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与绒毛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作者:刘海莉;LI Zhao-rong;李晓丽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RSA)发生的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随机选取URSA患者28例作为病例组,同期正常妊娠要求人工流产者2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绒毛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值. 结果 URSA组绒毛发育不良,VEGF表达强度、MVD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绒毛组织VEGF表达与MVD值均呈正相关. 结论 绒毛组织VEGF表达、MVD值降低及绒毛发育不良与URSA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 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巢smad3的表达及其组织病变的观察

    作者:桑丽英;张迪;崔蓉;苗竹林;钟兴明;韦相才

    目的 定量分析卵巢血管密度,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卵巢smad3的表达与体积增大、微血管密度增加等病理改变的相关性. 方法 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法建立PCOS大鼠病理模型,动情间期取卵巢组织后称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mad3在卵巢组织中表达,anti-CD34标记卵巢微血管,并进行定量分析;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卵巢smad3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连反应(RT-PCR)法检测smad3 mRNA在卵巢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卵泡smad3表达减弱,卵巢间质表达增强(P<0.05),在各级卵泡及间质均有表达.实验组卵巢体积增大,卵巢间质微血管的密度增加(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在实验组smad3表达上调;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卵巢组织中smad3 mRNA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PCOS卵巢间质平均血管密度增加,smad3的表达变化可能与PCOS特殊卵巢病理改变有关.

  • 人参皂甙Rg3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智明春;李兆艾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Rg3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异位组织中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 方法 建立Wistar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3周后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人参皂甙Rg3 5 mg/kg、10 mg/kg和孕三烯酮4组,相应处理8周后,观察各组异位子宫内膜体积和形态学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异位内膜的表达,并通过CD31标记异位子宫内膜血管,测定其微血管密度(MVD). 结果 (1)治疗后,各给药组移植物呈现不同程度萎缩(P<0.05),其中以Rg3 10 mg/kg 组为明显;(2)各给药组VEGF表达、MVD数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Rg3 10 mg/kg 组为明显. 结论 Rg3可以通过调节VEGF表达和MVD数量来抑制EMs大鼠模型异位组织的血管生成.

  • 乳腺癌MCVD与MVD检测及VEGF-C表达的关系

    作者:刘春凤;卢春凤;邹辉;奚克敏

    目的探讨乳腺癌能量多普勒血流信号平均密度(MCVD)与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检测乳腺痛肿块内MCVD.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乳腺癌中VEGF-C的表达,并用CD34标记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计算乳腺癌肿块内MVD.结果 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乳腺结节样增生组织(P<0.01),乳腺癌肿块中MVD、MCVD明显增高(P<0.01),VEGF-C表达强度与MVD呈正相关(P<0.01),MVD与MCVD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管生成是与VEGF-C表达密切相关,通过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与MVD、VEGF-C检测结合,能很好地评估乳腺癌血管生成.

  • 术中超声造影对脑胶质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贺焱;何文;杜丽娟;王立淑;于书卿

    目的 分析不同病理分级脑胶质瘤超声造影参数与微血管密度之间的关系,探讨术中超声造影在评价不同病理分级脑胶质瘤血管生成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38例脑胶质瘤患者行术中超声造影检查,切除的瘤体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34的表达,并记录其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定量分析不同病理分级脑胶质瘤造影参数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高级别胶质瘤( High-Grade Glioma,HGG)的MVD为(57.23±14.99)条/HP,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 Glioma,LGG)的MVD为(28.88±12.36)条/HP,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瘤体组织绝对峰值强度( Absolute Peak Intensity,API)与MVD间呈正相关(r=0.886,P<0.05),达峰时间( Time To Peak,TTP)与MVD间呈负相关(r=-0.715,P<0.05).结论 超声造影参数API和TTP与MVD有良好的相关性,术中超声造影可以间接反映瘤体的血管生成情况,有助于肿瘤切除前初步判断其病理分级及指导术后治疗.

  • 动态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同病理结果在诊断良恶性乳腺病变中的对比分析

    作者:胡海峰;王影;刘莹;白连杰;邓佳佳;张春宇

    目的 探讨动态磁共振成像(Dynamic Enhanced MRI,DCE-MRI)定量参数同血管内皮因子(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微血管密度(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VEGF)等病理结果在诊断良恶性乳腺病变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行DCE-MRI扫描并于一周后取病理的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两两比较对照组、良性组及恶性组间定量参数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Ktrans值及Kep值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及恶性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Ktrans为88.6%,Kep为95.1%;敏感性:Ktrans为87.9%,Kep为68.7%.乳腺癌患者的Ktrans值及Kep值同MVD存在较强的相关性(r=0.597;0.612);Ktrans值及Kep值VEGF存在极强的相关性(r=0.781;0.763).结论 DCE-MRI中定量参数同MVD、VEGF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诊断良恶性乳腺病变中有着较好的效果.

  • 超声在研究肾癌彩色血流平均密度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中的应用

    作者:崔涛;葛明珠;赵燕辉;张延辉;徐涛;刘春雷

    目的 探讨肾癌手术前超声检测彩色血流平均密度(Mean Color Vessel Density,MCVD)与手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及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确诊的69例肾癌患者术前行超声检查,根据彩色血管能量成像结果,计测MCVD值,术后对肿瘤组织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分级,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MVD值,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肾癌病灶中MCVD值越高,检测的MVD值也越高,两者呈正相关(r=0.998,P<0.05);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Ⅰ~Ⅲ级,各病理组织学分级的MCVD与MV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测肾癌的MCVD值与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和MVD值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且具有无创伤、可重复性等特点,可作为术前评价肾癌新生血管的可靠方法.对肾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等均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肝细胞性肝癌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对比研究

    作者:周军华;赵玉珍;刘凤欣;纪晓惠;董超;刘红磊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超声造影(CEUS)定量血流灌注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HCC 34例术前行CEUS,造影后以TIC声学定量分析软件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C),得出病灶达峰时间(PIT)和绝对增强强度(AEI),以上所得参数与术后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染色计测的MVD对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4例病灶超声造影PIT为(25.21±6.99)s,病灶AEI为(7.44±3.56)dB.术后肿瘤病理MVD为(62.59±23.96);术前超声造影病灶PIT与MVD呈负相关(r=-0.65,P<0.01),病灶AEI与MVD无相关关系.结论 HCC术前超声造影PIT与术后肿瘤组织MVD呈负相关,可用于肿瘤血流灌注的定量评价.

  • 肝门部胆管癌动态增强 MRI 对比剂空间分布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韩松

    目的:对肝门部胆管癌动态增强MRI对比剂空间分布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对其进行 MRI 扫描,对肿瘤各区域 MRI 对比剂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术后对术中取出的样本进行染色检查,观察肿瘤微血管的分布并测定其密度,分析肿瘤微血管密度与相应区域的 MRI 对比剂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肝门部胆管癌肿瘤中心区域 MRI 对比剂的空间分布显著低于边缘区域。动态增强MRI 对比剂空间分布与微血管密度有显著的相关性,呈正相关。结论:MRI 动态增强对比剂的空间分布可大致显示肿瘤区域微血管的密度,是无创检测肿瘤微血管的有效诊断方式,对评价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Ang-1、Ang-2、MVD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月莲;王欢;窄静丽;王晶晶

    目的:通过观察复发性流产(RSA)患者绒毛、蜕膜组织中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探讨Ang-1、Ang-2与血管生成及RSA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5~11月在山西大医院妇产科门诊行流产清宫术的RSA患者30例(RSA组),既往有正常胎儿分娩史、自愿行人工流产的正常早孕妇女30例(正常组).在人工流产的同时留取绒毛及蜕膜组织,经免疫组化SP法检测Ang-1、Ang-2、CD34在两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计数抗-CD34单抗标染的MVD,分析它们与RSA的关系.结果:①RSA组绒毛组织中Ang-1、Ang-2的表达及Ang-1/Ang-2比值均高于正常组(P<0.05);蜕膜组织中Ang-1、Ang-2的表达均低于正常组(P<0.05).两组蜕膜中Ang-1/Ang-2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RSA组中,绒毛Ang-1、Ang-2表达均高于蜕膜,Ang-1/Ang-2比值低于蜕膜(P<0.05);正常组中,绒毛中Ang-1表达低于蜕膜(P<0.001),Ang-2在绒毛、蜕膜组织中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绒毛Ang-1/Ang-2比值低于蜕膜(P<0.05).③RSA组绒毛组织及蜕膜组织中MVD值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Ang-1、Ang-2的过度表达可能是导致血管生成缺陷及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Ang-1过度表达对血管生成缺陷的影响可能更大.

  • 米非司酮对人早孕绒毛、蜕膜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

    作者:鹿群;赵兴波;李建峰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与蜕膜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取服米非司酮及米菲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后的早孕绒毛与蜕膜组织,以负压吸引流产术的绒毛与蜕膜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米非司酮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结果:服用米非司酮、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后,绒毛、蜕膜组织的VEGF分别由对照组的1.61±0.65分、1.61±0.77分,下降至0.83±0.58分、0.83±0.39分和0.80±0.63分、0.70±0.67分(P<0.05);其MVD值分别由10.70±2.24个、28.08±8.81个,下降至5.25±1.95个、18.58±4.83个和4.30±1.06个、17.80±4.29个(P<0.001、P<0.01).服用米非司酮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绒毛、蜕膜组织VEGF与MVD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米非司酮使早孕绒毛与蜕膜组织的VEGF与MVD值下降,这可能是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的机理之一.

  • 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重组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的抗肿瘤活性

    作者:肖扬;焦炳华;朱玉平;彭艳;王梁华;娄永华

    目的:研究重组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inhibitor,VEGI)的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方法:用重组人可溶性VEGI治疗荷S180肉瘤小鼠;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VIII RAg)标记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瘤内微血管密度.结果:重组人可溶性VEGI显著抑制S180肉瘤生长,肿瘤微血管密度大大减低.结论:VEGI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抗新生血管形成介导的.

  • IGF-1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郑勇;周鹏云;崔亮亮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检测4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IGF-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以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肺癌组织中IGF-1的表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IGF-1阳性标本与阴性标本中MVD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阳性标本与VEGF阴性标本中MVD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F-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并与肺癌的分期、转移和分化相关.IGF-1的高表达与肺癌的血管生成相关.

  • 微血管密度对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价值

    作者:贾玉峰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的预后价值。方法:收治原发性食管鳞癌初治患者50例,给予根治性切除术。所有标本预处理后,均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VD,并随访生存时间。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CD105标记的MVD值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回归均显示MVD是影响食管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CD105标记的 MVD 反映食管鳞癌患者的血管生成情况,与肿瘤生长及转移相关。高MVD者预后不良,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

  • 高压氧对随意扩张皮瓣成活的影响

    作者:李春;张龙;刘虎;李巍松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豚鼠超长随意扩张皮瓣成活率的影响.方法:将英国中型白毛豚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高压氧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只,分别给予高压氧干预处理与不处理.术后9 d计算各组皮瓣的存活面积比,取皮瓣中段组织计算新生微血管数量,以免疫组化法检测 CD34 表达的差异.结果:高压氧组皮瓣的存活面积百分比(70.04±0.04)%,高于对照组的(41.07±0.02)%,P<0.05.高压氧组每高倍镜血管数(14.62±6.53),高于对照组的(7.79±2.12),P<0.05.结论:高压氧可以改善皮瓣血供,进而提高扩张皮瓣的存活.

  • 乳腺癌血流动力学的超声表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的诊断标准

    作者:赵毅玲;王静;唐杰露;李彩娟;单叔煤;孙迎燕

    目的 探讨血流动力学的超声表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应用于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法选取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自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分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观察乳腺癌患者血流动力学的超声表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的关系.结果 超声血流动力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量分级为0级、I级、II级、III级时,血流动力学分级越大,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呈阳性的患者均显著多于阴性患者;超声血流动力学与微血管密度之间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流量为0级、I级时血管密度>20的患者均显著低于微血管密度≤20的患者(P<0.05),患者血流量为II、III级时微血管密度>20的患者均显著高于微血管密度≤20的患者(P<0.05);联合诊断同单一的诊断检测相比较,其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显著降低(P<0.05),同时血流动力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为腺癌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微血管密度及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孟庆鑫;王可心;李丹;赵梓君

    目的 探讨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微血管密度(MVD)及诺丁汉预后指数(NPI)的相关性.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法选取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自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乳腺肿块,术后病理科获得病理切片,经病理学证实为乳腺癌的50例患者.采用CDFI检测血流信号,并将其分为0、I、II、III四个等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VD评价乳腺癌血管生成情况.术后病理评估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状态.NPI=0.2×病灶大径(cm)+组织学分级(1-3)+淋巴结分期(1~3).依据NPI评分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3.4、3.4~5.4、>5.4.统计并分析CDFI分级与MVD及NPI的相关性.结果 CDFI分级之间MVD数值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F=27.073,P<0.001);CDFI分级与NPI间存在相关性(r=0.755,P<0.001).MVD及NPI数值随CDFI的升高而增加.结论 CDFI与MVD及NPI存在显著相关性,能够初步判断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 乳腺疾病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研究

    作者:蔡勇;卞隽;齐红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的表达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关系及对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微血管计数方法检测52例乳腺疾病患者MVD表达水平,比较良恶性病变的MVD差异.结果:52例病变中,恶性31例,良性21例,恶性病变微血管明显较良性丰富,瘤体较大(>5cm)的肿瘤MVD表达显著高于肿块≤5 cm的肿瘤.结论:MVD表达水平与乳腺疾病的恶性度呈正相关,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肿瘤标志和预后指标.

  • 微血管密度与脑膜瘤恶性度的关系探讨

    作者:罗勇;林少华;陈信康

    目的:探讨微血管生成与脑膜瘤的临床病理恶性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脑膜瘤中人原始造血细胞(CD34)的表达,计数脑膜瘤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应用统计学分析MVD与脑膜瘤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42例脑膜瘤组织中Ⅰ级脑膜瘤MVD为(20.05+2.02),Ⅱ级脑膜瘤MVD为(31.45±4.02),Ⅲ级脑膜瘤MVD为(39.23±5.7),方差分析F=39.63,P<0.01,三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脑膜瘤临床病理分级越高,其MVD越大,MVD可能成为预测脑膜瘤生物学行为,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 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VEGF、nm23及微血管密度的研究

    作者:石新兰;黄利鸣;黎家华;徐弘;邓青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组织VEGF、nm23的表达状态及MVD与宫颈鳞癌发展浸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0例宫颈鳞癌、28例CIN和12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VEGF、nm23和CD34的检测,计数癌组织MVD,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鳞癌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和CIN Ⅰ、Ⅱ级组织,VEGF表达状态与癌组织MVD、癌的浸润、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癌组织MVD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nm23在正常宫颈组织全部为阳性表达,而宫颈浸润癌表达明显减低,但nm23的表达状态与癌的浸润、转移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宫颈鳞癌VEGF高表达,nm23低表达,可能在宫颈鳞癌血管生长、肿瘤浸润转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888 条记录 1/145 页 « 12345678...1441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