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80例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庞超;郭纪元;杨霄鹏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高血压病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8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危险程度分为4组,观察颈部动脉有否单纯内膜增厚、增厚伴斑块.结果 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检出率为76.2%,且危险分层的层次越高,阳性检出率越高.随着病程的延长,颈动脉超声检查的阳性率也呈上升趋势.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临床脑卒中的早期监测手段.

  •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监测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陆淑梅

    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发病时的常见合并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疾病恢复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查询及分析得出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够有效诊断和监测糖尿病血管病变,评价颈动脉血管的功能和形态,且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颈动脉超声检查和心脏左室舒张功能测定对冠心病预测价值的研究

    作者:卢伟强

    目的:探析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心脏左室舒张功能测定与颈动脉超声检查的预测价值对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诊治的患有冠心病250例患者为研究资料,通过分别采取LVDF(心脏左室舒张功能)测定、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及CAG(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CAG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LVDF测定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结果情况.结果:在本研究250例患者中,颈动脉检查呈阳性患者145例,其中132例CAG阴性,13例CAG阳性;颈动脉检查呈阴性105例,其中43例CAG阴性,62例CAG阳性.在本研究250例患者中,颈动脉检查呈阳性患者134例,其中124例CAG阴性,10例CAG阳性;颈动脉检查呈阴性116例,其中51例CAG阴性,65例CAG阳性.心脏LVDF测定和颈动脉超声检查预测CHD结果对比,组间数据不存在从差异性(P>0.05).结论:心脏LVDF测定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联合实施,对CHD预测价值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 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预测冠状动脉硬化的价值分析

    作者:热衣汗古丽?尤力达西;卡米力江?艾尔肯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冠状动脉硬化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因胸痛就诊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常规开展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若提示颈动脉形成斑块或硬化分别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及冠脉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MSCTA),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冠状动脉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无病变组相比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颈动脉硬化积分更高,斑块数量更多;与单支病变组相比双支与三支病变组颈动脉硬化积分更高,斑块数量更多(P<0.05);颈动脉超声I M T、斑块对C A G诊断冠脉硬化的敏感度分别为87.5%、93.8%,特异度分别为40.0%、60.0%,准确度分别为90.3%、93.8%;对M S C T A诊断冠脉动脉硬化的敏感度分别为78.6%、83.3%,特异度分别为37.5%、60.0%,准确度分别为86.8%、92.1%.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冠状动脉硬化的预测价值较高.

  •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脑梗死的应用探讨

    作者:谷丽华

    目的 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本科的住院病人264例,分为132例脑梗死组和132例其他病人组,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及有无颈动脉斑块.结果 132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71%,CIMT增厚发生率为79%,其他病人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30.3% CIMT增厚发生率为39 %,脑梗死组CIMT增厚及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CIMT增厚和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对45岁以上健康人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脑梗死发生具有重要的价值.

  •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应用

    作者:刘鼎力

    目的 研究在健康人群体检中实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应用效果以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来该院体检的200名健康人群的所有资料,对所有体检者实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检查斑块发生率、 内中膜增厚以及颈动脉内膜粗糙等情况.结果 在经颈动脉超声检查200名健康体检人群中颈动脉内膜粗糙发生率25.5%,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7.5%,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发生率11.1%.随着年龄增长斑块发生率逐渐升高,男性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对血管硬化程度进行动态观察,以便于及早发现斑块以及动脉硬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有效预防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中国健康体检人群颈动脉超声检查规范

    作者:

    大量横断面和前瞻性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发生以及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是评价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窗口”[1],高分辨率灰阶超声(B超)可精确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检测有无斑块形成,评估斑块稳定性及对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级等,不仅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心血管健康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评估与预测也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量研究已经证实,除了传统危险因素外,颈动脉IMT和斑块是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有效指标[1-5]。因此,欧美及国内有关指南提出了针对心血管及其事件发生高危人群的临床颈动脉IMT和斑块检测方法及判别标准[6-11]。

  • 斑块检测,防患于未然

    作者:林雪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方法也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精准,临床中常用的检测方法就是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出颈动脉的解剖结构,可清楚地检测出颈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通过回声的强弱以及斑块的形态还可以区别出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颈动脉是人体的大动脉,大动脉内如果出现了粥样硬化斑块,那么小动脉内可能也已经形成了粥样硬化斑块,所以颈动脉超声检查一旦发现了斑块,那么心脑的动脉血管内就可能已经埋下了“不定时炸弹”。再加上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伤性、可重复检查、可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价、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出血并表面活动性血栓形成1例

    作者:侯海军;李春伶;刘卫星

    患者男,73岁.主因间断头晕、头痛2月余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05/60 mm Hg(1 mm Hg=0.133 kPa),各瓣膜未闻及明显杂音.肢体肌力及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征阴性.患者既往有高血压20余年,高血压208/80 mm Hg,入院前血压波动明显,低血压为90/50 mm Hg.糖尿病18年,冠心病16年.颈动脉超声检查:双侧颈总动脉内膜弥漫性增厚,不光滑,内可见多发强回声斑块,左侧较大斑块位于颈总动脉中部,长约18.4 mm,厚约2.8mm,右侧较大的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长约11.4 mm,厚约3.9 mm,该处斑块表面不规则,部分向内凹陷,呈火山口样,内部可见4.1 mm×3.2mm低回声区,斑块表面可见大小2.1mm×2.4 mm偏强回声团附着,团块随着血流摆动明显,CDFI显示上述斑块处血流充盈缺损,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凹陷部分可见红蓝色血流填充,斑块内部可见明显的血流信号,PW显示颈动脉血流频谱基本正常.

  • 老年人颈动脉斑块发展至颈动脉大范围闭塞1例

    作者:赵斌

    患者,男性,72岁.1991年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时发现右颈内动脉入口处有7mm×5mm×2mm硬斑块.左颈总动脉分支膨大处5mm×3mm×1mm硬斑块.

  • 超声评价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

    作者:李晨;杨德民;苟志平;王勇;杨浣宜

    目的:运用超声检测颈动脉,旨在评价其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超声检测健康人组(Ⅰ组)、单纯高血压组(Ⅱ组)和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组(Ⅲ组)的颈动脉的内径,大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无斑块及斑块的部位、分类,血流参数及频谱形态.结果:Ⅱ、Ⅲ组患者IMT显著高于Ⅰ组,P<0.01;斑块发生率:Ⅱ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Ⅱ、Ⅲ组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减低,RI和PI均增高,P<0.01.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不仅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和监测有重要价值,而且对病变的转归、预防及疗效的评价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钱铭钦;居乃新;苏畅;吴迪;索丹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社区55岁以上受试人群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等非药物干预一年,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厚度(内中膜厚度),对比干预前后IMT变化.结果:708例受试者中,干预组354例,其中动脉硬化294例,对照组354例,其中动脉硬化285例,干预组IMT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检查可客观评价血管硬化程度,可尽早发现动脉硬化及斑块,并及早干预体检者生活方式等,有效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 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测分析

    作者:白建宁

    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脑梗塞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是造成脑梗塞的重要病因[1],笔者试图通过59例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研究,探讨其在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预防治疗方面的意义.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一例

    作者:向雅娟;魏光如;彭莉;高旭光;刘广志

    患者男,25岁,在校研究生,因突发头痛、双眼视物模糊9d入院。患者入院前9d晨起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为双侧额颞部持续性隐痛,同时有双眼视物模糊,以左眼为著,于1d后双眼视力均下降,伴畏光,校医院考虑视觉疲劳所致并给予滴眼液(具体不详)治疗,未见好转。遂于我院眼科门诊就诊,查双眼视力为0.1(病前为0.8),右眼各方向视野缺损、左眼下方视野缺损,双眼视盘水肿,考虑高颅压并转至我科门诊,行头颅CT和MRI检查未见异常(图1),头颅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示左侧横窦管腔纤细、断续显影(图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全项示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188 mg/dl),诊断左侧静脉窦血栓形成,给予改善循环、抗凝等治疗,头痛基本缓解,但双眼视物模糊无明显改善,为求进一步诊治收住院。患者既往体健,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后内科查体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查体:意识清楚,言语流利。粗测双侧视力下降,0.5 m数指,双眼视野均向心性减小,眼底检查示视盘水肿,边界不清,余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适中、肌力5级;共济运动无异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征阴性;无感觉障碍;颈无强直,脑膜刺激征阴性;自主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血尿便常规、血生化、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正常,甲状腺功能检查以及血沉、C反应蛋白、肿瘤常规、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等检查均正常。乙型肝炎e抗体、核心抗体、表面抗原呈阳性。血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抗体1∶10弱阳性。腰椎穿刺脑脊液清亮透明,压力130 mm H2O,常规和生化均正常,病毒抗体、细菌、结核分枝杆菌和隐球菌检测阴性。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示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走行、形态大致正常;静脉期上下矢状窦、双侧横窦、乙状窦显影良好。视觉诱发电位( 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示双侧波形欠佳,P100波潜伏期明显延长,左侧波幅降低。考虑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ON),给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肌注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苏肽生,30μg,每日1次),同时接受口服中药治疗,视物模糊无改善,复查视野示缺损范围较前减小,自动要求出院。出院后继续接受苏肽生及中药治疗,2周后门诊复诊视力较前明显恢复,双眼视力为0.8,仍有畏光,余神经系统查体无特殊。

  •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高血压病诊治中的意义

    作者: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高血压病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选择6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危险分层后,分别采用东芝SS H~140 A彩超进行颈部血管检查.结果44例异常,其中22例颈动脉内膜增厚合并斑块,22例单纯为颈动脉内膜增厚,阳性率为73.3%.且危险层次越高,病程越长,阳性率越高. 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于高血压病的诊断分级,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应作为高血压病人的常规检查项目.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血管内超声诊断病变特点分析

    作者:翁晶

    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血管内超声诊断特点.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接诊的4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40例未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PI、IMT、颈动脉血流参数,并将测定结果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多支血管狭窄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狭窄部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冠脉狭窄程度评分3分者所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患者的IMT、PI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明确其冠脉病变情况,其能为临床诊断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提供可靠依据.

  • 颈动脉病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作者:马佳;吴炜

    1995年10月至1997年5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107例因心前区疼痛、心率失常或心肌梗塞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214根颈动脉.将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阐明颈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关系密切,旨在探讨应用无创的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了解冠状动脉硬化情况的"窗口"的可行性.

  • 高敏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

    作者:吴多智;李新明;苏哲坦;李伟;张旭日

    本研究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预示和诊断价值.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2004年3月至12月连续入住我院的胸痛患者.其中ACS患者43例;稳定性心绞痛(SA)及对照组患者各39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三组患者性别、年龄、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检查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尼玛玉珍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颈动脉彩超检查的患者196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分为若干小组。同时,从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体检者中,随机选取自愿参与研究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象,所有对象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其颈动脉的内径、IMT(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相关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总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情况。结果①经对比,A组、B组、C组和D组的IMT增厚率分别为21.62%、36.00%、42.31%和50.00%,斑块形成率分别为62.16%、40.00%、26.92%和30.00%,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则分别为83.78%、76.00%、69.23%和8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67%、10.00%和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对比,A组和B组的软斑块算占比例分别为27.03%和28.00%,混合斑块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2.16%和40.00%,均明显高于C组、D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准确反映颈动脉是否存在该种病变,而且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可以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和评估提供依据,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翠英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创伤性检查,颈动脉位置表浅,易于显示。通过观察冠心病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找出它们的联系点,对疑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减少不必要的冠状动脉造影,预诊心脑血管病变是否处于高危状态,为临床提供较多的诊断治疗依据,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现将5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冠心病2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 CA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颈动脉钙化斑发生例数、钙斑面积、也较对照组增多、增大,所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钙化斑、钙化斑面积是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一种较敏感实用的方法,有其推广和应用的价值,报告如下。

113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