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Aesthetics and Cosmetology 중화의학미학미용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中国医学美容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6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657/R
- 国内刊号: 杜太超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1-3个月
1.文稿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文稿应资料真实、数据准确、论点鲜明、结构严谨、文字精炼,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著一般不超过5000字(包括摘要、图表及参考文献);讲座、综述、会议纪要、临床病理(例)讨论类文稿字数可视具体情况而定;短篇论著(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等不超过2000字。
2.推荐信:来稿需经作者单位审核,并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并加盖公章。如涉及保密问题,需附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发表的证明。
3.请通过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稿件远程管理系统进行投稿(登录中华医学会主页www.cma.org.cn点击“业务中心”进入杂志社远程稿件管理系统或http://www.cosmagzine.com)。网上投稿成功后还需寄送以下几项材料:⑴稿件处理费,每篇稿件60元(请务必注明稿件编号),汇款地址:100120 北京安外黄寺大街9号《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编辑部收;⑵单位推荐信: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义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并加盖公章;⑶下载并填写《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寄至编辑部;⑷若此项研究为基金项目者,需附批文复印件。投稿过程中如需帮助请致电编辑部。
4.投稿清单:⑴投稿函(推荐信)、医学伦理知情同意书、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⑵题名及作者,作者单位,第一作者简介,基金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Email,电话,传真,投稿日期;⑶中文摘要;⑷英文摘要;⑸正文: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志谢,参考文献(视文章体裁选择相关项目)。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发文量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官网是什么?
http://zhyxmxmrzz.yiigle.com/
-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级别是什么?
杂志是科技核心期刊。
-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主编是谁?
官网显示杂志总编辑为彭庆星
-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最新一期在哪看?
杂志官网http://zhyxmxmrzz.yiigle.com/对于往期文章都做了收录,作者需要查找最新一期的话,也可以到官网查看。
-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影响因子是多少?
知网显示,最新复合影响因子为0.784,综合影响因子为0.761。
-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投稿要求有哪些?
本页有详细的期刊投稿要求,也可以至杂志社官网http://zhyxmxmrzz.yiigle.com/下载模板。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
面部提升联合脂肪注射在面部重塑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评价面部提升联合脂肪注射技术用于面部重塑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2月至2014年10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进行面部重塑手术的36例面部严重老化并面部皮肤松弛患者资料.对患者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自体脂肪颗粒注射手术,术后随访3~24个月,对面部重塑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36例患者术后3个月效果显著35例,占97.22%;6个月效果显著33例,占91.67%;12个月效果显著29例,占80.56%;18个月效果显著20例,占55.56%;24个月效果显著15例,占41.67%.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面部联合自体脂肪颗粒注射对面部皮肤严重老化患者进行面部重塑,操作简单、效果显著、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
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部多汗症的疗效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部多汗症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原解放军第二六四医院美容整形科10例腋部多汗症患者资料.用多汗症严重程度量表和碘-淀粉试验结合MATLAB软件图像分析进行术前评价,单侧腋部皮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50 U,术后1个月进行效果评价,6个月电话随访.结果 治疗后1个月、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100%和60%.经碘-淀粉试验结合MATLAB软件图像分析,术前左侧和右侧汗液分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侧和对照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侧均数和0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部多汗症短期效果明显.碘-淀粉试验结合MATLAB软件图像分析可作为效果评价的一种方法.
-
鼻唇沟皮瓣联合对侧鼻翼沟皮瓣修复Tessier 3号面裂鼻畸形的疗效
目的 探讨Tessier 3号面裂鼻翼畸形的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5例Tessier 3号单侧面裂患者.根据患者局部软组织缺损情况,分别采用鼻唇沟皮瓣及鼻唇沟皮瓣联合对侧鼻翼沟皮瓣的方法矫正鼻翼畸形.结果 2例患者采用单纯鼻唇沟皮瓣治疗,3例采用鼻唇沟皮瓣联合对侧鼻翼沟皮瓣治疗.手术后,患侧鼻翼均下降至与对侧相对应的位置,皮瓣均成活良好,未出现血运障碍.随访1年,皮瓣颜色、质地均接近鼻翼组织,手术瘢痕隐蔽无继发畸形,效果满意.结论 单纯鼻唇沟皮瓣或鼻唇沟皮瓣联合对侧鼻翼沟皮瓣修复鼻翼缺损,手术操作简单、切口瘢痕隐蔽、可同时缩小鼻翼,修复Tessier 3号面裂鼻畸形效果满意.
-
1064nm Q开关激光小光斑低能量治疗黄褐斑的疗效
目的 探讨小光斑低能量1064 nm Q开关激光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上海光博士医疗美容门诊部用1064 nm Q开关激光治疗黄褐斑患者46例,光斑直径3~4 nm,能量密度2.8~3.5 J/cm2,每个月1次,6~10次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46例,基本治愈23例,占50.0%;显效18例,占39.1%;好转3例,占6.5%;无效2例,占4.3%,有效率为89.1%.治疗期间患者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1064 nm Q开关激光小光斑低能量治疗黄褐斑治疗次数少、疗效高、安全有效,可为黄褐斑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
-
下皱襞切口个性化隆乳术的临床效果和技术要点
目的 探讨经下皱襞切口行个性化隆乳术的临床效果和手术要点.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整形美容外科隆乳患者56例资料.根据患者胸部测量数据确定乳房假体大小、形状、精确定位新乳房下皱襞位置.取下皱襞切口用双平面技术精确剥离假体腔隙,将假体部分植入胸大肌后间隙,部分植入乳腺后间隙.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 与传统经腋窝入路腔镜辅助的假体植入术相比,手术更精准,手术时间平均缩短lh,术中出血平均减少20 ml,术后引流液平均减少70 ml,住院时间缩短3d.术后乳房外形自然挺拔,切口在新乳房下皱襞处较隐蔽.无血肿、无感染、无瘢痕、无包膜挛缩等并发症.结论 手术切口隐藏在乳房下皱襞处.在直视下手术,无需特殊器械,是一种理想隆乳手术方式.
-
注射美容致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
目的 通过清创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注射美容致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探讨皮肤软组织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方法 2012年5月至2016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14例注射美容发生皮肤感染在外院长期治疗不愈患者,经手术清创、负压封闭引流,分泌物细菌培养、PCR诊断非结核分枝杆菌,根据药敏结果进行药物治疗.结果 14例患者通过住院规范治疗2~4个月创面愈合出院,出院继续药物治疗12个月,患者均痊愈.随访1~5年,无复发.12例患者面部外观基本正常,遗留轻微瘢痕,2例患者面部手术区皮肤组织凹凸不平,后期组织移植、微等离子束及药物治疗,基本恢复容貌.结论 对注射美容等侵入性操作导致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采取合理手术清创联合药物治疗的综合方案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能减少继发性损伤.
-
自体真皮或脱细胞真皮重建眼台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以自体真皮或脱细胞真皮重建下睑眼台的新手术方法.方法 2010年9月至2013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以真皮组织行眼台重建术16例.在下睑缘近内外眦处分别做2个4~5 mm小切口,在2个切口之间做皮下潜行分离,形成一皮下隧道,将真皮条植入,两端与深层眼轮匝肌缝合固定以维持皮条张力,关闭伤口.结果 有11例患者采用自体真皮移植,5例采用脱细胞真皮移植.随访3~24个月,重建眼台总体效果明显、形态自然,患者满意度高.并发症包括轻度巩膜外露、移植真皮少量吸收、眼台形态轻微不规则等,1例真皮条感染取出.结论 自体真皮及脱细胞真皮移植是眼台重建的简单有效方法.
-
双叶皮瓣修复鼻翼基底细胞癌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用双叶皮瓣修复鼻翼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医疗美容科25例鼻翼基底细胞癌患者,切除肿瘤后,鼻翼软组织缺损直径0.5~2.0 cm,采取双叶皮瓣即刻修复,术后随访1~3年.结果 25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切口均为一期愈合,皮瓣无坏死,癌肿无复发,修复皮瓣与周围组织色泽、质地基本一致,瘢痕不明显,患侧鼻翼生理弧度自然流畅,两侧对称,符合鼻部美学标准.结论 双叶皮瓣修复鼻翼软组织缺损,具有操作简单、皮瓣成活率高、修复后鼻翼外形美观等优点.
-
河南省汉族年轻女性面部形态和鼻指数的关系
目的 探讨河南汉族年轻女性面部形态和鼻指数的关系.方法 2016年河南征兵体检女性,测量210名健康年轻女性身高、体重、全头高、容貌面高、形态面高、上唇高、唇高、面宽、两下颌宽、口裂宽、鼻高、鼻长、鼻深、鼻宽.依据面部分型不同,把鼻指数划分为5组,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所测量指标中,身高、容貌面高、形态面高、上唇高、面宽、两下颌宽、全头高/面宽、容貌面高/面宽、形态面高/面宽与鼻指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面型分类依据为形态面指数和面宽比值,所测群体以中面型和窄面型为主,各面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5,P<0.05).散点图显示鼻指数和面型之间具有线性相关性.结论 测量面部形态和鼻指数数据丰富了外鼻形态数据库,为鼻畸形矫正和鼻再造提供参考数据.
-
头面部带状疱疹皮损愈合时间及遗留瘢痕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头面部带状疱疹皮损愈合情况和损容性后遗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诊治的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92例.记录皮损控制、好转、愈合时间,同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开始治疗时间以及有无搔抓、挤压皮损、剥除痂皮行为.检测患者血糖、血清白蛋白水平;观察瘢痕的遗留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皮损控制、愈合时长分别为(2.40±1.28)d、(10.38±2.47)d,无糖尿病组分别为(1.72±0.94)d、(8.32±2.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发病部位、合并糖尿病、挤压皮损、自行剥除痂皮为头面部带状疱疹瘢痕形成的相关因素(均P<0.05).发病部位、合并糖尿病、自行剥除痂皮为头面部带状疱疹瘢痕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糖尿病影响带状疱疹皮损的愈合过程.发生于非三叉神经部位、合并糖尿病、剥除痂皮为头面部带状疱疹瘢痕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
眼轮匝肌肌瓣和眶隔脂肪释放矫正眼窝凹陷的效果
眼窝凹陷可由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引起[1],表现为上睑部眼窝凹陷.眼窝凹陷多用自体脂肪填充和手术与自体脂肪填充联合治疗[2-3].我们采用蒂在睑板上缘的上睑眼轮匝肌肌瓣,同时将眶隔脂肪释放来修复眼窝凹陷畸形,共13例26只眼,随访6个月至2年,取得了较好效果.一、临床资料2013年3月至2016年12月,大庆油田总医院医疗美容科共收治眼窝凹陷女性患者13例26只眼,年龄27~52岁,平均44.5岁.9例有切开法重睑手术史,局部检查重睑线与睑缘间皮下组织略厚,证明睑板前有残留眼轮匝肌,4例因退行性病变引起眼窝凹陷.13例中有3例6只眼曾行自体脂肪眼窝凹陷填充无效而就诊.13例患者重睑线宽7~13 mm,病史4~27年.
关键词: -
慢病毒介导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对脂肪干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慢病毒介导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 (FGF1)基因转染脂肪干细胞(ADSC)对ADSC增殖及周期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脂肪抽吸者脂肪混悬液分离提取ADSC,做ADSC培养、鉴定、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将含有目的基因载体质粒pWPXLd-FGF1与辅助质粒psPAX2,pMD2.G共转染293T细胞,获得编码FGF1慢病毒,使用慢病毒转染体外培养的ADSC,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情况,并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GF1在ADSC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FGF1后ADSC周期情况,EDU法检测转染FGF1后ADSC增殖情况.结果 获得编码FGF1慢病毒.编码FGF1慢病毒感染ADSC后,约70% ADSC出现绿色荧光,蛋白质印迹法显示编码FGF1慢病毒感染ADSC后FGF1蛋白高表达.与对照组相比,FGF1高表达后ADSC的G2/M期细胞数增加48%,细胞增殖增加75% (P<0.05).结论 FGF1基因可促使ADSC进入G2/M期增多,促进ADSC增殖.
-
3D生物打印技术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组织工程学是研究细胞生物学和材料科学,并将两种学科联合起来在生物体内外对缺失器官组织进行构建的一门新学科[1].研究组织工程的目的在于用生物替代材料来替代、修复人体的器官组织,从而提高人体器官的使用功能[2].3D生物打印技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近几年才开始.有研究报道,我国每年有上百万患者出现器官衰竭,必须采用器官移植进行治疗,但是能够进行移植的器官数量极少,远不能满足器官衰竭患者的需要[3].将3D生物打印技术运用到组织工程方面,能在人体内外复制器官组织,并且排异反应小.现对3D生物打印技术在组织工程的应用进行概述.
关键词: -
脂肪干细胞辅助脂肪移植研究进展
自体脂肪组织移植在整形美容领域应用较广泛,如填充人体凹陷和缺损,具有来源广、取材方便、移植后无排异等优点.但移植后由于缺血等原因,容易出现坏死,因而很多学者采用各种方法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长期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近年来,人们逐渐了解到脂肪干细胞特性,利用其在缺血环境中更易成活的特点[1],尝试混合游离脂肪组织与脂肪干细胞进行移植,即所谓细胞辅助脂肪移植术(cell-assisted lipotransfer,CAL),取得了较好效果.通过PubMed、EBSCO、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脂肪干细胞和脂肪移植为关键词,检索近10年中外文献,将其原理、移植方法、结果、有争议之处做一概述.
关键词: -
U型截骨术矫正下颌角肥大伴长颏畸形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矫正下颌角肥大伴长颏畸形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对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十六科收治的21例咬合关系正常的下面部宽大伴长颏畸形患者,采用口内切口入路,行下颌骨角区、体部、颏部一次性整块U型截骨,改善面部轮廓.通过术前后影像资料对比、受术者满意度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来评估手术效果,随访6~12个月,平均随访9.3个月.结果 21例患者口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肿、感染、骨坏死等并发症.16例患者术后出现下唇麻木,其中14例患者下唇感觉恢复,2例患者下唇麻木感觉缓解.全部患者对术后面部轮廓形态满意.结论 下颌骨整块U型截骨术使下颌骨手术方法进一步改进,使下颌骨长度及宽度明显变小,能有效矫正下颌角肥大伴长颏畸形.
-
DKK1蛋白在兔下颌骨牵引成骨过程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下颌骨牵引成骨(MDO)过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拮抗剂DKK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分为牵引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牵引组行双侧下颌骨截骨后放置牵引器.对照组行双侧下颌骨截骨后直接牵开5 mm,钛板钛钉固定.细胞图像分析仪测量骨痂DKK1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DKK1主要定位于骨痂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胞质中.牵引组随着牵引启动DKK1表达逐渐增加,在术后第10天时达高峰,随着牵引张力消失,术后17~24 d表达减弱,术后31~38 d,骨细胞内DKK1表达逐渐降低,胞核、胞质染色均为阳性.在各时间点,牵引组DKK1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牵引成骨过程中,随着牵引应力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增强,其负性调控因子DKK1表达也随之增强,有利于牵引区新骨生成和改建重塑.
-
儿童下颌骨骨折手术的治疗
目的 探讨个性化手术固定治疗儿童下颌骨骨折的有效性.方法 2010年4月至2015年8月,对西京医院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中心收治的85例儿童下颌骨骨折患儿进行个性化下颌骨固定治疗,依据骨折类型结合3D技术术前评估后对骨折应力带及张力带分别使用钛板、钛板-牙弓夹板、可吸收接骨板-牙弓夹板、可吸收接骨板-个性化合板、个性化合板、保持器6种方法进行复位固定,术后对比咬合关系、张口度、口合功能等情况,评估方法效果.结果 钛板固定10例,钛板和牙弓夹板固定25例,可吸收板和牙弓夹板固定20例,可吸收板和咬合板固定15例,个性化合板固定3例,保持器固定12例.术后复查影像学资料提示,下颌骨骨折线对位良好,切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患儿咬合关系无紊乱、张口度及张口型正常、面部对称性良好,无骨不连及骨髓炎现象发生.结论 手术切开复位能获得良好的外形和功能.3D图像能通过牙胚显示减少手术对牙胚损伤.切开复位结合个性化牙弓夹板或者个性化合板能提供足够强度外固定或者张力带固定.
-
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技术辅助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技术(CAD/CAM技术)辅助腓骨肌皮瓣修复缺损下颌骨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下颌骨病损患者8例,术前CT扫描获取下颌骨及待移植腓骨的CT数据,用CAD/CAM技术打印原始头颅及重建头颅模型、下颌骨及腓骨截骨导板.根据重建头颅模型预成型钛板,在导板及钛板辅助下实施手术.术后随访6~24个月,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8例中2例因对植入物的免疫排斥导致皮瓣坏死,1例因术后血糖控制欠佳致皮瓣感染坏死,其余5例患者术区均一期愈合,腓骨肌皮瓣成活良好,供植区及受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度高.结论 CAD/CAM技术辅助下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具有加快手术进程,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下颌骨截除、腓骨塑形的精确度,促进术后功能和形态恢复的优点.
-
碎软骨在鼻成形术外科的应用进展
碎软骨移植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鼻成形术中,并取得了长期的令人满意的手术效果[1].在美国,新隆鼻材料趋向于自体组织[2].在亚洲,各种类型的自体组织隆鼻材料也越来越多地被医师所接受[3].自体软骨具有佳的生物相容性,极低感染率和排异率,但也受到组织量、外形、供区美观因素等方面的限制.因此,我们要在优缺点中做好取舍和衡量[4].现就自体碎软骨鼻成形术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关键词: -
鼻硅胶假体雕刻隆鼻
假体雕刻是鼻成形外科基本功,精确地雕刻假体,可大限度地减少假体相关并发症.假体隆鼻术在国内鼻整形外科仍有一席之地,因为接受自体鼻中隔软骨、肋软骨行鼻尖整形术的认知度不高,部分医疗美容机构尚不能操作鼻综合整形术.现将我们应用硅胶假体雕刻技术的经验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2007年8月至2017年7月,在辽宁营口协和美容医院行L形假体隆鼻术420例.其中男29例,女391例,年龄16~48岁.均为使用预成形的L形假体.
关键词: -
透明质酸酶对兔耳软骨组织生物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酶对兔耳软骨组织生物力学性质的早期影响.方法 于兔耳皮下分别注入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和3种浓度透明质酸酶组(低浓度75 U/ml、中浓度150 U/ml、高浓度300 U/ml)各4 ml.注射后第3天、第7天取材,对实验区耳软骨进行力学拉伸测试,分析3种浓度组耳软骨的弹性模量E和破坏强度σb差异性.结果 注射后第3天、第7天,透明质酸酶3种浓度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弹性模量和破坏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3种浓度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一组别在第3天、第7天,弹性模量和破坏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透明质酸酶在注射后早期可改变兔耳软骨的生物力学性质,这种改变在7d内不能完全恢复.
-
自体肋软骨鼻成形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目的 探讨中国人自体肋软骨鼻成形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烧伤整形外科209例行自体肋软骨鼻成形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中1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6.7%).结果 195例患者表示术后效果满意,未出现并发症.术后出现并发症者14例.其中软骨变形12例,占5.7%,其中4例认为变形在可接受范围内,未行修复手术;8例再次雕刻修复术后无明显软骨弯曲.软骨明显吸收3例,其中2例合并软骨变形,1例合并感染,占1.4%,均未接受修复手术.感染合并软骨吸收1例,占0.5%,经保守治疗感染控制好转,软骨未取出.胸部瘢痕增生1例,占0.5%.结论 通过选择肋软骨平直部分,保留髓质,对称雕刻法与交叉横切法等措施可明显减少软骨变形.术中严格无菌及精细操作可减少感染、气胸及瘢痕增生等并发症.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3 04 |
1997 | 01 02 03 04 |
1996 | 01 02 03 04 |
-
未知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12月中旬投的文章,一个星期送外审,两个月左右退修,修改返回后,两周被收录,历时三个月的时间,感觉还是很惊喜的。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去年10月初投了一篇美容美学的文章,12月返回审稿信息,给出的建议都很中肯,很有针对性,经修改后于几年1月录用,效率还是很高的,推荐大家投稿。
9月份投的稿件,10月中旬收到审稿意见,修改返回后十天左右接到编辑的电话通知,要求修改文章的格式,之后被收录,效率还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