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未经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甾体激素受体及整合素αV、β3的表达

    作者:魏静;王蕊;李春霞;罗晓燕;梁竹巍;姚路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自发排卵患者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甾体激素受体及整合素仅αV、β3的表达.方法:选取有自发排卵的PCOS惠者8例(PCOS组)和输卵管性不孕者15例(对照组),均于排卵后第7天刮取子宫内膜,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雄激素受体(AR)及整合素αV、β3的表达.结果:PCOS组子宫内膜间质和腺体上ER、PR、AR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整合素αV、β3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PCOS 有自发排卵者的内膜容受性较正常自然周期差,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是PCOS患者不孕的原因之一.

  • 免疫组化联合抗体在胸腹膜转移性腺癌与上皮型恶性间皮瘤鉴别中的应用

    作者:邢荣格;郭效忠;张欣;高远;周玮玮;王秀荣

    目的:探讨胸腹膜穿刺活检中转移性腺癌与上皮型恶性间皮瘤的鉴别.方法:选取胸腹膜转移性腺癌140例及上皮型恶性间皮瘤56例,采用常规HE染色观察两者形态学特点,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K5/6、CK8/18、癌胚抗原(CEA)、波形蛋白(Vim)、间皮细胞(MC)和神经特异性钙结合蛋白(Cal)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胸腹膜转移性腺癌组织中CK5/6、Vim、MC和Cal蛋白的阳性率明显低于上皮型恶性间皮瘤组织(2.9%vs 100%,4.3%vs 80%,5%vs 93%,3.6%vs 95.3%,P<0.05);而CK8/18、CEA的阳性表达率则明显高于后者(100%vs 7.1%,87.9%vs 3.5%,P<0.05).结论:CK5/6、CK8/18、CEA、Vim、MC和Cal是目前非常有效的抗体组合,基本上能够解决转移性腺癌和上皮型恶性间皮瘤的鉴别诊断问题,进而指导临床治疗.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腹部皮下脂肪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

    作者:朱颖;朱旋

    目的:探讨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0例正常妊娠妇女和39例GDM患者的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分别用RT-PCR技术和 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组织中IRS-1 和IRS-2 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同时测定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体质指数等临床指标.结果:与正常妊娠妇女比较,GDM患者不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P<0.05),而且其腹部皮下脂肪组织中的IRS-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其酪氨酸磷酸化程度亦显著减弱,但是IRS-2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其酪氨酸磷酸化程度亦显著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组织中IRS-1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减弱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GDM的发病关系密切.IRS-2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增强不能完全代偿IRS-1信号缺陷.

  • 丙泊酚麻醉对围手术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郑海燕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应用丙泊酚麻醉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NO/ET-1)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肝叶切除的手术患者60例,分成对照组和丙泊酚组.对照组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阿曲库胺麻醉诱导;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2mg/kg静注,余同对照组.诱导后两组均静注芬太尼、阿曲库胺间断维持麻醉,丙泊酚组加用丙泊酚4~6 mg/(kg·h)微泵持续静脉输注至关腹,对照组以同样方法输注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T1)、肝门阻断末(T2)、术后第1天(T3)和术后第3天(T4)抽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NO、ET-1、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白介素-8(IL-8)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浆NO、ET-1、IL-6、IL-8和TNF-α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门阻断末和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血浆NO含量均较杏前明显下降,血浆ET-1、IL-6、IL-8和TNF-α含量均明显增加,但丙泊酚组下降或增加幅度均低于对照纽,且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血浆NO、ET-1、IL-6、IL-8和TNF-α含量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血浆NO/ET-1的比例失衡和促炎症细胞因子释放,从而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产生或加重炎症反应.围手术期应用丙泊酚麻醉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通过调节NO/ET-1比例失衡和抑制促炎症细胞因子释放,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减轻炎症反应而实现.

  • 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晚期脊髓损伤患者嗅鞘细胞移植疗效比较

    作者:郗海涛;陈琳;黄红云;张峰;刘彦铖;陈娣;王庆苗;江昭;解自行

    目的:探讨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晚期脊髓损伤患者嗅鞘细胞移植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5年收治的完全性脊髓损伤接受黄种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的患者60例,其中黄种人和白种人各30例.将胚胎嗅鞘细胞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的上下两点.所有患者在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术前和术后2~6周按ASIA标准评价,比较不同人种对胚胎嗅鞘细胞移植后功能恢复的疗效.结果:(1)黄种人组手术前后ASIA评分变化,轻触觉(48.77±25.00)分→(54.27±23.29)分(P=0.005);痛觉(49.40±24.76)分→(55.67±23.19)分(P=0.002);运动评分(36.67±18.99)分→(41.40±18.73)分(P=0.000).白种人组轻触觉(35.07±24.69)分→(41.77±23.62)分(P=0.000);痛觉(35.53±25.17)分→(39.20±22.55)分(P=0.000);运动评分(28.83±20.41)分→(31.77±19.54)分(P=0.000).(2)黄种人组和白种人组患者轻触觉、痛觉、运动评分改善情况差异无显著性[(5.50±10.03)分vs.(6.70±7.01)分,(P=0.557);(6.93±9.57)分vs (5.67±6.58)分,P=0.515;(4.73±6.26)分vs. (2.93±3.60)分,P=0.197].结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能帮助晚期脊髓损伤患者恢复部分神经功能,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嗅鞘细胞移植后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 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探讨

    作者:陈海英;曲鹏;丁彦春;宋慧君;牛楠;徐丹;李蕾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以TLR4配体LPS刺激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对照者单核细胞,应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单核细胞TLR4 mRNA、A20 mRNA的变化,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TNF-α、IL-10 浓度.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单核细胞TLR4 mRNA、A20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受LPS刺激后A20 mRNA 无明显上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单核细胞LPS刺激后与对照组单核细胞LPS刺激后相比,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产生更多,白介素-10(IL-10)产生较少.结论:单核细胞TLR4信号通路参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炎症反应.TLR4表达上调、A20上调不足与炎症反应有关.

  • 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指导治疗临床效果的研究

    作者:朱建刚;张继松;王黎恩

    目的:评价乳酸清除率目标指导治疗对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符合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采用乳酸清除率目标指导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早期目标指导治疗.结果:治疗组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0%vs 32%).结论:乳酸清除率目标指导治疗有益于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

  • 主动脉根内径与老年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刘进;刘克英;周林

    目的:研究60岁以上老人主动脉根内径宽度(AOD)与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对265例CI患者和130例正常对照者,由专人使用二维超声于心室长轴切面心室收缩末期测量AOD.检测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结果:CI患者AOD(29.6±2.8)mm高于正常对照者(27.2±2.3)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患者血压、TC及LDL-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或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OD是C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9,95%CI1.15~1.87,P<0.01).结论:AOD与CI有较好的相关性,主动脉硬化是CI的重要危险因素.

  • EZH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康凯夫;张鑫;陈小伍;石祥呈

    目的:分析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primary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CC 50 例、肝硬化30例、正常肝组织10例中EZH2、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HCC、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的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4.00%(12/50)、66.67%(20/30)、10.00%(1/10),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4,P<0.05),且VEGF蛋白在肝硬化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HCC的表达()(2=11.22,P<0.05);HCC、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的EZH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是88.00%(44/50)、46.67%(14/30)、30.00%(3/10),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3,P<0.05),且EZH2蛋白在HCC 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χ2=16.07,χ2=14.07,P<0.05).结论:EZH2、VEGF在HCC中的表达关系不密切(P>0.05);但EZH2和VEGF异常表达与HCC的发展密切相关,在HCC的发展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 血液净化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观察

    作者:骆宁;曹书华

    目的:比较血液净化和血液净化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按照是否接受依达拉奉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17例,接受血液净化治疗;试验组18例,接受血液净化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将各组的生化指标、并发症情况、预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肌酐(Cr)(110.7±27.9)μmol/L、WBC(12.0±3,4)x109/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6.0±4.1)IU/L、PaO2(88.2±15.1)mmHg,其中Cr、WB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试验组发生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心衰的例数分别为4、7、3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试验组死亡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0.3±5.2)d、治愈率27.7%、好转率38.9%、病死率33.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净化能够较快的清除毒物,依达拉奉能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细胞的氧化损伤,二者联合治疗能起到保护重要脏器、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的目的,是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较好的治疗方法.

  • IFN-γ、IL-10 mRNA在儿童及青少年却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表达

    作者:单庆文;经承学;王琳琳;吕自力;谢湘芝;唐清;云翔

    目的:研究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在儿童及青少年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儿童及青少年(3~18岁)病例共97例纳入研究并行上消化内镜检查获取胃黏膜活检标本,其中慢性胃炎67例及十二指肠溃疡30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胃黏膜IFN-γ、IL-10 mRNA 表达.血清Hp-IgG抗体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CR)、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检查作为确定却感染状态的依据.结果:儿童及青少年Hp感染者胃窦黏膜IFN-γ mRNA阳性表达率、相对表达水平及IL-10 mRNA阳性表达率均较无Hp感染者高.IL-12B、IL-10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与胃窦黏膜慢性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儿童及青少年Hp感染在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胃窦黏膜中主要诱发Th1为主的细胞免疫反应.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肾动脉血流变化在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作者:邱少东;许寅宏;曾碧丹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原位肝移植(OLT)术后肾脏的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重点探讨肾动脉阻力指数(RI)在肝移植术后对肾功能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分别于术后1、7、30d、6个月观察肾脏大小,回声,以及肾叶间动脉的血流参数,同时测定血清肌酐(Cr),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肾叶间动脉RI与术前相比均升高(P<0.05),至术后6个月可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肝移植术后8例发生急性肾衰,其中A组(术前Cr<133 μmol/L)3例(25%),B组(术前Cr≥133μmol/L)5例(71%),且B组与A组比较肾动脉RI及血清Cr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肾动脉RI的增高以及术前Cr水平升高可提示存在肾功能不全,并能观察其疗效及判断其转归,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Masp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洪生;王锡山;邹德龄;林树森;尤琦

    目的:研究Maspin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V 二步法)分别对大肠癌原发灶、腺瘤、正常大肠黏膜、淋巴结转移灶、肝转移灶进行Maspin的检测,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Maspin在正常大肠黏膜、腺瘤、大肠癌原发灶中的表达依次下调;Maspin在伴有肝转移的大肠癌原发灶中的表达低于不伴有肝转移的大肠癌原发灶中的表达(P<0.05);Maspin在各种不同大体病理类型中的表达不同,随着恶性程度的提高而下调(P<0.05).Maspin(+)组患者生存时间长于maspin(-)组.结论:Maspin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其表达下调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Maspin 可能成为判断大肠癌有无肝转移的预测指标,为大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判断大肠癌的预后.

    关键词: 肠肿瘤 Maspin 肝转移
  • 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金颖;吴金明;江宏峰;刘扬;吴利敏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及影响因素,以便及早预防,改善预后.方法:对259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其中并发SBP者2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了SB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危险因素分析、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统计显示腹水总蛋白≤10 g/L和曾发生SBP是并发SBP的独立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活动度减小、Child-Pugh评分也与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相关(χ2检验P<0.05),在众多因素中Child评分和血钠降低对预后的影响较有意义.结论:尽可能减少或控制肝硬化患者易惠SBP的危险因素,监控已发生SBP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紊,易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生存质量.

  • 淋巴细胞VCS参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金艳慧;王明山;能国伟;杨丽红;谢耀盛;张卓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淋巴细胞(LY)VCS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BeckmanCoulter Gen.S自动血液学分析仪的VCS技术,测定90例SLE患者(根据SLEDAI积分判断活动情况分为轻、中、重度 3组)、83 例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疾病对照组)及57名健康对照者的WBC、LY%和LY的体积(LYV)、电导率(LYC)、光散射性(LYS)及其平均分布宽度(LYVSD、LYCSD、LYSSD),用ROC曲线评价各参数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LYVSD、LYC、LYCSD、LYS在SLE组、疾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SLE组的上述各参数变化为显著;SLE患者疾病活动期各组的LYV、LYS、LYVSD、LYCSD、LYSSD明显升高,LY%和LYC显著下降,以重度活动组的LYVSD、LYCSD、LYS变化为显著(P均<0.05);LYVSD(cut-off值≥15.9)在区分SLE和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80.7%)和特异度(71.4%).结论:SLE患者的LY体积、细胞内部结构及胞浆复杂性等发生了明显变化,LYVCS 在区分SLE和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血浆髓过氧化物酶与冠状动脉斑块炎症反应及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吴士礼;刘进军;邵杉;黄宇理;张恒;王洪巨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与冠状动脉炎症反应及其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78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患者纳入冠心病(CHD)组,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1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7例,对照组32例为冠脉造影正常的非冠心病者.所有对象造影前采集血标本以检测MPO、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1)冠心痛组血浆MPO、hs-CRP均高于对照组(P<0.01);(2)AMI组与UAP组血MPO、hs-CR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均高于SAP组(P<0.01);多支血管病变组血MPO水平高于双支和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P<0.05).(3)经双变量相关性分析,血清MPO水平与hs-CRP、Gensini积分水平呈显著相关(r=0.681、0.643,P<0.01).结论:血清MPO水平能反映冠脉炎症活动性状况,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 Kiss-1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

    作者:汪庚明;江浩;承泽农;项平;张磊

    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Kiss-1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0月30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鼻咽癌存档蜡块67例及非肿瘤性鼻咽部组织存档蜡块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检测Kiss-1蛋白在肿瘤细胞和正常鼻咽黏膜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鼻咽癌组和正常鼻咽部组织中Kiss-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9.7%(40/67)和83.3%(25/3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ss-1蛋白表达的高低与淋巴结转移(N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Kiss-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低于非肿瘤性鼻咽上皮组织;Kiss-1的表达率降低与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 抑癌基因PTEN和FHIT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冬霞;王永玲;冯艳玲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TEN及FHIT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胃癌组织、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TEN及FHIT蛋白的表达.结果:PTEN、FHI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远低于正常胃黏膜(P<0.05);PTEN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FHIT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PTEN和FHIT在胃癌组织与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呈差异表达,提示二者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值得进一步研究.

  • 胸腔镜下T3~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足多汗症的优势分析

    作者:廖洪映;韦正超;翁毅敏;李昀;蔡松旺;张建;余超;陈惠国;王翠苹;谷力加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T3~4与T3两种不同水平交感神经干切断术对手、足出汗的缓解情况和发生代偿性多汗的异同,分析前者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对我科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开展的胸腔镜下胸上段交感神经干切断术160例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接不同手术方式分为T3-4组(行T3~4水平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共93例)和T3组(行T3水平交感神经干切断术,共67例).分别对两组病例进行随访,比较两组之间手掌、足底出汗的疗效以及代偿性多汗的异同.结果:两组手多汗有效率均为100%,无复发病例;足底多汗有效率分别为89.4%、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7,P<0.05);轻-中度代偿性多汗发生率分别为16.1%和15.4%,差异无统计学意g(χ2=0.222,P>0.05),无重度代偿性多汗.结论:T3~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能有效治疗手出汗的同时,明显提高足底多汗的缓解率,并不增加代偿性多汗的发生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 不同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近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曹海燕;蔡胜蓝;张妍

    目的:探讨不同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观察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住院的119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回顾性地分析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病死率的影响.结果: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早期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乙型肝炎病毒,存活率明显提高.结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越早使用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之一,或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越有可能改变患者顸后.在挽救生命的紧急关头,不必拘泥于哪一种核苷(酸)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其均可明显提高存活率.

  •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门诊优化药物治疗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张俊霞;陈绍良

    目的:探讨初诊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于门诊优化药物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08年5月至2009年1月南京市第一医院门诊初诊为SAP的患者97例,其中68例患者因各种原因拒绝住院进一步诊治,门诊按SAP二级预防原则给予优化药物治疗,连续随访12周,观察药物疗效及安全性.结果:40例(58.8%)患者胸痛症状明显改善继续门诊治疗,17例(25.0%)患者因症状改善不明显收入住院,7例(10.3%)患者因未坚持服药病情反复收入住院,失访4例(5.9%).至随访结束,患者血压降至(125.44±8.61)/(71.61±10.94)mmHg,血清总胆固醇降至(3.39±O.3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84±0.37)mmol/L.所有患者随访中无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事件发生,无明显出血,无肝酶3倍以上升高及肌病发生.结论:SAP患者优化药物治疗是基础,门诊治疗中加强患者教育,提高依从性,坚持密切随访,实施优化药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5年跟踪分析

    作者:白植峰;吴晓霞;金国信

    目的:跟踪我院5年来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儿童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进展情况,为Hp检测成为上消化道症状就诊儿童常规检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04-2008年因上消化道症状在我院诊治进行胃黏膜活检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与组织学染色、血清Hp抗体检测和粪便却抗原检测的患儿,分别采取抽签法,随机抽取各年度病例80例,对以上4项检测≥2项结果显示阳性者,判定为Hp感染,并对其发病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的Hp检测结果显示,感染的阳性发生率明显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4年的33.3%上升到2008年的56.1%,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Hp感染引起儿童上消化道症状近年来呈明显的上升趋势,Hp检测应成为有上消化道症状就诊患儿童的常规检查之一.

  •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

    作者:陈建华;徐健;马文锋;张健;段志泉;辛世杰

    目的:探讨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6-2008年收治的23例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男14例,女9例,年龄(47.9 4-14.5)岁,病程1~30 d.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肢肿胀、疼痛、皮肤颜色改变及浅静脉曲张等.均经彩超、CT静脉造影及静脉造影确诊;21例单纯予抗凝、溶栓、祛聚等治疗;2例介入下行置管溶栓术,其中1例同时行球囊扩张成形术.23例患者中,5例发展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结论: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病急,进展迅速,血栓蔓延、脱落常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高度关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愈后合理的抗凝治疗,对于防止血栓复发有重要意义.

  • 采用不同的手术切口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眼内异物

    作者:杨新怀;吕林;杨莎莎;覃旭方;聂鑫;黄勤;全婵娟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的手术切口玻璃体切除术在治疗复杂眼内异物的效果.方法:对28例复杂眼内异物患者均采用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及直视下异物取出术.,根据其病情不同分别联合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晶体咬切术、注入过氟化碳液体、眼内光凝、C3F8气体或硅油填充、巩膜外冷凝术等.根据异物大小及形状不同,采用不同的部位及不同形状的手术切口.结果:本组28例复杂异物均一次性取出.4例异物小径>5mm 的病例从角巩缘切口取出,24例从睫状体平坦部取出(其中6例不规则的异物5 mm>小径>3 mm 采用"L"形切口,18例异物小径≤3 mm采用"-"形切口).28例患者术后有21例视力提高占75.0%,3例视力不变占10.7%,3例视力下降占10.7%.1例合并有严重眼内炎,术后控制不良行眼球摘除.结论:对于复杂眼内异物术中应根据异物的大小、形状采用不同的部位及形状的手术切口,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术大多能挽救眼球并恢复有用的视力.

  • 滴定法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治疗单侧难治性梅尼埃病

    作者:崔勇;蒙翠原;吴佩娜;傅敏;葛润梅;陈少华

    目的:研究滴定法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对单侧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的眩晕控制率.方法:回顾我院耳鼻喉科自2005年3月起经滴定法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随访满2年共11例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的眩晕控制率及听力损失情况.结果:眩晕控制率达到A级的72.7%(8/11),B级的18.2%(2/11).全部11例患者中,仅2例患者出现>15 dB的听力下降.结论:滴定法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可以有效控制单侧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的眩晕发作,并且可以减少传统注射方法对听力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

  • 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双向腔肺分流术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龚启华;杨一峰;赵天力;陈金兰;吴忠仕;杨进福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双向腔肺分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59例施行双向腔肺分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体外循环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其中,非体外循环组26例,体外循环组33例,对围术期相关疗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无一例死亡.非体外循环组患者与体外循环组患者相比,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明显缩短(P<0.05),胸腔引流量、血液制品用量明显减少(P<0.05),住院费用明显降低(P<0.05),ICU逗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问及出院时SpO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非体外循环下施行双向腔肺分流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其明显缩短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且术后胸腔引流量及血液制品用量均较使用体外循环组患者明显减少,同时明显降低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 肝门静脉癌栓的灰阶超声造影检查

    作者:李福军;陈丽羽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造影在肝门静脉癌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onoVue造影剂对15例肝门静脉内癌栓,6例门静脉内血栓共21例患者行超声造影,观察造影后栓子的血流增强情况,并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结果:15例门静脉癌栓,动脉相或门脉相早期快速增强,其中12例整体均匀性高增强;2例周边高增强,中央无增强:1例仅部分高增强;6例门静脉血栓,无一例增强.以超声造影后栓子内有无增强作为诊断门静脉癌栓的指标,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超声造影诊断门静脉癌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结论:超声造影对于门静脉内癌栓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肘关节后脱位伴桡骨头和尺骨冠突骨折的治疗

    作者:刘军;廖苏平;刘俊

    目的:探讨肘关节后脱位伴桡骨头和尺骨冠突骨折("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6月至2008年11月,我科共收治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损伤7例.桡骨小头骨折按Mason法分类,I型2例,Ⅱ型1例,Ⅲ型4例.尺骨冠突骨折按Regan-Morrey法分类,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2例.5例采取了手术治疗,以1.5 mm 可吸收螺钉或1 mm克氏针分别固定冠突和桡骨头,并缝合修复肘内外侧副韧带.术后屈肘90°,前臂中立位石膏外固定,6周后开始屈伸和旋转康复训练.结果:7例患者经6~1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肘关节稳定.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优1例,良3例,一般2例,其中1例未手术治疗的功能评定为差,有肘关节不稳定和疼痛.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骨折片虽然很小,但伴有肘内外侧副韧带撕裂,肘关节严重不稳定.只有在重建了骨关节和软组织结构稳定的基础上,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才能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

  • 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后及时补充血浆和(或)血小板的必要性研究

    作者:王彬

    目的:以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Plt)的变化,分析患者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后,及时补充血浆和(或)血小板的必要性.方法:选择一次性输注悬浮红细胞大于10 U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只输注悬浮红细胞未输注血浆和血小板的设为对照组,既输注悬浮红细胞又输注血浆和(或)血小板的设为实验组,每组患者输血前后均测定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后,两组患者Plt、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延长,但实验组临床渗血情况较对照组轻,两者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患者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后应及时补充血浆和(或)血小板,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出血事件的再次发生.

  • 颅内血管母细胞瘤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作者:舒航;陈光忠;李昭杰;詹升全;曾少建;林晓风;周东;唐凯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血管造影表现及栓塞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经病理或头颅MRI诊断 .的血管母细胞瘤患者,术前全部行全脑血管DSA造影,并应用电解弹簧圈或Glubran胶进行术前栓塞治疗.15例于栓塞后3 d内行手术切除,1例进行观察.结果:16例病变均位于后颅窝.脑血管造影提示单纯由小脑后下动脉供血的3例,由双侧小脑上动脉供血的4例,由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小脑前下动脉等多条供血的9例.单纯应用电解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3例,单纯应用Glubran胶进行栓塞治疗5例,二者联合应用栓塞者8例.15例病灶显微镜下全切,术中平均出血(350±60)mL.1例因肿瘤体积缩小及瘤体坏死,进行观察随访.结论:血管母细胞瘤主要由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单独或联合供血.应用电解弹簧圈或Glubran胶进行栓塞治疗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及提高手术安全性.单纯栓塞治疗有可能成为血管母细胞瘤治疗的一种方式.

  • 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朱李军;陈仲伟;王启朋;江稳;冯航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患者进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结果:所有骨折均愈合,2例术后感染,无钛板的排斥反应,3例咬合关系欠佳.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效果值得肯定.

  • 医源性输尿管损伤25例诊治分析

    作者:向军;朱钦龙;邱钢

    目的:分析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特点,探讨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佳治疗方法.方法:对1993-2008年问25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患者的致伤原因、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5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中,妇产科21例(84%),普外科4例(16%).25例患者中,23例手术获成功,2例发生尿瘘需行引流术.21例随访6个月~10年,静脉尿路造影和B超检查,输尿管通畅无狭窄,无肾积水.结论: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部位、时间和类型决定治疗方案,如患者一般情况较好,均应争取尽早手术修复.

  • 青少年女性卵巢恶性肿瘤32例临床分析

    作者:何剑辉;陈建国

    目的:探讨青少年女性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妇科1992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的32例25岁以下青少年女性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32例患者中,恶性生殖细胞肿瘤18例,占56.25%;恶性上皮性肿瘤12例,占37.5%;恶性性索间质瘤2例,占6.25%.腹部包块、腹胀、腹痛为位居前3位的主要症状,分别占62%、50%、43%.32例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25例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已生育的晚期患者行肿瘤细胞减灭术(6例),1例行剖腹探查术;28例患者术后给予化疗.结论:青少年卵巢恶性肿瘤中以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占比例高,其次是上皮性癌及性索间质细胞瘤.对青春期少女,出现腹部包块、腹胀、腹痛等症状时应重视体检,结合B超、肿瘤指标等检查尽早发现肿瘤.青少年卵巢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及化疗,建议尽量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特别是对于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术后辅以化疗.

  • 肺原发滑膜肉瘤临床病理观察及融合基因检测

    作者:蔡宜玲;袁马驰;陈瑾;许林杰;滕晓东

    目的:探讨肺原发滑膜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特点.方法:对5例肺原发滑膜肉瘤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SYT-SSXmRNA进行观察及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肺原发滑膜肉瘤为圆形或结节状肿块,灰白色,质中等或偏软,部分鱼肉状有囊性变及坏死;组织学单相梭形细胞型3例,双相型1例,低分化小细胞型1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例均见EMA、VIM及CD99表达,4例CKpan、CK7、CK19、Bcl-2不同程度的表达,而MyoD1、MSA、SMA、HMB45、CD117、CAL、TTF-1均未见表达,其中2例用RT-PCR法行STY-SSX融合基因检测均见STY-SSSX mRNA 表达.结论:肺原发滑膜肉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在诊断、鉴别诊断中应注意和转移 性滑膜肉瘤及其他肿瘤区别,免疫组织化学和STY-SSX 融合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

  • 体外循环下左心室壁瘤切除并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

    作者:柳垂亮;李向宇;李玉娟;季刚;钟敏;廖敏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左心室壁瘤切除并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施行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在全麻下成功施行室壁瘤切除左心室重建术,同期行冠脉搭桥术(2-4条),其中4例同时行瓣膜成形术.平均麻醉时间(8.0±1.2)h,平均体外循环时间(3.2±O.9)h,4例需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辅助循环.手术期间水电解质、酸碱基本维持正常范围,无麻醉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麻醉医师应充分认识该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及手术治疗要点,充分术前准备,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在有效监测下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或)IABP,及时调控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白癜风伴口唇角化棘皮瘤1例

    作者:林挺;李雪梅;廖春

    患者女,64岁.面部起色素减退斑4年,口唇部出现火山口样角化赘生物1年余而来我院就诊.患者4年前不明原因面部出现片状的色素减退斑,皮损无任何不适.曾在多家医院诊断为白癜风.经多方治疗未见好转,且白斑逐渐增多,扩展至整个头面、口唇、躯干部.近1年来下唇部出现菜花样疣状增生物,皮损逐渐增大.自觉无明显不适,曾在多家医院就诊,未能确诊而来我院就医.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无明显的外伤史.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包积液1例

    作者:杨巍

    患者男,75岁.3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呈持续性胀痛.伴大汗,胸部不适,休息无缓解,无咳嗽、咳痰.查体血压140/86 mmHg,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性哕音;心律齐,心音低钝,无心包摩擦音;腹平软,肝脾不大,下肢无水肿.急诊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明显上抬,T波高尖,Ⅱ、Ⅲ、aVF、R3-R4、V7-V9异常Q波,诊断为急性全间壁+全壁心肌梗死;胸片示心肺无特殊:心脏B超示少量心包积液.心肌酶谱:CK 898 U/L,LDH 288 U/L.ESR 12 mm/1 h.血常规:WBC 8.3×109/L.肌钙蛋白(+).

  • 食管黏膜黑变病1例

    作者:赵岩;王东进

    患者男,51岁,以"进食不适伴胸痛20d"人院.入院前在外院行电子及黏膜病理检查示:食管中段鳞状上皮增生,局部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怀疑为"食管炎或者食管早期癌",诊断未明确.

  • 右侧腹股沟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作者:娄思园;生秀杰

    患者,女,40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肿物半年,于2007年6月入院.患者平素体健,月经规则,痛经,程度轻,经量中等,偶有血块.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腹股沟区有一肿物,自诉直径约3~4 cm,轻压痛.月经期肿物胀大,疼痛加剧,外部皮肤无红肿,遂来我院进一步诊治.

  • 关节型银屑病合并梅毒、尖锐湿疣1例

    作者:朴冰

    患者男,36岁,已婚.于2009年3月无诱因突然出现左颌关节脱位,在治疗期间出现膝、肩关节红肿、疼痛,后头皮及上肢起红斑,可见蛎壳状皮疹.在当地治疗无效.

  • 左足踝部腱鞘巨细胞瘤1例

    作者:李权;陈明国

    患者男,31岁.发现左足跟渐进增大肿块2年.自诉初中时曾有左足扭伤史,2年前发现左足跟有一花生米粒大小包块,无不适症状,行走自如,2年来肿块渐进增大现约2 cm×3 cm,为明确诊治于2009年4月6 13入院,入院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正常,血碱性磷酸酶81 IU/L(正常).

  • 多发锁骨下静脉腋静脉血栓形成1例

    作者:乔延国;李冬梅;叶超;司一民

    患者男,61岁,因右上肢出现麻木伴肿胀1周于2009年2月3日入院,活动不受限.右上肢皮肤颜色略青紫,皮温正常,右上臂及前臂周径大于对侧对应部位30 mm.血管超声显示:右锁骨下静脉、腋静脉及上臂贵要静脉血栓形成.

  • 以腹痛为主诉的脊柱结核1例

    作者:张小瑞;赵亚刚

    患者男,71岁,于2009年5月份因 "腹痛2个月"由外院转入我科.患者于 2009年2月份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腹部 疼痛,以脐周为主,体位变动时加重,呈 阵发性,持续10~20 min可自行缓解,伴 大便难解,在外院行肠镜、全消化道钡餐 造影、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全腹CT平扫考虑肠扩张:腰椎片提示退行性变;PPD试验阳性,EST 65mm/h,考虑腹膜结核,予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效果不明显,后停药.

  • Caroli 病并肝硬化、肝门胆管癌1例

    作者:曾珺;吴杰;王萍;苏艳

    患者男,50岁,乏力20余天,巩膜黄染、尿黄3 d.既往无肝炎病史,家族中无肝病史.查体:神清,全身皮肤黏膜重度黄染,心肺无明显异常,腹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不肿.

  • 厚皮性骨膜病误诊为幼年类风湿关节炎1例

    作者:王涛;范晓云

    患者男,19岁,因"反复关节肿胀3年,额纹加深1年余"于2009年5月20日收住我科.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关节肿胀,后又累及双手、足、踝关节.

  • 巨大胃肠外型胃肠间质瘤1例

    作者:周海华;舒建昌;杨绮红

    患者男,67岁,因反复双下肢浮肿1年,加重伴周身乏力2个月人院.患者1年来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出现双下肢浮肿,近2个月来加重,伴头晕、乏力,剧烈活动时气促,偶伴胸闷,无胸痛,休息后可缓解,无腹痛等其他不适.曾多次外院诊治,疗效不佳.平素胃纳、精神可,大小便正常,近2个月体重下降5kg.既往有20年过敏性鼻炎史,对"蟹、蛋、牛奶等"过敏,否认其他疾病史.体检:重度贫血貌,无身目黄染,腹部平软,未见胃肠型.未扪及包块,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 霉酚酸酯和间断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衍仕;梁显亮;陈成邦;邓云;黄德林

    目的:比较霉酚酸酯(MMF)与间断性环磷酰胺(CTX)静脉冲击疗法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病综合征(FSGS-NS)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A组:激素联合间断性CTX冲击治疗30例FSGS-NS患者,平均随访(6~26)个月.B组:激素联合MMF治疗30例FSGS-NS患者.平均随访(6~46)个月.两组患者的病理类型、病情相似,但B组绝大部分为皮质激素联合CTX治疗无效患者,B组患者病程明显较A组长.结果:CTX 组和MMF组治疗FSGS-NS患者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进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者结果及疗效比较,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不良反应:MMF组无肝功能受累、性腺抑制副反应,感染率为10%.CTX组感染率为20%,肝功能受累为23.3%,骨髓抑制为10%,性腺抑制为10%.结论:CTX、MMF在治疗FXGS-NS患者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进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者结果及疗效比较,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病程长、激素联合CTX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副反应不能耐受及病情迁延者,经MMF治疗后达到与CTX组同样效果,而且副作用少,表明MMF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 透明质酸钠凝胶联合明胶海绵预防宫腔粘连的研究

    作者:施蔚虹;沈亚;瞿斌;高红娟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凝胶联合明胶海绵对宫腔镜电切术后宫腔粘连的预防作用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因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子宫纵隔、宫腔粘连行宫腔镜手术病例155例.分为3组,I组74例,术后宫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2.5 mL联合明胶海绵条填塞宫腔和宫颈管,Ⅱ组42例,术后宫腔置入"O"型金属宫环.Ⅲ组为空白对照组39例.3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和雌孕激素序贯治疗3个月.术后1、3个月行门诊官腔镜复查,评价宫腔粘连的发生率、粘连的类型和临床不良反应.结果:(1)术后1个月宫腔粘连发生率I组19.0%(14/74),Ⅱ组16.7%(7/42),两组明显低于Ⅲ组53.8%(21/39)(P<0.01).(2)术后3个月宫腔粘连发生率I组8.1%(6/74),Ⅱ组7.1%(3/42),两组明显低于Ⅲ组30.8%(12/39)(P<0.05).(3)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Ⅱ组38.1%(16/42)明显高于I组12.2%(9/74)和Ⅲ组12.8%(5/39)(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凝胶联合明胶海绵条预防宫腔镜电切术后宫腔粘连是安全和有效的.

  • 异丙酚不同用药方法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

    作者:徐峰;张宙新;张先龙;李法印;张跃

    目的:研究异丙酚不同诱导方法对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的比较.方法:ASA分级I~Ⅱ级的120例妊娠40~60 d孕妇,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40例,经静脉注入芬太尼2μg/kg后,注入异丙酚2mg/kg.异丙酚诱导速度不同,A组20 s内注完,B组40 s内注完,C组60 s内注完.术中根据情况追加丙泊酚.监测术前、手术中、手术完成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麻醉满意度、停药后苏醒时间、离开医院时间、呼吸抑制情况,后计算使用异丙酚总量.结果:A组患者停药后睁眼时间、离开医院时间与其他两组相比,时间较短(P<0.05),C组患者异丙酚使用量较多(P<0.05);A组患者MAP、HR、SpO2与其他两组患者相比较数值好(P<0.05);3组患者SpO2在手术完成时较手术中升高(P<0.05).结论:异丙酚稍快诱导可以取得满意的人工流产手术麻醉效果,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异丙酚使用总剂量相对减少.

  • 婴幼儿雷米芬太尼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探讨

    作者:唐磊;张道珍;马星钢;姚翠翠

    目的:探讨婴幼儿雷米芬太尼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方案.方法:60例择期全麻的婴幼儿按入室顺序分为对照组(C组)和芬太尼1、2μg/kg组(F1、F2组),每组20例,分别在术毕前10 min静注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的芬太尼.观察各组的手术、拔管及出室时间.在术毕前10 min(T1)、术毕停药(T2)、拔管(T3)、拔管后10 min(T4)、回病房(T5)、回病房后10 min(T6)记录各组在各个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躁动评分(RS)、镇静评分(RSS).结果:F2 组拔管和出室时间较C组和F1组延长(P<0.05).T3~T6时,C组RS评分高于F1和F2组(P<0.05),T3~T4时,F1组高于F2组(P<0.05).T3~T6时,C组RSS评分低于F1和F2组(P<0.05),T4~T6时,F1组低于F2组(P<0.05).与T1时比,C组HR在T3~T6时增快(P<0.05),F1组在T6时增快(P<0.05).与T1时比,C组MAP在T3~T6升高(P<0.05).F:组SpO2在T3~T4时下降(P<0.05).结论:芬太尼1μg/kg术毕前10 min静注能预防婴幼儿雷米芬太尼麻醉苏醒期躁动,并且安全、平稳.

  • 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林;韩光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患者复合异丙酚输注不同效应室靶浓度瑞芬太尼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门诊ASA I~Ⅱ级早孕需人工流产者90例,随机分为3组(n=30),各组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均为4.5μg/mL,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EC50分别为A组0.8 ng/mL,B组1.3 ng/mL,C组1.8 ng/mL.比较3组患者之间体动反应程度、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术后腹痛程度评分.结果:各组在给予伤害性刺激前后血液动力学均在正常范围内.A组患者轻、中度伤害性刺激体动反应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B组与C组之间比较,B组轻、中度伤害性刺激体动反应高于C组(P<0.05).而3组患者剧烈体动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叉,而术后腹痛程度评分(VAS)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流产术患者复合异丙酚4.5μg/mL时,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的效应室靶浓度EC50为1.8 ng/mL麻醉效果好,安全性强,适合临床应用.

  • 硫酸镁联合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冠脉搭桥术后镇痛的影响

    作者:段晓霞;张官鹏;欧册华

    目的:比较行冠脉搭桥术的老年患者,小剂量硫酸镁联合芬太尼与单纯莽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行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老年患者患者90例,均分为3组,每组30例,以一次性静脉镇痛泵(2mL/h)分别行静脉术后镇痛,F组单纯芬太尼镇痛,0.2μg/(kg·h)芬太尼+5 mg氟哌利多,MF1组硫酸镁联合芬太尼镇痛,0.2 μg/(kg·h)芬太尼+0.5 mg/(kg·h)硫酸镁+5 mg 氟哌利多,MF2组硫酸镁联合芬太尼镇痛,0.2 μg/(kg.h)芬太尼+1 m/(kg.h)硫酸镁+5 mg氟哌利多,各组镇痛泵中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观察各组患者镇痛48h内的静息镇痛评分(VAS方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的发生情况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静息镇痛评分在12 h内MF1组和MF2组明显低于F组(P<0.05).而在12 h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MF1组和MF2组显著低于F组(P<0.01).MF1组和MF2组之间在静息镇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小剂量硫酸镁用于术后静脉镇痛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的剂量,使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

  •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500)吸入治疗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2例

    作者:许成芳;朱建波;梁芳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500)吸入对缓解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216例处于缓解期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72例)、低剂量治疗组(72例)和高剂量治疗组(7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低剂量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关特罗/氟替卡松(50μg/250μg)吸入,高剂量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特罗/氟替卡松(50μg/500μg)吸入.分析比较3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肺功能变化以及血气方面的区别.结果:高剂量治疗组在临床疗效、肺功能变化以及血气分析等方面均优于低剂量治疗组,低剂量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500)能改善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能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乌司他丁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42例

    作者:温妙云;孙诚;曾红科;江稳强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严重脓毒症的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83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U组,42例)和对照组(C组,41例).用药前(O h)、用药后24、48、120 h分别对其进行APACHEⅡ评分及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L-8、IL-10的浓度及NF-kB活性检测.结果:治疗前C组及U组APACHEⅡ评分差异无显著性;TNF-α、IL-6、IL-8的血清浓度及NF-KB活性均显著升高,IL-10的血清浓度显著降低.治疗后,U组APACHEⅡ评分较C组显著降低;两组TNF-α、IL-6、IL-8的血清浓度及NF-KB活性均逐渐下降,IL-10的血清浓度逐渐升高:而在U组,治疗后的变化更为明显,尤其在48 h与120 h 两个时间点,U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降低严重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改善其病情,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kB活性及促炎因子TNF-α、IL-6、IL-8,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有关.

  •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

    作者:朱丽玉;钟天平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4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西酞普兰组,疗程6周,并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药物不良反应评定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在治疗的第2、4、6周末两组的HAMA分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6周末时,艾司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78.6%,有效率为90.4%,西酞普兰组分别为73.8%、85.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艾司西酞普兰低于西酞普兰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安全有效.

  • 布托啡诺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

    作者:龙丰云;陆康生;陈弘

    目的:比较单用布托啡诺、舒芬太尼及布托啡诺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90例ASA I~Ⅱ级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凭静脉麻醉,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舒芬太尼组(S组)、布托啡诺复合舒芬太尼组(BS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 min接受镇痛负荷量,B组布托啡诺1 mg,S组舒芬太尼10μg,BS组布托啡诺0.5 mg和舒芬太尼5μg,所有患者清醒后连接PCIA泵,药物配方为B组布托啡诺0.125 mg/kg+氟哌利多0.6 mg/k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S组舒芬太尼2.5μg/kg+氟哌利多0.6 mg/k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BS组布托啡诺0.062 5 mg/kg+舒芬太尼1.25 μg/kg+氟哌利多0.6 mg/k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观察3组患者术后48 h内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患者总体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3组配方均能为老年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镇静,达到较高的满意度,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相比而言,BS组患者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显著优于B组和S组(P<0.05),患者的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B组和S组(P<0.05),而且不良反应更少.结论:布托啡诺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PCIA,不仅可以起到相互协同作用,减少各自用量,减少副作用,更能为老年患者提供极为满意的术后镇痛镇静效果,提高患者的总体满意度.

  • 银杏达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对血浆溶血磷脂酸和酸性磷脂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楠;杨春华;艾宗耀

    目的:探讨银杏迭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酸性磷脂(AP)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银杏达莫、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59例)和阿司匹林组(55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浆LPA和AP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及Barthel指数(BI)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转归评价.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LPA和A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浆LPA和 AP水平均明显降低,并且联合治疗组显著降低,与阿司匹林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冶疗组NDS和BI评分与阿司匹林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银杏迭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LPA和AP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长托宁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彬荣;柴伟;陶蕾

    目的:了解对老年开胸患者使用长托宁在单肺通气(OLV)时的炎性反应中对动脉血氧合的作用.方法:选择45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分为3组,A组为长托宁组,B组为阿托品组,C组为生理盐水组.记录术前及T1、T2、T3、T4、的生命体征、呼吸力学指标,血气分析,测定桡动脉血TNF-α和IL-6浓度,测定术前及术后72 h肺功能,观察术后72 h并发症.结果:(1)与A组比较,在T1时仅B组患者HR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T2、T3时,与A组比较,C组Ppeak及Pmean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的PaO2在T2和T3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T2、T3、T4时,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的TNF-α和IL-6浓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72 h测定肺功能,3组患者与术前相比均显著降低,但3组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6)术后72 h随访有无咳嗽、气短、胸痛、发热高于38℃等征象,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前使用长托宁,可以提高OLV时的动脉血氧合,减轻OLV时肺的炎性反应,具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 危重颈椎骨折采用颈椎仰卧水平侧位投照体会

    作者:陈杨宗

    笔者对20例由于颈部外伤疑颈椎骨折,不宜随便搬移、转动位置的患者采用颈椎仰卧水平侧位投照摄片检查.

  • hTERT mRNA、p53蛋白在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作者:舒徐;吕农华;祝荫;陈江;谢勇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mRNA、p53蛋白在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未经抗Hp治疗且被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CSG)和胃癌前病变者,检测胃黏膜Hp感染状况,并分别用RT-PCR和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TERT mRNA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在胃癌前病变组中,hTERT mRNA和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CSG组(P<0.05).在胃癌前病变组中,Hp阳性亚组hTERTmRNA和p53蛋白的表达率分别显著高于Hp阴性亚组的表达率(P<0.05).在CSG组中,Hp感染和hTERTmRNA、p53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关系.在24例Hp阳性的胃癌前病变组中,p53蛋白和hTERT mRNA的表达有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O.608(P<O.05).结论:在Hp致胃癌前病变的发生过程中,p53基因的变异和hTERT基因的激活起重要作用,且存在相关关系,这可能是Hp引起胃黏膜病变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之一.

  • 寰椎椎动脉沟变异与椎弓根置钉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韩春;杨庆国;张银顺;廖旭昱

    目的:统计中国人寰椎椎动脉沟解剖变异发生率,对发生变异的椎动脉沟进行解剖学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了解是否能胜任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选取国人干燥寰椎骨标本160例,统计沟环变异发生率并分类,用国产游标卡尺对出现变异的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了解发生变异的侧别能否胜任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160例标本中存在沟环者共26例,其中全环型9例,半环型20例.椎动脉沟钉道处骨内低高度在后环变异侧为(2.95±0.22)mm,侧环变异侧为(2.94±0.32)mm,上突变异侧为(4.72±1.04)mm,下突变异侧为(3.18±0.40)mm,吻突变异侧为(4.09±0.72)mm.结论:寰椎椎动脉沟变异对椎弓根置钉有明显影响,发生椎动脉沟全环变异及下突变异侧别不适合进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发生椎动脉沟上突或者吻突变异时,宜进行个体化钉道设计.

  • 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

    作者:刘渤;卜秀华;时妍妍;王朝晖;吕申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hMLH1和hMSH2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正常子宫内膜14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27例、子宫内膜癌31例中的hMLH1和hMSH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不典型增生和癌组织中hMLH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4/14)、81%(22/27)和61%(19/31),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hMLH1的核表达率分别为14%(2/14)、19%(5/27)和19%(6/31);hMSH2的胞质表达率分别为100%(14/14)、78%(21/27)、81%(25/31),不典型增生组和癌组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hMSH2的核表达率分别为43%(6/14)、59%(16/27)、68%(21/31),癌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错配修复蛋白hMLH1和hMSH2的细胞内表达缺失可提示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同时检测两种蛋白的表达及表达位置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发现.

  • 食管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密度的关系

    作者:李震;杨伟;容杰量;肖可;饶旭光;马立民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LD)的关系,探讨COX-2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5例食管癌中COX-2的表达,同时标记CD34和D2-40,分别检测食管癌组织中MVD和MLD.结果:105例食管癌中COX-2阳性表达率为96.19%(101/105),高表达率为74.3%(78/105),COX-2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肿瘤类型和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全组患者的平均MVD和MLD值分别为52.41±22.557、94.44±37.638.COX-2高表达组的MVD和MLD值(59.03±21.816、99.36±38.818)明显高于COX-2低表达及阴性组(33.30±10.730、80.22±30.356)(P<O.01,P<0.05).结论:COX-2在食管癌惠者的广泛表达对肿瘤微血管及微淋巴管形成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COX-2的表达对了解肿瘤微血管及微淋巴管形成的机制有一定的作用,可能为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凋亡抑制基因Livin 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冯俊吴;云飞;徐惠绵;李建军

    目的:检测L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Livin mRNA在79例胃癌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Livin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Livin mRNA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Livin mRNA表达肿瘤大小、生长方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性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Livin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胃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也可成为观察疗效的新指标.

  • 经咽鼓管-鼓室微创给药的相关解剖学研究

    作者:陈曦;孙建军

    目的:对经咽鼓管-鼓室微创治疗有关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与测量,为临床开展经咽鼓管微创给药治疗中耳与内耳疾病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以经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n=12)为对象,共24耳.对咽妓管的长度、鼓室口到圆窗龛的距离、导管在鼓室腔内的走行方向等参数进行测量.结果:将咽鼓管咽口定位于后唇前部,咽鼓管鼓室口定位于鼓室前壁上部鼓环前缘,测得咽鼓管总长度为(39.0±0.42)cm,咽鼓管鼓室口到圆窗龛距离为(0.54±0.05)cm,导管插入后在鼓室内多走向后上方,与水平方向呈(38.5±10.2)°.结论:本研究为经咽鼓管路径实施微创给药技术,治疗某些中耳与内耳疾病,提供了一定的形态学依据.

    关键词: 咽鼓管 解剖
  • 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12例

    作者:戴玮;邱建平;沈喜平

    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临床并不少见,传统手术常规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我院自2004年3月至2008年2月在开放手术或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行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取石术12例,总结如下.

  • 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介入治疗脑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黄昌林;陈本军;杨靖

    介入放射技术下行脑动脉瘤栓塞术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疗效高、见效快、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发展较快,较先进的治疗脑内动脉瘤的微创神经外科治疗方法.对麻醉技术和设备条件都有很高的要求.我院介入手术室在介入放射技术下治疗脑动脉瘤手术患者21例.本研究将探讨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静脉持续输注用于该手术麻醉的可行性.

  • 应用局部推进皮下侧方单蒂瓣修复颌面软组织缺损32例

    作者:赵广军;段晓燕

    1887 年 Gersung以颌下区皮下组织为蒂, 翻转颈部皮瓣修复颊癌切除后口腔黏膜缺损, 为皮下蒂瓣的应用奠定了基础[1].1960 年Kubacek发表了应用任意型皮下蒂瓣修复头颈部缺损的报道[2].我们采用局部推进皮下侧方单蒂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3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手部高压油漆注射伤8例治疗体会

    作者:夏龙飞;刘玉君;齐志伟;舒科平

    随着舟山市船舶修造业的蓬勃发展,高压油漆喷射作业正被广泛应用,而由油漆高压喷射不慎引起的手部损伤也日渐增多.由于其皮肤伤口小,早 期损伤轻,常被外科医生们忽视.若处 理不当,容易预留不同程度的手部畸形及功能障碍[1].2005-2008年我院外科共收治8例手部高压油漆注射伤患者, 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 运动改善糖尿病一级亲属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作者:于雪梅;冯萍;金慧英;黄一鑫;赵桃月

    糖尿病正日益严重地威胁人类健康,其患病率增长迅速,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已经成为重要研究课题.尽管预防糖尿病已经有多项大型研究[1-3],但糖调节异常阶段β细胞已有50%~80%受损.如何更早期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将有助于更好地保护β细胞功能,达到彻底防止糖尿病发生的目的.我们选择糖耐量正常但具有空腹高胰岛素血症者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研究增加运动量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情况,以指导这部分高危人群在更早期阶段预防糖尿病发生.

  • 外伤致急性心脏破裂12例

    作者:徐志伟;黄苏;胡传贤;富智;吴发福

    心脏破裂后心包填塞可影响血液返回心脏,限制心脏跳动,引起急性循环衰竭,进而导致心跳骤停,尤其是胸部外伤致急性心脏破裂,如不能及时明确诊断并救治,病死率极高.2001-2008年来我院共收治胸部外伤527例,其中急性心脏破裂12例,发生率2.28%,现将其临床救治过程报告如下.

  • Survivin 与肺癌临床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丽;岳文涛

    Survivin基因作为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家族的重要成员,除了具有促进细胞转化、调控细胞周期、参与细胞有丝分裂和血管的生成等作用外,其细胞凋亡作为细胞增殖和死亡的一种重要调控机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据新统计结果报道,肺癌已占据世界癌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首位.我们就Survivin在肺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药物疗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做一下介绍.

  •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杨依祚;郝洪升

    1983年,电子内镜在临床上的成功应用,开启了消化内镜发展史的第三个里程碑,其显像失真性小,清晰度高的特点为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创造了良好条件,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是电子内镜与共聚焦激光显微镜的组合体,其既保留有电子内镜的优点,同时拥有共聚焦激光显微镜的特点,可获得放大1 000 倍的横切面图像,故可在活体直接对组织进行虚拟病理检查,为某些上消化道疾病的快捷、准确的诊断带来可能.

  • 环氧化酶-2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彬;周业江

    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又称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是前列腺素合成过程中一个主要的限速酶,可将花生四烯酸代谢成各种前列腺素产物,从而参与机体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发现哺乳动物COX至少有两种同工酶,即COX-1和COX-2.COX-1是一种组成式表达酶,在大多数组织中均有表达,参与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如保护胃黏膜、调整肾脏血流和控制血小板聚集等.COX-2是诱导型酶,COX-2除参与炎性反应外,还参与多种肿瘤细胞增生、抗凋亡和促进血管生成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COX-2参与了多数恶性肿瘤,尤其是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剑平;王玉环;吕杰强

    炎症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担当重要角色,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炎症性疾病尤其是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疗效和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TREM-1)是新近发现可用于诊断炎症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标志物,也是感染性疾病一个新的预警指标.

  • 论性传播疾病患者延误治疗

    作者:白涛;张杰

    人类性行为是指通过身体的"亲密接触"以进行后代的繁殖,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愉悦.性交这一生理过程导致了一系列特殊疾病的传播,这就是以性行为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的一组疾病--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

  • 天然药物的抗癌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陈娇;张蔚;雷曼殊

    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全球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病死率高,所以有效地治疗宫颈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医者需要热切关注的问题.宫颈癌术后联合化疗能明显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但抗癌药多对人体正常细胞产生毒副作用,因此,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高效无毒的抗癌活性成分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天然药物抗癌研究的一些进展,为宫颈癌的抗癌研究提供参考.

  • 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处理

    作者:刘慧慧;彭雪梅;李雅兰

    小管径及非切割脊髓穿刺针在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的应用,使穿刺引起的头痛发生率降低到1%~2%,此外,蛛网膜下腔阻滞有用药量少、起效快、作用范围广、阻滞完全的特点,使腰麻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不断增加.但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存在一些副作用,其中低血压是常见的,发生率达15%~46.8%[1].

  • 蛇毒解聚素在裸鼠胶质瘤间质化疗中的实验研究

    作者:曾少建;舒航;陈光忠;李昭杰;詹升全;林晓风;周东;陈发军

    目的:通过建立裸小鼠皮下人脑胶质瘤模型,研究蛇毒解聚素(contortrostatin)抑制U87胶质瘤裸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BALB/C裸鼠30只,接种U87胶质瘤细胞成功后随机分成两组,接种后肿瘤长至直径约1 cm大小时开始间质内注射给药.蛇毒解聚素按40μg/d给药,持续3周.观察两组肿瘤抑瘤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瘤组织中的微血管计数(MVD),以及VEGF.结果:与溶媒对照组相比,蛇毒解聚素组均能抑制肿瘤生长(P<0.01),其体积抑瘤率为50%;蛇毒解聚素能明显降低肿瘤MVD并下调移植瘤组织中VEGF的蛋白表达.结论:蛇毒解聚素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抑制U87裸鼠移植瘤生长.

  • 预处理对气腹所致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马加海;王雪岩;梁立升;刘少惠;姜秀良

    目的:探讨气腹前的预处理减轻气腹所致肝脏损伤的效果和机制.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气腹组(C组,n=6)、气腹组(P组,n=12)和预处理-气腹组(PP组,n=12).P组闭合法建立CO2气腹,腹压为15 mmHg,维持90 min后解除气腹,PP组预处理为5 min 充气和5 min 放气,反复2次后建立气腹,维持90min.C组不建立气腹,麻醉时间同PP组.解除气腹后1、24 h分别取血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结果:与C组比较,P组、PP组解除气腹后1、24 h,血清ALT、AST、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SOD显著降低(P<0.05),肝纽织超微结构损伤明显;PP组ALT、AST、MDA则显著低于P组(P<0.05),SOD显著大于P组(P<0.05),肝组织超微结构损伤程度减轻. 结论:预处理能通过降低氧自由基水平,拮抗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气腹所致肝脏损伤.

  • 不同剂量葛根异黄酮联合VitD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

    作者:周艳;扶晓明;贺栋梁;袁萍;李东阳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葛根异黄酮(TIP)联合VitD对去势大鼠骨质量的影响,探讨其联合作用的类型及机制,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月龄SD雌性大鼠81只,其中72只随机等分为8组:对照组、低剂量TIP组、中剂量TIP组、高剂量TIP组、VitD 组、低剂量联合组、中剂量联合组、高剂量联合组,余下9只为假手术组;去势大鼠动物模型建立后行TIP及VitD灌胃3个月;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测量股骨长度和重量,检测股骨骨密度(BMD)和骨钙含量,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中、高剂量TIP组、VitD组和低、中、高剂量联合组大鼠体重比对照组下降(P<0.05);中、高剂量TIP组、VitD 组和低、中、高剂量联合组股骨重量、骨钙含量较对照组增加(P<0.05),中、高剂量联合组大鼠股骨长度较对照组增加(P<0.05),且TIP联合VitD对骨长、骨钙含量有协同作用;中、高剂量TIP组和低、中、高剂量联合组中心和远心端BMD均较对照组增加,且呈剂量-效应关系(P<0.05),TIP和VitD对股骨远心端BMD有协同作用.结论:适宜剂量TIP联合VitD防治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有协同效应.

  • 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实验研究

    作者:余堂宏;胡宏;梁伟;刘金洪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急性肾小管坏死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肾衰竭模型.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治疗前后检测血尿素氮、血肌酐、尿渗量、尿NAG、尿N-2酰-β-D-尿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治疗组血肌酐、血尿素氮、尿NAG、尿β2-MG较模型组明显下降,而尿渗透压升高,肾脏病理改变好转.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肾小管坏死大鼠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动脉粥样硬化兔自体血清在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中的作用

    作者:刘毅;雷霄;李志操;傅强;付晓华;缪绯

    目的:采取球囊损伤加高胆固醇饮食的方式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模型兔自体血清对外周血源性树突状细胞的作用.方法:8只雄性新西兰白兔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后给予高胆固醇饲料喂养8周,培养模型兔外周血源性的树突状细胞,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加入PBS液,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加入制模前后两次提取的自体血清培养(10%),ox-LDL组加入ox-LDL(10μg/mL).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CD14、CD86、MHCⅡ的表达,观察不同浓度的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球囊损伤后高胆固醇饮食8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形成,实验组自体血清共培养后的DCs表面CD86和MHCⅡ的表达明显升高,并且由CD14+转化为CD14-,空白组及对照组DC表型无明显变化.且实验组DCs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值反应明显高于空白及对照组.ox-LDL组则产生和实验组同样的效应,且更加强烈.结论:通过球囊损伤加高胆固醇饮食的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模型兔体内存在诱导DCs成熟的抗原,DCs成熟与该动物模型AS发生发展可能有相关关系.

  • 逆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术中护理

    作者:吉桂珍;黄小梅;谭衡琳

    目的:总结逆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术中的病情观察和护理配合.方法:密切观察58例行逆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神志、面部表情、心电改变及动脉压力曲线变化,根据手术进程和患者主诉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结果:58例中有50例通过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室早、室颤和血压下降伴胸痛、出冷汗,迅速作出相应紧急处理,保证了手术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密切注视患者神志及面部表情、心电和血压的变化是逆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中的观察重点.

  •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陈朝红;倪信乐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95例,对这些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结果:本组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平均搭桥3.1支,手术时间2.5~5 h,平均3.54 h.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低心排出量1例,切口感染1例,经治疗痊愈出院.患者临床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非内分泌专科病房糖尿病护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作者:余桂芳;文玉琼;刘艳红

    目的:了解和分析非内分泌专科病房糖尿病护理工作的状况,找出存在问题.以采取有效措施改进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方法:由糖尿病专科护士根据糖尿病护理工作内容,深入各临床科室,通过询问、观察、查看的形式了解护士的糖尿病护理工作情况,分析、归纳和统计存在的问题.结果:共抽查53个病区,大多数临床护士在糖尿病护理工作中存在误区,护士的糖尿病知识欠缺,专科操作不规范,尤其是护士在糖尿病饮食与运动的实施、口服降糖药使用、胰岛素注射、血糖监测、糖尿病健康教育实施等知识与操作技能未能正确掌握和执行.结论:必须加强对非内分泌专科的护士进行糖尿病专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其专科护理水平.

  • 中药对产ESBLs和非产ESBLs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

    作者:陈泽慧;田应彪;叶丽红;胡永林;刘清亮

    目的:观察中药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非产ESBLs 菌株的抑菌效果,借此了解中药对两类细菌的抑菌作用是否存在差异,从而为产ESBLs感染的临床治疗寻求新的途径.方法:使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MicroScan NegCombo Panel Type31 复合板进行细菌学鉴定和药敏试验;将12种中药制备成一定浓度的水煎液,用2倍微孔稀释法测定对产ESBLs和非产ESBLs临床株的低抑菌浓度(MIC)、MIC50和MIC90.结果:12种中药对产ESBLs菌株和非产ESBLs菌株均有程度不同的抑菌作用,其中黄芩、五味子、石榴皮、连翘的抑菌作用强:其次是黄连、青蒿、血藤、白芍、野菊花.结论:中药对产ESBLs和非产ESBLs菌株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而且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

  • 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及耐药性的动态分析

    作者:张莉滟;陈林;何启勇;王媚;陈柳勤;黄爱伟

    目的:动态分析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离及其时常用抗生素的耐药谱,为临床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5年1月至2008年9月我院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分离情况,并用低抑菌浓度(MIC)法测定菌株对2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4年间细菌感染情况,大肠埃希菌占尿路感染所有病原菌的首位(38.5%),临床分离趋势变化不大(P>0.05);783例该类患者中住院患者为85.4%,且老年女性患者占40.6%,人群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年间耐药性变化,大肠埃希菌仅对两种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有显著变化(P<0.01),其中对头孢他啶耐药率有上升趋势,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在余下常用19种耐药率变化不大的抗菌药物中(P>0.05),亚胺培南对该菌的抗菌活性强,其耐药率为0%,该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阿米卡星耐药率稳定在10%以下,对呋喃妥因耐药率<20%,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西丁、氨曲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耐药率在20%~60%.但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的耐药率>60%.4年间产ESBLs大肠埃希菌株阳性率为49.4%,变化趋势不大(P>0.05);产ESBLs菌株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并对临床经验治疗的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高耐药,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 高速公路运输血液过程中冷链系统对红细胞的影响

    作者:彭明喜;汤晓娴;张亚琴;董国飞;许德义;张哲

    目的:评价宁波市血液冷链系统在高速公路运输血液过程中的有效性,为监测血液运输冷链提供依据.方法:将50袋采血后6 h内的新鲜全血袋等量分装成4份,分别制备成2份全血和2份悬浮红细胞,其中1份全血和1份悬浮红细胞分成运输组,另外1份全血和1份悬浮红细胞分成对照组.运输组于本站拟定冷链条件下经高速公路运输5 h后置于4~6℃冰箱保存,对照组于4~6℃冰箱保存.在其后0、1、3、7、15、20 d各组取样后分别检测丙二醛(MDA)、Na+-K+-ATP酶、K+、Na+及pH.结果:全血及悬浮红细胞随保存时间的延长K+不断上升,Na+和pH不断降低,但均在标准范围内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悬浮红细胞中K+从第7天开始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全血在第20天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Na+及pH差异均无显著性.MDA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上升,运输组与对照组比较,悬浮红细胞自第3天开始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血自第7天开始差异有显著性(P<0.05).每组K+-Na+-ATP酶含量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下降,自第1天开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所有改变均是运输组大于对照组.结论:该血液冷链系统下行高速公路运输血液,不同血液制品中红细胞均有损伤,温度控制不是红细胞损伤的原因,高速公路运输中振动力和离散冲击力的共同作用可能才是原因所在.

  • 止咳穴位贴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感染临床观察

    作者:吕英豪;葛金玲;朱朝海

    目的:观察止咳穴位贴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7月至2009年8月间广州市越秀区儿童医院住院部收治的60例儿童支原体感染患儿,年龄7个月~10岁,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西医治疗均采用阿奇霉素针剂静滴,用量10mg/(kg·d),连用3~5d.治疗组将止咳穴位贴固定敷贴于足底涌泉穴上,儿童贴6~8 h,1次/d,疗程1周;对照组只采用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在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肺部哆音消失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的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止咳穴位贴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感染有效.

  • 第三型腹膜炎的诊治进展

    作者:夏冬;陈明

    急性腹膜炎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指腹膜受到物理性、化学性或细菌性刺激时发生的急性炎症.临床上将其分为原发性腹膜炎(primary peritonitis,又称自发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secondary peritonitis)及第三型腹膜炎(tertiary peritonitis,TP).本文就近几年对TP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某医科大学学生甲型H1N1流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

    作者:李美青;叶菊风;张琼花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学生关于甲型H1N1流感(甲流)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市某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以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甲流知识的知晓程度较低,平均得分7.64分(总分12分);医学专业学生甲流知晓率高于非医学专业,女生高于男生;学生获取甲流知识主要途径是网络,占84.2%,其次是电视广播,占49.1%,课堂获知的仅占15.2%.结论:医学生对甲流知识的知晓情况较差,学校应加强以课堂为主渠道,通过上好健康教育课或者知识讲座切实做好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

  • 超声在中孕早期胎儿神经管畸形免费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黄伟欣;王琳;曹晓焱;王涛;温伊莉

    目的:探讨超声筛查中孕早期胎儿神经管畸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对中孕早期即14~18孕周胎儿进行神经管畸形的产前超声筛查的相关资料.结果:5 421例中孕早期孕妇经超声筛查检出胎儿神经管畸形10例,并经引产所证实,其中无脑儿4例,露脑畸形2例,脑积水1例,脊柱裂1例,脑膜脑膨出合并足内翻1例,无脑儿合并脐膨出1例,漏诊1例,检出率为91%,漏诊率为9%.结论:超声免费筛查对诊断中孕早期胎儿神经管畸形有重要价值,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 提高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治水平

    作者:潘集阳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碍,指在白天出现不可控制的发作性短暂性睡眠,常伴有猝倒发作、睡眠瘫痪、睡眠幻觉等.该病早由Gelineau于1880年首次报道,其患病率约为0.002%~0.16%[1],无明显性别差异.该病从儿童早期到老年期均可发病,以15~25岁为发病高峰,可长期困扰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到生活的各方面,严重者可酿成意外危及生命.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