郁症组)、72例伴有抑郁症状的AD患者(AD组)和150例正常老年人(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5-HT1AC(-1019)G多态性。结果:老年抑郁症组5-HT1A(-1019)C/G基因型(39.6%)、G/G基因型频率(24.5%)、G等位基因频率(44.3%)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5.3%、13.3%、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分别为7.9549、9.5157,均P<0.05)。伴有抑郁症状的AD组5-HT1A(-1019)G等位基因频率(41.0%)高于正常对照组(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2879,P<0.05),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3.6506,P>0.05)。老年抑郁症组5-HT1A (-1019)G等位基因及各基因型分布频率与AD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字2值分别为0.3656、0.3957,均P>0.05)。结论:5-HT1A受体C(-1019)G基因多态性可能在老年抑郁症及伴有抑郁症状的AD患者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G等位基因可能是其风险因子之一。

  • 高压氧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

    作者:李继锋;林炳钦;林宝珠;蔡建生;彭志坚;许锦叶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110例HFpE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应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结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室结构各项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发生复合心血管事件较对照组减少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改善HFpEF患者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逆转左室重构,并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胸腔镜与前外侧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远期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安瑞;彭浩;王平;许哲源;吴建强

    目的:评价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VATS)与前外侧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患者远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86例肺叶切除术患者,VATS肺叶切除术32例,前外侧小切口肺叶切除术54例,收集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的肺功能检测结果,对结果进行整理、比较和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VAST组患者肺功能优于前外侧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肺功能接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ATS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近期肺功能的恢复较好,但远期肺功能的恢复与前外侧小切口没有明显差异。

  •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盛建龙;王晓晨;许邦龙;吴继雄;胡章乐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影响因素。方法:91例接受择期PCI的冠心病患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通过监测术前、术后高敏肌钙蛋白水平,前瞻性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两组患者PCI术后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率(62.5%vs 68.7%,P=0.618)、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29.2%vs 20.9%,P=0.411)没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发现PCI术前应用负荷量瑞舒伐他汀治疗、PCI术前他汀治疗超过1个月、载脂蛋白A水平、植入支架总长度是其影响因素。结论:PCI术前应用负荷量瑞舒伐他汀治疗、PCI术前他汀治疗超过1个月、载脂蛋白A水平与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发生率下降有关,而植入支架总长度与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发生率升高相关。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分析

    作者:杨桂鲜;潘丽萍;宋薇;周巧艳;陈志琴;汪成孝;吴艳波;王晞;陈强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s)移植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 matosus, SL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难治性SLE随机分成两组,1组糖皮质激素加CTX治疗,2组在此基础上移植UC-MSCs,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周患者SLEDAI评分降至<10分者1组12例(60%),2组18例(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619,P=0.006);治疗1年后观察结果显示:PLT、ALB、C3均数2组较1组高(P<0.05),SLEDAI、U-Pro、ESR、hs-CRP 1组较2组高(P<0.05),WBC、Cr、C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复发率为45%,2组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38)。结论:难治性SLE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加CTX治疗的基础上移植UC-MSCs安全、有效,但其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观察。

  • 三丙烯微球在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蔡恒毅;郭贵海

    目的:探讨三丙烯微球在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原则将180例患者分为微球栓塞组、联合栓塞组及碘油栓塞组,给予相应的TACE治疗,两两比较各组间至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 TTP)及至疾病进展前平均治疗间期,进行生存期分析;比较各组第1次治疗前后1个月肝功能、白细胞变化差异及并发症发生率、肿瘤供血动脉血管形态变化发生率差异。结果:各组间TTP、生存期分析、肝功能及白细胞变化、并发症、肿瘤供血动脉血管形态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球栓塞组与联合栓塞组至疾病进展前平均治疗间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分别与碘油栓塞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丙烯微球在TACE中应用是安全的,可延长患者至疾病进展前治疗间期,但不能延长TTP及生存期。

  • GRACE、TIMI与PURSUIT危险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价值的对比研究

    作者:吴天源;罗义

    目的:比较GRACE、TIMI与PURSUIT危险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以探讨ACS患者理想的危险评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每例患者的GRACE、TIMI与PURSUIT危险评分,随访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情况,描绘3种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3种评分对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的预测价值。结果:GRACE、PURSUIT和TIMI危险评分预测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均有较好的分辨准确度,3种评分均可以预测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危险性,3种评分的分辨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RACE、TIMI和PURSUIT危险评分均可以预测ACS患者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3种评分方法没有优劣之分,均可以应用于临床。

  • TopoⅡa和Ki-67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况丽平;王媛媛;管慧红;郑晓璇;沈金辉;王少洪

    目的:分析TopoⅡa和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TopoⅡa和Ki-67在253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结果:乳腺癌组织中TopoⅡa和Ki-67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00,P=0.000)。 luminal A型乳腺癌中TopoⅡa和Ki-67蛋白表达明显低于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组织(P=0.007,P=0.005;P=0.035,P=0.002)。乳腺癌患者TopoⅡa的表达与Ki-67呈正相关(r=0.446,P=0.000)。结论:TopoⅡa和Ki-67均可作为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标记物,对于预测各分子亚型乳腺癌的预后可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俯卧体架联合热塑体模在直肠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

    作者:杜武;刘桂芝;梁广立

    目的:研究俯卧体架联合热塑体模在直肠癌调强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负压真空垫固定,观察组采用俯卧体架联合热塑体模固定;观察分析两组急性放疗反应变化;利用电子射野影像设备(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采集体位验证图像,与计划系统的数字重建图像(digital reconstructed image,DRR)对比分析摆位误差。结果:观察组在X、Y、Z 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均小于对照组,具体为(2.29±1.48)mm vs (3.16±1.62)mm、(1.94±1.26)mm vs (3.55±1.46)mm、(2.43±1.61)mm vs (3.39±1.6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5,t=5.19,t=2.99;P<0.05);两组急性副反应≥3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67,P=0.39);观察组CTV扩放PTV范围Mptv在X、Y、Z依次为4.60、4.10、5.31 mm。结论:俯卧体架联合热塑体模能更好地控制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的质量。

  • 两种不同造影剂注射速度在正常肾脏320排动态容积CT灌注成像中的比较

    作者:余娟;蔡香然;彭秀斌;刘斯润

    目的:探讨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行肾脏灌注成像时两种不同造影剂注射速度对正常肾脏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320排动态容积CT对22例经SPECT检查双肾功能正常的患者行肾脏CT灌注成像,比较不同造影剂注射速度的两组间灌注参数值的差异。结果:5 mL/s组肾皮质BF、BV和Clreance分别为(262.2±4.9)mL/(min·100 mL)、(52.8±2.8)mL/100 mL和(10.6±0.3)mL/(min·100 mL),肾髓质BF、BV和Clreance分别为(118.0±4.2)mL/(min·100 mL)、(13.7±0.7)mL/100 mL和(11.4±0.4)mL/(min·100 mL);7 mL/s组肾皮质BF、BV和Clreance分别为(295.4±7.2)mL/(min·100 mL)、(46.7±3.2)mL/100 mL和(13.2±0.4)mL/(min·100 mL),肾髓质BF、BV和Clreance分别为(131.0±3.9)mL/(min·100 mL)、(17.8±2.1)mL/100 mL和(15.6±1.5)/(min·100 mL)。7 mL/s组肾皮质的Clearance高于5 mL/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肾皮质的BF、BV值及肾髓质各灌注参数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灌注成像能对正常的肾脏皮髓质灌注进行定量分析。在临床应用中,造影剂注射速度采用5 mL/s比7 mL/s更安全有效。

  • 锥形束CT对83例中国人下颌神经管的位置测量研究

    作者:王朝;徐淑兰;周磊;姚钟雄;杨烁;钟丹霞

    目的:探究下颌神经管与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为种植及植骨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83名中国人下颌神经管的锥形束CT扫描数据,对其双侧下颌神经管的数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下颌神经管到下颌骨颊侧壁的距离为(5.32±1.29)~(7.24±1.29)mm,到下颌骨舌侧壁的平均距离为(3.43±0.99)~(3.93±1.17)mm,到下颌骨下缘的平均距离为(8.81±1.90)~(10.02±2.19)mm,内径的平均值为(2.27±0.44)~(2.61±0.40)mm。男性与女性在下颌管距下颌骨颊侧壁、下颌下缘以及下颌骨内径的平均值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前襻的出现率是70.9%,长度为(2.76±1.14)mm。下颌管分支的出现率为10.84%,长度为(10.72±5.29)mm。结论:中国人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位置变异较大,前襻和下颌管分支在下颌骨中发生率较高,植骨及种植手术前应仔细检查,减小神经损伤的风险。

  • 老年骨质疏松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相关性的探讨

    作者:林添海;刘丰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骨质疏松与冠心病的防治开拓新思路。方法:选取105例在我科住院并行骨密度仪检测的患者,比较骨质疏松组和骨量正常组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发病率的差异,分析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对骨质疏松的影响。结果:骨质疏松组中,男女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所占比例均比骨量正常组高,除男性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外,其余各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冠心病患者中,男女骨质疏松患病率均显著比非冠心病患者高(P<0.05)。骨质疏松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冠心病、吸烟是男性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女性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则是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冠心病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男女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分别为糖尿病和骨质疏松。讨论:老年骨质疏松是全身性疾病,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 结核患者多功能CD8T细胞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先发;黄才斌;张明霞;邱振纲;陈心春;何晓

    目的:探讨结核患者多功能CD8 T细胞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核患者(TB)、潜伏感染者(LTBI)、健康对照(H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或胸腔积液单个核细胞(PFMCs)结核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多功能性CD8T细胞表达水平。结果:非特异性抗原(PMA+I)刺激下,TB组PBMCs中多功能性CD8T细胞(IL-2+ IFN-γ+ TNF-α+ CD8 T细胞)频率[(5.72±4.32)%]显著低于HC [(22.3±15.7)%(q=7.455,P<0.001)]和LTBI[(14.2±7.72)%,(q=3.110,P<0.05)];结核菌特异性抗原(MTB裂解液)刺激下,TB组PBMCs中多功能性CD8T细胞频率[(0.33±0.83)%]高于HC[(0.017±0.03)%(q=3.97,P<0.05)]和LTBI[(0.019±0.035)%,(q=3.39,P<0.05)];结核性胸膜炎患者PFMCs多功能CD8 T细胞频率[(0.623±1.033)%]显著高于相应的PBMCs[(0.034±0.066)%,(P<0.001)];结核患者PBMCs多功能性CD8 T细胞表达水平和其HRCT评分呈负相关(r=-0.2658,P=0.0158)。结论:多功能CD8 T细胞表达水平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结核患者和潜伏感染者,其与结核患者的病理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 青年脑梗死TOAST各亚型患者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杨琳;许宏伟

    目的:比较不同TOAST分型的青年脑梗死患者病死率、复发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36例入住我院神经科的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在2013年7月进行电话随访,将患者进行TOAST分型,比较不同亚型患者复发率及死亡率,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本研究中青年脑梗死患者TOAST分型结构如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34.3%,不明原因型19.1%,小血管病变18.2%,心源性栓塞15.7%,其他明确原因型12.7%。各型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源性栓塞死亡率高。各型复发与死亡的影响因素不同。结论:青年脑梗死患者TOAST各型死亡率不同,复发率无明显差异。不同TOAST亚型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不同。

  • 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长链非编码RNA表达谱的筛选

    作者:刘长;安公明;张胜龙;杨斌

    目的:应用高通量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芯片检测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差异表达的lncRNA,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分别提取6例结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RNA,体外逆转录制备并标记为双链cDNA(ds-cDNA),与含有22000条lncRNA的芯片进行杂交,计算机扫描并分析芯片荧光信号图像,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结果:在结肠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lncRNA达928条,其中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的lncRNA 522条,低表达的lncRNA 406条(变化>2倍且P<0.05)。结论:结肠癌的发生过程中lncRNA的表达谱发生明显变化,lncRNA与结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 热性惊厥附加症伴孤独症临床特征及与SCN1A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美品;孟珩;何娜;高曲文;秦兵;陈勇军;石奕武;陈亮;易咏红;廖卫平;黎冰梅

    目的:探讨孤独症在热性惊厥附加症(FS+)中的临床特征及与SCN1A突变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并分析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癫痫中心就诊的103例F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国际上认可的标准诊断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部分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PEFS+)、Dravet综合征(DS)和孤独症。收集FS+患者血样,测序SCN1A基因并分析结果。结果:53.8%的GEFS+和69.2%的PEFS+患者有智力发育障碍,所有的DS患者均存在智力障碍。 GEFS+和PEFS+患者中各有1例孤独症,DS患者有9例孤独症(P<0.01)。FS+伴孤独症的患者中,PEFS+中有1例SCN1A突变,而DS则有6例。结论:大部分GEFS+和PEFS+患者存在智力发育障碍,而DS均有智力发育障碍。DS伴孤独症的几率高于GEFS+和PEFS+。孤独症与SCN1A突变没有明确相关性。

  • 局部巨大晚期乳腺癌术后胸壁缺损重建

    作者:胡小戊;章乐虹;夏婷;曹腾飞;贾海霞

    目的:探讨局部巨大晚期乳腺癌术后胸壁皮肤缺损手术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收治的6例局部巨大晚期乳腺癌患者,探讨胸壁皮肤缺损重建手术方法的可行性。结果:4例患者行皮肤扩张器联合背阔肌肌皮瓣修复,2例行射频治疗联合背阔肌肌皮瓣修复,术后皮瓣成活良好,无重大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胸壁复发,1例出现肝转移及对侧乳房转移。结论:背阔肌联合组织扩张器及联合射频治疗是修补晚期乳腺癌术后胸部缺损的有效手段,手术修复效果满意,其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 靶中靶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癌90例

    作者:张立娜;韩婷婷;李宏奇;王颖杰;吴伟章;夏廷毅

    目的:比较分析剂量递增靶中靶放疗(TIT)与常规放疗脊柱转移癌的治疗结果。方法:采用放射治疗90例椎体转移癌患者(病灶118处),靶中靶放疗52例(病灶63处),计划靶体积(PTV)30~40 Gy,大体靶体积(GTV)50~60 Gy,15~25次。常规放疗38例(病灶55处),PTV 30~40 Gy,10~20次。结果:两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90.4%、81.6%,但止痛疗效无差异。近期治疗部位改善分别为31处(49.2%)、25处(45.5%),稳定状态28处(44.4%)、20处(36.3%),恶化4处(6.35%)、10处(18.1%)。1年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分别为84.7%、68.6%,49.4%、32.2%,差异均有显著性。急性不良反应主要有血液毒性,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靶中靶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癌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副反应少的特点。

  • 肿瘤患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病因与诊断策略探讨

    作者:马建忠;汪建英;高天巍;余晓婷;陈欣;徐雁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急性呼吸衰竭(ARF)的病因以及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FO-BAL)与无创检查对病因诊断的比较。方法:选择肿瘤并发ARF需呼吸机支持的患者68例,随机分成早期FO-BAL组(33例)与无创检查组(35例),FO-BAL组24 h内除完成血、痰或其他分泌液培养与镜检、血降钙素原、B-型脑钠肽、G试验、GM试验、胸片、CT等无创检查外,还给予FO-BAL;无创组24 h内只行无创检查。结果:早期FO-BAL组为39.39%(13/33)的患者提供病因诊断依据;FO-BAL为5例患者提供唯一诊断依据(无创检查阴性);39例即72.72%的患者通过无创检查明确原因。FO-BAL结果对FO-BAL组9例患者的治疗产生了影响,无创结果对无创组11例患者的治疗产生了影响。急性呼吸衰竭病因前3位是细菌感染(42.50%,34/80)、真菌感染(21.25%,17/80)、肿瘤浸润(13.75%,11/80)。粒细胞缺乏仅占7.35%。两组入ICU至急性呼吸衰竭病因确认时间,早期FO-BAL组65 h(16~146)h,无创组73 h(14~158)h,P=0.086。两组在MV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死亡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恶性肿瘤患者在ICU行FO-BAL是安全的,无创检查能为大多数患者提供病因诊断,其诊断价值不劣于FO-BAL;细菌性肺炎、真菌性肺炎、肿瘤浸润是肿瘤患者ARF的前三位原因,肿瘤科医生尤应警惕真菌性肺炎的发生。

  • 骨性Ⅲ类错的早期矫治新方法

    作者:王丽艳;张自清;施亮;张娟

    目的:研究铸造连冠式磁力功能矫治器对早期骨性Ⅲ类错合的矫治效果。方法:治疗组选择骨性反颌病例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8~12岁,平均10.3岁),均戴铸造连冠式磁力功能矫治器5~8个月(平均6.5个月);对照组选择16例前来就诊,仅有轻度Ⅲ类面型,咬合关系Ⅰ类,但是不需要处理,随诊观察的患者。拍前后头颅侧位片,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上颌骨长度明显增加,前牙覆合覆盖正常,骨性Ⅲ类侧貌改变较明显。结论:铸造连冠式磁力功能矫治器对早期骨性Ⅲ类错合的矫治是有效的。

  • 甲状腺乳头状癌外科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张慧明;葛智成;王子函;苑著;高银光;赵宁;藤长胜;张忠涛;屈翔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效果,为做好其防治工作提供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5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4例患者中,男38例(24.7%),女116例(75.3%)。年龄18~74岁,中位年龄46.0岁。110例(71.4%)患者接受甲状腺癌根治性手术(患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加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或甲状腺全切除术),28例(18.2%)患者进行了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其余的16例(10.4%)患者接受了根治术及改良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中位随访63.0个月(12~169个月),甲状腺乳头状癌1、3、5、7和10年的OS率分别为:100.0%、99.34%、98.47%、93.67%和82.71%;甲状腺乳头状癌的1、3、5、7和10年的DFS率分别为:93.51%、92.19%、85.91%、79.20%和75.60%。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良好,外科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缺乏标准术式的共识。

  • 2型糖尿病患者胃转流术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胡士涛;段瑞祥;张勇;王东;徐琳琳;王晓丽;季虹;荣海钦

    目的:观察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术后1年内各代谢指标变化,并探索胃转流术评价指标及适用人群的选择。方法:收集我院112例行胃转流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BMI大小分为两组:正常体质量组(≤25 kg/m2),超重肥胖组(>25 kg/m2)。术后1、3、6、12个月随访各项生理及生化指标。行手术前后对照、组间对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在HbA1c、HOMA-IR等均有明显改善。主成分分析发现BMI、HbA1c在术后6个月前对结果贡献较大,而HOMA-β、HOMA-IR在术后6个月后对结果贡献较大,分别反映出术后恢复的综合指标及均匀程度。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1年各代谢指标明显改善,术后完全缓解率逐步升高;超重肥胖组较正常体质量组血糖、血脂、HOMA-β改善明显,超重肥胖者是手术治疗更适合人群;BMI、HbA1c、HOMA-β、HOMA-IR对于手术效果评价及术前适应证的把握有较大指导意义。

  • R-GEMOX联合甲强龙方案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疗效观察

    作者:谢美强;吴光兴;习大林;宋源锐

    目的:探讨R-GEMOX联合甲强龙方案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52例初治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4例常规接受R-CHOP方案,治疗组28例采用R-GEMOX联合甲强龙方案(注射用利妥昔单抗:375 mg/m2,d0;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1000 mg/m2,d1,8;注射用奥沙利铂130 mg/m2,d1;注射用甲强龙500 mg,d1~5),对照组和治疗组均化疗4个周期,每21或28天为1个周期,完成4个周期化疗后评价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5年生存率。结果:治疗组CR 13例(46.4%),PR 11例(39.2%),SD 2例(7.1%),PD 2例(7.1%),总有效率(ORR)85.7%,5年生存率57.1%;对照组CR 7例(29.2%),PR 6例(25.0%),SD 4例(16.7%),PD 7例(29.2%),总有效率(ORR)54.2%,5年生存率29.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外周神经毒性,全组无化疗毒性相关性死亡病例。结论:R-GEMOX联合甲强龙方案对套细胞淋巴瘤有较好的疗效,且患者耐受性好,是值得推荐的一个方案。

  • 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无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

    作者:吴晓春;季乃军;吴少琴;王建军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无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及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98例血脂正常的无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瑞舒伐他汀10 mg每天1次,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脂、血压、caIMT及baP-wV的变化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IMT值与baP-wV值相关性分析均呈显著正相关(r=0.396,r=0.418,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C、LDL-C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 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baP-wV均较基础值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BP、DBP及baP-wV降低的程度均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CaIMT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CaIMT值较治疗前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血脂正常的无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能进一步改善血脂谱、降低血压,降低CaIMT和baP-wV。瑞舒伐他汀有预防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作用。

  • 磺达肝癸钠与依诺肝素在中国人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疗效及安全性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简冬冬;高传玉;李牧蔚

    目的:研究磺达肝癸钠与依诺肝素在中国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行经PCI的ACS患者1060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5例,随机分配为磺达肝葵钠组和依诺肝素组。所有患者均在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基础上,术前分别给予磺达肝癸钠(2.5 mg皮下注射,1次/d)或依诺肝素(60 mg皮下注射,2次/d)皮下注射2 d,术前12 h停用,术中使用普通肝素(80~100 U/kg),术后继续给予磺达肝癸钠(2.5 mg皮下注射,1次/d)或依诺肝素(60 mg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皮下注射3 d,观察并随访患者住院期间、术后2周、4周内出血、血栓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磺达肝癸钠与依诺肝素在PCI术后的抗凝疗效基本相同,术后MACE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磺达肝葵钠组较依诺肝素组出血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磺达肝癸钠与依诺肝素在中国人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抗凝疗效相当,但应用磺达肝癸钠较依诺肝素出血发生率降低,临床应用上更安全。

  • BM-cyclin 1上调转录因子Sp1促进TopoⅡα表达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

    作者:王林;陈春果;江高峰;孙嫣

    目的:探讨BM-cyclin 1逆转人口腔上皮癌C-A120细胞多药耐药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RT-PCR 及 Western blot 检测 BM-cyclin 1对 TopoⅡα mRNA、蛋白表达的影响, Western blot 检测 BM-cyclin 1对转录因子SP1、SP3表达的影响;报告基因法检测BM-cyclin 1对Sp1、Sp3转录调控的影响。结果:(1)BM-cyclin 1可以明显逆转C-A120细胞多药耐药:C-A120细胞对ADM、VP-16、DDP敏感性分别提高了6.0、8.2及1.7倍。(2)BM-cyclin 1明显上调TopoⅡα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3)BM-cyclin 1可明显诱导转录因子SP1表达并上调其转录活性。结论:BM-cyclin 1能够明显逆转C-A120细胞多药耐药性;并且这种逆转作用可能与BM-cyclin 1上调转录因子Sp1活性,增加TopoⅡα表达相关,为BM-cyclin 1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蛋白激酶G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

    作者:李红艳;诸葛祥真;张弭;黄健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G(PKG)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中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的影响。方法:THP-1单核细胞用160 nmol/L的佛波酯诱导分化成巨噬细胞,再以50 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处理形成泡沫细胞,油红“O”染色,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以PKG激动剂100μmol/L 8-Br-cGMP和抑制剂2μmol/L KT-5823分别处理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同时设立巨噬细胞正常对照组和泡沫细胞模型对照组,24 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ELISA检测各组细胞IL-6、IL-10、TNF-α的分泌。结果:ox-LDL处理巨噬细胞48 h后,成功构建为泡沫细胞。泡沫细胞中IL-6、TNF-α分泌显著增加(P<0.05)。8-Br-cGMP处理巨噬细胞后,IL-6分泌显著减少(P<0.05),IL-10分泌显著增加(P<0.05);KT-5823处理巨噬细胞后,IL-10分泌显著减少(P<0.05)。8-Br-cGMP处理泡沫细胞后,IL-6和TNF-α分泌显著减少(P<0.05),IL-10分泌显著增加(P<0.05);KT-5823处理泡沫细胞后,IL-6和TNF-α分泌显著减少(P<0.05)。结论:PKG可能通过上调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下调促炎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抑制炎症的发生发展;PKG可作为潜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思路和新靶点。

  • USPIO增强MR与Gd-DTPA增强MR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露朝;李公信;刘芃;温志波;黄凡衡;陈立桁;赵鑫;林霖;周怡军

    目的:初步探讨USPIO(羧基化三氧化二铁磁性纳米颗粒)增强MR与Gd-DTPA增强MR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成像特点,比较两者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5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只采用球囊导管损伤腹主动脉结合高脂饮食的方法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照组5只不做干预。12周后给予平扫、Gd-DTPA增强扫描、USPIO增强扫描。分别从两种对比剂增强的图像中各随机挑选97幅,与病理检查结果行对照研究,比较两者斑块的检出率。对照组任意取材对照。结果:实验组7只球囊损伤时意外死亡,2只死于喂养,1只死于实验麻醉,20只存活。对照组5只全部存活。制成172张病理切片,病理证实134个斑块组织,易损斑块72个。USPIO增强图像中经病理HE证实斑块84幅,检出率为86.6%;钆剂增强图像中HE切片证实斑块72幅,检出率为74.2%。斑块检出率比较字2=3.96,P=0.046。结论:USPIO增强MRA对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钆剂增强MR对斑块的检出率。 USPIO作为新型核磁对比剂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 pET32a-PTEN融合质粒的构建与表达

    作者:张战锋;韩丽乔;庄俊华;黄宪章

    目的:构建PTEN原核融合质粒,利用原核表达体系表达PTEN蛋白。方法:从人新鲜外周血中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和聚合酶链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扩增PTEN编码区基因,并将其pET32a质粒融合,化学法转化大肠杆菌DH5α进行克隆。将鉴定正确的pET32a-PTEN融合质粒转化入表达菌株BL21,通过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其蛋白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菌落PCR及DNA测序证实目的基因与质粒完整融合;融合质粒成功转入表达菌株BL21(DE3),SDS-PAGE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表达菌经IPTG诱导后表达出73 kDa左右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融合质粒,并且PTEN全长蛋白在原核表达菌BL21中完整、高效表达。

  • 肾移植急性排斥大鼠的血清NGAL和CXCL10表达及意义

    作者:衡宝利;叶东明;程云华;苏泽轩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大鼠血清的肾损伤因子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NGAL)和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0(C-X-C motif chemokine 10, CXCL10)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AR)的关系。方法:以BN大鼠和Lewis大鼠分别为供受体,采用改良法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急性排斥反应组(ARx,BN Lewis)和对照组(con,Lewis Lewis),每组15只大鼠。于移植术后第3、5、7天每组分别处死5只大鼠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肌酐(Cr)、NGAL和CXCL10表达,对移植肾分别作病理分析。结果:根据AR严重程度半定量评分, ARx组大鼠在肾移植术后第3、5、7天分别发生轻、中、重度排斥,对照组无明显排斥现象。ELISA结果显示在肾移植术后第3、5、7天,即急性排斥早期血清Cr、NGAL和CXCL10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且呈逐渐上调趋势。结论:NGAL和CXCL10是有价值的AR标志物。 ELISA法测定血清NGAL和CXCL10表达可以较敏感反映肾移植术后AR的发生,其为非侵袭联合监测方式预测或诊断肾移植术后AR发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 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过表达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于莉娜;张庆玲;肖雨;丁彦青

    目的:应用已构建稳定过表达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 lymphoma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Tiam1)的人结直肠癌细胞株,探讨Tiam1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考马斯亮蓝染色以及扫描电镜观察Tiam1基因转染前后细胞形态学改变;细胞周期、MTT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细胞体内增殖能力。结果:相对于HT29/mock细胞,HT29/Tiam1细胞多呈梭形,伪足增多、纤长;HT29/Tiam1细胞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更高(t=19.546, P=0.000),细胞增殖能力增强(F=177.125,P=0.000),克隆形成率增高(t=3.222,P=0.032),HT29/Tiam1细胞穿过微孔膜(t=4.832,P=0.001)和Matrigel(t=3.779,P=0.005)的细胞数均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HT29/Tiam1和HT29/mock两组细胞的裸鼠体内生长差异从第15天开始出现,到第30天时,HT29/Tiam1细胞组的肿瘤体积是HT29/mock细胞组的2.3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3.040,P=0.002)。结论:Tiam1稳定过表达能够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运动及侵袭能力,提示Tiam1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望为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Tiam1 HT29
  • 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逆转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ADR的多药耐药

    作者:林思园;李磊;张利华

    目的:探讨阻断PI3K/Akt通路对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相关信号转导机制。方法:MTT法测定乳腺癌细胞MCF-7和MCF-7/ADR对阿霉素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对MCF-7/ADR进行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不联合或者联合用药,MTT法检测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Western Blot检测加与不加LY294002时,PI3K/Akt通路、P-gp及Survivin激活情况。结果:(1)阿霉素对MCF-7和耐药细胞MCF-7/ADR的IC50分别为(0.28±0.04)μmol/L和(18.89±2.48)μmol/L,耐药倍数为66倍。(2)联合使用LY294002之后,耐药细胞MCF-7/ADR的IC50降至(3.21±0.08)μmol/L,耐药倍数降低至8,且细胞对药物敏感性明显增加。(3)耐药细胞株MCF-7/ADR中PI3K/Akt通路激活,GSK-3被抑制,且P-gp、Survivin等促存活蛋白活性高;阿霉素联合使用LY294002之后,MCF-7/ADR中PI3K/Akt/GSK-3、P-gp、Survivin等均被抑制。结论:LY294002联合阿霉素可有效增加MCF-7/ADR的化疗敏感性;LY294002通过抑制PI3K/Akt/GSK-3通路、进而抑制P-gp、Survivin促存活蛋白激活,从而有效逆转了MCF-7/ADR的耐药性。

  • 靶向miRNA干扰Bmi-1表达对人胆囊癌细胞增殖效应的影响

    作者:魏东;邹浩;王琳;吴雪松;骆志玲;王滔;张小文

    目的:通过体外RNAi干扰技术靶向抑制原癌基因Bmi-1表达,观察其对胆囊癌细胞增殖的效应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针对Bmi-1不同位点构建4个miRNABmi-1重组质粒,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Bmi-1 mRNA和蛋白表达,选择干扰效果明显组质粒转染胆囊癌GBC-SD细胞,48 h后采用BrdU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RT-PCR显示miRNABmi-1重组质粒1、3、4组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显示miRNABmi-1重组质粒2、3、4组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选取第4组(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效果强)质粒转染GBC-SD细胞,BrdU显示mRNA-Bmi-1-4组细胞增殖抑制明显,增殖率为46.63±5.3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周期显示miRNA-Bmi-1-4组G0/G1期细胞增加(72.20±1.71),G2/M和S期细胞减少(18.30±7.21,9.50±6.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靶向沉默Bmi-1表达,能有效抑制胆囊癌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Bmi-1可能成为胆囊癌基因治疗的有效靶点。

  • 利用狗肾传代细胞分离流感病毒及分离条件的研究

    作者:张俊君;张燕丽;秦龙;魏战峰

    目的:对首次利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分离流感病毒进行总结,摸索流感病毒细胞培养分离技术,积累分离的经验,提高流感监测水平。方法:培养MDCK细胞,并接种61例经咸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网络实验室PCR检测为阳性的标本,收集病变细胞,经红细胞凝集实验、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进行流感病毒毒株鉴定,同时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谷氨酰胺以研究谷氨酰胺对MDCK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从61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流感病例标本中分离出25株流感毒株,HA滴度均≥1∶16,血凝抑制实验(HI)结果显示HI效价均≥1∶640,其中18株为A(H3N2)亚型株,7株为A(H1N1)亚型株;谷氨酰胺浓度降至0.1%以下时,细胞生长速率低,细胞培养至48 h活性即开始下降。结论:利用MDCK细胞培养分离流感病毒在咸阳市取得成功,并发现谷氨酰胺浓度对MDCK细胞的活性和细胞凋亡有着显著的影响。

  • 单纯疱疹Ⅱ型病毒UL29基因shRNA表达载体的干扰效应

    作者:黄畅;潘晓瑜;袁俊杰;吕延成

    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针对单纯疱疹Ⅱ型病毒(HSV-2)UL29基因构建短发夹RNA重组表达载体,观察其对HSV-2的干扰效应。方法:针对HSV-2 UL29基因筛选出4条拟干扰靶位点序列,分别设计、合成4组靶向UL29基因shRNA的基因真核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到HEK293细胞。再将HSV-2接种到HEK293细胞中。采用终点滴定法检测病毒滴度,RT-PCR检测shRNA对转录水平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shRNA对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终点滴定法结果显示UL29shRNA各组均可不同程度降低病毒感染滴度,与空白组(未转染重组表达载体)比较差异显著(P<0.01)。RT-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4组抑制率分别为28.80%、59.95%、66.08%、36.27%,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shRNANC(不针对任何基因的序列)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其中以UL29shRNA1461组效果为佳。 Western-blot检测表明UL29shRNA各组ICP8蛋白表达水平比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UL29shRNA能有效干扰HSV-2UL29基因的表达,抑制HSV-2在HEK293细胞中的复制。

  • PICCO与Swan-Ganz导管在冠脉搭桥术后应用分析

    作者:马冬璞;李成建;杨彩浮;李保林

    冠状动脉搭桥术(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已成为临床治疗严重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术后监测技术的发展,为手术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近年来我们总结Swan-Ganz导管和PICCO在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指导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血管活性药物调整和容量治疗,以期望寻找更合理的监测手段,现报告如下。

  • 简易气管造瘘术在保留喉功能的喉癌、下咽癌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金日群;彭韶平;廖志莹;刘家锋;谢洋;熊义豪

    喉癌、下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全喉切除手术明显减少,保留喉功能的手术开展越来越普遍。但在保留喉功能的手术中需切除部分喉及下咽组织,同时需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和预防性气管切开,导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增多。探寻一种安全、有效、简易的手术方法是目前耳鼻喉科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86例保留喉功能的喉癌、下咽癌的患者行简易气管造瘘术,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干细胞用作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种子细胞的进展

    作者:卢笛;吴晓聪;王武军

    虽然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善,风湿性心脏病已经越来越少见,但随着人类整体寿命的逐渐延长,患退行性瓣膜病的人也越来越多,有学者统计称目前每年需行约29万例瓣膜置换术,并预测到2050年,该数字会增加为现在的3倍[1]。

  • 肾细胞癌中的环境因素和可调控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宫再兴;王共先;刘伟鹏;郝鹏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又称肾腺癌,简称为肾癌,包括起源于泌尿系小管不同部位的各种肾细胞癌亚型,但不包括来源于肾间质以及肾盂上皮系统的各种肿瘤,其中大约60%~85%为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和嫌色细胞癌总数在肾细胞癌中不超过20%[1]。在世界范围内,肾细胞癌是第13个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约有271000个新确诊病例[2],占每年成人新发肿瘤的2%,以及肾脏原发恶性肿瘤的80%左右[3]。据目前的统计报道各国的发病率不尽相同,其中欧美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4],2008年美国有54390例新发肾癌患者,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大约有13010人[5]。

  • 氯离子通道蛋白1与胃肠道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金禄(综述);陈俊强(审校)

    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是肿瘤细胞的失控性增殖,而细胞失控性增殖的根本原因就是细胞调控机制的破坏。细胞调控机制的破坏会造成基因组不稳定性,从而使肿瘤细胞不仅恶性增殖,还发生一系列恶性表型的改变。因此,细胞的调控成为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肿瘤细胞内离子通道的正常表达有助于维持细胞的完整性及调控细胞间信息传递。氯离子通道蛋白1(chloride intracellular channel 1,CLIC1)是细胞内离子通道的一种,已成为当前肿瘤研究的重点。目前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复杂,与多种途径有关。目前CLIC1与胃肠道肿瘤关系的报道尚不多,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 婴幼儿血清铁蛋白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赖有行;李正梅;胡华芸;叶青;周晓莹;周才;黄瑞玉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测定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常规保健的1652例6个月~3岁婴幼儿的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3组(6~12个月组、1~2岁组、2~3岁组)。结果:1652例婴幼儿中有246例(14.9%)检测结果显示铁减少(ID);232例(14.0%)检测结果显示缺铁性贫血(IDA),共478例(28.9%)为铁缺乏症。其中6~12个月组和1~2岁组的检出率均较2~3岁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暂住人口的ID、IDA及铁缺乏症均较常住人口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铁缺乏现象普遍存在,加大宣传,指导合理膳食,提高家长对婴幼儿铁减少和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意识,降低贫血的发生。

  • 肾小球滤过率估算方程评估早期慢性肾脏病的准确性

    作者:何日明;曾又佳;韩鹏勋;吴喜华;杨曙东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MDRD方程、CKD-EPI cr方程、CKD-EPI cys方程、CKD-EPI cr-cys方程及我国学者近研究开发的两个方程(记为CHINAcr-cys方程和CHINAcys方程)在早期慢性肾脏病肾小球滤过率估算中的适用性。方法:收集2009年8月至2013年5月间深圳市中医院53例慢性肾脏病2、3期患者血清血肌酐、血清胱抑素C水平,并同时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采用6种经验公式推算得出相应的eGFR,分别与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得的tGFR做相关性研究,并比较它们的准确性、偏差、精确性及一致性。结果:组内相关系数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6种GFR方程估算结果与tGFR值的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为 eGFRCKD-EPI cr (0.567)、eGFRCKD-EPI cr-cys (0.513)、eGFRMDRD (0.496)、eGFRCHINAcr-cys (0.468)、eGFRCHINAcys (0.401)、eGFRCKD-EPI cys(0.399)。准确性比较中,eGFRCKD-EPI cr的准确性高。Bland-Altman分析显示,eGFRCHINAcys的偏差及精确度佳。6个eGFR对CKD2、3期的一致性均不理想(Kappa值分别为0.218、0.343、0.0627、0.206、0.274、0.160),以eGFRCKD-EPI cr一致性高。结论:6种评估方程中,CKD-EPI cr公式计算的eGFR与tGFR相关性优,偏差、精确度方面以CHINAcys公式优,但优势尚不明显。

  • 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和染色质扩散试验检测精子DNA碎片的比较研究

    作者:倪吴花;金建远;杨旭;费前进;潘承双;黄学锋

    目的:探讨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SCSA)和染色质扩散试验(SCD)对精子DNA碎片检测方法的比较及相关性分析。方法:本研究对134例男性不育症患者分别用SCSA和SCD方法进行精子DNA碎片检测,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将DNA碎片指数(DFI)分成3个等级组别(≤15%DFI、>15~≤30%DFI和>30%DFI),分别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差异。结果:SCSA方法与SCD方法对精子DNA碎片的分析结果具有明显的线性正相关性(r=0.915,P<0.0001)。在>15~≤30%DFI和>30%DFI两组中,其两种方法分析结果无显著差异。而在≤15%DFI组中,采用SCD方法检测的DFI结果(13.50±4.82)明显高于SCSA方法检测结果(9.79±2.60)(P<0.001)。结论:SCSA和SCD两种方法检测DNA碎片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在DFI≤15%时,SCD检测结果明显高于SCSA检测结果。

  • 脑动脉瘤夹闭术中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张隆辉;毛更生

    直视下夹闭是治疗动脉瘤的主要外科手段,术中夹闭不当时可造成残瘤再破裂、脑缺血、梗塞、术后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实时监测及时调整动脉瘤夹可避免此类情况发生。目前应用于临床的监测方法有吲哚菁绿(ICG)荧光造影、脑血管造影术(DSA)、神经电生理、超声、CT、神经内镜等。为进一步了解术中监测方法,提高动脉瘤夹闭成功率,现对近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年征订启事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内科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年征订启事

    作者:

    关键词: 神经 医学杂志
  • 《实用医学杂志》2014年征订启事

    作者:

    《实用医学杂志》创刊于1972年,是由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本刊以临床实用为基础,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主要报道全国各地各级临床医生及医学科研工作者的新研究成果、实用性较强的临床经验、医学新技术、新动态等,旨在加强国内外医学学术的传播,给广大医务人员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推动学术进步。本刊以各级医药卫生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杂志征稿启事

    作者:

    关键词: 转化 医学 电子杂志
  • 急性脑出血的早期强化降压治疗

    作者:陈纯波;吕波

    全球每年新增200万~300万脑出血患者,其中约1/3的患者在发病早期死亡,而幸存者多数遗留残疾,影响生存质量。临床研究证实,高血压可以增加脑出血发生和再发出血的风险,多数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即表现为明显的血压升高,特别是在起病24 h内血压的增高是显著的,再出血的几率也是高的,因此早期血压管理非常重要。但是降压治疗目前却无统一的方案,也没有明确的治疗目标,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能否改善预后尚不肯定。一些证据表明,早期降压治疗可改善预后,机制可能为通过降压减少血肿的扩大,进而减少再出血;也有学者认为,脑出血后血压增高是机体应激反应,能增加脑血流量,保持脑灌注,而早期降压治疗可能会降低脑灌注压,导致脑供血供氧减少,加剧血肿周围区域的脑细胞损伤。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进行一些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确定合理的早期降压治疗方案和佳目标血压。近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快速降压治疗临床研究(INTERACT 2)[1]结果振奋人心,该研究认为急性脑出血的早期强化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此项研究是迄今为止在急性脑出血治疗领域重要的研究之一,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全球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早期康复探索出了一个安全的途径。

  • 胸腔镜与胸骨正中劈开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非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的Meta分析

    作者:刘太省;王武军;刘路浩;邝海能;庄贤勉;卢笛;吴华

    目的:系统性评价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VATET)与胸骨正中劈开胸腺扩大切除术(T-3b)治疗非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比较VATET与T-3b治疗非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的相关文献,搜索时间为建库至2013年9月,采用Stata12.0软件比较手术时间、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术后1年完全稳定缓解率。结果:终纳入7篇文献,病例数650例,其中VATET组278例,T-3b组372例。 Meta分析结果显示:(1)VATET与T-3b相比,在手术时间[SMD =0.369,95%CI (0.449,1.187), P =0.377]、术后1年完全稳定缓解率[OR =1.083,95%CI (0.722,1.625),P=0.699]方面无统计学差异;(2)VATET的术后肌无力发生率[OR=0.224,95%CI(0.105,0.474), P=0.000]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OR=0.228,95%CI(0.097,0.537), P=0.001]均低于T-3b。结论:VATET可以达到与T-3b相同的疗效,且降低了术后肌无力危象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

  • 世界首报18号染色体缺失与18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嵌合体1例

    作者:陈伊;刘居理;罗明;陈昔梅;杨韦华;胡硕楠

    患者男,年龄28岁,结婚6年,有正常性生活,因不育而来就诊,欲行辅助生育妊娠。查体:身高165 cm,体重60 kg,第二性征及附睾、输精管正常,左侧睾丸体积偏小,右侧睾丸未见异常。精液分析结果提示:精液量为1.4~2.5 mL,3次精液经离心后检测均未见精子。性激素水平检测结果见表1。对该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37℃、72 h培养,常规染色体检查G显带分析,结果显示其核型为46,XY,del(18p)/45, XY,-18的嵌合体,其中核型46,XY, del(18p)占90%(图1),45,XY,-18占10%(图2)。家系调查无异常发现。

  • 食管、直肠、膀胱同时多源癌1例

    作者:孙晖;许辰阳;吉灵;曾淦华

    患者男,62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余入院。体检:营养一般,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侧胸廓对称,双侧呼吸动度对称、正常,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近3个月来患者出现大便改变,日解大便约3次,为稀便,量中等,无黏冻状物,无便血,无里急后重感。小便无异常。入院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等均未见明显异常,癌胚抗原正常,大便常规示潜血(+)。胃镜检查示:距门齿33 cm处见不规则溃疡,周边黏膜呈结节状、堤状隆起,表面污秽苔,活检质地脆,易出血,管腔狭窄无法进镜(图1)。病理示:食管鳞状细胞癌。肠镜示:距肛门5 cm处见一菜花状肿块,约4cm×4cm大小,表面凹凸不平,顶端有糜烂,活检组织脆硬,触之易出血,占肠腔全周,伴肠腔狭窄,肠镜尚能通过。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见多发大小不等息肉(图2)。病理示:直肠中分化腺癌。超声检查发现膀胱内一占位,行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右侧壁可见一大小约1 cm菜花状组织,细蒂,双侧输尿管开口正常(图3);病理示:膀胱低度恶性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胸部CT示食管中下段癌,上消化道造影示食管中下段癌。请相关科室会诊并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后于2013年7月10日在全麻下行开胸探查术,术中见肿瘤长约4 cm,上缘位于下肺静脉上约1 cm水平,肿瘤已侵出外膜,并与下肺静脉、胸主动脉粘连固定,无法分开,与家属沟通后放弃手术,转肿瘤科行姑息放疗等治疗。

  • 磁共振表现为双侧对称颞叶内侧及杏仁核异常信号神经梅毒1例

    作者:刘晓敏;余锋;陈银河

    患者男,48岁,系“精神行为异常伴发作性肢体抽搐16 d”入院。16 d前患者家人发现其言语增多,精神行为异常(将自己手表扔入池塘)、躁狂、幻觉(幻觉见到已故的人),未就诊。2周前家人发现其昏迷在家,身上有大量呕吐物,急诊入当地医院,住院过程中多次出现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口吐白沫伴口唇紫绀,每次持续1~3 min后好转,当地医院诊断为单纯疱疹性脑炎,予以抗病毒、脱水降颅压等处理,患者肢体抽搐未再发作,但烦躁及精神行为异常未见好转,并出现记忆力减退,症状进行性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入院时查体:T 36.5℃,BP 134/84 mmHg,P 80次/min,R 16次/min,神智清楚,精神差,言语较多,清晰,多为自言自语。查体部分合作,答非所问。注意力尚可,近记忆力差,远记忆力保存,时间定向力尚可,空间定向力差,计算力100-7=?。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对侧,伸舌居中,颈软,克氏症及布氏症阴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针刺觉检查正常。 MMSE量表检查不能合作。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凝血象均正常,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T系列正常,抗核抗体全套正常,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阴性,肿瘤12项蛋白筛查均为阴性,抗链球菌素“O”及类风湿因子阴性,叶酸、维生素B12正常,血沉9 mm/h,免疫组化提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余均为阴性,血清TPPA、TRUST阳性、滴度1∶8,脑脊液生化:葡萄糖3.4 mmol/L、氯化物120 mmol/L、蛋白0.3 g/L,脑脊液常规:无色透明,有核细胞数39×106个/L、红细胞数16×106个/L,脑脊液找细菌、结核杆菌、真菌均为阴性,脑脊液IgG 64.9 mg/L(正常值0~34 mg/L)、IgA 8.17 mg/L (正常值0~5 mg/L)、IgM 3.22 mg/L(正常值0~1.3 mg/L),脑脊液TPPA/TRUST均为阳性。视频脑电图提示中度异常脑电图。头颅MRI:T2像及 FLAIR 像见双侧颞叶内侧、海马、杏仁核、岛叶高信号,增强未见强化,头颈部CTA:左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多处纤细狭窄(图1)。诊断为神经梅毒,给予青霉素400万U,每4小时1次,患者3d后精神症状明显改善,空间定向力恢复,记忆力较前改善。2周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MMSE量表24分(大专文化),复查24 h动态脑电图正常。患者带药出院。

  • 腰椎肿物脓汁中检出马耳他布鲁菌1例

    作者:于海东;王勇;王英;张文陆;马雷;王芳;辛华

    患者女,59岁,农民,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活动时加重,休息缓解,近半月来自觉上述症状加重,以腰椎肿物入院骨外科,入院体温36.6℃。患者主诉:无放牧史,从未密切接触牛、羊、猪等畜类,家中未有患布病者,但近年居住地患有布病的邻居出现并有增多趋势,患者曾出现过反复发热,按照感冒处理症状消失,患者去放过羊的山林里采摘过蘑菇并食用。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