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膜瘤:多的感觉是头痛

    作者:纪小龙

    近日遇到一个朋友的儿子,20多岁,因为“鼻窦炎”到医院做检查.结果,却在头颅的核磁片子上,偶然发现脑子里长了一个肿瘤.医生说,需要马上住院,立即开刀.不然,说不定会有生命危险.

  • 吸烟与脑膜瘤关系的荟萃分析

    作者:顾应江;姚祥;魏婷;吴邦才;杨光伟;徐涛;刘翼;吕顺丽;胡珊

    目的 通过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研究吸烟与脑膜瘤的相关关系.方法 在线检索与主题相关的研究文献,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条件的研究文献12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脑膜瘤病组与对照组人群中吸烟率的优势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3,95%CI:0.95 ~ 1.12,P=0.513),男性(OR=1.22,95%CI:1.00 ~ 1.49,P=0.046)与女性(OR=0.89,95%CI:0.80 ~ 1.00,P=0.046)脑膜瘤病组与对照组之间吸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平均每天吸烟包数×烟龄≥13时,脑膜瘤病组与对照组人群中吸烟率的优势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20,95%CI:1.04 ~1.38,P=0.011),男性脑膜瘤病组与对照组之间吸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40,95%CI:1.10 ~ 1.77,P=0.006),而女性无统计学差异(OR=1.02,95% CI:0.85 ~ 1.22,P=0.85).分别以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研究种族、对照人群来源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曾经吸烟与脑膜瘤之间的关联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根据现有资料表明,曾经吸烟与脑膜瘤发生没有相关性,而长期大量吸烟有可能是脑膜瘤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对于男性尤为显著,对女性来说,曾经吸烟可能是脑膜瘤发生的一个保护性因素,长期大量吸烟没有相关性.

  • 麻醉机螺纹软管起火1例

    作者:王开毅;赵景黎

    故障过程患者左颞部脑膜瘤行肿瘤切除术.术中使用美国"优胜210"麻醉机进行麻醉,当手术进行了一小时左右,麻醉机的氧气螺纹管突然起火,几秒钟内迅速燃烧至两端.故障分析经现场检查,在手术进行中,是麻醉机与高频电刀等仪器同时使用的.当时病人右侧卧位,麻醉机的氧气螺纹软管通过气管与病人头部相接,手术部位相距螺纹管很近,术中高频电刀频繁开启.由于疏忽电刀头的高频作用拉弧将螺纹软管燃烧,加之管内氧气泄漏助燃,瞬间螺纹软管很快就燃烧至两端,经现场及时扑救、关闭氧源等紧急处理,方才末酿成大祸.否则就会烧灼病人的气管和皮肤或者会有更严重的事故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 非典型脑膜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作者:陆菲菲;肖慧;宋娟;虞浩;殷灿;李田飞

    目的 分析非典型脑膜瘤的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典型脑膜瘤19例,并与胶质母细胞瘤20例、脑内单发转移瘤13例进行比较.全部病例均行MR常规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其中7例脑膜瘤、9例脑内单发转移瘤和16例胶质母细胞瘤行磁共振氢质子波谱(H1-Magnetic ResonanceSpectroscopy,H1-MRS)检查.结果 非典型脑膜瘤瘤周多为轻度水肿,边缘模糊;实性部分多为全瘤性强化,其强化程度较其他二者明显,瘤内囊型囊壁均强化,瘤周囊型部分囊壁强化.DWI示:三者间在肿瘤实质区和水肿区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但胶质母细胞瘤与转移瘤的水肿区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21);MRS示:三者Cho峰均明显升高,NAA峰均明显降低,脑膜瘤未见明显NAA峰,且lip峰和lac峰出现的几率明显小于其他二者.结论 非典型脑膜瘤MRI表现多样,但仍具有一定特征性,运用多模态影像检查方法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显微手术联合伽玛刀治疗矢状窦中后1/3巨大窦旁脑膜瘤的价值分析

    作者:左柏生;曲新国;燕素云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联合伽玛刀治疗矢状窦中后1/3巨大窦旁脑膜瘤的价值。方法选取40例矢状窦中后1/3巨大窦旁脑膜瘤患者,采取显微手术联合伽玛刀进行治疗。结果手术切除32例达SimpsonⅡ级,8例达SimpsonⅢ级,经伽马刀治疗后,5年内的肿瘤控制率为92.5%。结论显微手术联合伽马刀治疗矢状窦中后1/3巨大窦旁脑膜瘤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脑膜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瑛;蒋广元;梁新强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临床症状、发生率、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13至2015年36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36例脑膜瘤患者均为原发性脑膜瘤,其中术后复发5例,并发硬膜外血肿1例,并发脑肿胀再次手术1例,合并继发性癫痫6例,全部采取手术治疗,治愈36例,恶性脑膜瘤3例,复发5例中2例术后进行放化疗,好转1例.手术中输血的26例.结论:脑膜瘤的症状多样,认为发病率与性激素有关;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脑膜瘤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因大型脑膜瘤血供丰富,术前建议先行供血血管介入栓塞后再行手术,鉴于肿瘤类型的不同术后应附于放化疗、免疫、基因等综合治疗.

  • 脑膜瘤术前栓塞

    作者:夏吉勇;王光弟;陈旭

    目的:探索脑膜瘤术前栓塞的效果.方法:在这篇回顾性的研究中,有16例患者,男6例,女10例;年龄28-69岁,平均48岁;经CT、MRI及DSA确诊为脑膜瘤,DSA显示丰富的病变局部血液循环主要由一支或两支颈外动脉分支提供,我们经股动脉通过Seldinger's技术进行超选血管内栓塞,栓塞材料为医用明胶海棉,在介入治疗后24-72h内进行肿瘤切除术.结果:术中发现栓塞的供血动脉萎陷,肿瘤切除过程中出血明显减少.结论:术前血管内栓塞对供血丰富的脑膜瘤是可取的治疗.

    关键词: 脑膜瘤 栓塞
  • 岩斜坡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崔益钿;万青;宋洋;蔡廷江;江小伟;王栋;沈志刚

    目的报告显微手术切除21例岩斜坡脑膜瘤的临床结果及手术技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岩斜坡脑膜瘤的临床征象及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肿瘤全部切除18例,次全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患者至今全部存活.结论确保病人手术后生存质量是主要的手术目的.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中良好的显露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当肿瘤巨大或肿瘤与正常组织间蛛网膜间隙消失时,避免强行牵拉,采取次全切除肿瘤,术后辅以γ刀治疗残余肿瘤.

  • 肺原发性脑膜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磊;蓝松;陈华;彭娟;余迪平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肺原发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治疗及随访结果,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光镜下肿瘤细胞呈脑膜上皮样,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未见明确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PR(+)、EMA灶性(+)、Ki-67(+)约1%~3%.SMA、S-100、CK-P、calponin、CD34、HMB-45、Melan-A、cgA、syn、CD56、Napin-A、TTF-1、PAS均为阴性.染色结果均支持良性脑膜瘤的诊断.结论:肺原发性脑膜瘤十分少见,掌握其临床病理特征对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膜瘤的价值及入路方式分析

    作者:刘柯

    目的:评述分析脑膜瘤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价值及入路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20例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一组选择额外侧入路,另一组选择翼点入路,两组均实施肿瘤全切除术,对比两种入路方式肿瘤全切除率及并发症、视力改善等情况.结果:额外侧入路组患者根据Simpson分级,4例为Ⅰ级切除,6例为Ⅱ级切除;翼点入路组患者根据Simpson分级,5例为Ⅰ级切除,3例为Ⅱ级切除,2例为Ⅲ级切除.两组患者视力损害情况,额外侧入路组7例视野缺损与视力损害有不同程度恢复,2例视力未见改变,1例视力下降;翼点入路组6例视野缺损与视力损害有不同程度恢复,3例视力采见改变,1例视力下降;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良好;两组术后均未发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5个月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脑膜瘤选择外科手术应根据肿瘤生长方式选择入路方式,配合显微外科技术能明显提高肿瘤全切率,保证患者鞍区结构,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CT灌注成像与MRI增强检查对脑膜瘤的分型价值研究

    作者:方东光

    目的:比较CT灌注成像与MRI增强检查对脑膜瘤的分型价值.方法:收治经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67例,均进行CT灌注成像与MRI增强检查,分析CT灌注成像与MRI增强检查的诊断结果,比较二者对脑膜瘤的分型价值.结果:MRI增强检查对脑膜瘤的分型诊断符合率95.5%(64/67),CT灌注成像的诊断符合率91.0%(61/6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灌注成像显示脑膜瘤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血管表面通透性(PS)均明显高于对侧脑组织(P<0.05);不同分型脑膜瘤的CBV、CBF、PS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与MRI增强检查对脑膜瘤的分型诊断价值均较高,并且CT灌注成像能够更好地获取脑膜瘤血供信息,应该作为临床首选的检查方案.

    关键词: 脑膜瘤 CT MRI 灌注成像
  • CT对脑膜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梅

    目的:探讨CT对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脑膜瘤患者60例,均行CT检查.结果:60例患者中CT确诊58例,诊断符合率达96.7%,脑膜瘤部位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血管表面通透性(PS)明显高于对侧(P<0.05).结论:CT是诊断脑膜瘤的重要方法,图像清晰,定位精准.

  • 脑膜瘤的MRI诊断

    作者:孙建民

    目的:分析脑膜瘤MRI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脑膜瘤的诊断水平。方法:收治脑膜瘤患者2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膜瘤在T1WI图像表现均一的低信号10例或等信号15例;在T2WI图像呈稍高信号18例或等信号4例;增强后呈均匀强化者23例。结论: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对脑膜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明显的价值,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 脑膜瘤 MRI 诊断
  • 脑膜瘤的手术治疗38例

    作者:邹国荣;胡友珠;黄波;陈自平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手术切除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按Simpson标准,肿瘤1级切除33例,2级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手术切除是脑膜瘤确切有效的方法.

  • 微血管密度与脑膜瘤恶性度的关系探讨

    作者:罗勇;林少华;陈信康

    目的:探讨微血管生成与脑膜瘤的临床病理恶性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脑膜瘤中人原始造血细胞(CD34)的表达,计数脑膜瘤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应用统计学分析MVD与脑膜瘤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42例脑膜瘤组织中Ⅰ级脑膜瘤MVD为(20.05+2.02),Ⅱ级脑膜瘤MVD为(31.45±4.02),Ⅲ级脑膜瘤MVD为(39.23±5.7),方差分析F=39.63,P<0.01,三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脑膜瘤临床病理分级越高,其MVD越大,MVD可能成为预测脑膜瘤生物学行为,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 颅脑占位性病变的CT和MR影像分析

    作者:孟令雷;张锐

    目的:探讨颅脑占位性病变的C T和M R影像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2例脑膜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为收治期间,分别对其实施CT诊断、MR诊断,并将影像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文研究中,42例脑膜瘤患者中,其中包括14例顶部镰旁患者,18例大脑凹面患者及10例额部镰旁患者;信号及密度均匀者32例,混杂密度信号者10例,内部可见囊变、坏死的现象;边缘不规则分叶状者12例,边缘光滑者30例;其中I级、II级脑膜瘤各为2例,病理III级病变脑膜者2例;4例轻度水肿者、4例中度水肿者、8例重度水肿者、26例患者灶周未出现水肿;其MR增强后16例硬膜尾征者,10例邻近颅骨异常者.结论:对于脑膜瘤患者行CT、MR诊断,可依据其影像明确诊断、治疗方式,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MR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张兴芳

    目的:探讨M R弥散加权成像A D C值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膜瘤患者,其均使用1.5T磁共振进行弥散加权扫描,分析脑膜瘤r A D C值.结果:良性脑膜瘤实质部分的r A D C值为1.29±0.26(10-3m m2/s),恶性脑膜瘤实质部分的r A D C值为0.94±0.12(10-3m m2/s),组间比差异显著(t=3.41,P<0.05);良性脑膜瘤周水肿部分的rADC值为2.21±0.19(10-3mm2/s),恶性脑膜瘤周水肿部分的rADC值为2.31±0.16(10-3m m2/s),组间比差异显著(t=0.63,P>0.05);结论:肿瘤实质r A D C值可鉴别脑膜瘤的良恶性,能够反映脑膜瘤水分子的弥散情况,可供临床参考.

  • MRI在脑室内脑膜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王丽丽

    目的:探讨MRI在脑室内脑膜瘤的诊断价值,分析脑室内脑膜瘤在MRI中的影像学特征,并与其它脑室内肿瘤进行鉴别,为临床诊断该病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诊治的12脑室内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明确诊断,且均行MRI检查,分析所选患者的MRI表现.结果:本文所选12例脑室内脑膜瘤患者,均为单发,肿瘤分布部位均在侧脑室9例占100%;大肿瘤为7.1c m×6.8c m×5.6c m,小肿瘤为0.8cm×0.6cm×0.7cm;8例(66.7%)患者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T1W1呈稍低信号9例患者,等信号3例;T2W1呈稍高信号9例,等信号3例;增强扫描显示9例患者呈明显均匀强化,3例患者钙化灶未强化.结论:脑室内脑膜瘤在M R I上具有一些特征的影像学表现,临床上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多方位的观察,能提高患者的诊断正确率.

    关键词: MRI 脑室 脑膜瘤
  • 有关脑肿瘤的CT诊断

    作者:祁明伸

    目的:总结脑肿瘤的CT表现及特征,探讨脑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脑肿瘤患者36例,均给予CT血流灌注成像扫描检查,分别统计并计算不同类型的肿瘤各灌注参数值以及其比值之间的差异,观察项目包括:脑组织的增强高度、峰值时间(TTP)、对比剂通过时间(MTT)、局部脑血流量(rCBF)与局部脑血容量(rCBV).结果:36例患者其中脑膜瘤21例,脑转移瘤15例,脑膜瘤的局部脑血容量及比值显著高于转移瘤,P<0.05,但局部脑血流量与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瘤的灌注曲线峰值显著低于脑膜瘤患者,P<0.05,峰值时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检查可帮助诊断与鉴别诊断脑膜瘤和脑转移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何元奎

    目的: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对本组行全切除脑膜瘤68例患者石蜡块标本,采用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以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光镜下取10个视野(×50)记数1000个肿瘤细胞中阳性细胞数为PCNA标记指数(PCNALI),以百分率表达.结果:全部脑膜瘤均可检测到PCNA的表达,PCNALI为51.4%±20.8%(5.2%~87.6%),15例复发组PCNAU为60.1%4±18.3%.48例非复发组PCNALI为48.2%±15.3%,复发组明显高于非复发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脑膜瘤中PCNA的表达水平反映了肿瘤的增殖活性,可为预测脑膜瘤复发提供重要信息,即当良性脑膜瘤显示较高的增殖能力时,即使术中未见肿瘤残留及浸润,也应考虑肿瘤复发的可能.

2863 条记录 1/144 页 « 12345678...1431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