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面神经下颌缘支解剖行腮腺肿瘤切除术临床分析

    作者:葛士波;文森林;李同斌

    目的 探究腮腺肿瘤行面神经下颌缘支解剖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来院就诊的腮腺肿瘤患者39例进行临床研究,采用下颌缘支解剖逆向分离面神经法将腮腺肿瘤切除,对本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随访结局进行统计.结果 39例患者的手术成功,随访发现未有复发者,仅有腮腺瘘2例,面神经麻痹3例.结论 顺下颌缘支逆向分离解剖面神经的腮腺肿瘤切除术,解剖标准清楚,操作方便,易于初学者掌握,术野清晰,优点明显,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面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

    作者:王爱平;李严斌

    面神经颅外段由面神经核发出的躯体运动纤维构成,从茎乳孔穿出颅外,分支分布于面部的表情肌.按其与腮腺的毗邻关系,可将面神经颅外段分为腮腺前段、腮腺内段和腮腺后段.本文主要介绍面神经的腮腺后段.腮腺后段指由腮腺丛发出的5组分支,出腮腺以后至表情肌的一段.颞支、颧支和上颊支主要来自颞面干,下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主要来自颈面干.熟悉面神经的走行方向、分支分布及其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对于保护面神经及其分支免受损伤非常重要.现就面神经各分支的解剖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Sihler's 染色法初步观察人表情肌的肌内神经分布

    作者:刘莹莹;李颖月;韩洁;王启明

    本研究借助sihler's 染色技术观察人表情肌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为临床开展整形美容术提供解剖学基础。首先通过改良的sihler's 染色技术对2例人的表情肌进行整肌染色,分别经过除色素、脱钙、染色、脱色、中和和透明,使表情肌的肌内神经呈现,借助X线阅片厢观察并摄片。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面部表情肌均由面神经支配。颞支分出2-3支,向前分别进入额肌和眼裂以上的眼轮匝肌。神经纤维几呈直角进入眼轮匝肌,分支4-5支,其末梢部与来自动眼神经的上支共同支配上睑提肌。眼裂下部的眼轮匝肌则由面神经的颧支支配,纤维亦呈直角向上进入该肌,分支约有3-4支。颊支与颧支的位置接近,彼此有分支交织在一起,且分支数目较多,这可能与口周围肌数目多,比较发达有关。特别是口轮匝肌的神经分支丰富。口裂以上的轮匝肌主要由颊支支配,分支呈直角进入该肌,每侧约有数十支细小的纤维,颊支的纤维亦进入提上唇肌。口裂以下的轮匝肌则由下颌缘支的深部颏神经支配,每侧的分支约有数十支,呈直角进入。降口角肌主要由下颌缘支的浅支支配,亦有分支进入降下唇肌和轮匝肌。藉此,对主要的表情肌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进行了初步观察,发现表情肌的肌内神经配布与其功能相关,越是发达的表情肌其肌内神经配置也越复杂。

  • 除皱术中防止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雷涛;徐达传;高建华

    目的为除皱术中防止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防腐固定标本10例(20侧)和新鲜标本5例(10侧),观察下颌缘支的走行、分布,分析下颌缘支的分布特点及防止神经损伤的方法.结果⑴下颌缘支主干出腮腺后的走行方式可分为孤立型和共干型.⑵63.33 %的下颌缘支走行在下颌缘上方(2.1±0.7) cm;23.33 %沿下颌缘走行;13.33 %走行在下颌缘下方(1.8±0.5) cm.⑶下颌缘支出腮腺后走行于在咬肌筋膜中,在咬肌前缘,部分下颌缘支走行并支配颈阔肌,部分分支向深面走行支配口下组肌群.结论下颌缘支出腮腺后走行在以下颌角为起点,以下颌下缘为中线、下颌下缘上下各一横指的区域内.在SMAS-颈阔肌下平面分离到咬肌前缘位置时,应注意防止损伤下颌缘支.

  • 沿下颌缘支逆向分离面神经腮腺手术57例临床分析

    作者:湛建伟;苏国森

    目的:分析沿下颌缘支逆向分离面神经方法切除腮腺肿瘤的手术效果.方法:统计2003年1月~2008年1月腮腺肿瘤手术57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手术时采用沿下颌缘支逆向分离面神经的方法.结果:全组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例并发涎痿,3例面神经损伤.结论:沿下颌缘支逆向分离面神经的腮腺手术方法从浅到深分离,操作方便、术野清晰、创伤极小、出血较少、优点明显、效果满意.

  • 大鼠面神经颅外段的解剖及组织学研究

    作者:牛宇;胡敏;田淑琴

    目的 研究大鼠面神经的组成、走行、分支,为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显露面神经及各分支,测量各分支长度及外径,改良特殊三色法染色观察光镜结构.结果 大鼠面神经出茎乳孔后前行,贴咬肌的表面分为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至面部表情肌.面神经分支的长度和和中点外径依次为颞支(10.59 mm±0.34 mm,0.56±0.12 mm),颧支(15.48 mm±1.86 mm,0.70 mm±0.08 mm),颊支(26.18 mm±1.37 mm,1.01 mm±0.28 mm),下颌缘支(26.31 mm±1.32 mm,0.91 mm±0.20 mm),颈支(17.54 mm±0.75 mm,0.64 mm±0.15 mm).特殊三色法染色光镜下可见神经内膜呈绿色,完整;神经束较少,多为2~3束.大量神经纤维整齐排列,轴突位于中央,较小,呈蓝绿色,髓鞘呈枣红色,红细胞呈鲜红色,细胞核呈紫蓝色.结论 应选择大鼠面神经颊支和下颌缘支进行缺损修复模型的制备.

  • 面神经下颌缘支和颊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高俊彦;李明;吴海平;李建忠;李富德;熊鲲

    目的:了解面神经下颌缘支和颊支的正常层次解剖位置,面神经下颌缘支与面动脉以及面神经颊支与腮腺导管的位置关系,为防止面侧区颌面部手术中造成面神经下颌缘支和颊支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具(40例)成人尸体面侧区进行层次解剖寻找面神经下颌缘支和颊支及用游标卡尺测量相关数据.结果:面神经下颌缘支单干型居多,占57.5%,双干型占27.5%,合干型占15.0%;出腮腺后走行于下颌骨下缘的上方、下方及基本平行,各占65.0%、12.5%、22.5%;面神经下颌缘支经过面动脉的浅面、深面及两支经其浅面或深面夹持或环抱面动脉,然后合成1支者分别占89.5%、7.0%、3.5%.面神经颊支以双干型居多,占57.5%,单干型占12.5%,三干型占27.5%,四干型占2.5%;位于腮腺导管上方的颊支占52.3%,位于腮腺导管下方的颊支占47.7%.结论:掌握面神经下颌缘支和颊支的走行,下颌缘支与面动脉的关系位置,颊支与腮腺导管的位置关系,以满足颌面部外科手术的需要.

  • 两种不同面神经逆行解剖方式的临床研究

    作者:陆进;陈士文;陶恒

    目的 对比沿颧支逆行解剖面神经和沿下颌缘支逆行解剖面神经在腮腺良性肿瘤中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临床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分成A组(沿颧支逆行解剖面神经)和B组(沿下颌缘支逆行解剖面神经),分别采用沿颧支和沿下颌缘支两种方式逆行解剖面神经,比较面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和恢复时间长短.结果 A组和B组两种逆行解剖面神经的方式对面神经功能影响概率和恢复时间分别为11.6%,2.88±0.78月;40.5%,6.67±1.86月.A组逆行解剖面神经的方式神经损伤发生的概率和恢复时间较B组逆行解剖方式发生的概率小、恢复时间短(P<0.05).结论 沿颧支逆行解剖面神经的方式较沿下颌缘支逆行解剖面神经方式更适合临床应用.

  • 面神经下颌缘支的应用解剖与颌面外科的关系

    作者:王得利;张大伟;赵微

    目的:了解面神经下颌缘支的正常层次解剖位置,为涉及面侧区和颌下区的外科手术提供临床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30例(共60侧)成人尸体面侧区,进行层次解剖寻找面神经及其分支,用游标卡尺测量相关数据.观察了解面神经下颌缘支的分支类型、走行、与面动脉的位置关系以及穿出腮腺处和与面动脉的交叉处的体表位置.结果:面神经下颌缘支为1~2支,以单干型居多,约占58%,大多行于下颌骨下缘上方约占44%,行于骨下缘下方者占5%.未发现面神经下颌缘支不与面动脉交叉,位置均在下颌体下缘上、下方约0.5cm~1cm范围内.面神经下颌缘支经过面动脉的浅面和深面者分别占89%和6%;面神经下颌缘支穿出腮腺处的体表位置分别在下颌角上方和下颌支后缘前方1cm交点附近,面神经下颌缘支与面动脉交处距下颌支后缘约4cm,距下颌骨下缘约1cm.结论:了解面神经下颌缘支的毗邻和行程关系及其与周围结构的重要位置关系,为美容外科及颌面外科手术因神经损伤造成下唇及口角功能障碍提供了可靠的形态学依据.

  • 沿下颌缘支逆向解剖面神经在腮腺肿瘤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倪海林;周彬;吴松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手术中采用沿下颌缘支逆向解剖面神经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腮腺肿瘤患者86例进行分析。86例患者均进行沿下颌缘支逆向解剖面神经手术治疗方法,86例患者中24例为腮腺全部切除,62例患者为腮腺浅叶切除,手术后对全部患者进行8~66个月的术后随访,严格准确记录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结果:86例患者整体治疗效果良好,均未复发,手术治疗后发生腮腺瘘患者4例,2~3周后全部治愈;后续随访记录结果显示,86例患者无感染、术后严重感染以及永久性面瘫患者。结论:腮腺肿瘤患者手术治疗中,沿下颌缘支逆向解剖面神经手术方法是一种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的方法,这种解剖治疗方法的解剖标志要比传统的解剖方法更加容易准确找到,治疗后患者一般不会发生面瘫等严重的后遗症。

  • 颌下切口手术引起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宋绍华;田玉岭

    目的:探讨颌下切口手术下颌缘支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我院300例颌下切口手术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及下颌缘支损伤的发牛概率.结果:共有47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下颌缘支损伤,除2例外其余患者均在12个月内恢复:外伤及恶性肿瘤性疾病手术引起下颌缘支损伤的概率较大,颌下脓肿、慢性颌下腺炎及良性肿瘤下颌缘支损伤概率较小.结论:不同疾病手术中下颌缘支损伤的概率差别较大.熟练的局部解剖结构和规范的手术操作可减少下颌缘支损伤的发生.

  • 沿下颌缘支逆向解剖面神经行腮腺肿瘤手术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谢志向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48例腮腺肿瘤患者。按照解剖方式划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总干顺行法解剖面神经,观察组采用沿下颌缘支逆向解剖,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面神经损伤率为32.0%,高于对照组8.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时间比对照组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腮腺肿瘤手术沿下颌缘支逆向解剖面神经有一定效果,但是更易损伤面神经,且恢复时间更长,因此需结合患者肿瘤具体情况选取佳解剖方式。

  • 面神经损伤后异位再生13例误诊分析

    作者:高辉

    面神经损伤患者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16~65岁,平均36.5岁.病程3月~1年.损伤原因为车祸9例,钝器伤3例,锐器伤1例,其中合并颅脑损伤2例,上肢骨折3例.临床和肌电图检查面神经颧支损伤9例,异位再生颞支,表现为颧肌形态饱满,向外凸出,两侧面部明显不对称,颧肌与眼轮匝肌联带运动;颈支损伤1例,异位再生颊支,表现为颈阔肌与提上唇肌联带运动;下颌缘支损伤2例,异位再生颊支,表现为下颌肌与提上唇肌联带运动;颞支损伤1例,异位再生对侧颞支,表现为额肌患侧运动较对侧差.

  • 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在腮腺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烁;高春生;杜政德;杨琼;刘飞;张全明;张小萌

    目的:探讨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在腮腺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下颌缘支逆行法解剖面神经的腮腺部分切除术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随访1~3年肿瘤无复发,2例发生暂时性面瘫,2例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结论:采用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直径小于5 cm的腮腺良性肿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不同方法解剖面神经对面神经损伤的比较

    作者:陈明福;谢旺祥;丰章坤;高亮

    面神经解剖术有顺行和逆行两种主要解剖方法[1],两种解剖法对面神经主干、分支或多或少的能构成损伤.为了探讨以不同的手术方式尽量减少对面神经的损伤,本文对9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分别采用从颧支、下颌缘支、颊支3种不同的面神经解剖术式进行面神经解剖,并对术后出现面神经功能障碍及恢复时间做临床比较.

  • 面神经下颌缘支主干的定位解剖学研究

    作者:洪丽;安高;彭田红

    目的为在面侧区颌下部的手术中防止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6具成尸(即12侧)新鲜头面部标本和14具成尸(即28侧)防腐固定标本上,解剖观测面神经下颌缘支的走行、分布,建立相关的坐标体系,得出面神经下颌缘支主干的体表定位坐标参数.结果 (1)在面左侧,面神经下颌缘支的主干与下颌支的后缘的交点坐标为(6.0±4.5 mm,20.4±4.3 mm),在下颌骨的前方与下颌骨靠近的坐标为(38.2±5.3 mm,-2.8±4.6 mm);(2)在面的右侧,面神经下颌缘支的主干与下颌支的后缘的交点坐标为(-6.0±4.5 mm,18.8±5.7 mm),在下颌骨的前方与下颌骨靠近的坐标为(38.4±4.2 mm,-3.0±5.2 mm).结论在颌下部有一较为安全的三角形区域,在颌下部手术时可经此三角形区域入路而不损伤面神经的下颌缘支.

  • 面神经下颌缘支的应用解剖

    作者:易德保;罗特坚

    目的 为临床腮腺区良性肿瘤切除术时定位和处理面神经其分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16侧成人面侧区进行局部解剖,着重观察面神经下颌缘支下的行程及其与下颌后静脉前支、面静脉的相互关系.结果 面神经下颌缘支位于下颌角与颏孔连线、下颌后静脉前支、面静脉下端所围成的下颌缘支三角内,其行程以下颌角处为起点,下颌体下缘为中线,上、下方各14.5 mm的区域,下颌缘支三角的∠AOB平分线至的对边中点的线段作为面神经下颌缘支的投影线,下颌缘支行于此投影线上的占88%.结论 临床腮腺区良性肿瘤切除术,面神经探查分离时,可在下颌缘支三角内先暴露面神经下颌缘支,逆行分离探查面神经主干及其分支,下颌缘支的投影线可作为寻找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重要标志.

  • 沿下颌缘支逆向解剖面神经在腮腺肿瘤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文艺;张丽婷;王朝阳;朱世泽

    目的 分析沿下颌缘支逆向解剖面神经方法切除腮腺肿瘤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折2002~2010年我科施行腮腺肿瘤切除术43例.腮腺浅叶切除31例,腮腺全切除12例.全部病例均采用下颌缘支逆行法解剖面神经. 结果 全组术后随访10~60个月,无肿瘤复发病例.2例术后腮腺瘘,14~23 d痊愈.无永久性面瘫、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沿下颌缘支逆向解剖面神经的腮腺肿瘤手术方法解剖标志清楚,容易寻找,可有效降低面瘫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面神经颊支和下颌缘支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刘安堂;江华

    临床上吻合血管神经的游离肌肉移植或跨面神经移植整复面瘫时,都需要解剖健侧面神经的分支,其中常解剖的是颊支和下颌缘支.两组分支分别由面神经主干发出,并浅出腮腺缘,在走行过程中,其走行层次以及颊支与腮腺导管、下颌缘支与下颌骨下缘和面动脉关系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就面神经颊支和下颌缘支的解剖学及临床应用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以指导临床手术,避免损伤神经分支引起继发性的功能障碍.

  • 腮腺区神经鞘瘤囊性变超声表现1例

    作者:郑磊;黄湖;周秀萍;田新桥

    患者女,27岁,半年前发现右耳下有一肿物,约核桃大小,无疼痛不适,未予重视.半年来肿物逐渐增大,遂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右耳下扪及一大小约4 cm×3 cm肿块,无压痛,可活动,与皮肤无粘连,无面瘫,双侧腮腺导管开口正常,无脓性分泌物,张口度和咬合关系正常,余无明显异常.超声检查:右侧腮腺区探及一混合性异常回声,约4.5 cm×2.4 cm大小,边界清楚,内部回声不均匀,以无回声区为主(图1),实性部分以低回声为主,无回声区内可见带状高回声分隔;CDFI示团块实性部分可见血供,外周未见明显血管环绕征.超声提示:右侧腮腺团块状混合回声(良性肿瘤可能).术中所见:下颌缘支浅层、右腮腺下极后方见一肿块,约2.5 cm×3.0 cm大小,质软,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内含清亮液体.病理诊断:右侧腮腺神经鞘瘤,灶区囊性变(图2).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