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期刊为您保价护航
-
您好,我们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期刊推荐
2、咨询绿色通道
3、医生论文咨询
-
现在咨询——先见刊后付款
请输入您想要咨询的问题......
本刊创刊于1993年,为季刊。是国家统计源期刊,面向全国和国外发行,办刊方向是面向眼科医务工作者,进行有关视觉发育基础研究、斜视及儿童眼病研究的学术性交流,栏目主要有:临床研究、经验介绍、调查研究(流行病学),短篇报道,文献综述,专家论坛等。
1-3个月
1.文稿应有科学性、创造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练、数据准确,必须时应作统计学处理。
2.论著、综述一般不超过5000字,论著文前请附150-200字的中文摘要和3-5个关键词文后请附英文文题、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同),第一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和工作单位英译名称、所在地、邮政编码。短篇报道在1500字以内。
3.文稿用非红色400字稿纸缮写,字体工整清晰,用字规范。标点符号占一格。外文和数字请打字或用印刷体书写,并用铅笔注明大小写和正斜体。
4.图表、照片少而精,避免正文与图表内容重复。线条图请用绘图纸墨绘,线条粗细均匀。图片清晰,对比度好,背面标明序号和方位,图说明另纸书写。
5.计量单位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详见中华医学会编辑部出版部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引用国外文献中非定法计量单位时,应注明其与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转换关系。医学名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
6.参考文献请选列亲自阅读的主要文献,论著一般不超10条,综述选列近期文献不少于10条。请勿引用内部资料和尚未发表的文献。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发文量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暂时没有有关期刊的官网页面,投稿可以通过xeykzz@163.com这个邮箱进行投稿。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是一本科技核心期刊,是核心刊物。
期刊的投稿速度是由稿件的质量和新颖性决定的,一般审稿周期在2-3个月的时间。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cular myasthenia gravis, OMG) 是重症肌无力的常见类型, 多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上眼睑下垂、 复视、 易疲劳等. 临床上具有典型病史和临床表现的 OMG 患者的诊断不是特别困难. 但是对于具有不典型临床特点的患者, 不容易明确诊断.现将近期接诊的 1 例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方式的上斜肌减弱术对A型斜视的影响.方法 对67例伴上斜肌亢进的A型斜视患者施行上斜肌断腱术及上斜肌延长术,比较术前术后A征矫正情况、 上斜肌功能状况、 客观旋转斜度及双眼视觉等方面.结果 上斜肌断腱术A征矫正量27.29△ ±14.82△,上斜肌延长术A征矫正量23.91△ ±9.08△,上斜肌断腱术术后与术前相比总内旋转减少11.27°±5.81°,上斜肌延长术总内旋转减少11.65°±3.99°,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斜肌断腱术及上斜肌延长术均是治疗伴上斜肌亢进的A型斜视的有效术式.
目的 测量三种斜视矫正手术术前、 术中、 术后眼压的变化,探讨斜视手术对眼压的影响机制.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斜视矫正手术的54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102眼),按手术方式分为外直肌后退组、 内直肌缩短组、 外直肌后退联合内直肌缩短组,各组在术前1天、 术前5分钟、 术后5分钟、 术后1天、 术后1周眼压测量,分析对比不同手术方式后眼压的变化.结果 各组患者术后5分钟眼压均有明显下降,眼压下降程度以外直肌后退联合内直肌缩短组大,其次为内直肌缩短组,再次为外直肌后退组.外直肌后退组及内直肌缩短组眼压术后1天眼压回升至术前水平,外直肌后退联合内直肌缩短组眼压术后1天仍低于术前,各组术后1周眼压均较术前升高.结论 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术可引起眼压波动,与手术方式相关,考虑与不同手术方式所离断的眼外肌中睫状血管分布有关.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视力、 角膜形态变化及泪液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44例(88眼),观察戴镜前和戴镜后1 w、1 mon、3 mon、6 mon、1a等效球镜、裸眼视力、 矫正视力、 角膜曲率、 泪液基础分泌量、 泪膜破裂时间,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a与戴镜前相比,屈光度明显降低,平均等效球镜从-3.05±0.79下降到-1.32±0.42,P<0.05;UCVA从0.14±0.07升高到1.01±0.04,P<0.05;BCVA戴镜前0.97±0.05,戴镜后0.98±0.06,P>0.05;戴镜前角膜曲率43.65±1.07D,戴镜后1a为42.15±1.03D,P<0.05;泪液基础分泌量戴镜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BUT为10.44±2.52,与戴镜前7.38±2.7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塑形镜配能有效降低近视度,显著提高裸眼视力,不影响角膜曲率及泪液的基础分泌,但泪膜稳定性下降.
目的 探讨低度近视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角膜的影响.方法 收集26例52眼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低度近视患者,配戴框架眼镜的20例40眼为对照组.分别测量戴镜前和戴镜1年的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角膜曲率以及角膜生物力学参数(角膜滞后性CH、 角膜阻力因子CRF).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角膜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配戴角膜塑形镜组在戴镜前后角膜厚度和曲率的差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4,0.000),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角膜生物力学参数(CH、CRF)差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3843,0.2395,0.5231).所有患者戴镜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低度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能有效降低角膜曲率,对角膜内皮和角膜生物力学属性影响甚微,但角膜厚度有变薄趋势,长期配戴须严密观察和随诊.
目的 观察间歇性外斜视(间外)患者术后空间扭曲的表现及视知觉训练后空间扭曲的变化.方法 对14例经手术治疗为正位的间外患者的空间扭曲进行观察,同时术后早期视知觉训练,观察训练后眼位扭曲的变化.结果 间外患者术后空间扭曲偏移距离(像素)和偏移角度(度)在三组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视知觉训练后,以直径为3.6deg圆处偏移距离和偏移角度改善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4deg圆处、5.2deg圆处及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间外患者术后眼位空间扭曲仍存在明显改变,表明术后中枢知觉功能仍然受损.视知觉训练后,中央直径为3.6deg圆处的偏移距离和角度改善明显.
Sturge-Weber综合征为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脑及颜面部血管瘤,常累及眼部引起青光眼,且均表现为宽房角型.本文报道1例Sturge-Weber综合征合并浅前房高眼压.经术中探查,发现浅前房的原因为晶体虹膜后机化膜形成,阻断了房水向前房的流动.推测病因和本病伴发的脉络膜血管瘤有关.本文首次对Sturge-Weber综合征引起的浅前房青光眼进行病例报道,希望能增加对本病眼部并发症的进一步认识.
目的 分析儿童Stargardt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的影像特征.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12月在本院门诊确诊的Stargardt病患儿8例(16眼),对比分析其FFA、OCT及ICGA检查影像特征.结果 FFA图像显示黄斑区散在椭圆形的细小弱荧光,随时间延长,荧光逐渐增强,晚期呈现强荧光,部分病例FFA表现为脉络膜背景荧光遮蔽;OCT图像表现为程度不等的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变薄,光感受器萎缩,视网膜色素上皮层高反射颗粒;ICGA晚期表现为弥漫分布的斑驳样低荧光灶.结论 FFA、OCT及ICGA在Stargardt病诊断中各具优势,上述方法联合应用可为Stargardt病的发病机制提供研究资料,极大地提高了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
目的 了解链球菌属细菌在0~6岁儿童结膜囊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7年于郑州市某眼科医院就诊的眼部无细菌感染儿童的结膜囊分泌物,重点关注链球菌属细菌的分离情况,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5年间共收集8102例儿童结膜囊分泌物,分离细菌24种共计1839株,分离率为22.70%(1839/8102),其中链球菌属细菌430株,分离率为23.38%(430/1839),说明链球菌属细菌是儿童结膜囊内常见携带菌之一.对分离出的链球菌属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细菌对多数药物敏感性较高,对红霉素、 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高达95.89%、86.67%.结论 0~6岁儿童结膜囊内细菌的分离、 构成及耐药性的变化与成人具有明显的区别,需加强不同人群眼部细菌耐药性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及时调整经验用药方案和公共卫生策略.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眼外伤后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诊疗经过及预后,提示临床眼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应该考虑到肿瘤的可能性,避免因为延误治疗所导致的肿瘤眼外转移.方法 回顾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眼外伤后眼部检查而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 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 因眼外伤后经眼部检查而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15人.其中,男性6人,女性9人;单眼12人,双眼3人.平均确诊年龄36.5个月(5.7~56个月).IIRC分期,A期4眼,B期6眼,C期4眼,D期2眼,E期2眼.其中10人经CT检查直接发现球内占位病灶,3人行常规眼底照相检查发现肿瘤病灶.2人诊断为玻璃体积血,治疗后,再次行CT检查时发现肿瘤病灶而确诊.随访时间12~78个月,平均46.8个月.其中,11眼保眼,4人终行单眼眼球摘除手术,2人术后病理无高危因素.2人存在高危因素,尽管均接受了进一步全身化学治疗,2名患儿终均由于颅内转移死亡.结论 偶然的外伤原因经过眼科检查有可能早期发现肿瘤,及时的治疗有利于提高患儿保眼率,降低灭亡率.
目的 对早产儿及高危儿中白色色素脱失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寻找可能与色素脱失发生有关的因素.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2510例早产儿使用RetCam 3筛查视网膜病变,回顾性分析发生白色色素脱失改变的临床资料,对性别、 出生孕周、 出生体重、 生产方式、 吸氧史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出生孕周分组为孕周≤30周,30周 ~34周,34周 ~37周,>37周四组.出生体重分为≤1000g,1000g~1500g,1500g~2000g,>2000g四组.结果 2510例患儿中发生色素脱失改变278例.性别构成有统计学意义(P=0.006),男性>女性.吸氧史的患儿比例(12.03%)>无吸氧史患儿(9.09%).不同孕周分组之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并且随出生孕周的增加患儿出现色素脱失改变比例亦增加.不同出生体重间各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出生体重的增加患儿出现色素改变比例亦增加.生产方式与色素改变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色素脱失改变与患儿性别、 出生孕周、 出生体重、 吸氧史相关,与生产方式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患儿发生比例更高,且随出生体重和出生孕周的增加,色素脱失改变的检出率增加.
目的 观察分析曾行泪囊脓肿切开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泪道阻塞的病例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2例(24眼)曾行泪囊脓肿切开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病史及病例特点,行CT检查了解骨性泪道发育情况,采用Ritleng泪道插管术或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进行手术治疗,对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 24眼中,合并骨性鼻泪管发育异常14眼(58.3%),其中骨性狭窄12眼,骨性闭锁2眼,所有患儿遗留泪囊区皮肤瘢痕.不合并骨性泪道发育异常者10眼,其中泪囊突出2眼,复杂性鼻泪管阻塞8眼.不合并骨性泪道发育异常者采用Ritleng泪道插管术治疗,合并骨性泪道发育异常者采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共治愈21眼(21/24,87.5%),好转2眼,无效1眼.结论 泪囊脓肿反复发作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泪道发育情况较为复杂,不应盲目行泪囊脓肿切开,不合并骨性泪道发育异常的患儿可行泪道插管术,对于合并骨性鼻泪管发育异常患儿需行鼻窦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目的 比较去上皮快速角膜交联(KXL)治疗儿童圆锥角膜术前术后Pentacam测量结果,分析KXL治疗儿童圆锥角膜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KXL的儿童患者术前术后的Pentacam测量结果.21例27眼纳入研究.去除角膜上皮后使用核黄素溶液浸润角膜基质10分钟,之后用30 mW/cm2照度紫外线系统照射角膜4分钟,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 Kmax基线值均值为58.5±7.3D,术后随访为57.1±7.2D,较基线值有显著下降(P=0.001).角膜薄点厚度(TCT)无明显改变(P=0.51),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其中26眼(96.3%)圆锥角膜病情稳定.结论 KXL应用于儿童圆锥角膜在至少1年的随访时间内可使病情稳定,无明显并发症.
目的 调查分析深圳市宝安区学龄前儿童的屈光状态.方法 整群抽取宝安区18所幼儿园,使用美国伟伦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检查所有儿童屈光度.结果 有效病例5531例(11062眼),将球镜度数分为<-3.00D,-3.00~-0.25D,0.00~+3.00D,+3.25~+4.75D,≥+5.00D五个区间,柱镜度数分为0.00~-0.75D,-1.00~-2.75D,≥-3.0D三个区间,3岁、4岁和5岁儿童的球镜度和柱镜度在各区间分布无统计学差异.总体屈光不正发生率为14.33%,其中散光占87.57%,远视占10.92%,近视仅1.51%.结论 屈光不正是深圳市宝安区学龄前儿童的常见眼病,对托幼机构儿童开展屈光普查,有利于屈光不正的早发现、 早治疗.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分析2015年01月至2016年06月确诊为ROP且首次治疗采用IVR的患儿87例,分3组: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APROP组50眼,阈值期ROP组62眼和I型阈值前ROP组62眼,术后采用RetCam III定期观察并记录患眼的眼底情况,病灶复发者行激光光凝或再次IVR治疗,观察三组视网膜转归及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出生胎龄和出生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首次治疗的矫正孕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次IVR治疗后ROP完全消退129眼,总治愈率为74.1%.APROP、 阈值期ROP和I型阈值前ROP一次手术治愈率分别为32%、87.1%和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VR治疗APROP、 阈值期ROP和I型阈值前ROP均安全有效,但APROP复发率较高,要严密随访.
目的 通过Meta分析和整合肠外营养鱼油脂肪乳剂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维普、 万方和中国知网,收集从1990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20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胃肠外营养鱼油脂肪乳剂与ROP的有关文献.采用卡方检验评估异质性,采用Revman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选7项研究,其中4项为随机对照试验,3项为观察性研究,共1086名早产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鱼油脂肪乳剂可减少ROP需要接受激光治疗(RR=0.47,95%CI:0.24~0.90)和重度ROP的发病率(RR=0.51,95%CI:0.31~0.84);观察组胆汁淤积发生率(RR=0.31,95%CI:0.15~0.68)较对照组(RR=0.19,95%CI:0.05~0.69)降低.结论 肠外营养鱼油脂肪乳剂可有效减少早产儿ROP需要接受激光治疗和重度ROP的发病率,也可降低胆汁淤积的发病率.
新生儿时期的儿童眼底病很多,包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 新生儿眼底出血、 视乳头水肿、 永存性原始玻璃体增生症、 视神经萎缩、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母细胞瘤、 弓形虫病性视网膜脉络膜炎等.
新生儿系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内(<4 周的婴儿). 由于此期在生长发育和抵御疾病的能力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 疾病发病率高, 死亡率也高, 因此列为婴儿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先天性白内障指影响视力的晶状体混浊出生时即已存在, 或晶状体的混浊随年龄增长而加重, 因形觉剥夺而逐渐影响视力. 是新生儿时期发病率高的、可以避免的儿童盲症.
年 | 期数 |
2018 | 01 03 |
2017 | 01 02 03 04 |
2016 | 01 02 03 04 |
2015 | 01 02 03 04 |
2014 | 01 02 03 04 |
2013 | 01 02 03 04 |
2012 | 01 02 03 04 |
2011 | 01 02 03 04 |
2010 | 01 02 03 04 |
2009 | 01 02 03 04 |
2008 | 01 02 03 04 |
2007 | 01 02 03 04 |
2006 | 01 02 03 04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6 | 01 02 04 |
1995 | 01 02 03 04 |
1994 | 01 02 03 04 |
1993 | 01 |
投稿后一个月送外审,之后就是等待状态,等了两个半月的时间终于被收录,之后就是编辑校稿修改,整个流程还是比较快的。
我的文章历时三个多月的时间终于被接收了,主要是外审期间耽误了一些时间,期间催了好几次的稿件,编辑很有耐心,也会帮我催外审专家,还是很感谢的。
我第一次在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上投稿,去年11月22号投的稿件,12月9号外审返回,近修改后于今年1月16号录用,历时两个月,很快。
看了期刊的评论,都说比较好中,于是在期刊上投的稿件,然而被拒了,但是外审专家给出了详细的修改意见,让我知道了文章中的不足,还是很感谢的。
我的文章是有关技术交流的,整体而言还是比较顺利的,外审专家给出的意见很有建设性,编辑认真负责,态度友善,期刊对文章的创新性有着一定的要请求,大家有合适的文章可以投稿。
投稿后当天送外审,一个月返修,外审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很详细,认真修改上传,一个月后被收录,第一次投稿,感觉还是很顺利的。
我前段时间在期刊上投了一篇稿件,外审后返修,一方面是格式上的修改,一方面外审专家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修改后送终审,之后就被收录了,感觉期刊的质量还是很高的,外审专家和编辑都很专业,大家可以尝试在期刊上投稿。
我的文章历时三个月被收录,效率还可以,文章有创新点,理论性强,实验数据充分,论述严谨,还是很好中的,推荐大家投稿。
我和同学都是在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上投的稿件,同学的那篇文章投稿后一周送外审,两周后返修,修改后两周被收录,历时两个月的时间,我的文章投稿后一周送外审,两周后返修,修改后40天又历经一次的退修,之后被收录,历时近三个月的时间,整体而言,效率还是很高的。
8月份投的文章,3周后返修,历经两次的修改被期刊收录,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还是很快的。
投稿到录用历时三个月的时间,我是去年12月份投的稿件,但目前为止还是只有录用通知,还没有刊登出来,见刊时间还是比较长的。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4年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4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1.医学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已有论文-内部合作见刊
5.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客服正在输入...
1月初投的稿件,2月中旬返修,一周后提交修改稿件,很快就被收录了,历时两个月的时间,速度很快,个人认为文章有新意,有自己的思路,接受的几率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