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深吸气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效果的评价

    作者:李小莹;肖汉;聂秀红;任魁;高赏

    目的:探讨深吸气量(I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治疗疗效的评价.方法:AECOPD患者48例,在入院时及出院前进行肺功能检查,测定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IC,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进行呼吸困难MMRC评分及VAS评分.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FEV1无明显上升,IC、IC/TLC明显上升(P<0.05),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AIC与AFEV1无明显相关(r =0.102,P>0.05),AFEV1与△氧合指数无明显相关(r=0.177,P>0.05),AIC与△氧合指数成显著正相关(r =0.357,P<0.05),AVAS与△氧合指数成显著负相关(r=-0.477,P<0.05).结论:IC能较好的反映AECOPD治疗前后病情的改善程度,有利于作为临床评价AECOPD疗效的客观指标.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分组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反应比较

    作者:王晓晟;李敏;康筱玲;周丽荣;吕静;孙宝华

    目的 比较根据肺功能指标DLCO和深吸气量分组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特征,观察各组对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反应是否存在差别.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5例确诊中重度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其中男70例,女35例,年龄44~85岁,平均64.6岁,按照肺功能DLCO和深吸气量分为4个亚组:DLCO及深吸气量均正常组(A组)10例,DLCO减低深吸气量正常组(B组)18例,DLCO正常深吸气量减低组(C组)22例,DLCO及深吸气量均减低组(D组)55例.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诱导痰炎症细胞计数,所有患者均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320 μg/9 μg,2次/d)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及慢阻肺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的变化.结果 D组CAT评分为(27.6±6.4),高于其他各组;C组喘息症状18例,在各组中比例高,且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百分比高[(7.6±3.2)%].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后C组FEV1改善明显[(0.214-0.053)L],D组[(0.137±0.063)L]与B组[(0.092±0.048)L]相比改善较明显.C、B、D组的FVC增加量分别为(0.342±0.073)、(0.190±0.081)和(0.223±0.094)L,CAT改善分别为(4.4±2.0)、(2.3±1.3)和(3.9±1.9),C组FVC改善较B组和D组更明显,CAT评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DLCO和深吸气量将慢阻肺患者分组后,不同组别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差别,分组有助于区分对吸入激素+长效β~受体激动剂的治疗反应不同的患者.

  • 常规肺功能的测定仪器和测定原理

    作者:朱蕾;李丽

    测定肺功能的仪器统称为肺功能检查仪,简称肺功能仪,有肺量计(spirometer)、体容积描记仪和脉冲振荡仪等.根据测定方法可将肺功能参数分为直接测定参数和间接测定参数,前者可通过密闭式肺量计或流量计直接测定.受检者呼吸气量的多少为容积,包括潮气容积(VT)、补吸气容积(IRV)、深吸气量(IC)、补呼气容积(ERV)、肺活量(VC)等静态容积参数和FVC、FEV1等反映通气功能的各种动态容积参数;呼吸气量进出的快慢显示为流量.但部分参数不能通过呼气或吸气直接测定,如残气容积(RV)和包含RV的功能残气量(FRC)、肺总量(TLC),需通过气体分析法等间接测定.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每升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也需要间接测定.

  • 深吸气量测定对48例慢阻肺阻塞性肺疾病用药疗效分析

    作者:叶树培;陈锦暖;陈翠仪;陈美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病,该病病死率高,对家庭与社会造成了较重的负担,但COPD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可防可控的[1-2].呼吸过程中气流如果受到限制或是肺部充气过度都会加重COPD患者运动耐力降低、劳力性呼吸困难.目前有研究指出[3-4],第 1 s 用力呼气容积(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1 second, FEV1)对COPD患者的治疗评价存在一定局限性,特别是在运动耐力与呼吸困难方面,而运动耐力和呼吸困难往往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采用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 IC)对COPD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检测越来越广泛,IC能间接反映患者肺过度充气的症状[5].现阶段中重度的COPD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β2受体激动剂与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为进一步证实IC对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我们对48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刘欢;刘宁;白国峰

    目的 探究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98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深吸气量、用力呼气量及治疗总有效率等实验数据.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深吸气量[(1.98±0.31)ml]、用力呼气量[(2.56±0.71)L]高于对照组[(1.78±0.35)ml、(2.01±0.68)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2.18±0.11)分]低于对照组[(3.25±0.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效果确切,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

  • 成年人体重指数、去脂体重指数、脂肪体重指数与深吸气量的关系

    作者:冯逵;陈莉;韩少梅;朱广瑾

    目的 研究肺功能正常成年人体重指数(BMI)、去脂体重指数(FFMI)和脂肪体重指数(FMI)与深吸气量(IC)的关系.方法 以2008年7至10月在黑龙江省进行的人体生理常数调查人群资料为基础,选取通过基础体检(不限制BMI)且肺功能正常的19~81岁成年被调查者2050人,其中男性921人,女性1129人,按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中国成年人体重分类标准将检测对象分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BMI、FFMI、FMI和IC的关系.结果 控制性别、年龄、身高等混杂因素后,IC与BMI、FFMI、FMI均呈显著正相关(r=0.320,r=0.303,r=0.204,P均=0.000);IC、FFMI和FMI值,肥胖组>超重组>正常体重组>低体重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年龄、性别、身高、FFMI和FMI均是影响深吸气量IC的因素,其中身高、FFMI和FMI与IC呈正相关,性别(男=1,女=2)、年龄与IC呈负相关;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身高、FFMI、性别、FMI、年龄,其中FFMI对IC的影响约是FMI的2.23倍.结论 在肺功能正常的成年人中,BMI与IC呈独立正相关;FFMI和FMI是影响IC的独立因素,均与IC呈正相关;FFMI对IC的影响大于FMI.BMI对IC的提升作用与FMI和FFMI有关,其中FFMI的作用大于FMI.

  • 三省一市2 478名成年人体重指数与深吸气量的关系

    作者:冯逵;陈莉;韩少梅;朱广瑾

    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为平静呼气末用力吸气所能吸人的大气量,由潮气量和补吸气量组成,是慢呼吸的吸气容量指标,与吸气肌力量大小、肺弹性和气道通畅都有关系.

  • 深吸气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行行;吴文汇;刘锦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患病率和病死率很高的严重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深吸气量(IC)对该病的诊断、疾病严重程度及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就IC的定义,在C O PD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和局限性进行综述,使其在C O PD患者中的常规应用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以推动IC在C O PD中的应用和发展.

  • 稳定期COPD患者深吸气量与运动耐力的关系

    作者:任嘉玮;张益辉;董芳;张欢;刘锦铭

    目的 探讨深吸气量 (IC)及相关肺功能指标与稳定期中重度 COPD患者运动耐力的相关性.方法 对62例处于稳定期的中重度 COPD 患者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及斜坡式功率递增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测定相关肺通气功能参数、气体交换参数.结果 COPD患者的 IC%pred与运动耐力 [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peak ·V O2%pred)]有显著的相关性 (r =0.74,P <0.001),IC%pred对 peak ·V O2%pred 有显著预测意义.结论 IC%pred对稳定期 COPD患者运动耐力的预测较其他肺功能指标更有优势.

  • 吸入性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深吸气量和运动耐量的影响

    作者:吕晓东;刘加良

    目的 探讨每天一次吸入噻托溴铵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深吸气量(IC)和运动耐量的影响以及常用的肺功能指标与运动耐量的相关性.方法 吸入噻托溴铵18 μg/d,在第0天、第28天和第56天分别测定肺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6MWT)和呼吸困难评分.结果 噻托溴铵吸人后第28天和第56天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IC、吸气分数(IC/TLC)均有改善,但IC和IC/TLC改善更明显(P<0.01),6MWT、呼吸困难评分也有明显改善(P<0.01);6MWT和呼吸困难评分与FEV1、FEV1%pred、IC、IC/TLC均有相关性,但与IC、IC/TLC相关性更强,r值分别为0.78、0.72和0.68、0.64,P值均<0.01.结论 每天一次吸入噻托溴铵能够改善COPD患者肺过度充气改善肺功能,尤其是IC、IC/TLC,明显改善患者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并且IC、IC/TLC与COPD患者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明显相关.

  • 肺过度充气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呼吸模式及气体交换的影响

    作者:张艳;刘锦铭;谭晓越;杨文兰;孙兴国;刘海舰;陈淑娟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肺过度充气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呼吸模式及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 对54例处于稳定期的中重度COPD患者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PFT)及斜坡式功率递增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e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测定相关肺通气功能参数、呼吸模式、气体交换参数,并记录受试者CPET的终止原因,根据胸内气体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tg%pred)及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pred)将受试者分为两组,A组为低肺过度充气组(Vtg%pred<150%且DLCO%pred≥80%,29人),B组为高肺过度充气组(Vtg%pred≥l50%且DLCO%pred<80%,25人).结果 静息期,两组间潮气量(VT)及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峰值运动期,A组的VT显著高于B组(P<0.001),并且两组间分钟通气量((V)E)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也显著高于静息期(P<0.05).峰值运动期,两组间tI/tE、VT/tl及VT/t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B组的呼吸困难程度((V)E/MVV)明显高于A组(P<0,001).CPET测定结果显示,B组相较于A组其峰值运动负荷(Peak Load)、峰值摄氧量(Peak(V)O2)、通气有效性及峰值运动期氧脉搏(PeakO2 pulse)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间终止运动原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更多的患者由于呼吸困难终止试验.COPD患者的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ak(V)O2%pred)与PFT参数中的Vtg%pred及DLCO%pred相关性强(分别为r=-0.55及0.68,P<0.001).Peak(V)O2与Peak VT具有显著相关性(r=0.77,P<0.001),Peak VT则与静息时测定的深吸气量具有显著相关性(r=0.63,P<0.001).结论 高肺过度充气COPD患者相较于低肺过度充气COPD患者,其VT在运动过程中可增加的弹性幅度更小,峰值运动期呼气时间在呼吸周期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并且具有更严重的运动耐力下降、通气功能受限、换气效率下降及呼吸困难程度.

  • 噻托溴胺粉雾剂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深吸气量的改善作用

    作者:谷伟;孙丽华;谭焰

    目的 观察噻托溴胺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深吸气量的影响,探讨深吸气量(IC)对评价支气管扩张剂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 将2003年8月至2005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A组):噻托溴胺粉雾剂吸入;对照组(B组):安慰剂吸入.于研究第1天、第43天(约6周)、第85天(约12周)检测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呼气量(FVC)、FEV1/FVC、IC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FEV1在第6周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t=2.018,P=0.048),12周差异无显著性(t=1.723,P=0.090);FEV1(%)在第6周、12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分别为1.761、1.387,P分别为0.083、0.171);FVC在第6周、12周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升高(t分别为2.762、2.255,P分别为0.008、0.029);FEV1/FVC在第6周、12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分别为0.370、0.668,P分别为0.713、0.507);IC在第6周、12周较对照组显著增高(t分别为3.204、3.109,P分别为0.002、0.003).结论 噻托溴胺可使稳定期COPD患者IC增大.对于判断COPD气流受限的指标FEV1/FVC、FEV1(%),用于判断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方面则不够敏感.IC是评价支气管扩张剂疗效的可靠指标.

  • 稳定期Ⅱ、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吸气分数与呼吸肌力研究

    作者:陈宇清;周新;朱东;戴晓敏

    目的:观察Ⅱ、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深吸气量(IC)及吸气分数(IC/TLC)与呼吸肌力的关系.方法:将78例稳定期COPD患者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订的诊断标准分为Ⅱ级(40例)和Ⅲ级(38例)两组.所有患者受试前8 h内均未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并在吸入沙丁胺醇400 μg后接受常规肺功能和呼吸肌力测试.结果:Ⅲ级COPD患者的I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和大通气量(MVV)均显著低于Ⅱ级COPD患者,两组患者的大吸气压(PImax)和大呼气压(PEmax)均显著降低,但两者间无显著差异.38例Ⅲ级COPD患者中IC/TLC≤25%者有11例(28.9%),而仅有2例(5%)Ⅱ级COPD患者的IC/TLC≤25%.COPD患者的IC与PImax和PEmax呈显著相关(r分别为0.375与0.386,P<0.01),IC/TLC与RV/TLC呈明显负相关(r=-0.782,P<0.01),而与PImax和PEmax无关.结论:稳定期Ⅱ、Ⅲ级COPD患者已存在较严重的呼吸肌功能障碍.随着气流受限与肺过度充气的加重,Ⅲ级COPD患者其IC值显著降低,且更易出现IC/TLC≤25%,而IC/TLC变化不能反映COPD患者的呼吸肌功能受损程度.

  • COPD和哮喘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EFL、FEV1及IC的变化

    作者:秦慧;李燕芹;赵旭霁;查琼芳;刘斌;邹静;陈燕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哮喘患者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深吸气量(IC)和呼气流速受限(EFL)的变化.方法 33名急性发作的COPD患者和哮喘13名患者通过定量气雾剂吸入400 μg沙丁胺醇,并于吸药前和吸药后20 min分别检测常规肺功能,并应用呼气负压(NEP)技术检测EFL.结果 33例COPD患者吸药前坐卧位均存在EFL,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仅1例坐位时EFL消失,其余32例坐卧位均仍存在EFL;13例哮喘患者吸药前坐位和(或)卧位均存在EFL,吸药后10例坐卧位EFL均消失,3例坐位EFL消失而卧位存在.26名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显示了IC明显的增加(△IC>15%).结论 对于COPD患者,评价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时,IC较FEV1、EFL的变化更加敏感;而哮喘患者EFL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出患者对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

  • 深吸气量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林盪;张兰兰

    目的 探讨肺功能深吸气量(IC)的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分别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和6分钟步行试验(6MWT)后肺功能检测,以Borg指数进行呼吸困难的分级.结果 吸入沙丁胺醇后,IC增加超过15%的占67.9%,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超过15%的占17.9%.运动后FEV1的下降程度均不及IC下降明显,两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后,Borg指数的变化与IC的变化成显著负相关(P<0.01).吸入沙丁胺醇后.6MWT和Borg呼吸困难评分均有显著改善,IC的增加(△IC)与△6MWT及△Borg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对COPD患者,评价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时,IC比FEV1更敏感,并能较准确地反映患者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

  • 深吸气量和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表在COPD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陈芳;杨宏宽;王芳;罗旭平;张佳颖

    目的 评价深吸气量(IC)和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表(CMSS)在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2例COPD患者及21例非COPD患者,测量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肺通气功能,采用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表和呼吸困难量表进行评估患者症状,统计分析各肺功能指标的变化及相关性,探索深吸气量和中医症状量表诊断COPD的临床价值.结果 COPD组基础值IC、吸药后IC、IC改善率与非COPD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ΔIC明显大于非COPD组(P<0.05).COPD组吸药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均小于非COPD组(P<0.01,P<0.01),ΔFEV1、FEV1改善率均大于非COPD组(P<0.05,P<0.01).COPD组ΔFVC、FVC改善率明显大于非COPD组(P<0.01,P<0.01).COPD组基础值呼气流量峰值(PEF)、吸药后PEF明显小于非COPD组(P<0.01).在症状评估方面,COPD组和非COPD组的TCMSS有统计学差异,而呼吸困难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ΔIC与ΔFVC呈正相关(r=0.46,P=0.03),与ΔFEV1、ΔPEF无明显相关性(r=0.06,P=0.77;r=0.26,P=0.25).以ΔIC诊断COPD,ROC曲线下面积为0.69,临界值0.05L,敏感性63.64%,特异性71.43%.以IC改善率诊断气道可逆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69,临界值2.28%,敏感性68.18%,特异性71.43%.结论 IC在评价轻中度COPD患者对支气管舒张剂的气道反应性方面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但不如FEV1.IC在诊断COPD上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中医症状评分表在COPD诊断和症状评估方面,涵盖内容更广,能补充呼吸困难量表的不足.

  •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晓晖;徐俭朴;汝触会;何飞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思力华)对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作用,并探讨深吸气量(IC)、用力呼气量(FVC)对评价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 3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对照组14例.对照组给予支气管扩张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噻托溴铵18μg吸入,qd,疗程6个月.治疗前评估2组一般情况,测定基线肺功能、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后比较两组肺功能IC、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呼气量(FVC)的百分比FEV1/FVC、临床症状评分,疗效评定,急性加重次数,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2组肺功能IC、FVC、FEV1%pred、FEV1/FVC(%)均较治疗前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急性发作次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组在临床症状评分改善、急性加重次数减少、治疗疗效、以及肺功能IC、FVC上优于对照组,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论 联合使用噻托溴铵治疗支气管扩张症能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减轻咳嗽、咳痰、气促、喘息症状,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减轻未来发作风险.噻托溴铵可提高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IC、FVC.也提示IC、FVC可以评估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且较FEV1/FVC、FEV1%pred更敏感.

  • 深吸气量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运动耐力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文静;孙丽华;谷伟;谭焰

    目的 探讨深吸气量(IC)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COPD)运动耐力的相关性.方法 对入选的30例稳定期COPD患者,每日吸入噻托溴胺粉雾剂18 ug,连续观察12周.于第1、43、85天检查呼吸困难的评分,6分钟行走距离(6MWD),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气量(IC)等指标,比较用药前后各变量变化的统计学意义及肺功能各变量与6MWD的相关性.结果 用药后FEV1和FEV1/FVC均有所改善,其中FEV1的改善要好于FEV1/FVC改善,但与用药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后6周、12周IC较用药前比较有显著增加(t=4.596、5.405,P均<0.01),6MWD用药后6周、12周较用药前有显著提高(t=4.628、6.207,P均<0.01);用药后6周、12周呼吸困难评分的下降较用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z=4.433、4.026,P均<0.001);回归分析显示IC的变化与6MWD的变化均有较好的相关性(r=0.900、0.873,P均<0.01).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提示比较其他肺功能指标,IC的改变与呼吸困难和运动耐力的改变有更好地相关性,IC的测定有助于COPD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预测.

  • 动态性肺过度充气与COPD患者劳力性呼吸困难的关系

    作者:张声霆;颜红英;陈宏

    目的 探讨动态肺过度充气(DH)与COPD患者劳力性呼吸困难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42例COPD稳定期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肺功能检测、症状限制递增功率心肺运动试验、高强度恒定功率运动试验,分别记录受试者静息状态和运动中的Borg呼吸困难评分、深吸气量(IC)、潮气量(VT)等指标.结果 COPD组患者的呼吸变的浅快,呼气流速降低,呼气时间缩短,运动耐量显著低于对照组;COPD组患者在运动高峰时的IC显著低于静息状态,对照组运动高峰时IC与静息状态时无明显差别;COPD组患者运动终点与静息状态时Borg呼吸困难评分的差值(ΔBorg)与IC的差值(ΔIC)呈负相关(r=-0.62,P<0.05),VT的差值(ΔVT)与ΔIC呈负相关(r=-0.80,P<0.05).结论 动态性肺过度充气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劳力性呼吸困难的原因之一,其产生与呼气呼气流速下降和呼气时间的缩短有关.

  • 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与异丙托溴铵对COPD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浩;张海霞;颛孙永勋;李建国

    目的 观察单剂量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与异丙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静态肺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 26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和异丙托溴铵后,进行静态肺功能测定.结果 14例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速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比值(FEV1/FVC)无明显的改变;深吸气量(IC)增加;12例吸入异丙托溴铵的患者,FEV1,FVC,FEV1/FVC无显著改变,呼气流速指标亦无显著改变但IC增加.结论 单剂量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能够显著改善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

4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