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期刊为您保价护航
-
您好,我们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期刊推荐
2、咨询绿色通道
3、医生论文咨询
-
现在咨询——先见刊后付款
请输入您想要咨询的问题......
1979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目前惟一一份眼外伤职业眼病方面的定期刊物。原名《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0年12月更改为现名《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本刊常设栏目: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调查研究)、临床报道、经验介绍、病例报告、护理技术、综述、讲座,还有通讯、会议通知、新书预告等。本刊有助于推动我国眼外伤、职业眼病和眼科手术方面学术交流和促进了我国眼科各级临床医师在眼外伤诊治水平的提高。架起了与世界各地在眼外伤研究和防治工作的交流桥梁,并为我国眼外伤诊治和研究一直处于国际前列,奠定了基础。
1.来稿要求:文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文句准确、精炼、通顺,条理分明,重点突出,有中英文摘要和中英文题目、单位名称、科室、地名,邮政编码、手机号。
2.文稿标准 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具体参照《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排规范》。
2.1 医学名词 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确需实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注拉丁文名称。
2.2 统计学符号 按GB/ T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采用斜体排印。
2.3 计量单位 执行GB 3100/3101/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所有部分)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
2.4 文字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10-31)》和新闻出版总署2010 年12 月24 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以及1992 年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以1986 年10 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和1988 年3 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
2.5 数字用法 执行GB/ 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2.6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执行GB/ 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 人全部著录;超过3 人可以只著录前3 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参照GB 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
2.7临床试验注册号 临床试验注册号应是从WHO认证的一级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得的全球唯一的注册号。临床试验注册号排印在摘要结束处。以临床试验注册为标题,写出注册机构名称和注册号,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的论著摘要应含有CONSORT列出的基本要素。
2.8 统计学方法 尽可能详细描述,建议补充有关统计研究设计、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等具体要求。
2.9 医学伦理问题及知情同意 须遵循医学伦理基本原则。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批准文件号著录于论文中)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发文量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有关期刊的投稿要求可以在期刊官网的“稿约”中进行查看,也可以查看本站中的期刊详情页面。
从知网上看,该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为0.393,综合影响因子为0.385。
刊的总编辑是张金嵩,编辑部电话为0371-66993497,可以直接和编辑进行联系。
期刊开设“快速通道”发表服务,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在收到稿件录用通知后的4个月就会出版。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的官网网址为:http://zhywszyybzz.yiigle.com。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目的 分析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因素、常见致病菌及预后.方法 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97例(697眼)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感染性眼内炎主要致病因素为外伤(69.15%),其次为眼部手术(17.36%),尤其是白内障手术.男529例,女168例.18~65岁年龄段者多,占64.71% (451/697).各类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4.76%(129/521),其中玻璃体检出率高为46.67%(63/135).致病菌中54.26%(70/129)为葡萄球菌属细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米诺环素、利福平的敏感性较高,对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的敏感率在44.29%~74.29%之间,而对青霉素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低.检出的革兰氏阴性杆菌除对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和头孢曲松敏感性较差外,对其他多数药物的敏感性较高;链球菌属细菌对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及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对其他药物的敏感性多在80%以上.经治疗105眼(15.06%)因感染无法控制,实施眼内容摘除术或眼球摘除术,43.62%(304/697)的患者经综合治疗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感染性眼内炎多由眼外伤和内眼手术引起,预后差.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
目的 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硅油取出术前后应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黄斑部微结构的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RRD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视网膜完全复位者29例(29眼)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3.84±1.71)个月.男16眼,女13眼.平均年龄(47.62±13.25)岁.硅油取出术后平均BCVA(logMAR)为0.92 ±0.45,优于术前的1.31 ±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8,P=0.00);黄斑结构正常者的BCVA明显好于结构异常者的BCVA(U=-2.55,P=0.02).随访期末SD-OCT显示:黄斑区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者12眼,椭圆体带中断者8眼,囊样黄斑水肿5眼,黄斑区视网膜变薄5眼,黄斑前膜3眼,黄斑下积液2眼,部分病例存在两种黄斑结构异常.结论 硅油取出术后患者视力提高,黄斑显微结构改变中以椭圆体区中断发生率高.适时硅油取出可降低黄斑结构改变的发生.
目的 评价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本院眼科白内障伴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41例(41眼)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纯晶状体超声乳化20例(20眼)为A组,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的21例(21眼)为B组.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 两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眼压术后3个月均较术前降低(P<0.05).两组前房深度术后3个月较术前加深(P<0.05).术后眼压和前房深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3例术后出现眼压升高,B组未出现眼压升高患者.A组术后3个月有2例出现部分前房角关闭,B组前房角均较术前增宽(P<0.05).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能够更有效控制眼压,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安全有效方法.
目的 观察口服阿托伐他汀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高血脂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病例分析.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间确诊的伴有高血脂的DME 40例(40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每月1次,连续3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阿托伐他汀,每日1次,每次10 mg,疗程3个月.评价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的BCVA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CVA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间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硬性渗出减少率70%,对照组减少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口服阿托伐他汀联合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可以有效治疗高血脂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改善视力,并促进硬性渗出的吸收.
目的 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眼科PDR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204例(215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2例(108眼),进行常规玻璃体切除手术;观察组,102例(107眼)在玻璃体切除术前3d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术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术前两组间视力、眼压、并发症及黄斑中心区厚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视力、眼压、并发症及黄斑中心区厚度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R玻璃体切除手术前应用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可以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减轻黄斑水肿及提高视功能等.
目的 探讨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影响手术满意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双眼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视功能和生存质量问卷调查.患者双眼先后接受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手术后3个月,再次进行视功能和生存质量问卷评分及手术满意度调查.结果 问卷评分术前为(1 068.90±533.05)分,术后为(2 5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对手术效果满意者17例,占85.00%,对手术效果不满意者3例,占15.00%,与手术满意度相关性高的因素是患者术后视力是否符合术前期望.结论 与白内障手术满意度相关性高的因素是患者术后视力是否符合术前期望,文化程度,术前的屈光状态,阅读习惯等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术前期望.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术后应用软性亲水性接触镜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62例(62眼)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31眼).试验组在手术结束时角膜表面配戴软性亲水性接触镜,术后7d取出;对照组不配戴接触镜.术后1、3、5和7d随诊复查.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翼状胬肉面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3及5d的角膜刺激症状均轻于对照组(P<0.05).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试验组为(3.19±1.40)d,对照组为(5.84±1.42)d,试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2,P=0.00).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配戴软性亲水性接触镜能明显缩短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减少早期的角膜刺激症状.
目的 比较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PRK)与普通TPRK矫正近视手术术后早期眼部刺激症状及视力情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45例(90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44眼)行普通TPRK.智能组23例(46眼)行智能TPRK.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 智能组术后眼部刺激症状较轻,术后1d及3d的视力恢复较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4).术后10 d、1个月及3个月两组间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77,0.504,0.164).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角膜地形图表面规则指数和表面非对称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90,0.130,0.126,0.201).结论 智能TPRK术后眼部刺激症状较轻,早期视力恢复较快.
目的 评价经23 G微创切口睫状体光凝联合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研究.24例(2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经23 G微创切口进行睫状体光凝联合广泛视网膜光凝术,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术后末次随访21例(87.50%)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另3例(12.50%)再次行睫状体光凝术后眼压正常.术后各个随访时间点的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抗青光眼药物种类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0).手术前后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91,P=0.684).并发症主要为前房积血和(或)前房渗出、反应性高眼压,均经药物治疗而得到控制.结论 经23 G微创切口行睫状体光凝联合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目的 评价大气泡辅助下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后弹力层膨出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7年10月本院角膜后弹力层膨出7例(7眼)的临床资料,利用组织工程角膜行大气泡辅助下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保住了眼球,未发生角膜穿孔或术后双前房.术后14 d,眼前段OCT检查显示所有植片的角膜基质均未出现水肿.术后6个月,6眼的裸眼视力达到0.1~0.3.1眼植片全角膜血管化,裸眼视力为眼前手动.随访期间,均无复发.所有患者术后都未出现内皮型排斥反应、继发性青光眼或白内障.4眼出现轻度上皮型免疫排斥,经过抗排斥治疗植片均恢复透明.1眼术后出现一过性高眼压,经过药物治疗1周后眼压恢复正常.结论 利用组织工程角膜行大气泡辅助下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后弹力层膨出的效果良好.
目的 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7例(54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3例(29眼)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24例(25眼)行周边虹膜切除术.随访6个月.结果 A、B两组术前眼压分别为(22.72±7.85) mmHg和(22.48±6.95) 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24,P=0.905),术后两组各时间点眼压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d及术后6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10,-7.012,P=0.000,0.000).B组术后3d及术后6个月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184,0.744;P=0.855,0.460).A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与术前相比显著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21,P=0.000),A组术后周边前房深度与术前相比明显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8.310,P=0.000).结论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以降低眼压、改善视力.
目的 探讨急性获得性共同性内斜视与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急性共同性内斜视30例的资料与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和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这两个时间段内手术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各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中30例中24例主诉患病前每日看手机时间均在5h以上,持续数月后出现复视.其中有9例主诉每日看手机时间在8h以上,并明确复视是在一段连续长时间看手机后突然出现的.结论 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可促使易感人群发生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目的 评价应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上皮擦伤的效果.方法 非随机对照研究.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本院角膜上皮擦伤25例(25眼).分为绷带镜组12例(12眼),包扎组13例(13眼).绷带镜组予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连续过夜佩戴,包扎组予氧氟沙星眼膏涂眼后轻加压包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分析性价比.结果 25例终完全治愈,无并发症.两组治疗前的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953),治疗后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均降低(P =0.001,0.005).但疼痛评分下降幅度绷带镜组(1.75±0.45)大于包扎组(0.6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的总治疗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47).结论 治疗角膜上皮擦伤,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比常规治疗方法能显著地降低疼痛程度.
目的 评价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双路支撑管置入泪小管吻合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进行的下泪小管吻合术33例(33眼)的临床资料.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寻找泪小管断端,行双路支撑管置入术.术后3个月拔管后随访6个月.结果 33例(33眼)均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找到泪小管断端,顺利行双路支撑管置入并在鼻腔打结.31例(93.9%)治愈.2例(6.1%)好转.结论 双路支撑管置入泪小管吻合术治疗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安全有效.
目的 分析眼科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和分布特征.方法 统计眼科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主要包括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类型等.结果 男女之比为1.2∶1,多见于农民.常见疾病前五位:白内障(29.69%),视网膜病(14.01%),眼外伤(13.70%),硅油眼(6.32%),翼状胬肉(5.83%).白内障类型有:老年性白内障(81.91%),并发性白内障(12.30%),外伤性白内障(4.77%);眼外伤类型有:挫伤(31.85%),穿孔伤(23.85%),眼附属器挫伤及裂伤(20.27%).眼外伤主要致伤物是锐器和植物,男性患病率是女性的4.22倍.总有效率为96.14%,单眼致盲率为27.79%.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是本地区常见的住院病因,应加大对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的筛查力度.眼外伤对眼球的危害大,若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以防止发生.
1 病例患者,男,27岁,双眼近视16年,要求摘镜.右眼幼儿时曾被树枝划伤,当时曾至医院就诊,具体诊治不详,但未行手术治疗.术前检查视力:有眼,-4.75 DS/-1.00 DC×5°=1.0;左眼,-5.00 DS/-0.75 DC×175°=1.2.左眼角膜透明,右眼角膜横跨瞳孔中心上方1 mm可见线性浅层瘢痕(图1),长约8 mm.瞳孔直径3 mm,对光反应灵敏.前房清,晶状体透明,眼底近视改变.角膜厚度:右眼514μm,左眼513 μm.眼压:右眼:16 mmHg,左眼:17 mmHg(1 mmHg=0.133 kPa);角膜地形图示双眼竖领结形,欠对称,右眼上方曲率稍陡,与角膜瘢痕处相对应.临床诊断:双眼近视,右眼角膜斑翳.
眼睑皮肤裂伤中,常伴有眼睑的缺损,一期缝合和修补极为重要[1].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眼外伤后下睑全层缺损的病例报告如下.1 病例病例1:患者男,30岁.因走路时摔伤左眼部6h入院.入院时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1.0.左眼下睑可见皮肤撕裂伤口,鼻侧伤口已缝合,下睑伤口全层缺损,缺损面积约20 mm×5 mm,角膜透明,眼底未见异常.初步诊断:左眼皮肤裂伤伴眼睑缺损.
角膜的特殊生理形态决定了其在人眼屈光介质中的主导地位,同时,角膜的特殊生理结构又决定它在维持眼压和保持眼球完整性中起重要作用.角膜细微的变化都会引起屈光状态的显著改变,因此,维持角膜生物稳定性至关重要,这种稳定性取决于角膜的生物力学特征.本文将对角膜的生物力学特性、测量方法、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投稿后一个月收到返修意见,外审专家和编辑都很专业,给出的修改意见很有价值,修改提交后直接被收录了,值得称赞。
10月份投稿,五天初审结束送外审,经修改后于11月收录,历时一个月的时间,很满意。
我是11月10号投的稿件,16号送外审,22号返修,两周就返回了审稿意见,速度很快,无论最后文章是否被收录,还是要为他的审稿速度点赞的。
初审退修,经修改后送复审,外审专家有指出了两个问题,近修改后被收录,前后历时一个月的时间,还是很高效的。
硕士期间在期刊上投过两篇稿件,都被收录了,感觉期刊还是很好中的,外审专家指出的问题都很中肯,经修改后很快收到了录用通知,推荐投稿。
11月份在期刊上投的稿件,12月就收到录用通知,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这个期刊的效率还是很高的,着急发文章的朋友可以在期刊上投稿。
10月份在期刊上楼投的稿件,一个月不到就接到了编辑的录用电话,效率很高,值得称赞。
我是11月份在期间上投了一篇文章,编辑认真负责,处理稿件的速度很快,修改后送复审,12月底就收到了录用通知,还是很开心的。
投稿到录用历时一个半月的时间,外审专家审稿很仔细,针对内容提出呢结果小问题,主要是进行补充说明,文章中的一些笔误也进行了标注,修改后送复审,之后就被录用了,还是比较顺利的。
12月下旬送审,一周后外审返回,1月5号提交修改稿件,22号被收录。感觉文章有新意,还是很好中的,推荐投稿。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4年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4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1.医学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已有论文-内部合作见刊
5.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客服正在输入...
6月8号投的稿件,投稿后一周返修,给出的修改意见很详细,主要针对文章的格式,修改后于7月16号录用,效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