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P300与survivi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

    作者:张先华;阎翠华;朱慧芳;王竹辉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和P300在人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和P300在不同组织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分析表达结果与主要因素的关系.结果:正常宫颈上皮与原位癌和浸润癌的survivin和P300阳性表达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其表达量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患者年龄有关(P<0.05),而与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两者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Survivin和突变P300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且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宫颈肿瘤 survivin P300
  • 硬膜外麻醉病人术中用氯胺酮对术后自控镇痛静脉芬太尼用量的影响

    作者:张引法;汤蓓蕾;胡小霞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病人术中用氯胺酮对术后自控镇痛静脉芬太尼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子宫全切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n=20)和B组(n=20).分别在硬膜外阻滞成功后静脉泵注氯胺酮-丙泊酚和丙泊酚镇静.术后经静脉行病人自控镇痛.分别记录术后24 h内每6 h镇痛药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在术后6、12 h内镇痛药用量小于B组,18、24 h内两组用药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氯胺酮-丙泊酚术中镇静能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 缺氧诱导因子1α及环氧合酶-2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作者:胡清;吴清明;于皆平;童强;王珏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环氧合酶-2(COX-2)在食管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8例手术切除的ESCC标本和10例正常的食管黏膜组织进行连续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COX-2和用CD34标记的毛细血管蛋白的表达情况.查阅病历记录肿瘤的大小、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等情况.结果:HIF-1α、COX-2在正常的食管组织中不表达或很微弱的表达,在ESCC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59%、65%,HIF-1α、COX-2表达程度呈正相关;二者表达与食管癌的微血管密度相关;HIF-1α、COX-2蛋白的表达与ESCC细胞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发生部位、肿瘤形态无关.结论:ESCC组织中HIF-1α和COX-2的表达增加,ESCC的不良生物学行为与HIF-1α、COX-2过表达导致肿瘤血管增加有关.

  • 布托啡诺在全麻后气管拔管期的应用

    作者:何玉莲;黎尚荣;高婉菱;黑子清;苏晓璐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在全麻后气管拔管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8~65岁,70 kg以下,ASA Ⅰ~Ⅱ级的全麻病人40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n=20)和曲马多组(n=20).全麻术毕即进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等待全麻苏醒拔管.布托啡诺、曲马多组分别给予布托啡诺0.03mg/kg和曲马多1.5mg/kg静注镇痛.记录病人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吸痰和拔管时的躁动评分,拔管后10 min的清醒评分(Ramsay)、舒适评分(BCS)、满意评分及不良反应,病人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并进行组间比较.所有病人达到Modified Aldrete Score 9分及以上则可以离开PACU回病房.结果:布托啡诺组镇痛、镇静满意,镇痛效果与等效剂量曲马多镇痛效果相似;两组对强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不能完全抑制,但布托啡诺组优于曲马多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呼吸抑制作用;两组患者的躁动评分、BCS舒适评分、满意评分相似(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情况亦相似,但布托啡诺组嗜睡率较高,达40%,同时苏醒期痛苦记忆率较低.结论:布托啡诺(大剂量不超过2 mg)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围拔管期的镇痛和镇静,病人舒适、满意.

  • 规范化网络信息系统支持的肝癌标本库建立探讨

    作者:陈伟;林叶;侯宝华;区金锐;简志祥

    目的:探讨如何建立规范化网络信息系统支持的肝癌标本库.方法:选择广东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120例肝癌病例及40例非肝癌病例,通过标准标本收集过程,建立功能完善的肝癌标本数据库.结果:120例肝癌及40例非肝癌病例的血液及组织标本均能按预定设计方案进行相关研究与标本的长期保存:所建立的肝癌标本库做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数据挖掘,指导肝癌个体化治疗预测疗效.结论:肝癌标本库的技术路线已经基本成熟和规范,进一步完善肝癌标本的信息化管理将推动肝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 体重身高比在剖宫产硬膜外麻醉穿刺深度预测中的应用

    作者:陈开文;胡惠英;李建华;卢刚;吴坛光

    目的:探讨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中年龄、体重、身高、体重身高比与L2-3硬膜外有效穿刺深度的相关关系.方法:50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麻醉前测量体重(kg)、身高(cm),记录L2-3硬膜外有效穿刺深度(cm).以年龄、体重、身高及体重身高比为自变量,硬膜外有效穿刺深度为因变量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自变量年龄、体重、身高对因变量硬膜外有效穿刺深度的作用无显著性意义(P>0.10),自变量体重身高比对因变量硬膜外有效穿刺深度的作用有显著性意义(P<0.05).回归方程,硬膜外有效穿刺深度=9.52×体重身高比+0.46(P<0.01).结论:该回归方程作为剖宫产手术L2-3硬膜外麻醉穿刺深度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椎管内阻滞麻醉和GT-4A电脑疼痛治疗仪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娟

    目的:比较椎管内阻滞麻醉与GT-4A电脑疼痛治疗仪两种方法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和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89例产妇用椎管内阻滞麻醉进行分娩镇痛(椎管内阻滞组),114例产妇用GT-4A电脑疼痛治疗仪进行镇痛(GT-4A组),并取同期110例未干预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3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羊水情况、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1)镇痛效果比较,椎管内阻滞组与GT-4A组均有镇痛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产程时间比较,椎管内阻滞组和GT-4A组的第一产程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二产程时间椎管内阻滞组高于GT-4A组和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比较,椎管内阻滞组和GT-4A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椎管内阻滞组的产钳助产率高于GT-4A组及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4)羊水及新生儿情况,3组分娩时羊水性状及新生儿窒息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椎管内阻滞麻醉与GT-4A电脑疼痛治疗仪两种方法用于分娩镇痛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明显的副作用.但椎管内阻滞麻醉对人员配置及医院的医疗设备要求较高,难以在基层医院全面开展,而GT-4A电脑疼痛治疗仪无创,操作简单方便,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 分娩 镇痛 产科 麻醉
  • 甲状腺病变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吴伟军;赵志光;杨雷;徐鲁白

    目的:研究端粒酶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活性状态,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甲状腺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TRAP-PCR-ELISA对116份甲状腺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分析.结果:27例甲状腺癌中25例表达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92.6%,22例癌旁组织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4.5%;23例甲状腺腺瘤亦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4.3%;2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1例阳性,阳性率为3.8%;正常甲状腺组织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甲状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较其他几种组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端粒酶是甲状腺癌的定性标志物,在甲状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结节可开展细针抽吸标本端粒酶活性分析,指导临床治疗.

  • 笑气吸入镇痛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夏薇;康佳丽;姚文英

    目的:观察笑气吸入镇痛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0例采用笑气吸入镇痛行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100例未采用任何镇痛措施行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程度、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及宫颈松弛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笑气吸入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好,起效快,患者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流产 人工 笑气 镇痛
  • 门静脉血细胞角蛋白20 mRNA检测对结肠癌肝脏微转移的诊断意义

    作者:黄志恒;刘民生;徐敏;王成友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门静脉血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对肝脏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RT-PCR技术对31例结肠癌患者的门静脉血进行检测.结果:结肠癌患者中CK20mRNA阳性率为26%,本组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8.5±10.6)个月.术中1例患者出现肝转移并且门静脉血CK20为阳性,术时无肝脏转移而门静脉血CK20阳性的7例中3例出现肝转移,术时无肝转移和门静脉血CK20阴性的23例患者中2例(9%)出现肝转移.结论:结肠癌患者术中门静脉血CK20 mRNA的检测对于了解预后和指导治疗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环氧合酶-2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秦军;王禾;袁建林;陈宝琦;秦荣良;刘贺亮;邵晨;康福霞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与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发生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0例RCC组织和25例正常肾脏组织COX-2表达及肾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结果:肾癌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为36.7%,而正常肾脏组织则无COX-2表达,COX-2的阳性表达率与RCC分级及分期呈显著相关.肾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组的MVD明显高于COX-2阴性表达组(84±18 vs 35±10,t=19.19,P<0.01).结论:肾癌组织中存在COX-2的表达,COX-2可促进肿瘤血管形成从而进一步促进肿瘤的生长,抑制COX-2表达有可能成为治疗RCC的一个新的途径.

  • 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癌放疗效果分析

    作者:李文竹;王长胜;张玉书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癌的放射治疗效果.方法:1980年8月至1995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癌患者73例,年龄23~82岁,中位年龄37岁.所有病例均由术后病理诊断,采用60Co-γ线或6MV-X线与电子线混合治疗.每日照射肿瘤量1.8~2 Gy,每周照射5次.放射剂量45~72 Gy.结果:全组随访率100%.生存时间自开始放疗日起计算.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0.4%(66/73)、76.7%(56/73)、49.3%(36/73).结论:甲状腺癌首选手术治疗.术后残余癌加用放疗可提高疗效,预后与病理类型、放疗剂量和残余肿瘤的大小有关.放疗剂量以50~65 Gy为宜.

  • 早期肠道营养对烧伤病人肠道通透性的影响

    作者:陈忠勇;汪仕良;余斌;黎鳌

    目的:观察早期肠道营养对严重烧伤病人肠道通透性的影响.方法:19例临床烧伤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道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分别测定伤后1、4、8、14 d血浆内毒素及肠道通透性(L/M)的改变.结果:血浆内毒素在伤后1 d后大多数时相点EN组均显著低于PN组(P<0.01),L/M值在伤后4、8 d EN组显著低于PN组.结论:早期肠道营养降低肠道通透性,减少内毒素入血,较好地维护了肠黏膜屏障功能,早期肠道营养优于静脉营养.

  • 髓内固定与钉板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远期疗效的比较研究

    作者:曾宪尚;曾采采;余世明;徐栋梁;李永彪;潘滔

    目的:比较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常用的髓内固定系统和钉板系统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以髓内系统(PFN、Gamma钉及重建钉)和钉板系统(DHS)治疗的11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总分80分)评价疗效,用统计软件(SPSS)比较两者有无差异.结果:共79例得到随访,髓内固定组42例,钉板固定组37例.平均随访33.4个月.两组疗效评分经统计检验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髓内固定系统和钉板系统均能有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两者中远期疗效相近.

  •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致出血43例

    作者:李永胜;沈迎念;王进;万磊;赵波;廖永德;郑智;刘文励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期间患者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43例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期间合并出血的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在不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PT-INR)值范围内导致出血的相关病因.结果:43例服用华法令合并出血的病例中,16例(37.2%)所测PT-INR在2.0~3.0的目标值内,并且7例患者INR<2.0;进一步检查发现这23例患者基本都合并有不同的易促使出血的疾病或诱因.结论:服用华法令抗凝治疗期间发生出血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PT-INR值,还决定于自身潜在的疾病等相关因素;临床应用华法令时应因人而异地调整剂量并决定其抗凝强度.

  • 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93例

    作者:徐一红

    目的:探讨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手术方法、手术并发症、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的相符性、治疗效果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CIN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4月,采用LEEP对93例CIN患者进行治疗,对其疗效采取前瞻性分析及随访.结果:术后7~21 d出血多于经量1倍以上、需回院止血治疗者占5.4%(5/93).术前术后病理诊断不一致者占37.6%(35/93);其中病理诊断级别下降者占20.4%(19/93);诊断级别上升者占14.0%(13/93);病理诊断浸润癌者占3.2%(3/93),作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切缘阳性(即切缘仍见CIN病灶)2例,占2.2%(2/93).术后半年复查无CIN者占97.8%(88/90),术后半年内复发CINⅡ1例.93例患者中术前作HPV-DNA检测者61例,其阳性率为73.8%(45/61);对术前HPV-DNA阳性者于术后6个月复查,89.5%下降至正常.结论:LEEP治疗宫颈CIN安全有效,HPV-DNA检测由于其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高,在CIN的诊断中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但其定量的多少与CIN级别的高低不成正比,可用于术后疗效判定及作为随访监测的手段.

  • 阴茎头注射麻醉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沛泳;朱继峰;曹用立

    目的:探讨阴茎头注射麻醉在施行阴茎头及前尿道手术操作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2%利多卡因3~5 mL缓慢注入阴茎头部,然后实施手术操作,根据疼痛分级标准及患者的主观感觉判定麻醉效果.结果:局部注入利多卡因后,阴茎头及前尿道疼痛感觉迅速消失,78例中,72例彻底无痛,6例诉有轻微疼痛,但可耐受手术.所有操作均在门诊一次完成,未见明显的麻醉并发症.结论:阴茎头注射麻醉效果可靠,简单易行,费用低廉,风险小,对阴茎头或前尿道手术的患者尤其适用.

  • Protaper手用镍钛根管锉用于老年人根管预备的效果评价

    作者:王一敏;陈贵敏;许建华;郭晓敏

    目的:评价Protaper手用镍钛根管锉用于老年人根管预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8颗需行根管治疗的老年人患牙的745根根管采用Protaper手用镍钛根管锉进行根管预备,记录根管预备时间、器械分离数量.根据治疗前、中、后X线片来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效果.结果:本组病例单根根管平均预备时间为13.08 min,器械分离率按根管数计算为2.8%,根管预备良好率为87.4%,根管恰充率为82.6%.结论:应用Protaper手用镍钛根管锉对老年人根管的预备具有良好的成形性,根管预备快速、高效,根充效果好,降低了老年人根管预备的难度.

  • 多曲方丝弓技术在矫治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永华

    目的:研究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中的作用.方法:运用MEAW技术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11例,测量矫治前后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对其前后变化进行比较.结果:L6-X1减少2.85 mm,L6/MP增大8.51°,AB平面角减少4.42°,APDI值减少3.36°.结论:应用MEAW技术配合短Ⅲ类牵引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可以竖直后牙,解除反(牙合)改善面型.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与囊外摘除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作者:邓显峰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简称超乳三联术),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简称囊外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10余年患青光眼白内障在我院行超乳三联术62例(62眼)和囊外三联术60例(60眼)患者的资料,记录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散光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而术后超乳三联术组散光明显低于囊外三联术组(P<0.05).手术并发症超乳三联术组少于囊外三联术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乳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且效果优于囊外三联术.

  • 多层螺旋CT仿真膀胱镜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钱声华;练杰;朱云峰;吕荣林;朱文勇;顾伟勇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仿真膀胱镜(CTVC)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拟诊为膀胱肿瘤患者进行多层面螺旋CT扫描,将获得的CT容积数据在工作站利用软件处理,重建膀胱CTVC图像,多角度观察膀胱,结果与膀胱镜或手术结果比较.结果:20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CTVC图像,可清晰显示膀胱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均得到明确诊断,并与传统膀胱镜检查结果符合.结论:对于膀胱肿瘤的诊断,CTVC是一种安全、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更适用于血尿患者、有尿道狭窄者和膀胱肿瘤术后者的随访.

  • 纤维喉镜下脉冲Nd:YAG激光治疗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的疗效分析

    作者:罗永志;方琦;何建波;刘香珍

    目的:探讨纤维喉镜下脉冲Nd:YAG激光治疗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的疗效及其优越性.方法:采用表麻纤维喉镜下脉冲Nd:YAG激光治疗声带小结66例、声带息内31例.结果:66例声带小结中治愈59例,治愈率为89%;3l例声带息肉治愈28例,治愈率为90%,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的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纤维喉镜引导下脉冲Nd:YAG激光治疗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具有手术简便、病人痛苦小、术后反应轻、无喉水肿出现、恢复快、经济、疗效确切等优点.

  • 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复合组织缺损36例

    作者:何长江;张永;徐国华;牛洪花;温庆春

    目的:总结下颌骨及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及下颌骨功能重建的经验.方法:2000-2005年本科对36例下颌骨及软组织缺损患者行吻合血管的腓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复合组织缺损.结果:36例中32例为一期修复,4例为二期修复,应用游离腓骨瓣的长度为5~18 cm,平均10.1 cm,骨辩带皮岛大面积7 cm×6 cm.术后全部病例骨肌皮瓣成活良好,颌面部外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骨肌皮瓣游离移植具有可靠性、灵活性,可满足各种类型下颌骨缺损修复的需要,是目前修复下颌复合组织缺损的理想术式.

  • 晚期产后大出血的介入治疗

    作者:汪国祥;黄新宇;严晓星;汪和平;陈基明

    目的:探讨晚期产后大出血行介入性子宫动脉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行双侧髂内动脉和子宫动脉造影,明确出血动脉后,超选择插管进入出血动脉,用明胶海绵颗粒和(或)条栓塞.结果:所有出血血管均来自子宫动脉,全部栓塞成功.2例出现下肢感觉异常伴活动不便,经临床积极治疗后,均在2个月内基本康复,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4年均无复发.结论:晚期产后大出血行介入性子宫动脉栓塞,具有止血快、疗效确切、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外科治疗分析

    作者:李小军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性梗阻手术治疗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6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56例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外科诊治资料.结果:56例均经手术治疗,痊愈54例,死亡2例,病死率3.6%,40例属中晚期,占71.4%,术前有并存疾病43例,占76.8%,一期切除肿瘤51例,切除率91.1%,术后出现并发症20例,占35.7%.结论:必要的术前准备、对术后并发症的积极防治、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是提高老年结肠癌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成功率的关键,老年结肠癌并肠梗阻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是可行的.

  • 幽门管部胃癌56例诊治体会

    作者:周业江;易国平;徐亮;魏仁智;王元正;吴斌

    目的:探讨幽门管癌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诊断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病理确诊的56例幽门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结果:本组起病年龄≥40岁者占96%(54/56),其中≥50岁者占71%(40/56),病程1~3年者占89%(50/56).胃镜检查诊断符合率为35%(18/52),胃肠钡餐均误诊(0/12).以局部肿块为表现者20例,术中均获正确诊断;以慢性溃疡瘢痕为表现者36例,除8例术前确诊外,余均误诊为良性溃疡,术后PTNM分期为T1/2占83%(30/36),N0占78%(28/36),M0为100%(36/36).结论:胃镜和胃肠钡餐对幽门管癌的诊断价值有限,超声内镜可望提高术前检出率,术中宜常规行病理学检查.

    关键词: 胃肿瘤 幽门 诊断 治疗
  • 微型腹腔镜下输卵管整形复位治疗不孕84例

    作者:沈雷;郭玉霞;黄蓉;李延河;刘斌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输卵管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5月至2004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输卵管不孕患者169例,其中常规腹腔镜手术85例(腹腔镜组),微型腹腔镜手术84例(微镜组).手术行输卵管周围组织粘连松解,输卵管远端造口和输卵管系膜囊肿剥除术,并观察其相关临床指标和随访妊娠率.结果:与常规腹腔镜手术比较,微型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由(5.5±2.3)mL减少至(2.0±1.4)mL,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由(15.3±2.2)min减少为(9.3±3.2)min,自主排尿时间由(9.5±1.8)min减少为(6.2±2.6)min,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手术并发症.两组随访期间不同时段的1年内妊娠率近似(P>0.05),2年内妊娠率腹腔镜组(37.6%)低于微镜组(53.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常规腹腔镜相比,微型腹腔镜创伤更小,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患者的肠道和泌尿系统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尤其在治疗输卵管不孕方面有着明显的优点.

  • 妊娠期瓣膜置换手术的麻醉处理

    作者:王晟;郭晓纲;罗沙

    目的:回顾总结5例妊娠期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对5例行瓣膜置换术的妊娠期患者的麻醉处理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例患者术中死亡;2例行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剖宫产术,胎儿以及母体均存活;1例行瓣膜置换术,胎儿继续妊娠至足月后行剖宫产;1例手术后胎儿死亡,数日后死胎娩出.结论:妊娠期心血管手术以及麻醉对于母体以及胎儿风险极大,合理的麻醉处理有助于母体耐受心血管手术和胎儿的存活.

  • 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越峰;陈菊仙

    目的: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应用眼球筋膜囊(Tenon囊)下麻醉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87例(102眼)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应用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进行小梁切除术,并分析其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皆在眼球筋膜囊下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9眼(8.8%)感轻微疼痛,但不影响手术操作.7眼(6.9%)出现球结膜下出血,无其他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对于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的麻醉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 乳糜胸25例诊治体会

    作者:王英禹;张瑞;程庆书;周勇安;刘锟

    目的:总结乳糜胸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5年25例乳糜胸病例的临床治疗资料,总结其确诊方法,评价使用滑石粉胸腔内注入及手术治疗乳糜胸的效果.结果:治愈22例(88%),其中单纯胸腔内注射滑石粉治愈18例,手术结扎胸导管+胸腔内涂抹滑石粉治疗7例,治愈4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治疗乳糜胸的方法应根据病人的病情而决定采用保守疗法或开胸结扎胸导管.

    关键词: 乳糜胸 诊断 治疗
  •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血肿内膜下积液2例CT表现与临床分析

    作者:舒仁义;李江

    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血肿内膜下积液CT表现,探讨临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手术证实的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血肿内膜下积液快速形成病例资料,分析其形成机制、CT表现特征及与硬膜下积液的鉴别要点.结果:2例患者术前CT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首次钻孔引流术后第3天和第4天CT复查发现残存高密度的血肿下方见弧形低密度积液影,可见分隔征象,外缘较弓状稍平直,积液密度较高,15~22 HU;第6天和第7天复查CT见弧形低密度积液明显增多,分隔征象显示清晰,中线结构又明显移位.第二次骨孔扩大开骨瓣手术证实积液位于血肿内膜与蛛网膜之间腔隙内,分隔征象是血肿内膜在CT上的表现,清晰程度与内膜厚度有关.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快速形成血肿内膜下积液为一少见并发症,机制尚不明确,CT表现分隔征象有一定的特征性,有一定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 心脏良性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作者:朱国勇;陈胜喜;罗万俊;蒋海河;张位星;龙隆;张春芳;袁明道

    目的:总结心脏良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82年9月至2005年10月本科共手术治疗89例心脏良性肿瘤患者,其中黏液瘤84例,男44例,女40例;非黏液瘤良性肿瘤5例,男2例,女3例.患者年龄2~68(40.13±14.60)岁.所有肿瘤均完整切除.结果:手术死亡3例,其他病例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19年,随访率96.6%(86/89),黏液瘤复发3例,再次手术治疗,术后再随访2年无再次复发.结论:心脏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样,超声心动图检查基本上可以诊断,手术治疗效果好,部分黏液瘤患者术后易复发,再次手术效果好,应注意术后随访,及时手术治疗.

  • 宫腔镜检查的价值及其在试管婴儿周期中的应用

    作者:李爱斌;杨菁;夏良斌;徐望明;李晶晶

    目的:探讨检查性宫腔镜在诊治宫腔内疾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门诊宫腔镜检查的患者共1 000例,其中因试管婴儿失败而行宫腔镜检查者130例,对镜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 000例患者中宫腔粘连350例,占35.0%,子宫内膜息肉及黏膜下肌瘤共300例,占30.0%,输卵管起始部阻塞150例,占15.0%,异物残留37例,占3.7%,子宫畸形101例,占10.1%,正常宫腔62例,占6.2%,130例因试管婴儿失败而行宫腔镜检查者中有87例存在宫腔病变,包括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等.结论:检查性宫腔镜诊断宫腔内疾惠直观、准确、简便,并可同时完成简单的镜下手术,效果佳,费用低,此外,体外受精前常规行宫腔镜检查有利于改善妊娠率.

  • 异体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48例

    作者:唐国智;王步云;祝天经

    目的:探讨异体皮质骨螺钉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踝关节骨折48例,其中内踝骨折14例,外踝骨折16,双踝骨折13例,三踝骨折5例.内踝后内侧+外踝后外侧切口,按后踝→外踝→内踝的整复顺序复位骨折.采用祝天经等研制的异体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手术后伤口无感染及渗出.术后定期临床及X线随访.结果:48例随访8个月~9年,平均4.6年,48例达到骨性愈合,无断钉及退钉,异体皮质骨螺钉在术后l~2年逐渐吸收消失.按Limbird评定标准评定,优31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92%.结论:踝关节骨折用异体皮质骨螺钉内固定疗效可靠,生物相容性好,可自行吸收,不需二次取出,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项松洁;倪丽艳;杨继红;刘国钧;黄赛瑜;陈波蓓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32例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影像学资料,全部患儿均行常规的胸部X线胸部透视、胸部平片、螺旋CT轴位扫描及三维重建,重建技术包括CT仿真内窥镜重建(CTVE)、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结果:32例患儿胸部透视及平片均不能明确诊断,CTVE、MPR、SSD可清楚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状、大小.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轴位图像结合三维重建能提高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的准确性,是目前术前诊断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可靠的方法.

  •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19例治疗分析

    作者:朱小燕;吴记文

    目的:总结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治疗经验,探讨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保守治疗5例,鼻外入路修补4例,鼻内镜下修补10例.结果:随访6个月~5年,19例全部治愈.保守治疗5例,平均治愈时间24 d;鼻外入路修补4例,均1次修补成功,平均治愈时间28 d;鼻内镜下修补10例,1次修补成功8例(80%),2次修补1例,3次修补1例,术后鼻功能无改变,终成功率100%.修补材料以阔筋膜使用多.结论:鼻内镜下修补术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对鼻功能影响小等优点,是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首选外科治疗方法.

  •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29例

    作者:朱世佳;关卫东;黎圣真

    目的:总结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我院经头颅CT证实并进行标准大骨辩减压术治疗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时机、手术技巧、疗效和并发症的防治.结果:死亡7例,3个月后随访BI评分,4例严重残疾,11例中度残疾,7例轻度残疾.mRS评级,日常生活独立15例,日常生活依赖7例.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手段,把握好手术时机、手术技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多受体途径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156例

    作者:李辉;王伟高;王荣江;钟欢;邵四海;俞彬;陈晓农;汤健儿

    目的:探讨采用多受体途径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方法:针对膀胱过度活动症用M胆碱受体阻断剂、α受体阻滞剂为主,另选用钙离子阻滞剂及盐酸黄酮哌酯,或加用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治疗156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结果:156例患者中治愈102例(65.4%),好转54例(34.6%).结论:多受体途径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效果满意.

  •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鸥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7例23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对5例椎体骨转移性肿瘤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穿刺至病灶部位,将骨水泥(PMMA)注入病灶.结果:28个手术穿刺部位均成功,术后全部达到止痛效果.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1 d下床活动,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安全可行,适用于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及椎体的良、恶性肿瘤,具有强化椎体、镇痛作用,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子宫良性间皮平滑肌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杨先军;林颖;赖飞菊

    目的:报告2例子宫良性间皮平滑肌瘤,并对有关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发生和命名等进行讨论.方法:回顾2例子宫良性间皮平滑肌瘤临床病理资料及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2例子宫良性间皮平滑肌瘤患者临床上均有下腹痛,肿物大小分别为4 cm×3.5 cm×3 cm和4.8 cm×4 cm×3.5 cm,肉眼观与一般子宫平滑肌瘤一样,镜下瘤组织由增生的平滑肌样细胞组成,其中见局灶性或散在排列的淋巴管样腔隙,有的更像肺泡腔,部分腔内有粉红色水肿样液,腔内衬单层扁平上皮.免疫组化示,2例淋巴管样腔隙内衬上皮细胞均为CK(+)、MC膜(+)、CD34(-)、CD31(-)、CEA(-);而腔隙之间的大部分平滑肌样细胞actin-SM(+)、Vimtin(+)、S-100(-).结论:子宫良性间皮平滑肌瘤是由平滑肌和间皮组成的良性混合性肿瘤,与一般的腺瘤样瘤和平滑肌瘤不同.

  • 食管闭锁并食管气管瘘、胃穿孔、多囊肾1例

    作者:陈少君

    患儿男,1/2 h,胎龄40+3周,剖腹产娩出,体重4 400 g,Apgar评分1 min 10分,羊水Ⅱ度浑浊,无脐带绕颈及窒息,娩出后痰多不易吸出于2005年10月25日上午9点40分由产科转入NICU,母妊娠期间正常,无服药史.查体:T36.5℃,P 150次/min,R 50次/min,发育成熟,营养及反应佳.皮肤细嫩,胎脂丰富,胎毛较多.头形正常,头围34 cm,前囟平软,颅缝分离3 mm,无头颅血肿.轻度鼻翼煽动,面部及口唇轻度紫绀,颈软,胸围33 cm,胸廓对称.呼吸急促,双肺呼吸音粗,较多位置固定湿啰音,三凹征阳性.心率138~165次/min,心律规整.腹部无膨隆、无胀气,脐部无渗出物,肠蠕动正常.肝脏右肋缘下2 cm.脊柱四肢发育正常,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正常,外生殖器正常.

  • Gilbert综合征1例

    作者:范洪波;杨燕敏;宋铭祥

    患者,女,23岁,因"发现皮肤、巩膜黄染十多年"于2006年6月19日以黄疸原因待查收住我科.患者人院前十多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偶有腹胀痛.疲劳、饥饿后黄疽可稍有加深,伴乏力,小便色深黄,大便正常,病程中无畏寒、发热、腹部绞痛等.既往史:否认肝炎病史.月经正常.家族史:患者外婆亦为皮肤、巩膜黄染者,未经诊治,身体健康.查体:T 36.5℃,R 22次/min,P 88次/min,BP 90/60 mmHg.神清,营养中等,发育正常,第二性征发育正常,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巩膜轻至中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甲状腺未扪及,心、肺未见异常.

  • 腹痛致心律失常ST-T改变1例

    作者:林连枝

    患者男,68岁,因上腹部疼痛2 h入院,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10余年,未进行规则治疗.2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不伴放射痛;且疼痛呈进行性加重,伴有大汗淋漓,有濒死感.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史及家族史.体检:体温37℃,P 60次/min,血压105/65 mmHg,神清,痛苦面容,颈软,胸廓无畸形,心界无扩大;腹平,腹肌稍紧张,上腹部剑突下压痛明显,反跳痛(可疑);无其他阳性体征.辅助检查,心电图示:(1)房性心律(心室率约为60次/min),(2)早期复极综合征,未排除超急性前壁心肌损伤,(3)左心室高电压(Rv5=3.5 mV);肌钙蛋白:阴性;心肌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6 U/L(参考值为0~40),磷酸肌酸激酶(CK)130U/L(参考值为10~120),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1 U/L(参考值为3~30),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H-1)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都在正常范围内,AST、CK、CK-MB稍升高.入院后静脉用硝酸甘油、雷尼替丁等药后,症状无改善.腹痛较剧烈,予以吗啡静推半小时后疼痛消失.复查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2)大致正常心电图.与前图比较QRS波与T波振幅明显下降.其后复查心电图,心肌酶未见异常.

  • 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

    作者:刘腊凤;李楚潮

    患者男,65岁.因左手中指甲沟发炎,红肿伴有脓性分泌物,在本院门诊诊治,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头孢曲松钠(商品名"塞欣",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生产,产品批号:B060439814)2 g静脉滴注.当静脉滴注约80 mL、时间大约20 min后,病者出现全身皮肤潮红,喉头有异物感,呼吸稍急促.怀疑药物过敏,马上停止点滴.病者躺下后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双肺听诊满布哮鸣音,心音微弱,脉搏扪不到,测血压为0,拟诊为药物过敏性休克.马上给予肾上腺素1 mg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0 mg静脉推注、氨茶碱0.25mg+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快速滴注;同时给予吸氧、心外按摩等措施.约10 min后病者呼吸平稳,口唇转红,心音增强,双肺听诊哮鸣音减少,脉搏扪到,血压升至95/40 mmHg.观察1 h后病者心率为108次/min、血压110/70mmHg,双肺哮鸣音消失,神志清醒,精神稍差,能下床活动,脱离危险.

  • 长托宁与阿托品全麻前给药对气管插管和拔管反应影响的比较

    作者:郑国鹏;肖昭扬;吴涛;郭维嘉;安刚

    目的:比较长托宁和阿托品全麻前给药对气管插管和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48例,分为两组,Ⅰ组和Ⅱ组于麻醉前30min分别肌注长托宁和阿托品0.5 mg.观察用药前、诱导前、插管后即刻、拔管前及拔管后即刻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及呛咳、躁动、拔管后不适回忆例数.结果:长托宁组于插管后即刻、拔管后即刻的MAP、HR、RPP明显低于阿托品组(P<0.05).阿托品组于插管后即刻、拔管后即刻的MAP、HR、RPP明显高于用药前的基础值(P<0.05).与阿托品比较,长托宁能有效降低插管拔管时呛咳、躁动等副反应的发生率(P<0.05).结论:长托宁0.5 mg于麻醉前给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气管插管及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早期应用尼莫通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的疗效研究

    作者:李改峰;黄河清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尼莫通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1例外伤性脑内血肿病人于入院/术后48 h应用尼莫通治疗,并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住院期间治疗组41例,死亡8例(20%);对照组41例,死亡12例(29%),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获得随访者以ADL分级标准评定,治疗组33例,良好生存26例(79%);对照组29例,良好生存15例(52%),两组良好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合理应用尼莫通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可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 舒芬太尼静脉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在骨科下肢手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胡杰;李军;黄志莲;连庆泉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sufentanil)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骨科下肢手术后的镇痛、镇静效果及副作用的差异.方法:60例ASA Ⅰ~Ⅲ级择期行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分为舒芬太尼PCIA组和PCEA组.PCIA组和PCEA组同为舒芬太尼100 μg+生理盐水100 mL.持续流量2 mL/h,自控流量0.5 mL/15 min.手术缝皮时分别从静脉和硬膜外给予舒芬太尼预充量5 μg连接镇痛泵.结果:两组患者镇痛满意度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PCEA组在4、8、24 h各时段疼痛评分明显高于PCIA组(P<0.05),但该组除48 h外,各时段镇静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舒芬太尼运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术后镇痛,PCIA比PCEA有更好的镇痛和镇静效果.

  • 葛根素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观察

    作者:朱远军;金敏;高宗银;杨为中;胡燕飞;郝绮红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方法:42例(42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在给予常规吸氧、降眼压及扩张血管等治疗的同时,应用葛根素0.3 g溶于注射用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以15 d为1个疗程,并在疗程前后分别利用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观察眼底血管灌注情况,同时检查视力及视野,了解其治疗前后的改变情况.结果:入院当天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32例表现为充盈缺损,10例表现为充盈迟缓;治疗后,32例表现充盈缺损的病例中,21例(66%)完全再通,9例(28%)部分再通,2例(6%)无变化;10例充盈迟缓的病例治疗后动脉充盈前期为(1.7±0.75)8,动脉完成充盈循环时间为(1.8±0.41)s,均恢复至正常水平;患者视力在对数视力表中提高4行以上者有18例(43%),提高2行以上者38例(90%);治疗前后的90°视野平均敏感度差异有显著性(t=5.431,P<0.001).结论:葛根素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有较好的疗效,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作者:文立明;陈功;翁浩;张小泯

    目的:研究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神经阻滞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240例,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Ⅱ组麻醉成功后继以异丙酚5 mg/(kg·h)静脉维持,Ⅲ、Ⅳ组于麻醉成功后继以异丙酚5 mg/(kg·h)静脉维持外,另予雷米芬太尼[Ⅲ组为0.05μg/(kg·min),Ⅳ组为0.1μg/(kg·min)]麻醉.记录各时点平均动脉压、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RR,呼吸暂停次数,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及疼痛程度.结果:Ⅱ、Ⅲ、Ⅳ组患者镇静效果与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Ⅲ、Ⅳ组患者较Ⅰ、Ⅱ组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低SpO2及慢RRⅢ、Ⅳ组较Ⅰ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较Ⅱ组低,差异无显著性,低HR、SBPⅢ、Ⅳ组较Ⅰ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结合异丙酚输注能为臂丛神经阻滞提供满意的镇痛和镇静作用,有利于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但需加强呼吸监测及管理.

  • 强的松对肾病综合征患儿身高及骨龄的影响

    作者:卢立肖;张宇

    目的:探讨强的松治疗对激素敏感的非频复发的特发性肾病综合征(INS)患儿的身高及骨龄的影响.方法:从临床上选择经强的松治疗的对激素敏感的非频复发的INS患儿(INS组)19例,分别监测其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的身高和骨龄,并测算其生长速率(GV)、预测成年终身高(PH)和骨龄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BA)].以同期儿保科门诊体检的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INS组强的松治疗前各参数平均值,GV为(6.63±1.42)cm/年,PH为(166.88±7.20)cm,HtSDS(BA)为-0.91±0.83.治疗后各参数平均值,GV为(6.93±1.71)cm/年,PH为(167.05±8.78)cm,HtSDS(BA)为-0.83±0.67;各参数值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对照组1年后各参数平均值,GV为(6.72±1.85)cm/年,PH为(167.20±8.02)cm,HtSDS(BA)为-0.704±0.93,与INS组治疗后各参数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强的松治疗对激素敏感的非频复发的INS患儿的身高和骨龄的影响不明显.

  • 辛伐他汀改善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作用

    作者:宋于康;林文辉;王齐增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改善效能.方法:选择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2例,分成辛伐他汀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均以苯那普利每日10 mg或缬沙坦每日80 mg为基础进行血压控制,如血压控制不佳则每日加用双氢克尿噻12.5 mg,辛伐他汀组另加用辛伐他汀每晚20 mg,观察期为4个月.治疗前后用放免法测定血清中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采用干式快速免疫荧光法定量测定血浆B型钠尿肽(BNP)浓度,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EF).结果: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后血压降低的同时LVMI、血清PC Ⅲ浓度及血浆BNP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辛伐他汀组血清PCⅢ浓度和血浆BNP浓度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而LVMI的降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F值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同时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 瑞芬太尼在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作者:彭亮明;张志意;张国强;刘艳辉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呼吸道异物患儿,分为羟丁酸钠(γ-OH)对照组(对照组,n=30),静注γ-OH、氯胺酮复合麻醉,瑞芬太尼观察组(观察组,n=30),泵注瑞芬太尼、异丙酚复合麻醉.观察麻醉过程中患儿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及麻醉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血压、心率在麻醉后各时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观察组患儿的血压、心率较对照组平稳,且观察组惠儿的苏醒时间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γ-OH、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比较,泵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效果更确切、平稳,苏醒快且苏醒质量好.

  • 腹腔镜保守治疗异位妊娠62例

    作者:高缨;周建国;范睿嘉

    我院于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采用于腹腔镜异位妊娠保守手术中加用甲氨蝶呤(MTX)治疗异位妊娠共62例,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年龄19~36岁,平均27.2岁,未产妇40例,经产妇22例,均有生育要求,要求保留输卵管.有明显停经史56例,阴道流血60例,下腹痛51例.B超示宫内未见孕囊,附件区有包块,盆腔积液.血HCG>500 mIU/mL.术前诊断异位妊娠,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1.2 手术器械采用德国STORZ内窥镜及电视摄像监视系统,CO2气腹机,高频电凝装置等.

  • 老人胸腔巨大肿瘤1例的麻醉处理

    作者:徐韶怡;陈文东

    患者男,71岁,因反复胸闷乏力半年,加重2个月入院,查体:气促,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面部肿胀,口唇紫绀,左肺下叶未闻及呼吸音,CT提示左胸腔巨大占位,左肺下叶支气管受压,上叶支气管变窄,心脏纵隔向右移位,左胸腔积液,右肺部感染性病变;心脏超声提示:三尖瓣轻-中度反流,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轻-中度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肺功能检查: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血气分析:PaO2 59 mmHg,PaCO245.3 mmHg,FiO291%,HCO3-29.9 mmol/L,BE 6 mmol/L,经2周的术前准备,肺部感染得到控制,能左侧卧位,右侧卧位能坚持数分钟,耐受轻微活动,SpO2安静时为88%~92%.术前半小时肌注东莨胆碱0.3 mg和鲁米那0.1 g.

  • 排龈线在楔状缺损充填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丁林盛;陈晔

    楔状缺损为临床常见牙体病,多采用光固化树脂或玻璃离子体水门汀充填修复[1].楔状缺损为位于唇颊侧牙颈部的硬组织缺损,缺损部位多可达龈缘以下.充填修复的质量对牙及牙周的健康有重要的影响.近2年来我科应用排龈线在楔状缺损充填前进行排龈,使缺损部位充分暴露,充填效果满意.

  • 鼻烟窝皮瓣修复虎口和拇指背侧皮肤缺损12例

    作者:周黎明;王晓峰;章伟文

    我院2003年5月至2005年11月用鼻烟窝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虎口和拇指背侧皮肤缺损1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3~52岁.一期修复9例,二期修复3例;拇指背侧皮肤缺损7例,虎口处皮肤缺损5例,鼻烟窝皮瓣面积小为2.5 cm×6.0 cm,大面积为4.0cm×12.0 cm.

  • 微波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症60例

    作者:周秀莲

    毛细血管扩张症系皮肤和黏膜的细小静脉、毛细血管因某种原因而致扩张,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面部多见,影响面部美容,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既往有用高频电灼破坏扩张血管的始端治疗,但损伤大.应用微波手术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症,操作简单疗效显著,且愈合快.国内现有杂志尚未见报道,现介绍如下.

  • 胸膜全肺切除治疗Ⅲb期肺癌并胸水27例

    作者:杨志胤;王瑞华;卓宜盟;李忠

    1997年9月至2005年8月,我科共收治Ⅲb期肺癌并胸水患者42例,其中27例行胸膜全肺切除,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8例,年龄34~76(56±9.5)岁.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气促和气短.全组病人术前均经CT片、纤支镜、肺活检,确诊为肺癌.多次抽取胸水,症状改善不明显,胸水中均找到癌细胞.术后病理检查:腺癌20例,鳞癌5例,小细胞癌2例;按TNM分期均属Ⅲb期.

  • 血卟啉衍生物对人食管癌细胞体外光动力疗法效应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晓华;罗荣城;李黎波;丁雪梅;吕成伟;周小平;严晓

    目的:探讨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HPD)孵育浓度和孵育时间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体外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效应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HPD孵育Eca-109细胞,并给予不同孵育时间(2、4、12、24 h),在30 J/cm2(光源采用DIOMED630PDT系统)饱和光能量密度下行PDT,24 h后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结果:除孵育时间为2 h外,其余3个孵育时间(4、12、24h)不同孵育浓度间的细胞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同一孵育浓度下不同孵育时间的细胞生存率,当孵育浓度>0.75μg/mL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定光源和饱和光能量密度下,HPD的孵育浓度和孵育时间对人食管癌细胞体外PDT效应影响显著.

  • 阴股沟皮瓣的显微解剖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作者:宋建星;白晋;杨超;乌兰哈斯;楼晓丽

    目的:明确阴股沟皮瓣的显微解剖基础,为临床应用此皮瓣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对15具(30侧)成人尸体的阴股沟区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依据解剖结果针对临床患者合理设计,切取皮瓣.结果:阴股沟区动脉血液供应充足,并且位置均比较恒定.静脉回流丰富,神经支配可靠.临床应用阴股沟皮瓣53例,均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阴股沟皮辩血运丰富,解剖简便易行,切取方便,供区隐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 注射器负压连接套管针引流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中的应用

    作者:田浩;蒋周凌;张晨芳;李黎

    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0%~20%[1].皮下积液不仅给患者带来更多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也影响了术后的其他治疗,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怎样预防和积极处理是临床的一个老课题.我院自2004年开始将注射器负压连接套管针皮瓣引流术用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引流,本文就该引流法同传统的注射器穿刺引流法对总抽取量和愈合时间二项指标的影响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 分娩方式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影响

    作者:施君;李勇

    尿失禁是目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常见疾患之一[1],其中分娩方式及相关因素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影响日益受到广大妇产科医师的重视.本研究通过问卷或电话调查的方式对部分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分娩方式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现总结报告如下.

  • 改良小切口入路在人工股骨头置换中的应用

    作者:李强;李振坚;黄永平;张建东

    随着我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好发于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愈加增多,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时切口入路选择较多,但均手术切口长,损伤及瘢痕较大,髋关节功能恢复缓慢,术后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行走.如何使髋关节假体置换后,病人能够早期进行髋关节功能恢复,是骨科手术切口改良的方向.现外科手术均朝微创小切口方向发展,笔者通过3年来对12例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经1~3年的临床随访、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静脉导管抽气治疗自发性气胸44例

    作者:姜琳琳;张汝锋

    为探讨胸腔内静脉导管抽气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笔者对44例大量气胸患者采用该法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79例均为大量气胸患者,其中男73例,年龄14~88岁,平均44.7岁;女6例,年龄19~33岁,平均32.0岁.气胸位于左侧46例,右侧30例,双侧3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23例,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25例,继发于肺结核者15例,肺癌8例,矽肺5例,间质性肺病3例.分成治疗组44例,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气胸均经X线片和(或)胸部CT证实.

  • 手工制作组织芯片在HPV原位杂交中的应用与体会

    作者:黄卡特;杨开颜;张虎祥

    组织芯片亦称组织微阵列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以形态学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其具有高通量、可比性强等优点,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得到一定范围的应用.由于组织阵列仪价格昂贵,限制了组织芯片在临床广泛应用.在实践常规病理工作中,我们在无芯片制作仪情况下,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原理反复多次摸索,得到了一种简易可行的手工制作方法,并用于本科室开展多的HPV原位杂交实验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体会如下.

  • 体外震波碎石术后中西药排石96例疗效观察

    作者:邵庆兴

    目前,体外震波碎石术在治疗输尿管结石中应用较普遍[1],体外震波碎石术后,临床普遍采用常规防感染、解痉止痛的西药治疗,效果欠佳,复碎率高.笔者自2003年起对体外震波碎石术后中西药结合排石进行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新鲜马铃薯外敷治疗甘露醇静滴所致Ⅱ度静脉炎31例

    作者:吴惠文;丘宇茹;黄碧萍;刘娟英

    甘露醇是一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脱水剂,常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治疗,以达到降颅内压的作用.甘露醇为高渗类药物,刺激性强,对局部静脉损伤严重,轻者有酸、麻、胀、痛等刺激症状,其疼痛可自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向远处放射,重则引起无菌性静脉炎,表现为自穿刺点沿静脉上行10~30 cm皮肤发红、炽热感,血管壁增厚,弹性消失,呈硬索状[1].我院对31例因20%甘露醇静脉滴注导致Ⅱ度静脉炎的患者使用新鲜马铃薯外敷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女性盆腔占位性疾病的CT诊断

    作者:万水治;胡敢峰

    目前,B超、CT和MRI已成为女性盆腔占位性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通常B超为首选,CT或MRI可作补充,以进一步确诊.现总结我院2003年8月至2006年5月期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6例女性盆腔占位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CT应用的价值.

  • 鼻胆管引流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注意事项

    作者:李楠;敖国昆;朱建华;陈伟;郝双龙

    内镜鼻胆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等优点.目的是充分引流胆汁、冲洗胆管、进行胆管造影、明确胆汁引流量、直接观察引流效能,对于各种良恶性胆道疾病引起的胆道梗阻,是一种有效的"减黄"和预防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方法.2004年9月至2006年10月,我科共实施ENBD治疗胆胰疾病34例,现就其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 脂肪组织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昌洪

    在过去的20多年中,肥胖症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迅速增长.全球体重超标者[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体重指数(BMI)≥25kg/m2为超重,BMI≥30kg/m2为肥胖.中国定义BMI≥24 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超过10亿.与肥胖症密切相关的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和癌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不断上升.科学家们越来越重视对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脂肪组织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 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与神经母细胞瘤

    作者:孙祥伦;王忠荣

    环氧合酶(cyclooxgenase,COX)又称前列腺素合成酶(prostaglandin synthetase),是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代谢的限速酶.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临床表现各异,早期诊断困难,而且较早发生多部位转移,因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威胁广大儿童的生命健康.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内科急危重症

    作者:何志捷;黄子通

    基质金属蛋白酶系(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组在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锌、钙依赖性蛋白水解酶家族.MMPs参与人体正常的诸多生理过程中的ECM的保持与修正,不正常MMPs的表达与激活也参与人体众多病理生理过程,如肿瘤的生长和迁徙、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等.近年来研究发现不少内科急危重症中某些MMPs分泌增加,加速ECM的降解,可造成组织的损伤.MMPs是一类含Zn2+的内源性蛋白酶超家族,每种MMPs的氨基酸序列中都含有前肽、Zn2+和体外连接素3个决定族[1],其中前肽决定族使MMPs处于失活状态,MMPs以酶原形式分泌到细胞外,在其他酶的作用下前肽裂解而激活;Zn2+决定族可促进酶与底物的结合;体外连接素则决定酶底物的特异性.

  •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与肾脏疾病

    作者:姚于泓;陈慎仁;李恩民

    脂笼蛋白(lipocalin)作为生物化学标志物几乎被应用于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诸如感染性疾病、肿瘤、脂类代谢紊乱、肝脏和肾脏损害[1-2].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是一新型的脂笼蛋白,是Kjeldsen等[3]在1993年研究中性粒细胞内92 000明胶酶,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时发现.近年研究发现NGAL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可作为肾损伤早期监测的一个生物指标及急性肾衰竭治疗的一种手段.本文就NGAL与肾脏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胃黏膜病变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解立俊;屠伟峰

    应激性胃黏膜病变分为两种临床类型:应激性损伤(stress injure)和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1].颅脑术后24 h内,胃黏膜就会出现损害,17%发展成为临床明显的出血[2],胃黏膜发生出血后病死率高达50%~77%[3],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4],对手术的预后有直接影响.研究表明颅脑损伤后未进行有效预防的病人75%发生应激性溃疡,其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仍不很清楚,目前认为其发生涉及机体神经内分泌失调、胃黏膜保护功能削弱及胃黏膜损伤因素作用增强等诸多方面,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神经系统调节失调起重要作用[5].下面就颅脑损伤后应激性胃黏膜病变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作一简述.

  • 家兔急性脑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模型的建立

    作者:黄敏东;杨应明

    目的:建立更符合临床的急性脑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的实验模型.方法:用自制的球囊在硬膜外压迫家兔脑组织,比较不同解压速度后动物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及病理改变.结果:解压速度快可产生硬膜下血肿,动物神经损伤及病理改变较严重;解压速度慢,则未见产生硬膜下血肿,动物神经损伤及病理改变较轻.结论:此模型可以复制急性脑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的重要临床特征,对急性脑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的基础研究有重要价值.

  • 缺血预处理对鼠肝不同时限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新辉;贾晓梅;杜同海;于树青;徐飞;张雪梅;贺恒旺

    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缺血预处理对肝组织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缺血预处理后肝组织耐受较安全缺血的时限.方法:42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IPC+IR组)3个大组,IR组及IPC+IR组根据肝缺血时间40、50、60 min时限不同又各分为IR40、IR50、IR60组及IPC+IR40、IPC+IR50、IPC+IR60组,再灌注时间均为60 min,各组均为6只.观察指标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并行肝组织光镜、电镜观察.结果:再灌注60 min后,IPC+IR各组SOD与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C+IR60组TNF-α与IR6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上,病理切片及透射电镜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合.结论:缺血预处理可以明显减轻肝组织缺血再灌注所致肝损伤,延长阻断时间,本实验的研究结果提示预处理后肝门阻断50 min可能是SD大鼠肝组织能够耐受缺血的较安全时限.

  • 不同周龄组的C57BL小鼠多巴胺神经元对MPTP敏感性的对比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舒丹;何金彩;陈江帆

    目的:观察不同周龄的C57BL小鼠多巴胺神经元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的药物敏感性差异,探讨其差异的机制是否与热休克蛋白70(HSP 70)不同表达相关.方法:将4~6周龄及15~17周龄的C57BL小鼠给予MPTP造成帕金森病模型,同时设立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纹状体内多巴胺(DA)、3,4-二羟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的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黑质中酪胺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及HSP70的表达.结果:15~17周龄小鼠在MPTP造模后纹状体中DA、DOPAC、HVA的含量,黑质中的TH阳性细胞数和HSP70的表达含量均明显低于4~6周龄模型组(P<0.05),而两个周龄的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15~17周龄的C57BL小鼠对于MPTP的敏感性明显高于4~6周龄小鼠,HSP70的表达量不同可能是造成敏感性差异的原因之一.

  • 尾加压素Ⅱ诱导培养心肌细胞肥大及对p-p38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琼;王汉;沈晓燕

    目的:观察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诱导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及对p-p38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1 d龄乳鼠心肌细胞,用相差显微镜计数心肌细胞搏动频率,细胞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细胞体积,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含量,[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蛋白合成速率作为心肌肥大指标;免疫沉淀法并p38试剂盒测定p38活性,Western-blot测定p-p38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Ⅱ能显著提高心肌细胞搏动频率、细胞体积、心肌细胞蛋白含量、蛋白合成速率,同时显著提高p38活性和p-p38表达.结论:UⅡ可以诱导离体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机制与促进p38活性、上调p-p38表达有关.

  • 前列腺增生症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难点分析

    作者:王丽姣;宋彩萍

    目的:总结我科前列腺增生症伴糖尿病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围手术期的护理难点.方法:2000年7月至2006年7月,我科共收治合并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03例,经尿动力和神经肌电图检查,其中有4例合并有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考虑为糖尿病性神经末梢病变所致,不宜行TUVP术.其余99例患者经充分术前准备,行TUVP术.结果:1例术后因高血糖出现应激性溃疡,低血糖1例,2例出现迟发性大出血,尿路感染1例,尿道狭窄1例.经相应处理后,均康复出院,无护理并发症.结论:前列腺增生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全身情况差,心身症状异常严重,术后极易发生感染、电解质紊乱及其他并发症,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前应做好心理护理,积极控制血糖,术中术后监测血糖、血钾,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和相关健康教育的指导,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顺利度过恢复期的重要保证.

  • 肝移植术后院内感染细菌学分析

    作者:罗显荣;郑凤娇;李力;曾国兵;刘树仁;任长发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早期医院内感染病原学特点,为防治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肝移植术后医院内细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性变化,并与43例内科重症监护室危重病患者医院内细菌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肝移植监护室和内科监护室医院内感染细菌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茵、葡萄球菌属、沙雷茵属、肺炎克雷伯茵、绿脓杆菌.肝移植患者中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的抗生素有特治星(47.5%)、泰能和环丙沙星(均为46.5%),内科危重病患者为泰能(72.3%)、丁胺卡那霉素(47.5%)和茵克单(39.6%).肝移植患者敏感的抗生素是大肠埃希茵为泰能(58.5%)、丁胺卡那霉素(43.9%)和特治星(29.2%),沙雷茵属为特治星(86.9%)、茵克单(78.2%)和头孢噻肟(69.5%),肺炎克雷伯茵为泰能(86.7%)、特治星(60.0%)和氧氟沙星(33.3%).内科危重病患者敏感的抗生素是大肠埃希茵为泰能(80.5%)、菌克单(55.5%)、头孢噻肟(52.8%),沙雷茵属为丁胺卡那霉素(83.3%)、庆大霉素(75.0%)、泰能(66.7%),肺炎克雷伯茵为泰能(78.9%)、丁胺卡那霉素(26.3%).结论:医院内细菌感染是肝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感染细菌大多是多重耐药茵.

  • 针刀配合颈部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2例

    作者:陈卓伟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颈部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刀疗法配合颈部牵引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2例为治疗组,同时设西药配合颈部牵引65例为对照组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参照疗效评定标准,治疗组治愈率61.5%,总有效率94.2%,对照组治愈率18.5%,总有效率81.5%,两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针刀配合颈部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清宫长春胶囊治疗肾阳虚证324例

    作者:刘建忠;吴正启;朱文翔;王志文;杨新民;田宝平;王卫东;丁广谦;韩定芬;姚波

    目的:观察清宫长春胶囊治疗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432例肾阳虚证患者分为治疗组324例和对照组108例.治疗组口服承德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清宫长春胶囊,1 g/次,1 d 2次;对照药口服金匮肾气丸,5g/次,1 d 2次.4周为1个疗程,观察时间为1个疗程,在试验期间禁止加用与试验药物作用相近的中西药品.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中医肾阳虚证方面均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证候疗效愈显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好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症"性欲减退"疗效愈显率及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好于对照组.且观察过程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清宫长春胶囊是治疗中医肾阳虚证患者安全、有效的药物.

  • 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诊治进展

    作者:晏雄伟;邵增务

    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是指X线摄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无骨折、脱位的一类特殊颈脊髓损伤.因为对该病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认识不清楚,临床上的漏诊、误诊与误治、错治屡屡发生.自1982年Pang等[1]将无放射影像异常脊髓损伤列为一类特殊类型的脊髓损伤以来,对此类损伤已有很多的分析和探讨,特别是近来MRI检查的应用和普及,对此类的损伤有了更有进一步的认识.现对其病因、诊断及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 超声溶栓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小煦;王晓昆

    血栓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早期使用酶性溶栓疗法,国内外目前多用尿激酶(UK)、组织纤溶酶(t-PA).对酶性溶栓药物的使用,强调治疗窗,如脑血栓一般要求在发病后6 h内使用,还由于酶性溶栓药物可引起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随着对超声波生物学效应的研究不断深入,近年对超声溶栓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开展了许多研究,根据超声波作用特点,超声溶栓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已较成熟的导管介入超声溶栓术,低频高能超声通过导管的能量传送直接在血管内消融血栓;另一方面是体外治疗性超声(ETUS)辅助溶栓,将超声探头置于血栓形成处相对应的体表部位,超声头不接触血栓,经皮发射超声,经过水囊、机体组织或骨骼等媒介传递,聚焦于血管内血栓,同时联合溶栓酶和(或)微泡声学造影剂介导消融血栓,目前认为可以增强药效并减少并发症,近年来在体外和动物实验中发展迅速.本文现将超声溶栓的机制和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和治疗进展

    作者:陈金元;许庆文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当今肿瘤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已被公认为是一个明确的病种.对其诊断、治疗及预后已有大量的报道,现在此稍作总结.

  • 麻醉诱导中能缩短罗库溴铵起效时间的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周桥灵;杨承祥

    罗库溴铵(rocuronium)是起效快的中时效甾类非去极化肌松药,其作用强度为维库溴铵的1/7,时效为维库溴铵的2/3,是至今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非去极化肌松药中起效快的一个.无心血管不良反应,无蓄积作用.ED95为0.3 mg/kg,起效时间3~4 min,时效10~15 min,90%肌颤搐恢复时间为30 min,气管插管量是0.6 mg/gk,注药90 s后可作气管插管.如作快速气管插管用量增至1.0 mg/kg,待60~90 s即可插管.剂量增大到1.2 mg/kg可在60 s得到满意插管条件.尤其适用于琥珀胆碱禁用时作气管插管[1].虽然罗库溴铵起效快,但仍比琥珀胆碱慢,且插管条件满意率明显低于琥珀胆碱.而增大剂量在缩短起效时间的同时又延长时效,并增加潜在性心血管不良反应.为缩短罗库溴铵起效时间和改善气管插管条件,近几年有研究者通过改变给药方式或复合用药来达到目的,本文就这方面进行综述.

  • 对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再认识

    作者:陆敏强;张彤

    肝癌作为肝移植的适应证一直存在许多争议.支持者认为:彻底切除病灶:消灭导致肝癌和肝硬化的"土壤";治愈肝硬化,可以解决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其并发症.反对者则认为:等待供体期间肿瘤持续生长;移植后复发率高,长期生存率低: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会使肝癌的复发率增加.由于国内外的具体国情不同,包括供肝的分配原则、病人对肝移植技术的认识接受程度以及医疗经费的保障程度等差异使得对待肝癌肝移植的指征的掌握也不一致.国外主张肝移植只适合治疗小肝癌.而我国肝癌发病人数几乎占全世界的一半,如果严格按照国外的标准,将造成绝大部分的肝癌病人丧失治疗机会.因此,正确认识适合我国国情的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

  • 肝癌的规范化综合治疗

    作者:王捷

    治疗肝癌的主要目的有两个:(1)根治;(2)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减轻痛苦.为此相应的治疗原则是:早期治疗,综合治疗和积极治疗.在临床中,肝癌患者就诊时多为中晚期.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仍是现时临床工作的重点.经长期临床实践证实,合理综合应用各种治疗方法可使疗效明显提高,如"二联"、"三联"治疗,不同治疗方法可同时应用,也可序贯应用;综合治疗不仅有量的变化,而且有质的差别,常常达到1+1可大于2的效果.多优于单一治疗.

  • 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性栓塞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陈晓明;罗鹏飞

    众所周知,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性栓塞(TACE)在肝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虽然TACE的广泛应用大大改善了肝癌患者过去的生存状态,但总体来看,其远期生存率仍不能令人满意.这一方面,固然与肝癌发病隐匿、生长迅速,就诊时绝大多数已处于中晚期有关;另一方面,也与TACE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和缺点有关.为了进一步发挥TACE的作用,提高肝癌患者远期生存率,笔者就目前TACE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总结如下,以期对同道们有所帮助.

  • 小肝癌手术与射频消融治疗的现状

    作者:庞雄昊;陈敏山;梁惠宏;张耀军;李锦清

    肝癌是世界上死亡率和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美国癌症协会估计,2005年全世界有超过667 000个新发肝癌病例,其发病率也呈现上升之势[1].

  • 肝癌基因治疗研究近况

    作者:侯宝华;简志祥

    肝癌是全球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肝癌目前已处于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2位[1].尽管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有许多种,但治疗效果都十分有限,并未显著延长病人的生存期.肝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理论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癌基因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转基因技术的日趋完善,肝癌的基因治疗领域已显示出一定的前景.本文就目前肝癌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 原发性肝癌治疗的进展及展望

    作者:简志祥

    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根据新统计:每年全球新患肝癌人数为62.6万人,因肝癌死亡者高达59.8万人,位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第6位,死亡原因第3位.而新发肝癌病例中55%发生于中国,我国的肝癌诊治形势十分严峻[1],根据卫生部统计,我国肝癌死亡率在各种癌症死亡率中居第2位.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肝癌临床治疗方面的主要进展和热点问题作简要叙述.

  • 我刊作者在线投稿、查稿系统启用说明

    作者:《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 在线投稿
  • 作者声明

    作者:姜天俊

    关键词: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