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瘦脸针":你要不要打?

    作者:马继光

    明星们打的"瘦脸针",其实是一种叫肉毒杆菌毒素(简称"肉毒素")的东西,它是梭状芽孢杆菌属的肉毒杆菌在厌氧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生物毒素较强的高分子蛋白神经毒素.肉毒素具有对胆碱能神经的阻断作用,所以神经内科、眼科常用肉毒素来治疗眼睑痉挛、面肌痉挛、多汗症、斜颈等.

  •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研究进展

    作者:李玉军

    面肌痉挛系指面神经所支配发作性无痛性阵挛性收缩.本病发生于面神经炎的后期,常起始于眼轮匝肌,随即波及到口轮匝肌,通常只限于一例面部.面肌痉挛属于中医学的“筋剔肉曩”、“痉证”、“风证”等范畴.针灸疗法治疗此病具有较好疗效,现将近年来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针灸 面肌痉挛 综述
  •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血管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陈自谦;倪萍;陈代文;郑兆聪

    目的 对照分析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表现及手术结果,探讨MRTA在诊断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血管神经压迫中的价值.方法 经临床诊断三叉神经痛53例,面肌痉挛42例,行MR三维时间飞越稳态梯度回波序列(3D-TOF-SPGR):采集图像,利用原始图像对两侧三叉神经和面神经进行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观察血管与神经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53例三叉神经痛中,有48例MRTA重建显示明确的异常血管,存在血管压迫或接触三叉神经,阳性率为90.56%.42例面肌痉挛中有40例MRTA显示了面神经起始段有微血管跨越或对面神经有轻微的推压改变,阳性率为95.24%(40/42),与手术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MRTA对发现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血管神经压迫具有重要价值,MRTA原始图像及斜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是显示神经血管接触的敏感方法,对选择手术方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基于多模态神经影像的虚拟现实技术对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患者血管神经压迫的诊断价值

    作者:姚书敬;李昉晔;赵艺宁;张家墅;李翀;张治中;张军;陈晓雷

    目的 探讨基于多模态神经影像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对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患者血管神经压迫进行术前评估的技术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收集接受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患者共40例,术前均行1.5 T的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平扫和增强的T1加权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T1WI 3D MPRAGE),三维可变翻转角质子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SPACE),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利用3D-Slicer软件将多模态MRI影像配准融合并重建出三维虚拟现实模型,然后根据虚拟现实模型对有无血管神经压迫及压迫责任血管来源进行术前评估,后和微血管减压手术中所见到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40例患者中,术前MRI扫描和虚拟现实模型重建全部顺利完成.利用虚拟现实模型对是否存在血管神经压迫进行术前评估的灵敏度为97.4%(38/39),特异度为100%(1/1);对责任血管来源的判断与术中诊断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921(95%的可信区间为0.817~1.02),P=0.000<0.001.结论 利用VR技术有助于术前对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患者有无血管神经压迫和责任血管作出准确的评估,有助于指导微血管减压手术.

  •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研究进展

    作者:任国平

    面肌痉挛系指面神经所支配发作性无痛性阵挛性收缩.本病发生于面神经炎的后期,常起始于眼轮匝肌,随即波及到口轮匝肌,通常只限于一侧面部.面肌痉挛属于中医学的"筋剔肉膶"、"痉证"、"风证"等范畴.针灸疗法治疗此病具有较好疗效,现将近年来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针灸 面肌痉挛 综述
  • 临床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

    作者:黄永生

    目的:临床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102例面肌痉挛患者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均可见面神经出脑干处有动脉血管压迫,其中AICA52例,PICA32例,VA8例,复合型10例;有86例患者的症状在术后完全缓解,16例术后减轻.术后随访1年发现,复发2例.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疗效确切,术中加强责任血管确认、充分减压等操作,既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 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责任血管

    作者:陈松;石松生;陈建屏;梁日生

    目的: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患者施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通过术中对责任血管管径的测量,了解责任血管的粗细类别,探讨MVD的中文译名.材料和方法:对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痛患者共51位实施MVD手术,术中测定责任血管管径,以T分布计算出各责任血管管径的双侧95%可信区间,于术后进行半年至1年不等的随访.结果:本组51例患者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8例,治愈率82.1%(23例),减轻率14.3%(4例),无效率3.6%((1例),有效率96.4%;原发性面肌痉挛23例,治愈率78.3%(18例),减轻率21.7%(5例),有效率100%.对本组53例患者中的37例进行了责任血管管径测量,有5例测定了两根责任血管.其中13根为小动脉,24根为中动脉,5根为大动脉,管径范围为0.8mm-4.8mm,均不是微血管.结论:1.MVD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原发性面肌痉挛等颅神经根疾病有效而安全的外科治疗方法.2.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原发性面肌痉挛的责任血管应该是直径大于0.3mm的中小血管.3."显微血管减压术"是符合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的中文译名.

  • 四物汤和牵正散加减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

    作者:冉宁晶;邓先勇;杨东东

    目的 观察四物汤和牵正散加减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面肌痉挛患者30例,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痉挛强度变化、服药后疗效维持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过四物汤和牵正散加减治疗,总有效率为86.7%,经过治疗,面肌痉挛程度0~I级、II级、III级和IV级的患者分别为5、15、6、4例;治疗0~I级、II级、III级和IV级服药后疗效维持时间分别为(14.62±5.82)、(13.48±4.98)、(10.47±3.32)、(7.24±2.16)周.2例患者服药后出现腹胀、大便偏稀,但无水样便;2例患者出现嗜睡,但不影响工作和生活.结论四物汤和牵正散加减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黛力新联合A型肉毒素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

    作者:叶小斌;阎阳天;张倩倩;王位;张小罗;陈亨平

    目的:观察黛力新配合A型肉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治疗组加服黛力新,与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在治疗后4个月及6个月时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单用A型肉毒素,黛力新配合A型肉毒素治疗面肌痉挛可显著提高疗效.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作者:许光

    目的:观察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4年11月就诊的面肌痉挛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血管减压术,随访2年,对比治疗前后的近、远期疗效和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近期优良率为98.33%,随访2年后,远期优良率为97.50%;术后发生面瘫8例(6.67%),听力下降5例(4.17%),脑脊液耳漏1例(0.83%),经常规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有效缓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结论:微血管减压术作为面肌痉挛的主要治疗手段,疗效好,患者术后优良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肌电图在面肌痉挛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翠;许春丽;李海健

    目的:探究肌电图在面肌痉挛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对所有患者治疗前行面肌反射和面肌肌电图检查,并对比颅脑MR成像.结果:①面肌反射和面肌肌电图:30例患者中有7例瞬目反射的早反应(R1)和迟反应(R2、R2’)的潜伏期和波幅与健侧相比无明显差异,有23例患侧迟反应波幅明显高于健侧,但仅仅是刺激同侧的迟反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面肌痉挛症状较重者的眶上神经时,在同侧口轮匝肌或颈阔肌上同时记录到早反应和迟反应,即联带运动反应,但不恒定.放松状态下患侧与健侧平均肌电值(AEMG)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MPF)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收缩状态下患侧与键侧MF、MPF、EMG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②颅脑MR:30例患者中,患侧面神经存在血管接触或压迫21例,健侧6例,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③30例患者同时行肌电图和颅脑MR检查,肌电图异常者23例(76.7%),颅脑MR异常者21例(70%),两者同时异常者15例(50%).结论:肌电图在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的病因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 四关穴结合双针浅刺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

    作者:王春兰

    面肌痉挛是一种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的病症,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此病为针灸科常见顽症之一,2001年以来用此法治疗面肌痉挛,现报告如下.

  • 乙状窦后锁孔入路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彭志强;何永垣;田广永;谢锐滔;欧阳林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锁孔入路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显微解剖及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10例尸头标本,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对面神经及其周围血管逐层解剖,观察,测量及照相,临床应用该入路治疗面肌痉挛10例.结果:小脑下前动脉是主要的责任血管;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能够到达CPA区,充分暴露面神经、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结论:血管压迫是面肌痉挛的主要病因,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可获得足够的操作空间,能够满足微血管减压术的需要.

  • A型肉毒毒素多点注射治疗面肌及眼睑痉挛的临床分析

    作者:庄伟华;彭玉;张其梅;游辉

    目的:探讨小剂量A型肉毒素多点重复注射治疗半侧面肌痉挛、眼睑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小剂量肉毒素A型肉毒毒素对138例半侧面肌痉挛及眼肌痉挛患者面部肌肉局部多点重复注射,对不同时间段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率、治疗起效时间、疗效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进行同顾性分析.统计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结果:138例患者接受小剂量BTX A重复注射4轮后,症状改善率分别为98.60%、94.74%、96.15%、95.89%各轮间起效时间、疗效持续时间和症状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效时间数小时至7 d,缓解时间3~8个月.总体发生不良反应平均为32.12%,主要为局部水肿、淤斑、眼睑闭合不全、视物模糊和复视,绝大多数10 d内自行消失,无全身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结论:小剂量A型肉毒素重复多点局部注射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可作为眼睑及面肌痉挛治疗的首选方法.

  • 磁共振多模态扫描序列对面肌痉挛责任血管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洪芳;曾文彦;王穗春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模态扫描诊断面肌痉挛责任血管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2例面积痉挛患者临床诊断资料,应用超导磁共振仪,借助3D TOF MRA序列、T1_vibe_fs序列、T2_space_iso序列对患者桥小脑区域容积进行扫描,对患者面神经病变情况及同周围血管的关系进行观察,借助多平面重建(M P R)及大密度投影(M I P)进行图像重建.结果:122例面积痉挛患者M T I显示面听神经正常7例,面积神经受累115例.联合使用多模态扫描结果显示出受累区域清晰的影响.结论:针对面积痉挛患者,应用磁共振联合多模态扫描可以诊断出患者面听神经同血管接触、压迫的具体情况,同时还提高面听神经与周围细小血管显示能力,这为临床上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积痉挛提供重要参考.

  • 面肌痉挛术中电生理监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睦虎;陈礼刚

    目的:探讨术中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手术中价值.方法:将收治的120例面肌痉挛病人,术中无电生理监测,归为A组;将收治的128例,术中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AEP)及面肌旁路传导反应(LSR)电生理监测,归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的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比较,手术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面瘫、眩晕、听力障碍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因素、蛛网膜粘连、蛛网膜囊肿及胆脂瘤所致者,显微手术治愈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肿瘤因素和Bell面瘫后HFS的疗效.结论:在施行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过程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能较好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判断手术效果.

  • 多种针刺法治疗面肌痉挛20例

    作者:吴在良;殷洪伟;张泽福

    目的:介绍多种针刺法配合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法.方法:针灸取穴以局部配合远端穴位为主,主穴:阿是穴、牵正、翳风;配穴:腕踝针上1区、颧髎、攒竹、夹承浆、合谷、后溪、三阴交、足三里等.结果:20例患者中,痊愈5例,显效9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结论:多种针刺法配合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

  • 针灸与物理疗法相结合治疗面肌痉挛

    作者:王智敏

    面肌痉挛指一侧面神经所支配的肌肉阵发性、节律性抽搐、痉挛或强直性发作.多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向下扩大至面部表情肌及口轮匝肌,常局限于一侧,两侧受累较少,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过度疲劳及讲话等原因容易诱发,安静时减轻,睡眠时消失.本病好发于中年女性,病因不明,临床上属于疑难杂症.

  • 针灸加按摩治疗面肌痉挛的60例疗效观察

    作者:刘伟楠

    资料与方法本组60例中,男24例,女36例,年龄24~80岁.病程2~4年.肝阳上亢型为30例,痰火内盛型30例.

  • 四关穴结合双针浅刺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

    作者:杨敏;董宏珅;邵洁琦;曾志江;程南南

    目的:观察四关穴结合双针浅刺用于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3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四关穴结合双针浅刺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疗效比较及统计学分析,观察组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应用四关穴结合双针浅刺治疗的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使用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关穴结合双针浅刺用于面肌痉挛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特点.

1344 条记录 1/68 页 « 12345678...676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