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清胱抑素C水平在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及其亚型中的变化和意义

    作者:于利萍;石正洪

    目的 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及其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中的表达和意义.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00例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入选同期健康体检及住院的非脑血管疾病患者136例作为对照组.按照CISS分型标准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病因分型,检测所有患者的空腹血清Cys-C水平.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卒中及其亚型与Cys-C水平的关系. 结果 (1)观察组患者及其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心源性卒中(CS)、穿支动脉疾病(PAD)亚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06±0.25)、(1.12±0.23)、(1.17±0.42)、(1.01 ±0.21) mg/L比(0.94 ±0.16) mg/L,均P<0.05);(2) LAA亚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高于PAD亚组患者(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血清Cys-C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OR=19.148,95% CI:3.814 ~96.133,P<0.001);将观察组与对照组合并后,按照血清Cys-C水平进行五分位数划分,调整其他因素影响后,高五分位数血清Cys-C水平对缺血性卒中影响显著(OR =4.461,95% CI:1.599~ 12.443,P<0.05),并且血清Cys-C水平处于高五分位数时,对LAA型影响更为明显(OR=7.075,95%CI:1.883 ~26.589,P=0.004). 结论 血清Cys-C水平升高可能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对LAA型影响更为明显.

  • 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韵;郝咏刚;董谦;李淑娟;胡文立

    目的分析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以及危险因素,以期对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防治有所帮助。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于我院脑病中心住院的共52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青年卒中组)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中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50例作为中老年卒中组,进行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病因分型以及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①青年卒中组男性46例(88.46%),女性6例(11.54%),与中老年卒中组差异存在显著性(χ2=5.573,P=0.018)。②青年卒中组CISS分型分布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46.15%,穿支动脉疾病型(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36.54%,病因不确定型(undetermined etiology,UE)11.54%,心源性卒中型(cardiogenic stroke,CS)5.77%,无一例其他病因型(other etiology,OE)。其分布与中老年卒中组差异无显著性。③青年卒中组患者危险因素暴露率依次为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饮酒、糖尿病、卒中家族史;具有3个以上的危险因素者超过半数,该数量与中老年卒中组相比差异存在显著性(χ2=7.186,P=0.007),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较中老年卒中组增高(t=1.250,P=0.038),叶酸水平较中老年卒中组下降(t=2.106,P=0.007);吸烟(χ2=7.993,P=0.005)、饮酒(χ2=17.005,P=0.000)的暴露率较中老年卒中组升高;LAA亚组Hcy水平高于PAD亚组(t=2.046,P=0.004)。
      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性别分布、危险因素、卒中病因分型方面具有一定特点,Hcy水平可能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年龄以及病因分型有关。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较中老年患者多,控制并减少危险因素,尤其是纠正高Hcy,对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十分重要。

  • 草根英雄

    作者:王拥军

    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假期很热闹,单单4月29号的英国王室大婚就吸引了太多的关注,威廉王子(HRH Prince William of Wales)继承了他父亲当初的眼光,也选了一个平民王妃凯特·米德尔顿(Kate Middletorl)(图1).凯特姑娘有高学历,人也长得漂亮,博得了一片赞赏,而很多人也评价说这个平民王妃会更加增辉英国王室的形象.

  • 急性脑穿支动脉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测定的研究

    作者:汪效松;张旭;雷惠新;周瑞玲

    目的 研究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中急性脑穿支动脉梗死患者血脂、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判断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在急性穿支动脉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60例急性脑穿支动脉梗死患者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及hsCRP浓度,与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急性穿支动脉疾病所致脑梗死患者,血浆LDL-C、hsCRP 浓度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急性穿支动脉脑梗死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关系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伟;郑丽平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0月在我院住院的21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CISS分型,选取同时期156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行WLD600C-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有无Hp感染.结果 观察组Hp阳性133例,占61.86%,为Hp阳性组,Hp阴性82例,占8.14%,为Hp阴性组;对照组Hp阳性79例,占50.64%,Hp阴性77例,占49.36%.两组H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47,P=0.031).CISS分型中,LAA组的Hp感染例数为106例,和CS、PAD、OE、U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缺血性脑卒中有相关性,尤其与LAA关系密切.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吸烟年数与CISS亚型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李珂;王献;洪丽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吸烟年数与脑梗死CISS亚型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检测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吸烟年数,研究其与脑梗死CISS亚型的关系.结果 高血糖、吸烟年数均与各亚型的关系并没有特殊差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有显著作用(OR=10.57,P<0.001),与穿支动脉病变性脑梗死有一定的相关性(OR=1.33,P<0.001).结论 不同的脑梗死CISS亚型与不同的危险因素有关,该结果对临床个体化预防与治疗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 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及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的关系

    作者:薛新红;亓立峰;刘红;杨海新;苏江利;吴曙晖

    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住的216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资料.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高于186例体检者[(4.29±2.30)与(2.13±1.79) mmol/L,P<0.0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8分的127例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NIHSS评分≤8分89例患者[(5.89±4.15)与(2.11±1.45) mg/L,P<0.05)];98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的hs-CRP水平为(6.32±4.12) mg/L,hs-CRP阳性(>3 mg/L)率为85.7% (84/98),均高于穿支小动脉病变型[(1.97±0.86) mg/L,7/71]、心源性栓塞型[(3.70±2.76) mg/L,14/24]、不明病因型[(3.43±3.52) mg/L,5/11]和其他原因明确型[(3.4l±3.25) mg/L,5/12](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病、糖尿病、房颤、吸烟、TC、高同型半胱氨酸及hc-CRP与ACI呈正相关(OR值为1.17 ~3.08,均P<0.01).提示ACI患者hs-CRP水平明显增高,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

  • 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舒伯辉;曹春艳;张灿飞;赛蕊;黄丽娜

    目的 探讨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脑梗死患者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8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LAA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CISS分型分为载体动脉阻塞穿支组(A组,n=33)、动脉-动脉栓塞组(B组,n=10)、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组(C组,n=11)、混合机制组(D组,n=6);另选取同期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健康者5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并比较不同CISS分型LAA脑梗死患者血清ox-LDL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ox-LDL水平与LAA脑梗死患者CISS分型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受试者性别、吸烟史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年龄大于对照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ox-LD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组、B组、C组患者血清ox-LDL水平低于D组(P<0.05);A组、C组患者血清ox-LDL水平低于B组(P<0.05).A组、B组、C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D组(P<0.05);A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C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ox-LDL水平与LAA脑梗死患者CISS分型无直线相关关系(rs=0.252,P>0.05);血清ox-LDL水平与LAA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s=0.269,P<0.05).结论 血清ox-LDL水平与LAA脑梗死患者CISS分型无直线相关关系,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

  • 后循环梗死CISS亚型分析

    作者:辛勇通;黄艮彬;魏鼎泰;陆国云

    目的 依据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法对后循环梗死人群进行亚型分析,探讨其构成比.方法 后循环梗死患者144例,经CT或MRI、CTA或CE-MRA等影像学检查及其他检查,根据CISS分型标准确定每个患者所属亚型.结果 本组患者CISS亚型的构成比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49.31%,心源性卒中8.33%,穿支动脉疾病18.75%,其他病因6.94%,病因不确定16.67%.结论 本组后循环梗死患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所占比例高于其他4个亚型.

  • 基于CISS分型的进展性卒中危险因素及短期预后分析

    作者:韩赫朋;潘玉君

    目的 探讨基于CISS分型的进展性卒中(SIP)危险因素及短期预后分析,为优化进展性卒中的诊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自2016年1 1月至2017年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SIP患者共58例,观察并记录入组患者在发病时、发病后48h、72h、7d的SSS评分.根据临床资料得出患者的CISS分型,依CISS分型分为五组:大动脉粥样硬化组(LAA),心源性卒中组(CS),穿支动脉疾病组(PAD),其他病因组(OE),病因不确定组(UE).结果 对基于CISS分型的SIP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高龄、房颤在CS组占比大,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在PAD组占比大,吸烟史在LAA组占比大.对早发型、迟发型的SIP的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入组患者发病时、发病后48h、72h、7d的SSS评分进行分析,PAD组SSS评分均高,即症状较轻,CS组SSS评分均较低,即症状较重.结论 高龄、房颤者易患进展性心源性卒中;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者易患进展性穿支动脉疾病;有吸烟史者易患大动脉粥样硬化型SIP;SIP的患者,穿支动脉疾病组短期预后良好,心源性卒中组短期预后较差.

  • 基于CISS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周林涛;钟池;许晓伟;王晓琳;邢国平

    目的 基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标准,观察大动脉粥样硬化(LAA)脑梗死各亚型在住院病例中的分布特点,探讨各亚型危险因素的具体特点.方法 收集2012年7~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设定严格的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将符合入选条件的脑梗死患者按照CISS分型标准,筛选出颅内外LAA脑梗死进入本研究,并进一步分为4个不同发病机制亚型: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动脉-动脉栓塞、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及混合机制.记录各亚型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及颈部动脉低回声斑块等危险因素.对各亚型在住院病例中的分布进行描述性研究,比较4个不同亚型之间各危险因素的分布差异.结果 在入选的LAA脑梗死患者中,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病变型多见(43例,43.4%),其他依次为动脉-动脉栓塞型(37例,37.4%)、混合机制型(18例,18.2%)、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型(1例,1.0%);高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及低回声斑块在颅内外LAA脑梗死各亚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外LAA脑梗死发病机制以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多见,常见危险因素及低回声斑块在各机制分布无差异.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冬欣;李易明;张志涛;侯永革;朱荣彦;李丽

    目的 测定不同病因分型及发病机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的水平,并探讨其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的关系.方法 连续选取在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7 d之内的288 例ACI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3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2组血浆Hcy的水平;根据CISS分型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穿支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PAD)、心源性脑栓塞( CS)、其他病因型缺血性卒中(OE)以及不明原因性缺血性卒中(UE)组,比较5组间Hcy水平;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依据发病机制不同,进一步分为动脉到动脉栓塞、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载体动脉堵塞穿支动脉及混合机制组,比较各组间Hcy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LAA型、CS型、PAD型、UE型及OE型脑梗死血浆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进一步将LAA型脑梗死患者分为动脉到动脉栓塞、载体动脉堵塞穿支动脉、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及混合机制组血浆Hcy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高Hcy血症可能作为危险因素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但是其在CISS分型各病因分型及不同发病机制患者间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提示对CISS分型的判定可能无指导意义.

  •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与OCSP 分型对缺血性卒中诊断的比较

    作者:张诚;张子诚;宇辉

    目的 探讨在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方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0CSP 分型和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入选的520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进行0CSP 分型和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再分别评定不同分型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结果 在CISS 分型中,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常见;心源性及主动脉弓粥样硬化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出院时再次分型,一致率为64.2%.在0CSP 分型中,PACI,LACI 常见;TACI 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OCSP 分型与终神经影像学诊断一致率为90.8%.结论 0CSP 分型简单易行,对早期评估病况有利,且与神经影像学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完善辅助检查后的CISS 分型可准确反映病因.

  • 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与临床短期预后的关系研究

    作者:付娜娜;袁薇;石正洪

    目的 探讨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与临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49例,按照CISS分型标准分为五类.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患者入院及出院时神经功能状态,以出院时神经功能好转率评价其临床短期预后.结果 五种病因亚型中,穿支动脉疾病比例高(40.2%);入院时NIHSS评分低,为(4.71±1.58)分;出院时神经功能好转率高(50±13)%,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卒中、病因不确定卒中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源性卒中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高,为(14.56±5.06)分;出院时神经功能好转率低(25±7)%;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穿支动脉疾病、病因不确定卒中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穿支动脉疾病是缺血性卒中常见的病因类型,该亚型患者入院时病情轻,临床短期预后好;心源性卒中患者入院时病情重,临床短期预后差.

  • 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布特征

    作者:郭旭

    目的:采用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CISS)分型方法,比较青年与中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病因分布的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的18~44岁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10例为青年组,按照相近的性别构成随机抽取同期年龄≥45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90例为中老年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CISS分型方法对患者急性缺血性卒中病因进行分型。结果青年组和中老年组CISS分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188,P<0.001)。青年组77例大动脉粥样硬化( LAA)患者均为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中老年组93例LAA患者中91例为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两组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8,P<0.05)。青年组和中老年组颈内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u=-3.186,-12.280,-15.305,-15.246,-11.588,-12.492,-14.130;P<0.05)。两组心源性卒中( CS)患者病因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40,P<0.05)。结论青年急性脑梗死CISS分型以LAA为主,而LAA又以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为主。青年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与中老年患者不同。

  • 急性脑穿支动脉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浓度测定研究

    作者:汪效松;张旭;雷惠新;周瑞玲

    目的 研究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分型中急性脑穿支动脉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及D-二聚体(D-dimer)浓度,判断凝血纤溶机制在急性穿支动脉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60例急性脑穿支动脉梗死患者血浆Fg及D-二聚体浓度,与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急性穿支动脉脑梗死患者血浆Fg及D-二聚体浓度活性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 急性穿支动脉疾病所致脑梗死可能存在凝血纤溶机制改变的病理生理过程.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青年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CISS分型的关系

    作者:刘凤辉;郝海燕;吴永辉;王拥军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脑梗死(ACI )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梗死严重程度及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32例年龄18岁~45岁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Hcy水平,按 CISS分型、神经功能缺失程度(NIHSS评分)进行分组,将各亚组之间以及与179例年龄18岁~45岁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血清 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9.07±10.83)μmol/L vs(7.48±3.68)μmol/L,t=16.36,P<0.01];轻、中、重型患者 Hcy水平分别为(16.26±6.37)μmol/L、(20.81±6.21)μmol/L、(24.88.46±6.49)μ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患者血清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 Hcy水平在青年脑梗死急性期升高,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 ACI病情严重程度的检测指标,但在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患者血清 Hcy水平无统计学意义。

  • 血小板参数、NIHSS评分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的关系

    作者:姜源;董玉霞;刘晓楠;李慧源;宋静静;孙晓红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NIHSS评分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及穿支动脉病变(PAD)的关系.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213例.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头颅核磁共振、头颈部CTA、颈动脉超声、脑血管造影结果分为LAA组(113例)、PAD组(100例).均进行血小板检测,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PCT),记录入出院时NIHS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PAD组比较,LAA组PLT和PCT明显减少(P均<0.05);PDW和MPV略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PLT与MPV、PDW呈负相关(r=-0.181,r=-0.329,P均<0.01),PLT与PCT呈正相关(r=0.926,P<0.01).入院时LAA组NIHSS评分高于PAD组(P<0.01);出院时LAA组NIHSS评分高于PA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与PLT、MPV、PDW、PCT均无相关性(r=0.000,r=0.128,r =0.118,r =0.042,P均>0.05),出院时NIHSS评分与MPV、PDW呈正相关(r=0.160,r=0.146,P均<0.05),与PLT、PCT无相关性(r=-0.005,r=0.042,P均>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NIHSS评分与CISS分型LAA及PAD关系密切,对疾病的疗效、预防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DWI检查结合脑TCD、颈动脉超声在判定急性脑梗死诊断分型中的价值

    作者:周铁柱;车玉琴

    目的 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结合脑TCD(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颈动脉超声(Carotid Artery Ultrasonography, CAU)推断动脉病变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比较,以明确其在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a Ischemic Stroke Subtype,CISS)分型中的价值.方法 对183例疑诊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在发病后1h~3d内行颅脑CT、常规MRI和DWI进行影像学分析,DWI上显示高信号后,采用脑TCD检查颅内脑动脉血流速度、频谱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查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无狭窄或闭塞;终经DSA明确颅内外动脉狭窄、侧枝循环评价;将DWI与脑TCD、CAU联合检查(DWI+TCD+CAU)与DSA检查结果比较,分析 DWI+TCD+CAU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DWI+脑TCD+颈动脉超声与DSA对比,诊断敏感性90.7%,特异性90.9 %.结论 DWI结合脑TCD、颈动脉超声,在急性脑梗死CISS分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 基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的轻型缺血性卒中与致残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学分析

    作者:王冬欣;张志涛;李丽;侯永革;朱荣彦

    目的 研究轻型缺血性卒中与致残性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及病因学分型的差异.方法 采用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对133例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轻型卒中组)及155例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致残性卒中组)进行病因分型,比较其危险因素及病因学分布上的差异.结果 轻型卒中组与致残性卒中组患者糖尿病、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史、高脂血症、心房纤颤(房颤)、高尿酸血症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型卒中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比率高(45.1%),穿支动脉闭塞性脑梗死(PAD)次之(42.1%),其次依次为不明原因性缺血性卒中(UE)(7.52%)、心源性脑栓塞(CS)(4.51%)和其他病因型缺血性卒中(OE)(0.75%);致残性卒中组LAA比率高(65.16%),PAD次之(16.13%),其次依次为CS(9.68%)、UE(8.39%)和OE(0.65%).两组间CISS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2,P<0.0001).结论 轻型缺血性卒中与致残性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危险因素无显著差异.轻型缺血性卒中与致残性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均为LAA、其次为PAD.轻型缺血性卒中的UE比率高于致残性缺血性卒中,而CS的比率低于致残性缺血性卒中.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