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治疗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变化

    作者:李丽;赵柏丽;黄水霞;陈亚敏;王瑞红;张惠玲

    目的:探讨中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治疗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收治中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29例,采用潮气呼吸法测定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前,TI/TE,TPEF/TE,VPEF/VE较低,VT/kg较小,RR增快,MV低,治疗后,TI/TE,TPEF/TE,VPEF/VE增高,VT/kg升高,RR减慢,MV升高。结论:中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地塞米松治疗后小气道阻塞减轻,肺顺应性改善,疗效确切。

  • 中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研究

    作者:李丽;赵柏丽;黄水霞;陈亚敏;王瑞红

    目的:观察中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收治中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观察组)26例,非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对照组)28例;采用潮气呼吸法测定两组早产儿的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各项指标。主要参数:每分通气量(MV),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kg),吸呼比(TI/TE),达峰时间(TPEF),达峰时间比(TPEF/TE),达峰容积(VPEF),达峰容积比(VPEF/VE)。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TI/TE、TPEF/TE、VPEF/VE降低,Vt/kg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存在小气道阻塞及肺顺应性的下降,潮气呼吸肺功能可作为新生儿呼吸监护重要的无创手段。

  • 热敏灸对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欧阳八四;高洁;孙钢;浦明之;吴元建;范春;吉玲玲

    目的:探讨热敏灸治疗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的效应特点,比较其与舒利迭吸入剂的效应差异.方法:将57例入选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热敏灸组(28例)和舒利迭组(29例).热敏灸组:取肺俞和膈俞两穴水平线之间的区域或前胸部第1肋间隙、第2肋间隙自内向外至6寸范围内区域的热敏化腧穴进行热敏灸,开始连续治疗8天,每日1次,第1个月内的后22天保证12次治疗,后2个月保证每月治疗15次(每日≤1次).舒利迭组:采用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舒利迭,每次1吸,每日2次.各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后的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肺功能指标改变、中医证候、国际哮喘控制测试问卷(AC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的评分,进行组间和组内的比较.结果:两组均有效地改善了FEV1等肺功能指标(P<0.05,P<0.01);对中医证候、生活质量等的终改善效能相同(均P>0.05),但热敏灸对患者全身症状、寒热汗出情况的改善优于舒利迭组(均P<0.05),对呼吸道症状的改善舒利迭优于热敏灸(P<0.05).结论:热敏灸能起到改善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的作用,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其效应与公认的舒利迭治疗相当.

  • 气管、支气管狭窄患者计算机气流动力学模拟参数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科;魏宁;徐浩;高传举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狭窄患者气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40例气管、支气管狭窄患者(观察组)及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影像及肺功能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病变部位不同观察组又分为气管狭窄组、支气管狭窄组各20例;其中恶性狭窄38例,气道狭窄程度>50%者30例,腔外型狭窄为20例,弥漫型狭窄22例,偏心性狭窄37例。应用螺旋CT机采集感兴趣区DICOM数据,利用医学影像3D重建软件建立气道几何模型;将肺功能数据施加到几何模型出入口边界后,应用计算机流体力学分析软件进行气道气流动力学模拟,记录感兴趣区气流动力学截面积、流速、体积流量等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参数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研究对象气流动力学研究模型成功建立。气管、支气管狭窄组狭窄处流速分别为(1764±1484) cm/s、(156±57) cm/s,流量分别为(1565±963)mL/s、(310±99)mL/s,均高于同组气管、支气管入口流速及流量(P<0.05或P<0.01);支气管狭窄组患侧支气管入口流速及流量为(82±35) cm/s及(79±32) mL/s,分别小于健侧支气管入口流速(211±83)cm/s及流量(184±68)mL/s(P值均<0.01);在15例偏心性气管狭窄患者中,和原发病变同侧支气管入口流速及流量分别为(464±246) cm/s及(526±283) mL/s,高于病变对侧支气管入口流速(308±209)cm/s及流量(359±255)mL/s(P值均<0.05)。对照组气管及双侧支气管入口分别与气管、支气管中段流速及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气管、支气管狭窄患者气流动力学参数存在着一定的病理性改变。气管狭窄引起狭窄处气体流速、流量增加,且偏心性狭窄影响两侧支气管气流;支气管狭窄则引起患侧进入气流减少。计算机气流动力学参数模拟可以融合多种检查数据,对研究该病呼吸病理生理及病情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综合性评价方法。

  • 难治性哮喘的临床特征及其肺部改变的HRCT特点

    作者:邹利光;戚跃勇;文利;戴书华;张启川

    目的 分析难治性哮喘的临床特征及肺部改变的高分辨CT (HRCT)表现.方法 收集难治性哮喘患者53例(哮喘组),均接受肺功能检查(PFT)、诱导痰细胞分类计数和胸部HRCT,分析临床特点,对肺部和支气管HRCT改变进行描述观察和测量分析.另选择临床病史和CT检查肺部无明显异常的志愿者50例(对照组).结果 哮喘组患者接受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3个月以上,仍有92.45%(49/53)的患者存在持续气流受限;诱导痰细胞分类计数,嗜酸粒细胞增多36例,中性粒细胞增多17例.胸部HRCT描述观察结果,46例(46/53,86.79%)可见肺部异常,其中,支气管壁增厚38例、支气管扩张15例、肺气肿8例、肺部感染7例、支气管黏液嵌塞5例.胸部HRCT测量分析结果,段支气管和亚段支气管管壁厚度(T)分别为(1.6±0.6)mm、(1.3±0.5)mm,管腔内径分别为(2.4±0.6)mm、(1.7±0.5)mm,管外径(D)分别为(5.6±0.7)mm、(4.5±0.6)mm,管壁面积分别为(23.3±6.5)mm2、(17.6±4.5)mm2,T/D比值分别为0.28±0.08、0.29±0.09.结论 难治性哮喘的主要临床特征为不同程度的气道重构、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和气道炎症,胸部HRCT有助于难治性哮喘的临床综合评估.

  • 不同呼吸训练方法对老年尘肺病人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杜素芝;夏梅;胡楠;刘敏;张素兰;王桂芝;谢杨梅;陈卫东

    目的 探讨不同的呼吸训练方法对老年尘肺病人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稳定期的老年尘肺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深慢呼吸缩唇呼气训练,实验组进行深慢呼吸缩唇呼气加阻力呼吸器训练.训练前后比较两组肺功能改变情况.结果 两组训练前和训练后3个月肺功能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6个月后,两组除残气量(RV)外,其余各项指标实验组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过6个月的深慢呼吸缩唇呼气加阻力呼吸器训练,在改善尘肺病人肺功能方面较深慢呼吸缩唇呼气训练效果明显.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分组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反应比较

    作者:王晓晟;李敏;康筱玲;周丽荣;吕静;孙宝华

    目的 比较根据肺功能指标DLCO和深吸气量分组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特征,观察各组对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反应是否存在差别.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5例确诊中重度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其中男70例,女35例,年龄44~85岁,平均64.6岁,按照肺功能DLCO和深吸气量分为4个亚组:DLCO及深吸气量均正常组(A组)10例,DLCO减低深吸气量正常组(B组)18例,DLCO正常深吸气量减低组(C组)22例,DLCO及深吸气量均减低组(D组)55例.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诱导痰炎症细胞计数,所有患者均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320 μg/9 μg,2次/d)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及慢阻肺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的变化.结果 D组CAT评分为(27.6±6.4),高于其他各组;C组喘息症状18例,在各组中比例高,且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百分比高[(7.6±3.2)%].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后C组FEV1改善明显[(0.214-0.053)L],D组[(0.137±0.063)L]与B组[(0.092±0.048)L]相比改善较明显.C、B、D组的FVC增加量分别为(0.342±0.073)、(0.190±0.081)和(0.223±0.094)L,CAT改善分别为(4.4±2.0)、(2.3±1.3)和(3.9±1.9),C组FVC改善较B组和D组更明显,CAT评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DLCO和深吸气量将慢阻肺患者分组后,不同组别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差别,分组有助于区分对吸入激素+长效β~受体激动剂的治疗反应不同的患者.

  • 如何看待支气管舒张试验在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姚婉贞

    支气管舒张试验是应用一定剂量的舒张支气管药物使狭窄的支气管舒张,以测定其舒张程度的肺功能试验,临床上常用于判断气流受限的可逆程度,亦称为"可逆试验".由于支气管舒张试验的安全性好,作为判断气道阻塞可逆性的客观指标,对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COPD等气道阻塞性疾病的诊断和用药疗效判断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并发挥着非常苇要的作用.但由于支气管舒张试验的结果受诸多因素影响,因此临床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徐康清;孙培吾;黄文起;陈秉学;谭洁芳;黄伟明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后肺功能受损的程度,研究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Ⅰ组,20例),UTI 1万U/kg组(Ⅱ组,20例),UTI 2万U/kg组(Ⅲ组,20例).对术后肺功能指标OI、VD/VT、PA-αO2、CaO2、SaO2和PaO2进行观察以及比较呼吸机支持的时间,气管插管拔除后24 h内的自主呼吸频率和呼吸情况的改变.结果Ⅰ组术后各时点所有病人OI、VD/VT、PA-αO2分别较CPB前增大(P<0.05),而CaO2、SaO2和PaO2均下降(P<0.05).术后各时点Ⅲ组的OI值均明显低于Ⅰ、Ⅱ组(P<0.05);与Ⅰ、Ⅱ组比较,Ⅲ组术后12、24 h的PA-αO2值下降幅度显著(P<0.05),CaO2、SaO2和PaO2的下降较少,但差异有显著性(P<0.05).Ⅲ组呼吸机支持时间短,气管插管拔除后自主呼吸频率慢但平顺,肺部罗音的发生率低,改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过程造成肺损害,表现为一些亚临床性肺功能损伤.乌司他丁对肺功能有保护作用,其中2万U/kg组肺保护作用优于1万U/kg组.

  • 低肺功能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

    作者:毛友生;张德超;张汝刚;汪良骏;杨林;程贵余;孙克林

    目的总结低肺功能肺癌患者的术前肺功能、手术治疗方式和术后并发症,探讨术前肺通气功能检查在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低肺功能肺癌患者的治疗经验,并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结果 181例中,全肺、肺叶、部分肺叶切除和探查者分别为43例、 118例、16例和4例.切除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2.4% (75/177),总的住院死亡率为7.9% (14/177).全肺、肺叶和部分肺叶切除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5.6% (11/43)、48.3% (57/118)和31.3% (5/16).8例术前行放疗和(或)化疗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 死亡率为3/8. 12例第2次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 (8/12), 死亡率为33.3% (4/12).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1%(32/45)、42.2%(19/45)和31.1%(14/45);Ⅰ、Ⅱ、Ⅲ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5.0% (11/20)、25.0%(3/12)和0.结论术前肺通气功能检查是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重要依据, 但应结合病史、弥散功能和术前其他检查来综合判断.有术前放化疗史和对侧开胸手术史的低肺功能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对于早期的低肺功能肺癌患者应争取手术治疗.

  • 气管或隆凸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问题的处理

    作者:毛友生;张汝刚;张德超;汪良骏;张大为;杨林;程贵余

    目的总结治疗气管、隆凸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问题的经验,探讨防治这类肿瘤患者术后严重呼吸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气管或隆凸部肿瘤患者的术前肺功能改变、手术后并发症、手术方式和围手术期呼吸问题的处理.结果术前29例(76.3%)患者有肺通气功能障碍.术后21例患者共发生45例次并发症,其发生率为55.3%(21/38),其中呼吸道并发症占80.0%.17例患者隆凸全肺切除术或隆凸切除及成形术后,发生并发症28例次;21例其他术式的患者,发生并发症17例次.本组死亡4例,死亡率为10.5%.结论纤支镜引导直视下清醒插管、正确的术式选择、精良的吻合技术、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积极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是防治围手术期呼吸道并发症的必要手段.

  • 登山队员不同海拔高度急性高原病发病率调查

    作者:陈云天;胡颖;靳国恩;张雪峰;张梅;格日力

    目的调查来自平原地区的登山队员急进不同海拔地区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情况,为急性高原病的进一步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海拔2800 m、4140 m和5050 m 3个高度记录登山队员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和肺功能指标,并让队员填写急性高原病(AMS)症状评分表,对3个海拔高度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增高,2800 m、4140 m和5050 m的发病率分别是0、31.25%和65.56%.SaO2降低(P<0.05),HR增高(P<0.01),用力肺活量(FVC)降低(P<0.05),1s用力呼出量(FEV1.0)降低(P<0.05),大呼气流量(PEF)降低(P<0.05),但是1s率(FEV1.0/FVC)、用力呼吸中期流速(FEF25-75)和FVC 50%时大呼吸流量(Vmax-50)三者无明显改变(P>0.05). 结论从平原地区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时,急性高原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心肺功能下降.

  • 乌司他丁对原位肝移植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开;冯国辉;雷志礼;宇鹏;姜伟

    目的:观察原位肝移植术(OLT)中肺损伤的程度,探讨乌司他丁(UTI)对OLT中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例择期行OLT手术患者随机分为UTI组和对照组各20例,UTI组(n=20)切皮后将UTI 100万单位加入100mL生理氯化钠溶液,持续静脉输注,之后每隔4 h重复使用.对照组(n=20)以等容量生理氯化钠溶液代替.于麻醉后切皮前、无肝前期120 min、无肝期30 min、新肝期10 min、新肝期60 min和术毕对肺顺应性、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峰值压力和平台压力进行观察.结果:在新肝期10 min、新肝期60 min和术毕时,对照组的肺顺应性显著下降,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峰值压力和平台压力显著升高(P<0.05).UTI组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峰值压力和平台压力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肺顺应性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0LT过程造成肺损伤,UTI在OLT中对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 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联合雾化吸入对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作用

    作者:左志通;凌春华;李虹;刘皓;陈延斌;季成;宋宗元;蔡敏

    目的探讨联合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49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治疗组(26例).两组均予吸氧、抗感染、静脉注射氨茶碱及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加用溴化异丙托品及沙丁胺醇氧气雾化吸入.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7 d后测定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结果治疗前,两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百分比(FEV1/FVC)、PaO2和PaCO2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40、0.020、0.013和0.007),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及呼气峰流速(PEF)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056、0.60).结论联合氧气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和溴化异丙托品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气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哮喘患儿病情不同阶段气道功能变化的研究

    作者:陈俊松;汤昱;李敏;张磊;陈超辉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病情不同阶段气道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其检测价值.方法选取12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作为急性发作期组,均给予常规哮喘规范化治疗,治疗1个月后均进入慢性持续期(慢性持续期组).急性发作期组和慢性持续期组的哮喘患儿均行肺功能检测,并与60例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发作期组大气道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FVC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慢性持续期组[(1.398 ± 0.518)L比(1.942 ± 0.557)和(1.851 ± 0.453)L、(2.701 ± 0.901)L/s比(4.102 ± 0.971)和(3.840 ± 1.001)L/s、(1.201 ± 0.316)L比(1.841 ± 0.499)和(1.690 ± 0.401)L、(86.337 ± 8.769)%比(96.589 ± 4.069)%和(94.317 ± 6.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持续期组FEV1/FVC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持续期组与健康对照组FVC、PEF和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组小气道肺功能指标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呼气流速(F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呼气流速(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呼气流速(FEF75%)和大中期呼气流速(MMEF)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慢性持续期组[(2.187 ± 0.866)L/s比(3.869 ± 0.891)和(3.489 ± 0.947)L/s、(1.291 ± 0.549)L/s比(2.871 ± 0.584)和(2.599 ± 0.701)L/s、(0.596 ± 0.231)L/s比(1.412 ± 0.461)和(1.191 ± 0.571)L/s、(1.087 ± 0.496) L/s比(2.507 ± 0.629)和(2.259 ± 0.584)L/s],慢性持续期组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均存在肺功能异常,进入慢性持续期后其肺功能出现好转,大气道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小气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小气道功能指标检测在哮喘儿童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重度脊柱畸形的肺功能特征及其影像学影响因素

    作者:王华锋;郑召民;刘辉;王建儒;王华;李泽民;叶福标;李思贝;李翔

    目的 分析重度脊柱畸形的肺功能损害特征及其影响肺功能的相关影像学参数.方法 2009年9月至201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共6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术前肺功能检查及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分析肺功能结果及其与脊柱影像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66例重度脊柱畸形患者中,57例(86.4%)合并有肺功能损害,其中54.6%为中重度肺功能损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59%],损害方式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与主弯Cobb角、累及胸椎数目、累及椎体数目及局部后凸角呈显著负相关,而与顶椎位置呈显著正相关(顶椎越靠近头端,肺功能损害越严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主弯Cobb角和累及胸椎数目是肺通气功能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解释肺容积下降的46.2% ~ 55.1%.结论 重度脊柱畸形多合并肺功能障碍,且以中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主弯Cobb角和受累胸椎数目是影响肺功能的主要因素.畸形越严重、节段越长、顶椎越靠头端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其肺功能损害越严重.

  • 应用体描仪检测婴幼儿肺功能

    作者:饶小春;刘玺诚;焦安夏;江沁波;马渝燕;潘跃娜

    目的 观察用体描仪检测婴幼儿患呼吸道疾病时肺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的小儿930例,其中患呼吸道疾病的婴幼儿900例,健康婴幼儿30名.检查在药物睡眠状态下进行.采用婴幼儿体描仪,通过描记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应用被动流速容技术测量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阻力及体积描记法测定功能残气量等评价肺功能.结果 正常婴幼儿潮气呼吸流速一容量环近似圆形或椭圆形.呼吸道疾病的婴幼儿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形状及肺功能参数改变:环变窄、呼气降支凹陷、呼气支或吸气支出现平台.结论 患呼吸道疾病的婴幼儿肺功能较正常婴幼儿明显不同,肺功能试验是监测呼吸道疾病病情较理想的方法.

  • 煤工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作者:张海英;邹伟明;伍传仁;李开荣;李和林;廖分石;金泰廙

    目的 分析煤工尘肺(CWP)患者肺功能障碍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别选择141名CWP患者为病例组,200名非CWP的接尘矿工为接尘组,75名非从事接尘作业的健康者为对照组,均为男性.对研究对象调查接尘工种、接尘工龄、肺部疾病、吸烟及职业卫生防护情况等,并测定肺通气功能,根据对照人群特征建立相应肺功能指标的预计回归方程计算预计值,以各指标的实测值和预计值之比对肺功能障碍进行分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及接尘组FVC、FEV1.0实测值及FVC、FEV1.0实测值与其预测值的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煤工尘肺分级增加,限制性和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增高(χ2=67.46,51.19,P<0.05);佩戴口罩情况、CWP分期、吸烟程度、接尘工龄等指标均被选人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论 影响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障碍的因素可能有CWP晋级、是否坚持佩戴口罩、吸烟、接尘工龄等.

  • 肺功能测定对Ⅰ期煤工尘肺伤残等级鉴定结果的影响

    作者:和俊礼;张清平;赵风云;刘鹏程;康白玉

    目的 探讨肺功能测定对Ⅰ期煤工尘肺患者伤残等级鉴定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73名Ⅰ期煤工尘肺患者2次肺功能测定,分别采用不同的指标评定肺功能损伤程度,比较伤残鉴定的结果.结果 第1次肺功能测定评定为肺功能轻度损伤58人(损伤率79.5%),伤残鉴定为六级;中度损伤15人(损伤率20.5%)伤残鉴定为四级.第2次肺功能测定后评定结果出现了49人肺功能重度损伤(损伤率67.1%),伤残鉴定为二级的巨大变化.结论 采用不同的指标评定可出现不同的结果,规范肺功能损伤评定指标很有必要,呼吸困难分级与肺功能测定综合评价,以减少主观因素影响.

  • 尘肺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评价

    作者:石耀辉;陈百灵;刘雪梅;李金珠;于珊珊;冯克玉;丁红

    目的 用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评价尘肺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方法 尘肺组病例183例,正常健康对照组199例;根据肺功能通气损害的性质分为正常型、阻塞型、限制型、混合型4组.取心尖四腔切面,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三尖瓣环右心室游离壁侧从舒张期至收缩末期的位移.结果 尘肺组TAPSE均值为(18.61±3.08) mm,对照组TAPSE均值为(22.38±3.03) mm,尘肺组TAPSE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Ⅰ、Ⅱ、Ⅲ期尘肺病变程度的加重TAPSE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功能检测为正常型、阻塞型、限制型、混合型肺功能损伤尘肺患者的TAPS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以混合型缩短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尘肺患者TAPSE值明显缩短,随尘肺分期加重而明显缩短,TAPSE的测量评价尘肺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状态简便方法.

65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