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学学"精神化妆"

    作者:李小清

    据美国九十年代出版的<佳健与美源于自然>一书介绍,与人打电话时在面前挂一面镜子,就可以看到自己讲话时的真实样子.了解了自己面部表情的内在感觉后,才可能知道如何自我调整、保持形象美.

  • 养生贵在养神

    作者:孙清廉

    祖国医学认为,精、气、神为人生三宝.神是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又指精神意识活动.<内经>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也就是说,神是以精气为物质基础的,所以又称精神.精神是脏腑气血盛衰的外露征象,它通过机体的形态动静、面部表情、语言气息等方面表现出来.古人所谓的神与精神,与现代所说的精神、心理活动基本上是一致的.我国古代思想家都十分强调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得神则昌,失神则亡".察神的存亡,对判断正气盛衰、病情轻重以及预后好坏都有重要意义.

  • 面神经炎患者的护理

    作者:康爱玲

    面神经炎是有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称贝尔麻痹,俗称"面瘫""歪嘴巴""歪歪嘴",是一种常见的面神经瘫痪疾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不受年龄限制,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眼裂闭合不能或闭合不完全,口角歪向健侧(露齿时更明显),吹口哨及鼓腮不能等.

  • 晨间护理在中医诊疗时的作用

    作者:朱秋芬;王友华

    晨间护理是基础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护理人员每晨给患者进行全身卫生清洁的工作,特别是对危重患者的护理.目的保持患者舒适、清洁,以及促进身体各部的血液循环,防止发生肺炎及褥疮等并发症.通过晨间观察患者的神志和舌象,可对疾病得到初步了解.如:面部表情是否疲惫、焦虑;询问有无不适;疼痛、二便排泄情况等.对患者发生的病情变化,可详细记录在护理单上为辨证施治护理准备必要资料.利用晨间护理进行病史和床铺的清洁整理,为病员创造良好舒适的休息环境.可改善患者的抑郁气质,防止交叉感染,增进食欲,促进疾病痊愈.

  • 面神经炎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作者:魏丽霞

    面神经炎是由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睛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吹口哨及鼓腮不能.

  • 针刺治疗外伤性面瘫36例

    作者:祝才银

    外伤性面瘫是以颅脑部外伤后面部表情肌瘫痪为主要表现.本院自1995年以来共收治36例,采用针灸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留针中全身震颤案

    作者:张水生

    朱××,女,56岁,马来西来华裔.2000年8月22日诊.患者因患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瘫)15天后就诊于马来西吉隆坡彭氏针灸诊所.刻下:右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口角下垂歪向左侧,右鼻唇沟变浅,晨起漱口流水,露齿,右眼睑闭合不全,露睛约3 mm,额纹消失.查:鼓腮无力吹气漏风,角膜反射、眼轮匝肌反射、口轮匝肌反射及瞬目反射均减退.血压115/76 mmHg,神志清楚,体丰疲惫,心烦不眠,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缓.诊断:右侧面神经麻痹(面瘫).

  • 从巴金逝世看帕金森氏病的防治

    作者:郑新民

    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它主要表现为震颤、强直、运动缓慢及姿势障碍等.震颤:多从一侧肢体开始,节律性抖动,静止休息时更明显,睡眠时消失.随着疾病的发展,对侧肢体及下颌、口唇、舌部也会出现颤抖.强直:肢体与躯干肌肉僵硬,面部表情刻板,眨眼动作减少,称为"面具脸".动作缓慢: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如穿衣服、系鞋带等动作缓慢,字越写越小,行走时两步之间距离缩小,讲话声音低沉、语音单调,后期可能有吞咽困难、进食呛咳.姿势障碍:病人站立时头颈与躯干前倾,膝关节微曲;行走时,身体前倾,容易跌倒.还有的患者有皮肤油脂溢出、排便困难、情绪低落、智能减退等症状.中国文学"泰斗"巴金,就患有这种病.

  • 肝气郁证患者抑郁眼神及面部表情研究

    作者:杨焕新;于艳红;乔明琦

    望神为中医望诊之核心,抑郁眼神及面部表情迄今未有深入研究.认为抑郁眼神及面部表情识别领域的探索可解决抑郁情绪客观测评难题,可拓展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理论,将会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情志病提供客观依据.

  • 马鞭草能治顽固性面瘫

    作者:杜子辉

    马鞭草味苦性寒,能活血散瘀、消肿解毒、通淋利尿,临床主要用于关节痛、跌打损伤、肝炎、腹水、经闭、痛经、水肿、水泻、痢疾、疟疾等。用于顽固性面神经麻痹为师传验方,笔者在20年临床实践中,运用马鞭草为主治疗顽固性面瘫,现举例介绍如下。 郑某某,女,40岁,于1999年1月突然发现口眼歪斜,右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瞬目减少,鼓腮漏气等,在某人民医院用针灸、中药治疗近2月,口眼歪斜有所改善。4月6日来我院理疗,刻下:口眼无明显歪斜,但笑时明显,自觉眼睛视物不清,口角发紧,查前医病历,治疗方法以电针、中药牵正散之类加减,因病人畏痛拒针,拟中药治疗。处方:全蝎10g,蜈蚣3条,僵蚕15g,钩藤15g,当归15g,川芎10g,黄芪30g,太子参25g。服3剂,但疗效不明显,嘱再服上方3剂,并告之采马鞭草(鲜品)约100g加入上方中,约服半月(后几日服单味马鞭草),病者告知,前症若失。

  • 口角的解剖、功能和修复

    作者:王善良;姚德成;张涤生

    口角由皮肤、粘膜和口角蜗轴组成,因其独特的解剖结构,使之在参于面部表情时可有大幅度的活动范围.口角解剖的独特性及对面部美容的重要性,要求外科医生在面部手术时务必保护它免于损伤;在它受到创伤时应竭力修复口角皮肤、粘膜及蜗轴肌的总体完整.为此,本文对口角的解剖、功能及修复方法作如下介绍.

  • 孤独症儿童对静态与动态面部表情识别的比较

    作者:陈阳;李文辉;陈俊嬴

    目的:比较孤独症儿童对静态和动态面部表情识别的差异。方法采用45名被试进行3(被试类型:ASD、ID、TD)×2(呈现方式:静态、动态)×3(面部表情:高兴、中性、愤怒)三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考察孤独症儿童、智力障碍儿童、正常儿童在呈现静态与动态表情时,对高兴、中性和生气表情的识别能力。结果在正确率层面,被试类型、呈现方式和表情类型的交互效应显著(F==2.02,P<0.01),孤独症儿童在两种呈现方式下的表情识别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被试。在反应时层面,被试类型、呈现方式和表情类型的交互效应显著(F==5.96,P<0.01),孤独症儿童在两种呈现方式的表情反应时显著慢于对照组被试。结论孤独症儿童对积极表情的识别能力优于消极表情;孤独症儿童对静态表情的识别能力优于动态表情。

  • 动态与静态面部表情加工的比较:来自眼动的证据

    作者:李文辉;刘丽莎;吕博;李婵;蒋重清

    目的:采用眼动技术,比较动态和静态呈现面部表情即时加工特点。方法选取17名被试进行实验,采用2(呈现方式:动态、静态)×3(面部表情:高兴、中性、生气)的两因素被试内设计。使用ASL504型眼动仪记录被试观看不同面部表情图片(每种条件各10张)的眼动情况,眼动分析指标包括总注视时间、注视百分比、注视点个数和凝视点个数。结果反应时出现了面部表情主效应(F(2,32)=5.27,P=0.011)。事后比较(LSD)显示,中性表情比高兴表情和生气表情反应时更长(P<0.05)。注视点个数出现了呈现方式主效应(F(1,16)=14.34,P=0.002),动态呈现方式的注视点比静态呈现方式更少。凝视点个数出现面部表情主效(F(2,32)=5.14,P=0.012)。事后比较显示,中性面部表情比高兴和生气面部表情的凝视点更多(P<0.05)。结论在同等时间内动态呈现面部表情的加工更有效率,进而证明了面部表情加工中的动态优势。

  • 面部表情对利他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郑奥文;张璐琨;陈晓梅;武雪姣;姜燕;李彬彬;王林林;陈昕;牛春娟

    目的 分析探讨微笑、焦急、冷漠3种不同面部表情对利他行为的影响.方法 ①采用访谈法给被试呈现同一个人的微笑、焦急、冷漠3种表情的照片,记录被试的利他倾向;②采用现场实验法,在河北唐山某大型超市,主试用微笑、焦急和冷漠3种不同表情向路人问路,记录被试反应.结果 ①不同表情对利他倾向的影响存在年龄差异(x2=13.755,P<0.01),焦急表情引起的利他倾向明显高于微笑表情和冷漠表情;②焦急表情对不同年龄被试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05),当女助手以焦急表情求助时,老年被试更容易出现利他行为;而中年、青年被试则相反.结论 ①焦急表情更能引起他人利他行为;②受助者焦急表情更能促进老年人利他行为的发生.

  • 中国面部表情视频系统的初步建立

    作者:杜经纶;姚志剑;谢世平;史家波;曹燕翔;滕皋军

    目的:建立本土化的中国面部表情视频系统(chinese facial expression video system, CFEVS)以增加情绪研究的取材范围.方法:录制强度分为三等级的喜悦、悲伤、惊奇、恐惧、愤怒、厌恶及中性(无表情及咀嚼动作两种)等面部表情视频片段,经两轮粗选后,请50名中国大学生对剩余视频片段的表情类型、愉悦度、唤醒度及表演者的长相进行自我报告式评定.将表情类型、愉悦度、唤醒度一致性高且表情类型与愉悦度相一致的片段纳入CFEVS,做分布分析,同时分析评测者性别、表演者长相对愉悦度、唤醒度分值的影响.结果:纳入CFEVS的喜悦表情男18女43共61个,悲伤表情男23女28共51个,无表情中性男13女17共31个,咀嚼中性男7女17共24个.散点图显示CFEVS在愉悦度及唤醒度上分布较为广泛.方差分析表明评测者性别及表演者长相对视频片段的愉悦度、唤醒度的影响与其表情类型有关.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一个拥有喜悦、悲伤及中性表情的CFEVS,并发现评测者的性别及表演者的长相可影响实验结果.

  • 大学生对动态与静态面部表情限时加工的特点

    作者:李文辉;蒋重清;李婵;刘颖;张窦斐;孙丹

    目的:探究大学生对动态与静态面部表情图片限时加工的特点.方法:以18名大学生为被试,记录被试在动态或静态面部表情图片呈现的600 ms做出表情判断(生气、中性、高兴)的反应时和正确率,采用EGI-128导联脑电仪收集脑电数据,分析NI70、P200和晚正成分(LPC)3个脑电成分特点.结果:与动态呈现相比,被试对静态呈现的面部表情图片的反应时较短[(474.1±5.1) ms vs.(486.2±5.4) ms,P<0.001],正确率较高[(0.83±0.02) vs.(0.79±0.02),P<0.01].静态呈现时,N170成分表现出中性表情诱发的波幅小于生气表情和高兴表情[(-2.7±0.6)μv vS.(-3.3±0.7)μv,(-3.2±0.7)μv;P<0.05],而高兴表情与生气表情诱发的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态呈现时,P200成分表现出中性表情诱发的波幅小于生气表情和高兴表情[(3.3±0.5) μvvs.(4.0±0.6)μv,(3.8±0.6)μv;P<0.05],高兴表情与生气表情诱发的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C的波幅与潜伏期的表情主效应显著(P<0.05),生气表情诱发的波幅大于中性表情[(7.2±0.7) μv vs.(6.6±0.6)μv,P<0.05];中性表情的潜伏期长于生气表情和高兴表情[(534.4±9.7)ms vs.(515.2±10.4) ms,(502.8±12.1)ms; 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在限时条件下,早期阶段,静态呈现的表情加工比动态呈现的表情加工具有优势;到后期阶段,动态呈现的表情加工才能达到静态呈现的加工水平.

  • 喉癌喉切除术后发声和吞咽功能训练及康复护理的体会

    作者:王萍;陈巧英;韩金玉;王风鸣

    喉癌喉切除术后痛苦的是丧失发音功能,其次是吞咽功能障碍和呼吸模式的改变[1].非言语交流是以非言语行为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表情、目光、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往.喉癌患者手术后由于气管切开,放置气管套管,形成语言交流障碍,患者的各种需求只能通过面部表情、手势、书写等来表达,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我们于1999年1月-2003年3月在对35例喉癌手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时恰当地应用非言语交流,同时进行发音训练及吞咽功能指导,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儿科医生、护士及家长对新生儿疼痛评估差异性分析

    作者:钱丽冰;陈梦莹;陈银花;李晓南

    准确的疼痛评估是疼痛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疼痛是一种包括感觉和情感的主观感受,由于新生儿不能自述疼痛的感受,疼痛评估成为具挑战性的一个难题[1].新生儿经历疼痛刺激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行为表现,如面部表情、躯体动作、哭声等,这些被认为是疼痛“语言”,这些疼痛“语言”的解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种解读和判断可能会受到解读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济状况和不同性别等影响[2].本研究旨在了解不同疼痛评判者对新生儿疼痛评判情况.

  • 积水性无脑畸形1例

    作者:唐业斌;汪淦;袁年平;孙敬

    患者男,18岁.出生后第5天开始无明显诱因发热,头颅渐增大,现意识障碍伴抽搐加重1年入院,无恶心及呕吐.患者为第1胎,足月顺产.言语不多,记忆力基本正常,计算力差.查体:头围59cm,落日眼征(+),前后囟门闭合,面部表情呆滞,四肢活动正常.

  • 述情障碍临床研究现状综述

    作者:赵爱珍;耿德勤

    述情障碍(Alexithymia)又称“情感难言症”,它以缺乏用言语描述情感的能力,缺乏幻 想和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为特征,国外学者发现其对心身疾病和各种精神障碍患者影响较大 ,且常导致不恰当的疾病行为及影响心理及躯体治疗效果。由于述情障碍的检测比较困难, 过去曾用某些量表检测,但信度、效度不高,品质较差。1984年由Taylor制定的多伦 多述情 障碍量表(Toroato Alexithmia Scale, TAS)则具有相对较高的信度和效度。[1] 近年来国 内有人也用此表评估患者的述情障碍状况。本文就述情障碍的表现、病因及TAS在我国的临 床应用情况等作一简要回顾。1 述情障碍的概念和临床表现  70年代初,NEMIAH等观察20例心身疾病患者,其中16例有明显的情绪描述困难,并缺乏想 象,1972年Sifrees将以上表现命名为述情障碍。[2]它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精神 病,而是躯体或精神病时较常见到的心理特征或继发症状,并与疾病的治疗与预后有关。述情障碍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不能用言语描述自己情感,缺乏想象,习惯于实用主 义的思维方式,这类患者回忆梦境多为陈旧的、缺乏鲜明奇妙的具象征性的原发性梦的过程 。他们常以人际关系改变开始, 象征性的思维减少,不能用语言恰当地表达内心态度、感受、希望和动力,不善于辩别情绪 状态和躯体感受,常常只描述躯体不适而不谈自己的情绪,从表面上看来他们能与社会保 持一致,适应良好,但经仔细观察,他们只是像机器人那样机械地生活。由于他们的情感功能 和内心体验受限,因此常常姿态僵硬、缺乏面部表情、人际关系淡漠、刻板、僵化和保守。 Lesser认为述情障碍是一种长期存在的人格模式。

221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