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颅脑CT表现及分析

    作者:马宁强;巩宁

    目的 探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CCHD)颅脑CT的表现并分析双侧大脑中动脉及上矢状窦CT值增高与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计数(RBC)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并分析38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CCHD组)与45例正常健康人(正常组)颅脑CT平扫图像,观察图像特点并测量双侧大脑中动脉及上矢状窦的CT值,结合72 h内Hb浓度及RB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CHD组患者颅脑CT平扫静脉窦及脑血管密度相较于正常组呈不同程度均匀性增高,以双侧大脑中动脉和上矢状窦为著.双侧大脑中动脉CT值与Hb、RBC值呈正相关(P<0.001);矢状窦CT值与Hb浓度、RBC值呈明显正相关(P<0.001).CCHD组患者Hb浓度、RBC、双侧大脑中动脉及上矢状窦CT值均高于正常组(P<0.001).结论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颅脑CT平扫静脉窦及脑血管密度呈不同程度均匀性增高,以双侧大脑中动脉和上矢状窦为著,血液密度增高与Hb浓度、RBC值呈正相关.

  • 外伤性静脉窦骑跨型硬膜外血肿的诊疗分析

    作者:吴军辉;周强

    目的 探究和分析外伤性静脉窦骑跨型硬膜外血肿的诊疗方法 和效果.方法从该院于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所有外伤性静脉窦骑跨型硬膜外血肿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125例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分析对象,对这125例外伤性静脉窦骑跨型硬膜外血肿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分析这125例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在该次的125例外伤性静脉窦骑跨型硬膜外血肿患者当中,保守治疗组有31例,恢复率为87.10%(27例),窦旁骨瓣开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有29例,恢复率为86.21%(25例),跨窦骨瓣成形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有65例,恢复率为96.92%(63例),随访2个月后,3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患者的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05).结论 对外伤性静脉窦骑跨型硬膜外血肿患者,要求其尽早入院进行临床诊断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外伤性静脉窦骑跨型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高致残率.

  • 止血及凝血障碍的检查

    作者:肖剑

    人体血液中存在着止血系统、抗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三者互相对立统一,保持平衡,人们才能保持正常生活.血小板的生成及结构和功能血小板生成:血小板由骨髓巨核细胞系统,由产板型巨核细胞细胞浆边缘脱落,通过骨髓静脉窦的内皮细胞释放入血液,它的生成受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和激素调节,当血液中血小板减少或需要量增加时(如出血后止血)则TPO即刺激巨核细胞生成,从而使血液中血小板增加;激素方面,肾上腺素可使血小板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雌激素则可抑制血小板生成.新生的血小板寿命约7~14天.破坏地点以脾为主.

  • 外伤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评价

    作者:王春红;李建红

    目的:探讨外伤性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和影像学方法确诊的外伤性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30例和非外伤性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28例,所有患者都进行了常规MR序列扫描.结果:首先,外伤性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更好发于幕下静脉窦;其次,外伤性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常合并邻近的隐性骨折和脑肿胀;后,MRI可很好的进行分期.结论:外伤性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表现出不同于非外伤性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特征,MRI是评价外伤性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好方法.

  • 人胚心静脉窦和传导系统的早期发育

    作者:李海荣;杨艳萍;李素云;崔慧林;刘鱼珍;乔从进;王彤;景雅

    目的 探讨早期人胚心静脉窦及传导系的发生发育机制. 方法 用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和抗结蛋白(DES)抗体对29例C10~C16期人胚心连续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人胚发育C12~C13期,系统静脉汇集形成的静脉窦出现于心包腔尾端原始横膈间充质中,静脉窦壁间充质细胞逐渐分化为α-SCA阳性的静脉窦心肌细胞.C14期,心包腔的扩张使静脉窦进入心包腔内,参与了右心房的形成.DES阳性传导系心肌的分化始于C10期心房室管右侧壁,随发育逐渐向室间沟心肌扩展,发育为房室传导系的希氏束、左右束支及心室腔面的小梁心肌.在心房,DES表达首先出现于C11期心房背侧壁,在C13期,可见静脉窦左背侧壁α-SCA、α-SMA、DES阳性心肌带与左心房底部、房室管背侧壁相延续,这条心肌带可能参与了人胚心静脉窦至房室管传导系的发育.C14~C16期,DES强阳性染色从窦房结经左、右静脉瓣及心房的背、腹侧壁延伸至房室管右侧壁,可能是原始的心房传导通路. 结论 心包腔尾端原始横膈间充质是人胚静脉窦心肌发生区,原始横膈间充质细胞逐渐分化为心肌细胞,添加到人胚心管静脉端,形成心静脉窦心肌.人胚心传导系心肌的分化始于房室管,随心管发育逐渐向动、静脉端扩展,在C16期,已分化为形态清晰可辨的DES阳性胚胎心传导系.

  • 脑血循环的解剖、生理和病理

    作者:曹起龙

    脑能量需求为器官之首.几乎无氧及无葡萄糖贮备,由循环血流供应,成人脑重1500克,占体重2%.每分750~1000cc血流经脑占总量20%,平均脑血流量50±5ml/100克脑重/分.静止时灰质76±10ml/100克脑重/分.白质20±4ml/100克脑重/分.中央区138±12ml/100克脑重/分.由颈总动脉到静脉窦血流时间4~8秒(平均6秒).脑耗氧量42~53ml/分,灰∶白=3~5∶1.需能量8卡/100克脑重/分.葡萄糖脑耗量占17%.4~8克葡萄糖需量/小时,24小时115克.血供完全中断,8~12秒氧耗尽,ATP CPK2~3分耗竭,5分钟神经细胞开始缺血坏死.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下腔静脉瓣过长的应用价值

    作者:魏伟;孙德泉;梁红;纪红

    下腔静脉瓣,亦称为Eustachian瓣,由静脉窦瓣演化异常形成,下腔静脉瓣过长临床少见报道.我院自 2001~2004年超声检查出下腔静脉瓣过长 5例,现报道如下.

  • 免疫正常儿童原发隐球菌脑膜脑炎的MRI表现及血管改变特点

    作者:刘玥;彭芸;刘琳琳;郭凌云;刘钢;张宁宁

    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隐球菌脑膜脑炎(CM)的MRI表现及血管改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临床证实为CM的免疫正常患儿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头颅MR平扫;9例接受增强扫描;13例接受头颅MRA和MRV,其中7例为增强后MRA和MRV.结果 17例患儿MR检查均为阳性.平扫主要表现为脑室系统扩张伴有双侧脑室旁水肿5例,脑实质内血管周围间隙增宽12例,脑实质内出现胶状假囊7例,脑实质内水肿10例,基底节钙化1例.9例接受增强扫描的患儿中,7例颅内可见异常强化灶.13例经MRA检查发现6例异常,主要为动脉主干的变细、狭窄或分支减少;且13例均经MRV检查发现静脉窦异常,主要为横窦和(或)乙状窦变细、中断或消失,颈内静脉或直窦消失.结论 头颅MR检查可较为准确地反映CM的病理学特征,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

  • 经颅彩色编码超声及经颅超声造影观察颅内静脉窦血栓

    作者:刘梦泽;何文;龚浠平;张婧;田凤兰;王福民

    目的 探讨经颅彩色编码超声(TCCS)及经颅超声造影(CE-TCCS)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及大脑大静脉、基底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DSA和/或MR静脉血管成像(MRV)确诊为颅内横窦和/或直窦血栓的22例患者为CVST组,行TCCS及CE-TCCS;以同期因其他疾病就诊的68例患者为对照组,行TCCS;对比观察2组大脑大静脉、基底静脉及静脉窦的显示率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CVST组中,TCCS诊断直窦血栓13例,左侧横窦血栓20例,右侧横窦血栓1 7例,与DSA和/或MRV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CE-TCCS判定直窦血栓5例,左侧横窦血栓14例,右侧横窦血栓9例,与DSA和/或MRV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VST组较对照组大脑大静脉、双侧基底静脉显示率及峰值血流速度均增高(P均<0.05).结论 CE TCCS诊断CVST与DSA和/或MRV相似.TCCS可显示静脉窦血栓形成后的大脑大静脉、基底静脉;静脉流速升高可提示CVST形成可能.

  • 磁共振静脉成像诊断静脉窦栓塞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琰;王光彬;武乐斌

    目的 探讨磁共振静脉成像对静脉窦栓塞的诊断价值,并以DSA检查结果和解剖标本为标准,评价其有效性.方法 采用经静脉插管的介入方法将弹簧圈和/或明胶海绵放置在猪脑静脉窦的不同位置制作静脉窦完全或不完全栓塞的动物模型.对所有模型进行磁共振静脉成像和DS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静脉窦栓塞的显示能力.2周后处死动物,开颅取脑,观察大体标本的形态和色泽,剥开硬脑膜观察弹簧圈等栓塞材料在硬脑膜内的准确位置.结果 磁共振静脉成像成功的显示上矢状窦中后1/3 Rolandic静脉前矢状窦栓塞1例,Rolandic静脉处栓塞3例,Rolandic静脉后1~2 cm处栓塞2例,直窦栓塞1例,窦汇和直窦栓塞1例.结论 磁共振静脉成像方法可以清晰的显示脑静脉窦栓塞的情况并对其作出正确的诊断.

  • 磁共振T1加权像在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高培毅;林燕

    目的评价磁共振T1加权像在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15例,其中急性脑皮层动脉闭塞9例,急性脑静脉窦闭塞6例。结果 9例急性脑皮层动脉闭塞,T1加权像上MR信号强度正常,但可见梗死区脑肿胀征象;T2加权像时,病变区信号强度无异常发现。6例急性脑静脉窦闭塞中,横窦和乙状窦闭塞4例,上矢状窦后1/3处闭塞2例。T1加权像见闭塞的静脉窦血管流空影消失,静脉窦呈稍高信号强度影。此外,相应静脉回流区可见脑肿胀征象。T2加权像也可见闭塞的静脉窦血管流空影消失,但脑组织内无异常信号改变。结论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皮层动脉或大静脉窦闭塞)的MR检查中,T1加权像形态学变化要早于T2加权像信号的变化。

  • 中晚孕期胎儿大脑大静脉管径的MRI测量及其临床价值

    作者:郜晓彬;周立霞;耿左军;李彩英;武柏林;许秀娟

    目的 测量中晚孕期正常胎儿大脑大静脉(VOG)管径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行MR检查的孕中晚期正常胎儿86胎,观察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快速成像稳态采集(FIESTA)序列、DWI序列、快速反转恢复运动抑制(FIRM)序列下VOG及脑静脉窦的成像清晰度,获得“优势”序列,以此测量VOG管径,对所得测量值与孕周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SS-FSE序列对VOG及静脉窦的成像清晰度优于其他序列(P<0.05),以此序列测量胎儿VOG横径为(2.92±0.35)mm,VOG横径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大,与孕周呈正相关(r=0.762,P<0.05),线性回归方程为Y=0.799+0.070X(P<0.05).结论 SS-FSE序列是显示胎儿VOG及静脉窦的一种可靠的、有效的检查方法;对正常胎儿VOG管径的测量及相关研究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CT、MRI表现(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相龙彬;程模仁;杨菊芬;赵起;王晓林;于战涛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CT、MRI表现.方法:通过分析2例确诊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表现,结合有关文献归纳总结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要点. 结果: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直接征象:CT平扫呈条索征及高密度三角征;CT增强呈空三角征.MR平扫脑静脉系统血栓处流空信号消失,呈等、稍高或高信号;MRV示病变血管充盈缺损或不显影.间接征象:所属静脉引流区脑水肿、脑梗死或梗死与出血并存;替代引流静脉扩张.结论: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征性,常规脑CT、MRI和脑MRV技术的结合是早期诊断本病理想的检查方法.

  •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因素探讨

    作者:牛博;周志武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种易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发生率为16.5/10 万人,占颅内血肿的10%[1]就其产生机理两个世纪以来不断有研究就其进行阐述.多数学者认为是起源于桥静脉、静脉窦、蛛网膜粒或硬膜下水瘤受损出血,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皮层出血、血管畸形出血等演变而来,并把血肿扩大归结于血肿外膜渗.局部纤维蛋白溶解异常,组织及炎症因子则参与了血肿化.

  • 磁共振静脉成像在小脑幕脑膜瘤术中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西宪;朱国华;杜郭佳;王昀;范雁东;党木仁

    目的:评价磁共振静脉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显示小脑幕脑膜瘤侵犯静脉窦的准确性,探讨MRV在小脑幕脑膜瘤术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4年4月我科经显微手术治疗的小脑幕脑膜瘤36例资料,术前均行头颅MRV,成像技术包括无需造影剂的时间飞跃法和相位对比法,以及需造影剂的对比增强法,扫描后采用大强度投影后处理成像,部分静脉区域根据需要加做多平面重建成像,后观察静脉窦的显示情况及其与小脑幕脑膜瘤的关系,并与术中所见结果对比。结果36例小脑幕脑膜瘤患者中,MRV对静脉窦受侵部位的显示与术中所见完全一致;MRV诊断静脉窦受侵犯的敏感性为92.6%(25/27),特异性为100%(9/9),准确率为94.4%(34/36)。 MRV对小脑幕脑膜瘤相关侧支静脉吻合显示的敏感性为42.9%(9/21),特异性为86.7%(13/15),准确率为61.1%(22/36)。结论MRV可准确地显示小脑幕脑膜瘤侵犯静脉窦的部位及程度,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静脉瓣窦扩张症一例

    作者:董国祥;韩书明

    患者女性,40岁.1988年因双下肢浅静脉曲张,伴酸胀乏力,行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术后症状明显好转.自2000年开始,双小腿酸沉、疲劳明显加重,时有胀痛,双下肢及足背、足趾浅表静脉扩张,足背可见多个隆起的静脉窦,约0.4 cm×0.4 cm×0.4 cm大小,每于冬季局部红肿疼痛,形成硬结.2002年行静脉造影可见双下肢残留的大、小隐静脉及小腿深静脉均呈串珠状瘤样扩张,右腘静脉瘤样扩张5 cm×7 cm大小,双股静脉管径增粗,瓣窦处轻度膨出(图1,2),Valsalva试验(+),提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遂行双股浅静脉带戒术、右腘静脉瘤缩缝成形术、曲张静脉抽剥加缝扎术.术后10 d,患者因足背及足趾部曲张静脉窦疼痛行手术切除,术中可见球形静脉窦呈串珠样排列,内部充满血栓.术后穿弹力袜,胀痛等症状明显减轻.2004年5月患者自觉右腘窝处饱满不适,下肢酸胀加重,于2004年11月25日再次入院.查体:右小腿及足部均可见多个隆起的静脉窦,右腘窝处可见4 cm×4 cm大小隆起,抬高患肢后明显缩小.Trendelenburg试验Ⅰ(-),Trendelenburg试验Ⅱ(-),Perthes试验(-).再次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显示:双小腿深静脉呈串珠状瘤样扩张,右腘静脉仍呈瘤样扩张4 cm×6 cm大小(图3).患者父母均患有静脉曲张,兄妹4人中,其二哥也有重度双下肢静脉曲张.

  • 经岩下窦栓塞治疗海绵窦部硬脑膜动静脉瘘

    作者:侯凯;毛更生;张品元;赵光宇;李辉;张峰

    海绵窦部硬脑膜动静脉瘘(cavernous sinus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CSdAVFs)多见于中老年女性,自发起病,其病因尚存争议,目前认为与静脉窦内的炎症和血栓形成等有关.CSdAVFs的治疗主要依靠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具体有经动脉和静脉两种途径.与CSdAVFs复杂的供应动脉相比,作为引流静脉的海绵窦及其相关的静脉系统,其结构要简单得多.

  • 右心房多发性血管肉瘤1例

    作者:张松林;胡旭;赵永尧;吴正国

    病人男,47岁.胸闷、心悸20余天.查体:心率94次/min,血压85/65mmHg(11.3/8.6 kPa);面部水肿,颈静脉怒张;心音低钝.心电图示左室低电压,部分导联ST-T段压低.心脏彩色超声见右心房内位于静脉窦壁前方、卵圆窝之后上方由右房顶至右房外侧壁处4处中等回声光团,大小分别为2.01 cm×1.20cm、1.95cm×2.49cm、2.43 cm×2.90cm、1.49cm× 1.92cm;心包中等量积液.

  • 空搏与停搏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效果对比研究

    作者:李先华;吕大同

    自停搏液在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以来,冷晶体停搏液已逐渐被温血停搏液替代,临床心肌保护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与此同时,国内外部分学者,采用不阻断或阻断主动脉、通过压力和容量控制的持续冠状动脉或静脉窦血液灌注行心内直视手术,亦取得了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1].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脏停搏或空搏,何种方法心肌保护效果优越存在较大的争论,现对该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国外研究状况

  • 静脉导管血流频谱监测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葛群;李东至

    静脉导管(Ductus venosus,DV)是胎儿肝脏内一条纤细的血管,位于脐静脉窦和下腔静脉之间.这是胎儿循环中的一条重要通道.DV的血流情况直接反应胎儿循环状况及宫内情况,因此也是产前超声极为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就DV的超声显像、正常血流频谱、异常改变以及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218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