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四关穴结合双针浅刺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

    作者:王春兰

    面肌痉挛是一种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的病症,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此病为针灸科常见顽症之一,2001年以来用此法治疗面肌痉挛,现报告如下.

  • 四关穴结合双针浅刺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

    作者:王春兰

    面肌痉挛是一种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的病症,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此病为针灸科常见顽症之一,2001年以来用此法治疗面肌痉挛,现报告如下.

  • 浅刺针法的临床运用体会

    作者:曹小军;易辉

    浅刺针法是指在毫针刺法中,将针体刺入穴位内组织较浅部位的一类针刺方法.它是针刺手法的基本要素,也是临床必须遵循的证治规律.临床运用浅刺法治疗某些病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尤其适宜于一些病位较浅的头面、肌肤、络脉、经筋、皮部等病变,如面瘫、痿痹、痛证、痒证等.结合在临床上的体会,不揣浅陋,作点滴探讨.

    关键词: 浅刺 针法 临床运用
  • 范郁山教授浅刺法治疗面瘫急性期临床经验

    作者:陈洁洁;苗芙蕊;罗钰莹;叶子维;范郁山

    周围性面瘫是以口眼歪斜等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数面瘫急性期组织水肿严重,有人认为不宜过早使用针刺刺激,以免加重局部炎症和水肿.导师范郁山教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认为面瘫急性期应及时针刺治疗,且应浅刺.笔者有幸师从于范郁山教授,通过三年的临床跟师学习,以及参考中医典籍,整理总结范师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经验,以便深入继承和发扬范师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独特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针灸技术,并加以推广应用.

  • 浅刺针法探微

    作者:范郁山

    目的:探讨浅刺疗法的可行性.方法:从古代文献和近年临床研究入手分析浅刺针法的作用.结果:针刺浅层即可激发经气,且可避免过多地刺伤组织.结论:应在针灸临床上推广浅刺针法.

  • 论针刺深浅之“刺皮”

    作者:邓雪皎;卢春霞;付静;陈苗;崔瑾

    从《黄帝内经》开始就已有刺皮针法的相关记载,现代刺皮针法更是因其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少而被更多地运用到临床中.刺皮针法的理论基础包括皮部理论、卫气理论、五脏理论,刺皮针法常用针具有鑱针、鍉针、锋针、毫针,刺皮针法衍生出的针法包括经皮刺激、皮内刺激,刺皮针法的主治范围等方面,阐述刺皮针法的特点并分析所存在的问题,以为今后刺皮针法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试论对腹针治疗骨关节病中浅刺的认识

    作者:张红林;袁淑美;马淑芳

    目的 试图说明腹针中浅刺的合理性.方法 从定位取穴、神阙系统形成、虚证的针刺深度、“疗效”验证等方面,讨论了腹针浅刺的依据.结果与结论 “疗效”是判断针刺深浅是否正确的绝对的判断指标.

  • 针刺不同深度对缓解期偏头痛预防性治疗作用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陈玉明;赵有旭;戚慧敏

    目的观察针对临床缓解期偏头痛患者采用不同深度针刺疗法的预防性治疗作用及相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偏头痛患者共计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观察组采用浅刺经穴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观察不同阶段两组疗效并定期组织随访。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12周后,治疗组有效率(8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疗程结束后进行的为期4周的回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对照组有效率达到100%,而观察组无变化,仍保持在80.3%,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缓解期偏头痛患者的预防性治疗过程中,浅刺针法在前期治疗过程中效果显著,而常规针刺法远期疗效更为显著,临床在针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模式选取过程中,二者皆可。

  • 多针浅刺法治疗面瘫78例

    作者:吕士琦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采用多针浅刺法,配合TDP局部照射,治疗面瘫78例,7次为1疗程,间隔3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78例中痊愈64例,显效13例,好转1例,全部有效,愈显率98.72%.结论:采用多针浅刺法治疗早期面瘫疗效较好.

    关键词: 面瘫 浅刺 针刺疗法
  • 浅刺电针加频谱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作者:李建华;李建中

    目的:观察浅刺电针加频谱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浅刺电针加频谱)30例,对照组(常规针刺)3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7%,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浅刺电针加频谱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具有较好疗效.

  • 浅刺多穴法的治疗特点浅析

    作者:雒陈

    浅刺多穴法又称浅刺多针法,是包括针法和选穴法在内的一种方法.浅刺就是用毫针刺入穴位,程度较浅,一般仅有二三分深,并根据病情虚实,行以补法或泻法;多穴或多针是指在治疗时选穴较多,或在病变部位投针较多.临床应用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称之为浅刺多穴法或浅刺多针法.其治疗特点有如下几种.

    关键词: 多穴 浅刺
  • 浅刺加闪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效果分析

    作者:王维杰

    目的 分析浅刺加闪罐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接收的8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采取针刺治疗加TDP照射治疗,实验组则给予面部少针浅刺结合闪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Portmann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之下,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评分更高,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2.50%和97.50%,远高于参照组的55.00%和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浅刺加闪罐进行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升痊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内关穴深浅刺对神经传导的影响

    作者:张承舜;金硕果;唐勇;尹海燕

    目的:对比分析深刺、浅刺内关穴对感觉神经传导和运动神经传导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男性受试者5名,分另q记录左侧内关穴浅刺(深度约0.5cm)、深刺(深度约2.0cm)时感觉神经传导的潜伏期、波幅和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的潜伏期、波幅.结果:(1)浅刺受试者与深刺受试者感觉神经传导潜伏期、波幅、传导速度和比较,P>0.05.(2)浅刺受试者与深刺受试者运动神经传导潜伏期比较,P>0.05;波幅比较,P<0.05.结论:深刺和浅刺对感觉神经传导影响可能不具有差异性.深刺对和运动神经的较浅刺明显.

  • 缺血性中风患者健侧外关穴浅刺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

    作者:肖慧玲;陈俊琦;曲姗姗;郑禹;卢阳佳;黄泳

    目的:运用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技术,研究浅刺缺血性中风患者健侧外关穴和非穴的脑区激活情况.方法:12例右脑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观察健侧外关穴浅刺和健侧非穴浅刺的fMRI脑功能成像特点,所得图像采用SPM2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健侧外关穴浅刺无激活点,在BA7、BA10有负激活点,健侧非穴浅刺在BA8、左侧小脑后叶山坡有激活点,在BA10有负激活点.与浅刺非穴比较,浅刺健侧外关穴无激活、负激活点.结论:健侧浅刺对脑区血流状态有着肯定的影响,但浅刺外关穴与非穴无明显差异.

  • 皮部浅刺法研究现状

    作者:郝婷婷;付于

    经络皮部是十二经脉机能活动反应于体表的部位,居于人体的外层,是机体的卫外屏障.皮部浅刺疗法是以经络理论为依据,以刺激十二经皮部为主的一种治疗方法.文章收集了关于皮部浅刺疗效状况的一些文献,文献提示:随着我国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皮部理论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包括对针法的研究,针刺深浅与疗效关系的实验研究,以及各医家对于浅刺临床经验的总结等等.但同时也可以发现,目前皮部理论的应用与研究还是明显不足,研究的深、广度不尽如人意.在针灸的治疗过程中,更多的患者倾向于这种痛苦少、安全、有效的皮部浅刺治疗方法.

    关键词: 皮部 浅刺
  • 浅刺阿是穴治疗胫骨骨膜炎临床观察

    作者:樊若;刘玉祥

    胫骨骨膜炎在部队、运动员中非常多见,而且一旦发生,常常由于疼痛影响训练与成绩.2002-2006年我们采用浅刺阿是穴治疗胫骨骨膜炎10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睛明穴刺法探析

    作者:尚士强;李平;杨晓琳;任树天

    睛明又名泪空、泪腔、目内眦,首见于<素问·气府论>:"手太阳脉气所发者三十六穴,目内毗各一."常用于治疗各种眼科疾病.本穴位于眼眶内,针刺过程中易出血,成为本穴应用的障碍.

  • 多针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134例

    作者:王璞;安军明;孙科平;赵阳

    目的:观察多针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取攒竹、太阳、迎香、下关、颊车等穴,刺入约0.2~0.5寸,手法宜轻,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结果:①134例患者中痊愈108例,总有效率99.3%.其中病程在2周内与2周后显效率比较,P<0.005,有极显著差异.②治疗3个疗程内痊愈97例,占总痊愈率的65%.③在2周内就诊的125例患者中痊愈104例,占83.2%.结论:多针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值得推广.

  • 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25例

    作者:孔莹;邹伟;迟庆滨;王珑;孙晓伟;刘鹏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客观的证实其临床疗效的可靠性.方法:对25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针刺治疗后分析疗效.结果:25例患者,经21日治疗后,治愈8例,占32.0%;好转14例,占56.0%;无效3例,占12.0%;总有效率达88.0%.结论: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疗效显著.

  • 皮部浅刺结合五行音乐宫调疗法治疗63例兼症为心脾两虚郁证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颜妙璇;付于

    目的:观察皮部浅刺结合五行音乐宫调《高山流水》疗法治疗针灸门诊常见病兼见心脾两虚型郁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治疗前后正性情绪的变化,并提出皮部浅刺结合五行音乐疗法。方法:63例针灸门诊常见病患者,其中中风20例,骨痹27例,不寐16例,均具备兼症为心脾两虚型郁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采用皮部浅刺结合宫调疗法治疗,每次治疗半小时,连续治疗7天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1次后及治疗7天后进行针刺刺激接受程度、VAS视觉模拟评分法、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情绪调节习惯问卷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等量表评分,同时观察不良事件有无发生。结果:治疗第1次、连续治疗7天后患者自身各项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连续治疗7天后,单以兼症临床症状和体征为疗效评定标准,总有效率为84.1%(53/63)。结论:皮部浅刺结合五行音乐宫调《高山流水》疗法对中风、骨痹及不寐3种疾病兼见心脾两虚型郁证患者不仅可以提高针灸刺激接受程度和减轻针刺疼痛感,同时提高患者积极情感并减少消极情感,使患者在情绪调节习惯上趋向于宣泄调节,而且在生存质量测定上生理、心理方面都有所改善,疾病康复情况良好。

5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