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眼周围肌的应用解剖

    作者:刘坤祥;薛黔;刘永;张永

    目的:探讨眼周围肌的构筑学特征并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10具尸体的皱眉肌、降眉间肌、额肌和眼轮匝肌进行大体解剖、横切片HE染色、图像分析及肌构筑学研究.结果:(1)皱眉肌、降眉间肌、额肌和眼轮匝肌上、下部的肌重分别为(1.0±0.5)g、(1.2±0.4)g、(4.2±0.6)g和(3.2±0.8)g、(3.4±0.6)g,肌长分别为(24.2±0.7)mm、(27.8±1.1)mm、(62.0±0.9)mm和(40.5±1.2)mm、(41.7±0.8)mm,生理横切面积分别为(44.4±0.3)mm2、(44.2±0.6)mm2、(80.5±0.7)mm2和(81.9±0.4)mm2、(88.2±0.3)mm2;(2)皱眉肌、降眉间肌、额肌和眼轮匝肌上、下部的肌纤维直径分别为(29.6±0.5)μm、(20.3±0.8)μm、(32.4±0.6)μm和(27.5±0.4)μm、(25.8±0.4)μm,肌束横切面积分别为(2.69±0.032)×104 μm2、(1.17±0.037)×104 μm2、(1.38±0.039)×104 μm2和(2.39±0.065)×104 μm2、(2.42±0.076)×104 μm2;(3)皱眉肌分横向型和斜向型,且以斜向型多见(70%).结论:眼轮匝肌、皱眉肌、降眉间肌和额肌具有"速度型"设计的构筑特征,肌的收缩力量小.皱眉肌和额肌同时进行紧张性收缩.

  • 额肌瓣转位治疗重度上睑下垂

    作者:程超;秦宏智

    额肌由面神经的额支支配,利用额肌为动力的额肌瓣法是目前治疗重度上睑下垂较理想的一种方式.近年笔者采用单一重睑切口额肌瓣法矫正需二次修复的重度上睑下垂9例,报道如下.

  • 带蒂额肌帽状腱膜颅骨瓣修复前颅底组织缺损的护理

    作者:杨智蓉;王静;谢晓清;郭蕾;李哓霞

    目的 探讨带蒂额肌帽状腱膜颅骨瓣修复前颅底组织缺损的护理.方法 对28例前颅底沟通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带蒂额肌帽状腱膜颅骨瓣修复重建,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特殊术前准备,术后实施相关学科的综合护理.结果 随访7~57个月,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和持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带蒂额肌帽状腱膜颅骨瓣修复前颅底缺损手术涉及多学科领域,因而临床护理也呈现出多学科的综合护理.

  • 额肌瓣悬吊治疗上睑下垂临床观察

    作者:马剑

    上睑下垂不仅影响眼部外观,重度者常影响视功能。且患者为摆脱上睑下垂干扰,常利用额肌的收缩或采用仰头视物,从而造成过多额纹形成,重者可造成脊柱的畸形。矫治的手术方法较多,各有优缺点,我院2012~2013年对12例14眼上睑下垂患者采用额肌瓣悬吊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微创小切口提眉并眉间除皱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玉珍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提眉并眉间除皱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至2015年在本院接受微创改良小切口提眉并眉间除皱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微创小切口提眉并眉间除皱术在改善面部衰老的临床效果。结果患者眉头上缘至鼻基底线垂直距离提升(4.15±2.02)mm,眉峰至鼻基底线垂直距离提升(4.51±2.53)mm,眉梢至鼻基底线垂直距离提升(4.54±2.33)mm,眉毛上缘至经瞳孔中点水平线垂直距离提升(4.49±2.11)mm。手术时间(90.64士24.85)min,平均住院天数(3.92±1.25)d。术后并发症情况:手术部位秃发1例,轻度感染1例,面部神经损伤3例,两侧眉毛不对成4例,血肿5例,疤痕增生明显7例,手术切口周围感觉不适7例。术后随访6个月内,患者对矫正效果均较为满意。结论微创改良小切口提眉并眉间除皱术能够显著改善眉眼部衰老化的目的,安全且易行。

  • 上睑提肌缩短术与额肌瓣悬吊术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

    作者:张雅丽;付杰;杨艳玲;张秋丽;刘滨伟

    上睑下垂不仅影响眼部以及整个容貌之美,尤其是中、重度上睑下垂还有碍视功能,因此上睑下垂的矫正是眼部整形美容外科中的常见手术之一.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很多,但从原理上讲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上睑提肌缩短或增强上睑提肌肌力的手术,二是借助额肌肌力的手术.我们根据患者的上睑提肌肌力和下垂量的不同,为中度下垂患者采用上睑提肌缩短术,重度下垂患者采用额肌瓣悬吊术矫治,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手术治疗先天性睑裂狭小症二例

    作者:向才锦;杨建洪

    一、临床资料 例1,男,23岁。自出生即发现双眼小及睁眼乏力。检查:双眼倒向型内眦赘皮,上睑下垂,睑缘遮盖瞳孔约2 mm,阻断额肌肌力后,双上睑无提睑运动,双睑裂长22 mm,宽4 mm,内眦间距42 mm。诊断:先天性睑裂狭小症。术后4周检查:内眦赘皮已矫正,内眦间距3 4 mm,双睑裂水平径28 mm,垂直径右眼平视时5.5 mm,大8 mm;垂直径左眼平视时6 mm ,大9 mm(图1,2)。

  • 眉间纹分类及A型肉毒毒素注射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烨;梁灵刚;吴溯帆

    目的 对美容就医者的眉间纹形态及相对应的肌肉收缩模式进行分类,用于指导A型肉毒毒素的注射治疗.方法 随机采集60例20~65岁美容就医者的眉间纹,对其进行分类,并分析各类型的肌肉收缩模式,使用A型肉毒毒素对参与收缩的肌肉进行针对性注射治疗.结果 ‖形眉间纹占比为58.3%(35/60),∪形眉间纹占比为26.7%(16/60),∩形眉间纹占比为11.7%(7/60),口形眉间纹占比为3.3%(2/60).在注射后2~3 d,开始出现肌肉收缩力减弱,2周左右效果达到顶峰,一般能够维持3~6个月.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均达到优秀效果.结论 眉间纹可分为4种类型,采用分类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较高.

  • 额肌的经颅磁极皮层刺激:前额运动诱发电位的特征表现及细节

    作者:黄益灯;李兆基

    该作者研究了16位健康受试者线圈位于沿耳间线的头皮表面时经颅磁极皮层刺激所产生的额肌运动诱发电位(MEPs)。当线圈位于头顶旁开2~12cm时,所有受试者均出现双侧额肌可以重复的运动诱发电位反应。和下唇模拟肌及拇短展肌相比,额肌有较高的运动诱发电位的幅度,这可能显示额肌有较大的皮层运……

  • 额肌止点下移矫正上睑下垂

    作者:陈瑛;陈金华

    自1995年9月~1998年10月,作者采用额肌止点下移矫正重度上睑下垂20例(28眼),经过半年以上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上睑提肌腱膜瓣与额肌吻合治疗重度上睑下垂

    作者:孟利娟

    上睑下垂不仅影响容貌,更对视功能造成影响,尤其在儿童.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种类较多,各有优缺点.作者于1999年2月~2001年12月采用上睑提肌腱膜与额肌片吻合治疗重度上睑下垂28例(38眼),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Whitnall韧带悬吊术矫治先天性及外伤性上睑下垂

    作者:尹东明

    对先天性上睑下垂中~重度患者手术选择一般可考虑利用额肌的悬吊手术,Whitnall韧带悬吊术增加了适合此类病人的手术治疗.我们临床应用取得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 额肌瓣转移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

    作者:何旭红;杨彩霞;彭远光

    目的观察额肌瓣转移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41眼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采用上睑皮肤双切口,分离额肌瓣,经眶隔和眼轮匝肌之间的隧道向下转移,固定在上睑板上缘.结果随访6月~7年.全部病例达标准治愈.结论该术式为矫治具有额肌功能的任何上睑下垂,特别是重度上睑下垂的佳手术方式.

  • Marcus-Gunn综合征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董凯

    目的探讨Marcus-Gunn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Marcus-Gunn综合症6例全部采用上睑提肌高位断离联合额肌瓣吻合手术.结果6例术后随访4月至2年,双眼睑裂高度对称,睑缘弧度自然美观,平视时上睑缘均在瞳孔上缘以上,形成双重睑,颌动瞬目联合动作消失.结论采用上睑提肌高位断离联合额肌瓣吻合,是治疗Marcus-Gunn综合征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作者:殷小龙;鲁纯葆;彭小维;毛欢文;余茜;吴劲松;杨洋

    目的寻找一种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总结94只眼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行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结果94只眼中:85只眼满意(占90.4%),9只眼基本满意(占9.6%).结论该术式简单,效果好,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首选方法.

  • 提上睑肌腱膜与额肌吻合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

    作者:杜刚;孙叙清;张磊

    临床上治疗上睑下垂的方法很多,并且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1997年以来,我们借助额肌力量,采用提上睑肌腱膜与额肌吻合术[1,2]治疗重度上睑下垂,尤其是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提上睑肌腱膜瓣与额肌吻合治疗重度上睑下垂

    作者:孟利娟

    上睑下垂不仅影响容貌,更对视功能造成影响,尤其在儿童.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种类较多,各有优缺点.作者自1999年~2001年采用提上睑肌腱膜瓣与额肌片吻合术治疗重度下睑下垂2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双眼先天性下直肌缺如一例

    作者:张晓;张林娜

    患者男,21岁,自幼双眼上斜视,不能下转,需低头视物.随年龄增长上斜加重,未经任何治疗,于1998年3月10日来我院门诊就治.体格检查:全身检查无异常发现.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1 -8.00DS=0.3,左眼0.3 -5.00DS=0.5.眼位:双眼角膜被上眼睑遮盖.仅露下方2mm边缘.视物时需抬额肌.把上睑提起,行Krimsky试验:

  • 额肌瓣悬吊与扇形额肌瓣悬吊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刘向;苏颖丹;杜云;李莹

    目的:探讨额肌瓣悬吊与扇形额肌瓣悬吊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眼科31例(41只眼)重度上睑下垂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自由表法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16例(22只眼),行额肌瓣悬吊术;Ⅱ组,15例(19只眼),行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手术后随访1年。全部患者术后1个月及1年时患眼的矫正情况,采用眼数和百分比的方式进行描述;其中,Ⅰ组与Ⅱ组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全部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上睑回退量,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进行描述;其中,Ⅰ组与Ⅱ组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全部患者术后1个月及1年时患眼并发症和眼睑高度对称度的情况,采用眼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其中,Ⅰ组与Ⅱ组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Ⅰ组患者采用额肌瓣悬吊术、Ⅱ组患者采用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后1个月时,Ⅰ组16例(22只眼)患者中,矫正者14例(20只眼),占90.91%;欠矫者1例(1只眼),占4.55%;过矫者1例(1只眼),占4.55%。Ⅱ组17例(19眼)患者中,矫正者15例(16只眼),占84.21%;欠矫者0例(0只眼),占0.00%;过矫者2例(3只眼),占15.79%。两组数据经过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P >0.05)。Ⅰ组患者采用额肌瓣悬吊术、Ⅱ组患者采用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后1年时,Ⅰ组16例(22只眼)患者中,完全矫正者13例(18只眼),占81.82%;基本矫正者2例(3只眼),占13.64%;部分矫正者1例(1只眼),占4.55%;未矫正者0例(0只眼),占0.00%。Ⅱ组17例(19眼)患者中,完全矫正者15例(17只眼),占89.47%;基本矫正者2例(2只眼),占10.53%;部分矫正者0例(0只眼),占0.00%;未矫正者0例(0只眼),占0.00%。两组数据经过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P >0.05)。Ⅰ组患者采用额肌瓣悬吊术、Ⅱ组患者采用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后上睑回退量,Ⅰ组16例(22眼)中,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1年回退量分别为(0.47±0.65)mm、(0.35±0.68)mm、(0.31±0.52)mm及(0.27±0.41)mm;Ⅱ组17例(19眼)中,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1年回退量分别为(0.98±0.79)mm、(0.87±0.41)mm、(0.76±0.41)mm和(0.71±0.39)mm。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2.39,-2.68,-2.92;P<0.05)。Ⅰ组患者采用额肌瓣悬吊术、Ⅱ组患者采用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后1个月内,Ⅰ组16例(22眼)患者中,发生并发症3例(3只眼),占13.64%。其中,暴露性角膜炎1例(只1眼)、睑缘切迹1例(1只眼)及睑裂不对称1例(1只眼)。Ⅱ组17例(19只眼)患者中,发生并发症6例(8只眼),占42.11%。其中,暴露性角膜炎2例(3只眼)、睑缘切迹2例(2只眼)、睑缘成角畸形1例(1只眼)及睑裂不对称1例(2只眼)。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P<0.05)。此外,两组患者重睑皱襞均明显,且均存在眼睑闭合不全及上睑迟落现象。Ⅰ组患者采用额肌瓣悬吊术、Ⅱ组患者采用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1年后,Ⅰ组16例(22只眼)患者中,发生并发症2例(2只眼),占9.09%。其中,睑缘切迹1例(1只眼),眼睑闭合不全1例(1只眼)。Ⅱ组17例(19只眼)患者中,发生并发症4例(4只眼),占21.05%。其中,睑缘切迹1例(1只眼)、睑缘成角畸形1例(1只眼)及眼睑闭合不全2例(2只眼)。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2,P<0.05)。Ⅰ组患者采用额肌瓣悬吊术、Ⅱ组患者采用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上睑睑高对称度的检查。结果在患者平视状态下,Ⅰ组16例(22眼)患者中,满意者16例(19只眼);Ⅱ组17例(19眼)患者中,满意者14例(15只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P >0.05)。在患者上视状态下,Ⅰ组16例(22只眼)患者中,满意者8例(10只眼)。Ⅱ组17例(19只眼)患者中,满意者9例(10只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4,P>0.05)。结论额肌瓣悬吊术与扇形额肌瓣悬吊术两种手术方法均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效果相当。前者比后者并发症少,但在眉部会遗留少许瘢痕。后者更适合于外伤性上睑下垂。

  • 额肌-提上睑肌瓣吻合治疗上睑下垂13例

    作者:汤亚伟;杨和春;蔡兴东

    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采用额肌-提上睑肌瓣吻合治疗重度上睑下垂13例(17眼),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6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