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3及微血管密度在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患者肌肉组织中的测定及意义

    作者:孔令爽;柴克霞;陈玉琪

    目的:为检测皮肌炎(DM)和多发性肌炎(PM)患者骨骼肌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3(MCP-3)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的水平,进一步探究DM/PM的发病机制.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M/PM患者组及对照组肌肉组织中的MCP-3及MVD的水平.结果:MCP-3在DM组和PM组患者肌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1);DM组和PM组患者的肌肉组织中均可见CD34标记的微血管,且其MVD均高于对照组(P< 0.001);MCP-3和MVD在DM/PM组患者肌肉组织中的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DM组和PM组患者肌肉组织中的MCP-3与MVD水平的相关性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85、0.634,P<0.05).结论:提示DM/PM患者肌肉组织中可能都有新生血管的生成,MCP-3可能参与了DM/PM新生血管的生成过程.

  • CYP2C9和CYP4F2基因多态性对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维持剂量的影响

    作者:马建新;董兵;马建慧;李胜萍;刘学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酶(CYP2C9和CYP4F2)基因多态性对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瓣膜置换术后使用华法林抗凝患者136例,将患者分为4组:CYP2C9野生型组(CYP2C9*1*1)、CYP2C9突变型组(CYP2C9*3)、CYP4F2 rs2108622野生型组(CC)、CYP4F2 rs2108622突变型组(CT或TT),用TaqMan MGB探针法,检测CYP2C9* 3位点和CYP4F2 rs2108622位点基因型.记录一般资料,华法林初始剂量和基础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测定结果,并进行随访;记录初始服用华法林到INR首次达标的时间、华法林达标总用量和平均每日用量.结果:CYP2C9*1*1患者比CYP2C9*3患者INR首次达标时间长、INR首次达标时所需的华法林总量、日均剂量大(P<0.05).CYP2C9和CYP4F2rs2108622基因均变异的患者INR首次达标需要的平均时间短,且INR首次达标时所服用的华法林总剂量和平均日用量少,与2个基因均无变异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只有CYP2C9基因变异患者相比,INR首次达标的平均时间缩短,达标时华法林总用量减少(P<0.05).结论:CYP2C9和CYP4F2基因多态性是影响华法林维持剂量重要的遗传因素,患者用药前进行CYP2C9和CYP4F2基因型检查,预测华法林用药剂量,可减少抗凝过量的发生,缩短剂量调整的时间.

  • La相关蛋白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鑫;黄宗声;郭先文;张法灿;农兵;张国;梁列新

    目的:探讨La相关蛋白1(LAR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30例正常胃组织中LARP1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分析LARP1表达情况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LARP1表达平均光密度值(0.19±0.1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07±0.12)和正常组织(0.01±0.03)(P<0.01).随着TNM分期增加,胃癌组织中的LARP1表达量明显增加(Ⅰ期vs..Ⅱ期vs..Ⅲ+Ⅳ期=0.06±0.07vs..0.20±0.12vs.0.30±0.08,P=0.001),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LARP1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0.22±0.12 vs.0.11±0.14,P=0.038),低分化癌中的LARP1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癌(0.24±0.12 vs.0.12±0.12,P=0.022);而不同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的患者中LARP1表达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ARP1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高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有关,其可能在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微波消融治疗尾状叶肝细胞癌11例

    作者:周平盛;王延明;刘晟;钱国军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在尾状叶肝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单位自2011年1月至2016年5月进行微波消融治疗的尾状叶初发初治肝细胞肝癌患者信息,分析微波消融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疗效.结果:11例患者共进行11次微波消融治疗13处肿瘤,其中9例尾状叶经上腹部进针,2例经右肋间进针.共有2例未达到技术成功的患者,其中1例转行放射治疗,另1例经MWA补充治疗,但仍未达到技术成功,消融治疗有效率为81.8%(9/11).术后1例患者因胆管扩张引起黄疸,行经皮胆管穿刺引流及对症治疗后好转,无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至2016年10月,平均随访时间(31.5±15.4)个月,4例患者出现肝内远处复发,其中3例行再次行MWA治疗,1例行放射治疗.另有1例患者出现肝外转移.结论:对于尾状叶肝细胞癌患者,微波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慢性肾脏病患者神经肽Y与营养状态和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作者:谢丹丹;吕佩佳;陈杰彬;汪晓娟;李成杰;魏连波

    目的:观察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神经肽Y(NPY)与营养状态和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通过队列研究方法,采用线性相关分析脑脊液和血清NPY水平与营养状态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脑脊液NPY水平对CKD患者营养状态的诊断能力;采用生存分析法研究血清NPY水平和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血清NPY水平与IL-6、胆固醇呈正相关(P<0.05);脑脊液NPY水平与eGFR、血清前白蛋白、MAMC及能量摄入量呈正相关(P<0.05);脑脊液NPY评价营养状态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9%、58.2%;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PY与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HR=1.801 5,CI:1.050 9~3.088 1).结论:CKD患者脑脊液NPY水平和营养状态相关,高血清NPY水平可能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

  • RoSCo评分系统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运用

    作者:庄永江;蔡超;张辉见;彭佩丹;郑少斌

    目的:探讨RoSCo评分系统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2015年127名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通过所有患者术前病例资料给予RoSCo评分,根据该评分分为RoSCo低评分组(3~4分)、RoSCo中评分组(5~6分)、RoSCo高评分组(7~8分).分别研究RoSCo评分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术后并发症Clavein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热缺血时间、住院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RoSCo评分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相关(P<0.05),并且与单纯RENAL评分相比较准确性更高.同时,术中出血、热缺血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在RoSCo低、中、高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oSCo评分系统可以用于评估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情况.

  • 磷酸肌酸预处理对老年全麻患者俯卧位下循环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许辉;疏树华;王迪;谢春林;柴小青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CP)预处理对老年全麻患者俯卧位状态下循环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拟择期在俯卧位下行右侧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60 ~ 75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组)和磷酸肌酸组(P组),每组20例.P组将磷酸肌酸钠以30 m~kg溶入50 mL的生理盐水中于麻醉诱导前30 min以100 mL/h速度持续泵注,N组于同时间点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俯卧位前1 min(T0)、俯卧位后1 min(T1)、3 min(T2)、5 min (T3)、10 min(T4)时记录患者的HR、MAP、CO、SV、CVP、脉压差变异率(PPV)及体循环外周阻力(SVR).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与T0相比,N组患者T1时HR明显升高(P<0.05),T1~T3时MAP、CO、SV明显降低,PPV、CVP、SVR明显增加(P<0.05);与N组相比,P组T1~T2时MAP、CO、SV明显升高,PPV、CVP、SVR明显降低(P<0.05),俯卧位后血管活性药物调控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CP预先给药能有效改善老年全麻患者俯卧位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体位改变引起的循环功能代偿不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浆白细胞衍生趋化因子2水平变化及意义

    作者:曾惠娴;张振;林江虹;胡颖辉;陈宏

    目的:观察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浆白细胞衍生趋化因子2 (LECT2)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研究对象137例,其中新诊断T2DM合并NAFLD患者50例、单纯T2DM患者47例及正常对照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LECT2水平,同时进行人体测量及测定各项生化指标.结果:T2DM合并NAFLD患者血浆LECT2水平显著高于单纯T2DM组[(32.95±10.11 vs.29.08±7.54)ng/mL,P<0.01],且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2.38±4.40) ng/mL,P<0.01].血浆LECT2水平与体质指数、血糖、胰岛素、C肽、HbA1c、γ-谷氨酰基转移酶、三酰甘油、HOMA-IR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OMA-%β呈负相关(均P<0.01).体质指数、空腹血糖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影响血浆LECT2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T2DM合并NAFLD患者血浆LECT2水平升高,并与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提示LECT2可能参与胰岛素抵抗及T2DM的发生发展.

  • 卵巢动脉血流指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夏燕;孔黎娜;冯颖;魏兆莲

    目的:探讨卵巢动脉血流指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不孕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妊娠分为妊娠组与未妊娠组,经阴道B超对两组患者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日和月经第2天(M2)的卵巢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其动脉舒张压血流速度高低比值(S/D)进行监测.并对两组血流指数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与未妊娠组对比,妊娠组患者M2日RI、PI及S/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日RI、PI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M2日对比,妊娠组患者HCG日RI及PI均明显降低,未妊娠组患者HCG日RI及PI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卵巢动脉血流RI及PI与卵巢储备功能存在密切联系,是预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有效指标,能够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前期准备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 血清miR-146a作为脓毒症诊断标记物的研究

    作者:刘旭辉;王韧;张献玲;叶志强

    目的:探讨miR-146a在脓毒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采集98例一般脓毒症患者、69例重症脓毒症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血清,检测miR-146a的表达,ROC曲线分析miR-146a在脓毒症中的诊断意义.结果:miR-146a在健康组、一般脓毒症组与重症脓毒症组中的表达依次降低,ROC曲线分析表明miR-146a诊断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983,当miR-146a为0.805时诊断脓毒症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967和0.940;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94和0.744.miR-146a诊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为0.943,miR-146a为0.530诊断脓毒症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796和0.986;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73和0.987.结论:miR-146a的表达可以作为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以及脓毒症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关键词: 脓毒症 miR-146a 诊断
  • 不同绒毛膜性质双胎妊娠临床特征比较及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相关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陈洁;潘石蕾;钟梅;余艳红;蒋思佳;陈茜

    目的:探讨不同绒毛膜性质双胎的临床特征及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的高危因素.方法:将460例双胎妊娠病例分为单绒毛膜组和双绒毛膜组,对两组相关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1)单绒毛膜双胎组和双绒毛膜双胎组在产妇年龄、受孕方式、分娩方式上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2)两组病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及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发生几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3)两组病例的新生儿体重(大、小)、新生儿转科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4)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娩孕周及新生儿体重为危险因素.结论:(1)胎盘的“绒毛膜性质”对孕产妇的妊娠过程及结局有着重要的影响;(2)“单绒毛膜性”是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的高危因素,即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的主要病因可能来源于胎盘,其应为一种“胎盘源性疾病”.

  • 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维持化疗临床研究

    作者:潘莹;龚五星;梁翠微;杜均祥;彭东旭;谢云;郑礼平;张楠;黄思超

    目的: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NSCLC)维持治疗与未维持治疗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及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探讨不同的维持治疗方法对生存时间的影响,为个体化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收集83例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分为维持组与未维持组,计算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同时将维持治疗组分为单药维持化疗组,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治疗组及EGFR-TKIs治疗组,计算进展及生存时间.结果:维持组平均PFS为12.80个月,平均OS为20.36个月;未维持组平均PFS为3.03个月,平均OS为12.06个月,维持组PFS及OS比未维持组长(P<0.05);单药维持化疗组,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组及EGFR-TKIs组平均PFS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OS率由高到低依次为EGFR-TKIs组,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组及单药维持化疗组(P<0.05).维持治疗中近期疗效不影响远期疗效.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维持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疗效、延长进展及生存时间,且获益于靶向药物的加入.

  • “直视两针法”技术在PPH手术中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李英茹;张中兴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讨“直视两针法”等技术改进对PPH手术操作过程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科行PPH术的683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中进行“直视两针法”等技术改进,对照组按照标准手术操作流程操作,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标本宽度、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观察组350例,手术时间平均(12.2±4.0) min,术中出血量(4.95±2.82) mL,标本宽度(2.61±0.32)cm,术后出血行止血手术2例,术后痔区水肿或血栓5例;对照组333例,手术时间平均(17.2±3.6) min,术中出血量(7.55±3.94) mL,标本宽度(1.18±0.56) cm,术后出血行止血手术5例,术后痔区水肿或血栓14例,术后感染1例,直肠狭窄1例,直肠阴道瘘1例.观察组手术时间较短,切除宽度、深度适宜,术后严重并发症少见.结论:“直视两针法”等技术改进,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简便、安全、有效.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作者:周林;李芳芳;冯军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NVG疗效.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NVG患者进行抽样,选取患者57例(57眼)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试验组予以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全视网膜光凝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6.43%)明显优于对照组(75.86%),且视力、滤过泡及术后1周、1、3、6个月眼压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能有效地控制眼压,保护视功能.

  • 右美托咪定配伍罗哌卡因单次坐骨神经阻滞对TKA术后股神经旁置管镇痛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美容;李志鹏;蒋群锰;龚文魁;陈太新;柳垂亮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配伍罗哌卡因单次坐骨神经阻滞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股神经旁置管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TKA手术的患者120例,采用硬腰联合麻醉,术后行单次坐骨神经阻滞复合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CFNB),根据坐骨神经阻滞用药不同随机分为2组:DEX+罗哌卡因组(D组)和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6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和活动时的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镇痛药物用量、PCA按压的次数、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股四头肌肌力等.结果:D组患者术后8、12、24、36、48 h静息及活动时疼痛评分低于R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8、12h高于R组(P<0.05),股四头肌肌力分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镇痛药用量及PCA按压的次数减少,术后1d、2d的膝关节活动度(ROM)大于R组(P<0.05).结论:在TKA术后股神经置管镇痛中,右美托咪定配伍罗哌卡因单次坐骨神经阻滞比单独使用罗哌卡因阻滞镇痛效果较好,持续时间长,且不增加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作用.

  • 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炎症反应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徐彦立;王明强;胡振杰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疗效、炎症因子及细胞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将9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治疗;UTI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UTI.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合指数、生命体征、炎症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ICU内死亡率.结果:治疗7d后,UTI组患者的生命体征(RF、HR、MAP)、炎症因子(TNF-α、IL-6、IL-8、PCT、CRP、WBC)、肝功能(AST、ALT)、肾功能(BUN、Cr)及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氧合指数(PaO2/FiO2)及细胞免疫(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1).UTI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UTI组患者的ICU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TI用于ARDS能更有效地改善氧代谢和生命体征,改善肝肾功能,降低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降低ICU内死亡率,其机制可能与UTI清除体内炎症因子和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 ATF5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AGS细胞药敏水平的相关性

    作者:刘洁;赵亚刚;朱鸿武;李立平

    目的:探究ATF5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AGS细胞药敏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脂质体载体转染技术转染ATF5 pcDNA3.1质粒、ATF5 siRNA空质粒,构建ATF5蛋白高、中、低表达水平的AGS细胞组.Western blot实验检测AGS细胞中ATF5蛋白表达水平,MTT实验检测AGS细胞对紫杉醇、顺铂药物敏感性,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探讨AGS细胞集落形成差异,分析ATF5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AGS细胞药敏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TF5蛋白过表达组AGS细胞在紫杉醇、顺铂影响后存活率较对照组高,均P< 0.05,ICso值较对照组也明显升高,均P=0.00;而低表达组存活率较对照组低,均P<0.05,IC50值较对照组也明显降低,P顺=0.00,P紫=0.002.过表达组细胞在药物影响后克隆形成数较对照组高,而低表达组克隆形成集落较对照组低,均P< 0.05.结论:ATF5蛋白的过表达能降低胃癌AGS细胞对紫杉醇、顺铂的药物敏感性,而ATF5蛋白的低表达则能增加胃癌AGS细胞对紫杉醇、顺铂的药物敏感性,提示胃癌AGS细胞药敏水平可能与ATF5蛋白表达水平相关.

  • 手霉素通过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U937白血病细胞凋亡

    作者:黄晖婷;李劲高;肖定璋;陈景;佘妙容

    目的:探讨手霉素对U937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μmol/L的手霉素处理U937白血病细胞不同时间,分别使用Annexin V/PI试剂及ROS检测试剂标记细胞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内ROS生成,免疫印迹术检测PI3K、P-Akt、Akt等蛋白的表达.结果:与0h对照组相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手霉素诱导的U937细胞凋亡(P<0.05)及ROS生成逐渐增加(P<0.05),对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的抑制逐渐增强.N-乙酰基-L-半胱氨酸(NAC)(能有效抑制ROS产生的物质)可以阻断手霉素对U937细胞内PI3K/Akt信号通路的抑制及手霉素诱导的U937细胞凋亡.结论:手霉素通过诱导ROS产生进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来诱导U937细胞凋亡.

  • 姜黄素对脂多糖诱导肺泡上皮细胞炎性反应及单免疫球蛋白白介素-1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慧男;陈旭昕;韩志海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脂多糖诱导肺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及单免疫球蛋白白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用脂多糖及不同浓度姜黄素刺激后测定细胞活性;测定细胞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20 μmol/L的姜黄素处理后加入10μg/mL的脂多糖刺激,提取细胞核蛋白及膜蛋白,检测核转录因子kappa B和单免疫球蛋白白介素-1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5~30 μmol/L的姜黄素及10 μg/mL脂多糖对细胞活性无影响(P>0.05);5 ~ 30 μmol/L的姜黄素抑制脂多糖诱导的TNF-α和IL-6的产生(P<0.05),其中20μmol/L与30μmol/L姜黄素的抑制作用为明显,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0 μmol/L的姜黄素显著降低细胞核内磷酸化核转录因子kappa B p65的表达水平(P<0.05),同时上调细胞内单免疫球蛋白白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姜黄素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炎性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以及核转录因子kappa B活化,上调负调控分子单免疫球蛋白白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是可能的机制之一.

  • ACAT1基因干扰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的影响

    作者:陈心;梁慧玲;徐细明;张一桥;陈能;林丹丹;冯翎;郑勇斌

    目的:利用小干扰RNA (siRNA)技术干扰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基因在人结肠癌HT29细胞中的表达,观察ACAT1基因表达下降对于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了解ACAT1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脂质体HiperFect将ACAT1 siRNA转染至人结肠癌HT29细胞中干扰ACAT1基因的表达,利用Real time PCR检测转染前后ACAT1基因表达的变化,利用ACAT1基因干扰前后的HT29细胞,采用CFSE染色法检测HT29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HT29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ACAT1 siRNA转染HT29细胞后ACAT1 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ACAT1 siRNA转染后的HT29细胞与转染前比较,增殖及侵袭转移的能力均受到明显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AT1基因干扰使HT29细胞的增殖减慢,侵袭迁移能力降低,为结肠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间充质干细胞对皮肤创面的改善作用

    作者:马诗雨;王欣;李晓庆;刘文军;曾跃勤

    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研究针对大面积烧伤的新的治疗方法,提高对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具有很实际的意义.创面愈合是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包括炎症、新组织形成和重建三个阶段以及不同的组织和渗透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不恰当的烧伤创面的治疗伴随着自由基调节受损,肉芽生长缓慢,血管新生及胶原沉积减慢,创面愈合差,而且感染对创面植皮有很大的影响,不利于烧伤创面的愈合,且由于严重的休克和感染,烧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

    关键词:
  • P2X3受体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欣娅

    腺苷三磷酸(ATP)在机体内不仅作为一种供能物质存在,它还具有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功能,参与神经系统的多种生理功能,其中嘌呤能P2X3受体为配体门控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高度选择性地表达在与伤害性信息有关的中小直径感觉神经元1.病理性疼痛是指在伤害性刺激消除后仍然有疼痛的持续存在,主要包括炎症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癌性疼痛,其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发病机制复杂、疼痛程度重,且临床多为非特异性治疗模式,治疗效果不显著,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
  • miR-150通过靶基因c-Myb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

    作者:周小翠;汪涛;李恩

    目的:研究miR-150在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在心梗大鼠,通过过表达miR-150的慢病毒上调miR-150,用RT-PCR及Western bloting检测梗死边缘区col1α1与d-SMA的表达及Masson染色检测纤维化,研究miR-150在心梗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分离及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用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慢病毒及c-Myb的siRNA验证miR-150与c-Myb的关系.结果:体内实验表明miR-150在心梗后第2周及第4周心肌表达下调(P< 0.001,P<0.05),而上调miR-150明显改善心肌纤维化(P< 0.001),抑制col1α1及α-SMA的表达(P< 0.01,P<0.05).体外实验表明c-Myb是miR-150的靶基因且miR-150可通过c-Myb抑制col1α1及α-SMA的表达.结论:miR-150在心肌梗死边缘区表达下降,且可通过靶基因c-Myb改善心肌纤维化.

  • 加味四物汤水提物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骨髓细胞动员、定植及分化的影响

    作者:王钰莹;魏英;雷江红;余丽梅

    目的:探讨加味四物汤水提物(mSW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小鼠骨髓细胞动员及定植的影响.方法:结扎昆明种小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AMI模型;DAPI胫骨骨髓腔注射标记骨髓细胞,灌胃给予mSWT,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EPCs比例;心肌组织病理学观察骨髓细胞在AMI区的定植和微小血管密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60 mg/kg mSWT治疗后,mSWT治疗组外周血中EPCs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 0.05);AMI小鼠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梗死区炎性细胞浸润较少,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减轻,存活的心肌组织较多,明显可见较多的DAPI标记骨髓来源细胞在AMI区域定植、存活,且新生毛细血管增多.结论:mSWT能明显提高AMI小鼠外周血EPCs细胞比例,改善AMI小鼠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其作用可能与动员骨髓细胞趋化至AMI区域定植,促进血管新生有关.

  •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去势大鼠骨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冯晓燕;陈良敬;李竞宇;王杰

    目的: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去势大鼠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试验组.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周围脂肪组织,其余两组切除双侧卵巢.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1 mL/(100 g·d)的生理盐水灌胃,试验组给予ω-3 PUFA 150 mg/(kg·d).干预12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检测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和雌激素水平.分离右侧整段股骨应用micro-CT检测骨密度和骨微结构.结果:雌二醇在3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模型组水平低,而假手术组水平高.试验组松质骨骨密度、BV/TV、Tb.Th和Tb.N均显著高于模型组,而Tb.Sp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试验组皮质骨骨密度、BV/TV和Cr.Th均显著高于模型组,而孔隙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ω-3 PUFA对去卵巢大鼠的骨微结构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这对于防治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意义.

  • MicroRN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子威;陈莹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免疫耐受功能异常,T、B、NK细胞功能障碍及细胞炎症因子异常激活,造成体内多系统多器官自身免疫反应,出现大量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难以被清除.目前SLE确切病因不明,多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激素水平、感染等有关,发病多是一系列基因变异导致.

    关键词:
  • 2013-2014年珠海市某三甲医院ICU医院感染现状调查与分析

    作者:钟瑶;陆芳芳;罗玉英;由天辉

    目的:了解我院ICU医院感染现状,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与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2014年ICU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调查ICU患者1 225例,发生医院感染182例,医院感染率为14.86%;ICU病原学标本送检率95.22%;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及真菌,分别占69.16%、18.22%、12.62%;感染部位中呼吸道、血液、泌尿道,分别占70.43%、11.30%、4.78%.结论:我院ICU医院感染率与同地区、同级别的医院持平,病原学标本送检率符合国家标准,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

  • 遗传进化分析在广东省一起HCV“暴发流行”事件中的应用

    作者:邹霁;胡建兰;安玉玲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一起丙型肝炎病毒(HCV)“暴发流行”事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来了解此次事件的起源时间和传播源头.方法:首先对“暴发流行”事件调查中的192例血清样本作为研究组进行基因分型,得到2a亚型和6a亚型,选取相应基因亚型的对照组样本,采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通过构建的时间尺度树推断此次HCV可能的起源时间及传播源头.结果:此次“暴发流行”事件的192例患者中,66例为2a亚型,119例为6a亚型,未发现其它的基因亚型.对2a亚型数据集以及6a数据集分别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提示两者都主要起源于2~5年前,均符合医源性感染的特点.结论:此次广东省HCV“暴发流行”事件中HCV主要基因型为2a和6a,主要起源于2~5年前,符合医源性传播特点,随着时间的延长积累了众多病例导致“暴发”.

  • 半导体基因测序技术筛查地中海贫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茜;娄季武;赵颖;付有晴;巫静帆;何怡;吴春求;周光纪;刘彦慧

    目的:探讨半导体基因测序技术在地中海贫血基因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随机就诊者的静脉血197例作为前瞻性样本;随机选择临床确诊样本200例作为既往样本.同时采用半导体基因测序技术和PCR技术进行检测与分析,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的差异.结果:前瞻性样本中,PCR技术检出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共22例,其中β-突变18例,β-突变3例,oα合并β-突变1例;采用半导体基因测序技术除检出以上基因位点外,另发现罕见型地中海贫血6例.既往样本共200例,其中d-突变118例,β-突变65例,α合并β-突变17例,采用半导体基因测序技术另发现突变位点1例.统计分析结果显示,PCR技术与半导体基因测序技术总符合率为98.5%,Kappa=0.97(≥0.8).结论:半导体基因测序技术不仅能够覆盖PCR技术能检测到的所有位点,而且可检测到地中海贫血的罕见基因突变位点,且检测成本低,仪器价格低廉,有利于地中海贫血的普查.

  •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检测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意义

    作者:胡雪珍;孙来芳;张素勤;孔万权

    目的:探究缺氧诱导因子-lα及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选取EICU的4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存活时间是否超过28 d,将入选4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存活组21例(存活>28d)与死亡组19例(存活≤28 d).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入组时血浆中HIF-1α水平,并检测入组时(0 h),入组后6h、12h和24 h动脉血乳酸水平,统计分析血HIF-1α水平、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和预后的关系.结果:4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其中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1.3±12.8)岁;28 d病死率为47.5%;APACHE Ⅱ评分(23.7±4.83),动脉血乳酸水平(5.88±2.73) mmol/L.死亡组及存活组血浆中HIF-lα水平及血乳酸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均< 0.05),且死亡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死亡组6h、12h及24 h乳酸清除率均低于生存组(P<0.01),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乳酸及HIF-lα水平呈正相关(r=0.868,P< 0.01).血乳酸及HIF-lα水平与患者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804,P<0.01)和(r=0.811,P<0.01).结论HIF-lα及血乳酸,乳酸清除率与脓毒性休克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其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 中晚期妊娠孕妇盆底二维超声特点与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性

    作者:关晓琳;张晓薇;杜培;黎燕霞;汤佩玲;杨存珍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妊娠中、晚期孕妇经会阴盆底二维超声的表现特点,为研究妊娠与压力性尿失禁之间的关系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孕龄为14 ~ 40周的74例中晚期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尿失禁组(34例)和无尿失禁组(40例).均接受静息状态和大Valsalva动作时的经会阴盆底二维超声检查.观察指标有:膀胱颈角度、膀胱颈旋转角度、膀胱颈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偏相关分析.P< 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中晚期妊娠尿失禁组的膀胱颈旋转角度、膀胱颈活动度以及大Valsalva动作时的膀胱颈角度、膀胱尿道后角均大于无尿失禁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中晚期妊娠尿失禁组的尿道旋转角度与孕周呈中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有SUI的中晚期妊娠孕妇膀胱尿道周围支持结构有明显改变,尿道旋转角度随孕周的增大而增加.

  • 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分型及软骨损伤分级:MRI与关节镜对比

    作者:李国;李建军;陈峰;詹峰

    目的:研究髌内侧滑膜皱襞及软骨损伤的MRI表现.方法:对30例MRI检查提示髌内侧滑膜皱襞阳性者分四型,软骨损伤分五级,分析两种检查所得髌内侧滑膜皱襞分型和软骨损伤分级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髌内侧滑膜皱襞分型:A型(n=3)呈线条状,紧贴股骨内侧髁;B型(n=13)呈棚架状,未覆盖股骨内髁前内侧;C型(n=8)呈棚架状,部分或全部覆盖股骨内髁前内侧;D型(n=2)表现与C型相似,但皱襞内有裂隙样异常信号.软骨损伤MRI分级为0级(n=10)、Ⅰ级(n=2)、Ⅱ级(n=7)、Ⅲ级(n=7)、Ⅳ级(n=4).两种检查所得髌内侧滑膜皱襞分型和软骨损伤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可作为滑膜皱襞术前评估的可靠手段,且对形态学异常的软骨损伤定量分级.

  • 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

    作者:林帅;赵颖

    目的:分析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NLR)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肿瘤医院乳腺外科2014年1月1号至2016年9月30号经手术治疗的215例乳腺肿块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对每组病例所对应的NLR进行对比分析,应用ROC曲线分析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佳临界值.结果:恶性组有较高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较低的淋巴细胞计数,恶性组NLR明显高于良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ROC曲线分析得出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NLR佳临界值为1.749,这时灵敏度为86.46,特异度为62.71%.NLR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数、瘤体大小、临床分期和Her-2表达相关.结论:术前外周血NLR值可指导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高NLR值预示肿块恶性.

  • Wnt-1和FZD-1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丽霞;苏文媚;袁亚连;陈敏;吕权超;吴东

    目的:研究Wnt-1和FZD-1在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化疗耐药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1例SCLC患者,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Wnt-1和FZD-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SCLC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化疗耐药组中Wnt-1和FZD-1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化疗敏感组(均P< 0.05).Wnt-1与FZD-1表达呈正相关(r=0.186,P<0.05).FZD-1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有关(P=0.008),但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无关(均P>0.05).Wnt-1表达水平则与患者的病理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性(均P> 0.05).Wnt-1和FZD-1高表达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均密切相关(均P< 0.05).结论Wnt-1与FZD-1在SCLC患者中呈高表达,并与临床特征和耐药性相关,可以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预测化疗耐药的指标.

  • 尿液中趋化因子IP-10水平在兔抗人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临床应用中的指导

    作者:刘相端;曲青山;梁韶峰;蒋欣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尿液中IP-10在ATG治疗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时剂量及疗程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肾移植术后病理确诊为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的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为IP-10组(n=20)和Scr组(n=20),测定此时两组患者尿IP-10和Scr水平,之后给予ATG治疗,并分别将IP-10和Scr水平变化作为ATG剂量调整依据及停药标准,观察IP-10组和Scr组ATG疗程、人均日剂量、人均总剂量、严重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3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再发生率、1年内感染发生率.结果:平均用药时间IP-10组(5.35±1.93)d,Scr组(6.70±1.75)d;人均ATG日剂量IP-10组(2.50±0.57) mg/(kg·d),Scr组(2.77±0.74) mg/(kg·d);人均ATG总剂量IP-10组(13.40±6.59) mg/kg,Scr组(18.25±7.35) mg/kg.三项指标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严重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再发生率以及1年内感染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尿IP-10检测法能够有效、可靠指导肾移植术后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患者ATG使用,降低ATG治疗费用.

  • 右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的外科治疗12例

    作者:张金涛;李群;尉新华;张伟涛

    单侧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为一种比较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接近0.1%,往往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主-肺动脉窗等心脏畸形;肺动脉高压产生较早,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6年7月共收治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患儿12例,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其临床经验.

    关键词:
  •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59例腹腔镜手术治疗经验

    作者:魏文平;张宗明;宋蒙蒙;张翀;刘卓;刘立民;于宏伟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ute calculous cholecystitis,ACC)作为一种常见、多发疾病,有报道指出其发病率高达8%~ 11%[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作为胆囊良性疾病治疗的金标准,亦是治疗ACC的首选方案[2-4],但对老年ACC患者来说,因其机体各脏器功能减退、抵抗力下降,且常合并多种疾病[5],一旦发生ACC,病情往往进展迅速,LC治疗风险较大,且中转开腹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因此成为临床一道棘手难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应用LC治疗的59例老年AC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以期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

    关键词:
  • 小剂量氨氯地平对低温恶化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化勇;肖明;李洪远;常方圆;马娜娜;刘跃森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目前心衰的发病率继续增长,好多心衰患者终发展成顽固难治性心衰,需要血液透析滤过技术渡过难关,但生活质量非常差[1].治疗心衰的医疗成本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较高的,尤其是心衰恶化到需要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阶段,虽然效果显著,但成本极高[2],临床上心衰患者病情变化极容易受到天气因素影响,所以有学者提出了低温恶化心衰概念[3],而我中心之前的研究[4],也发现对射血分数下降心衰患者进行有效的温控,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同时也保证了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
  • 阴茎背侧带蒂包皮内板转移术矫治儿童重度型隐匿阴茎的疗效

    作者:林海;王玉芸;林国雄;孙为增;符策君

    隐匿阴茎是一种阴茎体发育正常,阴茎埋藏于耻骨前皮下组织的一种疾病[1],隐匿阴茎手术方式繁多,但何种术式为佳仍有争议,现在针对重型隐匿阴茎皮肤短缺,皮肤覆盖难问题,皮瓣转移术广泛应用于重度型隐匿阴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作者采用阴茎背侧带蒂包皮内板转移术治疗小儿重度型隐匿阴茎20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周婷;巩尊科;王世雁;王密;汪艳

    目的:通过磁共振波谱技术(MRS)以及神经心理学量表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加rTMS治疗,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筛查,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AB)评定,MRS对病变区的神经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OTCA、FAB评分以及MRS检测神经代谢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的LOTCA、FAB评分分别为(87.10±3.16)分和(11.97±0.48)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的MRS量化指标NAA/Cr、Cho/Cr分别为(1.64±0.08)、(1.17±0.07),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LOTCA、FAB量表评分以及MRS测定的NAA/Cr、Cho/Cr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OTCA、FAB量表评分以及MRS测定的NAA/Cr、Cho/Cr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改善患者执行功能是通过影响脑内认知功能相关的神经代谢产物来实现的,MRS可从分子水平显示患者治疗后的效果.

  • 颈内动脉局部灌注冷生理盐水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作者:宋玮;吴永明;姬仲;冀雅彬;潘速跃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灌注冷生理盐水诱导的选择性脑部低温对大鼠的安全性以及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正常灌注组、梗死组、局部低温组、局部常温组、静脉低温组.灌注前后监测脑温、肛温以及各生理指标.再灌注24、48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再灌注48 h后检测脑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结果:颈内动脉灌注15℃生理盐水可使脑温在10 min时到达33~34℃,停止灌注60 min后回升至灌注前水平.正常大鼠局部灌注冷生理盐水后神经行为学及组织学未见明显异常,脑含水量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P>0.05).灌注前后各个时间点生理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局部低温组其梗死体积、脑含水量、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显著低于梗死组(P<0.05).而局部常温组及静脉低温组各指标与梗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动脉灌注冷生理盐水是一种高效、安全的选择性低温方法,可以显著减少急性脑梗死的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动脉粥样硬化与小卒中进展的关系

    作者:傅铖;黄双双;张顺开

    目的:通过比较进展性与非进展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颅内血管狭窄情况及一些血液学指标,结合临床探讨小卒中出现进展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以2015年1-12月至我院就诊的发病3d内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每项≤1分,其中意识评分必须为0分且评分总分≤3分的小卒中患者.比较42例进展性小卒中及72例非进展性小卒中患者头颅CTA检查结果及部分血液学指标,以分析小卒中进展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比较,卒中部位、颅内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可能与小卒中进展无明显相关,而血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进展性小卒中组高于非进展性小卒中组.结论:小卒中进展可能与颅内大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无明显相关,而与脑梗死发病时血液黏稠度及血管内皮损伤程度有关.

  • 不同分型分水岭脑梗死的CT脑灌注表现及其临床相关性

    作者:欧鸿儒;吴巧彬;陈晓华;贾红明;简坚成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分水岭脑梗死的脑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其临床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入院行CT脑灌注检查,选择核磁共振DWI证实分水岭脑梗死患者34例,包括皮层分水岭脑梗死(CWSI)15例,内分水岭脑梗死(IWSI)1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CT脑灌注显示18例在分水岭梗死区周围出现异常低灌注,与对侧比较脑血流量(CBF)减低、平均通过时间(MTT)及峰值时间(TTP)延迟,脑血容量(CBV)无变化.有异常低灌注组有10例于入院第1周病情出现恶化,无异常低灌注组仅有2例,两者有统计学差异(x2=6.88,P<0.01).IWSI组有13例患者出现异常低灌注,CWSI组有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4,P<0.05).IWSI组有7例预后不良,CWSI组只有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P<0.05).结论:低灌注是IWSI重要的诱发因素且与预后有关,IWSI较CSWI预后差.

  • 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死大鼠VEGF、SDF-1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作者:李小强;凌莉;李楚翘;马文斌;尹义臣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脑梗死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200~ 250 g的SD雄性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的一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随机法将大鼠随机分成NGF治疗组、溶剂对照组及NGF+PI3K拮抗剂组,每组12只.所有大鼠分别于造模后第4和7天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脑梗死后第4天时血清VEGF及SDF-1的水平.结果:在脑梗死后第4和7天时,与溶剂对照组及NGF+PI3K拮抗剂组大鼠比较,NGF治疗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较低(均P<0.05).脑梗死后第4天时,NGF治疗组大鼠的血清VEGF及SDF-1水平均高于溶剂对照组、NGF+PI3K拮抗剂组(P<0.05).结论:NGF治疗可改善成年大鼠脑梗死缺损的神经功能,并促进脑梗死大鼠血清VEGF及SDF-1的表达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上述作用的调控.

  • 动脉内穿行伪影对急性脑梗死灌注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建国;孟云;马先军;刘晓丽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所示动脉内穿行伪影(ATA)在急性脑梗死灌注状态及近期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4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均采用GE 3.0T超导MRI扫描仪行常规序列和三维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成像检查,通过观察脑血流量(CBF)伪彩图提示梗死核心区周围是否出现匍匐走行条状高灌注信号,将40例患者分为ATA组和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入院当日与入院后15d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检查当日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A组患者入院当日与入院后15 d NIHSS评分好转、稳定及进展比分别为14/18、3/18、1/18;对照组患者入院当日与入院后15d临床NIHSS评分好转、稳定及进展比分别为分别是7/22、5/22、10/22,两组入院后15 d 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CBF伪彩图显示梗死核心区周围是否存在ATA,反映缺血梗死区血流灌注状态,能为临床评估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现状及近期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 小剂量地塞米松在脑梗死不同时期的作用

    作者:杨直堂;苏进营;王静;刘志军;张辉

    目的:探索小剂量地塞米松在脑梗死急性期及亚急性期的作用.方法:将14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组(急性期组)、脑梗死亚急性期治疗组(亚急性期组)、安慰剂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脑梗死的常规治疗,安慰剂组则为常规治疗+1 mL生理盐水(安慰剂),急性期组为常规治疗+1mL(5 mg)地塞米松注射液(入院后第1~3天),亚急性期组为常规治疗+1 mL(5 mg)地塞米松注射液(入院后第4~6天),各组分别于治疗后的第7天行血常规及血沉检查,于治疗后的第1及3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及修改后的Rankin量表对受试对象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急性期组的血沉较亚急性期组、安慰剂组及对照组明显减慢,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亚急性期组与安慰剂组及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根据Barthel指数及修改后的Rankin量表评定结果,急性期组的神经功能较亚急性期组、安慰剂组及对照组明显改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亚急性期组与安慰剂组及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剂量地塞米松在脑梗死急性期发挥了神经保护作用.

  • 脑梗死长期复发的部位研究

    作者:刘扬;周小英;刘广志;高旭光

    目的:研究脑梗死长期复发的部位是否在同一脑循环系统.方法:回顾性研究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3年内全部有头颅磁共振证实初次脑梗死的住院患者,电话随访和电子病历相结合确定其为5年内单发或复发.对复发的病例录入基本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并将复发病例按复发部位是否在同一脑循环系统分为两组,应用Logistics回归筛选各个变量是否为复发部位在同一脑循环系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复发组106例,5年内在同一脑循环系统总复发比率为46.2%,在不同系统总复发比率为53.8%,Logistic回归筛选发现复发部位是否在同一脑循环系统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无相关性,而与生存时间(复发时间)相关,复发时间越短越倾向于在相同脑循环系统复发,而复发时间越长,越倾向于在不同脑循环系统复发.并且第1年复发总例数多,占5年内复发总数的37%.结论:通过对脑梗死5年内复发的部位进行研究,发现越是长期复发,部位越倾向于在不同脑循环系统,从而强调了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但是在短期,尤其1年内,相同脑循环系统复发的几率较大(60.0%),从而证明了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早期1年内给予血管内治疗的合理性.

    关键词: 脑梗死 复发 部位
  • 成人房颤急性脑梗死与非房颤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肾功能不全的对照分析

    作者:陈兴东;罗伟良

    目的:比较成人心房纤颤(AF)是否比非AF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有较高的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并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74例AF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AF组),随机选取同期500例非AF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eGFR)< 60 mL/(min· 1.73 m2)]是否有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AF组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结果:AF组374例,肾功能不全114例(30.5%);非AF组500例,肾功能不全75例(1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比值比(OR)为2.485,AF组与非AF组的eGFR分别为(77.75±39.89) mL/(min· 1.73 m2)和(96.93±39.14) mL/(min·1.73 m2).回归分析发现AF组中导致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有心功能不全(OR=2.057)、高血压病(OR=1.826)、糖尿病(OR=1.897)、高尿酸血症(OR=3.161).结论:成年AF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肾功能不全者明显高于非AF急性脑梗死者,该组患者导致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有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

  • 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作者:钟波;唐丙俭;柳霞

    目的:分析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临清市人民医院于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共纳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53例.留取入院时的肘静脉血5 mL,测量血浆hs-CRP,根据其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即Q1组(hs-CRP≤0.50 mg/L)、Q2组(0.50< hs-CRP≤1.25 mg/L)、Q3组(1.25< hs-CRP≤4.70 mg/L)和Q4组(hs-CRP> 4.70 mg/L).住院时密切观察记录相关指标,随访至出院后3个月.分析基线血浆hs-CRP水平与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恶化及神经功能预后不良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校正年龄、性别和基线NIHSS评分、脑卒中亚型、传统危险因素、血管内血栓和血管内治疗后分析,hs-CRP水平与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恶化及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显著相关(均P< 0.05).当排除脑卒中后发生急性感染疾病的患者后,这种显著关联仍然存在(均P< 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基线血浆hs-CRP水平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预测不良临床结局的发生,从而指导临床医生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