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肢静脉曲张并静脉瓣功能不全术前彩超评估的探讨

    作者:钟明锋

    目的:为了更深入的研究彩超术前评估下肢静脉曲张并静脉瓣功能不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7月在我院使用彩超进行术前评估的下肢静脉曲张病患106例,回顾分析这些病患的检查状况.结果:这些下肢静脉曲张病患都变现出合并程度不同的静脉瓣功能不全症状,其中大隐静脉功能不全37例,占总数的34.9%;大隐静脉合并血栓19例,占总数的17.9%;深静脉深功能不全29例,占总数的27.4%;单纯静脉曲张21例,占总教的19.8%.在这106例病患中都没有发现交通支静脉不正常的病患.结论:下肢静脉曲张病患基本上都合并程度不同的静脉瓣功能不全的症状,使用多普勒彩超进行检查,能够为解剖下肢静脉以及其功能状况提供科学依据,对选择手术治疗方案有十分重要的医学价值.

  • 田口试验设计法优选积雪草提取工艺

    作者:陈怡;高文远;于泉林;陈海霞

    积雪草为伞形科药用植物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L.)Urban的干燥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湿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炎症、溃疡、皮肤病、促进伤口愈合,静脉功能不全等[1,2].近的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及免疫调节的活性[3-5].

  • 前级环缩股浅静脉瓣膜环缝缩窄术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作者:杨智;沈焕;赵丹丹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从血流动力学角度探讨前级环缩股总静脉对股浅静脉环缝缩窄术瓣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静脉瓣膜前级环缩的逆流冲击模型,在模拟步行压力及咳嗽状态下,测量模型在逆流血液冲击时前级环缩前后静脉腔压力及血流量的变化.结果:前级环缩后,逆流灌注1 s时压力下降明显;压力波峰时值到来延后,压力曲线右移;血液逆流在灌注初期下降明显;灌注5 s后,压力均趋于相同,血流均趋于停止.结论:作为一种改良术式,前级环缩能够有效地降低步行或咳嗽时逆流血液的冲击,进而有效保护被修复瓣膜.

  •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辨证分型的相关性

    作者:赵晖;刘艳;王朝歆;杨玲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550 例(608条)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2组:脾虚湿阻证组和湿热下注证组,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2组静脉管径、流速、返流的时间、返流速度.结果:脾虚湿阻证组的静脉管径、静脉流速均在正常范围,返流时间多小于2 s,返流速度多小于30 cm/s,病变多累及1组瓣膜;湿热下注证组表现为静脉管径增宽、静脉流速在正常范围、返流时间多大于4 s,返流速度多大于30 cm/s,病变多累及2组以上瓣膜.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中医辨证分型有较高的相关性.

  • 静脉功能不全所致骨骼改变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张治国

    目的:分析静脉功能不全所致骨骼改变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多有静脉曲张表现,临床症状主要为隐痛、皮肤瘙痒;晚期常并发异位新生骨形成.结论:传统X线检查可清楚显示受累骨骼的新生骨形成;超声可确诊其静脉瓣膜功能、间接评估血流速度;MRI可以明确显示静脉、软组织等改变.

  • 下肢静脉曲张性疾病的静脉造影诊断

    作者:王小平;董丽琴

    原发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是常见的下肢静脉疾病之一,按照血流动力学变化属于下肢静脉血液向心回流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1];其病理生理变化主要是其先天性、原发性或继发性的下肢静脉系统淤血及高压状态 [2];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下肢肿胀和皮肤营养障碍,长期下肢静脉曲张易并发淤积性皮炎、静脉淤积性溃疡、小静脉自发破裂出血、继发淋巴管阻塞和血栓性浅静脉炎等,有一定的致残率和癌变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 目前根据病史及物理检查尚不足以完全了解下肢浅静脉、交通静脉、深静脉系统的情况. 下肢静脉造影作为诊断下肢静脉病变的金标准[4],可准确提供下肢静脉系统影像,显示股静脉全程和下肢静脉全貌,明确诊断,并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 全瓣环包术治疗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的术后护理

    作者:封华;沈蔚倩

    目的:加强全瓣环包术后的临床护理,减少并发症.方法:术后维持正确体位,加强患肢运动,并采用便携式多普勒听诊器、皮温监测仪、四肢血液循环泵和无创血管检查仪等现代化仪器进行观察与护理.结果:本组除1例切口积血,2例短期淋巴漏外,其余116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术后应用现代化仪器进行检查,可早期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 超声定位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

    作者:陆京伯;王宝平;黄显莹;林智琪;刘正军

    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SEPS)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VU)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VU患者共26条C5~C6级下肢SEPS手术的方法和效果。术前以超声对功能不全交通支(ICPV)行体表定位,术中先行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再以超声刀行 SEPS 术。结果超声对ICPV定位的正确率为90.63%,假阳性率6.25%,假阴性率9.38%,SEPS术后所有C6级患肢VU均在短期内愈合,随访期间无溃疡复发。结论超声对ICPV诊断准确率高,定位可靠。SEPS治疗VU术后安全,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 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与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琳;沈芸;毕鸿雁;吴亚楠;李灿晖

    目的 探讨老年T2DM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与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43例老年T2DM患者,行下肢静脉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肌电图检查,按静脉瓣功能不全程度分组进行秩和相关分析.结果 右腓运动神经潜伏期与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程度呈正相关(P<0.05),左腓、双胫运动神经潜伏期与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左腓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程度呈负相关(P<0.05),双腓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双胫及右腓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程度可能与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程度相关.

  • 腔镜深筋膜下穿通静脉离断术治疗大隐静脉抽剥术后静脉性溃疡

    作者:周云;孙蓬;沈超;李传勇;潘枢

    目的 评估腔镜深筋膜下穿通静脉离断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抽剥术后静脉性溃疡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对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在2008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52条大隐静脉抽剥术后下肢静脉性溃疡肢体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保守治疗组(72例)和腔镜深筋膜下穿通静脉离断术组(80例),分别比较下肢症状和体征改善率、溃疡愈合时间、溃疡愈合率及溃疡复发率情况;针对已愈合溃疡随访2年,分别比较6、12、24个月时间点溃疡的未复发率情况.结果 腔镜深筋膜下穿通静脉离断术组患者未出现肺栓塞、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其中2条肢体术后血肿,5例患者诉有术区皮肤的麻木;保守治疗和腔镜深筋膜下穿通静脉离断术组下肢症状和体征改善率分别为81.9% (59/72)和86.3% (69/8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8);溃疡愈合率分别为65.3% (47/72)和78.8% (63/80),愈合时间分别为(73±15.7)d和(41±12.6)d.随访2年显示,复发率分别为34.0%(16/47)和14.3% (9/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溃疡6个月未复发率分别为89.4% (42/47)、96.8% (61/63),P=0.135;12个月未复发率分别为72.3%(34/47)和92.1%(58/63),P=0.006;24个月未复发率分别为66.0% (31/47)和85.7%(54/63),P=0.014.结论 腔镜深筋膜下穿通静脉离断术结扎穿通静脉确实可靠,创伤小,安全性好;同时对于治疗大隐静脉抽剥术后静脉性溃疡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腔内射频闭合术联合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作者:林少芒;张智辉;吴伟京

    目的 评价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术联合静脉旋切术(TriVex)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对392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413条患肢的大隐静脉主干采用数控射频静脉闭合系统治疗,并联合TriVex术治疗属支曲张静脉.结果 下肢静脉曲张均临床治愈.随访12~48(平均32)个月,患者曲张静脉均未见复发.结论 腔内射频闭合术联合TriVex微创刨吸术是一种新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具有术式简单、微创、康复快且疗效可靠等优点.

  • 基质金属蛋白酶-1、-9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作者:易俊方;陈幸生;林梃;官云彪;李南;薛明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9血浆浓度及其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分析MMP-1、MMP-9的基因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MMP-1、MMP-9血浆水平.结果 CVI组MMP-1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在CVI组和正常对照中,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VI组MMP-9 CC基因型频率(80.1%)高于对照组(44.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x2=30.4,P<0.01);MMP-1血浆浓度在CVI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6.18±29.94)ng/ml和(98.57±28.86)ng/ml,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MMP-9血浆浓度在CVI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27.2±36.97)ng/ml和(107.83±27.1)ng/ml,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MMP-1的1G/2G基因多态性及与CVI的遗传易感性无关,MMP-9基因1562C/T基因多态性可能是CVI遗传易感性的基因标记之一;MMP-9循环水平与CVI发病密切相关,与CVI临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的治疗和护理

    作者:刘金玲;林少芒

    目的 探讨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溃疡有效、简单的方法.方法 采用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SEPS)结扎交通支静脉和静脉旋切技术(TriVex)清除表浅曲张静脉,配合局部使用新型的保湿敷料处理创面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结果 36例共42条患肢经手术治疗患肢酸胀感消失,曲张的浅静脉消失,全部静脉性溃疡创面在7~32天内愈合.随访4~16个月,无溃疡复发.结论 运用SEPS和TriVex技术配合创面局部使用新型的保湿敷料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并发症少,创面愈合快.

  • 血管外科专家--李晓曦教授

    作者:

    入行后从事普通外科、血管外科、甲状腺和乳腺外科的医、教、研工作,擅长周围血管疾病、甲状腺、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胸腹主动脉瘤、颈动脉体瘤、颈动脉闭塞或狭窄、下肢动脉急慢性缺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深静脉瓣膜和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浅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动静脉瘘、各类血管瘤、先天性静脉畸形等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内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病

    作者:张金池;郭平凡;石铮;林永堃

    目的探讨内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病的早期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内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治疗26例(34条肢体)下肢慢性静脉病临床资料. 结果每条肢体离断功能不全交通支静脉1~5支,平均3.5支,术后临床评分(2.48±0.25)分较术前(6.54±0.93)分明显降低(t=21.497,P<0.01).平均随访12月,14/16条肢体(87.5%)溃疡于术后20天~45天内愈合,愈合后无溃疡复发. 结论内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尤其适合静脉性溃疡患者.

  • 溃疡周围缝扎术治疗慢性阻塞性静脉功能不全并发的下肢溃疡

    作者:张鹏;郭曙光;周兴立;方伟;尹存平;陈翠菊

    目的 探讨溃疡周围缝扎术在治疗严重阻寒性静脉功能不全并发下肢溃疡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收治32例阻塞性静脉功能不全并发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对照组行常规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缝扎组在常规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外加行溃疡周围缝扎术.记录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分析组间差异. 结果治疗后局部反流交通支缝扎组(1.0±0.8)支,对照组(2.5±1.2)支,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静脉血氧分压(39±7)mm Hg,对照组(32±6)mm H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治疗后溃疡部位经皮氧分压缝扎组(71±12)mm Hg,对照组(63±11)mm H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缝扎组治疗后线粒体数量增多,局部浸润白细胞减少,粗面内质网形态正常.溃疡愈合时间(12±6)d,复发率1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围缝扎术可减轻阻塞性静脉功能不全并发溃疡局部血流淤滞、炎性细胞浸润,改善组织营养状况及氧供,缩短溃疡愈合时间,对静脉阻塞性溃疡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与常规物理治疗联用可降低复发率.

  • 浅静脉及小腿交通静脉术后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

    作者:胡作军;王深明;黄雪玲;李晓曦;殷恒讳

    目的检测浅静脉及交通静脉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分析浅静脉及交通静脉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中的作用.方法连续追踪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Ⅰ°~Ⅱ°患者75例78条肢体,利用双功能超声、流速剖面图彩超技术和空气体积描记仪分别于术前、术后1、3个月及1年进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肢症状完全消失88.5%(69/78).溃疡愈合率92.8%(13/14).全组灌注指数指标于术后1、3个月、1年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1);SEPS组,灌注指数及剩余容积分数指标于术后1、3个月、1年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而术后全组静脉返流量、射血分数均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浅静脉手术可有效阻断浅静脉逆向灌注;腔镜筋膜下交通静脉手术(SEPS)可显著减轻小腿的静脉性淤血,但两者均未能明显影响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状况.

  • 空气体积描记仪诊断和评估下肢深静脉瓣膜返流程度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作军;王深明;叶有强;王燕华;黄雪玲

    目的探讨空气体积描记仪(air plethysmography, APG)在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运用APG对65例(89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检测,其中肢体返流程度0度17条、Ⅰ度18条、Ⅱ度24条、Ⅲ度18条、Ⅳ度12条.测量静脉灌注指数(VFI),射血分数(EF),残余容积分数(RVF)和流出分数(OF)指标并统计分析其综合向量效能.同期行静脉造影. 结果深静脉各度返流的VFI值(除Ⅰ与Ⅱ外)两两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 Ⅰ、Ⅱ、Ⅲ度之间EF、RVF、OF值差异无显著意义,但Ⅳ度与0、Ⅰ、Ⅱ、Ⅲ度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综合向量分析(Hotelling T2检验)显示APG具备显著检验效能. 结论 APG可准确诊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灌注指数是定量评价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返流程度的可靠指标.深静脉返流与小腿肌泵功能之间存在一种指数关系.

  •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红细胞CD35和粒细胞CD11b的表达

    作者:张岚;张柏根;张纪蔚;张皓

    目的探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患者外周血红细胞CD35和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技术分析42例患者和8例正常对照者在临床、病因、解剖和病理生理(CEAP)不同临床分级中红细胞CD35和中性粒细胞CD11b的表达.结果随着CVI临床表现的加重,C5-C6级患者CD11b表达与C2-C3级、C4级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35,P<0.05);C2-C3级患者红细胞CD35表达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06,P>0.05);C4级患者红细胞CD35表达与对照组、C5-C6级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CD11b和红细胞CD35可能参与了CVI的发病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变的程度.

  • 腔镜交通静脉结扎治疗原发性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中长期疗效观察

    作者:罗定远;黎洪浩;王培顺;龙淼云;彭新治;黄明清;邢越

    目的 探讨腔镜交通静脉结扎对治疗CEAP分级CA ~ C6级的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B2组:A组为交通静脉结扎组(SEPS组),B组为非交通静脉结扎组(非SEPS组).所有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彩超或顺行性静脉造影确诊,术后CEAP临床分级、CEAP临床症状评分、累积溃疡愈合率及累计溃疡复发率评估两组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 术前2组患肢的CEAP临床分级、CEAP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A、B组患肢肿胀、脂肪硬化症及静脉性溃疡等症状CEAP临床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年,A组肿胀、愈合性溃疡、活动性溃疡患肢少于B组(P<0.05).A组与B组术后总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肿胀、色素沉着、溃疡等症状缓解明显优于B组(P<0.05).Kaplan-Meier分析,2组的溃疡的中位愈合时间分别为2.3、3.7个月;Log-rank检验对组间累积溃疡愈合率远期差异敏感(x2=4.063,P=0.044);而Breslow检验对组间累积溃疡愈合率近期差异敏感(x2=5.471,P=0.019).术后A组患肢累积溃疡愈合率显著高于B组(P<0.05),而B组累积溃疡复发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浅静脉切除联合交通静脉结扎显著增强临床疗效,促进溃疡愈合,中长期溃疡复发率明显降低,疗效优于单纯浅静脉手术.

187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