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脂蛋白(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左主干病变的相关性

    作者:尚东丽;刘建华

    目的:探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脂蛋白(a)[Lp(a)]与冠脉左主干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行冠脉造影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64例。根据LP(a)水平将入选的病例分为两组,Lp(a)正常组(≤300 mg/L)(n =171)以及Lp(a)升高组(>300 mg/L)(n =93)。对比两组间的基线资料、多支血管病变及左主干病变的发生率,进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左主干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Lp(a)升高组与Lp(a)正常组相比,有更高的三支血管病变及左主干病变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 Lp(a)与左主干病变的发生呈独立正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Lp(a)水平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高Lp(a)水平患者有更高的左主干病变发生率。

  • 单极电凝联合Ligasure与超声刀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疗效对比

    作者:蒋林华;俞敬;宋世铎;朱新国

    目的:对比研究单极电凝联合 Ligasure 与超声刀两者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LADG)中临床疗效的差异,为单极电凝联合Ligasure临床适用性进一步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112例LADG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53例以单极电凝联合Ligasure 为主要操作器械,对照组59例以传统超声刀为主要操作器械,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液量、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31±47.2)min vs.(151±51.8)min,P =0.018];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108.2±43.9)mL vs.(188.4±51.7)mL,P =0.026];观察组术后引流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216±68)mL vs.(272±76)mL,P =0.041];两组在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大出血以及肺部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单极电凝联合Ligasure行LADG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的优势。

  • 单纯性多数牙缺失家系的临床检查及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秦晗;马丽芳;徐宏志;龚永庆;轩昆

    目的:探讨单纯性多数牙先天缺失家系 MSX1和 PAX9的基因突变特点,为寻找该病发病的易感因素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家系中2例多数牙先天缺失的患者进行临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单纯性多数牙缺失;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MSX1和PAX9基因的外显子并测序,采用软件分析基因突变类型及氨基酸变化。结果:经DNA序列分析,在MSX1的1号外显子以及附近内含子区发现2例患者均存在2个相同类型的突变方式:c.469+35-c.469+45del(纯合型);c.348C>T(P.Gly116=, rs34165410,杂合型),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该类型的剪切突变(杂合型),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认为是多态性位点。而PAX9均未检测到外显子编码区的致病性突变。结论: MSX1基因突变的多态性位点可能与该家系单纯性多数牙缺失的病因密切相关。

  • 超声对宫内发育迟缓胎儿静脉血流频谱的观察

    作者:刘细斌;周芳;陈淑贞;林清兰;谢许萍;杨晓君

    目的:运用超声检测正常妊娠和宫内发育迟缓(IUGR)胎儿静脉血流(脐静脉、静脉导管及下腔静脉)情况,分析血流参数测量在预测IUGR中的价值。方法:运用超声分别检测120例孕28~41周宫内单胎胎儿,78例正常妊娠(正常组)和42例IUGR(IUGR组)胎儿的静脉血流。对比两组脐静脉(UV)和静脉导管(DV)并计算 DV/ UV,同时测定并对比下腔静脉返流分数。结果:IUGR 组的胎儿静脉导管血流量、QDV/ QUV 比及下腔静脉返流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而脐静脉血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脐静脉、静脉导管及下腔静脉血流检测可为IUGR诊断提供有意义的临床数据,对预测胎儿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TKA术后医生指导下患者自主化康复训练与CPM机训练的早期疗效比较

    作者:黄勇;王鑫灵

    目的:比较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医生指导下患者自主化康复训练与膝关节功能训练器(CPM)机康复训练早期疗效,探讨较好的功能恢复方法。方法:收集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TKA手术的患者13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为医生指导下患者自主化康复训练;B 组为CPM机训练。两组患者术后第1、2、4周进行膝关节屈曲活动度(ROM)、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及膝关节周径比较,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SPSS19.0软件)。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周。 A组在ROM、HSS均优于B组,P值分别为0.032、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膝关节周径方面比较P 值为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在TKA后的早期康复训练中都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医生指导下患者主动行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训练在膝关节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中更具有优势,可以有效预防膝关节粘连及改善膝关节活动度。

  • 精子形态与核蛋白组型转换及DNA完整性的相关性

    作者:李俊;杨雪梅;赵婷婷;宋亚曼;刘芳

    目的:探讨精子形态与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及DNA完整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48例精液标本,依据正常形态四分位数将标本分为Ⅰ、Ⅱ、Ⅲ、Ⅳ四组,采用苯胺蓝法检测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比例,染色质扩散法检测精子DNA完整性,分析精子形态与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及DNA完整性的相关性。结果:检测标本中精子形态异常发生率为27.82%,Ⅰ组(正常形态<4%)精子总数、前向运动精子比例、核蛋白组型转换比例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 <0.05),且其DNA完整性比例显著低于Ⅲ组(正常精子形态6%~8%)、Ⅳ组(正常精子形态>8%)。正常精子形态与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r =0.235, P =0.000)、精子DNA完整性(r =0.189,P =0.003)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与DNA完整性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 =0.219,P =0.001)。结论:精子形态异常可降低精子总数、前向运动能力、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及DNA完整性比例,精子形态与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及DNA完整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且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与DNA完整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 胸腺病变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AchR抗体和MuSK抗体的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杨海龙;张习文;郑锴

    目的:探讨胸腺病变合并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和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SK-Ab)的表达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对4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伴有MG的胸腺病变患者(MG组),30例其他神经系统病变患者(OND组)及26例健康对照组(NC组)中AchR-Ab和MuSK-Ab进行检测。结果:MG组患者血清AchR-Ab和MuSK-Ab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晚发型MG 患者 MuSK-Ab 阳性率高于早发型,女性患者 AchR-Ab 和 MuSK-Ab 阳性率高于男性患者(P <0.05);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MGT)患者AchR-Ab阳性率高于胸腺增生(MGH)及胸腺囊肿(MGC)患者(P <0.05);MG患者MuSK-Ab阳性率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P <0.05);在MGT组中,MuSK-Ab 阳性率与组织学分型之间有相关性(P <0.05)。结论:AchR-Ab和MuSK-Ab的检测有助于MG的诊断及鉴别,MuSK-Ab多见于病情较重的老年患者和MGT中恶性程度较高的组织类型中,具体的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 补体因子I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老年黄斑变性的相关性

    作者:苏杨;石毅;李晓波;杨正林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补体因子I(CFI)基因5个多态性位点(SNP)与老年黄斑变性(AMD)的相关性。方法:搜集已明确诊断四川地区384例AMD患者样本及384例相匹配的正常对照样本,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 ,通过SnaPshot单碱基末端延伸法检测CFI基因上5个SNP位点,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该基因相关SNPs与中国汉族人群老年黄斑变性关联性。结果: CFI基因的5个位点均通过Hardy-Weinberg 平衡(P >0.05)。 rs13117504 G 等位基因频率(P =0.037,OR =1.24,95%CI:1.01~1.53), rs10033900 C 等位基因频率(P =0.023,OR =1.27,95%CI:1.03~1.57),rs10033900显性遗传模型AMD与对照组间分布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39,OR =0.74,95%CI:0.55~0.99); rs6822976等位基因A分布频率与对照组间(P =0.158), rs7438961等位基因G 分布频率与对照组间(P =0.798),rs7671905等位基因T分布频率与对照组间(P =0.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s10033900隐性遗传模型AMD与对照组间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07),rs13117504, rs6822976, rs7438961, rs7671905显性及隐性遗传模型AMD 与对照组间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FI基因上游rs13117504与rs10033900SNP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AMD 显著相关,而rs6822976, rs7438961, rs7671905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老年黄斑变性无明显相关性。

  • 经乳晕切口治疗乳腺良性疾病中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与传统手术的临床效果对比

    作者:邵超;张晶晶;凌飞海;傅剑华

    目的:对比经乳晕切口治疗乳腺良性疾病中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与传统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169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门诊手术组39例(观察组A )、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住院手术组72例(观察组B )和传统手术组58例(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结果:观察组A与观察组B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切口长度、愈后瘢痕长度、在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手术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A在院时间、手术费用均显著优于观察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肿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平均切口小、在院时间短、切口愈合短、费用省等优点,还可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行日间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 STAT3和HIF-1α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硕果;姚俊;高社干

    目的:检测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及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患者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STAT3和HIF-1α的表达。结果:STAT3和HIF-1α在食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5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0.05)。 STAT3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TNM分期密切相关,且与30个月生存率呈正相关(P <0.05);而HIF1-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5),与预后无关。STAT3和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 =0.362,P <0.05)。结论:STAT3和HIF-1α在食管癌中频繁表达,它们表达升高可能与食管癌预后差有关。

  • 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与透析液葡萄糖暴露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杨小兵;郭东风;倪娓娓;蒋建平

    目的:了解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在不同透析液葡萄糖暴露量下的水平,探明血AOPP水平是否与腹膜透析液葡萄糖暴露程度相关。方法:对192例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按透析液葡萄糖暴露量将患者分为高糖暴露组和低糖暴露组。检测所有患者空腹血清AOPP和C反应蛋白水平,记录两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结果:高糖暴露组的血清AOPP水平显著高于低糖暴露组[(78.7±15.6)mmol/L vs (71.7±14.8)mmol/L, P =0.003]。高糖暴露组患者血C反应蛋白[4.6(3.0~11.4)mg/L vs 3.0(2.2~5.3)mg/L, P <0.001]和心血管疾病患病率(53.6% vs 35.8%, P =0.014)均显著高于低糖暴露组。经多因素校正后,血清AOPP水平与透析液葡萄糖暴露量(β=0.157, P =0.031)和透析时长(β=0.164, P =0.043)独立相关。结论: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血清AOPP水平与透析液葡萄糖暴露程度相关,减少葡萄糖暴露度可能降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维生素D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卢勤燕;蔡小燕;林小军;唐莼;叶静华;李伟念;何志翔;李欣颖;张荣伟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的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探讨维生素D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SLE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40例健康体检人员及4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作为健康对照和疾病对照。运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OH-D 水平。结果:(1)活动期SLE组25-OH-D水平低于稳定期SLE组和健康对照组(P <0.05),而稳定期SLE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期RA组25-OH-D水平与活动期SL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5)。(2)SLE 患者25-OH-D 水平与 SLEDAI 评分(r =-0.45,P <0.01)及24小时尿蛋白(r =-0.32,P <0.05)呈负相关,与补体C3、C4无关。结论:SLE 患者25-OH-D 水平降低,25-OH-D 水平降低与SLE 病情活动及肾损害有相关性。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hs-CRP水平的影响

    作者:董微;康萍;钟祥柱;唐琳;陈建芳;成红英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液流变学、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中重度OSAHS 患者58例,纳入治疗组,门诊体检健康者32例,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液流变学、hs-CRP 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治疗组经CPAP治疗3个月后再检测血液流变学、hs-CRP 水平,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红细胞压积(HCT)、hs-CR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经 CPAP 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HCT、hs-CRP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OSAHS患者血液流变学、hs-CRP水平升高,CPAP治疗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血液流变学、hs-CRP水平。

  • 不同麻醉方法对超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张远;解雅英;于建设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对超高龄(≥80岁)患者下肢骨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骨科下肢手术治疗ASAⅡ~Ⅲ级年龄>80岁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G组)和硬膜外麻醉组(CEA组),以MGS评分前6项指标为衡量标准,分析比较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和愈后情况。结果: CEA组术后出现发热(>38℃)、血白细胞>15×109/L、肺部X线、咳脓性痰、痰培养阳性及临床诊断肺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G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CEA组确诊肺部感染及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G组,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硬膜外麻醉更加有利于超高龄患者骨科下肢手术术后的呼吸功能恢复,可有效地预防术后肺部感染。

  • 脑梗死患者认知和记忆障碍特点分析

    作者:杨轶楠;刘洪雁;苏玉萍;张春艳;徐文玉;李阔

    目的:评定及分析脑梗死后患者的认知及记忆障碍的特点。方法:应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定73例脑梗死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包括时间定向、地点定向、即刻记忆、计算、延迟回忆、命名、复述、听理解、阅读、书写、视空间功能;应用世界卫生组织-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大学听觉词语学习测验(WHO/UCLA 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评定记忆功能,包括即刻学习记忆、短时延迟回忆及长时延迟回忆,将脑梗死患者评分与健康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总体认知评分及记忆总分、词语即刻学习记忆、短时延迟回忆、长时延迟回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脑梗死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及记忆功能明显下降,且即刻记忆和近记忆力均存在明显障碍,与Alzheimer病患者的记忆障碍的特点类似。

  • 不同分组方法对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调节受损诊断切点的影响

    作者:朱长清;古达清;石凌波;康红;季兵;李爱国

    目的:应用ROC曲线探讨不同分组方法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糖调节受损(IGR)诊断切点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广州番禺钟村社区433例志愿者,空腹8 h 后行 OGTT 试验,并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HbA1c。以OGTT作为糖尿病(DM)和糖尿病前期诊断金标准,在不排除和排除DM患者的不同IGR分组情况下,分别绘制ROC曲线,分析HbA1c 不同切点的临床价值,并与 FPG、2hPG进行比较。结果:不排除DM组,HbA1c 诊断糖尿病前期的佳切点为5.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49.2%和93.9%,曲线下面积为0.865;排除DM组,HbA1c 诊断糖尿病前期的佳切点为5.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63.5%和85.5%,曲线下面积为0.785;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均与 FPG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2h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分组方法对HbA1c作为IGR诊断切点存在影响,建议采用排除DM患者的分组方式,由此得出HbA1c≥5.5%作为IGR的诊断切点。

  •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

    作者:乔迎帅;卢锡华

    目的:观察研究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下腹部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全麻下行下腹部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A组,n =151)和生理盐水组(B组,n =149)。术后行超声引导双侧作TAP 阻滞,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 (A 组)或等容量生理盐水(B 组)。术后观察 VAS、Ramsay 及BCS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VAS及Ramsay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B组比较,24 h内A组VAS评分下降(P <0.05);BCS评分升高(P <0.05);镇静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不良反应未见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超声引导TAP阻滞可满足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需求。

  • 间断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肺栓塞临床观察

    作者:雷蕾;杨军兰;解好群;崔佳

    目的:评价间断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肺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2例诊断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尿激酶(UK)组给予静脉滴注尿激酶,10000 U/(kg·次),每天1次,按100000 U/h 滴注,治疗时间为7 d;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组给予静脉滴注rt-PA,50 mg/2h,只用1次。两组治疗后第8、14天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的功能,CT肺动脉造影评价改善肺血管缺损面积。评价两组不良反应(包括死亡、出血、再发)。结果:治疗8、14 d 两组在改善右心室功能及肺血管缺损面积差异无显著性(P >0.05),UK组出血发生率少于rt-PA组。结论:间断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方案治疗肺栓塞与 rt-PA方案有相同的疗效。

  • 血浆NT-proBN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干丽萍;陈建建;张秋;李鸿鹏;孙龙华

    目的:探讨血浆 NT-proBNP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AECOPD患者100例,检测患者入院时血浆BNP,记录其稳定期时肺功能,并在其出院后0.5、1年分别进行电话随访,记录患者住院时间、1年内再次住院率及病死率,研究BNP与以上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00例AECOPD患者中,男67例,女33例,平均年龄(64.4±5.6)岁。与低NT-proBNP组患者相比,高NT-proBNP组患者住院时间延长,1年内住院率及病死率增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NT-proBNP能够预测COPD患者生存率及其再次入院的风险,这在临床上对于AECOPD患者的处理有重要的帮助。

  • AEG-1和LEF-1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张宁;李小丽;李格林;王贵吉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和淋巴增强因子-1(LEF-1)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人结肠癌组织及78例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AEG-1和LEF-1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AEG-1和LEF-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1%(57/78)和67.9%(53/78),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001)。 AEG-1的表达与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 TNM 分期有关(P <0.05),LEF-1的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 TNM 分期有关(P <0.05)。结肠癌组织中 AEG-1与 LEF-1的表达呈正相关(r =0.326,P =0.004)。结论: AEG-1和LEF-1的异常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更有利于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判断。

  • Snodgrass术与Onlay术治疗轻、中度尿道下裂的比较

    作者:李茂章;李逊;廖锦先;周晓波

    目的:比较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Snodgrass 术)与加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Onlay 术)治疗轻、中度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以2009年8月至2014年3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57例轻、中度尿道下裂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Snodgrass 组84例和 Onlay 组73例,分别接受相应的手术。观察两组患儿的手术指标、住院情况、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Snodgrass组患儿手术时间短于Onlay组[(81.3±7.7)min vs.(131.1±13.4)min,t =7.789,P =0.000];两组患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并发症见于尿道狭窄、尿道瘘、尿道憩室和皮瓣开裂。结论: Snodgrass 术和Onlay 术均适用于轻、中度尿道下裂患儿的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一次手术成功率,Snodgrass 术操作更简单方便,易于推广,而对于尿道板条件不好的患儿可选择Onlay术。

  • 某综合医院近10年来艾滋病、淋病和梅毒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杨晓燕;梁彩倩;邢帮荣

    目的:总结近10年来一综合医院艾滋病、淋病和梅毒患者的流行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4-2013年期间10574例艾滋病、淋病和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前后5年的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前5年组相比,近5年组感染人数明显增多,男性较女性多(Z=5.132,P =0.000),青年患者比例下降,而中、老年患者比例均增加(Z =18.630,P =0.000),退休和无业人员患者增多(Z =17.044,P =0.000),艾滋病和隐性梅毒患者比例均上升,而淋病的比例下降(Z =24.386,P =0.000)。结论:近10年来综合医院艾滋病、淋病和梅毒患者均增加,人口学特征变化明显,应加强安全性行为的教育,以控制这些性病的传染和流行。

  • 急性白血病自发性颅内出血外周血细胞形态漏检漏诊1例

    作者:朱文元;唐明君;张林

    患者男,31岁,2012年9月27日00:58分因“突发昏迷2+h”入我院神经外科。2+h 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昏迷,呼之不应,肢体无活动。既往5d来患者有牙龈及口腔出血,于口腔医院诊治(具体诊治情况不详),后全身可见多处皮下出血点,未予重视及治疗。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肾病”等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及食物过敏史。入院查体:T:37.2℃;P:76次/min;R:35次/min;BP:152/70 mmHg。神志深昏迷,双侧瞳孔左侧:右侧=5.0:5.0 mm,对光反射消失,口唇轻度发绀,牙龈及舌面可见散在出血点,双侧颊、双侧腋下、腹部等全身皮肤黏膜见多处皮下出血点,咽红,颈软,气管居中,呼吸浅快,肝脾触诊不清,四肢肌力检查不配合,双侧肌张力弱,生理征、病理征均未引出。头颅CT示:右侧颞顶叶脑出血。患者病情危重,予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急诊术前准备,行右颞枕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

    关键词:
  • 妊娠晚期合并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麻醉处理1例

    作者:傅倩

    患者女,30岁,70 kg,孕33周G1P0合并银屑病、上呼吸道感染,因右下腹疼痛3d急诊入院。入院后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HR 115次/min ,血常规:WBC 15.26×109/L,超声提示:右下腹异常肠管回声,考虑急性阑尾炎,既往有房早,临床诊断为妊娠晚期并发急性阑尾炎,拟急诊行阑尾切除术。入手术室后心电监护:BP 135/78 mmHg, HR 117次/min,SPO298%,吸氧2 L/min ,开放外周静脉,患者左侧卧位选择T12~ L1行硬膜外麻醉,穿刺顺利,置管3.5 cm,给予2%利多卡因4 mL 实验剂量,观察5 min 后无不良反应,再分次追加2%利多卡因共15 mL,15 min后再次测麻醉平面 T8~ S5手术开始,切皮后打开腹膜探查时患者诉疼痛,静脉注射氯胺酮40 mg ,患者入睡,再次探查患者体动明显,给予50 mg 丙泊酚静脉注射后无体动,行手术操作。

    关键词:
  • 胸椎结核合并丙型肝炎1例

    作者:马臻;孙美艳;鲍琢

    患者男,40岁,因“腰痛4年,加重3个月,发热10 d ,皮肤黄染7 d”于2013年10月7日入院。患者4年前出现腰痛,查腰椎 CT 未见异常,间断应用抗生素及止痛药,效果不佳,3个月前腰痛加剧,10 d 前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8℃,7 d 前出现皮肤黄染,于外院查肝功异常,以“黄疸待查”收入院。病程中无午后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外伤、输血史。入院后查肝功:ALT 213 U/L , AST 94 U/L,GGT 377 U/L,TBIL 91.4μmol/L,DBIL 69.3μmol/L,腹部 B超:肝内脂肪偏多;HCV Ab (+),HCV RNA 1.49×106 copies/mL,基因型1b。

    关键词:
  • 口服华法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安全性评估

    作者:钟波;韦加美;那宇

    目的:评估口服抗凝药物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风险和收益。方法:前瞻性随访我院16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2年,分析发生心房纤颤(AF)的情况,以及口服华法林治疗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密切监测口服抗凝剂后凝血指标。结果:共有4例患者在开始透析时合并心房纤颤(2.5%)。随访过程中,有22例患者发展为持续性或阵发性心房纤颤(13.6%),本组透析患者每年出现心房纤颤的发生率为6.85%。心房纤颤与病死率呈显著正相关(P =0.002)。162例患者中,32例(19.7%)口服华法林治疗,其中绝大多数患者(96%)有明确的口服抗凝剂治疗指征。65%的患者中心房纤颤是口服华法林的指征。既不口服华法林同时不合并房颤的透析患者为对照组。死亡风险评估表明华法林治疗的透析患者或存在选择性华法林治疗指征的透析患者死亡风险略高于对照组透析患者[危险率(HR)95%可信区间(CI):1.24(0.8~2.09), P =0.725和1.05(0.66~1.75), P =0.642]。整个实验过程中,所有充分口服抗凝剂治疗的患者没有出现急性血栓并发症和严重的活动性出血。而合并房颤与使用华法林禁忌的患者死亡危险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HR(95% CI):2.5(1.80~3.14), P <0.001]。结论: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只要指征明确同时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口服华法林是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

  • 尿毒清颗粒对透析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作者:杨旭东;刘千红;李雪梅

    目的:观察尿毒清颗粒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 hemodialysis,MHD)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宣钢职工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 =37)常规血液透析2~3次/周及基础治疗,并给予尿毒清颗粒5.0,3次/d和10.0 qnd;对照组(n =37)常规血液透析2~3次/周及基础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12个月测定血清Ca2+、P、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Ca2+、P、iPTH、hs-CRP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P、iPTH、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尿毒清颗粒对透析患者具有降低甲状旁腺激素和改善微炎症状态的作用。

  • 不同剂量他达拉非联合α受体阻滞剂对改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大尿流率的比较

    作者:冯强

    目的:观察比较他达拉非2.5 mg和5 mg分别联合α受体阻滞剂每日给药对改善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大尿流率(Qmax)疗效是否相同。方法:150例BPH 所致下尿路梗阻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每日口服他达拉非2.5 mg和α受体阻滞剂1次,对照组每日口服他达拉非5 mg和α受体阻滞剂1次,共12周,分别记录并比较治疗后第4、8、12周Qmax。结果:对照组Qmax先于观察组得到改善,但12周后两组改善的基线数据均基本接近正常(P<0.05)。结论:他达拉非2.5 mg和5 mg分别联合α受体阻滞剂均可改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Qmax,但更大剂量联合效果并不更优,同时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 丙泊酚序贯右美托咪定对ICU躁动患者脱机过程中镇静效应的影响

    作者:鹿兴;李军;徐磊

    目的:探讨丙泊酚序贯右美托咪定对ICU躁动患者脱机过程中实施浅镇静的效应。方法:选择机械通气治疗躁动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序贯右美托咪定组(A组)先微量持续泵入丙泊酚0.3~3 mg/(kg·h),脱机前24 h,改右美托咪定维持剂量0.2~1μg/(kg·h),若24 h 未脱机成功,泵至脱机前停用。丙泊酚持续泵入组(C组):持续泵入丙泊酚0.3~3 mg/(kg·h),若24 h未脱机成功,泵至脱机前停用。所有患者监测至脱机后60 min,每4小时进行一次镇静评分,调整剂量使患者RASS评分控制在-2~1分。分别记录脱机前24 h(T1)、脱机前12 h(T2)、脱机拔管时(T3)、脱机后30 min(T4)、脱机后60 min(T5),药物对HR、MAP、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ICU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两组均达到ICU患者所需镇静效果,A组较C组循环波动少、拔管所需时间、ICU置留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患者谵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丙泊酚序贯右美托咪定对ICU 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浅镇静,镇静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明显呼吸抑制,不良反应低。

  • N-乙酰半胱氨酸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黄德珍;曾玉兰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AECOPD)4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组各22例,正常对照组22例,前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NAC口服(600 mg,一日2次),各组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进行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8(IL-8)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与正常组比较,IgG、IgA、IgM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前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IL-8、TNF-α明显升高(P <0.01),CD3+、CD4+、CD4+/CD8+明显降低,CD8+明显升高(P <0.05);NAC组治疗后IL-8、TNF-α明显降低,CD3+、CD4+、CD4+/CD8+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及常规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而常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可以降低老年AECOPD患者血IL-8、TNF-α水平,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增强细胞免疫,对老年 COPD 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 培美曲塞治疗未提前补充叶酸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5例

    作者:叶亮;杨振华;方苏榕;谭焰;谷伟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化疗前是否需要提前5~7 d 补充叶酸预处理。方法:对比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科接受培美曲塞治疗的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70例,根据培美曲塞首次化疗时补充叶酸时间分为提前补充叶酸组(35例)和未提前补充叶酸组(35例)。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及疗效的差异。结果:提前补充叶酸组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22例,有效率为63%;非提前补充叶酸组无CR 病例,PR 23例,有效率为63%,两组患者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血液性及非血液性毒性差异亦无显著性。结论:培美曲塞首次化疗前可能不必提前1周进行补充叶酸治疗。

  • 新型结核DNA疫苗p846的构建及免疫保护实验研究

    作者:苏楠;孔红梅;王佳佳;黄建安;熊思东

    目的:评价新型结核DNA疫苗p846诱导细胞免疫应答和抵抗结核杆菌卡介苗(BCG)攻击的能力。方法:通过基因克隆技术构建结核三抗原Rv3615c、Mtb10.4和Rv2660c融合的真核表达质粒p846。选择6~8周龄 BALB/c 小鼠,随机分成4组:p846疫苗组、pcDNA3.1组、PBS 组及 BCG 组,以肌肉注射的方式分别于0、2、4、6周进行免疫,BCG 组在0周皮下免疫1次。末次免疫2周后,分别用 BrdU、ELISPOT 和FCM法检测细胞免疫效应,4周后用结核菌BCG滴鼻方式进行攻击,6周后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评估。结果:与PBS组和空载体pcDNA3.1组相比,p846疫苗可有效促进结核特异性淋巴细胞的增殖并显著增加脾脏IFN-γ+T 细胞的数量,且肺组织炎症反应较较轻,其保护效果与 BCG 相当。结论:新型结核 DNA 疫苗p846免疫小鼠能引起强烈的细胞免疫应答,有效抵抗结核杆菌BCG的感染。

  • 脑肠肽改善梗阻性肾病中肾脏纤维化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光曦;范理佩;石向华;李民;赵明

    目的:研究脑肠肽对肾间质纤维化及肾细胞凋亡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盐水或脑肠肽治疗组,模型组+盐水或脑肠肽治疗组。对模型组大鼠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动物模型。术后7 d和14 d分批处死大鼠,留取梗阻侧肾组织行Masson染色以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通过免疫组化分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磷酸化的 Smad3(p-Smad3)的水平蛋白表达,用 realtime-PCR(RT-PCR)法检测α-SMA、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用TUNEL染色法标记凋亡肾脏细胞。结果:脑肠肽通过减少胶原产生,抑制细胞外基质沉积和减少α-SMA 蛋白表达改善肾脏纤维化。同时,脑肠肽通过阻断 TGF-β1/Smad3信号通路,抑制肌成纤维细胞聚集。另外,脑肠肽改善UUO诱导肾小管细胞凋亡。结论:脑肠肽可以减少UUO诱导的肾脏纤维化、改善肾细胞凋亡,有望成为治疗梗阻性肾病肾脏纤维化的药物。

  • APETx2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酸敏感离子通道3表达的影响

    作者:徐少群;屠伟峰;郄文斌;温君琳;周红艳;蒋群;赵高峰

    目的:观察酸敏感离子通道3(ASIC3)特异性拮抗剂APETx2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上ASIC3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NC组)、应激模型组(WIRS组)及APETx2处理组(AT组,腹腔内注射APETx225μg/kg)。采用浸水束缚应激(WIRS)法复制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模型,于应激6 h 后留取标本测定胃液 pH 值;HE 染色观察胃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和实时定量PCR法测定DRG神经元上ASIC3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WIRS组胃pH值明显降低(P <0.05),胃黏膜损伤程度严重,DRG 神经元上 ASIC3表达明显上调(P <0.05);与 WIRS 组比较,AT组胃液pH值明显升高(P <0.05),胃黏膜损伤程度减轻,DRG神经元上ASIC3表达明显减少(P <0.05)。结论:浸水束缚应激所致胃黏膜损伤大鼠DRG神经元上ASIC3被激活,与胃液pH下降、胃黏膜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APETx2可特异性拮抗ASIC3表达,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可能起保护作用。

  • 肾上腺切除幼鼠癫痫易感性及海马CRH mRNA的表达

    作者:王雅洁;邹丽萍

    目的:探讨肾上腺切除幼鼠癫痫易感性及对海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 P10幼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肾上腺切除组、假手术组。手术次日腹腔注射NMDA 7 mg/kg 诱发抽搐,评价发作潜伏期(min)及程度。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海马CRH mRNA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潜伏期、评分为(43.65±2.96)min、4.40±0.60,肾上腺切除组为(35.05±2.35)min、5.56±0.76,假手术组为(42.60±1.90)min、4.55±0.76。肾上腺切除组与其他2组比较,潜伏期、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F =73.73, P <0.05;F =15.52, P <0.05),3组幼鼠海马CRH mRNA阳性表达率为20%、55%、15%,与其他2组相比,肾上腺切除组海马CRH mRNA增加具有显著意义(χ2=9.048,P <0.05)。结论:肾上腺切除幼鼠潜伏期缩短、评分增加,海马CRH mRNA提高,提示肾上腺切除幼鼠对致痫剂NMDA敏感性增高。

  • 银杏黄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脏Toll样受体-4和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作者:白纪红;梁志清;赵日红;刘艳华;林秋香;赵雪

    目的:观察银杏黄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小鼠肝脏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1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银杏黄酮高、中、低剂量组。采用高脂饲料构建NAFLD小鼠动物模型,于给药后8周末处死,观察肝脏病理变化,计算肝指数,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甘油三酯(TG)以及肝组织NF-κB和TLR4的表达。结果:银杏黄酮组小鼠肝指数和血清TG、TNF-α、IL-6水平及肝组织NF-κBp65的表达量比模型组显著降低,肝脏脂肪变性明显减轻,但肝组织TLR4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LR4/NF-κB炎症通路与NAFLD的发病有关,银杏黄酮可改善肝组织病理变化,起到抗炎降脂作用,从而对NAFLD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对TLR4影响并不明显。

  • Tim-3在哮喘小鼠中的表达及与Th17/Treg细胞的关系

    作者:王艳丽;陆小霞;陈鹏;陈和斌;王莹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肺泡灌洗液(BALF)炎性细胞中 T 细胞免疫球蛋白与黏蛋白域蛋白3(Tim-3)的表达及与Th17/Treg 细胞的关系,探讨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哮喘动物模型,分为哮喘组和对照组。收集各组小鼠PBMC及BALF炎性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s及BALF炎性细胞中的Tim-3 mRNA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中IL-17(CD4+IL-17+)比例反映Th17水平,CD4细胞中CD4+CD25+FoxP3+反映Treg细胞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BMCs 上清液中 IL-10、IL-17、TGF-β水平,分析 Tim-3的表达与 Th17/Treg 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PBMCs及BALF炎性细胞中Tim-3 mRNA 水平、CD4+IL-17+表达及Th17/Treg 比例、IL-17均高于对照组(P <0.05),而CD4+CD25+FoxP3+水平、IL-10显著低于对照组。哮喘组PBMCs及BALF炎性细胞中的Tim-3 mRNA表达分别与CD4+IL-17+表达及Th17/Treg比例呈正相关(r=0.76,r=0.87,r=0.71,r=0.82,P<0.05),而与 CD4+CD25+FoxP3+的表达呈负相关(r=-0.84,r=-0.79,P<0.05)。结论:哮喘小鼠PBMCs及BALF炎性细胞中Tim-3 mRNA水平显著升高,Tim-3可能在哮喘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与Th17/Treg失衡有关。

  • 移植肾多支动脉19例的处理及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赵奇;廖贵益;唐亮;赵飞;钟金彪

    我院自2007年8月至2014年10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116例,其中发现19例供肾为多支动脉,并成功进行了肾移植手术。现对供肾多支动脉的处理及临床效果分析讨论如下。

    关键词:
  • 谷氨酰胺预防机械通气相关消化道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潘宇;吴伦清;陆光成

    营养支持特别是肠内营养(EN)支持是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受EN的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大约有65%的患者发生一种或多种胃肠并发症,目前临床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谷氨酰胺对肠道屏障的维护作用已有了一定的实验研究资料,但临床资料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谷氨酰胺强化EN对机械通气患者消化道并发症的预防作用。

    关键词:
  • COPD患者诱导痰上清液γ-GCS和MIP-1α水平的表达

    作者:武玉荣;李国吾

    氧化-抗氧化失衡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谷胱甘肽(GSH)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酶(γ-GCS )是GSH 合成的限速酶,对 GSH 生成的速度和量具有调控作用[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作为一种 C-C 趋化因子对各种炎症细胞有特异的趋化和激活作用[2]。本研究通过观察COPD患者诱导痰上清液γ-GCS 和 MIP-1α蛋白表达的变化,进一步探讨 MIP-lα、γ-GCS 在 COPD 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在门诊腹壁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红菊;支远;徐仲煌

    神经病理性疼痛(NP)是一种“直接来自躯体感受系统损伤的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是患者和医生共同面临的挑战。临床上,抗抑郁药、抗惊厥药和加巴喷丁类药物被推荐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线用药[1]。然而,这些药物的镇痛效果有限且相关副作用限制了它们的应用。因此,区域阻滞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重要手段[2],但是医师们在门诊条件下对阻滞治疗的应用存在顾虑,尤其是脊柱及周围结构的干预操作。胸椎旁阻滞是缓解胸神经疼痛的有效手段,气胸是其并发症中的一种,文献报道发生率约为5%。气胸的症状往往发生缓慢但可危及生命,门诊患者可能出现离开医院后呼吸困难危及生命的情况。

    关键词:
  • 听神经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和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罗容(综述);骆文龙(审校)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也称前庭施万细胞瘤(vestibular schwannoma),起源于前庭神经周围神经节施万细胞,向桥小脑角区膨胀生长,是桥小脑角区常见的肿瘤[1-2]。目前显微手术治疗更重视颅神经保护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而残余瘤存在高复发风险,现就复发听神经瘤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 3D打印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李振化;王桂华

    3D 打印技术,又称快速成型技术,是基于计算机三维数字成像技术和多层次连续打印技术的一种新兴应用技术,其原理是采用分层加工、叠加成型的方式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3D 实体。该技术可以制作任意复杂几何形状的实体,极大地降低了结构复杂产品的制造难度,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生产效率,具有成型精度高、重复性好、可实现产业化生产等传统工艺无法比拟的优点。在医学领域,起初由于打印材料的限制,3D打印技术主要用于打印无生物活性的人工关节和假体。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满足3D 打印的材料也由金属、塑料、陶瓷等单一固体粉材发展到液体、凝胶、细胞等混合材料[1],3D 打印技术迈向了生物活性打印时代,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3D打印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 小儿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王晓琴;刘宴伟;刘剑英

    目的:分析小儿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并制定护理对策。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小儿门诊静脉输液的共11.04万人次小儿存在安全隐患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7年3月至2014年3月小儿门诊输液安全隐患依次为:沟通欠缺、查对减少、固定不妥、液体外渗、药物配伍禁忌。自2009年起制定了护理对策后,差错率、投诉率明显降低,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通过制定护理对策,加强小儿门诊静脉输液护理安全管理与教育,有效控制及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和投诉率,提高了小儿门诊输液的护理质量。

  • 经肛辅助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手术配合

    作者:徐小群;许多;徐昶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延伸平面辅助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低位直肠癌手术的配合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32例采用经肛直视下在内外括约肌间的延伸平面辅助腹腔镜下TME并成功保肛的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护理。结果:3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45±42)min,平均出血量(114±76)mL。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吻合口狭窄5例。结论:手术室的护理配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手术室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具备娴熟的配合技术,掌握术中护理要点及能应对配合术中出现的护理问题,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及术中医护之间的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手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 一个新的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突变位点及其蛋白分析

    作者:黄一芳;邱雪平;郑芳

    目的:筛查一个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HNPCC)家系的MLH1基因突变并进行突变位点与蛋白质结构功能分析。方法:提取样本 cDNA 后进行 MLH1、MSH2基因外显子测序;利用 PolyPhen-2、Anthe_2000、swiss model PDB viewer 等工具进行突变位点与蛋白质结构功能分析。结果:检出MLH1基因c. C350T,p. Thr117Met的新突变;分析得出突变型蛋白的疏水性有所升高;突变型蛋白结构突变处侧链缺失,该位点氨基酸与相邻氨基酸形成的氢键也发生了变化。结论:该家系位点突变可能造成MLH1蛋白结构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导致HNPCC的发生。

  • 干扰素λ抗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研究进展

    作者:华娟;李慧;卢银平;杨东亮

    2003年1月美国 Sheppard 和 Kotenko 等同时在 Nat Immunol 上报道了一组新型的人类白细胞介素 IL-28A、IL-28B 和 IL-29,它们隶属于Ⅱ型细胞因子家族成员,编码基因在19号染色体上。3者基因结构与IL-10相似,但其氨基酸水平与干扰素(IFN)更加接近,并具有抗病毒、抗增殖及免疫调节活性。国际人类基因组织将它们相应地命名为IFN-λl (IL-29)、IFN-λ2(IL-28A)和 IFN-λ3(IL-28B),IFN-λ与其特定的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功能。 IFN-λ的功能性受体复合物是由CRF212(IFN R1/IL-28R )和CRF24(IL-10 R)链组成的异二聚体。与Ⅰ型IFN类似,IFN-λ与受体结合后诱导受体异二聚体化激活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包括STAT蛋白的磷酸化,以及IFN诱导应答元件ISGF-3转录复合物的激活。激活后的STAT蛋白酪氨酸磷酸化,通过SH2域相互结合形成异源或同源二聚体转移入细胞核内,与特定的DNA反应元件结合,激活一系列抗病毒蛋白的基因表达:如OAS1、MX1、EIF2AK2和IRF7等,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1]。

    关键词:
  • Th17/Treg细胞与HBV感染相关肝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饶少锋;游晶;张茹薏

    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后,约10%的成人和90%的儿童转为慢性乙型肝炎或 HBV 携带者,并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近年研究发现,辅助性 Th17细胞(T help cell 17, Th17)和调节性 T 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在分化发育上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在功能上存在着协同与拮抗的关系,与 HBV 感染相关肝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Th17/Treg与HBV感染相关肝病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探索肝病的发病机制,为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开辟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关键词:
  •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关于官方网站地址、汇款等信息的严正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 2015年《实用医学杂志》协办单位及理事名单

    作者:

    关键词:
  • 中国株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在Huh7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陆仁飞;吴月平;孙伟;鲍静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中国株的1.3倍基因组长度的感染性克隆质粒,观察质粒在人肝癌细胞株Huh7中的表达,建立中国株HBV体外研究细胞模型。方法:从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提取HBV DNA,通过重叠延伸 PCR 技术(gene 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 PCR,SOE-PCR)构建HBV 1.3倍基因组长度的感染性克隆质粒 pHBV1.3(C),将感染性克隆 pHBV1.3(C)质粒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uh7,采用Western Blot、ELISA及Real-time PCR 检测病毒复制及表达情况以及该感染性克隆对临床抗病毒药物阿德福韦的敏感性。结果:构建了中国株HBV 感染性克隆pHBV1.3(C)质粒,该质粒能在肝癌细胞株中进行有效复制、转录和表达。阿德福韦能在体外抑制该HBV感染性克隆的复制。结论:构建的中国株HBV 1.3倍基因组感染性克隆在体外具有高水平复制能力,其转染细胞可望成为一种新型的 HBV 体外感染模型。

  • 脂肪肝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的影响

    作者:王艳玲;张冰;李炳庆

    目的:探讨脂肪肝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乙肝者86例为对照组,乙肝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者68例为观察组。2组患者均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口服抗病毒治疗24周后,观察2组ALT/AST复常率(生物化学应答)、HBeAg阴转率(血清学应答)及HBV DNA阴转率(病毒学应答)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ALT/AST复常率为67.6%,显著低于对照组(8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 HBV DNA 阴转率(81.4%)及 HBeAg 阴转率(69.8%)均显著高于观察组(HBV DNA阴转率58.8%,HBeAg 阴转率44.1%),且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脂肪肝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的疗效有一定影响。

  • 基因B/C型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初始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疗效

    作者:刘怀鄂;游晶;陈红英;范晶华;刘华;张茹薏;饶少锋;马思佳

    目的:观察初始拉米夫定(LAM)和阿德福韦酯(ADV)联合与 LAM、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基因B/C型HBeAg (+)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招募182例符合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中治疗标准的基因 B/C 型 HBeAg (+)慢乙肝初始治疗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 LAM 和 ADV 联合、LAM 或ETV单药治疗48周,观察疗效。结果:基线水平无差异的3组患者分别经过3种方案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生化学应答率(12周P <0.01,24周P <0.01,48周P <0.01)、HBeAg 血清学应答率(12周P <0.01,24周P <0.05,48周P <0.05)、完全病毒学应答率(12周 P <0.05,24周 P <0.05,48周 P <0.05)均高于 LAM组。联合治疗组在生化学应答方面较ETV组存在一定优势。结论:LAM和ADV初始联合治疗是我国以B/C型基因为主的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优良策略。

  • HBsAg定量检测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远期疗效的预测价值

    作者:杨阳;杨龙;蒋雪花;陈志勇

    目的:探讨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在预测干扰素治疗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远期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对75例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连续48周后停用,完成治疗后随访24周;治疗及随访期间定期检测血清HBsAg 及HBV DNA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根据血清HBV DNA 变化情况将患者分为病毒学持续应答组、无应答组及复发组。在治疗第12、24及48周,持续应答组与复发组相比,血清HBV DNA 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且均明显低于无应答组;而在治疗第12、24及48周,持续应答组血清HBsAg 定量检测水平明显低于复发组,复发组与无应答组差异无显著性。在治疗第12周,血清HBsAg 水平下降幅度≥1 log10 IU/mL 对预测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94%、95%及94%;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治疗第12周血清HBsAg 水平下降幅度≥1 log10 IU/mL 对预测患者病毒学持续应答的价值,得出的曲线下面积为0.952。结论:血清HBV DNA 水平的变化不能有效预测治疗结束后患者能否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但血清HBsAg 定量检测可作为预测干扰素治疗HBeAg 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疗效的理想指标。

  • 乙肝肝硬化患者HBV DNA水平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表达及肝功能的关系

    作者:王栋;顾锡炳;朱银芳;戴亚萍;汤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外周血HBV特异性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CTL)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将109例HBV DNA阳性、HBeAg阳性和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HBV DNA水平分为2组,甲组52例,HBV DNA 2~4 log10拷贝/mL,乙组57例,HBV DNA 5~7 log10拷贝/mL,比较2组患者的 HBV 特异性 CTL表面PD-1表达、HBV特异性CTL水平和肝功能的差异。结果:甲组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低于乙组(t =11.101,P <0.01),HBV特异性CTL 水平高于乙组(t =24.424,P <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乙组(t =2.652,P <0.01),血清白蛋白高于乙组(t =2.347,P <0.05)。Child-pugh分级,甲组C级低于乙组(χ2=4.262,P <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高者,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水平高,因此, HBV 特异性 CTL 水平低,进一步导致 HBV DNA 水平升高,导致肝功能损害较重, HBV DNA 水平低者, HBV 特异性 CTL 表面 PD-1表达水平低, HBV 特异性 CTL 水平高,预示抗病毒疗效相对较好。

  • APRI、CDS指数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应用

    作者:王鹏;吕国涛;明朗;康凯夫;于新发;陈小伍

    目的:本研究应用血小板(PLT)比值指数(AST/PLT ratio index,APRI)和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横型(cirrhosis discriminant score,CDS)指数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进行检测,探讨其对肝癌纤维化评估的价值。方法:将145例确诊为肝癌的患者根据手术所见及肝组织病理结果确定有无肝硬化,再根据是否合并有乙肝病毒感染进行分组,每例患者同时进行APRI、CDS指数评估,比较无创诊断模型与肝硬化的相关性,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无创诊断模型对乙肝相关性肝癌的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APRI、CDS 指数无创诊断方法与肝硬化具有良好的一致性,Spearman 相关系数分别为:合并乙肝患者为0.252(P=0.035)和0.269(P =0.024),未合并乙肝患者为0.487(P =0.006)和0.541(P =0.002)。 APRI和CDS诊断肝硬化的曲线下面积(ROC)合并乙肝患者分别为0.611和0.640,未合并乙肝患者分别为0.714和0.728。结论: APRI和CDS均能预测肝癌患者肝硬化程度,其中对于未合并乙肝的肝癌患者预测价值更高。

  • 白细胞介素-21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的表达分析

    作者:姚佳燕;晁康;李敏睿;吴艳琴;叶俊钊;钟碧慧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1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及其与HBV-DNA、ALT的关系。方法:收集101例慢性HBV感染者(病例组)和25例对照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流式细胞微球技术检测血清 IL-21蛋白水平,并用 real-time PCR 法检测 IL-21及 IL-21受体(R)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病例组分为免疫耐受期组(25例)、免疫清除期组(25例)、低复制期组(26例)及再活动期组(25例)。(2)病例组血清IL-21蛋白及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01);免疫清除期组及再活动期组血清 IL-21蛋白及 mRNA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免疫耐受期组及低复制期组(P <0.001);低复制期组血清IL-21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01)及免疫耐受组(P =0.036)。(3) IL-21R mRNA水平在各组间没有差异。(4)血清IL-21蛋白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r =-0.472,P =0.001)。(5)血清IL-21蛋白与ALT水平无关(r =0.024,P =0.868)。结论: IL-21在慢性HBV感染者中表达上调,且与免疫活动有关,可能是机体控制HBV复制的机制之一。

  • 脾脏硬度与接受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关系

    作者:施海燕;许敏;邓浩辉;陈铿;高洪波;张舒眉;廖宝林

    目的:探讨应用瞬时弹性扫描仪(FibroScan,FS)检测脾脏硬度对接受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的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1-12月我院肝病科门诊或住院接受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41例纳入本项研究。使用FS测量脾脏及肝脏弹性值,同时进行胃镜检查。以胃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脾脏 FS 值与肝脏 FS 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UROC),评价其对 EV 及其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脾脏 FS 值为(40.64±25.45)kPa,肝脏 FS 值为(20.76±13.21)kPa,脾脏 FS 值与肝脏 FS 值呈正相关(r =0.402,P <0.001)。无EV患者的脾脏FS值较伴轻度以及中-重度EV患者的显著下降(均P <0.05),且轻度EV组较中-重度EV组的显著下降(P <0.05)。脾脏FS值预测EV的AUROC为0.863,灵敏度为79.4%,特异度为83.2%,预测中-重度EV 的 AUROC 为0.924,灵敏度为87.9%,特异度为91.3%,均较肝脏 FS 值明显升高。结论:脾脏FS值可作为预测接受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EV及其程度的无创性指标。

  •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袁淑芳;张跃新;沙尼亚·尼亚孜

    目的: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表达与病毒复制、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10例非肝病对照者肝组织中ICAM-1、HBcAg表达的情况。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ICAM-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cAg阳性者ICAM-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9.4%,明显高于HBcAg阴性者42.1%(P<0.01);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病理损伤的程度的加重,ICAM-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P<0.01)。结论:ICAM-1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损伤机制;ICAM-1可反映肝炎活动及肝组织损害程度。

  • 替比夫定优化方案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作者:叶晓光;欧阳仁杰

    目的:对替比夫定优化方案与恩替卡韦方案治疗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根据慢性乙型肝炎进展规律,构建含多个健康状态的Markov模型,以替比夫定单药方案作基准,估计替比夫定优化方案与恩替卡韦方案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长期效果和医疗费用,并进行增量分析。结果:使用恩替卡韦方案使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获得35.95年的期望生存年和22.94个质量调整生命年,其总费用为349279.27元,每延长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多需的医疗费用为15225.77元。使用替比夫定优化方案获得了长于恩替卡韦方案的36.11年的期望生存年和23.08个质量调整生命年,其总费用为348863.62元,每延长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多需的医疗费用为15115.41元,低于恩替卡韦方案的15225.77元。结论:使用替比夫定优化方案相比恩替卡韦方案具有略优的成本效果,可以作为临床上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较优选择。

  • 重视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研究

    作者:李刚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高发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9000万,其中约2800万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慢性乙型肝炎一直成为我国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十多年来,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核苷(酸)类似物和聚乙二醇干扰素的临床应用,使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成为常规手段,抗病毒治疗对于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改善或减轻患者肝损害、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或延缓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细胞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1]。但是,绝大部分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并不能得到根治,只能长期用药并由此导致产生耐药、不良反应增加、加重患者经济学负担等很多问题的发生,因此,必须重视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研究。

    关键词:
  • 不置胃管在快速康复外科结直肠癌围术期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彭淼;李显蓉

    目的:探讨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措施中结直肠癌围术期不留置胃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CBM、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发表的快速康复外科中结直肠癌围术期不留置胃管临床效果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有8篇文献纳入分析,试验组409例,对照组438例。不置胃管缩短了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WMD -14.30,95%CI:-16.91~-11.69,P <0.01);缩短了患者术后住院时间(WMD -1.97,95%CI:-2.59~-1.34,P <0.01);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RR 0.37,95%CI:0.19~0.73,P <0.01);咽喉部不适感降低(P <0.01),胃肠道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结直肠手术中不常规留置胃管是安全可行的。

  • 埃博拉:暴发有因、防控有道

    作者:姜天俊

    自1976年人类首次发现“致命病毒”埃博拉( Ebola )以来,人类已与这位“死神”狭路相逢过至少24次[1-4],地点分别在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南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多个非洲国家,但规模均较小,每次感染病例不超过450例。然而,2014年2月以来的埃博拉疫情却是历史上严重的一次,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已超过历年疫情的总和,传播速度与范围亦前所未有,病毒不但在非洲国家之间传播,而且还走出了非洲大陆,进入美洲和欧洲。埃博拉这个号称世界“毒杀手”的病毒究竟为什么能够在非洲肆虐?还要猖獗多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残酷战争中,人类能否胜出?作为一名从事传染病诊疗工作多年的医生,来西非前,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笔者的脑海,到疫情重灾区利比里亚工作后,渐渐有了比较明确的答案。

    关键词: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