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8点法在双侧唇裂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侯春林;马雪芳;柳新华;侯伟;张新华

    目的 寻找一种能使双侧唇裂修复术后唇峰、唇弓形态对称,增加上唇高度,减小鼻唇角度及恢复人中形态美观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2010年~2015年53例双侧唇裂患者运用一种新的整复术式,对传统的术式(直线原长法)进行改良.手术定点设计增加至8点,点3使2~3~4较2~3连线延长,增加了前唇的长度,减小了鼻唇的角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原长法前唇高度不足的问题.标准术前、术后、随访照片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术后无局部感染、出血、复裂,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例数47例,随访率89%.随访时间短1个月,长36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随访患者均鼻底部分组织闭合良好,双侧鼻翼略塌陷;手术切口疤痕不明显,良好地模拟了人中嵴形态;两侧唇峰对称,唇弓线连续性良好,形态对称,唇珠饱满,上唇高度自然延长,鼻唇角度减小,人中形态及外观恢复良好,疗效满意.结论 这种改良方法定点设计简单、切口隐蔽,缝合后切口模拟形成了自然人中嵴与唇弓,术后疤痕少,且在轮廓线上,对称性好,能大程度恢复患者鼻唇外观,手术效果满意,从而为临床上双侧唇裂修复提供具有更美观、实用和可行的手术方法.

  • 针灸与物理疗法相结合治疗面肌痉挛

    作者:王智敏

    面肌痉挛指一侧面神经所支配的肌肉阵发性、节律性抽搐、痉挛或强直性发作.多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向下扩大至面部表情肌及口轮匝肌,常局限于一侧,两侧受累较少,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过度疲劳及讲话等原因容易诱发,安静时减轻,睡眠时消失.本病好发于中年女性,病因不明,临床上属于疑难杂症.

  • 双侧唇裂术后畸形100例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莫仲伟

    目的 分析双侧唇裂术后患者出现畸形的原因.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1年4月间入该院进行治疗的双侧唇裂患者100例,实施Brown-Mcdowell术式及Barsky-Hagedorn术式,观察患者术后畸形出现状况.结果 术后畸形总发生率为28%,主要表现为露齿、鼻翼塌陷、口裂缩窄、唇峰不对称、鼻翼点与口角在一条直线上.等.实施增加前唇长度手术畸形发生率为40.48%(17例);实施前唇原长法畸形发生率为18.97%(11例),应用口轮匝肌解剖重建术患者康复较好,4例患者出现轻微畸形,外鼻重建患者康复效果较好.结论 双侧唇裂术后畸形难以避免,但可综合多种手段降低畸形程度与影响,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临床中对此课题仍需加强研究.

  • 腹针治疗面肌痉挛19例

    作者:朱文罡;顾群;孟凡军;任连芳;薄智云

    面肌痉挛为临床常见病,多为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搐,开始为眼眶周围的眼轮匝肌间歇性不规则轻微抽搐,以后以较慢的速度逐渐扩展到口轮匝肌、口角提肌、颊肌等半侧面肌,引起闭眼、露齿、口角及颊部抽搐等一些习惯性动作.本病病因不明,可因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气候变化等因素而加重发作,休息和入睡后症状可缓解.我科采用腹针疗法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留针中全身震颤案

    作者:张水生

    朱××,女,56岁,马来西来华裔.2000年8月22日诊.患者因患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瘫)15天后就诊于马来西吉隆坡彭氏针灸诊所.刻下:右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口角下垂歪向左侧,右鼻唇沟变浅,晨起漱口流水,露齿,右眼睑闭合不全,露睛约3 mm,额纹消失.查:鼓腮无力吹气漏风,角膜反射、眼轮匝肌反射、口轮匝肌反射及瞬目反射均减退.血压115/76 mmHg,神志清楚,体丰疲惫,心烦不眠,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缓.诊断:右侧面神经麻痹(面瘫).

  • Sihler's 染色法初步观察人表情肌的肌内神经分布

    作者:刘莹莹;李颖月;韩洁;王启明

    本研究借助sihler's 染色技术观察人表情肌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为临床开展整形美容术提供解剖学基础。首先通过改良的sihler's 染色技术对2例人的表情肌进行整肌染色,分别经过除色素、脱钙、染色、脱色、中和和透明,使表情肌的肌内神经呈现,借助X线阅片厢观察并摄片。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面部表情肌均由面神经支配。颞支分出2-3支,向前分别进入额肌和眼裂以上的眼轮匝肌。神经纤维几呈直角进入眼轮匝肌,分支4-5支,其末梢部与来自动眼神经的上支共同支配上睑提肌。眼裂下部的眼轮匝肌则由面神经的颧支支配,纤维亦呈直角向上进入该肌,分支约有3-4支。颊支与颧支的位置接近,彼此有分支交织在一起,且分支数目较多,这可能与口周围肌数目多,比较发达有关。特别是口轮匝肌的神经分支丰富。口裂以上的轮匝肌主要由颊支支配,分支呈直角进入该肌,每侧约有数十支细小的纤维,颊支的纤维亦进入提上唇肌。口裂以下的轮匝肌则由下颌缘支的深部颏神经支配,每侧的分支约有数十支,呈直角进入。降口角肌主要由下颌缘支的浅支支配,亦有分支进入降下唇肌和轮匝肌。藉此,对主要的表情肌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进行了初步观察,发现表情肌的肌内神经配布与其功能相关,越是发达的表情肌其肌内神经配置也越复杂。

  • 面肌痉挛的研究进展

    作者:齐洪武;王政刚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 一般指特发性或原发性者,是一侧的面神经所支配的肌群不自主的、阵发性的、无痛性抽搐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向下扩大至面部表情肌及口轮匝肌,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过度疲劳及讲话等原因容易诱发.以往认为女性发病多于男性,近几年统计表明发病与性别无关,且多在中年发病[1].随着显微神经外科的发展,人们对于HFS的病因有了进一步认识,且在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就这两方面的发展近况做一综述.

  • 皮下组织瓣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珠缺如和鼻底凹陷

    作者:田孝臣;胡晓春;吕晓杰;陈俊男;马园园;杜群;刘莹;王艺

    目的 探讨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珠缺如和鼻底凹陷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收治的单侧唇裂术后继发上唇畸形36例患者,应用患侧上唇皮下口轮匝肌和瘢痕设计并形成"C"瓣和"D"瓣,"C"瓣转移至患侧鼻翼基底,修复鼻底凹陷畸形,同时可以向内、上收紧向下、外移位的鼻翼外侧脚;切缘口轮匝肌于患侧人中嵴处对合,重建口轮匝肌连续性; "D"瓣向健侧反转再造唇珠,修复唇珠缺如畸形.结果 回顾性研究36例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鼻底、唇部形态明显改善,唇珠明显,上唇形态自然,与下唇关系协调.其中28例随访6个月~1年,上唇形态持久、满意.结论 由患侧上唇皮下瘢痕和口轮匝肌构成的皮下组织"C"瓣和"D"瓣,可以改善鼻底凹陷,加强唇珠形态;两侧口轮匝肌在中线对位缝合可以重建口轮匝肌连续性,上唇形态更加趋于正常,治疗效果确切.

  • 唇裂二期“三单位”肌肉复位法和评估

    作者:周佳;樊奇;郑丹宁;余力;张波;朱昌;陈霞;王健

    目的 探索一种新的矫正单侧唇裂二期继发唇部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 24例患者应用口轮匝肌“三单位”修复法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部畸形.术中将口轮匝肌分为鼻底单位、白唇单位和红唇单位,分单位对口轮匝肌修复重建.术后平均随访(16.79±6.23)个月.结果 24例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术后1年患者满意率100%,医患双方评价唇部形态明显改善.结论 “三单位”口轮匝肌复位法是一种有效、易掌握的治疗单侧唇裂术后唇部畸形的手术方法.

  • 前唇皮下组织瓣在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田孝臣;刘虎仙;吕晓杰;陈俊男;杨超;刘莹;刘会娜;赵亚楠

    目的 探讨应用前唇皮下组织瓣,重建口轮匝肌连续性和完整性,修复双侧唇裂继发上唇“口哨”畸形与鼻底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前唇皮下组织瓣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者36例.采用前唇上方双侧皮下组织c1瓣、c2瓣修复鼻底凹陷畸形,两侧口轮匝肌a瓣、b瓣向中线对合,重建口轮匝肌连续性,同时前唇下方皮下组织d瓣向下推进形成或再造唇珠.根据“口哨”畸形改善、唇珠形态、双侧伤口瘢痕和患者满意度,采用量化评分法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鼻底、唇部形态明显改善,唇珠明显,上唇形态自然.36例患者术后8个月以上随访到23例,5例很满意,16例满意;2例不满意,后经门诊手术局部调整后,患者均较满意.结论 前唇上方皮下组织双侧c1瓣、c2瓣及前唇下方皮下组织d瓣,可以改善鼻底凹陷,加强或再造唇珠;两侧口轮匝肌a、b瓣在中线对位缝合可以重建口轮匝肌连续性,上唇形态恢复好,治疗效果确切.

  • 口轮匝肌瓣垂直交叉法在继发唇裂人中嵴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孙家明;李薇薇;乔群

    在继发唇裂修复手术中,患侧人中嵴的修复对重建上唇的正常外观至关重要.已有多种手术方法报道,包括皮下旋转皮瓣或肌肉瓣、皮下耳软骨移植、肌腱移植以及下唇的Abbe瓣等[1-6],但均存在供区受损或移植物吸收而影响手术效果等缺点.我们通过劈裂口轮匝肌后垂直交叉缝合重建自然的患侧人中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颊肌黏膜瓣在宽大红唇及口轮匝肌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陈建;赵振民;李森恺;尹宁北;熊斌;吕唯;石蕾

    目的 探讨修复大面积的红唇及口轮匝肌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 设计以面动脉前颊支为血管蒂的颊肌黏膜瓣,用以修复上或下唇宽大的红唇及口轮匝肌缺损.结果 共治疗7例,5例患者术后无任何并发症,2例患者颊肌黏膜瓣尖端黏膜坏死,未累及肌层,术后创面通过黏膜上皮化而愈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早期即可测到温度觉、触觉,肌电图和电镜显示瓣内肌肉有运动神经支配.结论 应用颊肌黏膜瓣可以修复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宽大红唇及口轮匝肌缺损,并且可获得良好的形态、感觉和功能.

  • 下唇双蒂口轮匝肌黏膜瓣一期修复双侧唇裂术后口哨样畸形

    作者:李喆;王凡;刘林奇;呂巍;李世荣

    目的 探讨一种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中、重度口哨样畸形的方法.方法 在下唇中央设计一类似于Abbe瓣的倒三角形组织瓣,将两侧去表皮的双蒂口轮匝肌肌肉黏膜瓣向上翻转埋置于上唇缺损处,对位缝合,矫正上唇口哨样畸形.结果 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采用上述方法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口哨畸形10例,所有病例术后均一期愈合,经(11±6)个月随访,唇部形态明显改善,唇珠丰满,上、下唇比例协调.结论 下唇双蒂口轮匝肌黏膜瓣可较好地一期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中、重度口哨样畸形.

  • 前唇皮下组织瓣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口哨畸形和鼻底凹陷

    作者:田孝臣;吕晓杰;胡晓春;陈俊男;崔立龙;刘莹;刘会娜

    目的 探求一种新的修复口哨畸形和鼻底凹陷方法,提高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前唇上方皮下组织双侧C瓣修复鼻底凹陷畸形,两侧口轮匝肌向中线对合,重建口轮匝肌连续性,同时前唇下方皮下组织Λ瓣向内下翻转再造唇珠.结果 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采用上述方法修复双侧唇裂继发口哨畸形和鼻底凹陷30例,所有病例术后全部一期愈合,经3 ~18个月随访,鼻底、唇部形态明显改善,唇珠明显,上唇形态自然,与下唇关系协调.结论 前唇上方皮下组织双侧C瓣及前唇下方皮下组织Λ瓣,可以改善鼻底凹陷,加强唇珠形态;两侧口轮匝肌在中线对位缝合可以重建口轮匝肌连续性.

  • 皮肤红唇复合三角瓣并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在先天性唇裂红唇整复中的应用

    作者:韦强;徐思达;陈石海;刘庆丰;廖明德

    目的 探讨更为理想的先天性唇裂红唇修复方法.方法 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应用皮肤红唇复合三角瓣并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的方法,对68例先天性唇裂患者行红唇整复及唇珠再造.结果 68例患者红唇部切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46例,时间为3个月至1年,其中8例有裂隙两侧红唇厚薄不均、唇珠偏歪的表现,其余病例唇弓线、唇吻线连续性良好,形态对称,唇珠外翘、饱满,位置适中.结论 口轮匝肌的精确复位是红唇整复及唇珠再造的关键,本方法设计简单、合理,可以很好地修复红唇.

  • Millard术式修复不完全唇裂几点体会

    作者:雷建如;魏学黎;马明;于宏兵;付祚;郭丰年

    先天性不完全唇裂主要是因口轮匝肌异位附着所引起的以组织移位为主的畸形。异位止点分别为鼻小柱基底前鼻嵴,鼻翼基底下方的上颌骨,患侧鼻底桥接的软组织仅含有薄而稀少的肌纤维组织[1,2]。应用Millard Ⅱ式修复Ⅱ度不完全唇裂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术式。因不完全唇裂病例畸形表现各异,局部畸形各不相同,因此术中要求术者对具体的畸形情况灵活地运用Millard方法,才能达到完美的修复效果。在修复幼儿唇裂时对鼻畸形的矫正,主要是鼻小柱健偏矫正,鼻孔基底变宽,缩窄宽度及衬垫鼻底凹陷畸形。因鼻翼软骨结构纤细[3],对手术幼儿软骨支架破坏搔扰大,待鼻发育成熟后再行矫正。传统Millard Ⅱ式修复方法有几点不足之处:①健唇裂侧上部肌层因C瓣形成而遭到分割,肌层不能完整地从前鼻嵴异位附丽点解剖复位,整体旋转下降一定程度受限。②唇裂隙两侧肌层组织显得薄弱量少,直接肌层对位缝合形成裂侧人中嵴较健侧人中嵴立体感差,欠丰满。③修补后的裂侧鼻孔基底凹陷仍明显。④唇珠欠丰满而裂侧红唇略显臃肿不对称[4]。针对上述缺点,我们做了几点改进,效果满意。

  • 颏颈粘连修复的几项技术商榷

    作者:濮哲铭;施耀明;孙宝珊;许礼根

    唇、颏、颌、颈瘢痕挛缩畸形松解,皮片移植是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1],实用,简单,有效,术后皮片收缩是其主要缺点.1998年10月至2000年10月,我们行该类手术117例,现仅就几个具体技术问题探讨如下.1临床资料唇、颏、颌、颈瘢痕挛缩畸形117例,年龄3~46岁,男62例,女55例整形手术均在伤后6个月后施行.其中:①下唇外翻松解,口轮匝肌Z成形术9例.术后外形满意,远期未发现下唇外翻复发.②颌颈瘢痕粘连松解,颈阔肌Z成形术11例.术后6个月内挛缩复发需再次手术者仅1例;同期以切断颈阔肌法行颌颈瘢痕粘连松解32例,术后挛缩复发需再次手术者,据不完全统计有10例.③植皮边缘引流6例,颈阔肌下引流9例.以植皮坏死面积小于总面积5%为成功标准,经植皮边缘引流和颈阔肌下引流完成的颌颈粘连松解植皮,成功率均为100%;同期未经引流者53例,成功32例,为60%.

  •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鼻畸形治疗体会

    作者:蒋永能;张捷;王会军;赵炳瑜;何晓静;鲁冰

    唇裂术后随着患儿生长发育,大多存在不同程度唇鼻畸形.1998年以来,我们共收治20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鼻畸形,应用埋没导引缝合法悬吊鼻翼软骨,口轮匝肌重叠缝合法再造人中嵴,针对各畸形的特点,对多个部位的组织进行综合处理,唇鼻畸形均一次性得以矫正,术后效果满意.

  • 先天性双侧唇裂的口轮匝肌一期修复重建

    作者:张彬;李克义;牛怀恩

    传统的双侧唇裂修复术不行口轮匝肌的复位矫正,术后患者常出现上唇低平、切口两侧运动性球状突起、鼻小柱短小、鼻底过宽等畸形.近年来,我们对23例先天性双侧唇裂进行了口轮匝肌一期重建,效果较好.

  • 吻合血管的下唇外伤离断组织回植成功一例

    作者:孙文海;王增涛;张东升;张昌军;朱小雷;胡勇

    2004年12月6日,我们通过吻合血管将1例完全撕脱的大部分下唇组织回植成功.1病例介绍患者男,24岁.下唇大部分被人咬伤致完全离断,于伤后7 h入院.伤情:下唇偏右约3/4缺损,局部牙齿牙龈外露,离断下唇组织块约4 cm×3 cm×1 cm大小,创缘不齐,偏左侧有一纵行裂口深及口轮匝肌,为咬下后咀嚼所致(图1,2).离断下唇用报纸包裹保存.

81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