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4例耳鼻咽喉头颈部神经鞘瘤临床分析

    作者:邱银秀;罗洪伟;熊小星;祝冬蕾;代天国

    目的 探讨耳鼻咽喉头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治方法 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耳鼻咽喉头颈部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诊治及随访资料.结果 14例患者中颈侧区4例,舌部3例,颌下区、咽旁间隙、腭部、下唇、颏部、鼻腔及劈裂部位各1例.患者均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有2例出现轻微声嘶,治疗后症状消失,无复发;有1例出现舌轻微偏斜,随访15个月后舌活动恢复正常,无复发;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愈合良好,随访期间均无复发或其他不适.结论 舌、唇、腭、鼻腔及咽喉等部位的神经鞘瘤术前易误诊,而颈侧区及咽旁间隙等部位的神经鞘瘤术前MRI诊断准确率较高.耳鼻咽喉头颈部神经鞘瘤采用手术完整切除,预后较好,少有复发.

  • 腹腔神经鞘瘤12例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对照

    作者:廖云贵;付孝根;崔现成

    目的 探讨腹腔神经鞘瘤的影像表现以及与病理学之间的关系,了解影像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腔神经鞘瘤12例的CT及MRI表现,其中增强扫描7例,并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T平扫表现为密度均匀者4例,增强呈均匀轻、中度强化;密度不均匀者8例,中心可见点状、片状低密度区,增强呈轻度至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3例MRI扫描,T1WI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略高信号.上述表现和病理对照,密度或信号均匀者多由Antoni A区组成,密度或信号不均匀者多由Antoni A区和Antoni B区相互交错组成,Antoni B区集中在囊变、出血区.结论 腹腔神经鞘瘤的影像表现与其病理改变有关,这些变化对正确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 神经鞘瘤误诊淋巴结结核1例

    作者:刘宗兴;朱辉

    1 临床资料患者,76岁.因右颈部肿块10余年,渐进性增大伴疼痛2个月入院.患者自述右颈部肿块10余年,初始约枣核大小因无明显不适,故未诊治.近2个月来,无诱因致该肿块逐渐增大,伴疼痛,尤以触及时疼痛明显,且向右耳及右侧头皮放散.追问病史:40年前患者曾有"结核性胸膜炎",治愈.进入老年后先后患高血压病、多发性脑梗塞、脑萎缩.此次肿块增大伴疼痛,在当地某三甲医院以"淋巴结炎"住院治疗,2周不见好转,肿块未见缩小遂考虑淋巴结核转入我院.

  • 椎管内色素性神经鞘瘤MRI表现2例的综述

    作者:许晶晶

    色素性神经鞘瘤(melanotic schwannoma,MS)是一种少见的以分泌黑色素为特征的神经鞘瘤,与普通的神经鞘瘤不同.笔者在工作中遇到2例椎管色素性神经鞘瘤,现报道如下.病例1:患者男,62岁,因体检发现胸椎肿瘤半个月余于2012年9月14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半月余前在外院体检,行胸部CT及胸椎MRI检查发现胸椎肿瘤.患者无胸痛背痛,无咳嗽咳痰,无双下肢麻木乏力不适,无大小便障碍等症状.

  • 周围神经鞘瘤手术治疗体会6例

    作者:王军伟;王军霞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鞘瘤手术中注意事项减少神经损伤.方法:收治周围神经鞘瘤手术患者6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周围神经鞘瘤手术患者成功治愈.结论:正确了解和掌握周围神经鞘瘤生理和解剖关系,对诊断和治疗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神经鞘瘤 手术 体会
  • 巨大面神经鞘瘤诊疗体会

    作者:夏洪伟

    目的:探讨腮腺、乳突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对1例巨大腮腺、乳突面神经鞘瘤及相关文献分析总结.结果:文献中67例腮腺中面神经鞘瘤病例中均有腮腺区肿块,男:女=1:1.1,平均年龄36.8岁,术前B超、CT及MRI均无明显诊断意义,术前确诊者极少,术中冰冻病理切片确诊约97%.本例术后患者面瘫无明显改善,随访15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腮腺、乳突面神经鞘瘤临床较罕见,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术前检查无特异性,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具有显著临床意义,术前做好面神经吻合手术的准备,有条件尽可能行神经吻合术,以期尽快恢复或者改善面神经功能.

  • 多层螺旋CT在胃神经鞘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帅欣艳;郭熙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C T特征及多层螺旋C T在胃神经鞘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7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神经鞘瘤7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肿瘤位于胃体部5例,胃窦部2例,肿瘤长径0.9~5.2c m,平均3.2c m.肿瘤均为单发,呈圆形与类圆形,2例腔内生长,5例腔内外混合生长.4例呈渐进性强化,1例动脉期强化较著.3例瘤周见肿大淋巴结,术后病理显示为良性增生淋巴结.结论:胃神经鞘瘤在CT上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好发于胃体,增强扫描肿瘤渐进性强化为其特点;另外,瘤周肿大淋巴结常为良性增生淋巴结,不是恶性胃神经鞘瘤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 胃肿瘤 神经鞘瘤 CT
  • 消化系统神经鞘瘤的CT诊断

    作者:靳忠民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神经鞘瘤的C T诊断.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消化系统神经鞘瘤患者20例,行C 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肿瘤部位、大小、形态等,测量肿瘤大面层病灶中心实性部分C T值,取病理组织标本并分析.结果:在C T表现方面,20例消化系统神经鞘瘤患者肿瘤均为单发,小肿瘤1.8×2.0c m,大肿瘤4.8×77.5cm,以类圆形、椭圆形为主.CT平扫密度均匀,CT值平均(43.2±4.2)HU,增强后动脉平均CT(62.7±5.8)H U,静脉期(82.89±7.9)H U;在病理表现方面,20例消化系统神经鞘瘤患者均为良性,病变与周围组织未出现有侵犯和粘连,切面多为灰黄色,脂肪丰富.结论:CT诊断应用在消化系统神经鞘瘤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是缺乏特异性,需要与结合病理学检查确诊.

  • 胃肠间质瘤组织中Hpa表达与螺旋CT征象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建伟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除平滑肌肿瘤、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以外的间叶源性肿瘤.螺旋CT可以在较多征象上检测胃间质瘤的恶性程度,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在肿瘤细胞侵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关注,有关Hpa与肿瘤关系报道较多,但在GIST中报道尚少见.

  • 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 MRI 表现及临床特征分析与中医方证研究

    作者:陈明;王艳芹;辛顺宝;刘文娟;王锐

    目的:分析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 MRI 表现及临床特征,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临床资料完整的16例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及磁共振表现,分析病变发病年龄及临床特征,着重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及磁共振表现。结果①16例患者中,14例为良性神经鞘瘤,2例为恶性神经鞘膜瘤,良性神经鞘瘤发病年龄为(52.28±7.62)岁,恶性神经鞘膜瘤发病年龄分别为52岁和64岁,均好发于中老年人;②病史为14 d ~20年,中位时间为1年;良性神经鞘瘤多表现为质韧或质硬,肿块,边界清或者不清,其中12(12/14)例叩击病变出现神经分布区放射感,恶性神经鞘膜瘤表现为边界不清,质硬肿块,无叩击放射感;③9(9/14)例良性神经鞘瘤发生于上臂,5(5/14)发生于下肢,2例恶性神经鞘膜瘤均发生于上臂,良性神经鞘瘤均小于5 cm,恶性神经鞘膜瘤均大于5 cm;④良性神经鞘瘤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恶性神经鞘膜瘤表现为不规则形,边界不清;14例良性神经鞘瘤中,出现靶征9(9/14)例,神经出入征13(13/14)例,脂肪包裹征9(9/14)例,2例恶性神经鞘膜瘤未出现靶征,神经出入征1例,脂肪包裹征1例;良性神经鞘瘤多表现等 T1、长 T2信号影,3例信号不均匀,2例出现液-液分层征象,恶性神经鞘膜瘤表现为不均匀信号,其中心出现液化坏死;⑤良性神经鞘瘤平均 ADC 值为(1.52±0.19)×10-3 mm2/ s,恶性神经鞘膜瘤平均 ADC 值为(1.18±0.21)×10-3 mm2/ s,恶性神经鞘膜瘤低于良性神经鞘瘤 ADC 值;⑥7例患者术后行中医治疗,所有患者体质及精神状态大为好转,面色红润有光泽,不再易疲劳,抵抗力增强。结论结合磁共振征象和临床特征可提高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诊断的准确性。

  • 不同体位腰腿痛在腰椎管病变中的意义

    作者:李平;张建平;徐彬

    本文总结了1987~1996年共9例"腰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例,现分析如下.

  • 椎管神经鞘瘤手术治疗56例

    作者:刘新江

    发生在椎管内的神经鞘瘤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其发生部位的特殊性,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不少困难.我院从1997年1月~2002年1月手术治疗神经鞘瘤病人56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 动眼神经鞘瘤1例报道

    作者:胡志刚;谭启富;王汉东;孙康健

    1 病案报道患者,女性,2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头痛40 d,无恶心、呕吐,伴左眼视物不清、复视20 d,左眼睁眼不能7 d.行CT及MRI检查发现"脚间池左前方占位" (图1),遂收住入院.入院查体:左侧上睑下垂;左侧瞳孔直径5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眼球活动受限.无其他阳性体征.经准备后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左侧颈内动脉后外侧囊性占位,壁薄,穿刺囊壁,抽出3 mL暗红色血性液体.分离囊壁后发现其起源于左侧动眼神经且沿动眼神经长轴生长,故在切除囊壁时未能解剖保留动眼神经.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遗留左侧动眼神经麻痹症状.术后病理示动眼神经鞘瘤.

  • 经颈后外侧入路切除颈2椎体及附件骨肿瘤(附2例报告)

    作者:王臻;刘继中;郭征;李明全;顾小明;刘彦普;雷德林

    颈2椎体及附件骨肿瘤,由于其特定的解剖位置以及该椎体较复杂的生物学功能,使得对该部位手术困难较大,相关的文献报道不多,仅限于个案报道[1,2].合理的选择手术入路是切除颈2肿瘤的关键,本文报告2例颈2椎体及附件神经鞘瘤和动脉瘤样骨囊肿经颈椎后外侧入路的手术经验.

  • 高颈段神经鞘瘤手术入路的选择

    作者:张楠;王大民;张建;靳文毅

    高颈段神经鞘瘤是起源于脊髓C1-4节段神经根鞘膜组织的良性肿瘤,临床并不少见.随着MRI检查的广泛应用,诊断水平也已得到提高.手术切除肿瘤是其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有关手术入路的选择目前尚无定论.我院1995年10月~1999年9月共收治高颈段神经鞘瘤8例,回顾性分析手术入路选择的经验教训,并结合文献,对高颈段神经鞘瘤手术入路的选择进行探讨.

  • 经颞-颧-颌进路颅底巨大神经鞘瘤切除术(附1例报告)

    作者:廖建春;胡国汉;卢亦成;王海青;范静平;孙爱华;郎军添

    手术显微镜及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虽可以帮助外科医生在手术中精细的进行定位,但是,掌握颞下窝区的解剖学知识,了解其结构的变异情况,对于经颞-颧-颌进路进入颅底开展外科手术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 胰腺微囊/网状型神经鞘瘤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沈勤;王艳芬;余波;章如松;周晓军

    目的 探讨微囊/网状型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发生在胰腺的微囊/网状型神经鞘瘤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观察其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中年男性,体检发现胰腺占位.肿块边界清楚,表面部分有包膜;切面实性,局灶黏液状.镜下呈网状、微囊状、假腺样或筛状结构,细胞异型性小,间质明显黏液变性和纤维化;灶性区域肿瘤累及包膜,但未见浸润周围正常组织.免疫组化:S-100、SOX10和CD56(+),CKpan和EMA(-).结论 微囊/网状型神经鞘瘤是一种与普通神经鞘瘤组织形态截然不同的肿瘤,应与胃肠道间叶性肿瘤和上皮性恶性肿瘤鉴别.

  • 左心房二尖瓣神经鞘瘤局部恶变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王丽;杨举伦;李涛;戴芳;赵玺龙;杨丽琳

    目的 分析左心房二尖瓣前瓣神经鞘瘤局部恶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依据.方法 对1例发生于左房二尖瓣前瓣的肿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研究,结合文献讨论其病理组织学特征.结果 肿瘤呈典型的神经鞘瘤形态,局部区域细胞密集,瘤细胞有异型性、核增大,有明显的大红核仁,核分裂象活跃;免疫组化示S-100和vimentin(+),EMA局灶(+),Ki-67为10%~25%.结论 原发于心脏的神经鞘瘤罕见,且伴局部恶性变者更少见,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和免疫组化.

  • 皮肤微囊/网状型神经鞘瘤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程羽青;周晓莉;顾文贤;范钦和

    目的 探讨皮肤微囊/网状型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皮肤微囊/网状型神经鞘瘤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28岁.因左眼上睑部肿块就诊.大体检查显示肿块为位于真皮的境界清楚、无完整包膜的结节,大直径0.5 cm.镜下显示2种形态:细胞稀疏区由梭形、圆形/卵圆形肿瘤细胞形成网状、微囊状结构,间质明显黏液变性;细胞丰富区域梭形细胞束状、隐约旋涡状排列,间质透明变性.免疫组化:两种区域的肿瘤细胞S-100和GFAP强(+),CK、Cam5.2和CEA(-).结论 皮肤微囊/网状型神经鞘瘤是神经鞘瘤的一种罕见特殊亚型,应与皮肤混合瘤、神经束膜瘤等肿瘤鉴别.

  • 消化道神经鞘瘤17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王鸿雁;张学斌;刘佳;邓元;王敏

    目的 探讨消化道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及与其他间叶源性肿瘤鉴别要点.方法 对17例消化道神经鞘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行S-100、vimentin、CD34、CD117、SMA和desmin检测,对10例作PAS与Masson染色.结果 患者女性11例,男性6例,年龄38~73岁(中位年龄57岁),16例发生于胃,1例位于食管.巨检:肿瘤直径2-8 cm(平均4 cm),无包膜.8例界限较清,9例与周围组织界限欠清,均缺乏锐利边界,切面呈实性.镜检:瘤细胞梭形,呈小束状,多排列成编织状结构,均可见小束的两端及瘤细胞之间有粗细不等的胶原纤维形成.1例有小灶状上皮样结构,3例极少数肿瘤细胞胞质内可有黑色素颗粒.间质内均见有少数至弥漫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肿瘤周边均出现淋巴细胞反应带.免疫组化:vimentin和S-100强(+),3例有少数瘤细胞CD34灶状(+);10例PAS和Masson染色晶状体(-).结论 消化道神经鞘瘤有不同于软组织发生者的临床、大体及形态学特点,诊断依赖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测.

1437 条记录 1/72 页 « 12345678...717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