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乏脂肪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脏透明细胞癌多排螺旋CT定量分析

    作者:任悠悠;尤国庆;耿云平;李震

    目的:探讨量化分析多排螺旋CT(MDCT)在鉴别乏脂肪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与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DCT动态三期增强扫描16例 RAML 与43例ccRCC患者的资料,记录各期CT值及形态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皮质期乏脂肪型RAML的相对强化程度低于 ccRCC,P =0.045,具有统计学意义,髓质期及排泄期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在年龄、大小、单发或多发、有无坏死囊变、假包膜以及黑星征、杯口征、劈裂征等观察指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皮质期病灶的相对强化程度以及病灶形态特征上的差异在鉴别 RAML 以及 ccRCC 上有一定价值。

  • 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关系

    作者:李巧薇;谭少华;李丽娟

    目的:通过测定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探讨Hcy、hs-CRP、Fib 与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86例住院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根据IMT厚度分为:内膜正常亚组19例,内膜增厚亚组31例,斑块形成亚组36例,另选中青年健康体检者56例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均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IMT和血Hcy、hs-CRP和Fib水平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Hcy、hs-CRP和Fib水平及IMT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各实验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Hcy、hs-CRP和Fib水平与IMT呈线性相关。结论:Hcy、hs-CRP和Fib参与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和发展,在中青年脑梗死中起着重要作用。

  • 改良的自主呼吸实验在机械通气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撤机过程中的应用

    作者:刘晓青;黎毅敏;何为群;陈思蓓;农凌波;桑岭

    目的:观察改良自主呼吸实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ail, SBT)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撤机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随机分为2 h SBT 组(常规SBT 组)和6 h SBT 组(改良SBT 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SBT 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通气时间、氧合指数、呼吸浅快指数(RSBI)和大吸气负压(MIP)、SBT 和撤机结局、ICU 病死率和ICU 停留时间。结果:共入组41例患者,常规SBT组20例,改良SBT组21例。两组间性别、年龄、SBT前APACHE Ⅱ评分、通气时间、氧合指数、RSBI和MI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常规SBT组的患者SBT成功率(90.0%)显著高于改良SBT组(57.1%)(P =0.018)。通过SBT的患者中,常规SBT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72.2%)则显著低于改良SBT组(100.0%)(P =0.046)。两组患者的总体ICU病死率和I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改良的SBT法对老年COPD患者可以更好地预测撤机成功率,并且不增加患者的ICU病死率和ICU停留时间。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动静脉脉搏波检测方法的临床价值评价

    作者:张泽进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脑动静脉间脉搏波传导时间(CAV-PW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6例接受TCD检测及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直线相关方法分析CAV-PWT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随访半年,记录脑卒中例数,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AV-PWT与脑卒中的危险程度。结果:DSA与TCD检测颈内动脉系统及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率差异均无显著性,分别为52.33%vs 47.86%(P=0.056)、61.63%vs 56.98%(P=0.059)。 CAV-PWT及平均动脉压与颅内动脉狭窄率呈正相关(r=0.832,P=0.025;r=0.625,P=0.04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V-PWT是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OR=1.527)。结论:TCD检测CAV-PWT能有效评估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对预后具有临床价值。

  • 重症肺炎患者免疫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作者:占林兵;谢波;华锋;富明民

    目的:研究免疫治疗对重症肺炎患者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mHLA-DR)表达率、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指标的影响,探讨重症肺炎免疫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胸腺肽α1治疗,疗程为7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HLA-DR 表达以及IgG、IgA 和IgM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胸腺肽α1治疗后 mHLA-DR 表达率升高显著,同时血清 IgG、IgA和IgM 含量均出现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采用胸腺肽α1免疫治疗可以预防免疫抑制,明显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 微小RNA-182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灿堂;朱述阳

    目的:探讨微小RNA-182(miR-18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0例NSCLC患者、4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40名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血清miR-182的相对表达量,分析NSCLC组miR-182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并依据NSCLC患者和两对照组血清miR-182的相对表达量,利用ROC曲线评价其在NSCLC诊断上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NSCLC组miR-182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肺部良性疾病组(均P <0.01),肺部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3)。 NSCLC组血清miR-182相对表达量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无关(均P >0.05),肿瘤晚期(Ⅲ~Ⅳ期)高于肿瘤早期(Ⅰ~Ⅱ期)(P <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784(95%CI:0.707~0.861),当临界值取1.97时,其灵敏度为0.723,特异度为0.803。结论:NSCLC患者血清miR-182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可能是NSCLC早期诊断的潜在肿瘤标志物之一。

  • 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氨甲环酸对凝血因子和失血量的影响

    作者:朱玉民;骆喜宝;刘志贵;覃祥玲;黄志华;王菲;翟庶文

    目的:探讨在脑肿瘤手术中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CANIH)联合氨甲环酸应用对凝血因子和失血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脑肿瘤手术患者42例,分为N组和T组,每组21例。 N组只进行ANIH,T组采用ANIH和氨甲环酸联合应用。记录术中失血量、输血量、输液量和尿量,记录术前1 d和术后1 d凝血功能指标以及D-二聚体的变化,记录分析ANIH前、ANIH后和自体血回输后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T组失血量较N组少,自体血回输后,T组血红蛋白高于N组。T组和N组尿量和输血量无明显差异。两组对凝血因子影响不大。结论:ANIH联合氨甲环酸可以产生协同节血效果,对凝血功能影响不大,可以安全用于脑肿瘤手术。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沈冬;刘涛;林青凤;陆向东;王琼;林峰;茅卫东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4例晚期胰腺癌患者(Ⅲ~Ⅳ期),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CIK细胞组(38例)和单纯化疗组(36例)。CIK细胞治疗组给予自体CIK细胞输注治疗,单纯化疗组仅用吉西他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近期疗效、中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CIK细胞治疗组有效率为29.0%,与单纯化疗组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疾病控制率为63.2%,高于单纯化疗组38.9%(P<0.05);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3个月(95%CI:2.5~3.5),总生存时间(OS)为6.8个月(95%CI:6.1~7.5),6个月生存率为41.7%,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IK细胞治疗晚期胰腺癌安全可行,能够提高疾病控制率,改善患者免疫力并产生临床获益。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真菌感染的特点及诱因

    作者:谭震;厉小梅;李向培;汪国生;钱龙;陶金辉;马艳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真菌感染的特点及诱因。方法:应用SPSS 19.0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安徽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2004-2013年期间住院的SLE 伴真菌感染患者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结果:SLE合并真菌感染常见部位以口腔黏膜、下呼吸道、皮肤为主,致病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随着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菌药物的应用,SLE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继发真菌感染者C4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菌药物的长期应用使SLE 患者真菌感染几率明显增加,尤其是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真菌感染可引起补体C4水平的升高。

  • p16与Bmi-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张庆华;徐彪;任玉波;王莉芬

    目的:研究p16及Bmi-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3年12月确诊的95例 NSCLC 细胞块标本(观察组)及95例正常癌旁组织(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中p16及Bmi-1基因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p16基因的总阳性率为16.8%(16/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5%(86/95)(P <0.05);在高-中、低分化肿瘤中p16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 Bmi-1基因的总阳性率为85.3%(81/95),明显高于对照组(0,P <0.05);Bmi-1基因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肺鳞癌、腺癌中p16与Bmi-1基因的表达呈负相关(r =-0.681)。结论:p16基因在正常肺组织表达阳性,在肺腺癌、鳞癌表达明显降低,其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随肿瘤分化变差而降低。 Bmi-1基因在正常组织中无表达,在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在淋巴结转移的肿瘤表达明显升高。

  • 肺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作者:张著学;彭学勤;薛英波;童英;易韦;张瑜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在肺腺癌中的突变状态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8月至2014年9月行EGFR基因检测(ARMS法)的肺腺癌119例,统计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及TTF-1表达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119例肺腺癌中EGFR基因突变59例(49.58%),其中exon18、19和21单突变分别为1、25和29例,双突变4例。 EGFR基因在女性(P <0.001)、不吸烟者(P <0.001)的突变率高,在不同年龄、TNM分期、标本类别及是否转移突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组织学新分类亚型(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美国胸科协会、欧洲呼吸学会联合颁布肺腺癌国际多学科分类)相关(P <0.05),TTF-1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呈正相关关系(r =0.247,P <0.05)。结论:肺腺癌中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以女性、不吸烟者多见,与组织学新分类亚型和TTF-1表达相关;EGFR基因突变可能是肺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早期拔除胸管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昀;廖洪映;孟占鳌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早期拔除胸管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60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术后胸腔引流量少于300 mL/d时拔除胸管,对照组少于100 mL/d 时拔除胸管。结果:观察组平均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10±0.99)d vs.(3.83±1.41)d, t =5.485, P =0.000;(7.97±1.54)d vs.(9.20±2.01)d, t =2.669, P =0.010)]。两组患者胸腔引流量、胸腔积液、气胸、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15 d两组胸闷、胸痛、干咳等症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30 d随访未发现胸腔积液等并发症。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胸腔积液<300 mL/d 时拔除胸管是安全、可行的,可缩短带管时间,减少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术后短期并发症。

  • 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小板比率和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变化

    作者:凌莉;李小强;张素平;王慕真;何锐;邓婉青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小板比率(large platelets,P-LCR)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7例,分成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组(225例)和不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组(402例),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P-LCR和MPV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不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组患者比较,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 P-LCR 增加及 MPV 增大,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高血脂和P-LCR为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危因素(P <0.05)。结论:P-LCR和MPV的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预测和早期诊治的重要参考指标。

  • 锥形束CT应用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弯曲度的研究

    作者:杨英泽;蒋勇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舌根弯曲度。方法:用CBCT观察513例患者选取所获的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共230例)进行三维重建,使用自导的NNT 图像分析软件,采集牙齿在近远中向和颊舌向的图像。用Schneider法进行弯曲度测量。结果: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的发生率为30.38%。用Schneider法测得远中舌根颊舌向弯曲度为(13.27±8.57)°,近远中向弯曲度为(30.96±11.63)°。远中舌根在颊舌向观上大多为直根管或中度弯曲,邻面观基本为重度弯曲。远中舌根弯曲位置常见于根中1/3,其次为根尖1/3,不常见于冠1/3。结论: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发生率高,形态弯曲, CBCT是有效观察下颌磨牙远中舌根形态的工具,为根管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MRI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分期及肌层浸润的意义

    作者:邹果芳;胡红波;罗萍香;陈振松;刘干辉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及肌层浸润深度判定中的作用。方法:5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均行常规和造影剂增强 MRI 扫描,术前评估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并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MRI检查术前分期诊断准确率为82.1%(46/56),一致性检验(Kappa =0.771,P <0.001)。结论: 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肌层浸润深度和检测肿瘤扩展分期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的常规检查。

  • 阴囊坏疽15例诊治体会

    作者:翟建坡;刘宁;王海;王海东;何峰;黄广林;满立波

    目的:总结阴囊坏疽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14年6月诊治的阴囊坏疽患者15例。患者年龄35~65岁,平均46岁。其中合并糖尿病者7例,具有外伤病史者5例,合并恶性肿瘤患者3例。患者均急诊行广泛、彻底的清创术,平均清创次数为3次/例。同时给予二联或三联广谱抗生素静脉滴注。对感染休克患者积极补充血浆、提高血容量,同时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全身支持治疗。坏死渗出物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常见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结果:15例患者中有1例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给予抗炎、抗休克、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本组患者中未出现睾丸坏死和阴囊坏疽致死的情况。所有患者经过二期缝合和阴囊成形或者植皮后均治愈出院。随访1~2年,均愈合良好,无复发病例。结论:早期及时彻底清创和抗炎对症治疗是本病治疗的关键。全身支持治疗和对原发病的治疗是本病治愈和预防复发的基础。

  • 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贺红光;叶琨;冯海云;王浩宇;熊礼佳;曾春;唐盛;彭小梅

    目的:探讨影响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的临床及病理学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1-2014年在我院经肾穿证实、且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133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及无效组,治疗有效包括达到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治疗无效包括治疗未达到缓解、肾脏死亡、临床死亡。结果:133例患者均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男78例,女55例,部分缓解及完全缓解115例,缓解率86.47%,肾活检时的高甘油三酯血症、血尿、合并早期肾小球节段病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有统计学意义的高甘油三酯血症、血尿、早期肾小球节段病变3个变量进行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甘油三酯血症、血尿及早期肾小球节段病变的存在是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甘油三酯血症、血尿及早期肾小球节段病变的存在是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效果不佳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可根据危险因素存在的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 低剂量CT灌注成像在脑梗死患者恢复期的应用

    作者:张超波;曾怡群;卢伟光;赖焕泉

    目的:研究低剂量CT灌注成像显示脑梗死患者恢复期阶段梗死灶脑细胞活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临床诊断为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在脑梗死恢复期随机分成两组,在做常规平扫基础上分别行常规剂量(120 kV、200 mAs)和低剂量(80 kV、200 mAs)螺旋 CT 灌注扫描成像,由2名影像科资深专家评价图像并做出正确的诊断。结果:CT灌注成像除可以发现常规CT平扫和增强平扫能发现的陈旧性梗死灶外,还可以发现明显的梗死区周围局部血流增加现象。低剂量组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常规剂量,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灌注成像下梗死中心区、缺血区各灌注参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剂量 CT 灌注成像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可较好地评价梗死区局部血流灌注改善程度,对临床判断预后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 白血病化疗后致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1例

    作者:刘琦;李海花

    患者女,28岁,因“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个多月,咳嗽1d”于2013年11月15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出现腹胀、反复发热,行骨髓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给予化疗缓解后出院。此次第2次化疗入院,予 Hyper-CVAD 方案(长春新碱2 mg d4,d11;环磷酰胺435 mg d1~3每12小时1次;吡柔比星72 mg d4;地塞米松40 mg d1~4、d11~14)化疗,总疗程2周,化疗期间血压正常。化疗结束第2天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呼之不应,伴有四肢抽搐,持续时间约1 min;患者之后共发作癫痫3次,间断出现一过性视物模糊、神志恍惚、淡漠、烦躁等神经精神症状。期间出现一过性血压升高,高160/100 mmHg ,经治疗后恢复正常。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查体(癫痫发作后):心肺腹(-);神经系统:神清,高级认知功能正常;颅神经(-),颈软,四肢自主活动,痛觉对称,病理征(-)。辅助检查:肾功能正常;脑脊液:颅内压:200 mmH2O,第2次复查为75 mmH2O,常规、生化无明显异常,镜检:未见白血病细胞;头颅 CT:右侧小脑半球、右侧颞叶、右基底节区、双侧颞顶枕叶、胼胝体体部及压部片状低密度影;头颅MRI:脑实质区多发异常信号影: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头颅MRI增强:双侧大小脑半球增强后未见异常增强灶,血管显影良好。

  • 原发性心脏淋巴瘤1例

    作者:冯子旺;蒋国军;冯俊成

    患者男,67岁,2014年9月2日因咳嗽、咳痰5d入我院呼吸科。患者于5d 前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咳嗽、咳痰,为白黏痰,量较多,咳嗽剧烈时感胸闷、心悸,安静后可稍好转,无畏寒、发热,无咳痰、咯血,无恶心、呕吐。既往6年前因食管癌在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化疗多次。查体:体温36.5℃,心率105次/min,呼吸22次/min ,血压90/60 mmHg。全身皮肤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可闻及散在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脏浊音界增大,心率105次/min ,律齐,三尖瓣区可闻及舒张期中度粗糙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双下肢可及轻度凹陷性水肿。入院后予吸氧、抗感染、化痰等治疗,当日下午突发胸闷气急加重,急查心脏彩超示:右房见一混合团块回声,大小约7.7 cm ×5.0 cm,附着房间隔侧,舒张期脱向三尖瓣口,超声诊断右房肿块,血栓或癌栓可能。肝功能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800 IU/L。BNP 705 pg/mL。

  • 左肾透明细胞癌术后8年睾丸转移1例

    作者:宗益平;芮桦;周伟民

    患者男,60岁。因发现右侧睾丸肿大3个月,于2014年8月18日入院。无发热,无腹痛,无肉眼血尿。患者8年前因左肾占位行根治性左肾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左肾透明细胞癌。术后一直未复诊。入院查体心肺腹无明显异常体征,阴囊右侧增大,可及右侧睾丸肿大质硬,约4cm×6cm×7cm大小,未及触痛,对侧睾丸附睾未及异常。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右侧睾丸实性占位,大小约3.5 cm ×2.9 cm ×2.7 cm ,内部血流信号极丰富。腹部CT及增强检查,左肾缺如,未见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见右肾功能良好,右肾显影迅速。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未及异常。

  • 高度侵袭性口腔疣状癌1例

    作者:孙晗;潘旭波

    患者男,64岁,因左侧颊黏膜肿物2年,左侧面颊部肿物2个月,于2006年6月22日入院。患者2年前左颊黏膜疼痛不适,表面溃疡,后出现隆起型肿物。18个月前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报告:颊黏膜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3个月前左颊、下颌牙龈开始出现菜花状肿物,无明显疼痛。2个月前左侧面颊部皮肤出现菜花样肿物,表面溃烂,流血水。口腔科检查:患者颜面部左右不对称,左侧面颊部黏膜下1/3处见4cm×4cm×2cm 菜花样肿物,表面溃烂,基底较硬与深部组织粘连固定,上下颌无牙,左侧下颌牙龈见菜花样肿物,肿物前界达磨牙前区,后界磨牙后区,内侧位于舌侧牙龈中1/3稍下,未波及口底,肿物向外至颊沟及颊部,颊部肿物与口外肿物紧密相连。X线左下颌骨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左侧颊癌。术前颊黏膜病理活检:送检表层鳞状上皮乳头样增生,细胞无明显异型。行左颊癌切除+左侧下颌骨部分切除+左侧舌骨上颈淋巴结清扫术+皮瓣修复术。

  • 护肝药物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作用

    作者:杨雪迎;李艳;李哲明;邝浩斌;覃红娟;谭守勇

    目的:探讨不同护肝药物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55例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强化期同时分别给予水飞蓟宾胶囊(水飞蓟宾组)及双环醇片(双环醇组)预防药物性肝损伤作用,并选取同期抗结核治疗82例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水飞蓟宾组和双环醇组出现肝损伤分别为16例(14.7%)和55例(22.4%);对照组肝功能损伤为9例(11.0%)(χ2=3.627,P>0.05);肝损伤出现时间均以4周内为主,各组无明显差异(χ2=0.414,P>0.05);三组肝损伤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U=0.288,P>0.05)。结论:在无高危因素情况下,采用抗炎保肝药和降酶药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疗效不确切。

  • 腺样体肥大的临床非手术治疗疗效

    作者:陈妙儿

    目的:研究腺样体肥大(AH)的临床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120例 AH 患儿,将其随机分为4组,即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组(T1组)、鼻内糖皮质激素组(T2组)、联合治疗组(T3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T3组患儿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吸入鼻内糖皮质激素,对照组使用生理海水喷鼻,比较4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呼吸相关睡眠障碍症状指标评分及腺样体占后鼻孔范围比值大小。结果:120例患儿中有109例顺利完成12周治疗,其中T1组27例、T2组29例、T3组25例、对照组28例。 T1、T2、T3组患儿的呼吸相关睡眠障碍症状指标评分及腺样体占后鼻孔范围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组与T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组的改善效果为显著。结论:单用鼻内糖皮质激素喷鼻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口服治疗AH患儿疗效相当,鼻内糖皮质激素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 AH 患儿较单一用药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纳美芬在人工流产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李娜;梁飞;肖晓山;梁亚统;周代伟

    目的:探讨纳美芬用于人工流产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中的疗效及其对BIS值的影响。方法:120例接受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n =30):A、B组分别予舒芬太尼0.2μg/kg、0.3μg/kg 后复合丙泊酚1.5 mg/kg 诱导麻醉;C、D 组麻醉前静注纳美芬0.2μg/kg 后分别同 A、B 组进行诱导。根据BIS值及血流动力学的波动来调整丙泊酚的用量,必要时单次静脉追加丙泊酚0.5 mg/kg。观察并记录患者注药前(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扩宫(T3)、人流手术操作(T4)、术毕清醒时(T5)等时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频率(RR),同时记录各组丙泊酚追加量、手术时间、术毕苏醒时间、术毕1 min定向力恢复Steward评分、术中体动反应、呛咳、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15 min视觉模拟数字评分(VAS)等。结果:与A组比较,B、D组丙泊酚追加量减少,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低,术后VAS低(P <0.05),C组与A组无明显差异(P >0.05);B、C、D组苏醒快,术毕1 min内定向力恢复较A组评分高(P <0.05),其中D组定向力恢复评分明显高于B组(P <0.05);A、B 组呼吸抑制及呛咳发生率高于C、D组(P <0.05)。结论:术前使用纳美芬0.2μg/kg 可有效拮抗无痛人流中舒芬太尼引起的呼吸抑制、苏醒延迟等不良反应,该剂量在本研究中未观察到增强镇痛的效果,未发现其影响BIS的改变。

  • 胸腺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作者:徐陶;胡丽蓉;甘辞海

    目的:探讨胸腺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胸腺肽,观察组加用胸腺肽联合乌司他丁,比较二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控制37例,好转2例,无效1例;对照组临床控制23例,好转11例,无效6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 hs-CRP、IL-1β、TNF-α及 ICAM-1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1β、TNF-α及ICAM-1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腺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COPD合并SIRS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快速缓解患者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唾液酸在肠道病毒71型感染人结直肠腺癌细胞中的抑制作用

    作者:毛易捷;王玉月;史伟峰

    目的:评价唾液酸(SA)在肠道病毒71(EV71)感染人结直肠腺癌上皮细胞( DLD-1)中的抑制作用。方法:以能表达唾液酸葡聚糖的 DLD-1细胞为研究对象,用不同药物分别阻断 DLD-1细胞膜上不同识别位点,证实唾液酸为EV71感染细胞受体。采用噻唑蓝( MTT )比色法检测唾液酸苷酶对 DLD-1细胞的毒性以及抗EV71作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EV71病毒相对含量。结果:EV71能特异性的感染 DLD-1细胞;10 mu/mL 唾液酸苷酶处理组(71.2±1.9,P <0.01)和50 mu/mL 组(84.7±1.8,P <0.01)与血清对照组相比,EV71复制的比率显著下降;破坏DLD-1细胞膜上唾液酸O糖苷键,EV71病毒相对含量显著下降(70.3±2.5,P <0.01);0.25 mg/mL 唾液酸-α2,3半乳糖(SA-α2,3Gal)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EV71病毒相对含量明显下降(48.3±2.6,P <0.01)。结论:唾液酸是 EV71感染 DLD-1细胞的识别受体;唾液酸提取物能抑制EV71在DLD-1细胞中的复制。

  • 真武汤对心肾综合征大鼠的心肾保护作用

    作者:韩越;李志樑;杨龙江;潘海林;陈昌海;陈琪;严全能;梁欣伟;傅强

    目的:探讨心肾综合征大鼠的心肾功能改变及真武汤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心梗组、心肾组、心梗干预组、心肾干预组,前3组灌服生理盐水,后2组灌服等体积的真武汤干预。检测各组大鼠心肾功能指标,如:心脏重量/体重指数、左室重量/体重指数、左肾重量/体重指数、缩短分数、左室射血分数、血浆肌酐、血浆硫酸吲哚酚浓度,探讨心肾综合征大鼠心脏病理形态及真武汤对心肾综合征的保护作用。结果:5/6肾脏切除术可以进一步加重心梗大鼠的心肾功能损害,并使其出现更为严重的左心室重构。真武汤可以明显改善模型大鼠左心室重塑及降低各项心肾功能指标。结论:在心梗大鼠模型基础上,5/6肾脏切除术可进一步加重大鼠心肾功能损害;真武汤可明显改善其心肾功能。

  • 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的改善作用

    作者:闵小春;伍婷婷;杞少华;姚维琪;武栋成

    目的:利用动物模型研究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 ADMSCs )移植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SD 大鼠连续5 d 腹腔注射40 mg/kg 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造模4周后随机将18只 SD 大鼠分为糖尿病组(n =9)和ADMSCs移植组(n =9),另选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n =9)。取自体ADMSCs经体外培养、鉴定后,尾静脉注射到ADMSCs组大鼠体内。于ADMSCs移植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糖、胰岛素、血尿素氮、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的水平,并测量体重、肾重。结果:ADMSCs经体外培养后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型抗原,并能够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糖尿病组和ADMSCs 组大鼠的血糖、尿素氮、血肌酐、24 h 尿蛋白及肾重/体重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ADMSCs 组大鼠的血糖、尿素氮及肾重/体重比值均低于糖尿病组(P <0.05),且胰岛素水平较糖尿病组有所升高(P <0.05)。另外,ADMSCs 组较糖尿病组的24 h 尿蛋白和血肌酐水平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ADMSCs移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缓解1型糖尿病大鼠的肾功能紊乱。

  • 过表达Smad 7对Ang Ⅱ诱导GMC增殖的影响

    作者:林娜娜;冯笑琪;李敏;纪泽泉

    目的:通过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转染外源性 Smad 7基因,探讨 Smad 7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 GMC 增殖活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分别在体外用腺病毒介导载体 pAdTrack-CMV-Smad 7和pAdTrack-CMV-GFP(阴性对照组)转染大鼠GMC,用RT-PCR鉴定Smad 7 mRNA 过表达效率;用二甲苯基碘(DPI)阻滞活性氧(ROS)生成,DCFH-DA 法检测细胞内 ROS 生成水平;用 Western blot 法鉴定Smad 7蛋白过表达效率及 IκBα的蛋白表达变化;CCK-8(Cell Counting Kit-8)试剂盒检测 GMC 增殖变化。结果:(1)pAdTrack-CMV-Smad 7转染GMC后,外源性Smad 7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2)Ang Ⅱ能减少IκBα的表达,DPI与过表达Smad 7均能使IκBα表达增多;(3)Ang Ⅱ促进 ROS生成, DPI能阻断Ang Ⅱ的促 ROS 作用,过表达 Smad 7也能抑制 ROS 生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⑷Ang Ⅱ促进GMC 增殖,过表达 Smad 7与 DPI 均能明显缓解 Ang Ⅱ的促增殖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mad 7通过抑制 ROS 的产生,诱导 IκBα表达增多,从而抑制肾脏炎症反应,缓解 Ang Ⅱ对 GMC 的促增殖效应。

  • P2X7受体在gp120所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中的作用

    作者:刘阳;陈国巧;刘宝芸;钱炎木;秦姗姗;陈强;徐昌水;梁尚栋

    目的:探讨 P2X7受体在 HIV-1包膜糖蛋白 gp120所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方法:用gp120侧脑室灌注制备拟艾滋痴呆症动物模型,并用水迷宫实验观察侧脑室灌注gp120造成的大鼠认知功能的障碍及蛋白印迹和PCR方法探究P2X7受体的作用。结果:gp120侧脑室灌注3 d,可制备拟艾滋痴呆症动物模型;Morris水迷宫可见gp120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和寻找目标错误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P<0.01);蛋白印迹和PCR 结果显示,gp120模型组大鼠海马P2X7受体蛋白和mRNA 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升高(P <0.01)。结论:gp120侧脑室灌注可制备拟艾滋痴呆症动物模型,P2X7受体可能参与 gp120所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

  • 2013年平谷区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赵晓青;晏丽;付海静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生殖道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2位恶性肿瘤,是发展中国家癌症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宫颈癌给女性的健康水平造成了生理及心理上的双重伤害,给家庭及社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北京平谷区根据上级政府安排,对平谷区35~64岁适龄妇女进行子宫颈癌免费筛查工作,旨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减少宫颈癌的发生,普及宫颈癌防治知识,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现将宫颈癌筛查结果进行报告如下。

  • 改良Foley导尿管后鼻孔填塞法在急诊难治性鼻出血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王晓敏;马士崟;李慧

    难治性鼻出血多系血压高所致鼻腔后端动脉性出血,部位隐蔽、出血汹涌,门急诊处理中常需行鼻孔填塞以快速止血。 Foley导尿管后鼻孔填塞法是近年临床常用方法之一,笔者在临床应用中对填塞方法及过程作程序细化及改良,并应用于120例患者,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吻合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廖文鹏;彭启全;王小忠

    胆总管探查术后留置 T 管是过去的常规做法。近年来,陆续有文献报道了胆总管探查术后不留置 T 管而行一期吻合[1-2]。本研究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胆总管探查,对一期吻合和常规留置T 管两种术式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呼吸困难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余意君;刘涛;吴洪波;邹武松;吴婕;吴师伟;顾力

    呼吸困难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呼吸困难患者往往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快速准确地鉴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非常重要。本研究应用床边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鉴别呼吸困难的病因,结果及时、准确、可靠,从而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现报告如下。

  • 预氧非正压通气诱导插管在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合钦;王玲

    气管插管全麻下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LC)已经成为胆囊疾病的主要麻醉及手术方式。但是常规正压通气全麻诱导插管时,易出现气体入胃,导致胃扩张,影响术中操作。为避免诱导时气体入胃,影响手术操作,笔者团队于2014年1-12月对本院肝胆外科拟行LC的患者,诱导时采取预氧,非正压通气方式全麻诱导插管,从而避免了诱导时气体入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改良麻醉支撑头架在甲状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钱艇;张科;顾达民;陈芳

    麻醉支撑头架是用来支撑无菌区,严格区分无菌区及有菌区的器材。外科甲状腺手术患者,其手术视野小,手术操作空间狭窄,传统麻醉支撑头架结构功能简单,易导致手术器械经常滑落,手术野污染等情况发生。我科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手术医师与麻醉医师人性化设计一种伸缩型麻醉支撑架,能防止无菌手术敷料滑落,保护无菌环境,具备器械桌功能和皮肤牵引功能,同时可固定支撑各种麻醉管路,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自制微型负压引流装置在手及腕部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赵志明;夏芳;邢丹谋;任东;陈焱;冯伟

    手部组织血运丰富,发生创伤或手术治疗后常有较多渗血或渗液,良好的引流有助于减少组织间隙积血或积液,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常规伤口引流如凡士林纱条引流、橡皮片引流、烟卷引流、半管引流、负压引流等在手及腕部手术中应用时,常因手部皮肤软组织弹性有限,应用时有其局限性。我科自2009年8月至今在手部手术中使用采血器自制微型负压引流装置,取得了满意的引流效果。

  • 增龄性聋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旭;葛汝丽;韩锋产

    增龄性聋或年龄相关性聋(age-related hearing loss, AHL),又称老年性耳聋(presbycusis),是因听觉器官衰老退变,出现双耳对称性、渐进性的听力减退而引起的耳聋。它是老年人群为常见的感知疾病之一,影响着全球数千万人的生活。 AHL 由多种内在性和外在性因素导致,这些因素长期作用于内耳,使耳蜗传导声信号的能力受损[1]。本文着重综述由AHL 过程中线粒体DNA 突变或者删除所致的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 AHL 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 微小RNA在神经退行性变胶质细胞炎症相关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素云;秦再生;陶涛

    微小RNA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18~25个核苷酸(nt)的内源性非编码小 RNA,通过与靶信使RNA(mRNA)的3′端非编码区域结合(3′UTR),降解mRNA或阻止蛋白质的翻译,发挥负性调节作用。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大脑和脊髓中神经元丧失的疾病状态,后导致运动和(或)记忆功能障碍的一大类疾病,其中常见的有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多发性硬化等。炎症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细胞,目前发现多种miRNA 参与胶质细胞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1]。本文将围绕miRNA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胶质细胞相关炎症进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对预防PICC送管困难的作用

    作者:谷小燕;徐海英;何秋山;姚丽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溶液预处理导管预防中心静脉导管(PICC)送管困难的效果。方法:将入选的56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1例,观察组采用0.25 mg/mL地塞米松溶液预处理导管,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预处理导管,两组导管浸泡时间均≥3 min,且均按标准操作置入PICC。比较两组送管困难发生率及平均送管完成时间。结果:观察组送管困难发生率为2.14%,对照组为8.19%,观察组平均送管时间为(31.451±4.606)s,对照组为(90.472±10.353)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能有效预防PICC送管困难。

  • 数字化输液管理系统对护理人力资源的影响

    作者:徐波;叶碧玲;万素珍;林文基

    目的:通过输液治疗管理系统与单体输注泵两种不同输液治疗管理模式在我院ICU的应用,探讨数字化输液治疗管理系统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方法:2013年3-12月,105例我院ICU前十位疾病种类患者随机单盲分组。观察组55例以贝朗输液治疗管理系统为静脉液体治疗管理方式;对照组50例以单体输注泵为静脉液体治疗管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平均输液治疗时间、输液差错率及护理人员情绪疲惫感项目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平均输液治疗时间[(65.3±21.4)h vs.(99.4±27.8)h],输液差错率(7.28%vs.16.0%)护理人员情绪疲惫感(56.37% vs.9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 值分别为2.63,7.25,8.62;P <0.05)。结论:在我院ICU的应用数字化输液治疗管理系统,能降低护理人员工作量及工作疲溃感,改善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

  • 晕轮效应在乳腺癌术后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何小霞;张密;黎淑玲;潘宝莹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应用晕轮效应进行PICC术后护理的效果。方法:108例乳腺癌患者按入院月份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照PICC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晕轮理论将患者安排同一间病房,组成互助小组,PICC护理教育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互助组组长和病友qq 群,自主监督,护士电话随访。观察两组患者PICC异位拔管率、上肢肿胀发生率、康复锻炼依从性、更换敷料频率,局部伤口红肿、湿疹、溃疡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晕轮效应干预的PICC组拔管率低(1.47%),上肢肿胀发生率低(5.88%),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好(94.12%),按时更换辅料率高(91.18%),局部伤口并发症发生率低(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晕轮效应干预,可降低乳腺癌术后留置PICC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有助于术后恢复。

    关键词: 乳腺癌 PICC 晕轮效应
  • 儿科导管相关性感染中表皮葡萄球菌的生物膜形成检测

    作者:吴跃平;王明明;王红梅;肖伟伟;蔡德丰;马东礼

    目的:评估儿科患者植入性导管中检出的表皮葡萄球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方法:选择本院患儿各类导管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137株,用刚果红平板和半定量黏附实验筛选出生物膜菌株, PCR 检测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的基因icaA的表达。结果:137株临床分离的表葡菌,刚果红实验阳性29株、半定量黏附实验阳性26株;刚果红实验和半定量黏附实验任一项或两项同时阳性的35株表葡菌中 icaA基因阳性24株。结论:我院儿科导管相关性感染中分离的表葡菌具有一定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须引起临床重视。

  • 标本保存时间对登革热病毒核酸及NS1抗原检测的影响

    作者:易海粟;朱伟;温坤;陈满君;余楠

    目的:探讨4℃保存血液标本时间对登革热病毒核酸及抗原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2014年广州登革热流行期间,收集13份登革热疑似病例急性期全血标本,分别在采集后2、6、12、24、48、72、96 h 取血清进行登革热病毒核酸及抗原检测。结果:12份经核酸和抗原测定为阳性的登革热患者血清标本,7个不同时间点的核酸和抗原检测结果均阳性,各时间点检测结果经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CR:F =1.000, P >0.05; ELISA: F =0.709, P >0.05);1份阴性标本在7个时间点两种方法结果均为阴性。结论:4℃保血液标本4d内,对登革热病毒核酸及抗原检测结果没有影响。

  •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进展

    作者:赵漂萍;余红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又称异位性皮炎,在儿童中较常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的、易复发的炎症反应性皮肤病,常伴有剧烈瘙痒,同时该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1]。目前主要有两种假说试图去解释AD中的炎性病变:第一种假说是关于适应性免疫系统的不平衡性,该理论主要认为AD 是由于T 细胞的失衡,尤其是辅助型 T 细胞1、2、17、22亚型和调节型 T 细胞的失衡[2];第二种假说则是关于皮肤屏障的缺陷,主要依据是发现患者个体中丝聚合蛋白的突变成为发展为AD的危险因素[3-4]。由于该病病因的不确定性导致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对该病的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 意识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作者:倪啸晓;谢秋幼;王恒;冯源月;虞容豪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脑外伤、神经肿瘤等神经科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可致误吸性肺炎、营养不良甚至窒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病死率。严重脑损害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可达25%~61%[1],且多伴有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DOCs),由于 DOCs 患者病情重,并发症复杂,既往很少对其开展吞咽训练。研究[2-3]发现,吞咽评估和训练对DOCs 患者同样至关重要。因此,根据DOCs 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特点,笔者综述文献探寻适合该类患者的吞咽评估和治疗方法,并评估吞咽训练对DOCs患者是否具有可行性。

  • 住院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意愿倾向量表编制及结构探索

    作者:李娟;罗勇;赵庆华;肖明朝

    目的:编制住院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意愿倾向量表(PSWBS),检验其信效度并探索结构模型。方法:在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理论模型基础上编制初测问卷与正式量表,对样本1、样本2、样本3进行初测问卷测查,通过条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折半信度分析、内容效度等对量表进行检验评价。结果:量表由4个维度14个条目组成,其内部一致性信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校标关联效度在量表研制理论允许范围之内。结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测量住院患者参与维护自身医疗安全的意愿程度和主要采取维护自身医疗安全行为的倾向性。

  • 建立广东省第三类技术-肿瘤3项技术短期培训的管理模式

    作者:赖演媚;李虹;邓国娜;朱宏

    目的:探讨广东省第三类技术-肿瘤3项技术短期培训管理模式的培训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首批肿瘤3项技术培训学员进行调查。结果:学员出勤率为86%,75.7%的学员积极参与学习,90%以上的医院领导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约65%的学员对培训知识掌握多数或完全掌握,超过85%的学员认为本次培训成功并愿意以后还参加这种培训活动。培训讲师熟悉培训内容评分为(4.36±0.566)分,课程的进度评分为(3.80±0.791)分,学员认为需要的培训内容排名前三的是临床技能、培训技术的基础理论、临床实习。学员希望培训讲师采用的培训方法主要为视听技术法、案例研究法、工作指导法或教练/实习法。结论:建立广东省第三类技术-肿瘤3项技术短期培训的有效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需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规范化培训模式,以期进一步提高培训的效果。

  • 广州市越秀区及海珠区非结核分枝杆菌流行状况

    作者:童莉;谭守勇;刘志辉;黄业伦;黎燕琼

    目的: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及海珠区非结核分枝杆菌流行状况。方法:回顾性对广州市越秀区、海珠区两个结核病防治所2010-2012年就诊的痰抗酸杆菌涂片阳性可疑肺结核患者,进行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菌种鉴定,分析肺结核诊断的准确性。结果:2010-2012年共2014例痰涂片及培养抗酸杆菌阳性,1630例(80.9%)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C),384例(19.1%)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2010-2012各年度痰培养抗酸杆菌阳性菌株中,NTM分离率分别为17.6%、17.1%、21.2%。384株NTM中共有79株进行了NTM菌种或复合群鉴定,快速生长型分枝杆菌占50.6%,慢速生长型分枝杆菌占49.4%。结论:广州市越秀区、海珠区可疑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NTM分离率为19.1%。临床上对涂阳肺结核患者疗效欠佳时,应及时排除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

  •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相关性肺动脉高压误诊10例

    作者:洪城;谢燕清;林海波;王璐琳;柳志红

    目的:探讨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相关性肺动脉高压(HHTAPAH)误诊的常见原因。方法:回顾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和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确诊的10例HHTAPAH ,研究其临床资料和误诊情况。结果:10例患者首诊均被误诊,其中误诊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5例,肺血栓栓塞症2例,支气管扩张2例,鼻咽部肿瘤1例。结论:HHTAPAH发病机制与存在左向右分流的动静脉瘘和(或)肺小动脉病变有关。临床医师需要熟悉掌握HHTAPAH临床表现,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和家族史,通过系统检查,避免和减少误诊、漏诊,并根据具体病变性质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以取得佳疗效。

  • JAK/STAT通路介导远距缺血预适应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钟敏;王海燕;杨凯;肖建斌

    目的:观察远距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4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4组,缺血再灌注(I/R)组,远距缺血预适应(RIPC)组,远距缺血预适应+缺血再灌注(RIPC+I/R)组,远距缺血预适应+AG490+缺血再灌注(AG490)组。取大鼠血液标本及心肌标本。检测相关心肌酶、心肌梗死面积;电镜、光镜测定心肌细胞变化。结果:与I/R组相比,其他3组心梗面积、心肌酶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明显降低(P <0.05)。 AG490组与RIPC组相比,心梗面积、心肌酶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明显升高(P <0.05),而与I/R组相比明显降低(P <0.05)。结论:远距缺血预处理具有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 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远距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 川芎嗪对缺氧/复氧海马神经元JN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昀;马武华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缺氧/复氧大鼠海马神经元JNK通路相关蛋白 Caspases-1、Bad 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培养7~9d的胎鼠海马神经元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6组:川芎嗪低、中、高浓度组,对照组,JNK抑制剂组,正常组。除正常组不进行缺氧复氧外,其余各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的川芎嗪或JNK抑制剂等,作用1 h 后放入90% N2+10% CO2培养箱中作用2 h 诱导缺氧,然后放入5% CO2+95%空气培养箱中复氧。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蛋白 Bad、Caspases-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川芎嗪60、200、800μg/mL 组和 JNK 抑制剂10μmol/L 组预给药均可降低 Bad、Caspases-1蛋白的表达(P <0.01)。川芎嗪200μg/mL组差异显著。结论:川芎嗪通过干预JNK信号通路,下调Caspases-1、Bad蛋白的表达,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产生抑制作用。

  • 乙肝肝硬化脾切除术患者术后使用参附注射液对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

    作者:盛恒炜;沈晶晶;屠伟峰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肝功能失代偿脾切除术患者术后全身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在全麻下行脾切除的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参附组(SFI 组)及对照组(C组)。两组患者术毕麻醉未醒及无自主呼吸入麻醉后监护室(PACU)后,SFI组在患者入PACU 后于10 min内静脉输注参附注射液1 mL/kg ,对照组则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并记录用药前和用药后5、15、45 min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同时记录各组患者的烦躁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SFI组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输注前比较,SFI 及生理盐水输注后5、15、45 min 的 HR 及 MAP 差异无显著性(P >0.05)。但SFI组患者的烦躁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 <0.05)。结论:单纯参附注射液能减少肝功能失代偿行脾切除术患者的苏醒期烦躁发生率。

  • 乌司他丁对腹腔镜妇科不孕症手术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邓恋;胡祖荣;易菁;苏丹晨;蔡诚毅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腹腔镜手术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40例拟行腹腔镜手术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成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 组),每组20例。 U 组静滴乌司他丁20万U +生理盐水100 mL,15 min滴完,然后进行麻醉和手术。C组静滴生理盐水100 mL,余同U组。采集术前(T0)、术毕(T1)、术后1 d (T2)、术后3 d (T3)的静脉血,测定 T 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的水平,计算CD3+CD4+/CD3+CD8+比值。结果:与T0比较,C组CD3+在T1~3无明显变化,U组在T2~3明显升高,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C组CD3+CD4+仅T3升高,U组在T2~3明显升高。 C组CD3+CD8+在T2~3明显升高, U组在T1~3无明显变化,T3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 组 CD3+CD4+/CD3+CD8+在 T1~3无明显变化,U 组T3时明显升高。结论: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乌司他丁能有效恢复患者因手术所致抑制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

  • 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围术期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对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秦俊;秦再生;朱晨;刘琳琳;陶涛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CPB)围术期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对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择期行CPB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生理盐水组(NS 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 组)。分别于T1(手术前)、T2(升主动脉阻断前)、T3(转流结束时)、T4(术后24 h)、T5(术后48 h)、T6(术后72 h)6个时间点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测定血清HMGB-1、TNF-α、IL-6、BUN、Cr、ALT的含量。结果:两组除ALT外,其他指标相比除T1时点外,T2~ T65个时点DEX 组均显著低于NS 组(P <0.05)。两组血清ALT在T2、T52个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EX组明显低于NS 组(P <0.05)。结论: DEX 可显著降低CPB期间外周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改善术后肾功能,而对术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可能不明显。

  • 黄芪注射液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血清SOD和MDA的影响

    作者:张亚军;徐世元;许平;张庆国;黄东林;修玉芳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ASA Ⅰ~Ⅱ级行择期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黄芪组(R组),每组12例。R组在切开硬脑膜后20 min内输入含黄芪注射液20 mL的0.9%生理盐水250 mL;C组同时给予等量0.9%生理盐水。于全麻诱导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切开硬脑膜即刻(T3)、输注后1 h (T4)、1 d (T5)、2 d(T6)6个时点同步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测定SOD及MDA含量。结果: R组与C组T3~ T6时SOD较T1时均降低,但R 组SOD 降低程度显著小于 C 组(P <0.05);R 组与 C 组 T4~ T6时 MDA 均较 T1时升高,但R组MDA升高程度显著小于C组(P <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显著减轻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血清SOD活性的抑制,并减少MDA的含量。

  • 乌司他丁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作者:范凤飞;王瑞娟;张庆国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n =20)和对照组(C组,n =20)。 U组在麻醉诱导前予乌司他丁6000 IU/kg;C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T1、T2、T3、T4、T55个时点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清TNF-α在T3、T4、T5与T1比较均明显升高(P <0.05),但U 组血清TNF-α在T3、T4、T5时点升高不如C组明显(P <0.05);两组患者血清IL-6水平在T3、T4、T5与 T1比较均明显升高(P <0.05),但U组血清IL-6在T3、T4、T5时点升高不如C组明显(P <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后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介导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患者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 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邬子林;周志飞;刘湘钰;邓瑞华;丁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60只清洁健康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预处理组和后处理组,每组15只。光镜下观察每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计算中性粒细胞。测定肺组织湿干比(W/D)和动脉血PaO2、肺组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IL-10的含量及肺组织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可引起肺组织出现损伤性变化。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预处理组和后处理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预处理组和后处理组的TNF-α、IL-6、IL-10和MDA明显升高,其中预处理组和后处理组的TNF-α、IL-6和MDA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而预处理组和后处理组的IL-10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结论: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介导了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急性肺损伤,右美托咪定可以抑制上述介导机制,从而减轻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急性肺损伤。

  • 非麻醉药物的围术期脏器保护作用

    作者:徐世元;张庆国

    手术是外科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其本身,尤其是重大手术,对患者是一种强烈的创伤性刺激,可直接或间接损伤重要脏器。严重外伤、休克、感染和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围术期常见的危急症,易导致围手术期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并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围术期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是临床麻醉的重要任务。除麻醉药物的重要脏器功能保护作用外,围术期尤其是术中运用非麻醉药物以加强脏器功能保护,进一步减轻脏器损伤,引起了麻醉学界的关注。本专题研究在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右美托咪定和中成药等药物,以及远距缺血预处理等方法,对非麻醉药物的脏器保护作用和机制作相关的介绍和探讨。

  • 感染科在综合性医院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

    作者:王静;姜悦;王宝增;杨红宾;彭永胜;周志男;张越巍

    人类历史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与传染病的斗争。近30年来全世界出现了40余种传染性疾病[1]。因此,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传染病的预防是指在传染病发生前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减少或避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而传染病的控制是指在传染病发生后及时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消除各种传播因素,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保护易感人群,使疫情不再继续蔓延。2003年的SARS疫情、2008年的手足口病高发疫情等,都暴露出综合性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2014年开始的西非埃博拉疫情,也给综合性医院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医院感染科的基础建设、制度建设、人力资源、物资采购等工作进行分析,结合我院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具体实践,旨在进一步发挥感染科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

  • 降钙素原检测早期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价值的Meta分析

    作者:杨夏慧;阳隽;陈晓军;陈飞鹏

    目的:通过分析已有的临床试验分析降钙素原检测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关键词途径对2000-2014年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 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对符合条件的所有研究进行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样本量1137例,诊断VAP患者599例。异质性检验显示纳入研究齐性较好,通过汇总计算得出总敏感度为59%(43%~73%),总特异度为89%(82%~93%),总阳性预测值为3.69(3.21~4.23),总阴性预测值为0.42(0.32~0.55),合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的曲线下面积为0.86。截断值为2.0μg/L时 PCT诊断敏感度为81%(73%~87%),特异度为83%(73%~90%)。结论:降钙素原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早期诊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截断值2.0μg/L时试验的准确性和综合效能较高。

  •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Meta分析

    作者:陈剑;李路路;张鼎儒;郭宇飞;郭新成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相比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优越性和临床意义。方法:检索CNKI、CBM、万方、维普和PubMed 等电子数据库,检索时间1990年至2015年2月28日,纳入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随机对照研究,用Jadad 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包括575例患者。纳入文献均为低质量研究。 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放疗可以提高治疗的近期疗效(P <0.00001)和生存质量(P =0.0008),减轻血液学毒性(P =0.03)和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P =0.02),但不能提高患者的2年生存率(P =0.25)。结论:鸦胆子油乳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具有一定的减毒增效作用,但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其临床疗效。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