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화보통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普外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855/R
- 国内刊号: 冷希圣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1-3个月
1.医学伦理及知情同意:当文章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临床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
2.文体与篇幅:文稿应具科学性、创新性、导向性和实用性。要求资料真实、可靠,数据准确,必要时应进行统计学处理;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打印工整、规范;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论清晰。论著类稿件一般不超过5 000字(包括摘要及图、表和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在15条左右,并附4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包括英文题名、工作单位和汉语拼音书写的作者姓名);短篇论著一般在2 000字左右,参考文献在5条左右;病例报告一般应在1 000字以内,参考文献在3条左右;讲座、综述类稿件一般在4 000字左右,参考文献在30条左右。会议纪要、临床病理(例)讨论类文稿字数可视情况而定。
3.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章主题。中文题名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最好不设副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尽量不使用缩略语。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
4.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进行改动。作者单位名称(写出所在科室)及邮政编码脚注于首页左下方,并注明通信作者及其E-mail地址。作者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作者中如列有外籍作者,应征得外籍作者本人书面同意。集体署名的文章于题名下列署名单位,于文末列整理者姓名,并须明确该文的主要责任者,在论文首页脚注通信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及E-mail地址。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协作组成员的单位及姓名。
5.摘要:论著性文章需附400字左右中文摘要和内容完全一致的英文摘要。采用国际通用的结构,即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s)四部分。结果中须详列出主要数据。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英文摘要应包括题名、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名首字母大写,双姓组合双姓间加连字符)、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应列出全部作者姓名。
6.关键词:论著类文稿需标引2~5个关键词。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选取关键词。如MeSH中无相应词,处理办法有:(1)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组配。(2)如果无法组配,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接近的主题词。(3 )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排列于最后。关键词中英文术语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各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7.节层序号:各节层次序号一般用“分层排序法”。即“一、”、“(一)”、“1.”、“(1)”顺序逐级标明,也可跳档使用,如“一、”、“1.”。
8.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医名词术语按GB/T 16751.1/2/3-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和GB/T 20348-2006《中医基础理论术语》执行。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注拉丁文名称。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译文,但人名后不加“氏”(单字名除外,例如福氏杆菌);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PCR、CT、MRI等。不常用的、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以及原词过长在文中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若为外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西文缩略语不得拆开移行。文字书写以1986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和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通常可参照最新版的《新华字典》。
9.计量单位: 执行GB 3100/3101/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如不得使用ng·kg-1·天-1 ,应写成ng·kg-1·d-1;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不得多于1条,遇有这种情况时应采用负指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写为ng·kg-1·min-1的形式;在同一单位符号列中,斜线和负指数幂亦不可混用,如不得使用ng/kg·min-1。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如果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与旧制单位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A”为斜体。血压计量单位一律用毫米汞柱(mmHg)。
10.图表: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图表如引自他刊,应注明出处并提供该刊同意刊载证明。图表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建议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内容(如t值、P值等),则在此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格一般用主谓结构形式。被研究事物的分组标志一般作主语,在表左侧,各类统计指标一般作谓语,在表右侧。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概率P值前均应给出具体检验值。表格中注释用的角码符号一律采用单个角码的形式,按下列顺序选用a、b、c、d、e、f 等,并在表注中依先纵后横的顺序依次标出。数据图及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影像图应标注左右;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线条图应线条清晰、连贯,高宽比例以5︰7为宜。
11.数字:执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阿拉伯数字的分节采用从小数点起向左和向右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位置的方式,对于恰好为小数点前后4位数的数字需分节。但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用三位分节法。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能写成5~95%,(50.2±0.6)%不能写成50.2±0.6%。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3 cm×5 cm,不能写成4×3×5 cm3。
12.研究设计:应告知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告知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告知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13. 统计学方法:
(1) 统计学符号: 按GB 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一律采用斜体排印。常用: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E;④ 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⑤ 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⑨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
(2) 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用x±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
(3) 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点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检验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4) 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要求在概率具体P值前出具检验值如χ2值、t值等。当涉及到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并在可能时均纳入表内。报告统计学检验的结论时,对P值小于或等于检验水准(一般为0.05)的情况,一律描述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写明P值的具体数据或相应的不等式,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时,一般情况下选用P>0.05、P<0.05和P<0.01三种表达方式即可,无须再细分为P<0.001或P<0.0001。
14.参考文献:各类文章均请适量引用参考文献,请参照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不包括已被接受的待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2 次文献亦不宜引为参考文献。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 3人的全部著录;超过3人的可以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题名后请标注文献类型标志。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参照GB 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可以采用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推荐的NLM′s Citing Medicine(http://www.ncbi.nlm.nih. gov/books/NBK7256)中的格式。中文期刊用全名。参考文献必须与其原文核对无误,并附原文首页复印件。将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排列于文末,书写格式如下:
[1] 杜家文, 裴东坡, 宁武, 等. 端侧胰管空肠黏膜-黏膜吻合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9, 24(3):185-188.
[2] Bassi C, Dervenis C, Butturini G, et al. 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 an 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ISGPF) definition[J]. Surgery, 2005,138(1):91-98.
[3] 黄家驷,吴阶平. 外科学. 上册. 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82-285.
[4] Weinstein L, Swartz KM. Pathogenic properties of invading microorganism[M]// Sodeman WA Jr, Sodeman WA. Pathologic physiology: mechanisms of disease. 8 th ed.Philadelphia: Saunders,1974:745-772.
15.基金资助: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在文题页左下方注明,如“××基金资助项目”(基金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并附有关基金项目证明复印件。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发文量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影响因子是多少?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的复合影响因子:0.892,综合影响因子:0.843。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是不是核心期刊?
据知网查询,中华普通外科杂志是一本中文核心期刊。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一直不退修怎么办?
可以通过拨打编辑不电话和发邮件进行询问。电话:010-66721881,010-64049986;Email:zhpwkssx@126.com。
-
中华普通外科期刊官网是什么?
中华普通外科期刊官网是http://zhpwkssxzz.yiigle.com/。
-
中华普通外科审稿速度如何?
中华普通外科审稿速度大概在3个月以内。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投稿难吗?
投稿难度偏高,这是本中文核心期刊,如果您需要论文服务,可以咨询360期刊网线上编辑老师。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审稿要等多久?
中华普通外科审稿时间大概在1-3个月,如果加急,可大大缩短投稿时间。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审稿快吗?
这本期刊的审稿速度适中,一般在3个月左右。审稿时间周期长短因素多,如果时间比较紧张,可以找360期刊网。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官网当前是多少卷?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官网当前是13卷05期,如果需要了解最新信息,可以登录官网查看。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
Bismuth-CorletteⅢ型肝门部胆管癌治疗策略
目的 探讨围肝门切除(肝外胆管联合局部肝切除)加肝肠吻合术治疗Bismuth-CorletteⅢ型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的疗效.方法 统计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治疗的37例Bismuth-CorletteⅢ型HCCA患者的基线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两组,A组:围肝门切除+肝肠吻合术(n=17),B组:肝外胆管联合半肝和半侧尾状叶切除+胆肠吻合术(n=20);分析临床资料及随诊资料,并计算生存率(OS).结果 两组临床资料及生存率(OS)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A组小于B组(x2=5,332,P =0.021),余并发症无差异.结论 对Bismuth-CorletteⅢ型HCCA的患者,围肝门切除(肝外胆管联合局部肝切除)加肝肠吻合术可减少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
-
胰腺癌并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受侵的手术方式及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联合门静脉(portal vein,PV)/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切除重建治疗胰腺癌并PV/SMV受侵的手术方式和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21例胰腺癌并侵犯PV/SMV患者(A组)与同期62例PV/SMV未受侵犯的胰头癌患者(B组)行PD治疗的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两组患者均无腹腔动脉、肝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侵犯.A组行PD术同时切除受侵的PV/SMV血管并重建,B组仅行PD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生存时间.结果 A组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19.2个月,1年以上生存率57.1%(12/21),2年以上生存率28.6%(6/21),3年及以上生存率14.3% (3/21);B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19.4个月,1年以上生存率58.1%(36/62),2年以上生存率30.6% (19/62),3年及以上生存率14.5%(9/62),两组术后1、2、3年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胰腺癌并PV/SMV受侵,行PD联合PV/SMV切除并血管重建是安全可行的,其手术重建方式根据受侵血管位置、长度来确定,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生存时间与PV/SMV血管未受侵胰头癌PD手术并无明显差别.
-
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Cockett综合征髂静脉支架植入时机的选择
目的 探讨伴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Cockett综合征治疗过程支架植入时机.方法 收集2015至2017年收治的35例伴有急性下肢DVT的Cocket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采取球囊扩张狭窄髂静脉及同期植入支架后行置管溶栓治疗(A组),20例采取球囊扩张狭窄髂静脉后置管溶栓,血栓清除后分期植入支架(B组).比较两组治疗期间溶栓剂剂量、溶栓时间、血栓清除率评分、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半年后主干静脉通畅率、肢体周径差及下肢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发生率情况.结果 35例手术均取得成功.二组患者治疗期间溶栓剂剂量、溶栓时间及血栓清除率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7、0.51、0.64),A组有2例因血栓干扰致支架释放位置不佳;半年后随访二组肢体周径差及PT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28,P=1),两组主干静脉通畅率分别为(85.2%±2.4%)、(87.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治疗伴有急性下肢DVT的Cockett综合征,支架植入时机不影响治疗过程,但是髂静脉血栓清除后分期置入支架,可维持较高的静脉通畅率.
-
细胞色素P4502A6基因rs8192725多态性对胃癌术后患者化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CYP2A6基因多态性对胃癌患者术后辅助替吉奥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疗效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188例D2根治术后接受替吉奥为基础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取患者的外周血提取DNA进行CYP2A6基因分型,提取66例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cell,PBMC) RNA进行CYP2A6基因mRNA表达的测定.结果 纳入研究的CYP2A6的多态性位点均是经过NCBI数据库查阅在中国人群中突变频率>10%的3个位点(rs8192725、rs8192720和rs28399433位点),其中仅发现了rs8192725位点的临床意义.rs8192725位点在研究人群的基因分布频率为:CC型131例(69.7%),CT型51例(27.1%),TT型6例(3.2%),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7.CT/TT和CC基因型患者的3年无疾病生存率分别为61.5%和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33,P=0.004);CT/TT和CC基因型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7%和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63,P=0.021).构建多变量的COX模型校正之后发现,该位点CT/TT基因型对患者无疾病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81,P=0.012).rs8192725位点的CT/TT基因型66例患者相对于野生型的CC型患者的PBMC中CYP2A6的mRNA表达低(2.6±0.4比4.0±0.4,P<0.001).结论 CYP2A6基因rs8192725位点可能通过影响CYP2A6的mRNA表达而影响了胃癌术后患者接受以替吉奥为基础的辅助化疗的疗效.
-
改良Bascom臀裂抬高术治疗慢性骶尾部藏毛窦的疗效
目的 评估改良Bascom臀裂抬高术治疗慢性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6年7月北京二龙路医院行改良Bascom臀裂抬高术的53例慢性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手术并发症、切口一期愈合率、住院时间及复发率情况.结果 本组53例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一期愈合49例,切口并发症4例.平均随访(12.1±4.3)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改良Bascom臀裂抬高术治疗慢性骶尾部藏毛窦可以使臀裂抬高的同时切口下端偏离中线,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
结直肠癌肝转移组织中SIRT2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SIRT2蛋白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0-2012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5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肿瘤原发组织、肝转移组织和60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原发组织及其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IRT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预后的关系,Transwell实验评估细胞的侵袭能力,qRT-PCR法检测E-cadherin和MMP2的mRNA表达.结果 与原发灶肿瘤组织相比,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组织中SIRT2蛋白低表达(3.6±0.5比6.5±0.8,t=15.37,P<0.01);SIRT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3.1±0.6比5.8±0.4,t=29,P<0.01);肿瘤分化程度高的患者SIRT2蛋白表达高于肿瘤分化程度低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475,P=0.024).SIRT2蛋白低表达结直肠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短于高表达患者[(42.5±6.0)个月比(60.5±5.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93,P=0.019).过表达SIRT2蛋白后结肠癌细胞系SW480的侵袭能力显著减弱.结论 SIRT2蛋白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和癌组织中低表达,并影响结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
腹腔镜直肠腹侧固定术治疗直肠脱垂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腹侧固定术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26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对照组15例采用腹腔镜直肠后固定术,研究组11例采用腹腔镜直肠腹侧固定术.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39,0.138,0.932,均P>0.05).研究组有2例出现术后发热2d,自行好转.随访12~ 36个月,对照组和研究组各有1例复发,直肠脱出长度约2 cm.对照组伴有便秘的7例患者中2例便秘症状消失,2例症状好转,另有5例新出现便秘;伴有肛门失禁的4例患者中2例治愈,1例症状改善;伴有中盆脱出的3例患者无明显变化.研究组伴有便秘的6例患者中3例便秘症状消失,2例症状好转,未再出现新的便秘患者;伴有肛门失禁的3例患者中2例治愈,1例症状改善;伴有中盆脱出的3例患者中2例痊愈,1例好转.研究组术后中盆脱出和便秘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09,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腹侧固定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对于术前存在便秘和中盆脱出的患者更加适用.
-
S100A9蛋白在肠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炎性蛋白S100A9在肠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至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278例术后病理诊断为Lauren分型为肠型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分析S100A9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S100A9蛋白主要在肿瘤间质浸润的炎性细胞中表达.S100A9蛋白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0.013)、淋巴结转移(P =0.041)、TNM分期相关(P =0.010).S100A9蛋白高表达组肠型胃癌患者的1、3、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81.4%、53.9%、47.3%比84.7%、69.3%、60.7%,x2=4.220,P=0.041).在TNM分期Ⅲ~Ⅳ期肠型胃癌患者中,S100A9蛋白高表达组1、3、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x2=3.861,P=0.049).在术后化疗患者中,S100A9蛋白高表达肠型胃癌组患者的预后差于低表达组(x2=5.049,P=0.025).多因素分析发现,S100A9蛋白表达水平并不是影响肠型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78).结论 S100A9蛋白高表达的肠型胃癌患者预后较差.
-
盆底韧带引导的腹腔镜盆底修复治疗直肠内脱垂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以盆底韧带为引导的腹腔镜盆底修复直肠悬吊联合痔上黏膜环切除术治疗直肠内脱垂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在洛阳解放军第九八九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直肠内脱垂患者,分为A组:37例患者实施盆底韧带引导下的腹腔镜盆底修复直肠悬吊术;B组:41例患者实施盆底韧带引导下的腹腔镜盆底修复直肠悬吊联合痔上黏膜环切术.结果 术后第5年,B组的便秘缓解程度和直肠内脱垂的改善程度均好于A组[(-0.4±0.9)cm比(-1.0±1.1)cm,t=2.370,P=0.020];B组术后5年直肠内脱垂的复发率低于A组(10%比30%,x2=4.995,P=0.025);两组Ⅰ~Ⅲ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比12%,x2=0.037,P=0.848).结论 盆底韧带引导下的腹腔镜盆底修复直肠悬吊术联合痔上黏膜环切术的临床疗效要好于盆底韧带引导下的腹腔镜盆底修复直肠悬吊术.
-
副乳腺癌37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副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综合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 对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5年1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37例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12例患者行保留乳房的肿物局部广泛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5例患者行肿物区段切除术;19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1例患者拒绝手术治疗.组织学类型中常见的为浸润性导管癌26例(70.3%),腺癌4例,其他类型癌7例.病理分期Ⅱ期24例,Ⅰ期8例,Ⅲ期3例,Ⅳ期2例.全部患者随访1~12年,中位随访时间6年,随访率100%.随访至2017年12月,7例发生远处转移并死于该病,余30例存活.结论 副乳腺癌是一种罕见且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原发性腹茧症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茧症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16例原发性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所见及手术结果 .结果 本组16例原发性腹茧症患者中仅2例术前CT扫描诊断为腹茧症,其余14例均经手术确诊.术中均见部分或全部小肠被一层乳白色致密质韧的纤维薄膜所包裹、呈成团粘连,纤维膜两侧附着于肠系膜根部,肠管与包膜、肠管与肠管之间广泛粘连,肠管之间粘连相对较疏松,较易剥离,可完整锐性剥脱.14例患者均行腹腔粘连松解术+纤维包膜切除术,其中2例患者同时行小肠部分切除,2例因阑尾充血水肿而行单纯阑尾切除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无吻合口瘘等并发症.随访3个月~7年,中位随访时间3.6年,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 手术是治疗临床症状明显的原发性腹茧症的主要方法,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
区域性出入肝血流阻断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腹腔镜下区域性出入肝血流阻断的左半肝切除术与左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开展的腹腔镜区域性出入肝血流阻断左半肝切除术(34例),与以往左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52例)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与左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相比,区域性出入肝血流阻断组由于解剖肝静脉导致手术时间延长约0.46h,但可降低术中出血约20ml,减少术中输血约0.62 U,且未发生CO2气体栓塞,同时能减轻术中肝功能损伤,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约1.41 d.结论 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时行区域性出入肝血流阻断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CO2气体栓塞发生危险、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
三磷酸腺苷酶家族蛋白2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酶家族蛋白2(ATAD2)在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H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ATAD2在HC的表达情况,分析ATAD2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HC组织中ATAD2阳性表达率70% (57/81),显著高于正常胆管组织的7% (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678,P<0.01),且ATAD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分别x2=28.619,31.612,均P<0.01).ATAD2阴性HC患者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54.1%和33.3%,ATAD2阳性HC患者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0.3%、14.0%和1.7%,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62,P<0.01).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微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以及ATAD2表达是H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分别F =4.703,4.961,5.013,均P<0.05).结论 ATAD2在HC中表达增加,且ATAD2过表达与H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
腹腔镜技术在Malone可控性顺行灌肠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评价腹腔镜辅助阑尾原位造口行Malone可控性顺行灌肠(Malone antegrade continence enema,MACE)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间山西省儿童医院诊治的肛门成形术后大便失禁患儿25例,其中14例行腹腔镜辅助MACE术,11例行开腹手术.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比开腹组缩短[(38.3±2.5) min比(60.5±3.6) min,t=13.71,P=0.00].术后随访6个月~3年,两组患儿无1例出现肠梗阻,阑尾造口处无粪便溢出,无污粪和便失禁.腹腔镜组发生1例瘘口狭窄,2例有黏膜外翻;开腹组发生2例瘘口狭窄,1例出现黏膜外翻.与术前比较,腹腔镜组手术前后便秘和便失禁严重程度评分为33.7±1.5、12.1±1.4,=28.4,P=0.00;开腹组为33.3±1.7、12.5±1.6,t=25.4,P=0.00.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灌注量分别为(607±151)、(594±161)ml,t=0.17,P=0.87;MACE评分分别为22.1±1.4、22.0±1.7,t =0.18,P =0.86;便秘和便失禁程度评分分别为12.1±1.4、12.5±1.6,t=0.46,P=0.65,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腹腔镜Malone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治疗效果满意.
-
中危胃间质瘤的预后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中危胃间质瘤的预后影响因素和术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经外科手术治疗的93例中危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对其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 进行亚组分析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疗效.结果 本组93例中危胃间质瘤患者均取得完整切除,术后42例患者(45%)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中位辅助治疗时间为12(6 ~72)个月.80例患者(86%)获得有效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6(6 ~ 120)个月,全组1、3、5年总体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91.5%、88.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核分裂象(P=0.040,RR =6.078,95%CI:0.541~68.274)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P=0.036,RR =6.102,95% CI:0.782~47.632)是影响本组中危胃间质瘤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因素.对于核分裂象>2/50 HPF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2.3的中危胃间质瘤患者,服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无复发生存率,改善预后.结论 核分裂象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是影响中危胃间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对核分裂象> 2/50 HPF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2.3的中危胃间质瘤患者需强调术后伊马替尼的辅助治疗.
-
基于彩超BI-RADS分级的乳腺不可触及病灶分层处理策略探讨
结合临床常见影响因素探讨彩超BI-RADS分级3类或4a类乳腺不可触及病灶的分层处理策略.在2 712例患者中,有164例患者终确诊为乳腺癌(6.0%),其中彩超分级3类的患者1 982例,确诊恶性肿瘤38例,占1.9%,彩超4a类者730例,确诊恶性患者126例,占比17.3%.在彩超BI-RADS分级4a类的患者中,年龄>40岁(P =0.000)、绝经后(P =0.000)、单发(P =0.000)、乳腺癌病史(P =0.001)和乳腺癌家族史(P=0.010)与患癌相关.在彩超BI-RADS分级为3类的患者中,年龄>40岁(P =0.002)、绝经后(P =0.000)、单发(P =0.046)和乳腺癌的病史(P=0.012)与乳腺癌的风险相关,而与单双侧、肿块大小和乳腺的家族史无关.认为在彩超BI-RADS分级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常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层处理,能更好的指导临床处理不可触及乳腺病灶的困境.
关键词: -
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消化道重建术后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消化道重建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术式,但此术式破坏了人体正常的消化道解剖和生理结构,一旦此类患者出现胆管结石,再次行传统手术风险高、难度大,且不宜采取经口途径的内镜疗法,而经皮经肝胆道镜不受限于消化道改变,为诊治此类疾病提供了一种安全、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
疑似肝门部胆管癌的单纯胆管受累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的诊治
探讨单纯胆管受累的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回顾性分析1例单纯胆管受累的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临床资料.单纯胆管受累的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时需与胆管癌鉴别,尽早行IgC4血清学检查可避免或减少过度治疗.
关键词: -
经皮经肝穿刺一期硬质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回顾性分析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8例行一期取石术,52例行二期取石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性取净结石率、残石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总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观察经皮肝穿刺一期硬质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
腹腔镜治疗异物所致肠穿孔三例临床分析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结直肠肛门外科收治的3例异物所致肠穿孔病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3例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术后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3~8d,平均住院5.5d.结果表明,腹腔镜治疗异物所致的肠穿孔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
关键词: -
超声刀与单极电剪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疗效对照研究
本研究目的是对比超声刀与单极电剪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疗效.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间上海仁济医院施行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前切除术的46例患者,术中分别应用超声刀(24例)和单极电剪(22例),结果表明,单极电剪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术后留置导尿时间较短.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说明在施行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前切除术时,应用单极电剪具有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并减少盆底自主神经损伤的优势.
关键词: -
直肠前突型便秘球囊在单次辅助排便中的应用
本研究通过阴道内放置直肠前突型便秘球囊实现单次辅助排便,选取1例中度直肠前突患者,借助盆底核磁共振扫描模拟排便的3个时相12种工况,对比发现直肠前突发生的部位,即阴道裂孔被球囊填塞,加强了直肠前壁的支撑.结果表明,直肠前突型便秘球囊单次辅助排便是可行的.
关键词: -
内镜和腹腔镜双镜联合切除贲门平滑肌瘤的治疗体会
胃肠道平滑肌瘤是由平滑肌细胞组成的良性胃肠道黏膜下肿瘤,好发于贲门,常采用内镜下手术治疗.当肿瘤过大、基底宽或外生性生长时,内镜下手术存在难度,并发症多.本研究采用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联合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治疗贲门平滑肌瘤2例,治疗效果满意.
关键词: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高位吻合口瘘三例诊治体会
腹腔镜技术的发展,经腹腔切除胃上部癌适应证逐渐扩大,甚至部分食管下端肿瘤可经腹腔镜完成根治手术,但也伴随出现新的并发症急需外科医师认识并解决.本研究分析了3种类型高位吻合口瘘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高位吻合口的可能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 -
术前改良短程放化疗联合肠腔内化疗对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术前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模式,但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术前放化疗方案.本研究通过对接受两种新辅助放化疗方案后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133例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术前改良短程放化疗联合肠腔内化疗的疗效确切,不增加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选择方案.
关键词: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合并硬纤维瘤误诊为恶性间质瘤一例
患者女,49岁,因“大便习惯改变1个月余”入院.肠镜检查提示结肠多发息肉,考虑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同系两代共6个家属确诊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行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术后4个月开始出现反复腹痛不适,术后8个月在腹部可触及1个乒乓球大小肿块.腹部B超检查提示中下腹腹腔内巨大实性占位.行剖腹探查+小肠部分切除+肠系膜肿块姑息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间质瘤,低度侵袭性.术后1个月复查腹部CT提示腹腔内未见肿瘤(图1A).术后予以口服伊马替尼400 mg/d治疗,4个月后肿瘤进展,改用口服伊马替尼600 mg/d治疗.
关键词: -
巨大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一例
患者男,78岁,因“发现腹腔肿物2年”入院.查体:腹平,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右下腹可触及约11 cm×7 cm×6 cm肿物,类圆形、无压痛、质韧、活动度一般.血清CEA7.76 ng/ml(参考值0~ 3.4 ng/ml).全腹CT检查示:右侧腹腔回盲部见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缘见环形、结节状钙化,与肠管分界欠清,大截面积6.8 cm×4.8 cm,CT值约13 HU,考虑回盲部囊性占位性病变,怀疑黏液性囊肿或黏液性囊腺瘤(图1).结肠镜检查示:循腔镜进至回盲部,回盲瓣呈唇样,阑尾开口处见约3 cm×3 cm半球形黏膜下隆起,回盲部黏膜下间质病变或外压(图2).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阑尾呈肿瘤样增大,大小约12 cm×7 cm×5 cm,表面光滑,黏膜完好,周围及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未见肿大,侧腹膜有黏连.切除阑尾后送冰冻病理检查示:阑尾黏液肿瘤,故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图3).术后病理报告: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阑尾肌层及浆膜面可见黏液成分,未见上皮,肿瘤未累及两侧手术切缘,肠周淋巴结未见肿瘤累及(图4).
关键词: -
远端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后急性输入襻梗阻一例
患者男,58岁,因“胃癌”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Roux-en-Y式重建消化道(距屈氏韧带下20 cm处横断空肠,远端与残胃后壁吻合,近端距胃肠吻合口下方约45 cm处空肠侧侧吻合),术前分期为T3-4aNxM0,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分期为T4aN0M0(ⅡB期).术后8d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放射至背部,无恶心、呕吐.CT检查示:十二指肠输入襻扩张(图1),考虑为术后急性输入襻梗阻.
关键词: -
局限型胃恶性间皮瘤坏死伴出血一例
患者男,55岁,因“上腹部胀痛1个月,发现腹腔肿块5d”入院.查体:上腹部质韧,可扪及1个质硬包块,活动度差,触之轻压痛,胃泡鼓音区缩小.腹部增强CT示:肝左外叶与胃小弯之间多发软组织密度影,与胃体分界欠清,部分向上压迫肝左外叶,下级大约至肾门水平.较大者约95 mm×86 mm×81 mm,其内密度欠均匀,可见分隔及包膜.增强CT扫描其内低密度灶未见强化,实质成分轻度强化,边缘明显强化(图1).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体部外压性隆起.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 40 U/ml,CA19-9 58 U/ml.
关键词: -
腹膜后脂肪肉瘤一例
患者女,76岁,因“腹部胀痛伴乏力1年余”收住院.查体:全身未触及肿大浅表淋巴结.腹部膨隆,呈蛙状腹,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上腹部可扪及1个约50 cm×20 cm的包块,质硬,界限不清晰,无明显压痛,无反跳痛,腹肌无紧张.腹部彩超检查示:腹腔内巨大包块,考虑畸胎瘤,腹腔内脏器因受挤压均显示不完整.腹部增强CT示:腹腔巨大囊实性肿物,病灶包膜完整,囊腔内可见分隔,囊腔内可见水样脂肪样密度影,部分囊腔及囊壁可见多发团块状钙化或骨化影(图1).增强CT扫描病灶囊壁实性成分呈渐进性明显强化,囊内成分在各期均未见强化,胰腺及上腹部肠管受压向周围推移,左肾受压变扁,向右前移位,肾实质密度均匀,强化均一.
关键词: -
肠道菌群在恶性肿瘤非手术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研究表明,癌症患者肠道内定植的菌群可通过影响药物的吸收与代谢、调节免疫细胞功能及分泌5-羟色胺等作用机制,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降低及毒副作用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本文概述了肠道菌群与癌症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及部分作用机制,为改善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
未知
-
未知
录用情况:选择周期: 3个月内中华普通外科的审稿很快,投稿到录用历时三个月的时间,个人觉的期刊还是比较好中的,只要文章的语言、格式清晰,创新性强,一般都可以被收录,推荐大家投稿。
投稿后,两个月左右被拒了,提出了三个意见,都很有针对性,从中学习到了很多,期刊对文章的质量还是很看重的,投稿前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