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중국강복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242
- 国内刊号: 11-2540/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1-3个月
1 文稿应为作者原著。文章内容要求论点明确,资料数据可靠,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逻辑性,数字准确,文字精练,重点突出,结构严谨,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2 论文稿请附400字以内的中、英文摘要及中英文关键词。关键词的选取请参照最新版《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
3 论文中简化字、数字、药物名称及用量、计量单位、统计学符号均依照国家相应标准及规定执行。
4 文稿中摘编或引用他人作品,请按《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指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其来源,在参考文献表中写出。参考文献中不应列入未公开发表者。本刊采用参考文献顺序编码制,引用处依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排序并用方括号标注,在文末参考文献项依次列出。其书写格式如下:
〔期刊〕[序号] 作者姓名.文题[J].期刊名,年,卷(期):起讫页.
〔书籍〕[序号] 作者姓名.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单位,年.起讫页.
〔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EB/OL].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5 所投稿件在本刊审理期间(投稿后4个月内)如欲改投他刊,请务必事先通知本刊。“一稿两投”一经发现,本刊将及时刊出相关“声明”并联系作者单位。
6 关于撤稿:对于本刊已发表的论文,如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本刊将按流程刊出“撤稿声明”并对之予以撤消。①存在较严重的学术不端;②论文所报道的研究违反医学伦理规范;③论文中存在主观故意的错误;④重复发表。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发文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官网是什么?
杂志官网:http://www.rehabi.com.cn/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投稿要求有哪些?
投稿要求可以参考本页该期刊的投稿栏目,也可至杂志社官网http://www.rehabi.com.cn/参考。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是核心期刊吗?
杂志目前是是科技核心、中文核心期刊、CSCD期刊。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影响因子是多少?
知网显示,杂志的复合影响因子为1.849,综合影响因子为1.393。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是什么级别?
杂志属于国家级的核心期刊。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邮发代号是什么?
82-361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审稿快吗?
杂志的审稿周期在3个月左右,文章修改周期大概一个月左右,作为核心期刊来说,审稿周期都比较长。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
新型感知提醒疗法与改良限制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上肢功能疗效的对照研究
目的:对照研究改良限制-诱导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与感知提醒疗法(sensory cueing treatment,SCT)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差异.方法:招募60名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mCIMT组(20例)、SCT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三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mCIMT组与SCT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接受连续3周的单侧和双侧上肢强化训练.所有患者均接受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上肢功能评估,包括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FMA-UE)、上肢动作研究测试(ARAT)、运动活动日志(MAL)、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各项评定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mCIMT组与SCT组FMA-UE、ARAT、MAL与MBI得分均明显增加,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mCIMT组MAL使用数量与活动质量评分均优于SCT组,其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SCT组ARAT与MBI得分优于mCIMT组,其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重复性单侧肢体强化训练(如mCIMT)与双侧上肢强化训练(如SCT)均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日常使用频率与运动质量,以及功能性活动表现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
运动训练对ICU重症患者短期功能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ICU重症患者短期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ICU重症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因在ICU期间共死亡10例(其中观察组4例,对照组6例),终有68例患者完成本研究.两组患者均给予ICU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由康复治疗师协助进行运动训练.于治疗前和离开ICU时(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肌力评分(MRC)、ICU获得性衰弱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运动等级、步行能力评分(FAC)、使用镇静药及血管升压药的天数、ICU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出院去向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及血管升压药使用天数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MRC评分、FAC显著优于对照组,ICU获得性衰弱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ICU住院天数、镇静药使用天数少于对照组,出院后更愿选择康复治疗,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ICU重症患者运动训练能有效增加肢体肌力,改善步行功能,降低ICU获得性衰弱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缩短ICU住院天数和镇静药物使用时间.
-
富氢水疗缓解强直性脊柱炎疼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估富氢水疗缓解强直性脊柱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周期为2月,对照组给予中药和非甾类抗炎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增加富氢水疗法,每3天1次,共16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BASDAI评分、ASDAS-CRP评分、BAS-G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BASDAI评分、ASDAS-CRP评分、BAS-G评分、疲劳、脊柱痛、外周关节痛、局限性压痛、晨僵得到明显缓解(P<0.05).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BASDAI评分、BAS-G评分、疲劳、脊柱痛、局限性压痛较对照组明显缓解(P<0.05),用非甾类抗炎药比例也更低(P<0.01).血沉和C反应蛋白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富氢水疗缓解强直性脊柱炎疼痛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可将富氢水疗作为缓解强直性脊柱炎疼痛的辅助治疗.
-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框架的脊髓损伤延续护理移动APP的开发
目的:以《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为理论框架,开发一款用于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护理的移动应用程序(APP).方法:APP的设计和开发包括三个步骤:①经3轮Delphi国内专家调查,形成《脊髓损伤延续护理ICF组合》;②经专家咨询,从《脊髓损伤延续护理ICF组合》中确定可纳入延续护理随访APP的ICF类目,明确其评定方法和标准化指导方案;③软件工程师依据前期工作,使用Java语言开发APP.结果:该APP已初步开发完成,可实现医护人员对SCI患者出院后的远程评估、标准化健康指导、专科转介、信息交互和随访管理五大核心功能.结论:这款基于ICF的随访APP具有全面性、延续性、协调性、合作性、智能化和标准化的特点,能够满足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护理的需求.
-
穴位肌电生物反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穴位肌电生物反馈(electromyographic biofeedback,EMGBF)在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后步行功能障碍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胫前肌EMGBF治疗,观察组则选取足三里、阳陵泉、解溪、上巨虚给予穴位EMGB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后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测量表(FMA-LE)]、患侧大自主背屈状态胫前肌表面肌电参数肌电积分值(iEMG)、协同收缩率(CR)、情绪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4周、8周后,两组踝关节AROM、FMA-LE、胫前肌iEMG、MBI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 0.05);两组CR水平及HAMA、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 0.05).结论:穴位EMGBF治疗能更有效的改善脑卒中步行功能障碍患者的踝关节主动活动度,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不同强度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性瘫痪吞咽障碍的研究
目的:对不同强度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治疗脑瘫吞咽障碍患儿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脑瘫吞咽障碍患儿60例随机分为NMES I组、NMESⅡ组、NMESⅢ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训练,NMES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分别给予10mA、15mA、20mA不同强度NMES治疗共12周.分析4组患儿在治疗前后吞咽障碍严重程度、营养状况改善程度.运用表面肌电图测定颌下肌群sEMG中吞咽时程及平均振幅改变.结果:4组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吞咽障碍评分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NMES组吞咽障碍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NMES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NMES组较对照组营养状况改善程度具有显著性意义,其中NMESⅢ组吞咽障碍及营养状况改善程度优于其他NMES组.sEMG平均振幅增高,吞咽时程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其中NMESⅢ组优于其他强度NMES组.结论:对脑瘫吞咽障碍患儿实施NMES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吞咽障碍、营养状况、咽部肌肉收缩功能.在可耐受范围内,增加刺激强度,可提高治疗效果.
-
头部水针疗法联合常规康复改善小儿脑性瘫痪智力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头部水针穴位注射疗法对小儿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智力障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水针疗法组、肌肉注射组和常规康复组,每组30例,收集同龄健康儿童3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常规康复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疗法,水针疗法组和肌肉注射组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头部穴位注射GM1和肌肉药物注射GM1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每个疗程结束后测定每位患儿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发育指数(PDI),并检测大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末期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及血管阻力指数(RI),同期检测血清NSE和T-SOD的水平.结果:3疗程结束后,三组脑瘫患儿MDI和PDI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水针疗法组相对于其他组效果更为明显(P<0.05);与治疗前相比,水针疗法组血流动力学参数Vs、Vm、Vd明显升高,RI显著降低(P<0.05),肌肉注射组与常规康复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水针疗法组NSE降低,T-SOD升高,其余两组无变化.结论:水针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脑瘫患儿的脑部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脑瘫患儿的智力发育.
-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念下就业支持计划对工伤环卫工人复工效果研究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念指导下的就业支持计划对广东地区职业康复住院的工伤环卫工人就业意愿、复工率、出院后半年内误工时间的影响.方法:依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我院职业康复科住院的环卫工人60例,根据人院先后顺序用编好的随机入组表得到实验组30人,对照组30人.实验组给予常规院内职业康复治疗+就业支持计划内措施,对照组仅给予常规院内职业康复治疗,两组样本介入前和介入后分别进行就业意愿评估,在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电话跟进其复工情况,以出院时的就业意愿变化、出院后半年内成功复工率、出院后半年内误工时间作为职业康复疗效测量指标,用x2检验、Fisher检验进行对比,研究ICF理念下就业支持计划对该人群职业康复疗效的影响.结果:两组样本具有可比性,两组样本介入后的就业意愿发生变化,组间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就业意愿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回访期内成功复工率(80%)高于对照组(53.3%),两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出院后半年内误工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职业康复就业支持计划能提高工伤环卫工人的就业意愿及成功复工率,减少出院后的误工时间.
-
有氧训练对衰老小鼠快缩型骨骼肌蛋白质降解的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规律有氧训练对衰老小鼠骨骼肌蛋白质降解的影响.方法:17月龄雄性C57BL/6小鼠18只据体重随机纳入对照组(C组)与有氧训练组(AE组).训练组小鼠以自身体重2.5%的负荷进行8周游泳训练,每周训练6天,每天1次,每次45min.末次训练24h后处死全部小鼠,禁食6h.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清TNF-α、IL-1β和IL-6含量,荧光法检测类糜蛋白酶与钙蛋白酶活性,对硝基苯磷酸底物法检测酸性磷酸酶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关键蛋白Atrogin-1、MuRF-1、Ubquitin及钙蛋白酶系μ-Calpain表达,色谱法检测腓肠白肌内3-MH含量.结果:8周有氧训练可致衰老小鼠腓肠白肌促炎细胞因子含量、类糜蛋白酶与钙蛋白酶活性、3-MH含量以及Atrogin-1、MuRF-1、Ubquitin与μ-Calpain蛋白表达显著下降,且变化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0).但溶酶体酶活性未见组间差异.结论:有氧训练可削弱衰老小鼠快缩型骨骼肌蛋白质降解,可能具有防治衰老性肌肉萎缩发生发展的潜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削弱炎性细胞因子生成集聚,进而抑制泛素蛋白酶体与钙蛋白酶系统的活性有关.
-
等长收缩训练促进犬慢性心肌缺血侧支动脉生成的机制
目的:观察等长收缩训练对慢性心肌缺血犬血压、血管壁剪切力及血流灌注的影响,探索等长收缩训练促进缺血心肌侧支动脉生成的机制.方法:制备犬慢性冠状动脉狭窄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心肌缺血组,被动等长收缩训练组.实验终点时,所有犬在DSA检查后检测血管壁剪切力(wall shear stress,WSS)及记录收缩压、舒张压的数值,记为基础值;PIE组除了测定基础值外,还使用电刺激诱发IE运动,测定IE开始前30s、开始后30s及停止后30s的收缩压、舒张压及WSS的值.检测缺血心肌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血流量(collateral blood flow,CBF)、单核细胞(mononuclear phagocyte,MP)及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的数量.结果:6周IE后:①WSS:实验终点经过DSA造影发现,PIE组WSS的基础数值高(P<0.05).PIE组实验犬在DSA造影过程中行IE运动不同时间点的WSS值相比较,IE开始后30s的WSS值高(P<0.05).②血压:实验终点时基础血压值相比较,SO组的SBP值低(P<0.05);PIE组的DBP值高(P<0.05).PIE组实验犬在DSA造影过程中IE运动不同时间点的SBP、DBP相比较,IE开始后30s的SBP值高(P<0.05).③心肌局部血流量及细胞学检测:PIE组的CBF、平滑肌数量、单核细胞数量高(P<0.05).⑥相关性分析发现:WSS与CBF呈中度正相关;WSS与SMC呈高度正相关;WSS与MP呈高度正相关.实验终点时PIE组犬不同时间点的WSS与SBP、DBP的相关性分析发现,WSS与SBP呈高度正相关;WSS与DBP呈中度正相关.结论:等长收缩训练可以通过升高血压,提高血管壁剪切力水平从而促进缺血心肌血流灌注.
-
维生素A缺乏影响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抑制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后细胞增殖的研究
目的:研究体内维生素A水平缺乏通过RARα通路抑制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神经细胞增殖进而影响脑组织功能恢复.方法:将7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ON组)、VA正常(VAN组)及VA缺乏组(VAD组),HIBD建模按经典Rice法.Morris水迷宫评估空间记忆力,EDU细胞增殖检测VAN、VAD组HIBD后细胞增殖,更深入剖析皮质组织RA受体、神经标志物的基因水平.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提示HIBD后恢复晚期VAN组空间记忆力明显强于VAD组(P<0.05);EDU结果显示,VAN组新生细胞增殖明显强于VAD组(P<0.05);RARα是各RA受体表达的优势受体.VAN组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GFAP)及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基因水平明显高于VAD组(P<0.05).结论:VA缺乏抑制HIBD后脑组织功能恢复,推测是VA信号下调GDNF从而抑制NSE、Nestin及GFAP表达,进而影响细胞增殖及功能修复.
-
踝足矫形器改善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研究进展
据报道,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共约有700万患者,并且发病率仍以接近每年9%的速度上升[1].卒中患者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运动系统失去了高位神经中枢的控制,患侧下肢出现伸肌共同运动模式,导致足下垂等异常步态,严重影响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独立转移能力,并且行走过程中容易造成关节扭伤,影响康复效果[2].因此,如何改善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是早期康复治疗的关键.佩戴踝足矫形器是目前临床上改善脑卒中患者行走和步态的主要方法[3].本文对踝足矫形器改善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相关文章予以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
网络科学视角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研究进展
医疗卫生领域广泛使用1995年发布的第十版《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ICD)指导诊疗工作.但是,第一版发布于1900年的ICD,实际上是从疾病死因统计发展而来[1].它不能体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状态.1975年,Wood等在修订第九版ICD的国际会议上,为描述疾病的后果,提出了一个功能障碍清单.在此基础上,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80年发布《国际残损、残疾和残障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Impairments,Disabilities and Handicaps,ICIDH).经过20年的实践和修订,WHO到了2001年正式发布《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2],用于描述人类关于健康的体验[3].从生的质量(健康)和死的原因(疾病)两方面,ICF和ICD提供了可持续改进的理论框架和术语体系[4-5].
关键词: -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 (children and youth version),ICF-CY)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家族分类系统的衍生分类[1],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发展而来并与之相兼容.ICF-CY以更适合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类目来描述其功能、残疾和健康状态,随着特定疾病的核心分类组合的开发与临床使用,ICF-CY在儿童康复领域的影响也在逐渐加深.
关键词: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脑卒中康复研究进展
近年来,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挑战,2014年中国城市居民脑卒中死亡率约98.90/10万,农村居民脑卒中死亡率约126.88/10万[1].脑卒中已超越缺血性心脏病、交通意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癌等疾病,成为第一致死原因[2],其造成的死亡和残疾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3-4].脑卒中康复治疗能明显缓解患者肢体瘫痪、认知障碍和言语障碍等功能障碍,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生存质量,在脑卒中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5].
关键词: -
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现状
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s,MN)是一类特殊的神经元,它们不仅在个体执行特定动作时放电,在个体观察其他同类执行相同或相似动作时也兴奋,这类神经元能像镜子一样映射出其他个体的动作,因此被命名为镜像神经元[1].分布在不同脑区的镜像神经元构成了镜像神经元系统(mirror neurons system,MNS).众多研究发现该系统提供了“观察-执行匹配机制[2]”,该机制在动作理解、动作模仿、运动想象起关键作用,而这三个神经生理学过程又极大地影响着运动学习的进程[3].神经康复中动作观察疗法、运动想象疗法、镜像疗法等基于上述过程[4].本文将依据文献就镜像疗法在基础方面的研究及目前的康复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
髌股疼痛综合征的病因机制及运动干预研究进展
髌股疼痛综合征(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PFPS)是常见的膝关节疾病之一,多见于运动人群,女性发病率约是男性的2-3倍,其主要临床症状为髌前、髌后或髌周的疼痛,或伴有髌股关节内的摩擦音、打软腿、关节肿胀等症状,疼痛症状尤其在上下楼梯、久坐、下蹲、跑、跳等功能性的活动时加重[1-2],不仅对患者生存质量产生影响同时还增加康复医疗成本的支出[3].近年逐渐增加的证据表明,早期PFPS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终将可能发展成不可逆的髌股关节炎,从而对患者健康产生长期的影响[4],因此该疾病正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关键词: -
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疗效分析
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脑卒中后存活者致残率约80%[1].85%脑卒中患者的首要康复目标是恢复步行能力[2],导致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下降有诸多因素,其中膝关节过伸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3].膝过伸步态严重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为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膝过伸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全身振动训练是康复医学中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国内外研究表明其能有效增强肌力[4],降低肌张力[5],改善本体感觉[6].然而全身振动对膝过伸患者的疗效目前没有明确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Gait Watch步态分析探讨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影响.
关键词: -
基于sEMG信号的不同年龄下男性肌肉疲劳特性研究
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是记录肌肉肌力首选方法[1],利用表面电极技术从骨骼肌表面导出多个运动时所产生的电变化在时间和空间叠加,与肌肉的纤维组成、解剖结构及功能状态、运动单元数量、放电频率等都有密切关系[2-3].根据医学研究,12-19岁人群被称为Adoles-cents;20-29岁人群被称为Vicenarian;30-39岁人群被称为Tricenarian[4].国内范洪彬等[5]研究不同年龄段肌肉特性和活动不同,国外Ahamed等[4,6]提出关于在不同年龄范围的男性肌肉活性因电极片贴放位置不同而存在差异性.日前,不同年龄段下肌肉疲劳特性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并广泛地应用到临床医学和康复工程等领域.
关键词: -
居家肺癌患者团队模式延续护理的康复结局
肿瘤正在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美国癌症协会(ACS)2016年报告显示:癌症是美国人的主要死亡原因,肺癌是男、女癌症新发病例的第二位和死亡的第一位疾病[1].2006年WHO将肺癌作为可控慢性疾病进行长期、规范的综合治疗[2],在肺癌发病进行手术、放化疗之后,患者居家期间的护理、调养、照护尤为重要.2016年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要求为出院患者提供形式多样的延续性护理服务,保障护理服务的连续性[3].本研究旨在探讨院外开展的延续护理,如何建立一个正向、有效、紧密的团队和优化方案,帮助肺癌患者在医院治疗结束后居家期间的健康维护,改善患者康复结局.
关键词: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小儿疝气是一类常见的儿科疾病,俗称“脱肠”,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主要起到固定子宫圆韧带或辅助睾丸降入阴囊的作用,然而部分婴儿出生后该鞘状突未能完全关闭,腹腔内的卵管容易进入该鞘状突,形成疝气[1].一般情况下无法自愈,临床通常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2].若未能及时治疗,则会对其健康成长及今后的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3].目前,快速康复的理念及其路径在我国有了较为迅速的应用,其理念主要以循证医学为依据,以减少手术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创伤应激反应为目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4-5].众所周知,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本次研究旨在通过选取84例小儿疝气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疝气患儿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康复信息平台设计与实践初探
目的:以《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为框架,设计并实现以康复医学服务为中心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方法:通过分析康复专科业务的方法论特点和逻辑特征,提出康复信息化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采用ASP.NET、Javascript、Css和HTML技术,开发康复信息化平台.通过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实际应用,对平台及其业务模式进行验证.结果:经过1年的运行,所建平台全面嵌入康复业务流程,实现日程安排无纸化、治疗方案ICF框架化、治疗记录数字化和设备维护自动化,并初步在教学和科研方向实现平台模块延伸.结论:康复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医疗、教学和科研管理一体化,并且可对专业服务实现持续记录、追踪和改进,具有优化康复服务,升级行业生态的远景价值.
-
借力网络与人工智能,进一步推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1 网络为医疗数据分享开拓了新领域1.1网络网络(network)是人类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项发明,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学,成为临床信息交流的一个有效工具.不同学科对网络的理解略有不同[12].例如,网络的数学概念是一种图,图论(graph theory)是网络的数学基础,所构成的图模型(graph model)又称为网络模型.计算机领域中的网络则是指由节点和连线构成的一种物理联系,表示了构成网络的诸多对象及其相互之间存在的一种有关联的多维联系,通过网络将各个点、线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可以作为一种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的医学应用领域也愈加广泛,如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患者海量大数据的处理等,都离不开网络[2-3].
关键词: -
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干梗死环咽肌失弛缓症1例报告
脑卒中后由于大脑皮质、皮质脊髓束、脑干、延髓的损伤,可出现吞咽障碍,吞咽障碍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障碍、社会交往障碍,甚至威胁生命.脑卒中发病后3d,吞咽障碍会影响42%-67%的患者,而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病率为51%,其中脑干损伤引起环咽肌失弛缓症发病率为80%[1-2].
关键词: -
基于循证和《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确定慢性心力衰竭功能评估类目的研究
目的:初步确定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功能评估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类目.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WanFang、CBM数据库近5年有关CHF的临床研究,由两名研究员按照标准链接规则独立进行指标的概念提取、ICF类目链接.结果:终纳入116篇文献,去重后得177个功能评价指标,链接到116条ICF二级类目,其中66条出现在5%以上的文献中(25个身体功能,2个身体结构,31个活动与参与,8个环境因素).频数高的6个ICF类目分别为b410心脏功能(n=90)、s410心血管系统结构(n=49)、b415血管功能(n=43)、b440呼吸功能(n=41)、b455运动耐受功能(n=40)、d450步行(n=40).结论:链接到较多的ICF类目反应CHF患者功能损伤的异质性,同时确定了ICF可以作为对该类患者全面功能评估的框架,进一步的临床调查与Delphi专家咨询可以为构建CHF-ICF核心组合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后续开展基于综合评估的CHF患者个体化、详尽化、动态化的治疗与护理措施.
-
基于Android系统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康复组合》移动APP的开发
目的:以《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康复组合(ICF-RS)》为理论框架,以自行研发的ICF-RS量化标准为理论基础,设计开发一款基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APP.方法:平台采用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架构体系和原生APP开发技术,运用JAVA编程语言,采用MySQL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结果:平台服务器支持Android系统终端,包括信息处理单元、医护端和患者端三大版块.其中,医护端包括辅助功能模块、信息录入模块、查询模块、统计模块和预测模块;患者端包括测评结果模块、康复指导模块和医患互动模块,可实现基于移动端的康复测评及智能数据分析.结论:ICF-RS移动APP可对康复患者功能水平进行电子化采集和跟踪,促进ICF-RS评定的一体化及规范化管理;同时通过制定个体化康复目标和方案,实现康复过程中多专业协作及医患互动.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
-
未知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投过一次稿件,两个周后返回审稿意见,提出的修改意见很有建设性,都是一些实验细节上的问题,给了一个月的时间修改,修改返回后,一个月被收录,前后历时三个月的时间,速度还是很快的。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3月投的稿件,几天要求交审稿费用,5月返回审稿意见,小修后录用,感觉耗时很快的,历时近三个月的时间,推荐大家投稿。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第一篇文章是在中国康复医学上投的稿件,去年12月初投的稿件,二十几天返修,修改返回后送终审,之后被收录,前后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效率还是很高的。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第一次投康复护理的文章,送审了两个专家,对文章的内容都给予了肯定,主要是对文章的结构及摘要进行了小修,编辑老师也给予了我很多的指导,现在文章已经被录用了,还是很开心的,期待见刊。
投稿到录用历时三个月的时间,专家给出的意见都很中肯,注重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文章创新性强,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还是很好中的,大家可以投稿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