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产时限制会阴切开对母儿的近期影响

    作者:郭培奋;孔欣;凌金凤;彭翠霞;李庆宇;杨小丽

    目的:观察头位初胎阴道产时限制会阴切开,对产妇及新生儿近期指标的影响,以评估产时常规会阴切开对于母儿安全是否必要.方法:2011年我院头位足月阴道初产妇932例,产时尽量不做会阴切开;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阴道产时常规会阴切开,共727例.比较两组产妇近期指标(会阴裂伤、新生儿窒息、产后排尿及产程)情况.结果:限制会阴切开组与常规组相比,会阴切开率分别为35.0%与78.4%,严重会阴裂伤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导尿率与产程时间等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限制切开组产后2h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结论:限制会阴切开不增加严重会阴裂伤与新生儿窒息率、不延长产程、减少产时出血量,头位初胎自然产时没有必要常规会阴切开.

  • 双能量CT痛风石成像初步应用

    作者:卢道延;黄伟;郑纪永;徐益明;王德杭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痛风石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双源CT对20例痛风患者(试验组)和20例临床排除痛风的手足肿胀患者(对照组)进行手和足部双能量扫描,用痛风石软件分析两组患者病变部位双能量CT成像表现.结果:对照组20例患者手足部位均未发现绿色标记的尿酸盐结晶;试验组20例患者共42个部位共计发现116处病变;行X线平片检查的16个部位仅7个部位发现骨质吸收破坏、软组织肿胀等非特异性改变.结论:作为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双源CT双能量成像能够显示痛风结节中的尿酸盐沉积,对痛风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原位微波消融与假体置换治疗四肢骨肿瘤近期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张余;杨小明;柯晋;张涛;徐亮;马立敏;蓝国波;姚子龙;欧阳兰飞

    目的:比较原位微波消融与假体置换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四肢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分别采用原位微波消融或肿瘤假体置换手术治疗四肢肿瘤40例,手术后1年,从肿瘤学、手术并发症、肢体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平均随访26.5个月,微波消融组4例(4/30),假体置换组2例(2/10)死亡;肺转移2例,全部为假体置换组;复发5例,全部为微波消融组.微波消融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5例,肿瘤假体置换组为2例.Enneking功能评分微波消融组12 ~ 28分,平均23分;假体置换组分17~29分,平均26分.结论:术后1年结果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总体生存率达到85%,均是可接受的保肢手术方法;微波消融组手术并发症高于假体置换组;假体置换组肢体功能优于微波消融组.

  • 复发性流产免疫治疗疗效观察

    作者:吴美梅;孙丛萌;周运花

    目的:观察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复发性流产(封闭抗体阴性)的疗效.方法:对78例封闭抗体阴性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选取复发性流产患者76例为对照组.以治疗后妊娠成功率为疗效判定标准,并同时观察妊娠中期两组患者流产率和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妊娠结局的比较.结果:试验组妊娠成功率为78.2%,对照组为39.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治疗后,59例患者封闭抗体转为阳性,其中妊娠成功51例,成功率为86.44%;19例封闭抗体仍为阴性者,妊娠成功10例,成功率为47.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免疫治疗封闭抗体阴性的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用于肾移植手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邵伟栋;张兴安;刘礼胜;徐波

    目的: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肾移植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恢复情况.方法:30例肾移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血浆浓度为靶浓度,TCI舒芬太尼(PS组,n=15)0.4 μg/L或瑞芬太尼(PR组,n=15)4μg/L,丙泊酚靶浓度4 mg/L,术中观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随时间变化有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麻醉恢复PS组患者平稳,PR组1例患者发生躁动.结论:肾移植手术中TCI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均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两组方法均不影响移植肾功能的恢复.

  • 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龚建化;何丽;张家洪;熊邦琴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不同糖皮质激素给药方式将90例AECOPD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吸入组、静脉组、联合组.观察3组在治疗前,治疗后3d及治疗后7d的BODE评分、血气分析以及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3d与治疗前比较,吸入组与联合组的BODE、FEV1%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7d与治疗后3d比较,静脉组的BODE、FEV1%以及联合组的FEV1%改善显著(P<0.01).3组患者治疗期间总不良事件发生率静脉组>联合组>吸入组.结论:激素雾化给药能够更早(0~3d)改善患者气流受限、生活质量,而静脉给药作用时间持久且在激素治疗后期(4~7 d)作用更为明显.静脉组给药副作用发生率高于吸入组及联合组给药.联合给药可能为治疗AECOPD的佳选择.

  •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创伤伴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中性粒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刘同华

    目的:研究胰岛素强化治疗(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IIT)对严重创伤伴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中性粒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脱水、抗休克、复苏、止血、机械通气、抗菌药物、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IIT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8 h,72 h和1周血糖、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外周血PMN凋亡率和血浆TNF-α和CR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血糖、SIRS评分和血浆TNF-α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周PMN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严重创伤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同时起到降血糖与抗炎的双重作用,而其抗炎机制可能通过促进PMN凋亡,下调血浆TNF-α和CRP水平来实现的.

  • 低剂量双相CT扫描成像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评估价值

    作者:王晓华;段江晖;杜毅鹏;沈宁;贺蓓;袁慧书

    目的:探讨低剂量双相CT扫描成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入选COPD患者44例,对照组15例,均在肺功能试验1周内完成低剂量双相CT扫描,得到大吸气末和大呼气末CT肺容积数据.采用GE公司Lungs定量软件测定全肺容积、气体潴留体积及所占百分比,进行组间比较,并与肺功能试验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组大吸、呼气末全肺容积(Vin、Vex)、大呼气末肺内气体潴留体积(Vtrap)及百分比(Vtra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Vin与肺总量(TLC)(r=0.675,P< 0.01)、Vex与残气量(RV)(r=0.651,P< 0.01)存在明显的正相关,Vtrap及Vtrap%与FEV1/FVC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506、-0.602;P< 0.05、<0.01).结论:低剂量双相CT扫描肺功能成像对COPD患者肺功能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 Dysadherin、E-cadheri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吴艳;傅芬;周艳芳

    目的:探讨宫颈癌中dysadherin、E-cadher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及RT-PCR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两者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宫颈癌组dysadherin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组,E-cad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dysadherin蛋白高表达及E-cad蛋白低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年龄无关(P>0.05).宫颈癌组dysadherin mRNA表达(1.05±0.14)高于正常组(0.91±0.09),E-cad mRNA表达(0.64±0.07)低于正常组(0.89±0.11).dysadherin与E-cad表达呈负相关.结论:联合dysadherin、E-cad检测可作为宫颈癌诊断的辅助指标.

  • 异丙酚-芬太尼静脉全麻下人工流产术后恶心呕吐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黎尚荣;王韧;沈宁

    目的:观察异丙酚-芬太尼静脉全麻下人工流产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141例接受人工流产术的患者,术前填写相关因素登记表,术中观察并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药用量,麻醉苏醒期及术后24 h追踪记录PONV发生情况.PONV定义为苏醒期至术后24h内发生恶心、干呕或呕吐.对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Forward法)逐步回归.结果:54例患者发生了PONV,发病率为38.3%.单因素分析显示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是PONV的危险因素(均P< 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并未能进一步筛选出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异丙酚-芬太尼静脉全麻下人工流产术后PONV的发病率为38.3%,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可能是PONV发生的危险因素.

  • 血管内超声在心肌梗死溶栓后的应用评价

    作者:杨希立;许兆延

    目的:用血管内超声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的冠脉病变情况.方法:连续性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择期行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再通组和未通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经血管内超声检查的冠脉病变情况.结果:再通组吸烟人数比例高,未通组糖尿病、血脂异常多见;两组有效管腔面积分别为(6.89±3.58)mm2,(2.46±0.35)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面积分别为(6.34±2.61)mm2,(9.76±3.67) 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所占比例分别为20%、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通组较再通组冠脉病变严重;血管脉内超声检查更能准确评价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在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局部镇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达;曹学伟;刘军;潘建科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周围浸润注射镇痛与关节腔内持续镇痛的镇痛效果.方法:36例患者,随机分成关节周围镇痛组(Ⅰ组)、关节腔内持续镇痛组(C组).手术结束前配置鸡尾酒镇痛液.Ⅰ组:取55 mL作关节腔周围镇痛.C组:取55 mL作关节腔周围镇痛,100 mL作术后关节腔内持续镇痛.记录术后2、6、10、18、26、34、42、50、58、64、72 h的VAS评分;术后第1、2、3天患膝主动活动度;追加镇痛药物量;副作用记录.结果:两组在术后疼痛、术后关节活动度上有组间差异,C组在术后18、16、34、48 hVAS评分显著低于Ⅰ组,术后第3天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Ⅰ组.Ⅰ组有疼痛反弹现象.术后追加镇痛药两组无差异.两组均无明显副作用发生.结论:关节腔内持续镇痛技术能提供良好稳定的术后镇痛,有利于术后关节功能的改善.

  • 双管型喉罩在全麻超快速脱瘾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周代伟;梁亚统;陈彬;胡忆华;肖晓山;马松梅

    目的:研究全麻超快速脱瘾治疗中使用双管型喉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全麻超快速脱瘾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双管型喉罩插管全麻组(Ⅰ组)和气管插管全麻组(Ⅱ组),每组30例.记录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 h(T3)、插管后3 h(T4)、插管后5 h(T5)、拔管前(T6)、拔管后即刻(T7)的MAP、ECG、HR、SpO2、PETCO2、BIS.观察置入胃管一次成功率、术中有无反流误吸和术后24 h访视有无咽喉痛.结果:T2、T3、T4、T5、T6、T7时Ⅱ组MAP、HR高于T1及Ⅰ组(P<0.05).Ⅰ组置入胃管一次成功28例(93%),明显高于Ⅱ组18例(60%)(P<0.05).两组术中均无反流误吸发生.术后咽部不适Ⅰ组6例(20%),明显少于Ⅱ组22例(73%)(P<0.05).结论:双管型喉罩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全麻超快速脱瘾治疗,利于胃管顺利置入,可减少插管相关并发症.

  • CK19、TTF-1、HBME-1、Galectin-3、TPO在桥甲实性细胞巢与甲状腺微小癌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桂珍;朱甄达;汪明成

    目的:探讨CK19、TTF-1、HBME-1、Galectin-3、TPO在桥本甲状腺炎实性细胞巢(solid cell nest,SCN)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 carcinoma,PTMC)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30例SCN与15例PTMC中CK19、TTF-1、HBME-1、Galectin-3、TPO的表达.结果:CK19、TTF-1在SCN与PTMC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ME-1、Galectin-3、TPO在SCN与PTMC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五者在SCN与PTMC中的着色形态也有不同.结论:CK19可作为SCN与PTMC诊断的重要标记物,HBME-1、Galectin-3可作为PTMC诊断的重要标记物,五者均可用于SCN与PTMC的鉴别诊断.联合应用价值更高.

  • 子痫前期胎盘组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状态及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

    作者:李爱金;章伟丽;陈再玲;王丽君;朱含笑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胎盘组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状态及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子痫前期组孕妇38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组25例,重度子痫前期组13例)与正常妊娠对照组孕妇20例,ELISA法测定胎盘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和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评估新生儿Apgar评分,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SOD、GSH-PX明显下降(t=-3.529,-2.962,P<0.01),MDA、IL-6、TNF-α明显升高(t=11.631,5.034,7.422,P<0.01),子痫前期组1 min、5 min Apgar评分显著下降(t=-2.218,-2.601,P< 0.05);子痫前期组内比较,各组SOD、GSH-PX、MDA、IL-6、TNF-α、1 min Apgar评分不尽相同(F=6.353,6.906,14.025,7.209,15.594,4.451,P<0.01);SOD、GSH-PX与1 min Apgar评分呈正相关(r=0.381,0.407,P<0.05),MDA、TNF-α与1 min Apgar评分呈负相关(r=-0.492,-0.424,P<0.01).结论:子痫前期胎盘局部存在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的失衡,且病情越重,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越明显,其与新生儿预后存在一定的联系.

  • 促胃动力药在神经重症患者螺旋型鼻肠管置管中的应用

    作者:陈维生;张一臣;胡北;孙诚;吕波;叶珩;解迪;陈纯波

    目的:探讨应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多潘立酮混悬液提高神经重症患者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3年我院ICU内需行肠内营养支持的神经重症患者,置入螺旋型鼻肠管,跟踪观察至置管后24 h.采用床边X线评估管端位置,管端位于幽门后为置管成功.按在置管过程中是否使用促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多潘立酮混悬液)分为促胃动力药组和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病例的置管成功率.结果:促胃动力药组的置管成功率为42.7%(47/110),对照组为29.7%(3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 0.05),其中,使用甲氧氯普胺时置管成功率为51.0%(25/4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 0.012 5);使用多潘立酮混悬液时置管成功率为36.1%(22/6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94).结论:在神经重症患者中使用促胃动力药可以提高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但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多潘立酮混悬液对提高成功率的有效性不一致,需进一步研究.

  • 三维腔内超声对肛瘘手术指导价值的研究

    作者:薛雅红;丁曙晴;刘飞;章蓓;裴穗东;王小峰;谭妍妍

    目的:回顾性分析肛瘘患者术前三维腔内超声测量指标,评估三维腔内超声对肛瘘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9月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肛瘘住院手术患者43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肛瘘直接切开组和切开挂线组.术前三维腔内超声测量: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长度(EAS+PR),内括约肌长度(IAS),外括约肌远端到内口的距离(EAS-IO),内括约肌远端到内口的距离(IAS-IO)以及瘘管累及内外括约肌的长度及百分比.采用Wexner失禁评分评估肛门功能.结果:肛瘘切开挂线组EAS-IO及IAS-IO明显大于直接切开组,切开挂线组经括约肌肛瘘累及内、外括约肌的长度及百分比均明显大于直接切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3例(7%)患者出现轻微肛门失禁症状,Wexner失禁评分平均2分.结论:三维腔内超声能精确定位内口,测量瘘管累及括约肌的范围,有利于选择安全的手术方式,减少术后失禁的发生.

  • 全盆底重建术与阴式子宫全切+阴道壁修补术治疗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对比研究

    作者:付燕燕;鲁菊英;梁新芳

    目的:对比研究全盆底重建术(Prolift)与阴式子宫全切+阴道壁修补术在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对我院妇产科收治的45例中、重度盆腔脏器脱垂患者,非随机分为观察组即全盆底重建组(20例)和对照组即阴式子宫全切+阴道壁修补组(25例)进行治疗,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术后定期随访,评价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均获得成功,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平均16个月,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以术后12个月至18个月内高,分别为10%(2/20)和28%(7/25).观察组1例出现补片暴露,观察组术后性生活恢复和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rolift全盆底重建手术操作安全、创伤少,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 MP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监测系统13200例临床观察

    作者:朱爱玲;张东红;王俊霞

    目的:研究MP监测系统对妊高征的预测准确性及预测阳性患者进行药物干预的效果.方法:对13 200例正常孕妇按孕周不同分4阶段进行MP预测,直至分娩,测量并记录其血压变化.预测阴性者每4周复查1次,计算预测阴性孕妇的错误率;预测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825例,进行药物治疗加生活指导;对照组705例,仅进行生活指导,每2周行MP检测1次,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预测阴性孕妇的错误率为3.87%.预测阳性患者治疗组妊高征发生率2.83%;对照组妊高征发生率14.93%;两组妊高征发生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通过MP监测系统可以很好的筛查出妊高征的高风险孕妇,对预测阳性患者在生活指导的基础上给予药物治疗可以大大降低了妊高征的发生率.

  • 绝经后妇女椎体脆性骨折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袁辉辉;楼慧玲;彭程;陈巧聪;丘惠嫦;朱国辉

    目的:探讨年龄≥60岁的绝经后妇女椎体脆性骨折危险因素,为预防绝经后妇女椎体脆性骨折提供有用的临床数据.方法:收集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临床资料,按骨折椎体个数将患者分为单椎体骨折组和多椎体骨折组,再将患者分别按年龄和体质指数分组,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分析.结果:单椎体骨折组和多椎体骨折组患者的腰椎及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集中发生在L1、L2和T12,三者合计占骨折椎体总数的57.4%;仅14.6%的患者骨折诱因明确;仅9.6%的患者进行了规范的骨折二级预防;随年龄增高,椎体骨折发病率增加.结论:骨密度、椎体骨折史、年龄是绝经后妇女椎体脆性骨折的风险因素,腰椎及髋骨骨密度对椎体脆性骨折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临床上在重视骨密度的同时,也应对骨折高危人群进行骨折的筛查,以便及早进行干预以减少再发骨折的风险.

  • Survivin与Smac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唐利;龙玉芬;李燕;郑芹林;李宗恒

    目的:探讨抑凋亡蛋白survivin与促凋亡蛋白Smac在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发病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收集38例AM患者子宫全切标本,取其异位内膜(异位组)及非异位区内膜(在位组);收集2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全切标本,取其非肌瘤区内膜(对照组).采用Tunel法与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三组内膜细胞凋亡及survivin与Smac表达情况.结果: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异位组略小于在位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在位组明显小于对照组.Survivin的表达,异位组略高于在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Smac的表达,异位组明显低于在位组和对照组,在位组明显低于对照组.Survivin与Smac的表达在异位组呈负相关,在在位组和对照组均呈不相关.结论:Survivin与Smac可能通过负反馈调节或相互拮抗作用打破凋亡平衡,促进AM发生.

  • 四联方案联合口腔洁治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作者:诸葛建琳

    目的:观察四联方案联合口腔洁治对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根除率及1年后再感染率.方法:经14C-呼气试验(14C-UBT)或快速尿素酶法(RUT)确诊胃HP感染并采用唾液测定螺杆菌技术(HPS)诊断口腔HP感染,对同时有胃和口腔HP感染者310例随机分成2组,口腔洁治组162例给予四联方案10d,同时给予口腔洁治;单纯根除治疗组148例仅给予相同的四联方案,不进行口腔洁治.两组结束后,停药1个月后复查14C-UBT.比较2组患者HP根除率,对成功根除者继续观察约1年,再次复查14C-UBT或RUT,观察2组HP的再感染率.结果:口腔洁治组162例,成功根除141例,根除率为87.0%;单纯根除治疗组148例,成功根除115例,根除率为77.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304).1年后口腔洁治组再感染率为8.5%,单纯根除治疗组再感染率为20.0%,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78).结论:对同时有胃和口腔HP感染者进行口腔洁治可提高根除率,并可降低胃HP再感染,表明口腔HP和胃HP有较密切的相关,口腔HP感染可能是患者HP根除失败及复发的一个重要和直接的原因之一.

  • Narcotrend脑电监测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快通道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许厚仁;郭锐;王力峰;邓云菱;钟茂林;彭道珍

    目的:探讨Narcotrend脑电监测仪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快通道麻醉中的应用.方法:40例择期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临床组和NI组,每组20例,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T1)、转流前(T2)、转流后(T3)、复温(T4)、转流停机后(T5)、手术结束(T6)7个时间点的HR和MAP,且均记录两组患儿CPB时间、手术时间、听从指令时间以及拔管时间.NI组同时记录NI,其维持在D2~E0.结果:两组患儿在T1时点HR显著减慢,T5、T6时点HR显著增快,T4、T5时点MAP显著降低,与组内其他时点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在同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使用剂量:临床组显著多于NI组(P<0.05);听从指令及拔管时间:临床组显著长于NI组(P<0.05).结论:Narcotrend脑电监测仪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快通道麻醉中有助于减少麻醉药的用量,缩短患儿苏醒及在ICU停留时间.

  • FIS1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的意义

    作者:田伊茗;黄走方;王治香;周兰兰;黄凯凯;江雪杰;阴常欣;周红升;孟凡义

    目的:探讨FIS1基因在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Q-PCR)技术测定47例初诊的原发、正常核型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FIS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5例难治性与6例非难治性AML患者FIS1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FIS1 mRNA表达水平在首疗程NR的AML患者中显著高于首疗程CR的患者(P=0.002);难治性AML患者FI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非难治性患者(P=0.028,P=0.000).高表达FIS1的AML患者3年、5年死亡率均显著升高(P=0.000,P=0.000),OS和RFS均显著缩短(P=0.018,P=0.045);Cox回归分析提示FIS1高表达是AML患者预后危险因素(HR=6.767,P=0.009).结论:FIS1基因高表达与难治性AML及AML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 肿瘤标志物与特发性肺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干丽萍;李时悦;林心情;罗群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与特发性肺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36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32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患者.比较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糖蛋白抗原19-9(CA19-9)、糖蛋白抗原15-3(CA15-3)、糖蛋白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初步探讨IPF患者各项肿瘤标志物与DLCO%和HRCT纤维化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增高,分别有33例(91.7%)IPF和19例(59.4%)NSIP患者CA15-3水平高于正常上限(25 U/mL).IPF组CA15-3、CA125和CEA较NSIP增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IPF患者CA19-9、CA15-3、CA125、CEA血清浓度与纤维化程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1、0.591、0.497、0.512,均P<0.001);NSE、Cyfra 21-1浓度与纤维化程度无相关(均P>0.05).IPF患者CA19-9、CA15-3、CEA与DLCO%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04、-0.412、-0.386,均P<0.05).结论:IPF患者同时存在多种肿瘤标志物表达升高,CA19-9、CA15-3、CEA血清浓度能够反映IPF患者肺间质受损的严重程度.

  • 小剂量肝素对老年AECOPD患者疗效及Fbg、Hs-CRP、TNF-α的影响

    作者:王红阳;郭秀华;戈艳蕾;王立民;付爱双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对老年AECOPD患者疗效及血纤维蛋白原(Fb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139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分为小剂量肝素组、低分子肝素组和常规组,同时选52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包括给予患者吸氧、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小剂量肝素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步使用小剂量肝素治疗,50 mg/d泵入;低分子肝素组同步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抗皮下注射/d,评价三组的疗效、检测三组AECOPD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对照组Fbg、Hs-CRP及TNF-α水平.结果:小剂量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Fbg、Hs-CRP及TNF-α水平小剂量肝素组、低分子肝素组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三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小剂量肝素组、低分子肝素组较常规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小剂量肝素通过降低老年AECOPD患者Fbg、Hs-CRP、TNF-α水平,继而抑制气道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 小肠间质瘤的CT诊断15例分析

    作者:冯永明;钱斌;陈宏伟

    目的:分析小肠间质瘤(GIST)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的CT表现,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5例GIST中,原发于十二指肠3例,空肠8例,回肠4例;恶性10例,良性2例,交界性3例;CT表现为与肠壁密切相关的软组织肿块,病灶一般境界清晰;良性者,多数<3cm,密度较均匀;恶性者,多数>3cm,密度多不均匀,肿块内可见出血囊变坏死区.肿块多为富血供,增强后肿块的实质部分强化显著,囊变坏死区不强化.结论:GIS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CT能够准确显示GIST的部位、形态、大小及强化特点,对于术前定位、定性和肿瘤分级具有重要价值.

  • 外科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麻醉管理

    作者:雷迁;曾庆诗;王文贤;罗沙;谢斌;张晓慎;罗智超;郭惠明

    目的:总结外科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外科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23例,术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外科切除室间隔心肌疏通左心室流出道,二尖瓣结构功能异常者行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术中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测指导麻醉管理和外科治疗.结果:全组患者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平稳,TEE监测提示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满意.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6例,其中2例TEE监测提示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二尖瓣中大量返流改行二尖瓣置换术.共行二尖瓣置换术8例,TEE监测提示人工二尖瓣功能良好.术后并发症包括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7例,Ⅲ°房室传导阻滞、室间隔穿孔、活动性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各1例.术后死亡2例,死亡原因均为脑卒中.结论:应用β受体阻滞剂、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有助于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术中TEE监测对血流动力学管理和手术策略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三镜联合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中置鼻胆管的应用体会

    作者:高志强;俞亚红;申铭;薛新波

    目的:探讨三镜联合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中置鼻胆管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14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一期缝合鼻胆管引流组(94例)和T管引流组(5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胆汁引流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胆汁引流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三镜联合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中置鼻胆管是安全可行的.

  • 七氟醚联合丙泊酚在特殊人群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法印;张先龙;徐峰

    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丙泊酚对于特殊人群无痛胃镜下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于50例拒绝行静脉穿刺的上消化道异物的特殊人群行七氟醚联合丙泊酚全身麻醉下无痛胃镜异物取出术,记录麻醉前、静脉给药时、静脉给药后30 s、治疗结束时和苏醒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及各时间点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接受胃镜治疗.与麻醉前相比,静脉给药时MAP和HR明显升高(P<0.05);而RR与SpO2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中仅1例患者治疗中出现低血压.结论:对特殊人群的上消化道异物,七氟醚联合丙泊酚下无痛胃镜治疗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极低出生体重儿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谭岱峰;胡结明;崔其亮

    目的:观察不同开始喂养时间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足月新生儿和VLBWI各60例,每例出生后1h均采集空腹静脉血,其中VLBWI采用静脉营养结合母乳及早产奶混合喂养,分为早喂养组(生后3d内开奶,生后2周补充维生素D 600U)及迟喂养组(生后7~10d开奶,生后3周补充维生素D 600U)各30例,分别于生后14d及28 d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及25-OHD3的浓度.两组VLBWI于生后2周起每天由理疗师做早期干预操10 min.结果:生后1h VLBWI的Ca、P、25-OHD3血浓度较足月儿显著低下(P<0.05),VLBWI中早喂养组14 d及28 d Ca、P、25-OHD3的血浓度较迟喂养组显著增高(P<0.05),早喂养组OC血浓度较迟喂养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VLBWI出生时已存在骨代谢异常,及早经口喂养及补充维生素D可明显改善骨代谢异常,动态观察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对预防和治疗VLBWI代谢性骨病有指导意义.

  • 胎盘植入的MRI诊断价值

    作者:张园;孙多成;徐林;欧常学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MRI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胎盘植入患者22例,18例行产前常规MRI扫描,年龄22~37岁,平均31.8岁;4例胎盘滞留行常规MRI和增强扫描,年龄24~ 36岁,平均年龄33.6岁.分娩孕周36~40周,平均37.5周.结果:18例产前胎盘植入MRI表现为:(1)子宫内膜结合带局部模糊8例;(2)结合带消失,胎盘突入肌层,肌层局部明显变薄10例,其中基本位于肌层内8例,2例至浆膜层;(3)12例胎盘附着子宫下段,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下部子宫膨大;(4)1例病灶T1WI呈低信号,其内可见不规则的高信号,T2WI多呈混杂高信号.4例产后胎盘植入MRI表现为结合带消失,胎盘突入肌层,增强扫描胎盘明显不均匀持续强化,清晰地显示胎盘伸入子宫肌层.结论:MRI对产前有无胎盘植入及产后胎盘滞留是否因胎盘植入提供准确的诊断.

  • 分层治疗在不同预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疗效

    作者:王信峰;黄红铭;杨力;秦燕;徐瑞容;尤学芬;滕熔;刘红

    目的:观察不同预后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中的不同治疗方案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APL成人病例,高/中/低危各67/74/41例,观察不同预后患者中以全反式维甲酸(ATRA)为主的方案和以三氧化二砷(ATO)为主的方案的完全缓解(CR)率、获得CR时间、总体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及中枢神经系统累积复发率(CIR).结果:以ATRA为主组患者OS在高危与低危组间存在差异(P=0.042),以ATO为主患者该统计学差异消失(P=0.23);中危(P=0.007)和高危(P=0.011)的ATO组患者较ATRA组患者OS明显延长.高危患者(P=0.001)和中危患者(P=0.002)在ATO组DFS明显提高,对于低危患者(P=0.28)是否以ATO为主该差异不明显.ATO组与ATRA组中枢系统CI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结论:对于高、中危患者以ATO为主的方案能明显改善APL患者的预后,但对于低危患者可考虑仅以ATRA为主的方案.

  • 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和乙状结肠系膜继发性恶性病变的CT表现

    作者:董鹏;卢春燕;闵鹏秋;王滨

    目的:探讨继发性肠系膜恶性病变的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继发性肠系膜恶性病变患者的CT资料,腹腔内肿瘤和(或)癌性腹膜炎经病理证实或细胞学检查证实.着重观察肠系膜病变和原发肿瘤的CT表现特征.结果:肠系膜病变包括肿块影19.2%,系膜饼状改变3.8%,结节影53.8%,索条影67.3%,系膜密度增高71.2%,血管增粗伴或不伴有边缘模糊17.3%,系膜淋巴结增大42.3%.28例系膜结节中,均匀强化64.3%,环状强化14.3%,无强化21.4%.结论:螺旋CT可良好显示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和乙状结肠系膜继发性恶性病变.

  • 双边可调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Eichenholtz 3期中后足Charcot关节病

    作者:赵晶晶;黄若昆;肖凯;李静;方真华;勘武生;谢鸣

    目的:探索应用双边可调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Eichenholtz 3期中后足Charcot关节病.方法:总结2008年3月至2011年4月年14例Eichenholtz 3期中后足Charcot关节病.采用双边可调式外固定支架牵张复位重建中后足骨关节结构,行关节融合同时调整足内外侧柱长度,对比手术前后足部形态及功能.结果:随访14例患者至完全负重行走后27周,关节完全骨性融合时间平均19周,完全负重行走时间平均21周,终均达到关节骨性融合,形成稳定的跖行足.对比手术前后内柱高度、侧位距骨第一跖骨角、距舟覆盖角、距跟角都有明确改善.AOFAS评分术前平均46分,术后平均78分.结论:采用双边可调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Eichenholtz 3期中后足Charcot关节病,能大限度重建中后足骨性结构,使脱位畸变关节达到稳定骨性融合,矫正畸形,调整足部应力分布,有效改善患者足部症状.

  • 少儿MELAS综合征临床、影像、病理和基因分析

    作者:周君霞;张淑芳;逯军

    目的:分析少儿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能力.方法:对5例MELAS综合征少儿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病理进行分析,并用PCR-RFLP结合基因测序方法进行线粒体基因突变检测.结果:MELAS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发热、肌无力、听力或视力障碍、失语、脑卒中样发作、智力下降、生长发育迟滞、血乳酸增高等.MRI表现为不符合脑血管分布的多发长T1长T2信号,主要累及颞枕顶叶.超微病理学检查仅见一例患者线粒体增加及形态结构异常.基因检测可见所有患者均有A3243G位点杂合突变.结论:MELAS综合征的诊断必须结合临床表现、血乳酸测定、影像学、病理学和基因突变检测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mtDNA突变检测是诊断MELAS敏感、可靠的方法之一.

  • 连续性静-静脉血液净化辅助治疗老年急性肝功能衰竭45例临床分析

    作者:廖文云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lysis,CVVH)对老年急性肝功能衰竭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本组共收集老年肝功能衰竭的患者临床资料104例,其中45例经患者家属同意,在基本治疗基础上采用CVVH辅助治疗,其余59例只采用基础急救,两组在年龄、性别、感染原因以及并发症上均没有差异性,比较分析2组的疗效.结果:患者开始治疗均为入院后2 ~ 24 h,治疗时间为24 ~ 144h,基础治疗组存活15例,死亡30例,死亡率为66.67%;辅助治疗组存活28例,死亡31例.死亡率为52.50%;实验室检查CVVH可以明显降低血液中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血氨的含量,但对胆碱酯酶无效,另外CVVH对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也为无效.结论:CVVH辅助治疗肝功能衰竭,能够基本改善临床症状以及肝功能;另外CVVH虽不能明显降低老年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死亡率,但也不失为一种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 双源CT灌注成像在肝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波;卞佳;姜兴岳;张林;张兰;代彩云

    目的:探讨双源CT灌注成像在肝转移瘤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双源CT行全肝CT灌注检查,获得血流量(BF)、血容量(BV)、达峰时间(TTP)、肝动脉灌注量(AL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等灌注参数及灌注伪彩图像,并进行相应统计学分析.结果:(1)肝转移瘤肝动脉灌注量及动脉灌注指数较周围肝实质均升高,而门静脉灌注量则降低,达峰时间明显缩短.(2)肝转移瘤TDC(时间密度曲线)变化较大,但均表现出比较明显上升坡度,峰值出现时间较早.(3)富血供与乏血供转移瘤灌注图有一定差异,在ALP及HPI伪彩图上,病灶外周皆呈高灌注表现,乏血供转移瘤中心多呈低灌注,富血供转移瘤中心不均匀高灌注,周围肝实质呈略低灌注;在PVP图像上,癌灶呈低灌注,周围肝实质呈高灌注.(4)HPI和ALP灌注伪彩图像中显示的病灶面积较CT增强图像面积更大.结论:双源CT灌注可反映肝转移瘤血供情况,对肿瘤真实大小的评估、转移瘤术前指导及术后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肺泡蛋白沉积症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研究

    作者:谭卫平;唐可京;郭禹标;谢灿茂

    目的:总结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的临床特征、病理和影像学资料及诊治情况,探讨其影像学改变的病理基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2月至2011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确诊的22例P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AP以咳嗽、咳痰和气促为主要临床表现;特征性胸部CT表现包括磨玻璃影、地图样分布和铺路石征.本组患者全部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和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确诊.22例PAP患者中15例接受了全麻下同期双侧或分期单侧大容量全肺灌洗(WLL)治疗,接受WLL治疗后的患者临床症状、血气、肺功能和影像学方面的异常均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PAP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熟悉PAP胸部CT的特征性改变有助于PAP的早期诊断,确诊主要依靠BAL和TBLB,目前WLL为PAP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精原细胞瘤合并腹茧症致肠梗阻1例

    作者:姬永忠;牟啸东;燕建洲;滕爱军

    患者,男,48岁,因“间歇性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5d”于2012年2月18日入院,缘于入院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胀,以下腹部为主,呈间歇性胀痛,疼痛为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伴咖啡样物,呕吐后症状无明显缓解,疼痛不向其他部位放射,且呈渐进性加重,为求诊治,在当地医院住院,行腹部平片检查提示:肠管扩张,下腹部见多个小气液平面,考虑肠梗阻.给予灌肠对症等治疗5d症状未缓解,为求进一步治疗,逐来我院.

  • 回肠间质瘤误诊为阔韧带肌瘤1例

    作者:韩小雪;丁玉珍;邓裕钦;李瑞满

    患者女,广东省人,46岁,因“发现盆腔占位1年”于2012年11月5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2年10月19日,量中等.1年前因双下肢不适体检时发现盆腔占位,未治疗.患病以来偶有黑便,无恶心、呕吐、腹痛,体重无明显改变.体格检查:血压141/83 mmHg,脉搏92次/min,面部及结膜苍白,盆腔有一包块,无压痛,腹软,无压痛反跳痛.

  • 以发热、呕吐为首要表现的流行性出血热2例分析

    作者:孙涛;王倩

    例1:男 35岁,因寒战、发热6d,呕吐5d入院,查体:T38.1℃,双眼结膜充血,腹平软,上腹、左侧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肾区叩击痛.血常规:PLT 58.1G/L,血生化:Urea 12.1 mmol/L,Cr 202μmol/L,Alb 34.2 g/L,ALT 178 IU/L,AST 281 IU/L,尿常规示:Pro(++).泌尿系B超示:双肾形态饱满,皮质回声略强.广东省疾控中心查流行性出血热病毒IgM、IgG抗体阳性.予抗病毒、护肝肾、补液、补充蛋白、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后痊愈出院.

  • 再生障碍性贫血转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O 2例

    作者:孙庆国;张艳灵;徐春朝

    病例1 患者女,42岁,以面色苍白,乏力,易感冒1年为主诉,于2010年1月10日入院.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可见散在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触及,胸骨无压痛.入院后查血常规:Hb 65g/L,RBC 2.3×1012/L,WBC 2.6×109/L,PLT 25×109/L,Ret 0.2%,白细胞分类:N 35%,L 65%.骨髓检查:增生减低,粒系占30%,红系10%,淋系55%相对增高,浆细胞占3%,网状细胞占2%细胞形态正常,未见巨核细胞,骨髓小粒中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未见病态造血现象.

  • 隔离肺合并鳞状细胞癌及结核1例

    作者:郝华;徐芬;邬黎青;李里香;汪庆余

    患者男,40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年,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自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有胸闷、胸痛、疼痛为钝痛,左侧胸部为主,活动后更加明显.近2个月来出咳嗽加重、咳少许黄痰,偶有发热等症状,高体温38.5℃.无气促、盗汗等症状.2013年4月25日在到当地医院行胸部CT检查发现:肺隔症.为进一步治疗到我院就诊,并以“肺隔症”收入住院.起病以来,食欲尚可,精神稍差,大小便正常.体力活动正常.

  • 经肠系膜上动脉交通支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2例

    作者:于长辉;黄纯炽;毛华;余建林

    病例1,患者男,47岁,因腹胀20 d入院.入院后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功能亢进.2009年12月4日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图1).术中发现腹腔干开口处闭塞,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发现肠系膜上动脉分支通过胰十二指肠动脉与肝动脉、脾动脉交通.予微导管(progreat)经肠系膜上动脉超选至脾动脉近脾门处用明胶海绵颗粒(艾力康,560~710 μm)成功栓塞脾脏约50%.术后复查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升高.术后患者脾区疼痛3d,发热8d,予对症处理后好转出院.

  • 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致过敏性休克1例

    作者:蔡小军;宋惠珠

    患者,男,41岁,因“泡沫尿半年余”入院.20年前有过脑外伤史,经积极治疗后无后遗症.既往有高血压史2年余,血压高140/100 mmHg.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患者半年前出现解泡沫尿,无肉眼血尿,无明显浮肿,无畏寒、发热,查尿蛋白阳性,未予特殊处理.20余天前,因“上呼吸道感染”于我院门诊给予蒲地蓝口服液消炎、止咳治疗.查肾功能:ALB 40.6 g/L,BUN7.30 mmol/L,CR 93.3 μmol/L,eGFR81.2 mL/min;尿常规:RBC 55.6/μL,BLD(++++),PRO(+),为进一步治疗入院.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Ⅰ级.

  • 乌司他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炎症抑制作用的影响

    作者:许建强;梁健球;袁满娟;霍保善;吴庆庆;李琛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并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炎症介质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AMI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乌司他丁组(43例),乌司他丁组在PTCA术前1 h30万U静脉滴注,术后10万U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连续3d;对照组PTCA术前、术后均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乌司他丁.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 h(给予乌司他丁或生理盐水前)、术后2、24、48、72 h抽取血标本做血清白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NEU)、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肌钙蛋白Ⅰ(cTnⅠ)化验检查.结果:PTCA术后两组患者血浆NEU、IL-6、hs-CRP含量均升高,但乌司他丁组增加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早期cTnI升高,随后24h逐渐下降,乌司他丁组上升幅度小于对照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MI患者PTCA术前及术后使用乌司他丁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时产生的炎症反应.

  • 血红素加氧酶-1对食管癌Eca109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

    作者:夏利龙;朱成楚;陈保富;孔敏;陈宇;黄磊;胡炳川;张健

    目的: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 (heme oxygenase,HO-1)对食管癌Eca109细胞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及体外设计合成的靶向抑制HO-1的小分子RNA (siRNA)分别诱导和沉默食管鳞癌Eca109细胞HO-1基因的表达,应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H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将实验分为Hemin(10 μmol/L)处理组、HO-1siRNA+Hemin(10 μmol/L)组、HO-1 siRNA组、空白对照组,分别以Western blot和ELASA法检测各组细胞VEGF的表达.结果: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emin(10 μmol/L)可以有效诱导HO-1及VEGF的表达,而转染HO-1 siRNA可以成功抑制食管鳞癌Eca109细胞HO-1的表达;干扰Hemin诱导的HO-1后,VEGF的表达水平也随之降低.结论:HO-1 siRNA可有效沉默食管癌Eca109细胞HO-1的表达,并抑制HO-1诱导的VEGF的表达.

  • RNA干扰HOXA7联合甲氨蝶呤对U93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作者:贾秀红;尹宝慧;李建厂

    目的:研究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抑制HOXA7表达联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对白血病U93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靶向HOXA7特异性表达载体(pGPU6/GFP/NeoshHOXA7)转染U937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法鉴定其对HOXA7表达的抑制作用.实验分5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RNAi组、MTX组、RNAi+MTX组,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情况.结果:RNAi组HOXA7在mRNA和蛋白水平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3.910±1.662)%、(23.980±1.65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NAi+MTX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RNAi组和MTX组(P<0.05);RNAi+MTX组细胞凋亡率为(32.941±2.565)%,明显高于RNAi组和MTX组(P<0.05).结论:RNAi抑制HOXA7表达能增强MTX对U937细胞增殖抑制、凋亡诱导作用,RNAi抑制HOXA7联合MTX有望成为白血病治疗的新方法.

  • 维甲酸受体在脑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曾令成;吴欣宁;叶飞;韩林;张所军;雷霆

    目的:探讨脑胶质母细胞瘤中维甲酸受体表达在维甲酸分化抵抗中的角色.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80例原发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维甲酸受体的表达.结果: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维甲酸受体阳性细胞比例为(40±12)%,显著低于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其阳性细胞比例约为(75±10)%(P<0.05).约(85±10)%的分化肿瘤细胞呈现维甲酸受体阳性,约(50±8)%的胶质瘤干和(或)前体细胞呈现维甲酸受体阳性,阳性染色均一致的定位于胞浆.结论:胶质母细胞瘤中维甲酸受体的低表达以及异常的胞浆分布,可能是胶质瘤细胞维甲酸抵抗的可能机制.

  • 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改变

    作者:王雪菁;翟楠;陈一兵;秦伟;张月;曾东兴

    随着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逐渐增多,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解除白内障的同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尤其是对黄斑区视网膜的影响,越来越被关注.为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的影响,我们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技术,比较术前、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改变.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入工晶体植入术的2型糖尿病老年性白内障,且无术中并发症、术前能获取理想黄斑区OCT扫描的患者.

  •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安全性分析

    作者:陆非平;陈炜;王锁柱;盛博;甄洁;韩聪聪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是一种微创气管切开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的特点.常规PDT因不可直视,是一种盲操作,手术风险高.为降低手术风险,我科自2007年2月起开展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共53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3例患者中男37例,女16例,年龄46~ 87岁,平均(72±7)岁.APACHEⅡ评分(19.32±7.12)分.行气管切开手术前均已行气管插管.大部分患者气管切开原因为脑卒中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需长期戴管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其余原因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及神经外科术后气道保护.气管切开术前排除颈部感染,颈部解剖结构和凝血功能异常.

  • 微型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粉碎性指骨骨折26例31处分析

    作者:叶峰;杨星华;官正华;韦溦;张忠荣;廖胜

    我院从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采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粉碎性指骨骨折26例(31处),经过6~11个月随访,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6例31处骨折.男19例,女7例;年龄17~56岁,平均35.4岁;中节指骨骨折16处,近节指骨骨折15处;致伤原因:重物砸伤14例,挤压伤10例,电锯伤2例;合并肌腱断裂19处,伴有骨缺损8处.

  • 非技术性骨髓穿刺干抽的处理策略

    作者:姜清钊;姜蕊;孙君;李斌

    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目前仍是诊断血液疾病、骨髓疾病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方法[1].但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多次骨髓穿刺抽不出骨髓液的现象(干抽),影响诊断.现就我们遇到的干抽病例,经技术改进而取得少量骨髓液或骨髓组织,获得临床确诊,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进行骨髓穿刺的患者资料,出现干抽27例,共计31次.男10例,女17例.年龄32~72岁,<60岁14例.

  • 早期联合肠内肠外营养治疗对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波;文莉;傅祖红

    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而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不容乐观.早期营养支持能减少能量贮备和组织的丧失,对减轻继发性损害有重要意义[1].因此,我们对62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早期进行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62例,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28~ 57岁.

  • 大隐静脉曲张合并皮肤溃疡治疗体会

    作者:傅平;曾庆黎;周凯;符建平;彭星宇

    大隐静脉曲张合并皮肤溃疡是外科常见病,由于反复发作,不易愈合,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本科自2000年5月至2012年8月,共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合并皮肤溃疡205例.疗效均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05例患者,其中男116例,女89例,年龄34~75岁,平均56岁,病程6个月~34年.皮肤溃疡均位于足靴区,面积小为0.8cm×0.6 cm,大为15 cm×5 cm.其中单侧病变185例,双侧病变20例.所有患者均有下肢色素沉着,160例合并慢性湿疹.

  • 白醋染色指导Barrett食管活检病理诊断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蓉;李国熊;李丽;陈晶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取代,可伴有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目前使用碘液和美蓝染色等手段较易确定BE范围,但如何判断BE中是否存在IM及异型增生却存在一定的难度.有研究表明采用醋酸喷洒可提高BE肿瘤的检出率[1].窄带成像术(narrow-band imaging,NBI)是一种新的内镜技术,可清晰显现黏膜表面结构和微血管形态,能提高BE白光内镜筛查及监测肠化生、异型增生和癌变的效率[2].但NBI尚未在国内普及.本文探讨白醋染色指导活检在BE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在骨组织工程的应用

    作者:王云

    骨修复与再生是骨科、整形外科、口腔科等常见的临床问题,目前修复骨缺损的方法有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及人工合成骨修复等.虽然自体骨移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及骨传导性被认为现有的较理想的骨修复方式,但仍存在供骨来源受限、取骨创伤及植骨后并发症多等缺陷[1].异体骨移植也具有良好的骨诱导作用,但其易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及潜在传播疾病的危险等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2].于是,人们将目光投注到组织工程骨上,期望能找到一种好的骨替代修复材料.研究者们对多种硬组织替代用羟基磷灰石(HA)复合材料进行测试,仍然没有一种材料能够完全满足硬组织种植体的需要,HA与聚合物的复合存在模量和强度偏低、降解产物具有潜在毒性等多种缺点[3].

  • MicroRNA与HPV相关性在宫颈癌中研究进展

    作者:冯晶;李志英;刘朝奇

    MicroRNAs (miRNAs)是一类大小21 ~ 25 bp非编码调节性RNA,通过完全或不完全碱基互补结合于靶mRNA3'非翻译区(3'UTR),导致靶mRNA降解或抑制其翻译,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miRNA异常表达在人类肿瘤十分常见,是当前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以全球每年新增50万病例位居第2位,严重威胁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高危型H PV(HPV16、HPV18)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

  • γδT细胞生物学特性及研究进展

    作者:马锡慧;肖漓;冯凯

    γδT细胞是T细胞的一个特殊亚群,多数为CD4-CD8-T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和上皮组织中,在外周血中占CD3+T细胞的1%~5%,按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类型不同,可将T细胞分为TCRαβ和TCRγδT细胞.γδT细胞的分布位置、发育途径、表型标志及抗原识别机制都与αβT细胞有着显著的区别.已有多项研究表明,γδT细胞不但可以直接识别并杀伤靶细胞,参与早期抗HIV的天然免疫,而且其分泌的各类细胞因子有助于诱发获得性免疫反应[1],在机体的抗肿瘤、抗感染、抗过敏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γδ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CFTR在囊性纤维化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王秋琼;秦光梅

    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是一种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由囊性纤维化跨膜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基因突变致其编码的CFTR蛋白功能缺陷所致[1].全球约70000名CF患者,其中白种人常见[2],临床资料显示该病在我国也有一定发病率.CF死亡率极高,中位生存期短[3],亟需找到有效治疗措施改善CF患者生存质量.针对CFTR基因突变及其编码的CFTR缺陷选择个性化治疗[4],是近年CF治疗研究的热点.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文娜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是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综合征,可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EVB)、腹水及肝性脑病等,其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预防PHT的发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方向.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必须明确PHT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发病机制,且近20年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普勒超声(Doppler ultrasound,DUS)、磁共振血管造影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间接门静脉造影(indirect portal vein angiography,IPVG)等检查在PHT血流动力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重组HBsAg-GFP载体的构建及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刘璇;肖强;吴砂;蒋小滔

    目的:构建pCMV-HBsAg-GFP真核表达载体,鉴定重组蛋白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及抗原性.方法:以HBV转基因鼠C57BL/6J-TgN(AlblHBV)44Bri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HBsAg基因片段,并将其插入到带绿色荧光蛋白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pCMV-AC-GFP.通过阳离子聚合物将重组质粒pCMV-HBsAg-GFP转入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蛋白的表达,ELISA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其抗原性.结果:1%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PCR扩增片段大小符合HBsAg基因699 bp的理论值.重组质粒经PCR、酶切鉴定后也与理论值相符.荧光显微镜显示,转染293T细胞48 h后,约50%呈亮绿色,细胞形态好,荧光表达强度高.ELISA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均为阳性.结论:成功构建了pCMV-HBsAg-GFP真核表达质粒,其表达的重组蛋白与天然HBsAg具有相同的抗原性.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早期髋臼软骨细胞凋亡与Bcl-2、Bax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炳海;韦宜山;丁良甲;边鸿飞;崔兆鹏;王海瑞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早期髋臼软骨是否发生了过度的细胞凋亡,以及Bcl-2、Bax的表达与髋臼软骨细胞凋亡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40只,雌雄不限,4周龄,体重(0.5±0.05)kg,平均0.5 kg,采用兔后肢伸膝屈髋位管型石膏固定方法制作DDH模型.将左后肢管型石膏固定为实验侧,右后肢不做处理为空白对照侧.结果:DDH造模成功率60%(24/40),证实DDH早期髋臼软骨中存在过度的细胞凋亡,Bcl-2在髋臼软骨中的表达与Bax的表达结果相反,且Bcl-2/Bax比值与髋臼软骨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结论:DDH早期髋臼软骨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因子可能是髋臼软骨退变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参与了DDH的髋臼发育不良的发生和发展.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IgA肾病大鼠TGF-β1和MCP-1的影响

    作者:彭伟;黄演强;刘郑荣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于IgA肾病大鼠肾脏中细胞因子TGF-β1和MCP-1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MSCs注射组、生理盐水组及正常对照组.前两组以牛血清白蛋白(BSA)+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法建立IgA肾病模型.体外连续培养SD大鼠BMSCs.用ELISA法检测尿中的TGF-β1、MCP-1水平,用RT-PCR技术检测肾组织中二者的表达情况,并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两种细胞因子在肾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结果:移植后1周,检测MSCs组大鼠尿上清细胞因子TGF-β1(5.38±0.99) ng/mL,MCP-1(287.67±17.41)pg/mL; NS组TGF-β1(7.84±0.98) ng/mL,MCP-1(359±10.49)pg/mL.两组相比P< 0.05.移植后4周,MSCs组TGF-β1(2.78±0.35)ng/mL,MCP-1(197.83±15.16)pg/mL;NS组TGF-β1(9.18±0.64)ng/mL,MCP-1 (403.5±19.27)pg/mL.两组相比,P<0.05.且两种细胞因子在两组大鼠肾免疫组化蛋白表达及肾组织中mRNA表达上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输注BMSCs后肾脏内的TGF-β1、MCP-1明显减少,且有延续效应,可能是MSCs修复IgA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 灵杆菌多糖对内毒素诱导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群;汪燕;余传林;陈娜娜;雷林生

    目的:探讨灵杆菌多糖对内毒素(LPS)所致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提前0.5 h给小鼠腹腔注射灵杆菌多糖,然后尾静脉注射LPS (30 mg/kg),3h后ELISA法测定肺组织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6h后测量肺湿重干重比(W/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灵杆菌多糖(100 U/kg)可部分抑制由LPS引起的IL-1β、IL-6、TNF-α的增加(P<0.05),降低肺W/D(P<0.05);剂量为100、50 U/kg时,可部分抑制MPO活性(P<0.05)及MDA含量(P<0.01)的增加.结论:灵杆菌多糖预防性给药对内毒素所致小鼠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的研究

    作者:黄惠鸿;张素平;凌莉;刘博会;何锐;王慕真;邓婉青

    目的:观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取新生SD大鼠,进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神经干细胞的原代培养、分离及传代,然后通过形态学和免疫荧光法鉴定.使用transwell小室建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神经干细胞非接触性的共培养系统.实验分为共培养组、单纯神经干细胞培养组和VEGF拮抗剂组.通过MTS方法检测不同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VEGF的表达.结果:与单纯神经干细胞培养组及VEGF拮抗剂组相比,共培养组的神经干细胞显示出增殖增加,且共培养组的细胞上清液中VEGF表达升高.结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共培养可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其中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VEGF可能起关键的调控作用.

  • CaMKⅡ和SynGAP在大鼠脑缺血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宋波;敖强;公衍道

    目的:研究脑缺血诱导的SynGAP丝氨酸磷酸化、CaMKⅡ与SynGAP的相互作用及内在机制.方法:利用大鼠四动脉结扎全脑缺血模型,通过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的手段观察CaMKⅡ自身磷酸化、从胞浆转位到胞膜以及SynGAP的丝氨酸磷酸化,并利用脑室注射CaMKⅡ的特异性抑制剂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导致胞膜部分总的CaMKⅡ和磷酸化的CaMKⅡ的水平均显著升高,CaMKⅡ与SynGAP的结合显著高于对照组,SynGAP的丝氨酸磷酸化水平也显著升高;CaMKⅡ的抑制剂KN62能抑制CaMKⅡ的自身磷酸化、SynGAP的丝氨酸磷酸化以及CaMKⅡ和SynGAP的相互结合,但对胞膜CaMKⅡ的水平没有影响.结论:脑缺血诱导的SynGAP丝氨酸磷酸化是由CaMKⅡ所催化的,SynGAP发生丝氨酸磷酸化后导致激活MAPK信号通路,在缺血过程中可能为一种细胞应激反应,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 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翟清华;郑蔚;张利霞;黄艳玲;乐婷

    目的:利用PDCA(plan do check action)循环式护理干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探讨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入住我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PDCA循环式护理,两组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和慢性肝病问卷CLDQ (chronic liver disease questionnaire)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生存质量评分和CLDQ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同源性分析

    作者:方艳平;张耀康;江凌晓;姜长宏;林丽娟;付亮;龙军

    目的: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同源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治疗MDR-Ab引起的感染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医院脑外科重症病房分离的12株MDR-Ab,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析其同源性.结果:12株MDR-Ab试验菌株中,经PFGE指纹图谱分析,可分为A、B、C、D、E、F6个基因型,其中A型和B型是主要流行基因型.结论:该研究证明该院脑外科患者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呈多克隆系并存,但尚不能证明存在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爆发流行,PFGE是研究临床菌株流行,菌株分型的有效手段.

  • 养血行血方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血流动力学调控的研究

    作者:肖家翔;宋桂琼

    目的:临床观察养血行血方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血流动力学的调控作用,以筛选有效方药.方法:收集6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控制眼压的基础上,治疗组以养血行血法组成的双芍护睛方、对照组予尼莫地平片口服,两组治疗前后均予彩色多普勒(CDFI)观察患眼视网膜中央动脉、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收缩期、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及阻力值.结果:治疗组视网膜中央动脉、眼动脉及睫状后短动脉的收缩期、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治疗后增加,阻力值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养血行血方能增加眼的血流速度,降低阻力值,对抗视神经的损伤以保护视功能.

  • 食管癌的MR研究新进展

    作者:刘官馥;李智勇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X线钡餐、超声内镜等在食管癌的诊疗方面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其综合评价能力均存在不足.MR作为一种无辐射的检查手段,在乳腺、肺部、肝脏等体部脏器已经逐步成熟使用,而有关食管癌MR的应用报道一直以来并不多见.近年来,诸多功能成像手段(动态增强MR、弥散成像等)也开始在食管癌的诊疗中得到初步应用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将着重介绍近年来食管癌MR成像,尤其是功能成像方面的新进展情况.

  • 百色市居民胃癌与慢性胃炎相关影响因素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岑朝;周喜汉;王超;李雄;黄达;龙少根;张通书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相关影响因素,为胃癌发病机制研究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家综合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的百色市居民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取同期胃镜检查、同性别、年龄(±5)和籍贯的慢性胃炎病例按1:1配对作对照组,通过28项胃癌相关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使用条件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比较胃癌与慢性胃炎之间相关影响因素的差异,筛选胃癌发病的独立因素.结果:胃癌与慢性胃炎各667例纳入研究,对单因素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的因素(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水源匮乏、吸烟、饮食不规律、胃溃疡病史、上消化道症状时间<1年者,与胃癌发病呈正相关,间断使用抑酸或制酸药则呈负相关.结论:环境因素可能是慢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主因,而遗传易感性的作用尚存争议.

  • 加强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治

    作者:李义凯

    鉴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危害性和多发性,学科界加强了对本病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3].但由于对本病认识的时间比较短,国内是1982年首届风湿病专题学术会议以来开始强调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并不是一类疾病.1987年《中华内科杂志》第7期发表的述评“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性关节不是一个病”以来,国内对本病的认识得到了广泛普及[4].但就目前的诊治现状而言,本病仍有许多问题亟待明确和认识.

  • 单切口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比较:Meta分析

    作者:黄乾鹏;朱立新;许小亮;耿小平

    目的:评价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LC)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LC)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Pubmed等数据库,查找发表于2010-2013年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研究1 300例患者,研究发现与CLC相比,SILC在出血量、疼痛、美观效果方面有优势,在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方面无差异,手术时间、并发症方面存在劣势.结论:SILC在美观等方面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手术时间长;总之,两种术式各有长短,需酌情选择.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