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Ophthalmology 중국중의안과잡지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影响因子: 0.4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4379
- 国内刊号: 11-284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本刊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中医眼科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宣传党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政策,执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学术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推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发展,加强国际间眼科学术交流。
1-3个月
1 文稿内容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和实用性。要求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文字精练准确通顺、数据准确无误。 论著稿连同图表和参考文献一般勿超过 5000 字,文前附 400 字左右结构式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包括英文文题、工作单位、前 3 位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综述连同参考文献勿超过 6000 字,并附指示性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所查阅文献要求为近 5 年内。短篇文稿以 500~1800 字为宜。论文如属基金资助项目,连同基金号均在文稿首页加脚注注明。 作者应对自己稿件负责并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2 所用名词术语以国家规定或已通用者为准,并以现代汉语文词表述。 眼科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眼科学》(北京,1996)为准。 简化字以 1986 年 10 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和 1988 年 3 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外文缩写点均省略。注意清楚标出外文字母、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希腊文与拉丁文等。用简称时,在首次应用处括号注明全称。中西药名以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的最新版本为准。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医名词术语按GB/T 1675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执行,经络针灸学名词术语按 G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和 GB/T 13734-2008《耳穴名称与定位》执行。切忌使用不规范名称及习惯名称。 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一律按 1984 年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使用。数字请按 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书写。
3 图、表和照片要少而精,并用数字编号,正文与图表避免重复。照片应等大、清晰、对比度好,对所示病变加注箭头。图及照片下方应附有注解说明。图、表、照片所示内容需核实无误,并与文中描述一致。
4 参考文献宜选用近期发表并经作者亲自阅读的,按引用的先后顺序排列于文末,注意与原文核实,并于文内引用处依次以右上角标标注。勿引用内部资料。按国家标准有关规定,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期刊文献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刊名,年,卷(期):页码. 责任者不超过 3 人时,需全部写出,3 人以上时仅写出前 3 位,后加“,等”或“, et al”。举例如下。
[1] 卢宁,王光璐,张风,等.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1):31-32.
[2] Sunness J S,Gonzalez-Baron J,Applegata C A,et al. Enlargement of atrophy and visual acuity loss in the geographic atrophy form of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J]. Ophthalmology,1999,106(9):1768-1779.
专著文献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第一版本不著录,其他版本说明需著录,形如“3 版”、“新 1 版”。 对责任者的数目要求同期刊。 举例如下。
[1] 昂温 G,昂温 P S.外国出版史[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2]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 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发文量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官网是什么?
期刊的官网为:http://zgkz.cbpt.cnki.net,可以进行在线投稿。
-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影响因子是多少?
这本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为0.583,综合影响因子为0.481。
-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是什么级别的刊物?
期刊的主办单位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目前是一本科技核心刊物。
-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审稿周期是多久?
一般而言,编辑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通知是否录用。若超过3个月尚未收到通知,可向编辑部查询或撤稿另投他刊。
-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怎么样?好发吗?
该期刊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专业学术期刊,是一本核心刊物,投稿存在一定的难度,投稿可以请本站在线老师评估稿件,确保稿件录用率。
-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缴版面费?
稿件被期刊刊用后,会收取版面费用,具体的版面费用取决于稿件的字符数,写作稿件时可以控制稿件的篇幅,可以节省费用。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
推拿头针联合治疗小儿脑瘫性斜视的初步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推拿和头针联合治疗小儿脑瘫性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年龄在6~72个月之间的脑瘫性斜视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0例,进行推拿、头针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进行推拿治疗.以斜视度作为观察指标,疗程结束后观察斜视矫正效果.结果 治疗4个月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3.33%,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综合2组治疗效果,与患儿智力障碍程度相关性分析,x2=20.8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的治疗效果与患儿智力障碍程度有相关性,r=0.59.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与患儿智力障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研究组r=0.607,对照组r=0.642,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头针联合对矫正小儿脑瘫性斜视有明显疗效.
-
原发性青光眼与中医肝郁体质关系的研究
目的 观察原发性青光眼与中医肝郁体质特征的关系,为原发性青光眼的早期预防和已发生青光眼视神经保护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2017年3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并确诊为原发性青光眼的患者265例,通过比较原发性青光眼类型、性别、年龄及肝郁程度的相互关系,探讨原发性青光眼体质及其内涵.结果 原发性青光眼的类型比例分布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81.51%,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 16.60%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 1.89%,三种类型均以肝郁证为主(≥60.00%);不同类型的原发性青光眼患病率均女性多于男性(P<0.05),女性比男性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肝郁证占比更大(P<0.05);PACG以老年患者多见,POAG和NTG以中青年患者多见,三种类型均以中、轻度肝郁证占比较大;90.96%符合肝郁证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从小性格急躁易怒.结论 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生、发展与肝郁证密切相关,发病前既有肝郁体质,发病后也多表现为肝郁证的体质特征.肝郁证是原发性青光眼人群的主流体质.
-
47例新疆地区儿童眼球穿通伤临床特点及视力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儿童眼球穿通伤的临床特点及视力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儿童眼球穿通伤患儿47例(47只眼)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致伤原因、临床特点,比较治疗前后的视力情况,分析视力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儿童眼外伤具有以下特点:男童(72.3%)较女童(27.7%)多发;致伤原因中位列前5位的分别是:烤肉钎7例(14.9%)、木刺6例(12.8%)、树枝6例(12.8%)、刀6例(12.8%)和玻璃5例(10.6%).受伤24 h内就诊者20例(42.6%),24~72 h以上就诊11例(23.4%),72 h后就诊的16例(34.0%).伤口位置位于Ⅰ区的患儿35例(74.5%),其次位于Ⅱ区者7例(14.9%),位于Ⅲ区者5例(10.6%).伤口大小≤5mm的33例(70.2%),>5 mm的14例(29.8%).儿童眼球穿通引起的并发症多而重,居前三位的为虹膜崁顿(72.3%)、外伤性白内障(42.6%)和前房积血(31.9%).与视力预后显著相关的因素有;初始视力差(P=-0.035),靠后伤口位置(P=0.004),就诊时间超过72 h(P=0.037).结论 儿童眼球穿通伤致伤原因多样,并发症多,对视功能危害大,积极治疗可以改善视力预后.
-
针刺联合维生素B12导入治疗眼外肌麻痹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维生素B12直流电导入治疗眼外肌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眼外肌麻痹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46只眼),给予改善循环、扩血管治疗及针刺治疗;观察组46例(46只眼),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维生素B12直流电导入治疗.均以7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以疗效评价结果及治愈患者的治愈时间为指标,比较2组差异.结果 观察组46只眼,治愈35只眼,好转11只眼,无效0只眼,治愈率76.0%;对照组46只眼,治愈26只眼,好转19只眼,无效1只眼,治愈率56.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刺联合维生素B12直流电导入治疗眼外肌麻痹治愈时间相对较短,总体上好于单纯针刺治疗.
-
基于文献数据挖掘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药用药关联规则分析
目的 基于文献探讨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常用药物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为DR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获取中药治疗DR的汤剂复方,对纳入文献的提取资料信息进行编码并建立数据库,通过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RapidMiner6.0数据挖掘软件对DR按分期对用药规律进行挖掘.结果 终纳入中药复方治疗DR的中文文献152篇,涉及中药方剂152首,含中药1657味,用药频次占50%以上的中药有:非增殖期DR病变为黄芪、丹参、生地黄(54首方剂,572味中药);增殖期DR病变为蒲黄、三七(4首方剂,41味中药).整体用药频次前5位的是黄芪、丹参、生地黄、枸杞子、葛根(152首方剂,中药1657味).药物归类:各期DR均以补虚药为主,其次为清热药,再次为活血化瘀药、解表药和止血药;各期用药药性均偏寒凉.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所有组合以黄芪为中心,丹参、生地黄、枸杞子、葛根4味药分别与黄芪有较强关联,另外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当归、赤芍、川芎3味药相互间也存在组方关联.结论 中药治疗非增殖期DR病变以益气活血滋阴药为主,增殖期DR病变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在增殖期DR病变中清热药、活血化瘀药以及寒凉药的比例稍增加;核心药物组合以黄芪为中心,并与丹参、生地黄、枸杞子、葛根等组合用药.
-
干眼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症状相关性研究
目的 总结干眼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眼部症状、全身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以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发表的文献为依据,借助SPSS20.0与SPSS Modeler14.1软件,频数分析观察干眼的不同类型、证型、证素、症状、舌象、脉象的分布规律,关联规则挖掘干眼的潜在症状组合规律.结果 以相应的关键词检索得到文献3608篇,去除重复满足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有205篇,涉及中医证型38种、观察病例4756例,干眼类型3种、病例9233例,症状136个,舌象17种,脉象22种,证素22种,全身症状与眼部症状关联规则17条,眼部症状、全身症状与舌象、脉象关联规则7条.结论 研究表明干眼的病因比较复杂,主要以水样液缺乏性干眼为主,证型、证素、病位、病性相互佐证,说明干眼症的病理本质在于“阴虚”,为临床对于本病的诊治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以及活动期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体质性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6年-2018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市中医院眼科就诊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125例.采用中医体质分类表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中医体质分布,比较活动期与非活动期患者的中医体质差异.结果 125例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中,平和质8例(6.4%),阳虚质13例(10.4%),气郁质29例(23.2%),阴虚质25例(20%),气虚质7例(5.6%),湿热质14例(11.2%),痰湿质15例(12%),血瘀质10例(8%),特禀质4例(3.2%).以气郁质、阴虚质为主.活动期患者为61例,其中气郁质21例(34.4%),痰湿质9例(14.8%),非活动期患者为64例,其中阴虚质17例(26.6%),气郁质8例(12.5%),湿热质8例(12.5%).活动期与非活动期体质构成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中医体质以气郁质、阴虚质居多;活动期甲状腺相关眼病以气郁质、痰湿质居多,具有倾向性.
-
青年患者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自行缓解1例
1 临床资料朱某,男,25岁.2017年11月29日因“左眼视物模糊1周”就诊于上海某医院,既往无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无眼部外伤史.眼部检查:左眼矫正视力1.0(-2.25DS/-0.50DC×90°),眼压正常,眼前节(-),左眼眼底黄斑中心反光未见,视网膜平伏.
-
针刺治疗上斜肌不全麻痹1例
1 病例资料薛某,男性,62岁.诉视物模糊伴头晕1个月,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未服用降压药,血压长期稳定在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左右,否认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其他病史.2017年11月25日初诊.
-
芍药苷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中药提取成分芍药苷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影响.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糖尿病组、芍药苷组及二甲双胍组(阳性对照),每组10只.后3组大鼠采用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 (50 mg·kg-1),72 h后检测尾静脉血糖,将血糖浓度>16.7 mmol/L的大鼠作为糖尿病模型.模型诱导成功后,芍药苷组给予芍药苷(60 mg·kg-1)灌胃治疗,每日2次.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20 mg·kg-1·d-1)灌胃治疗.对照组、糖尿病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实验期间动态监测大鼠血糖、体重变化.12w后,试剂盒检测视网膜中谷氨酸含量变化,免疫荧光检测视网膜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GLAST)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GFAP、GLAST、谷氨酰胺合成酶(GS)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血糖明显升高且均>16.7 mmol/L,GFAP表达及谷氨酸含量明显升高,GLAST、GS表达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而与糖尿病组相比,芍药苷组及二甲双胍组血糖均不同程度下降,GFAP表达及谷氨酸含量明显下降,GLAST、GS表达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芍药苷可能通过降低大鼠血糖及抑制胶质细胞活化,上调视网膜GLAST、GS表达,降低视网膜谷氨酸含量,提示芍药苷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
甘草黄酮拮抗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及分子机制
目的 探讨甘草黄酮对高糖刺激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采用40 mmol· L-1的葡萄糖培养RPE细胞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用10-9 mol/L、10-8 mol/L浓度的甘草黄酮干预,观察细胞活性、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凋亡细胞比例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MTT试验结果显示,用10-9mol/L、10-8 mol/L浓度的甘草黄酮处理后,RPE细胞存活率分别提高到67.86% +3.23%和78.67%±2.57%,与高糖组(40.45%±3.2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H2DCFDA)荧光探针染色结果显示,甘草黄酮可不同程度抑制40 mmol/L葡萄糖处理后RPE细胞内ROS水平;此外,甘草黄酮可以抑制高糖诱导的RPE细胞凋亡及细胞内Cas-pase-3及Caspase-9的表达,其抑制效应与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甘草黄酮可以抑制高糖诱导的人眼RPE细胞氧化损伤及凋亡的发生,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具有预防作用.
-
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一种睑板腺终末导管阻塞和(或)睑酯分泌的质或量异常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弥漫性疾病.近年来,MGD发病率逐年上升.本文旨在对MGD的中医及西医治疗进行概述.
-
热敷疗法的改良及其在眼科疾患中的应用
热敷疗法是一种古老的治疗疾病的方法,因其简便易行,收效迅速,一直沿用至今.它能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起到消炎、消肿、祛寒湿、减轻疼痛、消除疲劳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广泛推广,热敷疗法也成为治疗许多眼科疾患重要的辅助手段.本文就热敷疗法改良及其在眼科的应用进行经验总结.
-
影响针刺治疗眼科疾病疗效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通过对近10年针刺治疗眼科疾病的文献进行梳理,从针刺手法、针感、针法及辨证取穴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针刺平补平泻手法及补泻手法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缩,青光眼,弱视等眼病上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并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2)在针刺治疗眼病的过程中,针感与临床疗效也密切相关.(3)应用“调理脾胃针法”等针法治疗眼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4)应用“灵龟八法”等方法辨证选穴治疗眼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临床中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
活血化瘀法在眼科疾病的临床应用
活血化瘀法是以活血祛瘀药为主,适当配伍应用,用以达到活血行气、化瘀通脉临床疗效的一种传统中医药疗法,广泛适用于各种血脉瘀滞、血流不畅或瘀血停聚的内、外障眼病及眼外伤等眼科疾病.本文将近年来活血化瘀法在眼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阐论.
-
《眼科奇书》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内障眼病的特点探讨
《眼科奇书》又叫《眼科宜书》(以下简称《宜书》),系清代渝州李氏家传秘本,相传为仙人所授(真实著者不详),该书以“奇”著称,素有论奇、方奇、量重、效奇的特点.笔者通过研读与分析认为此书辨证治疗眼疾,重视调理脾胃,善施补中益气汤,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内障眼病独具特色.
-
重视阴火理论在眼科的应用
李东垣继承并发展了《内经》理论,独创性地提出了“阴火”理论,并立法制方,首创了“甘温除大热”之大法及其代表方补中益气汤,被后世众多医家推崇并继承和发展.在眼科,自古就有“目病多火”的说法,但临床医师要区分“阳火”和“阴火”,才能不犯“虚虚实实”之戒.
-
浅析黄斑变性的五脏辨证治疗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分为干性AMD和湿性AMD,临床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文章从五脏辨证角度探讨AMD发病机理,认为脾气虚、肝肾亏虚、心火上炎、肺气虚及宣降失常都是AMD发病的重要病机.在临床治疗上,强调整体观念,恪守辨证论治的原则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
从气血论治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思路探讨
以气血理论为纲、针药并用调和气血为治则,重视头颅部腧穴的针刺应用,气血同治,使气充、血行、瘀化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附医案1则.
-
吴烈教授三焦辨证论治黄斑水肿病变经验
吴烈教授从事中西结合眼科临床30多年,在治疗眼科疾病特别是黄斑水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以中医三焦辨证理论为核心,《伤寒论》六经辨证为辅佐,论治各种病因引起的黄斑水肿,运用上焦提壶揭盖法、中焦实土制水法、下焦温肾利水法结合六经辨证的循经引药入目和消散祛邪的理念治疗黄斑水肿,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对其经验进行了总结.
-
“瞳神络病”证治体系概要
瞳神络病主要是指与葡萄膜、视网膜、黄斑、视神经等相关疾病.瞳神络病理论是指采用中医络病理论来解释瞳神相关疾病,以求能更好的辨证用药,治疗该类疾病.瞳神络病的病因可分为邪实与正虚;邪阻目络,目络损害,络虚不荣是瞳神络病的核心病机.损害的目络为“病络”,因生化制克平衡破坏而异常亢进的目络成为“败络”.结合病因病机特点,治则应以通为用,以补为宜,代表方如牵正散、解毒通络汤、温阳煦络汤、化痰通络汤等.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04 |
-
未知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2个月内我是8月底投的稿件,11月被收录,效率还是很高的,编辑说1月或2月可以见刊,期待。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在期刊上投过两篇文献综述,感觉效率还是很高的,编辑对期刊的格式要求极为严格,对文章中的标点、文字修改的很仔细,外审专家给出的修改意见也是很有价值的,都很有建设性,值得推荐。
审稿速度还是很快的,投稿后一个月退修,修改后收录,历时三个月,编辑认真负责,有问必回,很有耐心,希望期刊可以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