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RI及MRV对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平

    目的:探讨MRI联合磁共振静脉成像技术(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脑静脉窦血栓患者35例,均给予MRI联合MRV检查.结果:35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均较明确的显示了静脉窦,单纯累及乙状窦、横窦28例,联合累及上矢状窦、横窦或乙状窦21例.18例患者出现"空三角征"(直接征像),表现为静脉窦内低信号,即静脉窦呈明显强化的高信号,而窦腔内血栓无强化,呈较低信号,类似三角形.结论:MRI与MRV两种检测方法具有简便、快速、无创、无辐射等优点,且对血流具有较高的敏感性,MRI联合MRV可用于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

  • 磁敏感加权脑静脉成像中的磁场不均匀性伪影滤除技术

    作者:窦菲菲;许建荣;王成;程杰军;张剑戈;锁时

    针对磁敏感加权法(SWI)在脑静脉成像中存在高频磁场不均匀性伪影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伪影滤除技术的磁敏感加权法(BER-SWI).在原始SWI的窗函数法将低频的磁场不均匀性伪影滤除的基础上,将图像按像素值分为特定的区段,通过区域平均边界差,检测出发生2π跳变的伪影区域,再用区域生长法完全生长出此区域的伪影,并将其滤除.结果表明,BER-SWI很好地解决了原始SWI无法去除颅底部的高频磁场不均匀性伪影的问题,得到了更加准确、清晰的磁敏感加权图.

  • 磁共振静脉成像诊断静脉窦栓塞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琰;王光彬;武乐斌

    目的 探讨磁共振静脉成像对静脉窦栓塞的诊断价值,并以DSA检查结果和解剖标本为标准,评价其有效性.方法 采用经静脉插管的介入方法将弹簧圈和/或明胶海绵放置在猪脑静脉窦的不同位置制作静脉窦完全或不完全栓塞的动物模型.对所有模型进行磁共振静脉成像和DS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静脉窦栓塞的显示能力.2周后处死动物,开颅取脑,观察大体标本的形态和色泽,剥开硬脑膜观察弹簧圈等栓塞材料在硬脑膜内的准确位置.结果 磁共振静脉成像成功的显示上矢状窦中后1/3 Rolandic静脉前矢状窦栓塞1例,Rolandic静脉处栓塞3例,Rolandic静脉后1~2 cm处栓塞2例,直窦栓塞1例,窦汇和直窦栓塞1例.结论 磁共振静脉成像方法可以清晰的显示脑静脉窦栓塞的情况并对其作出正确的诊断.

  • 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作者:刘群;刘衡;朱克文;张国明;戴辉;曾莉;先正元;张体江

    目的 评价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确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MRI表现.对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其中5例行增强扫描,6例行MRV检查,2例行DSA检查.结果 4例上矢状窦及横窦同时受累,1例上矢状窦、横窦及乙状窦同时受累,4例单纯乙状窦受累,2例单纯横窦受累.MR平扫1例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8例表现为T1WI、T2WI高信号,2例表现为T1WI不均匀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5例表现为脑静脉异常强化,静脉窦壁表现为环形、三角形或平行状强化,而静脉窦内血栓无强化呈不规则充盈缺损或空三角征.MRV表现为受累静脉窦显影不规则、狭窄或不显影、侧支血管形成、邻近深部脑静脉扩张.结论 MRI结合MRV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无创、有效手段.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一例

    作者:向雅娟;魏光如;彭莉;高旭光;刘广志

    患者男,25岁,在校研究生,因突发头痛、双眼视物模糊9d入院。患者入院前9d晨起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为双侧额颞部持续性隐痛,同时有双眼视物模糊,以左眼为著,于1d后双眼视力均下降,伴畏光,校医院考虑视觉疲劳所致并给予滴眼液(具体不详)治疗,未见好转。遂于我院眼科门诊就诊,查双眼视力为0.1(病前为0.8),右眼各方向视野缺损、左眼下方视野缺损,双眼视盘水肿,考虑高颅压并转至我科门诊,行头颅CT和MRI检查未见异常(图1),头颅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示左侧横窦管腔纤细、断续显影(图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全项示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188 mg/dl),诊断左侧静脉窦血栓形成,给予改善循环、抗凝等治疗,头痛基本缓解,但双眼视物模糊无明显改善,为求进一步诊治收住院。患者既往体健,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后内科查体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查体:意识清楚,言语流利。粗测双侧视力下降,0.5 m数指,双眼视野均向心性减小,眼底检查示视盘水肿,边界不清,余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适中、肌力5级;共济运动无异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征阴性;无感觉障碍;颈无强直,脑膜刺激征阴性;自主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血尿便常规、血生化、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正常,甲状腺功能检查以及血沉、C反应蛋白、肿瘤常规、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等检查均正常。乙型肝炎e抗体、核心抗体、表面抗原呈阳性。血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抗体1∶10弱阳性。腰椎穿刺脑脊液清亮透明,压力130 mm H2O,常规和生化均正常,病毒抗体、细菌、结核分枝杆菌和隐球菌检测阴性。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示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走行、形态大致正常;静脉期上下矢状窦、双侧横窦、乙状窦显影良好。视觉诱发电位( 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示双侧波形欠佳,P100波潜伏期明显延长,左侧波幅降低。考虑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ON),给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肌注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苏肽生,30μg,每日1次),同时接受口服中药治疗,视物模糊无改善,复查视野示缺损范围较前减小,自动要求出院。出院后继续接受苏肽生及中药治疗,2周后门诊复诊视力较前明显恢复,双眼视力为0.8,仍有畏光,余神经系统查体无特殊。

  • 抗磷脂综合征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临床特点

    作者:赵久良;张遥;孙伊多;王迁;李梦涛;徐东;曾小峰

    目的:探讨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 )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临床特点,筛查CVST可能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APS患者中并发CVST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特点、血栓形成部位以及治疗和结局。结果 APS并发CVST患者14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为34.5(22.0,48.5)岁,中位病程3.5(0.9,10.3)个月。12例(85.7%)出现头痛,6例(42.9%)在病程中曾出现意识障碍,8例(57.1%)出现视盘水肿。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结果显示横窦受累13例(92.9%),乙状窦9例(64.3%),上矢状窦6例(42.9%),下矢状窦4例(28.6%)。APS并发CVST患者补体降低发生率明显高于APS未并发CVST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1% vs.19.0%,P=0.006)。所有患者均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脱水降颅压治疗,2例接受静脉窦内尿激酶溶栓治疗,13例患者接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放弃出院,13例患者病情改善,未再出现病情复发。结论 CVST是APS少见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早期诊断难度大,对于无明确诱因的CVST患者需要警惕APS可能性。APS患者出现颅高压相关症状时,应尽早完善头颅影像学评估CVST,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 3.0T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在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中对阻塞血管的评估

    作者:夏风飞;魏宁;祖茂衡;徐浩;顾玉明;张庆桥;王文亮;吕墩涛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在布加综合征(BCS)患者介入治疗中对阻塞血管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于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首次诊治的40例BCS患者,所有患者均于3.0T MRV检查后1周内行介入治疗.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MRV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观察BCS阻塞血管方面的差异,评估3.0 T MRV在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价值.结果 40例患者介入治疗均成功完成.MRV与DSA显示下腔静脉节段性狭窄分别为5例/5例、下腔静脉膜性带孔3例/3例、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25例/24例、肝静脉数量100支/42支、副肝静脉数量21支/7支、下腔静脉伴有血栓6例/5例、下腔静脉闭塞端形态10例/24例、闭塞端伴有危险交通支3例/16例.在观察肝静脉各支、副肝静脉、下腔静脉节段闭塞端形态及危险交通支方面MRV优于DSA (P <0.05);在观察下腔静脉节段狭窄、下腔静脉膜型带孔、下腔静脉闭塞及血栓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MRI扫描中发现肝内结节病灶,术中均行肝动脉造影.其中2例诊断BCS合并肝细胞癌,予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1例考虑肝硬化再生结节.结论 3.0 T MRV可为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资料,弥补了DSA造影图像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了BCS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磁共振静脉成像在小脑幕脑膜瘤术中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西宪;朱国华;杜郭佳;王昀;范雁东;党木仁

    目的:评价磁共振静脉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显示小脑幕脑膜瘤侵犯静脉窦的准确性,探讨MRV在小脑幕脑膜瘤术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4年4月我科经显微手术治疗的小脑幕脑膜瘤36例资料,术前均行头颅MRV,成像技术包括无需造影剂的时间飞跃法和相位对比法,以及需造影剂的对比增强法,扫描后采用大强度投影后处理成像,部分静脉区域根据需要加做多平面重建成像,后观察静脉窦的显示情况及其与小脑幕脑膜瘤的关系,并与术中所见结果对比。结果36例小脑幕脑膜瘤患者中,MRV对静脉窦受侵部位的显示与术中所见完全一致;MRV诊断静脉窦受侵犯的敏感性为92.6%(25/27),特异性为100%(9/9),准确率为94.4%(34/36)。 MRV对小脑幕脑膜瘤相关侧支静脉吻合显示的敏感性为42.9%(9/21),特异性为86.7%(13/15),准确率为61.1%(22/36)。结论MRV可准确地显示小脑幕脑膜瘤侵犯静脉窦的部位及程度,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三维磁共振静脉成像与DSA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胡俊;史树贵;陈康宁

    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静脉成像(MRV)与DSA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08年1月-2014年2月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住院的CVST患者29例。其中男11例,女18例。病程3 d至3个月,急性期(<1周)9例,亚急性期(1~2周)12例,慢性期(>2周)8例。所有患者均行MR(T1加权像、T2加权像)、三维MR静脉成像(MRV)及DSA检查。结果 DSA检出29例,MRV检出24例。与DSA比较,MRV阳性检出率为82.8%。有3例病变部位累及横窦及2例累及下矢状窦的患者未被MRV检出。MRI显示脑梗死12例,梗死性脑出血7例。T2加权序列上,16例显示静脉窦的流空效应消失,静脉窦内可显示出不同信号的血栓形成。MRV显示静脉部分显影的有14例,不显影的有10例,其中4例有侧支循环形成。结论与DSA比较,MRV诊断CVST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在临床工作中,MRV诊断为阴性,仍然不能排除CVST的诊断,需进一步行DSA检查。

  • 磁共振静脉成像对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术前评估

    作者:秦虎;周庆九;刘波;买买提力;汪永新;罗坤;王增亮;鲁德忠;王俭;柳琛

    目的 探讨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在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对经MRI平扫和增强扫描诊断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患者行MRV及DSA检查.分别记录两种影像资料中肿瘤侵犯静脉窦的部位、静脉窦通畅程度及矢状窦旁脑膜瘤相关侧枝静脉吻合的显示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9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中,MRV对矢状窦受侵部位的显示与DSA和术中所见一致;对上矢状窦受侵犯通畅程度的显示上,MRV诊断矢状窦通畅的敏感度是87.0%,特异度是66.7%,符合率为82.8%.MRV对矢状窦旁脑膜瘤相关侧枝静脉吻合显示的敏感度是25.0%,特异度是76.9%,符合率为48.3%.结论 MRV在窦旁脑膜瘤侵犯静脉窦的部位、通畅程度上为其术前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 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术前影像评估和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赵鹏来;罗正祥;张岩松;阎华;章文斌

    目的 探讨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前影像评估价值和手术策略要点,提高肿瘤切除率和手术效果.方法 对MRI扫描诊断为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25例患者行MRV检查,了解肿瘤的血供、矢状窦通畅程度及瘤周静脉回流代偿情况.采用额顶部过中线马蹄形切口,充分显露肿瘤前后极矢状窦,术中阻断窦旁供血,囊内分块切除肿瘤,保护中央沟静脉和代偿回流静脉,妥善处理受累的矢状窦.结果 25例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中,MRV结合MRI对矢状窦受侵及瘤周回流静脉的显示与术中所见高度一致.18例SimpsonⅡ级全切除,7例SimpsonⅣ级次全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新增对侧肢体感觉障碍5例、肌力下降3例、精神障碍2例,随访恢复正常.结论 充分的术前影像学评估,MRV结合常规MRI图像能够敏感的显示矢状窦的通畅情况以及瘤周静脉情况,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有效保护重要引流静脉、侧副静脉及静脉窦,是提高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 MRI与MRV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价值

    作者:李静秋;王晓彬

    目的 回顾分析诊断为CVT的病人的CT、MRI、MRV表现,探讨MR11和MRV在CV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西京医院2004年~2007年临床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例25例,25例病人均行CT平扫,12例行CT增强扫描,25例均行MRI平扫、TOF法MRV检查.回顾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5例CT平扫显示高密度"三角征",7例CT增强扫描显示"空delta征",23例MRI平扫显示静脉窦血液流空信号消失,25例MRV均显示有静脉窦闭塞或充盈缺损.结论 MRI和MRV是诊断CVT的有效方法,CT怀疑CVT诊断时须做MRI和MRV检查.

  • 产褥期相关脑血管病磁共振成像联合磁共振静脉成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张茜;孙贞魁;姚伟武;李梅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在产褥期相关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33例产褥期相关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其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30例,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3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及MRV检查.结果 30例CVST患者MRV均发现静脉窦血流信号充盈缺损及中断征象;3例PRES患者静脉窦血流信号充盈良好,未见充盈缺损及中断征象.结论 MRI联合MRV对产褥期相关脑血管病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做出明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2例临床分析

    作者:方玲;杜伟杰;张伟国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5年3月~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12例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3%的患者以头痛为首发表现,其次为意识障碍和癫痫发作,所有患者均有脑脊液压力升高.头颅CT检查的阳性率较低.头颅MRI+MRV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CVST的阳性率,确诊后予抗凝、脱水降颅压及对症治疗,治愈8例,好转3例,死亡1例.结论:对首先持续而严重的头痛,且伴有意识障碍、癫痫的患者,应高度怀疑CVST,头颅MRI+MRV检查是诊断CVST的佳办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其磁共振静脉成像与64层螺旋CT诊断分析

    作者:龙华;杜朝晖;李敏;易宜杰;谢琳瑛;杨井岗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及其磁共振静脉成像与64层螺旋CT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CVST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急性高于亚急性及慢性,意识障碍、认知功能异常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大脑皮层刺激征、运动功能异常和眼部症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颅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示静脉血管、静脉窦变窄或阻塞,血栓形成处血流信号降低甚至消失,呈三角征高或低信号,其中静脉源性脑梗死呈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而静脉源性出血呈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64层螺旋CT显示:静脉窦区示条带样、类圆形、三角形高或低密度影,其中静脉源性脑梗死呈低密度影,而静脉源性脑出血呈高密度影。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好发于女性,以意识、认知功能异常及急性发病为主要临床表现,MRV或CT检查结果为其诊断提供依据。

  • 058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显示下腔静脉异常

    作者:张宇捷;于铁链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胸部静脉成像欠佳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以前,通过静脉增强CT可以显示下腔静脉,但在动脉期扫描则可能得出错误印象.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优于CT.因为它不受横断面成像的限制,同时时飞(TOF)技术可以获得更好的血管影像.MR动脉成像中的饱和效应可以通过静脉注入对比剂(比如DTPA)而得到克服.通过使用不同的增强MRA技术并应用减影处理,可以使静脉影像变得清楚.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20例临床分析

    作者:彭明强;林兴建;夏成才;陈道文;徐俊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分析2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多为亚急性起病13例(65%);病因以非感染因素13例为主(65%),头痛17例(85%)、视乳头水肿12例(60%)、血浆D-二聚体增高14例(70%),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的19例均阳性(100%);累及多上矢状窦18/42支(42.8%),累及2支以上12例(60%).及时抗凝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CVST是神经系统急症,临床表现复杂,医师考虑病人为CVST应及时做MRV多可明确诊断,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 磁共振成像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价值

    作者:王胜林;仇恒志;万立野

    目的 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7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男1例,女6例;年龄23~35岁.使用东芝公司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常规行SE T1W1、TSE T2WI及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检查,相位对比(PC)法2D及3D静脉血管成像(MRV).结果 MRI可清晰显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直接征象(静脉窦流空效应消失,静脉窦内出现高信号血栓影像,MRV静脉窭不能显影)和间接征象(脑水肿、脑梗死、脑出血等信号),MRV可直观显示静脉窦部分或全部闭塞.结论 MRI常规成像方法结合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和MRV表现

    作者:史凤霞;王小宜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和MRV(磁共振静脉成像)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MRI和MRV表现.20例均行常规MRI,10例行MRI增强,15例行MRV检查(2 D TOF).结果 20例常规MRI检查中,12例静脉窦内正常流空效应消失,T1WI,T2WI和FLAIR静脉窦内见等、高或低信号,3例静脉窦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但伴有脑组织水肿、出血、梗死及腑积水.5例海绵窦区T1WI见稍低或等信号,T2WI见高信号并可见强化.15例MRV见静脉窦高信号缺失、静脉窦粗细不规则、静脉窭内充盈缺损.结论 MRI和MRV相互结合可有助于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作出正确诊断.

  • 磁共振成像与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江;张辉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CVST患者22例.使用PHILPS NT-5型0.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采用常规SE序列、TSE序列及PC法2D静脉血管成像.结果 MRI可显示直接征象:静脉窦流空效应消失,静脉窦内出现各期信号不同的血栓.间接征象:脑水肿、脑梗死、脑出血等.MRV可更好的显示阻塞静脉窦.结论 MRI结合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高度敏感,可早期显示直接征象、间接征象,反映病理演变及评价治疗效果,两者结合是无创的、较理想的诊断方法.

75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