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颈内动脉开口狭窄患者的研究

    作者:段金海;徐书雯;莫建伟;王硕;肖豪;向绍通

    目的:评估老年症状性颈内动脉开口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远期疗效。方法:29例颈动脉开口狭窄患者接受了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手术治疗。结果:29例患者共置入支架29枚,技术成功率100%。平均随访24个月,其中2例在半年后行DSA复查时出现再狭窄,狭窄率均小于50%。1例术后未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半年后出现严重再狭窄,再次行支架植入术,随访2年TIA未再复发。2例术后出现缺血性脑卒中,均为行囊后扩者,其中1例经治疗完全恢复,1例遗留右侧肢体无力,不能行走。所有患者未发生后循环缺血、死亡及心肌梗死。结论: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技术可行,预后较好,可作为其二级预防的选择。

  •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候选膀胱尿路上皮癌分子标记的识别

    作者:肖四方;张应爱;肖敬川;曹卉;张淑芳

    目的:探讨基于Illumina平台的转录测序筛选出的膀胱癌的候选分子标记物在临床诊断中的可能应用价值。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2011-2013年3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对应的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转录组测序筛选出的候选基因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的4个候选基因, CDH1、CLDN7、VEGFA和PTPRF在转录组测序患者肿瘤组织相对于正常组织表达上调;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更多的患者验证发现,CDH1、VEGFA、PTPRF和CLDN7中,VEGFA相对表达水平上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VEGFA和PTPRF表达相对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PRF和肿瘤的初发和复发关系比较密切(P=0.002),其预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和83.3%。结论:VEGF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分子标志物,PTPRF有望作为预测膀胱肿瘤复发的分子参考指标。

  • 儿童右室流出道起搏与右室心尖起搏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晶;曾国洪;曾少颖;王树水

    目的:回顾性对比研究儿童行VVI起搏治疗的右室流出道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对近期心功能、QRS波时限及起搏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2006年7月至2013年11月,在我科行VVI起搏治疗的38例患儿病例资料,根据术中记录螺旋电极植入的部位分为右室流出道组(n=22)和右室心尖部组(n=16)。记录术前和术后的心脏彩超心功能指标及QRS波时限,术中与术后起搏参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右室流出道组与右室心尖组在术前及术后心功能指标、术中及术后的起搏阈值差值、导线阻抗差值、R波幅度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室流出道起搏组与右室心尖起搏组术后QRS波时限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与术后的QRS波时限差值[(134.95±12.86)ms vs(147.44±22.35)ms,t=1.3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右室流出道起搏安全可行,两者起搏术后QRS波时限增宽,但右室心尖起搏组QRS波时限增宽更明显。

  •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鉴定的血脂相关基因与冠心病的易感性研究

    作者:周莉;傅倩晰;汪龙;钟朝晖;李革;唐晓君

    目的:研究欧美白种人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新鉴定的4个血脂与冠心病易感基因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按照WHO冠心病诊断标准,选取冠心病病例1000例,年龄和性别频数匹配的对照1000例,采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检测基因多态性。结果:位于SORT1基因区域的rs599839和位于NCAN基因区域的rs16996148与中国汉族人冠心病发病风险有显著性关联。与rs599839基因型为AA者相比,基因型为AG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降低(OR=0.64,95%CI=0.48~0.85, P=0.002);与rs16996148基因型为GG者相比,基因型为GT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降低(OR=0.67,95%CI=0.52~0.91, P=0.008)。未发现位于B4GALT4基因区域的rs12695382和B3GALT4基因区域的rs2254287与中国汉族人冠心病发病风险有关。结论:欧美白种人新鉴定的两个血脂相关基因SORT1和NCAN与中国汉族人群的冠心病发病风险有关。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抑素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作者:李慧;钱毅;薛耀明;高方;张倩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素(ES)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80例2型糖尿病患者(30例无肾病、20例有微量蛋白尿、30例有大量蛋白尿)的血浆VEGF和ES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1)大量蛋白尿组血浆VEGF和ES水平均高于无肾病组和微量蛋白尿组(均P<0.05);微量蛋白尿组血浆VEGF和ES水平高于无肾病组(均P<0.05)。(2)血浆VEGF和ES水平均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呈正相关(r=0.226, P<0.01; r=0.491, P<0.01),均与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r=-0.237, P<0.05;r=-0.620, P<0.01)。(3)无肾病组和微量蛋白尿组血浆VEGF水平均与ES呈正相关(r1=0.633, P1<0.01;r2=0.532, P2<0.05),而大量蛋白尿组血浆VEGF与ES不相关(r3=0.175, P3>0.05)。结论:血浆中VEGF和ES水平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临床分期有中不同程度的增高,并与mAlb、eGFR密切相关,且VEGF和ES的平衡失调可能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洁思;潘健楷;郭义龙;张冲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40例BP皮损组织中MMP-2和MMP-9的表达情况,并与1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对照。结果:BP表皮细胞浆内MMP-2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32/40)和75.0%(30/40);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0.0%(2/10)和10.0%(1/10)。 BP皮损组织中MMP-2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11.72,P<0.01)。 MMP-2与MMP-9在BP皮损组织的表达呈正相关(r=0.79,P<0.05)。结论:MMP-2和MMP-9可能通过降解胶原,破坏基底膜,参与BP的发病过程,也可能是加剧BP组织损伤的因素之一。

  • 血浆置换联合穴位注射对重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作者:覃雪英;陆启峰;覃后继;黄美金;丘海先;邓凤莲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6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9例,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配合血浆置换术;B组31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4项肝纤维化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C组)比较。结果:治疗前A、B两组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都高于C组(P<0.001);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水平均下降,其中B组各项指标下降尤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B组治疗后与C组比较,Ⅳ-C、PCⅢ两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黄芪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缺血性小卒中复发及复发大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区腾飞;潘速跃;杨洁;李艳秋;李永鸿;李荣;王金良

    目的:探讨缺血性小卒中复发及复发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跟踪随访我院神经内科284例首次住院并确诊为缺血性小卒中患者,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各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尚未复发组和复发组单因素分析比较,卒中史、颅内动脉狭窄、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病、酗酒史、冠心病等因素在统计学上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未复发大卒中组和复发大卒中组比较,颅内动脉狭窄、高血压病、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亚型、穿支动脉疾病(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等因素,在统计学上差异存在显著性;(2)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卒中史、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因素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颅内动脉狭窄、PAD等因素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针对高血压病、冠心病、颅内动脉狭窄、PAD等独立危险因素,做好缺血性小卒中二级预防。

  • 白细胞介素24对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农卫霞;潘歆;魏娟;吴广胜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4(IL-24)对成人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体外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随机选择在石河子大学一附院住院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5例,均经FAB分型或免疫学分型确诊,其中确诊未治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5例,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10例。取患者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以不同浓度IL-24作用于成人急性白血病BMMNC。应用四氮唑蓝(MTT)比色还原法,检测IL-24对急性白血病BMMNC体外生长的影响;采用AnnexinV-FITC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检测IL-24对急性白血病BMMNC增殖状况的影响;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L-24对急性白血病BMMNC中caspase-3和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MTT法发现IL-24对体外培养的白血病BMMNC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IL-24浓度50 ng/mL作用于急性白血病BMMNC 48 h后,Annexin V-PI检测结果显示凋亡率为(39.21±5.79)%,高于对照组(P<0.01)。 RT-PCR检测显示,不同浓度IL-24处理白血病BMMNC,能够增加caspase-3 mRNA的表达,降低bcl-2 mRNA的表达。结论:IL-24对体外培养的成人急性白血病BMMNC,有明显的生长抑制、诱导凋亡作用。 IL-24可以上调caspase-3 mRNA表达,下调bcl-2 mRNA表达,可能是IL-24抑制急性白血病BMMNC生长作用的重要机制。

  •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营养状况相互关系的探讨

    作者:陈品儒;谭守勇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对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确诊的NTM肺病患者78例,分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组43例和正常组35例。探讨细胞免疫功能与营养指标相关性。结果:外周血CD4+与CD3+、CD8+T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2.03±0.87)呈正相关(P<0.05)。与ALB、PA无相关性(P>0.05)。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组外周血淋巴细胞(TLC)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合并支气管扩张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M患者多伴有营养不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NTM患者合并支气管扩张多见,TLC减少明显,但CD4+T淋巴细胞与血清蛋白质(ALB+PA)水平无必然相关性,NTM患者病变的严重程度是基础病变与细胞免疫、营养和感染等因素的共同结果。

  • 皮肤交感反应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急性期的变化

    作者:余青云;刘爱群;洪铭范;程静;彭忠兴;危智盛

    目的:通过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急性期患者手部皮肤交感反应(SSR)变化特点,研究交感神经活动在SH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50例脑卒中合并SHS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组(SHS组),50例脑卒中无合并SHS患者为非SHS对照组(N-SHS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健康组)。各研究对象均行双侧SSR检测。结果:SHS组及N-SHS组SSR检出率较健康组明显减低(P<0.01);SHS组自身患侧与健侧比较,患侧手部SSR波幅较健侧增高(P<0.05),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SHS组与健康组比较,SHS组双侧手部SSR潜伏期延长(P<0.05),波幅显著减低(P<0.01)。结论:脑卒中后SHS急性期双侧SSR发生改变,表现在交感活动中枢抑制;SSR异常可能是卒中后偏瘫患者并发SHS早期预警指标。

  • 左主干病变冠脉介入或搭桥预后及危险分层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传艳;陈黎明;崔连群

    目的:比较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D)患者分别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及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及预测因子,并对行PCI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方法:分析201例行PCI或CABG治疗的ULMCAD患者的MACE发生率,统计分析得到影响MACE的预测因子。对PCI组中的预测因子进行赋值并分层,在另外126例病例中验证这种分层对预测MACE的有效性。结果:PCI及CABG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16%及11.9%。PCI组中,LVEF、合并糖尿病、Syntax积分与MACE相关。CABG组中,年龄、LVEF及肾功能不全与MACE相关。验证结果表明依据LVEF、是否合并糖尿病及Syntax积分进行的危险分层对MACE发生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左主干病变行PCI可行且远期效果较好。依据LVEF、是否合并糖尿病及Syntax积分进行的危险分层对MACE发生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肝移植术后糖代谢变化和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徐晓东;谢汝莹;林硕;舒冏;王曼曼;穆攀伟;曾龙驿

    目的:通过对肝移植术后1个月、3个月、1年、3年的糖代谢和影响因素进行评估,了解其动态变化。方法:收集移植患者临床资料,在术后4个时间点分别对患者的糖代谢状态进行评估,并将其分为血糖正常组和血糖异常组,对2组患者的术前资料和术后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1年、3年血糖异常组分别占74.0%、43.9%、29.4%、24.1%。两组患者相比,年龄>45岁在术后1个月、3个月、1年、3年有统计学差异;他克莫司的使用在术后3个月、1年、3年具有统计学差异,但他克莫司的剂量和血药浓度差异无显著性;大剂量激素的应用在术后1个月、3个月有统计学差异;BMI偏大和急性排斥反应在术后1个月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肝移植术后糖代谢异常在术后早期高发,随时间延长相当一部分患者糖代谢出现好转。年龄>45岁和他克莫司长时间影响术后糖代谢。 BMI偏大和急性排斥反应只在术后早期对糖代谢有显著影响。大剂量激素对糖代谢的影响至少在术后3个月内有统计学意义,但到术后1年无显著影响。

  • 新疆哈萨克族人群缝隙连接蛋白40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作者:张文雯;石文艳;刘卫东;马克涛;李丽;司军强

    目的:研究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患者缝隙连接蛋白40(connexin, Cx40)基因多态性位点-44G>A、+71A>G与EH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新疆哈萨克族130名EH患者及15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基因分型。结果:-44G>A位点EH组基因型AA、AG、GG和等位基因A、G频率分别为5.38%、40.0%、54.62%和25.38%、74.62%,EH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1A>G位点EH组基因型AA、AG、GG和等位基因A、G频率分别为54.62%、40.0%、5.38%和74.62%、25.38%,EH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哈萨克族人群Cx40基因的多态位点-44G>A、+71A>G可能与EH无关。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外周血IL-27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冰;李志樑;靳文;傅强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外周血IL-27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住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的NYHAⅣ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其中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并采用CRRT治疗者3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变化, 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27、BNP的表达。结果: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相比,外周血IL-27浓度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降低,BNP浓度升高(P<0.05);经CRRT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外周血中IL-27浓度明显升高,BNP浓度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所有入选患者外周血中IL-27浓度与BNP浓度呈负相关(P<0.05),与LVEF呈正相关(P<0.05)。结论:IL-27参与了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CRRT可能部分通过影响免疫炎症机制调控心肾功能。

  • 脾酪氨酸激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何中慧;徐红;牛菲菲

    目的:探讨脾酪氨酸激酶(Syk)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分析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 time-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yk mRNA及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Syk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低于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yk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Syk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检测Syk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

  • MTHF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赵娟;周正艳;蔡超群;禹华旭;周毅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与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67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677C→T突变)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45例AD患者和48例健康老年人的MTHF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加以对照分析。结果:AD患者MTHFR基因677位点的各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AD组和对照组间C、T基因频率分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D组中,T基因的频率略高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中MTHFR基因67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677C→T突变)不是AD发病的致病因素,但可能对AD有一定影响。

  • 沙盘游戏结合家庭辅导对儿童学校恐惧症及其自我意识的研究

    作者:刘军;苏程;文飞;吴文涛;汤姿英

    目的:研究沙盘游戏结合家庭辅导对儿童学校恐惧症及其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方法:采用沙盘游戏结合家庭辅导对28例学校恐惧症儿童进行2个月的临床治疗,沙盘游戏和家庭辅导每周各1次,时间均为45 min。采用临床疗效分量表(CGI-GI)评定疗效, 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分别于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后3个月对儿童自我意识状况进行测评。结果:沙盘游戏结合家庭辅导治疗儿童学校恐惧症总体疗效85%。除躯体外貌与属性因子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行为因子、智力与学校情况因子、焦虑因子、合群因子、幸福与满足因子以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3个月后重测,儿童自我意识各因子以及总分较治疗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沙盘游戏结合家庭辅导对儿童学校恐惧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对患病儿童自我意识有积极的持续性影响。

  • Caveolin-3基因多态性的筛查及其在中国汉族糖尿病患者中的特点

    作者:黄勤;黄亿元;邓玉风;冼晶;路文盛;韦红巧

    目的:观察我国汉族正常人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Caveolin-3(CAV3)基因的多态性差异,并介绍一种研究CAV3相关遗传病的实用方法。方法:CAV3基因只有2个很短的外显子,使用PCR-SSCP进行筛查,然后选择性测序。针对性地设计引物,经过PCR-SSCP分别测定50例正常人和50例T2DM样本的基因外显子基因多态性情况。结果:PCR-SSCP发现T2DM患者CAV3基因电泳变异累计发生率为48%,而正常人变异累计发生率为7%,存在显著差异(P<0.001)。抽查变异条带,测序证实发生了碱基变异。结论:中国人T2DM的CAV3基因存在增加的多态性特征,PCR-SSCP法可有效地进行初步筛查;提示CAV3基因多态性可能是中国人T2DM发生的遗传背景之一。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的临床观察

    作者:康邦国

    目的:观察PCI术联合依达拉奉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和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方法:A组采用常规PCI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B组仅采用常规PCI术,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两组均成功行PCI术,术后血流分级、心肌再灌注情况以及ST段回落率无显著差异(P>0.05);48 h后A组患者血清中MDA含量为(3.16±0.12)mol/L, B组患者血清中MDA含量为(4.38±0.13) 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后A组心功能指标优于B组,A组心肌再梗死率和心律失常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 PCI前后应用依达拉奉,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短期心功能,但其长期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 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循环microRNA表达谱差异的初步分析

    作者:李武英;金俊;陈健;郭阳;汤郡;谭盛

    目的:利用microRNA芯片研究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循环血浆中是否存在相关的miRNAs及有表达差异的miRNAs。方法:分别收集急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全血各3例,运用Norgen血浆外泌体RNA提取试剂盒提取血浆总RNA并通过定量PCR进行质量和浓度检测。采用μParaflorTM microRNA芯片技术进行miRNAs表达谱研究。用相关软件和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血浆中发现8个与脑卒中相关的miRNAs,且有显著差异性表达(P<0.05)。脑梗死和健康对照者、脑出血和健康对照者间分别有11、24个差异表达miRNAs,但两两比较上调或下调2倍以上的差异表达的miRNAs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和脑出血组间miRNA的表达差异可能与不同类型脑卒中的发生发展相关,可为进一步研究急性脑卒中发生的表观遗传学分子机制提供依据。

  • 膀胱灌注无菌透明质酸钠治疗膀胱癌电切术后灌注化疗并发症疗效观察

    作者:杨剑辉;任雨;张曙伟;谢振华

    目的:探讨膀胱灌注无菌透明质酸钠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膀胱灌注化疗所致并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患者23例,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均大于或等于12分,其中女7例,男16例。术后盐酸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排空膀胱后即刻无菌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4次,然后每个月1次,共4次。采用OABSS问卷表进行疗效分析。结果:23例患者治疗期间生命体征平稳。1例女性患者因尿频、尿急不能耐受,停止盐酸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行无菌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后症状减轻,恢复盐酸吡柔比星膀胱灌注。3例症状减轻后又加重,诊断尿路感染,敏感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减轻。治疗前的OABSS总评分、白天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尿急、急迫性尿失禁评分分别为(13.04±0.98)、(1.82±0.39)、(2.83±0.39)、(4.48±0.51)、(3.86±0.56)分,治疗后的OABSS总评分、白天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尿急、急迫性尿失禁评分分别为(5.00±3.29)、(0.65±0.57)、(2.10±0.80)、(1.91±1.20)、(1.27±1.16)分。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菌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在临床应用中能够安全、有效地显著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因行TUR-BT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所致的并发症。

  • 儿童腺样体局部菌群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

    作者:李健忠

    目的:探究腺样体肥大患儿当中局部菌群情况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cMOE)发病的关系。方法:对计划行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切除前于鼻内镜下腺样体表面、深部取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对培养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在腺样体表面和深部取样中,发现条件致病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的出现率为5%~15%,在无慢性分泌性中耳炎(Ⅰ组)和cMOE(Ⅱ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腺样体表面和深部化脓性链球菌阳性率(P=0.036)、腺样体深部普雷沃菌阳性率(P=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童腺样体肥大合并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当中,根据研究结果我们传统认为的部分致病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在cMOE致病因素中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反而部分细菌表现出来的抑制机制在cMOE发病有一定作用。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细菌间的相互干扰、抑制可能是cMOE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NIHSS评分与血管闭塞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戴威;付睿;席春江;赵星辉;黄栋;张彤

    目的:探讨在急性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病例中,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脑血管造影诊断近端大血管(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的关系,并分析该评分是否可以为临床预测大血管闭塞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患者就诊时的NIHSS评分与起病10 h内的脑血管造影资料。根据脑血管造影是否发现大血管闭塞将病例分为两组:大血管闭塞组45例(占68.2%)和非大血管闭塞组21例(占31.8%)。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寻找使用NIHSS评分预测大血管闭塞的佳判断阈值。结果:从卒中起病至开始脑血管造影的平均时间为(327±93) min,基线NIHSS评分中位数是12.5分(3~30分),发现大血管闭塞组NIHSS评分中位数明显高于非大血管闭塞组(15分vs 7分,t=6.9,P<0.0001)。NIHSS评分预测大血管闭塞的佳判断阈值是NIHSS评分≥12分,灵敏度是84.4%,特异度90.5%,阳性预测值95.1%,阴性预测值76%。结论:在急性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患者,NIHSS评分与大血管闭塞有明显的相关性,NIHSS评分≥12分时,颈内动脉系统大血管闭塞发生的可能性大。

  • Amplatz 扩张器一步到位筋膜扩张法在微通道经皮肾镜术中的应用

    作者:徐述雄;王振兴;朱建国;石华;李凯;王元林;杨秀书;刘军;孙兆林;夏术阶

    目的:评估Amplatz扩张器一步到位筋膜扩张法在微通道经皮肾镜术(mPCNL)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依据采用Amplatz扩张器扩张筋膜方式的不同,将愿意接受mPCNL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101例,采用依序筋膜扩张法;Ⅱ组112例,采用一步到位筋膜扩张法。两组患者在通道成功率、通道建立时间、失血量、结石清除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进行mPCNL,Ⅰ组患者在通道建立时间方面明显长于Ⅱ组[(5.3±1.7)min vs (2.1±1.3)min,P<0.05],两组在失血量、结石清除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mplatz扩张器一步到位筋膜扩张器扩张法节约了手术时间,在mPCNL中是安全、可行的。

  • 狼疮胰腺炎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温旭升;袁诗雯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狼疮相关胰腺炎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并进一步识别狼疮胰腺炎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5-2009年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鹤山市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狼疮胰腺炎患者的病例记录。研究内容包括患者人口数据、实验室数据和临床数据。结果:2005-2009年5年中,298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有19例终诊断为狼疮胰腺炎,其总体患病率为0.64%,发病率为1.27例/1000人年。超过半数患者在发生SLE的1年内出现急性胰腺炎。狼疮胰腺炎组较对照组伴有明显更低的血色素、白蛋白和补体C3。狼疮胰腺炎组的D-Ⅱ聚体水平和SLEDA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狼疮胰腺炎组较对照组明显更多合并中枢神经受累、肺脏受累和肝酶升高。经Logistic回归分析,仅D-Ⅱ聚体水平和肝酶升高被回归方程接纳,为有意义的相关因素。结论:狼疮胰腺炎少见且均发生于狼疮高度活动期;D-Ⅱ聚体水平和肝酶升高是狼疮胰腺炎有意义的临床预测因素。

  • 美学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应用

    作者:苏媛;吕影涛;刘卫平;黄雁红;张雪洋

    目的:评估美学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范围及应用技巧。方法:选择美学区15例共15颗无法保存的上前牙,微创拔除后即刻植入Xive?种植体共15枚,均于当天完成临时固定修复,6个月完成终修复。终修复后追踪观察6~36个月,评估种植体的存留率,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情况,修复体的功能状况,牙龈乳头指数以及患者主观满意度。结果:15枚种植体无松动、脱落,存留率为100%;平均边缘骨吸收为(0.67±0.3)mm;修复体功能发挥良好;牙龈乳头指数为2~3度,患者满意率93.3%。结论:在美学区进行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基础上,能获得理想的功能和美学效果。

  • Bazin 硬红斑1例

    作者:叶雪英;彭剑虹;胡灏

    患者女,60岁,退休工人。因“右下肢皮下结节伴溃烂1年”于2013年11月13日于东莞市中医院住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数个皮下结节,质硬,色潮红,如硬币大小,压痛明显,以右小腿内侧面为主,其中右小腿内侧中部硬结逐渐溃烂,伴肿痛,有黄色液体渗出,无胫前痛性结节,无关节疼痛,无全身发热,无口腔溃疡,无面部红斑,无脱发,曾到当地医院就诊,予静滴抗生素数天未见明显疗效。

  • 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转归的影响

    作者:祁风;崔香丽;余科;韦朝霞;刘祖佑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筛选出脑梗死合并MCA狭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阿托伐他汀治疗1年)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同时予以基础疾病的相关治疗。分别于治疗1年后复查TCD,记录MCA狭窄程度的变化及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发生。结果:共94例患者入组,其中治疗组49例,对照组45例。1年后复查TCD,发现治疗组MCA狭窄程度好转23例(46.9%)、稳定23例(46.9%)、进展3例(6.1%);对照组MCA狭窄程度好转9例(20.0%)、稳定24例(53.3%)、进展12例(26.7%),治疗组MCA狭窄程度好转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狭窄进展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1年内治疗组1例(2.0%)脑血管事件再发,对照组6例(13.3%)再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具有稳定或逆转MCA狭窄进展的作用,并能减少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发生。

  • 茚达特罗治疗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谢展鸿;高怡;关伟杰

    目的:观察并分析茚达特罗在极重度通气功能障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处于稳定期,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后仍然感觉呼吸困难的极重度通气功能障碍COPD患者,以茚达特罗替代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观察患者用药前和用药90 d后的肺功能指标、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的变化。结果:患者用药90 d后用力肺活量(FVC)平均增加0.15 L,深吸气量(IC)平均增加0.51 L,均有较大的改善;FEV1与FEV1/FVC%变化不大;全部患者CAT评分比用药前平均下降8.7分,客观表现为呼吸困难的缓解和对生活质量影响程度降低,而且无合并症加重。结论:茚达特罗可以改善极重度通气功能障碍COPD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且有一定的安全性。

  • 尤瑞克林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的作用及疗效观察

    作者:潘剑罡;柯俊龙;张惠婷

    目的:通过CTA评估尤瑞克林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的作用及疗效。方法:收集60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均予以相同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尤瑞克林0.15 PNA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4 d,应用CTA的rLMC评分评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的差异,并以NIHSS评分及ADL评分评估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下降,ADL评分显著升高(P<0.05),rLMC评分显著升高(P<0.01)。结论:尤瑞克林能有效促进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的形成,且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 阿托伐他汀对人CD4+T淋巴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江友;李浪;周游;苏强;刘洋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在体外对人CD4+T淋巴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表达的影响。方法:取20例健康志愿者的新鲜外周血,随机分为空白组、PHA刺激组、PHA+(1、5、10μmol/L)阿托伐他汀组,体外培养48 h后进行PDCD4 mRNA和蛋白及相关炎性因子的检测。结果:PHA刺激组PDCD4 mRNA、蛋白表达及上清TNF-α及IL-10浓度均升高(均P<0.05);经阿托伐他汀干预后,能够使PDCD4 mRNA、蛋白表达量及TNF-α浓度明显下降,而上清液IL-10浓度进一步增加;TNF-α与PDCD4蛋白呈明显的正相关(r=0.782,P<0.01),IL-10与PDCD4蛋白呈明显的负相关(r=-0.653,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通过调控人CD4+T淋巴细胞PDCD4表达,从而发挥抗炎的作用。

  • 大蒜素联合环磷酰胺对体外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谢军;朱德力;曾纪晓

    目的:探讨大蒜素联合环磷酰胺(CTX)对体外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K-N-SH细胞增殖的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TX组、大蒜素组、大蒜素+CTXⅠ组(大蒜素20μg/L+CTX 20μg/L)和大蒜素+CTXⅡ组(大蒜素40μg/L+CTX 20μg/L),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 MTT法测定大蒜素联合CTX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荧光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情况。结果:大蒜素、CTX均可以抑制SK-N-SH细胞增殖,联合运用后效果更强,且呈剂量依赖(P﹤0.05或P﹤0.01);大蒜素+CTXⅠ组、大蒜素+CTXⅡ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8.53±2.06)%和(60.83±2.77)%,与空白对照组[(5.21±0.29)%]、大蒜素组[(30.75±1.25)%]和CTX组[(33.68±1.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大蒜素能阻滞SK-N-SH细胞周期于G0/G1期(P﹤0.05),联合CTX后可以显著减少S期细胞比例(P﹤0.01)。结论:大蒜素能够抑制SK-N-SH细胞增殖,联合CTX后可以发挥协同效应,其机制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后者可能与大蒜素阻滞细胞在G0/G1期有关。

  • 姜黄素对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脊髓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张文璇;赵伟成;廖美娟;杨承祥

    目的:评价姜黄素对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脊髓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 STZ )60 mg/kg诱导大鼠DPN模型,在造模成功的大鼠中取2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 组,n=10)和姜黄素治疗组(C组,n=10),另取10只同月龄大鼠为空白对照组(N组,n=10)。C、D组在第28天后分别每天给予200 mg/kg的姜黄素和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2周。于注射STZ前(T1)、注射STZ后2、7、14、21、28、35、42 d(T2~8)测定尾静脉血糖浓度;于T1、T3~8时测定大鼠右后爪缩足机械反应阈值(PWT);于T8时处死大鼠,取腰段脊髓检测TNF-α和IL-6的含量。结果:与N组比较,D和C组T2~8时血糖浓度升高(P <0.05),T4~8时PWT降低(P <0.01);与D组比较,C组T7、8时PWT升高(P <0.05);与T1时比较,D和C组T2~8时血糖浓度升高(P <0.05);与T6时比较,T7、8时C组PWT升高(P<0.05)。与N组比较,D和C组大鼠脊髓TNF-α和IL-6含量升高(P<0.05);与D组比较,C组大鼠脊髓TNF-α和IL-6的含量均下降(P<0.05)。结论:姜黄素改善DPN大鼠的疼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脊髓炎症因子有关。

  • 生长抑素对猪体外循环下急性期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及IL-10的影响

    作者:蔡开灿;陈鹏;吴华;刘太省;孙慧美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SST)对猪体外循环(CPB)急性期TNF-α、IL-6及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家猪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S00组)、给予SST剂量5μg/kg(SS05组)、10μg/kg(SS10组)及20μg/kg (SS20组);各组均行体外循环阻断45 min。于CPB前15 min(T0)、CPB结束时(T1)、术后2 h(T2)、4 h(T3)及6 h(T4)抽取动脉血,以检测TNF-α、IL-6及IL-10水平并比较分析。结果:各组CPB后TNF-α、IL-6、IL-10水平均较T0时显著升高(P<0.05);在T1~T4时,SS10与SS20组TNF-α及IL-6水平低于SS00组(P<0.05),而IL-10水平则高于SS00组(P<0.05)。结论:CPB开始前给予一定剂量的SST能够减轻体外循环急性期炎症反应;SST应用于CPB中不影响手术安全性。

  • 酪氨酸激酶Src在白色念珠菌感染中的机制研究

    作者:崔树娜;钱静;卜平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Src在白色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Alarmarblue法检测不同浓度Src抑制剂PP2作用巨噬细胞不同时间点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荧光定量法检测巨噬细胞对FITC标记的白色念珠菌感染吞噬作用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PP2对巨噬细胞感染白色念珠菌产生细胞因子TNF-α和IL-10的影响。结果:0~33.3μmol/L的PP2作用细胞2 h后对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11.1、33.3μmol/L的PP2作用细胞24 h后细胞增殖率分别为78%、9%,48 h后增殖率分别为54%、13%。11.1μmol/L的PP2仅在作用巨噬细胞48 h后,抑制巨噬细胞对白色念珠菌的吞噬,此作用可能与抑制增殖相关,然而,PP2能显著抑制白色念珠菌对巨噬细胞的免疫应答,表现为显著抑制细胞因子TNF-α和IL-10的产生,有效浓度为11.1~33.3μmol/L(P<0.01)。结论:酪氨酸激酶Src在巨噬细胞识别白色念珠菌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细胞因子免疫应答中作用更加显著。

  • 淫羊藿苷对精索静脉曲张致大鼠附睾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拮抗作用

    作者:查文良;余薇;白育庭;高卉;张孝斌;陈学杰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对精索静脉曲张模型大鼠附睾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青春期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EV)组、ICA治疗组。 EV模型的建立采用左肾静脉部分结扎法。检测附睾匀浆中唾液酸和肉毒碱含量;观察附睾组织显微及超微结构变化;检测附睾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EV组附睾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与EV组比较,ICA治疗组附睾上皮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损害明显减轻。EV组大鼠附睾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而ICA治疗组附睾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EV组(P<0.01)。EV组大鼠附睾组织唾液酸和肉毒碱含量分别显著低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而ICA治疗组附睾组织唾液酸和肉毒碱含量分别显著高于EV组(P<0.01)。结论:精索静脉曲张可引起附睾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损害,诱导细胞凋亡,而ICA可修复这些损害。

  • 髓源性抑制细胞对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

    作者:胡晓光;童荔;刘勇军;曹璐;朱艳平;管向东;蔡常洁

    目的:研究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对脓毒症小鼠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脓毒症小鼠模型,术后不同时间点检测MDSCs 在脾脏中的变化。通过CLP 术后腹腔注射MDSCs,观察脓毒症小鼠炎症因子及生存率的变化。结果:随着脓毒症的进展,MDSCs 在脓毒症小鼠脾脏中不断聚集,可增加抗炎因子(IL鄄10)的产生,减少炎症因子(INF鄄γ)的释放,从而改善脓毒症的预后。结论:MDSCs 可以减轻脓毒症的炎症反应,提高脓毒症小鼠的生存率,从而为治疗脓毒症提供新的思路。

  • 二氢杨梅素诱导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途径的探讨

    作者:岑钧华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对人类肝癌细胞株HepG2的抑制生长和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噻唑蓝比色法测试二氢杨梅素对细胞死亡率和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并计算半抑制浓度IC50;通过HE荧光染色法和Annexin V-PI 流式细胞术分别观察和分析二氢杨梅素对肝癌细胞HepG2各个细胞周期的影响,后利用Western 印迹法对与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的蛋白群p34cdc-2、CyclinB1、Bcl-2和PARP 在二氢杨梅素作用前后的表达量进行研究。结果: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死亡率随着二氢杨梅素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IC50值为(35.22±1.56)μmol / L,且呈现良好量效关系;二氢杨梅素对肝癌细胞HepG2各个细胞周期均有显著影响,其中G2/ M 期细胞比率剧增、S 期细胞比率大幅降低,而G0/ G1期细胞比率则呈指数级减少,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p34cdc-2蛋白的表达量未见变化,CyclinB1蛋白的表达量剧增,Bcl-2蛋白的表达量大幅下降,而PARP 蛋白则因发生水解而表达量有所减少。结论:二氢杨梅素对人类肝癌细胞株HepG2具显著的抑制生长和诱导凋亡的药理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线粒体信号转导途径,激活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进而参与细胞凋亡。

  •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7例临床分析

    作者:林颖;杨琳琳;梁海莹;何洁媛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DIHS)是具有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肾损害、血液学改变等特征性表现的一种新的重症药源性疾病,死亡率高,受到临床日益关注和重视。本文将7例DIHS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和预后转归等进行分析,供广大临床医师借鉴参考。

  • 使用碘仿、甲硝唑、丁香油治疗干槽症的体会

    作者:司徒熙

    拔牙后由于多种原因使凝血纤维蛋白溶解而引起干槽症。患者感到创口剧烈疼痛,口服止痛药效果欠佳。根据丁香油具有按抚、止痛、消炎的原理。对98例干槽症用丁香油加甲硝唑、碘仿棉球止痛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 硬化性脂膜炎13例临床分析

    作者:梁俊琴;布瓦杰尔·亚克亚;普雄明;赵晓红

    硬化性脂膜炎又称硬皮病样皮下炎、脂肪性皮肤硬化症,是一种皮下脂肪炎症性疾病,病因不明,好发于中年以后的女性,常伴有小腿静脉功能不全和小腿溃疡,病程较长,在临床相对少见[1]。本文主要分析2007-2013年间我科收治住院的13例硬化性脂膜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误诊、治疗及预后情况,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经肱动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6例临床观察

    作者:龚中庆;孙黎明;徐海涛;王怡练;董政

    目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方法[1-2]。近年来经桡动脉路径行急诊 PCI 已成为常规手术路径,但桡动脉较细,穿刺相对困难,且易因桡动脉痉挛等原因而延长再灌注时间。因此寻求新的手术路径行急诊PCI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收集分析了经肱动脉行急诊 PCI 患者的资料,现报告如下。

  • 鼻内镜下经鼻中隔入路腭正中囊肿切除术4例

    作者:李军政;陈伟南;邓丽芳;高翔;李荣需;田文栋;李湘平

    临床上非齿源性颌骨囊肿较为少见,腭正中囊肿为非齿源性囊肿中的一种类型,早期一般无特殊症状,大多是在体检中发现,囊肿增大后可出现周围压迫症状[1]。传统治疗方法为经唇龈或口腔上腭切口行囊肿切除术,手术创伤较大,且部分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口腔或鼻腔瘘管形成难以愈合[2]。我们采用内镜下经鼻中隔入路手术切除腭正中囊肿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张国华;邓明朝;容庆丰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可引起鼻塞、头痛、鼻出血等多种症状。有研究表明鼻中隔偏曲常常同时存在同侧或对侧鼻甲、钩突等解剖异常。近年来提出的鼻腔扩容术较符合鼻中隔偏曲的治疗理念。本研究对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诊治的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鼻腔扩容术进行治疗,并与单纯的鼻中隔矫正术对比,以探讨鼻腔扩容术在治疗鼻中隔偏曲中的应用价值。

  • 急性主动脉夹层分子生物学标记物研究现状与进展

    作者:杨永超;王晓武;董文鹏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是指具有相似临床特点和危险性的短时间内发生的主动脉病变[1],其中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是风险高的一种,出现胸痛等症状后死亡率每小时增加1%~2%[2]。文献报道AAD的发病率在每年(50~100)/10万人,大宗尸检报告提示发病率为0.2%~0.8%[3];统计表明AAD发病24 h、48 h和2周的病死率依次高达35%、50%和80%[4],国内有报道48 h内死亡率更是高达68%[5]。

  • 硫化氢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木其尔;段乐;张兵

    近年来因治疗措施的改进有效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从而使心力衰竭患病率逐年增高。传统的药物治疗虽然能有效缓解心力衰竭的症状,但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再次入院率及死亡率仍居高不下。作为体内第三类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 H2S)被证实在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并在多种疾病状态中显示出极大的治疗性应用前景。研究显示H2S对实验动物心力衰竭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本文结合H2S治疗心衰研究的新进展,围绕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房颤的外科消融治疗现状

    作者:杨博;王晓武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胡大一等[1]在全国13个省份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发现我国房颤总患病率为0.77%,在年龄大于70岁的老人中可达到10%,在西方国家,人群患病率在1%~2%之间,随年龄增长显著上升[2]。房颤的治疗发展飞速,药物治疗安全、经济、方便,但疗效较差,尤其是对于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患者,很难达到治愈的效果,而外科迷宫手术的开创为房颤的彻底治愈带来了希望,但手术过程复杂,并发症多,限制了其应用,在迷宫手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外科消融术不仅克服了迷宫手术的诸多并发症,而且有可观的术后疗效,是目前外科治疗房颤的基本手段,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 哺乳动物长非编码RNA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新进展

    作者:樊波;徐昌水

    哺乳动物以及其他生物体的基因组产生成千上万没有明显蛋白编码能力的长转录物,即长(或大型)非编码RNA(lncRNAs),在基因表达的调控、剂量补偿、基因组印记、核组装与分割以及核细胞质转运等许多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2]。尽管lncRNAs与疾病的症状或因果关系还不清楚,但在各种人类疾病和机体紊乱中许多lncRNAs异常调节[3]。因此,哺乳动物中功能性 lncRNAs 被转录的数目、lncRNAs的生物学功能与作用机制以及lncRNAs在人类疾病中的潜在作用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4]。

  • 阿尔茨海默病的免疫治疗:现状及思考

    作者:严斌;何月;周国庆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占全部痴呆的60%~70%。美国目前AD患者约占痴呆总人数的60%[1]。AD的发病机制主要与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抑制乙酰胆碱通路、淀粉样沉积、tau蛋白磷酸化、氧化压力、金属离子失调和炎症以及胆固醇和谷氨酸盐的参与有关[2]。β淀粉样蛋白(Aβ)是老年斑的主要成分,在AD发病中起关键作用[3]。老年痴呆病程缓慢不可逆,以智能损害为主,表现出语言、记忆、生存能力及焦虑、抑郁、恐惧等不同程度和种类的不良情绪状态,对其生存质量造成不良影响[4]。由PDAPP大鼠转基因而来的AD模型,其中第17位密码子上苯丙氨酸代替缬氨酸,由于过度表达人类APP,这一大鼠模型发生了很多类似于人类具有年龄依赖性和大脑区域依赖性的AD症状。Schenk等在没有出现特征性症状前,选取具有典型皮质斑块和神经胶质增生并大于11月龄的老鼠,于6周时间里对这些转基因大鼠接种人工合成的人类Aβ42蛋白。他们证实大鼠接种后产生针对 Aβ42蛋白的高滴度抗体,幼鼠没有产生皮质斑块,然而年长的老鼠中淀粉样蛋白斑块负荷和神经胶质增生也明显减少。在一些不同的转基因模型注射不同的淀粉样蛋白片段也广泛地再现了类似于以上的结果。这些实验提示了免疫治疗对于预防疾病和治疗AD的潜在实用性。爱尔兰都柏林Elan制药公司的研究者提供了支持初免疫研究的前期临床数据。免疫接种反应可针对AD病理--Aβ沉积产生靶向治疗作用。经外周静脉给予单克隆抗体或者免疫球蛋白产生多克隆抗体靶向治疗Aβ,这些方法都被用在免疫治疗AD上。以上方法与传统的免疫抑制治疗不同,比如类固醇和非类固醇抗炎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提示这些药物可能具有有效的治疗作用,但是没有大型的临床双盲研究得出肯定的结果[5]。本文就以上内容的进展进行综述。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影响

    作者:马静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54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在12个月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进行评定,并对遵医行为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后对照组和干预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下降(P<0.05)。护理后干预组焦虑和抑郁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干预组总心脏不良时间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干预组患者坚持服药、均衡饮食、戒烟戒酒、适当锻炼及定期复查等遵医行为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应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与细菌生化反应鉴定膝关节脓液分离的念珠状链杆菌

    作者:张伟铮;邓光远;屈平华;陈文科;林冬玲;陈茶

    目的:对我院一名患者左膝关节脓液中分离到的1株少见病原菌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探讨该方法在临床病原菌鉴定方面的意义。方法:采用16S rRNA基因序列的测定、细菌形态学以及商品化的Vitek 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API 20NE、API 20E与API 50CH系统的生化实验进行细菌的表型鉴定。结果:该菌在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生长缓慢,麦康凯平板不生长;血平板上菌落形态呈1~2 mm“油煎蛋”圆形凸起,边缘光滑、半透明、湿润;镜下革兰染色阴性,呈链状排列,菌体1~3μm,呈圆形、卵圆形或梭形等;Vitek 2 GN-13、API 20NE、API 20E均为不能鉴定的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显示该菌与念珠状链杆菌的相似度为100%。结论:该膝关节脓液分离出的病原菌为念珠状链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能提供有力的遗传学证据,结合细菌的生化反应可准确地鉴定该菌。

  • 抗酸染色阳性痰涂片刮削物扩增分枝杆菌rpoB基因的初步探索

    作者:童莉;孟繁荣;刘志辉;饶运帷;高俊文;牛群;雷杰;谭守勇

    目的:探讨直接从抗酸染色阳性痰涂片刮削物中扩增分枝杆菌rpoB基因的方法。方法:(1)使用引物Primer1:5′-CGTACGGTCGGCGAGCTGATC-3′,与Primer2:5′-AGGGGTTTCGATC GGGCACATC-3′;Primer3:5′-TGTTCTTCAAGGAGAAGCG-3′,与Primer4:5′-TCGTCGGCGGTCAGGTA-3′分别扩增18株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的rpoB基因,以检测引物设计的合理性。(2)分别采用普通PCR、Touchdown PCR、巢式PCR、二次PCR对直接从3+~4+抗酸染色痰涂片刮削物中提取的80例分枝杆菌基因组DNA进行rpoB基因扩增。(3)对80例抗酸染色痰涂片刮削物基因组DNA行实时荧光定量PCR以检测其拷贝数。(4)对18例临床分离菌株基因组DNA 100、101、102、103、104、105、106、107倍稀释物行实时荧光定量PCR与普通PCR (Primer1与Primer2,Primer3与Primer4),以比较二者检出限。结果:(1)两对引物对18株临床分离结核杆菌rpoB基因扩增均有明亮目的条带,并经测序证实。(2)80例痰涂片刮削物基因组DNA扩增均未见目的条带。(3)80例痰涂片刮削物基因组中,其中20例DNA的拷贝数为102~103 copies/μL,60例DNA的拷贝数为104~105 copies/μL。(4)两组引物能够扩增出rpoB基因的高稀释倍数分别为104、103倍,其对应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拷贝数分别为106 copies/μL、107 copies/μL。结论:从抗酸染色阳性痰涂片刮削物中扩增分枝杆菌rpoB基因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抗酸染色涂片制作过程对基因提取及扩增的影响,痰涂片刮屑物基因组提取过程中多次离心造成的DNA量部分丢失均可能是本实验失败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 血液常规检验项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作者:卢妙莲;胡珺;高云龙;王会敏;吴新忠;柯培锋;王建兵

    目的:通过评价血液常规检验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使临床检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利用实验室内部的分析仪器日常工作中得到的复现性和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比对结果,分析检测中的测量不确定度,并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取k=2时,包含概率P=95.45%,WBC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3.03±0.23)、(7.23±0.53)、(18.22±1.26)×109/L;RBC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2.34±0.08)、(4.35±0.10)、(5.20±0.15)×1012/L;Hb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58.95±3.08)、(121.90±3.38)、(157.87±9.69)g/L;PLT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57.65±11.69)、(221.17±32.53)、(515.63±91.83)×109/L。结论:通过对不确定度的评价,可以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有助于临床更好地理解、使用检验结果。

  • 6株超级细菌NDM-1基因环境研究

    作者:程灿灿;芮勇宇

    目的:研究6株超级细菌NDM-1基因环境,探讨耐药基因水平转移机制。方法:收集耐碳青霉烯的G-杆菌400株,利用PCR方法检测NDM-1基因,并测序验证。根据目前报道的NDM-1基因环境常见类型设计系列引物,步移法特异性扩增NDM-1基因上下游序列,并对扩增产物测序和序列分析。步移法检测阴性的菌株进行全基因组HindⅢ酶切,将NDM-1基因及基因环境克隆到pET28a质粒后再测序。结果:400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G-杆菌中有6株NDM-1阳性。步移法检出其中5株菌的基因环境,包括不动杆菌基因种13TU、产酸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基因种3、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这5株菌的基因环境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产气肠杆菌的NDM-1基因环境经DNA克隆测序获得,从上游至下游为:部分缺失的转座酶Tn3、IS26及ISAba125,blaNDM-1,ble,部分缺失的异构酶trpF和SSen4元件。结论:NDM-1基因上下游常包含转座子或插入序列等元件,为其水平转移奠定基础。

  • 不同原理的两种尿液分析仪在尿路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作者:许小英;孙虹佳;李伟;陈保锦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原理的尿液分析仪(UF-1000i与AVE764B)在尿路感染(UT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71份无菌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并在UF-1000i及AVE764B尿沉渣分析仪上进行白细胞和(或)细菌检测和人工显微镜镜检。结果:两仪器与人工镜检符合率均>90%,且用于筛检UTI的白细胞计数所得到ROC曲线下面积(AUC)均>0.5,而UF-1000i尿液分析仪细菌的AUC高达0.955,AVE764B尿分析仪WBC计数的诊断界值设定为7/μL时其诊断效率达到大,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77%、87.38%;而UF-1000i尿分析仪WBC和细菌计数的诊断界值分别为16.5/μL、9.7×104/mL。结论:与人工镜检相比,两仪器符合率较高,对同一标本WBC检测结果无明显偏差;二者对UTI具有中等诊断价值,可作为UTI的快速筛检方法;UF-1000i尿液分析仪中的细菌计数作为筛检UTI的指标更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可以使临床医生在第一时间获得与UTI关系密切的尿液变化的相关信息。

  • 转移性肾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作者:张建军;王静

    在2005年以前,临床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的方法十分有限,自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正式批准索拉非尼(Sorafenib)用于治疗转移性肾癌,取得了可观的疗效,标志着肾癌分子靶向治疗时代的来临。随着多种靶向药物相继在欧美国家批准上市及临床应用,肾癌的治疗增加了新的选择。靶向药物在中国的应用及研究也在不断地增加,本文就分子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分类、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新药物研制进展进行总结。

  •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歆阳;王智超;王瑞

    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85%,其主要治疗方式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2006年,微创外科治疗的概念写进了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的NSCLC临床指南,指出在彻底切除肿瘤原发灶和引流淋巴结的肿瘤外科原则基础上,应尽可能保留健康的肺组织。Ⅰ期NSCLC的标准手术方式为肺叶切除,对高龄、心肺功能差的可行亚肺叶切除,包含楔形切除和肺段切除。随着增强CT的普遍应用,目前越来越多的早期肺部结节被检出[1]。由于老龄化不断加重,高龄支气管肺癌患者也逐渐增多。对于合并全身疾病、肺功能较差的早期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切除范围较大,切除过多的正常肺组织,患者肺功能及术后恢复影响较大,而合并全身疾病或术前肺功能水平差的高龄患者则不能耐受,术后心肺并发症明显增多[2]。而肺楔形切除术不仅切除范围较为局限,而且由于是非解剖性切除,可能由于恶性病灶引流淋巴结及切缘癌残留而导致复发,同时残余肺组织可能因不恰当的血管、细支气管损伤或扭曲而引起肺膨胀不全及通气/血流比失调[3],造成更大的损伤。肺段切除能够尽可能保留健康的肺组织,减少手术创伤,但是切除范围小是否会增加术后复发率、5年生存率仍存在争议。

  • 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PDX-1基因表达及GLP-1的干预作用

    作者:吴美芬;陈晓铭;武革;郑坤杰;潘海燕;方烁

    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1(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1, PDX-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平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未治疗组及GLP-1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糖尿病未治疗组与GLP-1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于第8周末以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30 mg/(kg·bw)腹腔注射高脂饲料喂养组,成模后GLP-1组给予利拉鲁肽200μg/kg皮下注射,每日2次共持续8周。其余2组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皮下注射。以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al-Time RT-PCR)法检测大鼠胰腺胰岛细胞PDX-1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LP-1组及未治疗组PDX-1 mRNA的表达量明显减低(P<0.001),GLP-1治疗后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PDX-1 mRNA的表达量可明显增高(P<0.001)。结论:GLP-1可上调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PDX-1基因的表达。

  • 《实用医学杂志》2014年征订启事

    作者:本刊编辑部

    《实用医学杂志》创刊于1972年,是由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本刊以临床实用为基础,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主要报道全国各地各级临床医生及医学科研工作者的新研究成果、实用性较强的临床经验、医学新技术、新动态等,旨在加强国内外医学学术的传播,给广大医务人员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推动学术进步。本刊以各级医药卫生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年征订启事

    作者:广州市工业大道中253号珠江医院《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部,510282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承办的国家级神经医学专业学术期刊(CN 11-5354/R,ISSN 1671-8925),2004年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2008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2011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杂志主要刊载神经医学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技术、新业务等,内容涵盖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以及神经生物等基础神经科学领域,同时注重临床经验的总结和交流,关注临床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学术讨论。其特点是神经内外科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适应了当前神经医学整合与发展的趋势。

  •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征稿启事

    作者: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主管,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主办的专业电子学术期刊。杂志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6894,国内统一刊号:CN 61-9000/R。
      本刊以全国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医护工作者、医教科研人员及医药卫生管理者为主要读者对象,开展学术交流,服务军队和地方医学事业发展。现面向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卫生管理部门、医疗单位征集优秀学术论文。欢迎广大医学教育者、卫生管理人员、医学科研人员、医务工作者踊跃投稿,我刊对老作者本人及推荐的稿件优先录用。本刊具有容稿量大、刊登周期短、信息时效高等特点。本刊免收审稿费,凡刊登的稿件均赠当期杂志和光盘,酌付稿酬。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年征订启事

    作者: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81年创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内科学术技术类期刊。已被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及美国化学文摘等8家国际数据库)。其办刊宗旨是:面向临床,突出实用,为提高广大临床内科医师诊治水平而服务。主要栏目包括:高端论坛、专题笔谈、指南与共识、院士论坛、专家经验谈、专题讨论会、论著、综述、病案报告、临床病例讨论、连续讲座等。创刊30余年,受到广大临床读者欢迎,发行量位居同业前列。

  • 请选用规范医学名词

    作者:本刊编辑部

    自1985年正式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后,先后公布了多批医学名词,但不少作者在来稿中仍采用已淘汰的旧名。请作者在投稿时注意选用正名。

  • 局部应用氯胺酮减少气管内插管术后咽喉痛的Meta分析

    作者:常崇甫;翁岚东;郭培培;林春水

    目的:评价局部应用氯胺酮对气管内插管术后咽喉痛(postoperative sore throat, POST)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网络检索相关中英文数据库,选取局部应用氯胺酮预防POST的临床文献。采用Stata 12.0软件完成Meta分析,计算POST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 R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490例患者。以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局部应用氯胺酮组的术后0~1 h,4 h及24 h咽喉痛的发生率显著降低,RR分别为0.61(95%CI 0.47~0.79,P<0.001),0.55(95%CI 0.43~0.71,P<0.001)和0.48(95%CI 0.34~0.66,P<0.001)。纳入的文献均未观察到与局部应用氯胺酮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局部应用氯胺酮能安全有效地降低POST的发生率,效果可达24 h。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