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筋刺法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作者:吕玉娥;段永峰

    目的 研究以石学敏教授"经筋、皮部"理论为指导的经筋刺法对难治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20例难治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予经筋刺法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进行评价分级,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均优于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ouse-Brackmann分级量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以石学敏教授"经筋、皮部"理论为指导的经筋刺法对难治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部功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 基于“皮部”理论推拿疗法对家兔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研究

    作者:张欣;刘明军;尚坤;吴萌;杨寄渝;李亚;王之虹

    目的:观察在足太阳膀胱经皮部开展推拿疗法对免疫抑制家兔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8只家兔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推拿组,每组6只,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的方法造模,观察各组动物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和局部皮肤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MHC-Ⅱ)、白介素-12(IL-12)含量.结果:模型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局部皮肤MHC-Ⅱ、IL-12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血清NGF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推拿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局部皮肤MHC-Ⅱ、IL-12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P<0.01),血清NGF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的方法能够制造免疫抑制动物模型;在足太阳膀胱经皮部开展推拿疗法能够有效调节免疫抑制家兔的局部和整体免疫功能.这可能是推拿疗法作用机制之一,也是中医传统“皮部”理论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 皮部埋针治疗肥胖型糖耐量低减的临床观察

    作者:梁静华;冯臻谛;冯胜奎;鲍树德;王可佳

    目的:探讨皮部埋针疗法与西药对比治疗肥胖型糖耐量低减(IGT)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00例肥胖型IGT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埋针组和西药组,每组150例.两组均给予临床标准化诊疗方案进行降压、降脂、减肥、运动治疗,并行科学膳食管理.西药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0.25 g,每日3次.埋针组行皮部埋针治疗,主穴选取双侧胃脘下俞、肝俞、脾俞、天枢、足三里,并随证加减,36~48 h后揭去揿针.每周一、四各治疗1次,3个月为一疗程.两组均干预两年.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率、肥胖指标[腰围、体质量指数(BMI)]、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肝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谷丙转氨酶(ALT)]及中医症候积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2型糖尿病发病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2 h PG、HbA1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且埋针组改善情况优于西药组(均P<0.05).埋针组治疗后低血糖发病率为0.7%(1/150),西药组为1.3%(2/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腰围及BMI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埋针组改善情况优于西药组(均P<0.05).两组患者TC、TG、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Scr、BUN、UA、ALT均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埋针组中医症候总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西药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针组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优于西药组(P<0.01).埋针组总有效率为98.0%(147/150),西药组为92.7%(139/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埋针组2型糖尿病发病率为2.0%(3/150),西药组为7.3%(1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埋针组经过两年的干预,各项IGT不良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西药组药物治疗,并且未见肝肾功能的损害.

  • 杨上善经络理论框架解析与相关概念诠释

    作者:张建斌

    杨上善类编《黄帝内经》的同时,构建了经络理论的系统框架.考察《黄帝内经太素》可以发现,杨上善是基于经脉理论的立场构架经络系统框架的.该框架主要分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两部分,其中经别与经脉是正别关系,络脉、皮部、根结、标本都从属于经脉,经筋理论当有别于经络系统.杨上善对于经络系统的构建和诠释,有着独特的思考和立场,作为早期经络理论形式之一,值得关注.

  • 付于主任“皮部浅刺”理论初探

    作者:高慧明;付于

    皮部浅刺法是通过浅刺的方法作用于十二经皮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中医针灸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随着中医的发展,很多医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对“十四正经”的研究上,对“皮部”理论的研究较少。付于主任根据多年经验将十二经皮部理论与现代解剖、组织功能学说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皮部浅刺”理论。该疗法主要通过针刺“皮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本文章将从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角度对“皮部浅刺”理论进行初步阐述。

    关键词: 皮部 皮部浅刺 皮肤
  • 中医传统“皮部”理论研究思路

    作者:张欣;刘明军;尚坤;吴萌;李亚;王之虹

    “皮部”理论是中医传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诊疗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关于中医传统“皮部”理论的研究却鲜有开展.从“皮部”理论的理论渊源、现代研究进展等方面对“皮部”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并指明了“皮部”理论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 皮部 经络学说 诊断
  • 中医皮部络脉理论探析

    作者:王雪峰;张秀英

    皮部是络脉之气散布所在,通过研究皮部络脉的字解、定位及结构,分析挖掘皮部络脉二者之间的表里关系、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皮部络脉理论是中医传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诊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望诊.望面部皮部络脉而诊疗,十二经脉的气血皆上注于面部;望小儿指纹皮部络脉,通过皮部络脉色泽的变化可以判断内在脏腑的病变及疾病的寒热虚实属性.同时阐述以皮部络脉理论为指导的中医外用药的转输途径,构建中医药外治疗法中经皮给药传输机制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皮部 络脉 中医理论
  • 十二皮部理论在皮肤病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蔡一歌;金力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及其络脉在体表的分区,具有反映病候、传注病邪的特点.不同皮部上出现的皮损表现,对皮肤病的辨证论治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结合皮部理论,从经脉-脏腑角度诊治皮肤病取得了一定进展.该文对十二皮部理论及其在皮肤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包括皮部理论的概述,皮部实质探索等相关基础研究,皮部理论在皮肤病辨证论治中的应用现状,试图为今后根据皮损所在皮部反推经络、脏腑,从而为指导皮肤病辨证论治奠定基础.

    关键词: 皮部 经络 皮肤病
  • 顽固性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在十二皮部分布规律初探

    作者:蔡一歌;金力;娄卫海;李伟凡

    目的:应用中医学十二皮部理论观察顽固性寻常性银屑病的主要皮损分布部位,分析其在十二皮部的分布规律以及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3个基本证型之间皮损所在皮部的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完善银屑病辨证论治理论、提高临床疗效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顽固性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所在皮部进行观察,将主要皮损部位描画于“皮损所在皮部研究观察表”,记录患者皮损所在的皮部。总结皮损在十二皮部出现的频数及百分率,并进行排序,分析其在十二皮部的分布规律以及不同证型间皮损所在皮部的分布规律。结果顽固性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在十二皮部分布的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主要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皮部、足阳明胃经皮部、足少阳胆经皮部、足厥阴肝经皮部和足太阴脾经皮部。顽固性寻常性银屑病各证型(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之间皮损在十二皮部分布的频率差异,以及各证型与总体相比较皮损在十二皮部分布的频率差异,尚均未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顽固性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在十二皮部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太阴脾经等皮部皮损分布较多,提示以上经络脏腑可能与顽固性寻常性银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顽固性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在十二皮部的分布与银屑病“从血论治”的分型尚无明显相关性。

  • 血管区理论对《素问·皮部论篇》解读的启示

    作者:刘斌;尤海燕

    “皮部”是《黄帝内经》中的一个重要的人体结构概念,在该书多处条文中均有提及。《素问·皮部论篇》是按照六经体系对人体皮肤分部进行专篇阐述的篇章,但是对皮部的理论研究鲜有开展。1987年澳大利亚学者 Taylor 基于解剖学发现提出了“血管区”理论,其论文中出现了类似的皮肤血运分区概念。通过比较两个理论的相似之处,发现“血管区”相关理论对于《素问·皮部论篇》相关理论的系统整理和深化认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不仅强化了对皮部以经脉为纪的认识;而且深化了对络脉流注特征的认识;亦为面部色诊提供研究基础。血管区理论的相关启示有益于利用现代医学科技深入理解并进一步探索皮部理论,从而更好地运用皮部理论指导中医的相关临床实践。

  • 灸法卫气与皮部

    作者:罗玲;王静;尹海燕;唐勇;卢圣锋;韦莉;余曙光

    从灸法、卫气、皮部的关系试图探讨灸法的作用途径与原理.灸法作用于皮部,激发宣行卫气,通过卫气循行和"皮部-络脉-经脉-腑-脏"的途径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为灸法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灸法 卫气 皮部
  • 付于皮部浅刺学术思想及经验介绍

    作者:张思彬;付于

    皮部浅刺法是一种在十二经皮部理论、现代解剖、组织功能学说上发展起来的针灸治疗方法,付于根据多年经验将皮部浅刺手法进行合理量化并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文章从皮部浅刺手法的量化,理论基础,以及临床体会多个角度阐述了皮部浅刺疗法在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和有效治疗方法,有助于从一个全新视角理解此疗法的机理和疗效,皮部浅刺法因其针刺部位表浅,大大减少了患者治疗时的痛苦,提高患者依从性的优点逐渐被医家学者所采用,值得推广.

  • 发掘中医传统“皮部”理论精髓拓展中医效应机制研究新思路

    作者:张欣;刘明军;尚坤;吴萌;李亚;王之虹

    “皮部”理论是中医传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诊疗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关于中医传统“皮部”理论的研究却鲜有开展.文章从“皮部”理论的理论渊源、现代研究进展等方面对“皮部”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并指明了“皮部”理论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 皮部浅刺法研究现状

    作者:郝婷婷;付于

    经络皮部是十二经脉机能活动反应于体表的部位,居于人体的外层,是机体的卫外屏障.皮部浅刺疗法是以经络理论为依据,以刺激十二经皮部为主的一种治疗方法.文章收集了关于皮部浅刺疗效状况的一些文献,文献提示:随着我国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皮部理论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包括对针法的研究,针刺深浅与疗效关系的实验研究,以及各医家对于浅刺临床经验的总结等等.但同时也可以发现,目前皮部理论的应用与研究还是明显不足,研究的深、广度不尽如人意.在针灸的治疗过程中,更多的患者倾向于这种痛苦少、安全、有效的皮部浅刺治疗方法.

    关键词: 皮部 浅刺
  • 尺胫针治疗软组织疼痛性疾病的机理探析

    作者:任昌涛

    目的:简要介绍尺胫针疗法治疗软组织疼痛性疾病的机理。方法:从十二皮部与十二经脉的关系、标本理论、局部与整体全息论和近几年临床及科研结论等方面作了全面论述。结论:尺胫针疗法是以尺胫部皮部为刺激点,操作简便、安全,便于应用和推广。

  • 经络皮部理论在砭石疗法中的应用

    作者:胡波;谷世喆

    砭石疗法在临床与家庭预防保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砭石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以中医理论尤其是经络理论为指导.砭石的作用部位主要在皮肤,因此经络的皮部理论对砭石疗法有更直接的指导作用.通过分析六经皮部的概念和功能,初步阐释皮部理论在砭石疗法中的运用规律,对经络理论指导砭石疗法作进一步的补充.

  • 皮部浅刺结合五行音乐宫调疗法治疗63例兼症为心脾两虚郁证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颜妙璇;付于

    目的:观察皮部浅刺结合五行音乐宫调《高山流水》疗法治疗针灸门诊常见病兼见心脾两虚型郁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治疗前后正性情绪的变化,并提出皮部浅刺结合五行音乐疗法。方法:63例针灸门诊常见病患者,其中中风20例,骨痹27例,不寐16例,均具备兼症为心脾两虚型郁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采用皮部浅刺结合宫调疗法治疗,每次治疗半小时,连续治疗7天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1次后及治疗7天后进行针刺刺激接受程度、VAS视觉模拟评分法、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情绪调节习惯问卷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等量表评分,同时观察不良事件有无发生。结果:治疗第1次、连续治疗7天后患者自身各项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连续治疗7天后,单以兼症临床症状和体征为疗效评定标准,总有效率为84.1%(53/63)。结论:皮部浅刺结合五行音乐宫调《高山流水》疗法对中风、骨痹及不寐3种疾病兼见心脾两虚型郁证患者不仅可以提高针灸刺激接受程度和减轻针刺疼痛感,同时提高患者积极情感并减少消极情感,使患者在情绪调节习惯上趋向于宣泄调节,而且在生存质量测定上生理、心理方面都有所改善,疾病康复情况良好。

  • 足阳明经美容作用初探

    作者:傅杰英

    文章重点就足阳明胃经与面部皮肤以及形体的美容关系,从穴位功能、经络循行、经络与脏腑的关系、临床观察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强调在临床中应该重视足阳明胃经的整体经脉的美容作用.认为应该对足阳明胃经在皮肤、形体美容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 十二皮部大面积闪罐瘀血疗法治疗疑难杂证的临床运用

    作者:吴俊梅;林建华

    使用大面积皮部闪罐瘀血疗法治疗某些疑难杂证,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该疗法所需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无痛苦,无毒副作用,适用于国内外各民族病人.

  • 张家维教授皮部理论临床应用经验

    作者:许云祥;陈贵珍;张家维

    1 皮部理论1.1 概述皮部是经络系统在皮肤上的分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皮部,就是指人体暴露于外面的浅部分,即皮肤;狭义的皮部,则是经脉与络脉在体表的分区.

    关键词: 皮部 临床应用 针刺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