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性上睑下垂腱膜复位术27例分析

    作者:邢滨

    目的:老年性上睑下垂提上睑肌腱膜复位术的方法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36眼老年性腱膜性上睑下垂根据其下垂的程度,进行提上睑肌腱膜折叠并重睑成形术,术后追踪随访0.5~2年.结果:27例36眼中,术后上睑缘中部位于角膜上缘下1.5~2.5mm 25例34眼(94%),术后上睑缘位于瞳孔上缘下0.5mm 2例2眼(6%).其家属不愿再次手术.结论:老年性上睑下垂行上睑提肌腱膜折叠及双重睑成形术是治疗腱膜性上睑下垂的较好方法.

  • 针刺治疗视歧32例

    作者:林栋;崔岚;刘臣

    近年来笔者运用中医根结标本理论针刺治疗视歧,兹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小18岁,大62岁;病程短2天,长0.5年;其中外直肌麻痹16例,内直肌麻痹9例,上直肌麻痹2例,下直肌、上斜肌麻痹1例,提上睑肌麻痹2例,多条眼外肌麻痹2例.临床均表现为复视、眩晕、眼球位置偏斜、眼球运动障碍.

  •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老年性上睑下垂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李爽;刘力苇;王薇;罗丽华;田梦;王康

    目的 研究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提上睑肌厚度测量中的应用,从而对老年性上睑下垂手术治疗方法给予更为准确的指导.方法 采用随机临床对照研究.随机选择单侧或双侧不同程度老年性上睑下垂患者及正常人群共102只眼,测量每只眼的提上睑肌肌力以及上睑的下垂量,排除各种并发症,按提上睑肌肌力将所有受测眼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四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对各组的提上睑肌厚度进行测量,比较四组提上睑肌厚度的差异性,分析年龄和性别对提上睑肌厚度是否存在影响,并对提上睑肌肌力与其厚度的相关性进行评估.结果 经测量四组平均值分别为(0.719±0.027)mm;(0.655±0.027)mm;(0.599±0.028)mm;(0.353±0.003)mm.统计学处理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结果显示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且四组间两两比较提上睑肌厚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不同年龄组别和性别的提上睑肌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力与提上睑肌厚度呈正相关(r=0.796,P<0.001).结论 通过UBM测量所得的提上睑肌厚度值可以弥补上睑下垂手术围手术期评估缺少量化标准的缺陷,从而为手术医生提供更为直观的理论依据,使手术术式更为合理和精确.

  • 提上睑肌缩短联合小切口重睑术治疗轻中度上睑下垂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瑞年;李明;吴承道;刘垠

    目的:探讨采用提上睑肌缩短联合小切口重睑术治疗轻、中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和方式方法。该方法采用上眼睑微小切口联合上睑提肌长度缩短重睑术对轻、中度的上睑下垂患者32例51眼进行治疗,并对术后效果进行随访观察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51眼经3个月至12个月的随访,上睑下垂全部矫正,均获得良好效果,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上睑小切口重睑术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能够有效的矫正轻、中度上睑下垂,但要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熟悉提上睑肌的生理解剖,掌握有关注意事项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 欧洲神经病学联盟发表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治疗指南

    作者:李海峰;张贤军

    2014年初,欧洲神经病学联盟(EFNS )发表了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的治疗指南[1]。指南对OMG的定义为无力局限于眼外肌和提上睑肌的重症肌无力(M G )。实际上,OM G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研究发现大约80%的OM G将发展到全身受累,因此 OMG治疗指南围绕改善眼肌症状和阻止向全身型发展这两个主题进行指导。现将主要证据类别、推荐级别和相关问题做一摘要介绍。

  •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提上睑肌的MRI表现

    作者:艾立坤;胡依博;吴怡;满凤媛;王雪

    目的 利用磁共振成像(MRI)观察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不同眼位下提上睑肌的形态变化,探讨上睑退缩或下落迟缓的可能原因.设计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TAO患者42例.方法 将TAO眼外肌病患者42例(84眼)按有无上睑退缩分为患眼组(A组)和非患眼组(B组),并设正常对照组(C组),在原在位、上视眼位、下视眼位观察沿肌肉走行各个位点的提上睑肌的截面积变化.主要指标 提上睑肌的截面积变化.结果 A、B组提上睑肌均较正常组明显增粗[A组(3.08±0.20)mm,B组(2.60±0.20)mm,正常组(1.41±0.06)mm],且提上睑肌的厚度与上直肌厚度有显著相关性(r=0.995).提上睑肌的收缩功能(患眼组仅占正常人的40%)和舒张功能(患眼组仅占正常人的60%)均较正常降低,且收缩功能以肌腹处降低为明显(A组收缩率为0.21,正常组为0.95).沿提上睑肌走行各位点收缩率曲线B组与正常组更接近,而舒张率曲线A、B两组近乎重合.结论 TAO眼睑异常患者的提上睑肌本身虽明显增粗,但其舒张和收缩功能却不同程度受损,而且收缩功能的受损程度可能直接决定是否出现眼睑退缩等临床表现.

  • 单纯性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形态学磁共振测量研究

    作者:孙倩;李冬梅;姜虹;王振常;郝磊

    目的 利用磁共振扫描对单纯性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和正常人提上睑肌肌肉横截面积和厚度进行比较,旨在揭示先天性上睑下垂可能的发病机制.设计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14~22岁单眼或双眼发病的单纯性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20例(27眼)为病例组,14~23岁正常人20例(40眼)为对照组.方法 对27只患中重度上睑下垂眼、病例组的13只未下垂眼和40只正常眼在自然闭眼状态下进行提上睑肌的磁共振扫描,沿肌肉走行测量,以视神经出球平面作为测量零点,分别向前间隔0.5 cm测2点,向后间隔0.5 cm测2点,在斜冠状面测量5个点的提上睑肌肌肉横截面积(S2、S1、S0、S-1、S-2),在斜矢状面测量5个点的提上睑肌肌肉厚度(T2、T1、T0、T-1、T-2).主要指标磁共振图像斜矢状面提上睑肌厚度与斜冠状面横截面积.结果 各个测量点患眼提上睑肌的厚度T2=1.05±0.27,T1=1.04±0.26,T0=1.00±0.24,T-1=0.89±0.28,T-2=0.79±0.26与截面积S2=2.66±1.25,S1=2.51±1.29,S0=2.39±1.28,S-1=1.78±0.96,S-2=1.09±0.42,较正常人提上睑肌厚度T2=1.48±0.08,T1=1.40±0.09,T0=1.32±0.10,T-1=1.21±0.07,T-2=1.10±0.06与截面积S2=4.83±0.71,S1=4.53±0.75,S0=4.50±0.68,S-1=3.13±0.56,S-2=1.85±0.48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正常人的双眼之间无差异(P均>0.05);正常人与患者的非下垂眼基本无差异(P均>0.05);患者的下垂眼与非下垂跟有差异(P均<0.05).结论 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较正常人薄,其病因可能与提上睑肌发育不良有关.

  • 阔筋膜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

    作者:石浔;夏海涛;江燕

    上睑下垂理想的手术方法是上睑提肌缩短术.但对上睑提肌功能不良(肌力在3mm以下)的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提肌缩短的效果往往不理想,我院自1988年8月至1996年5月对29例35眼提上睑肌功能不良的各类上睑下垂,采用同种异体或自体阔筋膜悬吊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治疗腱膜性上睑下垂

    作者:刘君鸿;潘栋平

    各种原因造成提上睑肌腱膜损伤的上睑下垂,统称为腱膜性上睑下垂.在后天性上睑下垂中为常见.我院自2003年3月开始选择使用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治疗腱膜性上睑下垂,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额肌瓣悬吊与扇形额肌瓣悬吊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刘向;苏颖丹;杜云;李莹

    目的:探讨额肌瓣悬吊与扇形额肌瓣悬吊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眼科31例(41只眼)重度上睑下垂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自由表法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16例(22只眼),行额肌瓣悬吊术;Ⅱ组,15例(19只眼),行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手术后随访1年。全部患者术后1个月及1年时患眼的矫正情况,采用眼数和百分比的方式进行描述;其中,Ⅰ组与Ⅱ组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全部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上睑回退量,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进行描述;其中,Ⅰ组与Ⅱ组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全部患者术后1个月及1年时患眼并发症和眼睑高度对称度的情况,采用眼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其中,Ⅰ组与Ⅱ组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Ⅰ组患者采用额肌瓣悬吊术、Ⅱ组患者采用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后1个月时,Ⅰ组16例(22只眼)患者中,矫正者14例(20只眼),占90.91%;欠矫者1例(1只眼),占4.55%;过矫者1例(1只眼),占4.55%。Ⅱ组17例(19眼)患者中,矫正者15例(16只眼),占84.21%;欠矫者0例(0只眼),占0.00%;过矫者2例(3只眼),占15.79%。两组数据经过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P >0.05)。Ⅰ组患者采用额肌瓣悬吊术、Ⅱ组患者采用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后1年时,Ⅰ组16例(22只眼)患者中,完全矫正者13例(18只眼),占81.82%;基本矫正者2例(3只眼),占13.64%;部分矫正者1例(1只眼),占4.55%;未矫正者0例(0只眼),占0.00%。Ⅱ组17例(19眼)患者中,完全矫正者15例(17只眼),占89.47%;基本矫正者2例(2只眼),占10.53%;部分矫正者0例(0只眼),占0.00%;未矫正者0例(0只眼),占0.00%。两组数据经过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P >0.05)。Ⅰ组患者采用额肌瓣悬吊术、Ⅱ组患者采用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后上睑回退量,Ⅰ组16例(22眼)中,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1年回退量分别为(0.47±0.65)mm、(0.35±0.68)mm、(0.31±0.52)mm及(0.27±0.41)mm;Ⅱ组17例(19眼)中,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1年回退量分别为(0.98±0.79)mm、(0.87±0.41)mm、(0.76±0.41)mm和(0.71±0.39)mm。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2.39,-2.68,-2.92;P<0.05)。Ⅰ组患者采用额肌瓣悬吊术、Ⅱ组患者采用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后1个月内,Ⅰ组16例(22眼)患者中,发生并发症3例(3只眼),占13.64%。其中,暴露性角膜炎1例(只1眼)、睑缘切迹1例(1只眼)及睑裂不对称1例(1只眼)。Ⅱ组17例(19只眼)患者中,发生并发症6例(8只眼),占42.11%。其中,暴露性角膜炎2例(3只眼)、睑缘切迹2例(2只眼)、睑缘成角畸形1例(1只眼)及睑裂不对称1例(2只眼)。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P<0.05)。此外,两组患者重睑皱襞均明显,且均存在眼睑闭合不全及上睑迟落现象。Ⅰ组患者采用额肌瓣悬吊术、Ⅱ组患者采用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1年后,Ⅰ组16例(22只眼)患者中,发生并发症2例(2只眼),占9.09%。其中,睑缘切迹1例(1只眼),眼睑闭合不全1例(1只眼)。Ⅱ组17例(19只眼)患者中,发生并发症4例(4只眼),占21.05%。其中,睑缘切迹1例(1只眼)、睑缘成角畸形1例(1只眼)及眼睑闭合不全2例(2只眼)。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2,P<0.05)。Ⅰ组患者采用额肌瓣悬吊术、Ⅱ组患者采用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上睑睑高对称度的检查。结果在患者平视状态下,Ⅰ组16例(22眼)患者中,满意者16例(19只眼);Ⅱ组17例(19眼)患者中,满意者14例(15只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P >0.05)。在患者上视状态下,Ⅰ组16例(22只眼)患者中,满意者8例(10只眼)。Ⅱ组17例(19只眼)患者中,满意者9例(10只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4,P>0.05)。结论额肌瓣悬吊术与扇形额肌瓣悬吊术两种手术方法均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效果相当。前者比后者并发症少,但在眉部会遗留少许瘢痕。后者更适合于外伤性上睑下垂。

  • 额肌-提上睑肌瓣吻合治疗上睑下垂13例

    作者:汤亚伟;杨和春;蔡兴东

    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采用额肌-提上睑肌瓣吻合治疗重度上睑下垂13例(17眼),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 作者:

    关键词:
  • 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治先天性上睑下垂

    作者:崔树英;张功宝

    目的 分析并探讨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 对整形美容科73例91眼先天性上睑下垂病人实施经皮肤-睑结膜入路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结果 73例91眼中,63例患者经4个月至14个月随访,满意50例,基本满意9例,矫治不足为3例,过矫为1例,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 术前要全面分析手术相关因素来确定提上睑肌缩短程度,术中提上睑肌瓣的解剖与处理要谨慎,严格执行手术操作才能在功能与外形上取得理想效果.

  • 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临床分析

    作者:葛志红;张丽萍;王伟丽

    目的 对于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应用超常量提上睑肌缩短的手术方式进行分析,为临床此类疾病手术提供合理理论及临床依据选择手术方法.方法 39例48只眼均为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行提上睑肌缩短术,术后随访2月~2年3个月,平均13个月,观察睑缘位置,眼睑闭合程度,上睑迟落现象及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结果 48只眼均上睑闭合自如,上睑缘可达正常位置,术后可获双重睑.结论 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应用超常量提上睑肌缩短术疗效满意.

  • 眼肌麻痹的诊断治疗进展

    作者:王明礼;陆晓红

    眼肌包括提上睑肌、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上斜肌、下斜肌。这些肌肉分别受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支配。内侧纵束将各神经核联系起来,并受皮层支配,完成眼球的各方向运动。上述肌肉、神经、联系纤维或中枢病变均可引起眼球运动障碍即眼肌麻痹。

  • 提上睑肌和Muller 肌延长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的疗效

    作者:李妍;史俊虎;王娟;李荣荣;张宏彬;刘杉

    目的:探讨提上睑肌和Muller肌延长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河北省眼科医院接诊的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患者108例(108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54眼)。观察组采用提上睑肌和Muller肌延长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提上睑肌中央腱膜切断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满意率和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方巩膜露白和睑裂宽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2.12±0.21) mm 比(3.02±0.48) mm、(9.1±0.9) mm 比(10.2±1.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基础泪液分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上睑覆盖角膜高度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8.2±2.1) mm/min比(6.9±2.0) mm/min、(5.8±2.1) s比(4.1±1.4) s、(2.56±0.45) mm比(2.01±0.2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44%(51/54)比66.67%(3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上睑肌肉和Muller肌延长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泪液的分泌和排出机制与相应病理改变

    作者:刘冬梅

    泪液的引流系统由泪液的分泌部和泪液的排出部组成.泪液的分泌部包括两叶主泪腺及其导管、副泪腺Krause腺和Wolf ring腺组成.泪道的排出部由眼轮匝肌、上下泪小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组成.1 泪液的分泌机制泪液由泪腺分泌,泪腺位于眶腔外上区的前部,由提上睑肌分隔为睑部泪腺和眶部泪腺,泪腺由腺泡组成,而腺泡又是由柱状的腺上皮细胞排列形成管腔,周围包绕着一层肌上皮细胞基质层和环绕的基底膜.人类泪腺是浆液性的管泡状腺,腺体中有层间导管和6~12个小叶间导管,泪腺分泌的泪液经导管引流泪液到结膜穹隆部,由瞬目引起的泪道部眼轮匝肌收缩形成虹吸作用将泪液由泪小点排出.

  • 改良提上睑肌折叠缩短术23例临床观察

    作者:徐晓博;丁明;于海霞

    提上睑缩短术作为一种传统纠治上睑下垂的术式 [1],具有保持肌肉原有行走与运动方向,更符合生理要求的优点.本院自2002年10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23例(34眼),采用改良提上睑肌折叠缩短术,获得较好疗效和满意的双重睑外观.现总结如下.

  • 上睑下垂130例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鑫

    目的 观察上睑下垂的各种术式的临床疗效,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提供理论和依据.方法 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9年1月间130例180眼已施行上睑下垂手术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术式可分为两组:额肌瓣转移悬吊术和提上睑肌复合体的手术.对患者行半年的术后随访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中,5例术后短期欠矫病例,重新打开切口上调提上睑肌固定位置;1例半年后复发,再次手术发现缝线脱落给予修复;1例结膜脱垂病例切除脱垂结膜后加压包扎;2例过矫给予松解提上睑肌调整睑缘位置,均达到了美容效果.结论 先天性上睑下垂应及早手术,可防止儿童弱视和心理障碍.获得性上睑下垂病因多种,应根据不同病因先进行治疗,待病情稳定半年后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术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简易额肌瓣治疗重度上睑下垂80例分析

    作者:郭晓龙;郭惠生;孙秀真;孙伟;郭继玲;陈冲

    目的 观察简易额肌瓣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 通过手术操作正确地分离,形成活动度良好的单蒂额肌瓣及确切地将额肌瓣缝合固定于睑板上缘的提上睑肌筋膜上,且定点的标准以睁眼平视上睑缘位于角膜上缘,闭合不全4~5mm为度.结果 80例患者101只眼均得到理想治疗效果.结论 简易额肌瓣法是目前治疗重度上睑下垂较为理想的方法.

102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